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教育問題?何去何從?


Recommended Posts

我不這麼認為。

學生就是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沒辦法吸收,而且許多東西說實在對某些人也沒有用,所以才會發生放棄某些科目、專門補習主科的情形。所以我前面才說要把類組差異加大。

藝能科可能可以另外弄一個藝術的類組,或是乾脆一個專門的學校。

  我同意早點分組讓學生能專攻適合自己的科目。但現行的教育體制仍然在強調五育並重、在各領域能有基本的認知常識。針對以上的問題,教育部最多也只是以指定考試做分類與減輕負擔(理組只需有基本史地觀念,專攻物化),不過入學仍有學測成績門檻。

  

另外,我覺得可以把智力測驗列入升學的參考,避免很多明明就沒有很聰明的人靠惡補考上學校。

  國家篩選人才的方式是透過階段式的考試,但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在篩選IQ高的人才。如果一個人能靠他的努力與恆心達到和你相同的知識水準與能力,為何不能和你進同一所大學、做相同的工作,或許還能更傑出?你的這番話否定了許多人的努力。

  照你的說法,IQ高的人若與較低者用相同的時間與精神讀書,理應要考得更好不是?若不希望與資質不如己者為伍,為什麼是用限制別人入學的方式,而非透過自己的再精進爬得更高?

  在此舉《美國夢》裡一段引述:

  「The opportunity for social mobility for everyone is the fabric of the American dream.」

  

  如果我們國家採取這樣的做法,不僅違反社會公平理念,也將使IQ不夠高的人永遠無法靠自己的努力突破現狀。  

  國家需要聰明的人才、以及能刻苦耐勞的人,還是只需要空有高IQ而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恃才傲物的人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7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我覺得會有壓縮到其他的課程進度的話,

應該先計算我們這三年總共有多少的時數做教學,

而教學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

而且一定,一定要設緩衝期,

一個完美的讀書計畫也不是完全沒有緩衝期的,

設緩衝期的目的在於不讓課程因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天災人禍...等)而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簡單來說我的想法就是,可以少教一些東西,但是不可以趕課。

舉例來說:有一次段考,段考範圍在上一次段考考完就定好了,

可是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全年級老師教不完整個段考範圍,

就稍微協商一下,修改段考範圍,讓老師們可以正常的上課,

學生也有學到東西,如此,便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怎麼我這樣看起來,好像教學就是為了段考

為什麼跟著段考教課才是正常的教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怎麼我這樣看起來,好像教學就是為了段考

為什麼跟著段考教課才是正常的教學?

也許我應該在修改段考範圍那邊用個大紅字,

有時候我甚至會想:段考考題應該是每個老師衡量他教了多少,

學生學了多少,而去出題的,而不是硬生生的在教之前就定好多少範圍.

這才是我想表達的(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給 DUST 先生: 以下只是我的感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謂的教育問題,

如果我說得不恰當,就請你當作沒見到好了.

首先是,道德的淪喪.以前人的說法,就算讀不好書,當個平凡的善良人,那也就足夠了.

但是現在的情形,好像現代的學生心境不如以前.並不是說像搶劫殺人那樣,

而是心態上的問題,比如把作弊視為理所當然,總是想偷懶打混...諸如此類,

更甚者就如欺負同學,破壞公物等等.不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風氣.

其次是一種對於自然的漠視.自然是美麗而充滿驚奇的,

但很多人是甘願在網咖,遊藝場等地方消磨時光的.

如果有班暨旅行是到海生館,國家公園這類的地方時,不難發現大多的人是在走馬看花,

也請各位回想一下你是否就是如此.

臺灣的生態之美正在逐漸消失,許多人的腦中仍然只有升學.

國文課本第三冊第四課腳印蘭嶼,在上此課時我一直有種隱隱的同感,

雖然老師是很表面地教了過去.珠光鳳蝶,見過嗎?津田氏大頭竹節蟲?霧社天牛?

當然你是還有機會的,但是也許就是你的下一代,他們只能看標本了.

這不是說想升學上進不好.但我想除了升學,這個世界該還有其他值得去關心之事,

到山林裡去丟保特瓶,這應該也不是教育的目的.

當然了,就現實來講以上是滿無意義的話,光想著這樣也無法填飽肚子.

但至少,該給人們一點概念,要把自然留給下一代,也該教教他如何再把自然留給他的下一代,

比如各位,或許你以後居住的房邸原本就是一片生態豐富的溼地.

也許我說的,與你們所想的方向並不同,但希望你至少看一看,有個印象也好.

畢竟,你我都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沒有自然,哪有人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上面我舉了關於藝能科的例子。(舉美術來說,我們上了北宋南宋畫作、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南北繪畫、藝術流派介紹、達達主義後現代主義抽象主義及構圖學等,音樂則上台灣民俗音樂、歐洲音樂流派簡史、著名音樂欣賞等)試問此對了解世界文化及人文素養豈非沒有關聯?而學校開設藝能科的宗旨不正是如此?這些在藝能課本的課程宗旨就有提到了。

  以我們學校來說,藝能課的時數已不能再減(音樂美術一週各一堂,生活科技兩堂),比起其他我所知道的學校(如北一女)已算少。我們學校的藝能課從來不外借做補課或考試用,而學校老師對學生上課的態度也非放任,因此這方面的問題並不能歸咎於學校行政上的疏失,而是根本的「學生心態問題」。

  教育部對此的措施是恰當的。「推薦甄選」入學管道即為給予除了在學科外,有特別才藝的學生一點優勢,而目前大學也有設定「學分門檻」(及某某學科學分至少需滿幾節),從而喚醒同學對藝能科的重視,只是在濃厚升學主義(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的氛圍下,效果畢竟有限。

你說的人文素養跟我所認知得不大相同,至少我在「人文」版上沒看過您所說的東西的相關討論(難道風董錯了嗎?!難道風董錯了嗎?!難道風董錯了嗎?!:P 我來亂的),當然實際上我也無法肯定所謂的「人文素養」指何物,至少我相信它不只有知識性的堆積而已。

最後我想重新強調,版大開此討論串的目的在針對時下的「教育問題」提出「改革方案」。或許是我的國文程度不夠,但我在上一篇提出的「教育問題」正是「上位者在研究如何改革時卻不知道在現行體制下的學生真正的學習現狀」,「解決之道」則是「『深入』學生學習環境與了解實際學習狀況」。試問治水的人員能在不視察河川整治情形及河道問題的狀況之下提出治水方案嗎?      

  

或許在大家探討教改的路該如何走之前,卻忽略了我們應該先摸清楚方向和路況。

吽,這點我忽略了,我只是就您所提出來的教育部在某些教改上的錯誤,而針對這個議題來反問您的看法,關於改革的方式。

不過就認清現狀而言,在李遠哲之前八十五年所編寫的「教改總諮議報告書」中,即是下了幾百個鄉鎮與城市查看當時的教育現場,特別在於城鄉差距上的改革上付出了很多努力,然而這份報告書終究沒有被完整實踐於現今的教育體制中,原因很多,包含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已經被炒得沸騰,報告書對這些並沒有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就如您所說的,升學主義),而解決升學主義的教改會議論過程卻呈現矛盾的看法,以致於遲遲無法推動解決升學主義帶來的災難,政府官員也希望有個具體的、毫無缺點的、即時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其說是希望,不如說是「只要」),包含了民間教改團體以及教師會、家長會為了不同的訴求,導致教改方案不是一團亂,就是遲遲無法進行,當然更具有影響力的是立委們的指控,更是必須耗費許多時間解決師生衝突、德育教育、能力分班、體罰、語文能力、升學壓力...,天花亂墜一堆問題,很難可以大刀闊斧地提出、討論大改革方案,這是目前的教育困境。: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給 DUST 先生: 以下只是我的感覺...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你所謂的教育問題,

如果我說得不恰當,就請你當作沒見到好了.

首先是,道德的淪喪.以前人的說法,就算讀不好書,當個平凡的善良人,那也就足夠了.

但是現在的情形,好像現代的學生心境不如以前.並不是說像搶劫殺人那樣,

而是心態上的問題,比如把作弊視為理所當然,總是想偷懶打混...諸如此類,

更甚者就如欺負同學,破壞公物等等.不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風氣.

其次是一種對於自然的漠視.自然是美麗而充滿驚奇的,

但很多人是甘願在網咖,遊藝場等地方消磨時光的.

如果有班暨旅行是到海生館,國家公園這類的地方時,不難發現大多的人是在走馬看花,

也請各位回想一下你是否就是如此.

臺灣的生態之美正在逐漸消失,許多人的腦中仍然只有升學.

國文課本第三冊第四課腳印蘭嶼,在上此課時我一直有種隱隱的同感,

雖然老師是很表面地教了過去.珠光鳳蝶,見過嗎?津田氏大頭竹節蟲?霧社天牛?

當然你是還有機會的,但是也許就是你的下一代,他們只能看標本了.

這不是說想升學上進不好.但我想除了升學,這個世界該還有其他值得去關心之事,

到山林裡去丟保特瓶,這應該也不是教育的目的.

當然了,就現實來講以上是滿無意義的話,光想著這樣也無法填飽肚子.

但至少,該給人們一點概念,要把自然留給下一代,也該教教他如何再把自然留給他的下一代,

比如各位,或許你以後居住的房邸原本就是一片生態豐富的溼地.

也許我說的,與你們所想的方向並不同,但希望你至少看一看,有個印象也好.

畢竟,你我都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沒有自然,哪有人類?

= ="" 不要叫我先生,好歹我也跟你一樣是「一槓」(雖然我的是騙人的);也不用指名給我@@,因為這裡是共同討論的地方。

關於Joseph先生您所提的(眾毆),對大自然的感受、教材中所要傳達的意義...

這可以算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您有所體會,真的了不起:E !

這關係到了學生學習的態度與目的,我們學這些東西要做什麼?就如某篇報導說的:「加考公民就能提升道徳素養嗎?要趙建銘考也能一百分!」同時也包含了社會環境與普世價值觀給予的壓力與期待,要達到讓每個人都能去關心週遭的事物、去瞭解大自然、欣賞音樂、關懷人文,教育只能夠「推一把」,而無法期待能夠完全將學生塑造成這樣子的人,但我們一樣可以透過體制的改變,來讓這股「推一把」的力量更沒有障礙、更強大,只要如此,這就算是一個成功的教育改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什麼鬼

洗腦嗎

假如這個是文化,而且是一個必要學的文化(我已經說假如了唷!),

我想他的意思是要表達現今教育缺乏真正探討教材內容、表達意涵的精神,

而是在應付考試而唸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依照現在的環境嘛,我想不妥當,

而且十二年國教是指國小,國中,高中

還是國小,國中,高職?

我想十二國教或許可以改成自由選擇吧,不過目前所提出的政策是上高中,

現在的環境為什麼不妥當呢?

那除了十二年國教以外,該怎麼排除「浪費一年時間在基測上」的問題?

我覺得會有壓縮到其他的課程進度的話,

應該先計算我們這三年總共有多少的時數做教學,

而教學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

而且一定,一定要設緩衝期,

一個完美的讀書計畫也不是完全沒有緩衝期的,

設緩衝期的目的在於不讓課程因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天災人禍...等)而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簡單來說我的想法就是,可以少教一些東西,但是不可以趕課。

舉例來說:有一次段考,段考範圍在上一次段考考完就定好了,

可是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全年級老師教不完整個段考範圍,

就稍微協商一下,修改段考範圍,讓老師們可以正常的上課,

學生也有學到東西,如此,便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衡量學習時數該怎麼做呢?

考慮學生學習程度(那可能會影響到需不需要分班的問題)?考慮教師教學的能力?考慮教材的內容、難度?

最後會不會變成每間學校的進度不同、甚至是同一間學校不同段班的進度不同?

那大考要如何評量呢?這是我延伸出來的問題,不知道您覺得該怎麼解決呢?

恩 = = 那我很懶惰......不懂補拙(嘆)

要改善教育問題,首重改變社會大眾對教育的目的為何吧!?

我們的腦袋清楚,我們卻不能去說服別人關於"升學主義"的迷思.

DUST大大有一篇關於作弊風氣的討論,我們要問的是:今之學者為誰?

您認為教育目的是什麼呢?而如何改變社會大眾對其認知?

關於升學主義,實際上教改人員與政府單位並沒有解決方式,不知道您的看法是?: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久沒發文了...

關於所謂的教育問題 , 有時候我常會這麼想 , 似乎大家把教育與學習給混為一談 , 以致於往往陷入一種升學的迷思 ,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 ?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 , 所透過的學習手段又應該是如何 ? 兩者之間有絕對的必然關係嗎 ? 以這樣的思維模式來看升學的迷思 , 教育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升學 , 那麼學習的手段便是必須有效能達到升學的目的 , 才能具有一合理的關聯性 , 然而 , 顯然地 , 大多數人在此時卻呈現矛盾的現象 , 因為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學習的目的僅是為了升學 , 無法認同如此狹義的定義 , 一般人總是認為人的學習應該存在比升學更為上位的理念 , 是故 , 往往我們在從談論教育下的學習 , 以及從學習談論教育時 , 便呈現人格分裂的狀態 , 因此從此以觀 , 亦不難窺見以升學為教育之目的時 , 將會遭遇到的困難 , 且更為甚者 , 便是大多數人不接受升學為教育之目的 , 可是卻又以升學來作為衡量教育以及學習之間的標準 , 而此便是為何遲遲無法解決教育問題的重要原因

因此 , 若以升學主義為教育之目的 , 是備受質疑的 , 然而 , 要如何打破這樣的迷思 , 一樣的老話 , 一切制度上的缺失最終都是要回歸到每個具體個人來解決 , 即基於人之主體性的差異 , 每個人所有的是不同的獨立價值 , 且每個人擁有獨立的自我決定權利 , 得以考量自己的需求 能力 興趣 , 來選擇某一地位或職位的機會 , 而這樣機會的選擇 , 是不受到任何升學式的 家庭式的等等形式上的干擾與限制 , 簡單的說 , 每個具體的個人都擁有兩種必須受到尊重與保障的東西 , 一是與他人差異的獨立價值 , 一是自我決定的權利

從上以觀 , 可以這麼說 , 以此獨立價值與自我決定權 , 可以作為每個具體個人的權利 , 而賦予國家必須尊重與保障的義務 , 國家須尊重每個具體個人的獨立價值與自我決定權 , 並且必須建構一套得以保障獨立價值與決定權落實的組織與程序 , 換言之 , 國家有義務 , 來保障每個具體個人來享有這些權利 , 不能僅以簡單的升學式教育來解決問題 , 因為升學式教育 , 無法達到與學習合理之關聯性(如前述)外 , 更重要的便是 , 它無法兼顧每個具體個人的獨立價值 , 而僅簡單地以升學來分割每個人的獨立價值 , 每個人無法享有充分的自我決定權來選擇未來要學習的道路 , 而僅能被鑲嵌在一種同質化的升學下來追求價值目的 , 升學式的教育 , 造成每個人的獨立價值被強硬地分割且置於難以再次選擇的同質性手段 , 過度的忽視每個人的獨立價值 , 且侵害每個人的自我決定權利

因此 , 教育應該是以尊重與保障個人獨立價值與自我決定權的立場 , 而以發展個人獨特性價值為目的 , 來建構一個不受任何形式拘束的環境 , 提供每個人不受任何不當拘受的學習手段來達到該目的

僅簡單的以升學來作為教育的目的 , 老話一句 , 不僅高估了升學式教育的功能 , 更是低估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價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您認為教育目的是什麼呢?而如何改變社會大眾對其認知?

關於升學主義,實際上教改人員與政府單位並沒有解決方式,不知道您的看法是?:E

1.

不才認為教育的目的應是培養我們未來在社會上所擁有的能力,與承擔責任的使命.

我很遺憾看見一篇調查的社論,越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其道德觀念越低,大部分的受訪人被問道:如果上司貪污你會怎麼做,選擇隱滿,同流合污的民眾竟遠遠多於揭發的人們,我們不禁要問教育的本意是否被扭曲了?

學歷的取得是否只證明你曾交過所謂的學費?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人類邁向更美好的境界,但當教育的成功與否需用成績來衡量時,是否就變了質呢?

芬蘭:一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國家,位處高緯地區,其人民競爭力竟然連續蟬連世界首位多年,人民的閱讀率也是台灣首善之區人民的三倍! 教育應是主動,而不是採取被動式的填鴨.

我相信學生也常常閱讀許多文章,但絕大部分都是為了升學而被動式的學習.

2.

改變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認知,不才認為須由整個大環境來改造,媒體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媒介,在亞洲地區,許多的一流學校都是公立的,但反觀歐美國家,卻都是私立的為多,這是為什麼?是歷史演進方式不同所造成.

如同上面大大所說的,國三那年不應該是在寫考卷 挨打的情況下度過,而是應該為了自己未來的出路打算,升學是為了什麼? 我們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嗎? 我們的美好夢想是建築在分數之上,我明瞭這是整個世界的大動向,剛看完雷查爾斯的傳記電影(謎:你還真閒......),我們不要讓人們認為我們是社會的米蟲,是廢人,我們要靠自己的能力安穩的站在這塊土地.或許就像小孩不笨裡面所說的:"我們也有自己的門",這扇門絕對不是因為"升學主義"而開啟,天生我才必有用,社會大眾都懂得運用這句話安慰(鼓勵)自己 他人,但用的方向卻都錯了,不是嗎?

3.

升學主義的解決方式:政府應該讓學生們找尋自己的方向,依照個人意願選擇自己的康莊大道,不要用分數去評斷每個人,或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廢除考試制度(無疑是天方夜譚),教改,看到的許多報導都是負面的!為什麼? 因為方向錯了,教育是百年大業,政府為了讓"背多分"的考試制度改善,開放一綱多本,但綱領卻都沒有抓住,造成孩子 家長認為一本讀不夠,本本都買,科科都補習,書商大發利市,考試將近,我們看到許多補習班開了衝刺班,許多學校要求學生回校自習......不回校還要求家長寫同意書,為的是什麼?

剛踏入深藍這塊寶地時,我很驚訝!驚訝這裡有一個專為補習班開設的討論版,或許是不才對現實的不認同,又也許是不才太過懶惰,處於井底太久,我想 真正要補習的科目是人生這一科吧.

Key了這麼多字,都是弱肉的感慨,有勞各位看倌了.

指考將近,縱使我們不想理會書,縱使我們對現實有何不滿,無奈的是 如果要改變這社會,只有位居上位才有能力推動......

就寫到這了,如果要討論的話,也只有等指考過了......

祝福每位為了理想而奮鬥的考生,都能心想事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久沒發文了...

關於所謂的教育問題 , 有時候我常會這麼想 , 似乎大家把教育與學習給混為一談 , 以致於往往陷入一種升學的迷思 ,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呢 ? 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 , 所透過的學習手段又應該是如何 ? 兩者之間有絕對的必然關係嗎 ? 以這樣的思維模式來看升學的迷思 , 教育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升學 , 那麼學習的手段便是必須有效能達到升學的目的 , 才能具有一合理的關聯性 , 然而 , 顯然地 , 大多數人在此時卻呈現矛盾的現象 , 因為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學習的目的僅是為了升學 , 無法認同如此狹義的定義 , 一般人總是認為人的學習應該存在比升學更為上位的理念 , 是故 , 往往我們在從談論教育下的學習 , 以及從學習談論教育時 , 便呈現人格分裂的狀態 , 因此從此以觀 , 亦不難窺見以升學為教育之目的時 , 將會遭遇到的困難 , 且更為甚者 , 便是大多數人不接受升學為教育之目的 , 可是卻又以升學來作為衡量教育以及學習之間的標準 , 而此便是為何遲遲無法解決教育問題的重要原因

因此 , 若以升學主義為教育之目的 , 是備受質疑的 , 然而 , 要如何打破這樣的迷思 , 一樣的老話 , 一切制度上的缺失最終都是要回歸到每個具體個人來解決 , 即基於人之主體性的差異 , 每個人所有的是不同的獨立價值 , 且每個人擁有獨立的自我決定權利 , 得以考量自己的需求 能力 興趣 , 來選擇某一地位或職位的機會 , 而這樣機會的選擇 , 是不受到任何升學式的 家庭式的等等形式上的干擾與限制 , 簡單的說 , 每個具體的個人都擁有兩種必須受到尊重與保障的東西 , 一是與他人差異的獨立價值 , 一是自我決定的權利

從上以觀 , 可以這麼說 , 以此獨立價值與自我決定權 , 可以作為每個具體個人的權利 , 而賦予國家必須尊重與保障的義務 , 國家須尊重每個具體個人的獨立價值與自我決定權 , 並且必須建構一套得以保障獨立價值與決定權落實的組織與程序 , 換言之 , 國家有義務 , 來保障每個具體個人來享有這些權利 , 不能僅以簡單的升學式教育來解決問題 , 因為升學式教育 , 無法達到與學習合理之關聯性(如前述)外 , 更重要的便是 , 它無法兼顧每個具體個人的獨立價值 , 而僅簡單地以升學來分割每個人的獨立價值 , 每個人無法享有充分的自我決定權來選擇未來要學習的道路 , 而僅能被鑲嵌在一種同質化的升學下來追求價值目的 , 升學式的教育 , 造成每個人的獨立價值被強硬地分割且置於難以再次選擇的同質性手段 , 過度的忽視每個人的獨立價值 , 且侵害每個人的自我決定權利

因此 , 教育應該是以尊重與保障個人獨立價值與自我決定權的立場 , 而以發展個人獨特性價值為目的 , 來建構一個不受任何形式拘束的環境 , 提供每個人不受任何不當拘受的學習手段來達到該目的

僅簡單的以升學來作為教育的目的 , 老話一句 , 不僅高估了升學式教育的功能 , 更是低估了每個人的獨特性價值

你說的「以升學為教育目的」這點,就目前的教育政策而言,政府絕對不是以此一目的作為教育的前提,不過若是說「學生以升學為目的」,那倒是千真萬確地存在於教育中。

就如你以前所說的:

國民教育法第一條 :國民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 。

憲法第一五八條:教育文化,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與科學及生活智能。

或許這麼說,「以升學為目的」是環境(包含了政府的計畫政策、人口壓力、職場求才與結構、歷史因素..等等)演變而來的,而非政策者辦教育的構想,甚至可以直接說:升學主義是教育體制下的「結果」與「產物」。

我想您必須說明,怎麼設計教育體制,才能達成保障「與他人差異的獨立價值」以及「自我決定的權利」?我想這會是一個大工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2.

改變社會大眾對教育的認知,不才認為須由整個大環境來改造,媒體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媒介,在亞洲地區,許多的一流學校都是公立的,但反觀歐美國家,卻都是私立的為多,這是為什麼?是歷史演進方式不同所造成.

如同上面大大所說的,國三那年不應該是在寫考卷 挨打的情況下度過,而是應該為了自己未來的出路打算,升學是為了什麼? 我們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嗎? 我們的美好夢想是建築在分數之上,我明瞭這是整個世界的大動向,剛看完雷查爾斯的傳記電影(謎:你還真閒......),我們不要讓人們認為我們是社會的米蟲,是廢人,我們要靠自己的能力安穩的站在這塊土地.或許就像小孩不笨裡面所說的:"我們也有自己的門",這扇門絕對不是因為"升學主義"而開啟,天生我才必有用,社會大眾都懂得運用這句話安慰(鼓勵)自己 他人,但用的方向卻都錯了,不是嗎?

很多人都同意:「升學是為了走上更美好的路。」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教育體制幾乎侷限了所有發展的可能,除了走上教育一途,否則要在社會中求生存是很困難的。

3.

升學主義的解決方式:政府應該讓學生們找尋自己的方向,依照個人意願選擇自己的康莊大道,不要用分數去評斷每個人,或許最好的方法就是廢除考試制度(無疑是天方夜譚),教改,看到的許多報導都是負面的!為什麼? 因為方向錯了,教育是百年大業,政府為了讓"背多分"的考試制度改善,開放一綱多本,但綱領卻都沒有抓住,造成孩子 家長認為一本讀不夠,本本都買,科科都補習,書商大發利市,考試將近,我們看到許多補習班開了衝刺班,許多學校要求學生回校自習......不回校還要求家長寫同意書,為的是什麼?

剛踏入深藍這塊寶地時,我很驚訝!驚訝這裡有一個專為補習班開設的討論版,或許是不才對現實的不認同,又也許是不才太過懶惰,處於井底太久,我想 真正要補習的科目是人生這一科吧.

Key了這麼多字,都是弱肉的感慨,有勞各位看倌了.

指考將近,縱使我們不想理會書,縱使我們對現實有何不滿,無奈的是 如果要改變這社會,只有位居上位才有能力推動......

就寫到這了,如果要討論的話,也只有等指考過了......

祝福每位為了理想而奮鬥的考生,都能心想事成.

「讓個人自行尋找康莊大道,不用分數評斷每個人」,「分數」與「考試」該如何廢除呢?這兩個東西是評斷一個人的學習成果,甚至是一個階段「資格」的認證,而且它還是建立在於「要求公平」的原則下,我們如何設計一個檢驗方式來取代它?

假設完全廢除,那很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大學混了四年的人順利畢業了,他擁有了一個大學畢業的資格學歷。」

我不同意「改變社會只有居上位者才有能力推動」這個觀點,如果真有心想改變,絕對找得到方法,而且任何人都作得到。差異只是在於無法即時看到成果,而且需要持之以恆,所謂的上位者其實只是「比較快」、「比較方便」達成目標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讓個人自行尋找康莊大道,不用分數評斷每個人」,「分數」與「考試」該如何廢除呢?這兩個東西是評斷一個人的學習成果,甚至是一個階段「資格」的認證,而且它還是建立在於「要求公平」的原則下,我們如何設計一個檢驗方式來取代它?

嗯,考試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學習資源分配的判準。

現況下,考試決定了哪些人可以優先進入哪些校系。

要廢除考試,必須提出替代方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的教育部長連建中都沒來過(雖然我並不希望他來)

對不起我吐槽一下,他來過彰中,至少到過高中看過。

藝能科可能可以另外弄一個藝術的類組,或是乾脆一個專門的學校。

工業設計可要有數學作基礎

很多藝術必須汲取其他科目的靈感,當然不是每個其他東西。

藝術學院個人認為還不至於要開到一個類組。況且市場也不夠大,弄一個二個特別班就差不多了。

我覺得會有壓縮到其他的課程進度的話

我一直主張學生要自由選擇科目,當然要有輔導老師的存在,畢竟

不是每個人都是非常有主見的,就算非常有主見,也有可能徬徨。但是,重點是能''選擇''

如果連選擇都沒辦法的話,那就是被框架住了,學生會認為他所學的東西是人家選擇而非出於自己的意願。

所謂選擇課程,操作權在於自己,如果時間調配上面出了問題,必須要自己去刪刪減減。我們不能浪漫式的希望每個學生都選擇到自己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讓學生選擇他所想學的東西的同時,也學習如何選擇。我們要有給他犯錯的機會,透過錯誤的選擇,創造未來正確的抉擇。

沒有完美的教育體制,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在教育體制當中,學生能選擇,這樣一方面個人獨特價值能獲得保障,而且也能確實是出於自願地,學習到真正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然一方面自己私心地為自己不想念物理化學生物找藉口啦XD>

另外,我覺得可以把智力測驗列入升學的參考,避免很多明明就沒有很聰明的人靠惡補考上學校。

智力測驗本身就是參考,妳拿僅供參考的東西再參考,這樣會受到更多的非議,也失去公平性。

況且,這樣就會有人開始補習''智力測驗''了。

國家需要聰明的人才、以及能刻苦耐勞的人,還是只需要空有高IQ而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恃才傲物的人呢?

現代社會高度分工而且複雜化,國家需要各式各樣的人:P

如果有班暨旅行是到海生館,國家公園這類的地方時,不難發現大多的人是在走馬看花,

這東西不能全部怪教育體制,話說你看得出什麼所以然嗎?

本風可就不行XD

雖然老師是很表面地教了過去.珠光鳳蝶,見過嗎?津田氏大頭竹節蟲?霧社天牛?

老師也是有限,真正全能者少見。

<題外話:大家討論希望能不要帶有過多的理想主義色彩,現實是殘酷而且現實的。希望''每個人''都能怎樣怎樣,每個老師都是神手之類的,這個社會沒有公平過,也不會公平。只能往好的地方亦步亦趨的走>

難道風董錯了嗎?!難道風董錯了嗎?!難道風董錯了嗎?!

有人找我嗎?<開門>

不才認為教育的目的應是培養我們未來在社會上所擁有的能力,與承擔責任的使命.

我很遺憾看見一篇調查的社論,越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其道德觀念越低,大部分的受訪人被問道:如果上司貪污你會怎麼做,選擇隱滿,同流合污的民眾竟遠遠多於揭發的人們,我們不禁要問教育的本意是否被扭曲了?

學歷的取得是否只證明你曾交過所謂的學費?

這是教育體系腐敗的問題,我記得沒錯的話這裡好像是要解決根本的問題......

指考將近,縱使我們不想理會書,縱使我們對現實有何不滿,無奈的是 如果要改變這社會,只有位居上位才有能力推動......

妳在否認民主體制的重要性嗎?

我想您必須說明,怎麼設計教育體制,才能達成保障「與他人差異的獨立價值」以及「自我決定的權利」?我想這會是一個大工程。

沒關係我們時間很多。

要廢除考試,必須提出替代方案。

考試是必要之惡,因為一個人無法完全以數據衡量,只有考試作為資源分配的最佳手段。

當然也不能過度依賴考試,考試也是泯滅人性的最佳手段。

所以大家國三那年應該都把人性浩光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國家篩選人才的方式是透過階段式的考試,但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在篩選IQ高的人才。如果一個人能靠他的努力與恆心達到和你相同的知識水準與能力,為何不能和你進同一所大學、做相同的工作,或許還能更傑出?你的這番話否定了許多人的努力。

  照你的說法,IQ高的人若與較低者用相同的時間與精神讀書,理應要考得更好不是?若不希望與資質不如己者為伍,為什麼是用限制別人入學的方式,而非透過自己的再精進爬得更高?

  在此舉《美國夢》裡一段引述:

  「The opportunity for social mobility for everyone is the fabric of the American dream.」

  

  如果我們國家採取這樣的做法,不僅違反社會公平理念,也將使IQ不夠高的人永遠無法靠自己的努力突破現狀。  

  國家需要聰明的人才、以及能刻苦耐勞的人,還是只需要空有高IQ而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恃才傲物的人呢?

我覺得「只要努力沒有什麼無辦法達成」這種觀念造成很多人明明就不聰明還硬要讀很高的學歷,到後來浪費很多時間和教學資源。

應該分析每個人適合做哪類的工作,就送他練那方面的東西。

好啦,我想也可以加些興趣、性向、人格、EQ測驗,反正現在這種學科測驗不適合。

American dream就只是一個dream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只要努力沒有什麼無辦法達成」這種觀念造成很多人明明就不聰明還硬要讀很高的學歷,到後來浪費很多時間和教學資源。

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要怎麼發展,這並不能叫做浪費時間和教學資源。

如果照您的講法,我們可不可以說,高中只要沒有考上奧林匹亞選手的學生,都叫做不夠聰明,雖然很努力可是浪費了時間和教學資源?

那台灣應該很多人可以不用讀高中,高中應該也可以關很多間了。

應該分析每個人適合做哪類的工作,就送他練那方面的東西。

好啦,我想也可以加些興趣、性向、人格、EQ測驗,反正現在這種學科測驗不適合。

興趣與專長並不能這樣相提並論吧。

請尊重每個人都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就算不夠聰明,依然有受教的權力,只要在這個制度下他是合理的得到成績、通過考試。

試想想,如果我說您腦袋不夠好不適合讀書,您作何感想?

American dream就只是一個dream

但是你不能否認他。

更不能漠視他實現的可能。

知識不是聰明人專有的財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一直主張學生要自由選擇科目,當然要有輔導老師的存在,畢竟

不是每個人都是非常有主見的,就算非常有主見,也有可能徬徨。但是,重點是能''選擇''

如果連選擇都沒辦法的話,那就是被框架住了,學生會認為他所學的東西是人家選擇而非出於自己的意願。

所謂選擇課程,操作權在於自己,如果時間調配上面出了問題,必須要自己去刪刪減減。我們不能浪漫式的希望每個學生都選擇到自己要的東西。

更重要的事情是,我們讓學生選擇他所想學的東西的同時,也學習如何選擇。我們要有給他犯錯的機會,透過錯誤的選擇,創造未來正確的抉擇。

沒有完美的教育體制,但是如果一個學生在教育體制當中,學生能選擇,這樣一方面個人獨特價值能獲得保障,而且也能確實是出於自願地,學習到真正自己想要的東西。

<當然一方面自己私心地為自己不想念物理化學生物找藉口啦XD>

我曾經想過「自由選擇」這玩意兒的疑慮,首先是:「那是不是要廢除國民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的目的,有個重點是「學生必須學會某種程度的某些東西」,這些東西是被社會環境需求的,而非自己所能選擇的。

如果完全廢除改採自由選擇,那很可能會造成許多人不讀書(我也很難期望輔導工作可以使所有學生都能去讀書),如果遷就於家庭、社會壓力,讓他不得不唸書,那也喪失了自由選擇的意義(好比現在的職校跟高中即是,這個分流遷就於各方面的價值觀),那麼該怎麼做呢?

如果義務教育持續存在,接下來銜接自由的選擇教育,也可能會造成選擇的侷限性:「被原本的義務教育課程綁住了。」因為我對義務教育那些學科比較熟悉(這是很大的假設,不過為了防範萬一還是需要探討),我們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如果這樣的情況可以容許,實際上整個體制改變與自由選擇的效果會很有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只要努力沒有什麼無辦法達成」這種觀念造成很多人明明就不聰明還硬要讀很高的學歷,到後來浪費很多時間和教學資源。

應該分析每個人適合做哪類的工作,就送他練那方面的東西。

好啦,我想也可以加些興趣、性向、人格、EQ測驗,反正現在這種學科測驗不適合。

American dream就只是一個dream

萬萬不要這樣說 會造成"分裂"

每個人適合什麼憑藉著自己的興趣探討 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

我不懂要如何分析一個人by興趣測驗或性向測驗<SEA? RI? >

到大學之前都算是自我的試探 甚至大學都也是"通識"罷了

照您的說法 說句抱歉的話 :沒上建中那也別讀書了真浪費時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前面提了好多問題,結果沒有人鳥我T_T 。

在這裡重整一下:

1. 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更加重視教育國家?亦或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投注於教育發展上?

這部分牽扯到國家的經濟能力以及重視教育的程度。

2. 現在的環境為什麼不適合十二年國教呢?

是因為侷限(甚至廢除)了職業教育的管道?如果這個問題被解決了,那十二年國教是否可以進行?

又,我們該怎麼解決(設計)職業教育在要實施十二年國教所面臨的困境?

而除了十二年國教以外,該怎麼排除「浪費一年時間在基測上」的問題?

3. 在課程安排上,我們該如何衡量學習時數?

考慮學生學習程度(那可能會影響到需不需要分班的問題)?考慮教師教學的能力?考慮教材的內容、難度?

最後會不會變成每間學校的進度不同、甚至是同一間學校不同段班的進度不同?

而升學考試要如何評量呢?

4. 怎麼設計教育體制,才能達成保障「與他人差異的獨立價值」以及「自我決定的權利」?

5. 「分數」與「考試」該如何廢除呢?這兩個東西是評斷一個人的學習成果,甚至是一個階段「資格」的認證,而且它還是建立在於「要求公平」的原則下,我們如何設計一個檢驗方式來取代它?

考試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學習資源分配的判準。現況下,考試決定了哪些人可以優先進入哪些校系。

要廢除考試,必須提出替代方案。(小白鹿)

6. 關於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我們在義務教育與其銜接上所可能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處理?亦或是我們是否應該直接廢除義務教育以達成自由選擇的目的?

另外補充一個問題:

學生權益一向被侷限在「未成年」、「沒有擁有完整權利義務的公民」而無法徹底被尊重,從各地學校的學生會(大專以下不含大專)可見一二,我們到底有沒有能力自我管理以及為自己發聲?為何許多高中職學校不願將完整自治權力(利)賦予學生?

全國性的學生組織前陣子發起「十八歲應該擁有投票權」的訴求,我們真的有足夠判斷能力進行投票?亦或是十八歲這個摩門特我們就能變成一個「成熟人」、「擁有理性判斷能力」?

目前制度(二十歲)的理由在哪裡?而大專與高中職的校內學生組織為何可以有不同的差別與權限?大學法對大學生的權益保障為何高中職卻沒資格獲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阿.....文章實在很多..........(請原諒我偷懶沒把它爬完)

我對這個主題頗有共鳴,正好我這陣子正思考這個問題。我想首先一切的問題的根治是價值觀的改造,但如同樓主大所說,太形上了,那我們是不是先想想如何改造價值觀?價值觀的根治則是教育,但教育卻是個有趣的議題,她同時是改造的手段也是需要被改造的問題。這樣說來,如何用教育改造價值觀就是很重要的核心了。

這也得分成兩部分,遠的是對正規教育的變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教材和交法的改正,比如在教育內容中加入更多關於社會人文,教法上教學生像我們這樣提議辯論思考,這是改造下一代的方向,是很長遠的事。

那近的呢?對於在教育徹底改正之前我想我們需要一些利用媒體的傳播,比如開個台灣國家(我可不涉及統獨問題)頻道,節目中可加入如建設性的辯論,或是比較人文關切的電影播放並討論,設計有包含以上能力的電視劇之類。這是改造全體國民的策略。

僅此...我以上內容的範圍只在大方向,細部我想是執行者所必要控制的,不才思想,願諸位大哥大姐不吝做補充修正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阿.....文章實在很多..........(請原諒我偷懶沒把它爬完)

我對這個主題頗有共鳴,正好我這陣子正思考這個問題。我想首先一切的問題的根治是價值觀的改造,但如同樓主大所說,太形上了,那我們是不是先想想如何改造價值觀?價值觀的根治則是教育,但教育卻是個有趣的議題,她同時是改造的手段也是需要被改造的問題。這樣說來,如何用教育改造價值觀就是很重要的核心了。

這也得分成兩部分,遠的是對正規教育的變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教材和交法的改正,比如在教育內容中加入更多關於社會人文,教法上教學生像我們這樣提議辯論思考,這是改造下一代的方向,是很長遠的事。

那近的呢?對於在教育徹底改正之前我想我們需要一些利用媒體的傳播,比如開個台灣國家(我可不涉及統獨問題)頻道,節目中可加入如建設性的辯論,或是比較人文關切的電影播放並討論,設計有包含以上能力的電視劇之類。這是改造全體國民的策略。

僅此...我以上內容的範圍只在大方向,細部我想是執行者所必要控制的,不才思想,願諸位大哥大姐不吝做補充修正了。

我想要直接增加社會人文關懷課程會有困難,現在的義務教育以及高中職階段的教材內容已經過於緊密,特別是自然學科。在二三類當道的升學壓力下,增加社會人文時數很可能會變炮灰,除非要求全國大學都要加考相關科目而且比重上升,不過這已經侵犯到大學的決定權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果然是好長長長長.....遠啊..........................哀

畢竟方向是方向,一邊先從近處著手,同時對整體教育改革擬定好非常完全的計畫,在努力執行才是正道。現在的教改不知道原先計畫是完整與否,好像未經完整考量就下首先搞了再說。不過這也是很難的吧,方向和實踐中間總有沒料到的障礙,只得改變一下方向,但就怕改變方向的同時連初始的大方向都被扭曲了。

謝謝樓上DUST大大的說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