【討論】中國解放軍統一討論串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921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但『不是』保衛『國』~『是』保衛『家』!」

幹麻加上這一句呢‧‧‧‧‧‧‧‧

這樣很容易就扯到政治呢!!!

建議你改掉

如果開戰,

當然要上戰場啦!!!

不過前提是要先給我把武器啊‧‧‧‧‧‧‧

我可不想拿菜刀跟鍋蓋對付人家卡賓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不是』保衛『國』~『是』保衛『家』!」

幹麻加上這一句呢‧‧‧‧‧‧‧‧

這樣很容易就扯到政治呢!!!

建議你改掉

如果開戰,

當然要上戰場啦!!!

不過前提是要先給我把武器啊‧‧‧‧‧‧‧

我可不想拿菜刀跟鍋蓋對付人家卡賓槍

我倒是覺得還好= =|||

我是把我的立場說出來~

如果你我是為了這些政客打仗誰願意啊~!! :@

武器?當肉盾吧xd

順便問問如果用毛瑟k98A手動步槍打不打得死人啊= =~

(50年以上過時的產品=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頭你可以用垃圾丟阿XD.....

我大概會拿一箱八樂趣丟吧...

我太瘦打不過人家...

連你都來了= =

沒想到我拉人的技巧真好=ˇ=

一起當砲灰也不錯啊~

如同上面的大大

出生在別的國家還遇不到勒=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有問題耶.....就算我們成年...跟大陸發生戰爭....我們平民不是被征召的嗎....

打前線因該是國軍的責任...我們只是做後線的支援或糧食物資的分發工作吧.....

怎麼可能馬上叫你上戰場....你搞不好連保險都不會打開勒=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有問題耶.....就算我們成年...跟大陸發生戰爭....我們平民不是被征召的嗎....

打前線因該是國軍的責任...我們只是做後線的支援或糧食物資的分發工作吧.....

怎麼可能馬上叫你上戰場....你搞不好連保險都不會打開勒= =

等敵軍登陸後就有機會了,國軍會需要熟悉當地地形地物的"在地人"的協助,作戰時也需要平民+後備軍人所組成的預備部隊防守色面跟第二道防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一篇是7月號Proceeding上的文章,作者是Norman Friedman(不需

要我介紹了吧?)。以下是這篇文章的摘譯。

大約自1990年代中期報告顯示中國打算將600公里射程DF-15與2500公

里射程DF-21彈道飛彈改良為反艦武器,在末端使用雷達或者是紅外

線導引。2004年美國海軍情報室的報告將此列入,並切在今年稍早對

外公開。這個計畫,如果真的存在,也可能與中國其他進行中的衛星

偵測計畫有關係,這個物星計畫包含4顆雷達與4顆光電系統衛星,這

些衛星是與俄國Mashinostroyeniye公司合作,而這家俄國公司已經

積極推銷衛星與Yakhont反艦飛彈結合運用一段時間了。

反艦彈道飛彈會提升艦隊防禦的困難,彈道飛彈的重返段運動能力不

會比略海超音速反艦飛彈快許多,問題是這些飛彈飛行高度很高,剛

好是目前海軍艦載雷達偵測較弱的區域。雷達的確能夠在彈道飛彈超

出大氣層的高度上偵測到,然而雷達的偵測距離有限,發射的地點也

可能很遠。現代以軟體控制的APY-1雷達的確能夠用來偵測上升中的

彈道飛彈,不幸的是這同時也會降低雷達對低飛的巡弋飛彈的偵測效

能,在彈道飛彈威脅下的美國海軍艦隊可能會利用多艘神盾系統的水

面艦艇分擔不同威脅的防禦任務,然後彼此之間以CEC網路相連接。

戰術彈道飛彈對艦隊的威脅產生的主要影響會在於對諸如SM-3這一類

武器的採購數量,海軍很有可能會在所有的神盾系統艦艇上都部署

SM-3,而高階防空艦艇(配備神盾系統的巡洋艦)與一般用途的驅逐

艦(計畫中的DD[X])之間的數量分配也可能產生極大的改變。

中國發展成功的反艦彈道飛彈系統對於目前內部競爭的市場可能帶來

更多的問題。最近幾年中國有新的飛彈研發機構出現,假如政府不打

算採購他們的產品,這些公司傾向將這些設計外銷到其他國家,尤其

是伊朗。也因此伊朗革命衛隊的快艇上裝配與解放軍採購的C-701反

艦飛彈競標失敗的系統。就像是俄國的Shkbval高速魚雷,反艦彈道

飛彈在無論效果如何,在外銷市場上的吸引力都很大。

由於飛彈是從地平線以外的距離發射,很明顯必須依靠其他手段發現

目標。目標定位精確度的要求來自於飛彈能夠再末端歸向的短時間之

內能夠修改航向的次數,此外還有目標識別的問題。理論上,被動雷

達衛星能夠利用雷達訊號的特徵識別特定的船隻,可是要達到這樣的

目標,操作者必須擁有龐大的電子情報資料庫,如果這個資料庫不夠

完整,或者衛星本身的能力不足(通常是這種情況),簡單的欺騙手

段就可以瞞過衛星的偵測。譬如說,美國海軍將長距離對空搜索雷達

統一採用SPS-49,冷戰時期蘇聯就很難利用這具雷達的訊號來源判斷

發射訊號的是航艦或者是巡防艦。

主動雷達衛星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在理論上至少可以由產生的影像來

判斷目標的艦種,但是建立影像時的搜索範圍很小(或者是需要大量

的資源來判斷接收到的影像),對海洋監視來說並不合適。

此外目前不是很清楚的是中國衛星系統的主要任務是不是海洋監視。

比較可能的推測是這一套系統是為了全天候影像拍攝,如同美國將

Lacrosse衛星系統取得的光電偵測和合成孔徑雷達影像整合在一起。

一般來說政府多將這種系統視作通用情報蒐集而非專門使用於海洋的

場合。即便像是美國非常強調海軍重要性的國家,但是中國並不是如

此重視海軍。譬如說,美國海軍在冷戰時期企圖發展一套主動雷達海

洋監視衛星系統:Clipper Bow時遭到拒絕。理由是另外一套系統

(應該是Lacrosse)已經通過預算撥放,而Lacrosse本身與海洋監視

任務毫無瓜葛卻無人問津。美國的經驗顯示要達到海洋監視的需求,

需要利用被動衛星涵蓋廣區域的搜索,藉由船艦發射的訊號進行識別

。主動雷達則使用來辨識被動雷達發現的目標,可是主動雷達本身無

法作為主要的監視系統,因為海上的船隻數目太高了。

除了上述的難處之外,現在又多了一個新的問題。海上目標的偵測其中一個困難主要來自於作戰艦艇混雜於數量龐大的商船當中,在這之前所有的商船是難以區分的,直到Internal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要求每一艘商船都必須使用自動辨識系統(AIS)傳送器之後所有改變。目前AIS是利用無線電,只有在視線方向上才能作用,這代表船隻到了茫茫大海之後,AIS的作用極為有限,那麼對於目標識別並未產生什麼影響。可是最近開始打算將這個系統轉移到衛星上,這對於海洋監視就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基本上,利用AIS系統協助海洋監視,搜索的主要範圍只要放在不發射任何AIS訊號的船隻上就好了。這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是個大問題,因為美國政府自己需要依靠AIS來掌握大西洋與太平洋地區的海運情報,假如美國利用AIS欺騙裝置來保護作戰艦艇,其他國家就很可能提出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遵循AIS的規範?

目前中國對HF波段的地波雷達感興趣的原因可能多半來自於對海洋監視的需求,因為這種雷達能夠持續對特定區域提供監視能力(無論是不是可以識別目標),通常這種雷達具備180海浬(約350公里)的偵測距離,報導指出中國曾經在2004年向俄羅斯購買這種雷達,很有可能這種雷達也和前述的DF-15改良計畫有關聯。

中國並非第一個生產有末端導引能力彈道飛彈的國家。1960年代蘇聯以SS-N-6(R-27)潛射彈道飛彈結合末端被動雷達導引成新飛彈系統。這套系統北約給予的代號是SS-NX-13。美國在一些巡洋艦上加裝雷達訊號模擬器,並且宣稱這種模擬器能夠將攻擊航艦的SS-NX-13騙開。後來這套系統並未大量出現時,外界都認為這個計畫已經終止。等到冷戰結束以後的資料顯示當年一艘高爾夫級潛艇曾經安裝3枚這種飛彈服役。目前咸信這款飛彈沒有繼續部署,因為潛射彈道飛彈的數量受到1973年簽訂的條約限制。

R-27的反艦版只是蘇聯眾多半認為半途放棄的武器系統當中的一個,直到冷戰之後外界才知道其實曾經服役過。一些分析人員指出有些國家,像是北韓(中國也有可能)願意讓僅通過短暫測試的系統服役,因此單單依靠觀察一套新系統是不是經歷過長時間的測試,而判斷這套系統是否進入服役的方式是行不通的。透過對冷戰時期的資料的查詢,除了經過嚴謹的測試與國家驗證的正式管道以外,蘇聯很明顯經常發生讓尚未通過我們一般知道的測試過程的系統進入服役,或者是接受尚未通過測試的系統(有的時候是因為系統設計者利用政治力量介入)。

此外我們也知道蘇聯非常擅長於系統工程,我們往往看到的只是一個大系統下的某一環。譬如說,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配備長程設備的系統當中的武器次系統,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武器儘管支援的次系統,像是長程偵測系統,無法研發完成也照樣進入服役,這樣部署的情況好似其他系統最終也會出現的,或者是官僚體系無法適度的整合採購的機制。中國的軍事採購系統最初也是參照蘇聯的模式,而近年來軍方在這方面的改變可能遠比整體社會的變化少很多。極端一點的假設,中國會不會在支援的目標偵測系統都還沒有著落或者是根本不會出現的情況下依舊將反艦彈道飛彈進入服役階段?

還有一個可能比較不重要的消息是最近幾個月北韓已經被確認擁有從R-27研發而成的水面發射彈道飛彈系統,儘管報告中也指出,原先飛彈的設計局Makeev也參與北韓的發暫計畫,因此有可能這個設計局提供飛彈導引系統的相關資料。嚴重伊點的事情是去年德國情報單位提出伊朗已經向北韓採購這套飛彈系統,這套飛彈採用可以儲存的液態燃料,在機動能力上遠高北韓改良自飛毛腿的飛彈系統。有些人懷疑北韓經由為俄羅斯差解潛艇時取得取得潛射版R-27飛彈。

此外,末端導引能力曾經出現在不只一種彈道飛彈設計當中。冷戰時期,美國的潘興II彈道飛彈採用雷達取得高精確度的末端導引資料,這種精確度嚴重威脅蘇聯的指揮中心,有些人認為這個威脅對於冷戰結束有推波助瀾的效果。俄國也在他們一些戰術彈道飛彈上裝置末端導引系統。不過無論是美國或者是俄國的系統,都不打算攻擊移動目標,這和中國研發的系統有很大的差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