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教育問題?何去何從?


Recommended Posts

現在的教改錯綜複雜,一下說要加強外文能力以因應全球化、一下又要加強本土語言強調在地文化的重要性,或者偶發事件興起,開始要考公民、國語文能力下降,錯字連篇、火星文、注音文,又要加考作文。

要不要能力分班變成教育部跟學校的拉鋸戰,那學生呢?

身為學生的我們,除了嘆息,還能改變什麼?

然而教育是千秋萬世,趁著現在水深火熱,大家一起來思考,到了下一代,我們能給予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大家可以談談改革方法,不要回答太虛幻或抽象的答案,如: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如果這真的是個良方,那請說出具體方案,要怎麼做才可以改變價值觀。: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7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痾...

在這邊提出我的淺見:

我想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教改到底在改什麼應該很陌生,

建議大家從兩個方向切入

一, 官方現行教改制度: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

二,非官方觀點,

在這邊舉個例子:

http://tms.math.ntu.edu.tw/edu/article_02_12_10.htm

畢竟一個資料齊全的討論會更切合這個討論串的立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我想你會錯意了,= =""

我們不需要「非得」去瞭解現在的教改到底在做什麼,

而是從自己的經驗去感受,哪些是需要改的、哪些自己覺得有問題。

畢竟學生是教育現場的第一線成員,我們的觀點絕對是跟教改人員有所落差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我並不是很了解整個教育體系

或者缺失有的沒的

只是我很明顯感受到高中的資料太廣卻又不詳細...

有時候想在某處深入研究,沒想到居然開始教下個章節外加一堆考試...

心中就覺得很鬱悶

大抵上又覺得整個上課感覺很充實很愉快

總而言之,即使讀四年也沒關係...

能不能放慢整個腳步

留點時間自行研究

這.....算教育問題嗎=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我並不是很了解整個教育體系

或者缺失有的沒的

只是我很明顯感受到高中的資料太廣卻又不詳細...

有時候想在某處深入研究,沒想到居然開始教下個章節外加一堆考試...

心中就覺得很鬱悶

大抵上又覺得整個上課感覺很充實很愉快

總而言之,即使讀四年也沒關係...

能不能放慢整個腳步

留點時間自行研究

這.....算教育問題嗎= =

算,而且也是很嚴重的問題之一,這牽涉到教育資源以及社會價值觀的問題。

首先是我們能不能成為一個更加重視教育國家?亦或是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投注於教育發展上?

這個經濟大餅的分配我不太清楚,就交由經濟控的風董來說明xd。

再來是這個戰戰兢兢的社會,對於教育的需求性是採取怎麼樣的態度?

大家認為教育只是一個追求工作的過程(不管是文憑或是能力)?亦或是將它當作一個知識來源的管道?

如果是前者,花太多時間在唸相同程度的書上反而會被視為浪費時間與金錢。

(就如同我叔叔認為,與其重考,不如先選一間學校來唸,當你還在重考的同時,同年紀的學生都已經上大二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目前的升學環境來說,我覺得老師的教學會淪於不斷的趕課程,

的確有很多東西要學,有些東西也的確是很深入,

這是相當美好的一件事,就像是今天去一家高級餐廳享用大餐,

有很多東西好吃,每樣東西也都相當美味,

但如果今天那家餐廳限定你的用餐時間到一個相當不合理的程度,

我不知道能不能將這一次的用餐經驗記憶為美好,

我甚至會想去問我的消化系統你消化的了嗎?

還是一陣腹絞痛就把剛才的美食都拉掉了?0_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到認為省去國中基測試好事,這樣就多一年可以發揮了

我猜看看,

應該是說國三那一年可以繼續汲取知識,不用為了應付基測而

拼命寫考卷,被打,寫考卷,被打,寫考卷,被打...(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這篇來源自校刊的文章

好像頗切合主題的

附註:尚未通報抱歉 原作者如覺得貼在這裡不適 請立即通知 小人將立即刪除

<轉載>從莊子哲學看高中生活

來源:育才街104 (論述)

作者:台中一中 羅聿

前言(非常精簡的節錄)

(..................)

升學路上競爭的激烈,應該參與過的每一個人都能認同,甚至有些尚未參與,卻早已聽聞的人亦所在多有,高中生活真的只有從三年寒窗裡尋出自己未來的璀璨嗎?從哲學思想的觀點來看,古代儒家求六藝:禮、樂、射、御、書、術,現代的我們要五育均衡:德、智、體、群、美,其中又以智育佔盡我們的高中生活,無論六藝還是五育,他們的出發點原是好的,是要均衡地發展,變成仁智雙修的翩翩君子,然而不論股帶現金,人類追求外物的劣性是不變的,幾乎成了永恆的真理,儒家思想盡力地用「禮」去規範人性的劣根,終究還在後來兩千年的中國哩,讓不少人從禮法的漏洞溜出,藉著儒家講究的儒理,以及付與所謂「上位者」的權利而興風作浪,更何況儒家的仁義思想淡薄地今天?

我們背負求學的枷鎖,因為求學是為了獲得往後在社會上殘酷的競爭中,力爭上游,根本地扭曲了中國傳統儒家,「揖讓而升,下而飲。」的美德,我們只知道在一次次考試裡,用盡心力準備,等待比較分數高低時,數字比別人大的快感,覺得自己學問高深:輸了,立刻墜落一生無用的淵,先前的光明全都暗淡下來,只覺別人怎能勝我一分?如此變向式的儒家教育,正牢牢地落實我們的高中體制。

(................)

PS:因為是節錄 所以未免省卻許多言論

如因此誤解原作者之意思

小弟在此陪罪

--------------------------------------------------------------------------------------------------------------------------

顯而易見的

目前考試升學被我們當作

向上爬(獲取權力 利益 名聲)的工具

就有如美麗新世界中 將阿爾法全都丟在一個島上的行成自治體系

在下者往上爬 在上者拼命把下者往下踢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形成全島九成的人死了的慘劇

解決之道說起來 其實挺困難的

因為必須將向上爬的工具往其他地方分佈

365行 行行出狀元 是該肯定的

但卻不應該執著於律師 醫師 等等

這裡一個有效的方法可能必須來自於政府

例如注重農民的利益 工人的權益

在教育裡面 也應該對學生的基本品性人格

培養正確的儒家思想

而不是只會背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制止而後有定......」

且並不限於論語等 甚至連國外的文學 哲學 都能跟儒家思想有個對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猜看看,

應該是說國三那一年可以繼續汲取知識,不用為了應付基測而

拼命寫考卷,被打,寫考卷,被打,寫考卷,被打...(H)

那是不是變成需要改成十二年國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這篇來源自校刊的文章

好像頗切合主題的

附註:尚未通報抱歉 原作者如覺得貼在這裡不適 請立即通知 小人將立即刪除

<轉載>從莊子哲學看高中生活

來源:育才街104 (論述)

作者:台中一中 羅聿

前言(非常精簡的節錄)

(..................)

升學路上競爭的激烈,應該參與過的每一個人都能認同,甚至有些尚未參與,卻早已聽聞的人亦所在多有,高中生活真的只有從三年寒窗裡尋出自己未來的璀璨嗎?從哲學思想的觀點來看,古代儒家求六藝:禮、樂、射、御、書、術,現代的我們要五育均衡:德、智、體、群、美,其中又以智育佔盡我們的高中生活,無論六藝還是五育,他們的出發點原是好的,是要均衡地發展,變成仁智雙修的翩翩君子,然而不論股帶現金,人類追求外物的劣性是不變的,幾乎成了永恆的真理,儒家思想盡力地用「禮」去規範人性的劣根,終究還在後來兩千年的中國哩,讓不少人從禮法的漏洞溜出,藉著儒家講究的儒理,以及付與所謂「上位者」的權利而興風作浪,更何況儒家的仁義思想淡薄地今天?

我們背負求學的枷鎖,因為求學是為了獲得往後在社會上殘酷的競爭中,力爭上游,根本地扭曲了中國傳統儒家,「揖讓而升,下而飲。」的美德,我們只知道在一次次考試裡,用盡心力準備,等待比較分數高低時,數字比別人大的快感,覺得自己學問高深:輸了,立刻墜落一生無用的淵,先前的光明全都暗淡下來,只覺別人怎能勝我一分?如此變向式的儒家教育,正牢牢地落實我們的高中體制。

(................)

這個意思是指過去儒家所追求的學問在於修身養性、充實自我,

而今天的教育卻是為了培養人在社會中因強烈競爭而謀取的生存?

抱歉,我的國文程度不是很好= =""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下認為現在教育有一個問題:上位者在研究如何改革時卻不知道在現行體制下的學生真正的學習現狀。

  打個比方,教育部認為台灣學生的文化素質正在走下坡,又因為學生反應課業壓力大,因此決定多增幾堂藝能課取代學科,一箭雙鵰。但從我們學校的現象探討,大部分學生都在藝能科的時候算數學、讀英文,倘若將原本已少得可憐的學科時數減少,不僅老師有進度的壓力,更只會造成補習文化惡化。反觀增加的藝能科時數,學生依然故我(在美術課時解物理、算化學,效果還不如上一節正課),豈非治標不治本?

  簡而言之,上位者只是在錯誤的假設下尋求正確的教育方程式。

  高一證明的基本概念:假設一開始就與事實不符,方程式怎麼會對?

  我們的教育部長連建中都沒來過(雖然我並不希望他來),但辦教育最基本的事務都已經忽略了,請問要如何辦?

  在此並非否定藝能科的重要性及價值,對於如何喚起學生對此「非考科」的重視仍待努力。在此我主要強調是「要辦好教育,先從了解現況開始」。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晉惠帝在獲知國家遭逢饑荒時「何不食肉靡?」的笑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下認為現在教育有一個問題:上位者在研究如何改革時卻不知道在現行體制下的學生真正的學習現狀。

  打個比方,教育部認為台灣學生的文化素質正在走下坡,又因為學生反應課業壓力大,因此決定多增幾堂藝能課取代學科,一箭雙鵰。但從我們學校的現象探討,大部分學生都在藝能科的時候算數學、讀英文,倘若將原本已少得可憐的學科時數減少,不僅老師有進度的壓力,更只會造成補習文化惡化。反觀增加的藝能科時數,學生依然故我(在美術課時解物理、算化學,效果還不如上一節正課),豈非治標不治本?

  簡而言之,上位者只是在錯誤的假設下尋求正確的教育方程式。

  高一證明的基本概念:假設一開始就與事實不符,方程式怎麼會對?

  我們的教育部長連建中都沒來過(雖然我並不希望他來),但辦教育最基本的事務都已經忽略了,請問要如何辦?

  在此並非否定藝能科的重要性及價值,對於如何喚起學生對此「非考科」的重視仍待努力。在此我主要強調是「要辦好教育,先從了解現況開始」。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晉惠帝在獲知國家遭逢饑荒時「何不食肉靡?」的笑話。

學生是自願在藝能課解物理、算化學?是課被借走還是老師不管?這部分應該是校園內部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是嗎?

如果探討教育部的改革,或許只能歸咎於:「藝能課太多,以致於壓縮到其他課程的進度」。

而教育部將改革重點放在減緩學生壓力以及提升文化素質(老實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增加藝能課會提升文化素質),如果副作用是「壓縮到其他的課程進度」,我們可以思考用其他的方式來達成「減緩課業壓力」以及「提升文化素質」,又可以顧慮到「不會壓縮到學生的其他課程時數」。

那該怎麼做呢?這是我開這個主題的用意:「解決問題」。:E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感謝你的回覆。

  

  首先,我主要的論點在於改革教育之前,請先了解「教育現狀」。改革教育並不能跟一個「假想敵」在作戰。 

  上面我舉了關於藝能科的例子。(舉美術來說,我們上了北宋南宋畫作、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南北繪畫、藝術流派介紹、達達主義後現代主義抽象主義及構圖學等,音樂則上台灣民俗音樂、歐洲音樂流派簡史、著名音樂欣賞等)試問此對了解世界文化及人文素養豈非沒有關聯?而學校開設藝能科的宗旨不正是如此?這些在藝能課本的課程宗旨就有提到了。

  以我們學校來說,藝能課的時數已不能再減(音樂美術一週各一堂,生活科技兩堂),比起其他我所知道的學校(如北一女)已算少。我們學校的藝能課從來不外借做補課或考試用,而學校老師對學生上課的態度也非放任,因此這方面的問題並不能歸咎於學校行政上的疏失,而是根本的「學生心態問題」。

  教育部對此的措施是恰當的。「推薦甄選」入學管道即為給予除了在學科外,有特別才藝的學生一點優勢,而目前大學也有設定「學分門檻」(及某某學科學分至少需滿幾節),從而喚醒同學對藝能科的重視,只是在濃厚升學主義(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的氛圍下,效果畢竟有限。

  最後我想重新強調,版大開此討論串的目的在針對時下的「教育問題」提出「改革方案」。或許是我的國文程度不夠,但我在上一篇提出的「教育問題」正是「上位者在研究如何改革時卻不知道在現行體制下的學生真正的學習現狀」,「解決之道」則是「『深入』學生學習環境與了解實際學習狀況」。試問治水的人員能在不視察河川整治情形及河道問題的狀況之下提出治水方案嗎?      

  

  或許在大家探討教改的路該如何走之前,卻忽略了我們應該先摸清楚方向和路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學生是自願在藝能課解物理、算化學?是課被借走還是老師不管?這部分應該是校園內部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是嗎?

如果探討教育部的改革,或許只能歸咎於:「藝能課太多,以致於壓縮到其他課程的進度」。

而教育部將改革重點放在減緩學生壓力以及提升文化素質(老實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增加藝能課會提升文化素質),如果副作用是「壓縮到其他的課程進度」,我們可以思考用其他的方式來達成「減緩課業壓力」以及「提升文化素質」,又可以顧慮到「不會壓縮到學生的其他課程時數」。

那該怎麼做呢?這是我開這個主題的用意:「解決問題」。:E

我覺得會有壓縮到其他的課程進度的話,

應該先計算我們這三年總共有多少的時數做教學,

而教學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

而且一定,一定要設緩衝期,

一個完美的讀書計畫也不是完全沒有緩衝期的,

設緩衝期的目的在於不讓課程因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天災人禍...等)而導致教學品質下降,

簡單來說我的想法就是,可以少教一些東西,但是不可以趕課。

舉例來說:有一次段考,段考範圍在上一次段考考完就定好了,

可是因為某些因素,導致全年級老師教不完整個段考範圍,

就稍微協商一下,修改段考範圍,讓老師們可以正常的上課,

學生也有學到東西,如此,便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培養正確的儒家思想

而不是只會背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制止而後有定......」

且並不限於論語等 甚至連國外的文學 哲學 都能跟儒家思想有個對應

這什麼鬼

洗腦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上面我舉了關於藝能科的例子。(舉美術來說,我們上了北宋南宋畫作、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南北繪畫、藝術流派介紹、達達主義後現代主義抽象主義及構圖學等,音樂則上台灣民俗音樂、歐洲音樂流派簡史、著名音樂欣賞等)試問此對了解世界文化及人文素養豈非沒有關聯?而學校開設藝能科的宗旨不正是如此?這些在藝能課本的課程宗旨就有提到了。

  以我們學校來說,藝能課的時數已不能再減(音樂美術一週各一堂,生活科技兩堂),比起其他我所知道的學校(如北一女)已算少。我們學校的藝能課從來不外借做補課或考試用,而學校老師對學生上課的態度也非放任,因此這方面的問題並不能歸咎於學校行政上的疏失,而是根本的「學生心態問題」。

  教育部對此的措施是恰當的。「推薦甄選」入學管道即為給予除了在學科外,有特別才藝的學生一點優勢,而目前大學也有設定「學分門檻」(及某某學科學分至少需滿幾節),從而喚醒同學對藝能科的重視,只是在濃厚升學主義(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的氛圍下,效果畢竟有限。

  

我不這麼認為。

學生就是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沒辦法吸收,而且許多東西說實在對某些人也沒有用,所以才會發生放棄某些科目、專門補習主科的情形。所以我前面才說要把類組差異加大。

藝能科可能可以另外弄一個藝術的類組,或是乾脆一個專門的學校。

另外,我覺得可以把智力測驗列入升學的參考,避免很多明明就沒有很聰明的人靠惡補考上學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所謂的笨蛋會認為那不叫惡補而叫勤能補拙吧!

恩 = = 那我很懶惰......不懂補拙(嘆)

要改善教育問題,首重改變社會大眾對教育的目的為何吧!?

我們的腦袋清楚,我們卻不能去說服別人關於"升學主義"的迷思.

DUST大大有一篇關於作弊風氣的討論,我們要問的是:今之學者為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