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2年國教確定!? 以後可免試升高中


免試上建中!! 你贊成嗎?  

528 票

  1. 1. 免試上建中!! 你贊成嗎?

    • 贊成!!
      26
    • 反對!!
      403
    • 值得深思熟慮......
      101


Recommended Posts

12年國教/今年3歲娃 升高中免試

更新日期:2009/04/04 04:09

101年基測考一次 公立高中至少4成免試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十二年國教確定實施!今年三歲孩童,十二年後可望不必再參加國中基測,透過申請就可進入高中職或五專就讀。

教育部規劃在民國一百一十年九月起實施十二年國教,率先受益的就是今年三歲的孩童,日後就讀國中三年級時,就可依在學各項學習表現、性向探索、社區關聯或志願次序等,免試申請就讀高中職或五專。

受到少子化衝擊,教育部估計一百零九年的國中畢業生人數,將由今年的卅一萬多人,減少到十九萬多人,屆時,若畢業生少於招生數即可直接入學;若畢業生多於招生數,要採計國中生在學成績,或採抽籤分發,尚待討論。

110年依學習、性向或志願次序 申請入學

教育部「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草案昨天出爐,今年試辦一千二百多名國中生免試入學,三年後擴大辦理,現在的小六生屆時就可以向採行免試入學的高中職及五專提出入學申請,花東等一般型招生區預計全部免試入學,北高等都會型因學區複雜則延至一百一十年。

明星高中3年後釋出4成 後續招生待議

教育部表示,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則在民國一百零一年經主管機關核定後,可保留部分入學名額辦理考試入學,但必須釋出至少四成免試入學名額。十二年後究竟是採計在校成績、或允許高中自行考試?仍待進一步討論。

目前基測每年考兩次,考生依第一次基測成績等申請入學或甄選入學;參加第二次基測的同學則依分數與志願,分發入學。教育部訂明後年為宣導推動期,學校自願辦理,免試入學比率為五%到廿%。一百零一學年則為擴大辦理期,基測只考一次,考試方式及內容配合轉型,各公立高中至少有四成招生名額、公立高職至少六成、私立高中職及公私立五專至少七成,必須釋出為免試入學名額。

免試入學並非絕對直升,教育部將成立測驗專責機構,協助國中教師編製測驗工具,亦將研發國中生性向、學力評量工具、各職業類科實作評量測驗工具,並要求各國中配合建立成績資訊平台。各高中職及五專則要舉辦性向探索課程,提供國中生參加,並施作評量及性向心理測驗;教育部也擬加碼補助私校學生學費,降低學生競逐公校的經營壓力。另外,各高中職及五專成立免試入學委員會,考量社區遠近及國中技藝競賽成績,依免試免報名費原則,建立各區免試入學模式。

引用自 YAHOO!奇摩新聞 連結請點我

不知道各位聽到這消息是如何呢@@?

個人是覺得...太誇張 蠻反彈的

教育部雖然好意要讓人都可以上高中

但是目前台灣的高等教育過於氾濫

而高中不過是升大學的一個跳板而已

建中北一女等等學校往後也要有四成的名額給這些免試的人

......聽到以後是覺得

建中的素質會不會因此下降...?

我沒有要歧視這些免試的人

只是 沒有經過一定的考試 我們很難去認定說他有到可以進建中的水準

就算國中時有很多老師對著我說 你就是讀建中的料

難道就可以不讀書躺在那上建中?

當初老師們會這麼說是因為我們班是屬於比較後段的班

基測考250比只考100分的人好阿 ((廢話

當初就是這種情況吧

如果教育部真的要這麼做 我很懷疑以後的建中是怎麼樣

至少我 會對建中的印象大打折扣 即是它是我的母校

((沒事別亂反白...- -

而且我覺得 最根本的問題不是出在到底上不上高中職的問題吧

還是取決在"態度"上

在這個大學生泛濫的社會

我們要追求的不是讓"更多人上大學"

而是"提升大學生的素質"

前一陣子聽老師說過

台灣的高中生學科能力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

然而台灣的大學生呢?

一樣是數一數二 不過從後面數

政府卻還要這樣讓更多人走上不屬於他的路?

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 ((廢話

卻一直把每個人都推向同樣的路

呼...看到這種新聞又有點...激動了吧~"~

總覺得 建中還是應該有它的樣子在

至少!! 建中的素質絕對不能低落

連建中都素質低落的話....

我可能會考慮移民了吧 放棄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294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這好像吵很久了不是嗎?

教育部根本腦殘吧?

釋出四成的名額,天知道建中的水準會低到什麼程度?

假使真的這樣我大概不會認為他算是我的母校了= =

而且這樣不就造成許多家長都要往明星高中附近擠的問題?

講難聽一點,建中歷史都這麼久了,

哪個人不希望自己小孩來讀?

而且本來程度相當的人一起競爭才能更加成長不是嗎?

如果好壞打散在一起,問題應該會很大吧?

而且這根本就是逼小孩國一就開始抱著書本K,

個人認為即使真的要免試入學,

也應該保留前三志願全額用考試申請分發,

再說前三志願老師學歷都比較高吧?

一個建中程度的學生去其他學校一天到晚把老師問倒也很囧吧?

然後又影響到程度低的人聽課,老師也比較不好教,

不是說因材施教嗎?

學生素質相當老師才比較好照顧到每一個人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大大反對

不同學習能力的人本來就要分開

這不是歧視

是基於因材施教

每個人自己的定位不同、才能不同

前三志願提供給"在讀書方面記憶、歸納、算數能力較好的學生"適當的環境

這不能隨便破壞的

舉例來說

你不能叫Kobe放棄籃球吧

他的天賦在運動方面

如果不給他一個適當的環境發展,讓他去做其他職業

根據比較利益原則

豈不是很浪費他的天賦

而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以此類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舉例失當

你要比的話應該是將NBA和SBL合併組成一個新聯盟

原有的球員繼續錄用

不過全數大洗牌

湖人隊裡有kobe外也有田壘 林志傑..

裕隆裡有陳信安也有CP9.Jason Kidd..

這些實力程度原本不同的球員在同個聯盟內互相競爭

過幾年後 或許kobe會因為對手平均素質下降而球季生疏

可能也有位原本一直在SBL時代一直坐板凳的球員碰巧蓋了姚明火鍋而信心大增,從此將噁心頭髮剃掉專心練球的球員

過了幾年後 大家重簽合約

得利的還是強者

CP9若是和以往一樣專心練球,不會因為到了裕隆實力就變弱

不過太弱的還是會被淘汰

可能也會有些前NBA球員因為認識了某些人、染上惡習

最後球技不復以往、被球隊釋出

反正到最後球隊是什不重要 個人表現才是重點

(欸 我還真無聊 這樣比好像也沒什意思)

我覺得你的舉例有些看法也跟我的看法一樣耶= =

個人表現才是重點沒錯

但是怕是怕環境埋沒掉他的才能 (就像你舉例的KOBE一樣)

總之我的意思是你教育政策要幫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不過這種教育政策的好壞

通常都是結果論吧....

不過我覺得大家還是得發表自己的意見

剩下的就給上層的人決定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實說這種方法很糟糕欸個人覺得

把好的人和一整天都在混的那種放在一起

是好的人會拉著不好的一起努力還是好的人也漸漸受到影響?

這種問題不用想也有答案

雖然我不是建中的

也沒那個資質去讀建中:P

旦這種情況在哪個學校應該都是一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大家都很強所以才有競爭阿..

有競爭才有進步阿..

而且有些事情真的事全班一起帶起來的..

並不是個人的問題..

(雖然說建中也不乏一些懶的做報告的人..)

而且交友也是很有差的..

在建中隨便問一個問題幾乎都有人能夠回答..

至少就目前的感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政府政策無聊亂搞,人民也不夠聰明。第一件事情:教育資源有沒有上下之分?答案簡單,看一看就知道大家認為有。第二件事情:文憑主義是否盛行?答案簡單,看一看就知道還是存在。

問題在於政府政策。如果每一間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可以自由選擇;選不起的上公立高中,一樣受到儘量好的教育,那就沒差。現在問題是一般的高中亂搞,建中的水準則相對比較好一些。不看資優班的話,建中的成就是因為「自認為建中生」而有的,不是因為智商高或者學業能力強。現在這個政策不平衡。可是我腦袋沒那麼大,看的東西也沒有很多,難以說怎樣才能平衡。前三志願是事實上的菁英聚集地,自認為菁英以後就有過人一等的表現。這是標籤與制約的力量。剛進去時一樣笨,出來時潛能被開發就比別人(這樣說適當嗎?)好一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而且這根本就是逼小孩國一就開始抱著書本K,

免試升高中的目的是......

是不該以考試來區分人

但你不考試而以國中在校成績

那國中老師的主觀也太重了吧!(想想以前國中同學還有操行100的......

從以前聯考改成基測

很多長輩偶爾還是會道起以前的學生素質較好

那免試入學以後.........我不忍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對阿…當初考試考假的嗎,在校成績本來就說不準,

爛學校的好學生還不一定比的上好學校的爛學生。

教育部是要爛到怎樣的程度才會開心。

我為什麼會有連教育都共產的感覺 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既然看在校成績的話

到時候又會有新聞報出有學校做假成績

而且變成國中三年的成績都很重要 讀書不是更累

況且每個老師和學校評分標準以及教材又不同

根本沒辦法比嘛

要開放就全額開放 只用一部分的話

感覺整個班會落差很大

搞不好每次考試標準差都二三十分

老師也不好敎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你的舉例有些看法也跟我的看法一樣耶= =

個人表現才是重點沒錯

但是怕是怕環境埋沒掉他的才能 (就像你舉例的KOBE一樣)

我只是將你的例子修正一下而已

總之我的意思是你教育政策要幫人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同意

可是我覺得這件事和現在討論的不太相關

所以我有幾個問題

你對"適合自己的定位"的定義?

能力分校能達到這個目標嘛?

基測成績是否對考生各科能力有鑑別度?

你覺得你所謂前三志願的考大學填志願時照分數填下去的是少數嗎?

同理,讀後段高中、高職的又有多少覺得那是屬於他們的"定位"

又有多少人最後讀的是自己適合的科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台灣就是在走大家都庸俗化的路線

分成績~怎麼辦~有些考太爛平常不讀書的就會沒面子

所以為了討好那些人,就讓大家一起齊頭式平等

國家需要一群笨蛋來領導還是一些高等人才來領導比較有用?

跟精英一起上課和良莠不齊的效果差很多好嗎

建中國中化? 唉我可不想以後回母校看到一群雜碎學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