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大學的數量應該要被砍一半..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66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或許我經濟學還學得不夠無法很清楚地反駁,但我相信如果問學過足夠經濟學的人都會跟你說只要有交換就是市場、就可以用經濟學分析。

學生繳學費讀大學,學生自願花錢換知識,校方願意收錢教學生,為什麼不是交易?

學校供給有工作能力的畢業生去滿足就業市場的需求,供需平衡的討論不是個體經濟學研究的東西?

不同學校競爭自己擁有的資源和學費,希望多收到比較好的學生;學生選擇自己覺得可以最大化自己效益的學校就讀,這不是自由市場?

如果說學校集體壟斷,那應該做的是想辦法讓他們競爭,而不是像共產主義控制市場。

希望「某人」(我不曉得為什麼要這樣用啦,不過他都這樣用了我也這樣用好了)不要將金錢和商業行為污名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問一下什麼叫做"基本保障"?

"基本保障"必定是買賣所具備的嗎?

基本保障很多啊。

詳見: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40627c9a

是不是每個保障所具備的我不知道,但是至少是應該具備的(也就是若沒有具備會受到批評)而也的確有這方面的規定。

另外我想說的是,教育的確是有著需要深度理想與熱情的工作,雖然上班時間也只到五點,但是社會輿論的想法卻不常會這麼想。

但不管怎麼說,如賈斯汀所言,這本身就是一種交易行為,我們無法定義一個老師普遍需要的熱誠是多少,至少要多少才合格,但我們可以清楚定義至少他們應該做些什麼,為下一代負起哪些責任,如同「學校教育裡教師必須盡力教導學生知識,要為學生的成績負一部分責任,這也是對的」

如果Z認為我說的不能定義的東西是可以被定義出來的,那請說,否則不斷強調教育跟商業行為的不同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很像是「世界和所有的物種是一個隱形且不可能被觀察到的飛天義大利麵妖怪在喝醉酒後失手創造的,牠設計了各種線索來隱藏自己的行蹤,為的是檢測信徒的忠誠」這種玩笑話。

另外沒有人探的進手也沒有人看得透的象牙塔最黑,如同大考中心的題目跟指考價,亦如同軍方至今仍是台灣最黑的單位。

就算是賠本生意照樣得做,就算國家沒錢了教育還是永遠不能停擺,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希望某人真的要搞清楚這點

我想你需要搞清楚「教育的目的」與「國營」

為什麼國家沒錢了教育還是不能停擺?為了理想嗎?如果沒錢到了民生困頓的地步,教育還是不能停擺嗎?如果是理想,有什麼理想重要到可以放棄民生呢?

而國營,目前台灣所有大學都接受教育部的補助,我們素知,國營企業是法律規定要賺錢的,那為什麼在教育這一塊要不停用國家的力量丟錢進去呢?

我想以上兩點結合起來很明顯了,因為教育就是投資啊,就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行為啊。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關心教育就是投資我們的下一代」呢?

商業上有輸贏,教育只有早晚之分

恩,就我一個剛考上大學的高中生看來真是很想苦笑吶。

你果然離開學校體系太久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然不是,因為買賣最少還有基本保障。

就我的解讀 ,你這裡說的買賣應該是指交易行為(如果你要指買家賣家 ,最好要加個"雙方"吧)

如果你一開始不認同說學生交學費換取知識這樣的行為是交易的話

那為什麼後來突然承認 ,這就是一種交易行為?

........

但不管怎麼說,如賈斯汀所言,這本身就是一種交易行為,我們無法定義一個老師普遍需要。 .......

我想 ,要嘛是你心裡有雙重標準 ,不然就是你對"買賣"的認知和我有差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本的數據也相差太多了吧?

是該刪掉一些學校 像是考18分就可以念的大學讀了4年出來會被肯定嘛?

學校一多相對比率升高 幾乎大學升學率100% 但讀完這些大學然後呢?

滿街都是大學生 還是要實力至上吧 !?

話說美國外地區相反 私立學校比公立學校來個好

樓主給的台灣的數據應該有加技術學院etc

Zeta後來給的應是日本加上技職學校的數據

18分進大學有何不妥?

重點是他有幸畢業時能否被訓練成與一般大學的學生等同的學科與理論基本基礎?

我認為政府開放大學設立的政策是正確的,但是必須要設立畢業的高門鑑

要進來?可以,歡迎;要出去?有實力自然就讓你出去。

同時讓他認識到「容易進來不等於容易出去」

不唸書的人自然會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但是問題就出在很多學校沒有設立畢業的高門鑑機制,才會造成處處被人抓把柄。

對於18分進去的人出來時所需的"實力門檻"該如何界定?

既然前段菁英大學的學生程度過人,應該就能夠實現以下這個事實

[以與私校的同等資源做出比私校更優秀的研究]

例如淡江、義守、東海等私立大學擁有的資源水準等級

能做到這樣才算是真正的菁英大學,要是菁英大學裡的多項成就完全都是用錢拱出來的,儘管看起來耀眼

但若是某天國家不再這麼有錢來補助前段大學,是否可以同樣有這麼優秀的研究成果?

全世界的菁英大學都是用錢拱出來的..不是只有台灣..

畢竟都是憑自己的實力考試進去的,政府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將錢投資到菁英大學做研究所得到的報酬會比其他大學高

至於上面有人說花錢做一些沒效率的研究嘛..

大概就跟當初各國搶著送火箭到太空的原因差不多吧

世界很複雜我不太懂(茶)

x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對於18分進去的人出來時所需的"實力門檻"該如何界定?

由校方自己界定.

如果門檻真的低到學生畢業後很少有企業公司敢用的話, 那這間學校在業界的名聲會很差(可能影響到募款), 以後高中畢業生大概也不太想來這間讀. 校方為了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就會再把畢業門檻提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我的解讀 ,你這裡說的買賣應該是指交易行為(如果你要指買家賣家 ,最好要加個"雙方"吧)

如果你一開始不認同說學生交學費換取知識這樣的行為是交易的話

那為什麼後來突然承認 ,這就是一種交易行為?

我想 ,要嘛是你心裡有雙重標準 ,不然就是你對"買賣"的認知和我有差距.
啊哈哈 抱歉那是洛氏玩笑 我22樓的意思是「教育連交易的基本保障都沒有」(但是實際上他又是交易行為)讓你誤會了。

至於我對買賣,市場,交易等定義,跟27樓賈斯汀一樣。

嗯,洛書大大,你的好意我心領了,我完全不打算解釋,直接被誤會好了,這樣會比較好。

嗯,你想講就講不講就算,又沒人求你,扯到捲跟本題無關的我就懶得看了

我想專有名詞這方面只要解釋他在該文章有什麼功用就好了,其它扯太多就是離題,看來你討論了那麼久,對基本的方向跟深淺拿捏還是不太在行吶。

對於18分進去的人出來時所需的"實力門檻"該如何界定?

文化就是畢業門檻據說比入學門檻遠遠來的高的一例喔。

原因的確就是競爭力問題,不只是文化,一堆學校都在這麼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 1 month later...

七十年代 設國立大旋風

在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初期,為了提昇高等教育的受教人口以及促進地方的繁榮,再加上地方政治勢力逐漸對中央產生影響,教育部在各界的要求下,提出每一縣市一所國立大學校院的政策,但要求地方政府配合提供土地。

大學是要質重於量 而不是量重於質 如此才能提高競爭力

不然常常有人譏笑 大學文憑高中化 大學文憑根本不值錢

顯然當初大學設立如雨後春筍的原因之一為人口大增

而如今因少子化

各大學招生名額供過於求

大學生錄取率百分之百令國人憂心

而改善素質的方式有

壹.裁併大學

貳.入學從嚴 / 畢業從嚴

参.國民義務教育之改革

(有想到再補充)

裁併大學的確可以馬上見效

因為競爭激烈了品質自然而然會提升

然而受競爭淘汰者將何去何從?

我仍然崇尚北歐國家"一個也不能少的教育理念"

且國民義務教育之改革是治本之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台灣的大學數量是不是真的太多了?

有160幾間 新加坡也才5間

日本90幾間

香港也不到5間

我覺得 至少有一半的大學要被關門

因為台灣這麼小

一年高中畢業生也才14萬人再加上一些重考...等等一堆的也沒有15萬人

大學是要質重於量 而不是量重於質 如此才能提高競爭力

不然常常有人譏笑 大學文憑高中化 大學文憑根本不值錢

以上這是我的看法...

有同感。

現在已經是16年義務教育了。

連7分都可上大學,那改天不就是只要有考試就有大學?

PS:新加坡因國土小,所以只有5間大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在於培養出有合理批判精神的高知識份子,而非只是一味的去提供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本...

雖然我覺得自己有這樣的想法相對的主觀了...

但是台灣教育的現況的確是偏了很多。大學的教育,已經被扭曲為提供文憑,並且幫助學生未來求職的一個保證與基本門檻,這充其量只是出社會的變向考試罷了:沒有試卷、沒有一定標準的考試。

政府為了滿足各產業的需求,於是便廣設大學,大學越設越多,政府財政卻又越來越拮据,對大學的補助卻又越來越少,於是便產生了一堆濫設的學店大學,以及相對越來越高漲的學費。

說到底,升學主義,應該更精確的說,文憑主義使得台灣的高等教育失去了原本立意上的培養效果。我們父親這一輩,可能在完成義務教育之後就投入了職場(大多是工、農產業);也有人是在義務教育未實行之前就往職場發展。很自然地,在這樣的背景下,父輩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有更高的社會成就,而距離高社會成就最好的跳板就是學歷、文憑,好的文憑等於好的社會地位、高人一等的薪資。

結果,台灣的學術水平提升了、人口素質提升了,文憑主義的界線也從過去的國中、高中、大學...漸漸的向上提升。

造成了清潔工考試還會有大學學歷或碩博士學歷的人報考的景象。

文憑主義因此而趨於牢不可破的狀況...

大學這兩個字,也慢慢取代了過去的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師範學院、管理學院等等詞彙,

如果不稱大學,便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試問...立德大學改制成為大學後,與立德管理學院相比,孰優孰劣?

不都是與台南科技工業區、台南科學園區有產學合作嗎? (本意值得肯定)

要怎麼樣讓這間大學退場? 用大學評鑑的方式判死刑? (教育部的解決方式)

還是將大學資源與台南大學、成功大學等學校 做進一步的整合? (教育部的理想)

很抱歉,立德是私校,不知道吃不吃這套...

這間學校是2000年成立的,如果成立於1960年代,一切將大不相同

以上只是舉例,不是在捧學校有多好... ((我捧這校做什麼 = = ))

時也,命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時也,命也。

于有同感焉

台清交成政被視為台灣頂尖大學,但是觀察發現,每間都是『老字號』

舉例來說,烤鴨可以飛到北京吃全聚得,也可以選擇巷口一鴨三吃299

我問,有差嗎?

學校老師不斷提醒,好好讀書上國立大學等等等,國立大學和一些老牌私立因為名聲站的穩、久得已吸收最重要的『資源』

總而言之,教改一改再改失敗只是必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國立大學和一些老牌私立因為名聲站的穩、久得已吸收最重要的『資源』

總而言之,教改一改再改失敗只是必然

看不出來你推論的根據。

國立中正大學、暨南大學、東華大學都不能算是老學校,其資源卻不輸給中山、中興大「老牌」學校。私立元智大學校齡也短,但卻是私立大學資訊科技類第一把交椅。

然後為什麼你可以從「老牌」學校的比較威的前提得到教改不可能成功這樣的結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于有同感焉

台清交成政被視為台灣頂尖大學,但是觀察發現,每間都是『老字號』

舉例來說,烤鴨可以飛到北京吃全聚得,也可以選擇巷口一鴨三吃299

我問,有差嗎?

學校老師不斷提醒,好好讀書上國立大學等等等,國立大學和一些老牌私立因為名聲站的穩、久得已吸收最重要的『資源』

總而言之,教改一改再改失敗只是必然

我認同樓上的資源說...

不過...教育大學 (師範學院 更久前稱師專) 併入綜合大學

這政策日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倒也值得一看

http://203.64.142.126/sec/03-2.php

↑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的合併會議紀錄 (已於今年8月完成合併)

綜合大學的功能性趨於完整固然可喜...

背後所必須克服的問題卻不少。

我所就讀的國北教大... 據傳2年後與台大完成合併

同在和平東路附近的師範大學又會如何因應?

師培資源過度集中了... 是否能夠有一體均霑的結果?

否則,我們這些有悠久歷史的師範院校,為什麼一定要被併掉?

留著不是很好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1 months later...

我非常贊同!因廣設大學的關係讓台灣幾乎人人都有大學可以念,使得台灣的大學文憑變的毫不值錢,常常有人戲稱:「颱風天招牌掉下來會砸死大學生」,這在八十年代以前是令人不敢想像的事情。結果因為當時的政府為了要進一步提升台灣的知識水平而採取了自此貽害萬年的廣設大學政策。

我覺得應該要盡早設計一套「大學退場機制」,讓已經不合最起碼基本標準的大專院校退場吧!這些退場的大專院校我建議由政府最後一次花冤枉錢買下,改作文化中心、體育場館、辦公大樓...等等,增加公共設施,算是這些大專院校最後回饋社會的作法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換個方向想:若有辦法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大學的量正好能符合需求不是嗎?

教育成效不理想,轉而要求減少大學數量、提高入學門檻,

倒果為因?

優秀的學生不是''比例'',不是前50%或一定比例的學生就是適合、有足夠資格升大學,後面的一律刷掉。全球化的社會,後面的學生相較之下不見得比較差,僅代表他(她)在台灣和別人比較時,學科能力較不突出,以定量決定水準,不符合現實。

若是持達大學水準的學生只要部份比例(對國家)就已足夠的觀點,值得一談,

而欲藉此提升大學學生素質,敝人不認為會有成效,

只是把差的部份藏起來,而他們並沒有消失

- - - - -

我同意部分被提出的觀點,''頂尖族群''依然是頂尖,

大學數量多寡不會因而影響到他們,

受影響的是較後面的族群,高素質群依然存在,只是門檻降低,使素質相較下較差的學生得以進入大學罷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比較想問的是

大家為何覺得大學太多

讓多一些人上大學 要是不會排擠其他人的經費

有什麼不好的

何況大學文憑原本就不該值錢的丫

如果為了工作 該去的是職校 不是大學

大學是學術單位 培養研究人員的 推動時代與文明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此提出一個想法

給 非 法律系學生修20~40個學分,可以當律師嗎? 不行。

給 非 醫學系學生修20~40個學分,可以當醫生嗎? 不行。

那憑什麼給 非 師範大學/教育大學的師培生修20~40個學分,可以修完師資培育學程

去考教師甄試,當老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