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第8號)調查十二年國教的意見


支持十二年國教政策嗎?  

216 票

  1. 1. 支持十二年國教政策嗎?

    • 我贊成,要唸十二年才夠用。(是眾多理由之一也可以選)
      9
    • 我反對,不該強制大家唸十二年。(是眾多理由之一也可以選)
      108
    • 我贊成,其他理由。
      14
    • 我反對,其他理由。
      86


Recommended Posts

  • 2 weeks later...
  • 回覆 92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 4 weeks later...
我支持十二年國教

我恨透了考試決定人生的方式

雖然我還算可以 但不是每個人都吃的開

太多人的潛能不被重視 卻一直陷入考試的痛苦

12年國教成果有限 但仍值得鼓勵 高中本該納入義務體系

不該搞菁英式教育 用分數論人高下

那些被認為貶低大學價值的人 不過是沒人去啟發、培養他的才能

就被我們的社會放棄 沒能把能力發揮出來

對個人是可惜 對社會是損失....

我也恨透了考試決定人生的方式

但是是誰要考試去決定你的人生?

我也恨透了用分數論人高下

所以我從來沒用分數論人高下

十二年國教是不是能啟發那些被認為貶低大學價值的人的才能?

(老實說我不知道什麼是被認為貶低大學價值的人)

如果是那又是如何個啟發培養法呢?

現況錯的不是制度,是師生家長看待制度的態度。

不經過決定自己未來的測試,學生連壓力是什麼都不懂哪來抗壓能力?邊批評剛成年的人不能抗壓,邊剝奪年幼者訓練抗壓能力的試煉

不知道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人在想什麼

北北基也很欠噓,

要自己玩的話等中央政府一聲令下要求各縣市各自組隊自己玩再來這樣搞不遲。

我倒認為增加音樂美術體育家政等「非考科」的計分讓這些科目可以有升學用途以免淪為廢課,

再限制學校招生不可採計超過幾科,讓學生不需要諸多科目樣樣兼顧,

讓人早些懂得不可全能的道理、早點教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路還更實際一些。

同制度下只擅長特定科目也能考上想上的學校才叫多元入學

同樣考科之下增加繁星、免試、直升……等管道只是把遊戲規則弄複雜而已

無意義也無幫助的壓力還是一樣。(只是把統一考試改成校內考試,增加學校動手腳的機會而已)

當然還需要學生家長接受「不擅長的科目考得不高沒有關係」的概念才有可能

破除總分迷思是最難的一步。

學會處理壓力真的很重要

如果連考試壓力都無法承受

那未來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怎麼辦?

這是台灣價值觀的問題

雖然有漸漸減輕

但讀書最大,分數至上的價值觀仍為主流

在這種價值觀之下

學生讀書的終極目的往往只在考試

對於考試背後的意義不甚了解

於是很多人在沒有人盯的情況下就沒有唸書的動力

而對於讀書以外的事物缺乏學習意願

十二年國教並沒有不好

只是以現在台灣的價值觀來說不太理想因為大多數家長還是有能唸高中,幹麻念高職的觀念

這對技職教育會是一種傷害

也容易讓不願唸書的人延遲選擇出路的時間點

有的時候好的制度要配上相應的社會風氣

如此才能有最大效果

即使不用考高中還是要考大學

家長的觀念如果不改變

同樣的問題在考大學時還是會發生

學生還是同樣承受著升學壓力

如此

十二年國教只是將原本會發生的事往後順延三年而已

??

我表達能力欠佳 在此表達歉意

首先考試不需消失 也沒有必要消失

錯的是心態 在於太過執著在分數上

這源自中國科舉 華人大多重視小孩讀書 目的在能有好的未來然而現代教育卻不能如此

以前會讀書的人叫書生 有相對優異的理解和記憶力 可以適應高強度的教學和考試

但畢竟只是少數

大多數人能是農人 不需要大量專業技術和知識的職業

所以人能有自己的位置

但現在教育的普及卻不能這樣

不可能期待每個人都能接受、應對如此學習模式

加上制度上的缺失

問題就因此產生

當然 貴族學校在歐美是有的

不過教育談的是整體的制度

學生能否在公平的學習中找到自身的興趣、潛能、志向

才是教育應該關注的重點

所以我認為臺灣這類僅讓少數人有成就的體制是不合理的

至少在外國 從其他道路出來的學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們提供的機會卻相對少

雖然我不奢求所有人認同我

但多想想吧

希望台灣人不要在漠視問題

但是十二年國教並不能改變中國科舉以來的迷思

據我所知,這個觀念已經有滿大的轉變了

尤其在這工作不怎麼好找的年代....

+1

我一直搞不懂,基測成績考較高的人為何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

我也不懂學測或指考考較高的人為何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不懂學測或指考考較高的人為何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

我要講兩句可能很難聽的話

1. 總比有錢人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好吧?

2. 雖然台灣不一定是如此,但知識水準前百分之二十的人做出的社會貢獻大於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總合,這種狀況是相當有可能的.

當然,(2)是一個非常泛資本主義的主張,幾乎可以肯定弱勢團體一定會不爽.

但,現實還是要顧,教育必須考慮教出來的人對社會的影響,不可能做齊頭式平等的

那就變成教育上的共產主義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有點懶得去回前面的那些文章了,理由有二

1.我已經轉職成指考戰士了,現在沒空來跟你們瞎混

2.現在已經錯失提反對意見的時機了

如果在N個月之前(例如去年中旬),可以整理好反對意見,還有在九局下逆轉的機會

不過現在已經太遲了,政策都訂下來了,現在再去吵只會讓人覺得煩

(想想當初應該來鬧事的,反正結果一樣都是考指考...)

------

不過最近看到繁星放榜,說實話蠻感慨的...

"據說"有5X級的繁星上高醫醫科,他X的想到這點就很幹(未查證,如果是假消息請無視)

我考了69級都不能上("據說"一階74級,反正七十多跑不掉),憑什麼因為你基測考的差就有優惠?原來基測考得好也是罪啊

十二年國教至少有一個好處啦,因為不可能每個好學生都吃飽撐著去考建北之類的,這樣的話繁星會公平的多...

不過這都是事後諸葛了,再說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把繁星給廢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cosinetheta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

我一直搞不懂,基測成績考較高的人為何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

多少努力換來多少東西 .不管高中還是大學 這很理所當然吧?

就算比較不會念書的 較好的公立高職所擁有資源也不會差吧?

如果你付出極大的努力

最後得到的資源卻跟沒付出努力的人一樣多

我想不管是誰都會覺得不公平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多少努力換來多少東西 .不管高中還是大學 這很理所當然吧?

就算比較不會念書的 較好的公立高職所擁有資源也不會差吧?

如果你付出極大的努力

最後得到的資源卻跟沒付出努力的人一樣多

我想不管是誰都會覺得不公平吧?

有可能

你努力所造成的影響或許並沒有你想得那麼大

或是,你努力的動機其實也是受到環境影響的

上面的這種思考方式是機會平等主義的想法(人對於自己先天帶來環境賜與的東西沒有什麼道義上應該擁有的資格)

也是不少補助政策的發源啦...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victor2923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有點懶得去回前面的那些文章了,理由有二

1.我已經轉職成指考戰士了,現在沒空來跟你們瞎混

2.現在已經錯失提反對意見的時機了

如果在N個月之前(例如去年中旬),可以整理好反對意見,還有在九局下逆轉的機會

不過現在已經太遲了,政策都訂下來了,現在再去吵只會讓人覺得煩

(想想當初應該來鬧事的,反正結果一樣都是考指考...)

------

不過最近看到繁星放榜,說實話蠻感慨的...

"據說"有5X級的繁星上高醫醫科,他X的想到這點就很幹(未查證,如果是假消息請無視)

我考了69級都不能上("據說"一階74級,反正七十多跑不掉),憑什麼因為你基測考的差就有優惠?原來基測考得好也是罪啊

十二年國教至少有一個好處啦,因為不可能每個好學生都吃飽撐著去考建北之類的,這樣的話繁星會公平的多...

不過這都是事後諸葛了,再說最好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把繁星給廢了

我本身也是指考戰士

73級沒過台大政治第一階

完全是因為倍率.....

我們那邊有57級繁星上台大政治

雖然嘔

不過還真的希望他是有心想讀政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要講兩句可能很難聽的話

1. 總比有錢人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好吧?

2. 雖然台灣不一定是如此,但知識水準前百分之二十的人做出的社會貢獻大於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總合,這種狀況是相當有可能的.

當然,(2)是一個非常泛資本主義的主張,幾乎可以肯定弱勢團體一定會不爽.

但,現實還是要顧,教育必須考慮教出來的人對社會的影響,不可能做齊頭式平等的

那就變成教育上的共產主義了.

我也不希望教育做齊頭式平等= =

還是要遵照學生的潛能和興趣 做開發和訓練

但前提是總值相同

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能再知識的領域中 擠到前20%

但若能在他個人的領域 他是菁英、有自己的位子

不也是好事一件嗎?

除了創造經濟價值 也能降低花在治安上的成本

因為無可否認地 社會的犯罪、邊緣份子通常來自弱勢族群

或那些在傳統價值上

得不到好成績的學生.....

直覺上 我們可能認為他不夠認真努力

但又有多少人的天賦異秉 由於經濟上的弱勢 或 城鄉差距而忽略

當他們因此沒有選擇地進入相對差的私校

出社會後 卻依然被大家認為不用功、能力低落

如此 弱勢將成為循環 他們在生活中得不到成就與滿足

他們因此會耗費更巨大的社會成本

這有一個前提: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人格特質

若非如此 我們不把矛頭指向教育

那麼 人的優劣比較便顯現

就算我們贏過其他人 看起來比較優秀

但我們的下一代不一定如此 可能被人歧視、被人霸凌

大家可以接受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不希望教育做齊頭式平等= =

還是要遵照學生的潛能和興趣 做開發和訓練

但前提是總值相同

就算不是所有人都能再知識的領域中 擠到前20%

但若能在他個人的領域 他是菁英、有自己的位子

不也是好事一件嗎?

除了創造經濟價值 也能降低花在治安上的成本

因為無可否認地 社會的犯罪、邊緣份子通常來自弱勢族群

或那些在傳統價值上

得不到好成績的學生.....

直覺上 我們可能認為他不夠認真努力

但又有多少人的天賦異秉 由於經濟上的弱勢 或 城鄉差距而忽略

當他們因此沒有選擇地進入相對差的私校

出社會後 卻依然被大家認為不用功、能力低落

如此 弱勢將成為循環 他們在生活中得不到成就與滿足

他們因此會耗費更巨大的社會成本

這有一個前提: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人格特質

若非如此 我們不把矛頭指向教育

那麼 人的優劣比較便顯現

就算我們贏過其他人 看起來比較優秀

但我們的下一代不一定如此 可能被人歧視、被人霸凌

大家可以接受嗎?

你預設了好高中比社區高中有更多資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讓好的人才受到更好的培育會讓國家整體和弱勢都受惠的話

那麼不平等是可以被允許的

我要講兩句可能很難聽的話

1. 總比有錢人能享受比別人多好幾倍的資源好吧?

2. 雖然台灣不一定是如此,但知識水準前百分之二十的人做出的社會貢獻大於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總合,這種狀況是相當有可能的.

當然,(2)是一個非常泛資本主義的主張,幾乎可以肯定弱勢團體一定會不爽.

但,現實還是要顧,教育必須考慮教出來的人對社會的影響,不可能做齊頭式平等的

那就變成教育上的共產主義了.

很顯然我要表達的意思兩位都不太理解

不過誰叫我愛說反話

不過兩位的話我是很贊同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 2 weeks later...
你預設了好高中比社區高中有更多資源

我覺得所謂的資源,不完全是來自資金以及師資

而是來自同學吧。

所謂的"好高中"(如果膚淺的單以成績來看)

群聚著一群來自各方的厲害同學

彼此互相交流,這就是很好的資源。

當然這不是一個定數,但是它目前看來

也不僅僅是個"預設"

我倒是覺得,不論十二年國教要怎麼做

它都是一個難以改正的局勢

在過渡期當中,如果師長不能夠調整他們對於傳統升學的態度

那麼十二年國教將會成為教育改革的敗筆

如果家長的價值觀還是要讀所謂的明星學校

那麼將帶動一連串的負面效應

但是我個人以為,

人性中會默默地有一種比較的心態

這就是為何有些家長沒有深思過他的小孩適合什麼

而想盡辦法要擠進某些學校,

結果他的小孩反而未必能得到妥善的發展機會。

除非能改變這樣的價值觀,

否則十二年國教終究只是一種形式。

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

一個地方沒有菁英教育是失敗的。

我們不但要提高整體的素質

也要培育菁英來得到更多的知識來創新。

不過菁英的定義究竟為何?這恐怕是個比十二年國教更難思考的問題。

但是我想,菁英的最主要一定要是他比其他人更願意在這方面拓展

畢竟興趣,才能帶動潛力跟實力。

而目前在十二年國教基本上是成形之餘

我們該思索的是如何遏止負面的循環的一些效應呢?

(補充一下,雖然這樣講很不公道.......

但是聽說,所謂的"有錢人"上"好"大學的比例確實比較高="=

因為他所能得到的環境資源比較多元

別的人可能只有一個選擇,他不能適應也得適應

但是稍微有錢的人,他所能面臨的選擇可能比較多,

也比較能取得他真正需要的、有興趣的。)

由於上文有點偏題==所以括號起來==

我的重點基本上是括號前的那一大部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我們教育的不足也在你括號的地方

社會態度終究是要面對的問題

只重視單一價值 會讀書、考高分者能拿到較多的資源

而其他領域就沒人重視 前提是他分數不高、家境不優渥

這放諸社會時 產上的問題真的一大堆、也付出了相當大的成本

既然花點心思、資源 就能讓問題得到改善 並為國家創造更多價值

何樂而不為?

而問題便在社會沒有發現事態的嚴重,不肯用心去改善........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平凡小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我們教育的不足也在你括號的地方

社會態度終究是要面對的問題

只重視單一價值 會讀書、考高分者能拿到較多的資源

而其他領域就沒人重視 前提是他分數不高、家境不優渥

這放諸社會時 產上的問題真的一大堆、也付出了相當大的成本

既然花點心思、資源 就能讓問題得到改善 並為國家創造更多價值

何樂而不為?

而問題便在社會沒有發現事態的嚴重,不肯用心去改善........

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相信政府提出十二年國教是立意良好,

期望打破貧富差距的藩籬使國民都能有一定的知識水平

但是政府卻忽略了長久以來家長的心態

更忽略了菁英教育的重要性,

如此下來,恐怕反而成為

有錢的人,置產,到他們認為"好"的學區

.......

或許

某部分看來是"比較"均勻了,

可是憑良心說,我們看看現在國民中學的狀況....

區域,還是有些決定了所謂的"升學率"

除了北星計畫(國中生的繁星啊)

某些學校基本上考進所謂第一志願的人數寥寥可數

然而某些學校卻是近百人。

雖然大致上是比往常均勻,

但是有心人,依舊會去追尋"升學率高的""好國中"

這個部分倘若放置高級中學看來,可能也會有類似情形

更甚者,某些希望孩子能受到特殊教育的家長

或者進入私中、或者加強補習,

可能導致的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除非政府能有更完整的配套措施,不然,這恐怕仍是難解。

目前的難題是,

在上位者不知是忽略了社會價值觀對於升學的部分還沒那麼"先進"

還是也想不出解決這部分的方法而僅先從制度改善

我們唯一清楚的是,身為學生的人,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抉擇

身為家長的人,要懂得放手了解學生的抉擇。

制度實施是難擋之事,但是緊追而來的問題

卻是能逐步緩解

會讀書的人,其實也未必有單一價值

只是坦白說,目前我們的"菁英教育"

把人才單一化了。

技藝類的,由於我不了解,所以不敢多加評論

但是學術類的知識,並不是單一而已

如果我們的教育人才方式是把人的腦袋單一化

那麼,這也不能說是菁英教育

我覺得一個地方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畢竟教育是為了成全一地的軟實力啊!!!

很遺憾台灣目前有人才外流的傾向

或許我們的政府該思考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創造人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相信政府提出十二年國教是立意良好,

期望打破貧富差距的藩籬使國民都能有一定的知識水平

但是政府卻忽略了長久以來家長的心態

更忽略了菁英教育的重要性,

如此下來,恐怕反而成為

有錢的人,置產,到他們認為"好"的學區

.......

或許

某部分看來是"比較"均勻了,

可是憑良心說,我們看看現在國民中學的狀況....

區域,還是有些決定了所謂的"升學率"

除了北星計畫(國中生的繁星啊)

某些學校基本上考進所謂第一志願的人數寥寥可數

然而某些學校卻是近百人。

雖然大致上是比往常均勻,

但是有心人,依舊會去追尋"升學率高的""好國中"

這個部分倘若放置高級中學看來,可能也會有類似情形

更甚者,某些希望孩子能受到特殊教育的家長

或者進入私中、或者加強補習,

可能導致的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除非政府能有更完整的配套措施,不然,這恐怕仍是難解。

目前的難題是,

在上位者不知是忽略了社會價值觀對於升學的部分還沒那麼"先進"

還是也想不出解決這部分的方法而僅先從制度改善

我們唯一清楚的是,身為學生的人,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抉擇

身為家長的人,要懂得放手了解學生的抉擇。

制度實施是難擋之事,但是緊追而來的問題

卻是能逐步緩解

會讀書的人,其實也未必有單一價值

只是坦白說,目前我們的"菁英教育"

把人才單一化了。

技藝類的,由於我不了解,所以不敢多加評論

但是學術類的知識,並不是單一而已

如果我們的教育人才方式是把人的腦袋單一化

那麼,這也不能說是菁英教育

我覺得一個地方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畢竟教育是為了成全一地的軟實力啊!!!

很遺憾台灣目前有人才外流的傾向

或許我們的政府該思考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創造人才。

這段大推

我國中自己這屆是沒有建北

然後這是這屆高一的情形:http://www.wljh.kl.edu.tw/discuz610/viewthread.php?tid=3894&extra=page%3D1

我國小有許多同學的家長就是不看好我的國中

所以有很多人升上國中以後

不是到別的學區就是去私校唸國中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簡單來說,

我們可以相信政府提出十二年國教是立意良好,

期望打破貧富差距的藩籬使國民都能有一定的知識水平

但是政府卻忽略了長久以來家長的心態

更忽略了菁英教育的重要性,

如此下來,恐怕反而成為

有錢的人,置產,到他們認為"好"的學區

.......

或許

某部分看來是"比較"均勻了,

可是憑良心說,我們看看現在國民中學的狀況....

區域,還是有些決定了所謂的"升學率"

除了北星計畫(國中生的繁星啊)

某些學校基本上考進所謂第一志願的人數寥寥可數

然而某些學校卻是近百人。

雖然大致上是比往常均勻,

但是有心人,依舊會去追尋"升學率高的""好國中"

這個部分倘若放置高級中學看來,可能也會有類似情形

更甚者,某些希望孩子能受到特殊教育的家長

或者進入私中、或者加強補習,

可能導致的是另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

除非政府能有更完整的配套措施,不然,這恐怕仍是難解。

目前的難題是,

在上位者不知是忽略了社會價值觀對於升學的部分還沒那麼"先進"

還是也想不出解決這部分的方法而僅先從制度改善

我們唯一清楚的是,身為學生的人,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抉擇

身為家長的人,要懂得放手了解學生的抉擇。

制度實施是難擋之事,但是緊追而來的問題

卻是能逐步緩解

會讀書的人,其實也未必有單一價值

只是坦白說,目前我們的"菁英教育"

把人才單一化了。

技藝類的,由於我不了解,所以不敢多加評論

但是學術類的知識,並不是單一而已

如果我們的教育人才方式是把人的腦袋單一化

那麼,這也不能說是菁英教育

我覺得一個地方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畢竟教育是為了成全一地的軟實力啊!!!

很遺憾台灣目前有人才外流的傾向

或許我們的政府該思考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創造人才。

我可能有點離題

會讀書不代表真的把知識學習起來

知識不是力量 會活用才是神!!

臺灣的教育著重分數 但4選1的題目往往限制人的創意

只追求標準答案 而非隱藏在後面的知識

所以我們沒有如歐美日的大量頂尖創意人才 從事研發與行銷

相對的 我們會標準地接受指令 並有一定的知識

比較利益下 我們便成為世界的代工廠

靠著壓榨勞力、漠視環境成本來賺取毛利

教育的影響得以見之

家長要求分數

企業追求利潤

政客謀求選票

在功利的思考下 真正的問題其實沒多少人在乎

十二年國教也是一樣

雖然嘆氣

但我絕不放棄改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段大推

我國中自己這屆是沒有建北

然後這是這屆高一的情形:http://www.wljh.kl.edu.tw/discuz610/viewthread.php?tid=3894&extra=page%3D1

我國小有許多同學的家長就是不看好我的國中

所以有很多人升上國中以後

不是到別的學區就是去私校唸國中了...

均質化,我覺得是一種理想

最了不起,僅能接近漸近線,

總是無法達到完全的均衡==

我可能有點離題

會讀書不代表真的把知識學習起來

知識不是力量 會活用才是神!!

臺灣的教育著重分數 但4選1的題目往往限制人的創意

只追求標準答案 而非隱藏在後面的知識

所以我們沒有如歐美日的大量頂尖創意人才 從事研發與行銷

相對的 我們會標準地接受指令 並有一定的知識

比較利益下 我們便成為世界的代工廠

靠著壓榨勞力、漠視環境成本來賺取毛利

教育的影響得以見之

家長要求分數

企業追求利潤

政客謀求選票

在功利的思考下 真正的問題其實沒多少人在乎

十二年國教也是一樣

雖然嘆氣

但我絕不放棄改變

其實我的意思跟你的某部分是相似的

會讀書是一回事

我的重點在於教育不能抹煞掉天生的好奇心跟求知慾

更不能把人的腦袋局限於選項之中

我是贊成所謂的因材施教的。

只是通常我們判斷一個人的"材"的方法,還是過於膚淺了

這整個問題是長久以來社會價值觀的累積

我們能做的最最最主要就是

至少從我們這代開始,不能再繼續這樣的錯誤價值觀

並且推廣這樣的觀念,讓更多的人了解並認同

教育是何其重要,遺憾的是

它常常淪為政客吸引選票的一環

更常在眾多國事中,被忽略。

不過即便如此

我竟然還是有熱血在啊TAT

還是希望未來教育可以更好

而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而上頭的,真的可以感覺到價值觀必須改變

anyway,

大家要加油囉: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均質化,我覺得是一種理想

最了不起,僅能接近漸近線,

總是無法達到完全的均衡==

盲點就在政府連國中都沒辦法接近那條線了

卻妄想在課程難度更高的高中完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台灣實在沒有本錢弄12年國教

就拿歐美國家來舉例好了

美國有能力從外國吸引人才來為他做事

增加的GDP算美國的

北歐國家的事業遍及世界各地

GNP都算他們的

台灣呢?

除非我們有這種能力 不然搞12年國教只是讓自己國家垮掉而已

我們沒有能力搶人才 難到連最基本最有效的生產人才的能力都要捨棄嗎?

我想這些方面政府沒考慮到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