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為什麼一定要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閉嘴好不好?


Recommended Posts

對大多數人來說,成績的好壞取決於有沒有遇到好老師,這類人的學習是靠老師帶而非直接來自於自己的努力。我猜你感覺不到,可能是因為明星學校的學生多半不是如此。

錄取分數pr80 90 99 70 60的高中

他們的升學成績仍然有差別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47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那樣敝校的升學率可是每年都處在岌岌可危的情況啊

我怎麼沒觀察到?

有什麼好理由可以說服我,國中功課好的人到了高中後頭腦就會瞬間變差?

我要多婊一點,功課好壞跟頭腦好壞幾乎無關,尤其是國中階段。國中生的學習好壞是動機跟動力問題,有了學習動機跟動力,才有談學不學得起來(腦袋對課業的理解學習)的空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要多婊一點,功課好壞跟頭腦好壞幾乎無關,尤其是國中階段。國中生的學習好壞是動機跟動力問題,有了學習動機跟動力,才有談學不學得起來(腦袋對課業的理解學習)的空間。

我不認為國中的學習與學習動機有極大相關,能夠完全支持功課好壞與頭腦間無關的論述

是啊,想學才能會

但學不起來何來學得會?

我又一次看不懂你在說什麼。(拖鞋斬

如果你陳述的是事實

那麼入學成績不同的學校

他們畢業的成績理論上會是差不多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啊

入學成績和升學成績之間的關聯並非只出現在前面的志願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順便補充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我在高中入學的時候排在年級前50%,但後來畢業時是全類組到數第二。我們學校的入學是依照排名來編號碼的,我在學校看過一堆類似的例子。

老師的好壞對學生來說並不一致,有些學生比較適合A老師,有些學生則是B。

另外,教育理論也提過這樣的說法:把功課好的學生集中起來,跟把功課好的學生分散到不同班級裡,後者這些功課好的學生會有比較強的成長力。不過這個理論似乎有些條件限制,這點我忘了,有興趣自己找吧。舉這個例子是要說,功課的好壞並不是直接承繼過去個人的表現,它也跟環境有關。

雖然我進高中前的基測成績和校內的大家差不多

但是因為我身處的國中全校300多人能上前三志願的人每年都不到五人

我這屆3+1(二附中一成功+一個是原本分數不高但是原住民加分後才進中山女中)

老師為了顧及其餘學生而導致我發展上跟著受限

進高中之後才知道什麼叫作落差....什麼叫作被痛電

我根本不知道我究竟比起現在的同學有何成長力可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我進高中前的基測成績和校內的大家差不多

但是因為我身處的國中全校300多人能上前三志願的人每年都不到五人

我這屆3+1(二附中一成功+一個是原本分數不高但是原住民加分後才進中山女中)

老師為了顧及其餘學生而導致我發展上跟著受限

進高中之後才知道什麼叫作落差....什麼叫作被痛電

我根本不知道我究竟比起現在的同學有何成長力可言...

這...,情境其實不一樣,你再想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認為國中的學習與學習動機有極大相關,能夠完全支持功課好壞與頭腦間無關的論述

是啊,想學才能會

但學不起來何來學得會?

我那句話的意思是,國中課業表現差的學生是因為沒有動力或動機從事學習,所以你不能宣稱國中課業表現好的學生是等同於頭腦好。

我沒有蘊含「學習與動力或動機綁在一起,所以學習不需要頭腦好也能辦到」這個意思。(我後面有加了一個"先有了...,才有談...的空間",你要仔細看啊。)

如果你陳述的是事實

那麼入學成績不同的學校

他們畢業的成績理論上會是差不多的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啊

入學成績和升學成績之間的關聯並非只出現在前面的志願上

^o)

你說的「他們畢業的成績理論上會是差不多的」是指校內每個學生之間的成績差不多,還是每間學校之間的成績差不多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情境其實不一樣,你再想看看。

我想學長要講的是分配到不同班級和分配到不同學校的差別?

應該是我之前看太急了 ,不好意思。

我認為如果高中學區化

所造成的區域落差會更大...

所以我不希望十二年國教實施

我前面那篇失誤文也算是例證

國中學區化都可以這樣子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散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學長要講的是分配到不同班級和分配到不同學校的差別?

應該是我之前看太急了 ,不好意思。

我認為如果高中學區化

所造成的區域落差會更大...

所以我不希望十二年國教實施

我前面那篇失誤文也算是例證

國中學區化都可以這樣子了...

你說的落差是指學校的資源落差,還是指學生的素質落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學長要講的是分配到不同班級和分配到不同學校的差別?

應該是我之前看太急了 ,不好意思。

我前面說的成長力的強或弱,是指像這樣:

 1. A資優生在充滿實力相當、競爭的環境下唸高中。

 2. A資優生在學生實力落差大的環境下唸高中。

機率上,2的情況會比1的情況更能讓A發揮學習潛能。

不過它有某些先決條件我忘了,我有找到再放上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說的落差是指學校的資源落差,還是指學生的素質落差?

呃,

不知道您學生的素質落差指的是,

從這間學校學生出去後到較高等學校比起其他學生的落差?

還是原本在這間學校學生彼此之間就有的落差?

不過我想表達的是,

像我的學校,

老師不是不會教,

學校也不是資源不夠,

但是因為學生平均素質都是屬於之後不會去念高中的人,(這邊沒有歧視意味)

所以老師教的東西少不會額外再多講些什麼。

即使學校有教學資源存在,

老師可能也會認為用不到而不去用。

所以,

造就了我升上高中時的痛苦。

而高中的課程原本就比國中難很多,

好在國中的課程沒有那麼難,

老師教少對於升高中的基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高中學區化,

我想老師教的少,對於學生的影響就不是那麼的微小了。

我前面說的成長力的強或弱,是指像這樣:

 1. A資優生在充滿實力相當、競爭的環境下唸高中。

 2. A資優生在學生實力落差大的環境下唸高中。

機率上,2的情況會比1的情況更能讓A發揮學習潛能。

不過它有某些先決條件我忘了,我有找到再放上來吧。

了解!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散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啊,我找到相關資料: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15694753

基本上這個理論來自於比馬龍效應的進一步推論:當一個班級的學生都是實力相當的對手,基於競爭激烈,班上的學生排名是浮動的,沒有人能常態地受到稱讚。而當一個班級實力落差大,優秀的學生就會特別突出,備受老師愛戴,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不過我還沒找到更直接的研究,它有被賦予條件,在符合條件的情境中這個推論才是有效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呃,

不知道您學生的素質落差指的是,

從這間學校學生出去後到較高等學校比起其他學生的落差?

還是原本在這間學校學生彼此之間就有的落差?

不過我想表達的是,

像我的學校,

老師不是不會教,

學校也不是資源不夠,

但是因為學生平均素質都是屬於之後不會去念高中的人,(這邊沒有歧視意味)

所以老師教的東西少不會額外再多講些什麼。

即使學校有教學資源存在,

老師可能也會認為用不到而不去用。

所以,

造就了我升上高中時的痛苦。

而高中的課程原本就比國中難很多,

好在國中的課程沒有那麼難,

老師教少對於升高中的基測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如果高中學區化,

我想老師教的少,對於學生的影響就不是那麼的微小了。

我瞭解了。

你的意思是,基於你國中的學習經驗,當班級中願意(或有辦法)升學的人少,就會導致老師教學不著重在升學(或者不重視教學),而你認為如果高中社區化,就會重現這個事情,也就是高中老師不願意注重大家的學業好準備升學。

不過,一般想唸高中的人,不是都是以考大學為目標嗎?國家的教育法規對高中的定位也是大學的前置教育。而目前看來,現有的高中其實都很注重升學,包含那些很後段的高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瞭解了。

你的意思是,基於你國中的學習經驗,當班級中願意(或有辦法)升學的人少,就會導致老師教學不著重在升學(或者不重視教學),而你認為如果高中社區化,就會重現這個事情,也就是高中老師不願意注重大家的學業好準備升學。

不過,一般想唸高中的人,不是都是以考大學為目標嗎?國家的教育法規對高中的定位也是大學的前置教育。而目前看來,現有的高中其實都很注重升學,包含那些很後段的高中。

不只是目標的一致性問題,

有的老師也會為了顧及後段學生而減少較深的課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你覺得校內進行能力分班可以解決嗎?

但是像我國中那樣子的落差

即使能力分班落差還是非常大

http://www.wljh.kl.edu.tw/discuz610/viewthread.php?tid=3894&extra=page%3D1

如果取30個人

前後的PR就已經差了至少10以上

雖然說比起原本的方式好

但是落差應該還是不小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散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是像我國中那樣子的落差

即使能力分班落差還是非常大

http://www.wljh.kl.edu.tw/discuz610/viewthread.php?tid=3894&extra=page%3D1

如果取30個人

前後的PR就已經差了至少10以上

雖然說比起原本的方式好

但是落差應該還是不小

一個可能的情況是,高中比國中的學生多,所以高中會容納更多的學生,能力分班可以拉近班級之內學生的實力。

再加上有些學生(通常是自認對基本學科沒興趣,或者實力較弱者)會分流到高職去。依我最近看到的意願調查資料,大約有三成到四成會選高職,走高中→大學的未來就業考量漸漸式微。

所以我想高中應該不會是國中的直接複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是像我國中那樣子的落差

即使能力分班落差還是非常大

http://www.wljh.kl.edu.tw/discuz610/viewthread.php?tid=3894&extra=page%3D1

如果取30個人

前後的PR就已經差了至少10以上

雖然說比起原本的方式好

但是落差應該還是不小

我國中的落差也很大,取30個,可是PR落差至少超過20....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個可能的情況是,高中比國中的學生多,所以高中會容納更多的學生,能力分班可以拉近班級之內學生的實力。

再加上有些學生(通常是自認對基本學科沒興趣,或者實力較弱者)會分流到高職去。依我最近看到的意願調查資料,大約有三成到四成會選高職,走高中→大學的未來就業考量漸漸式微。

所以我想高中應該不會是國中的直接複製。

我同意不會是國中直接複製

但若是比起平均素質較高的區域而言

學生應該還是會被犧牲到

我國中的落差也很大,取30個,可是PR落差至少超過20....

不知道學長上高中時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說的「他們畢業的成績理論上會是差不多的」是指校內每個學生之間的成績差不多,還是每間學校之間的成績差不多啊?

我發現我之前話都講得不夠清楚

我的意思是

以校際間來說

你還是可以以他們的入學分數來大致推估哪些學校的升學情形會比較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發現我之前話都講得不夠清楚

我的意思是

以校際間來說

你還是可以以他們的入學分數來大致推估哪些學校的升學情形會比較好

^o)

哦,我後來想想這是對的,但不一定會跟我的主張出現衝突。

好比說,能靠自己努力的人可能比我想像得多,或者在越前段的學校越能靠自己的努力的人會越多,起因於自信或稱讚,而其他人則是仍然靠遇老師的運氣;靠自己努力的人每科都能自己唸,但靠老師的人就沒辦法。

以及,也許國中生比較需要老師帶,但升了高中能靠自己的越來越多,然後國中學好的人在高中比較得心應手,而國中學差的人在高中就不容易學好。

不過上面太依賴猜測,這個回應當我說說就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