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out歷史in(標題暫定 幫想一下)


Recommended Posts

我的歷史老師這麼宣稱:高中教的歷史你要是"真的"全部都唸通念懂,其實可以去唸研究所了,尤其是台歷部份。

我希望他的意思是:「唸高中這種歷史教材是根本不可能懂歷史的,如果你真的懂歷史(那代表你會憑藉對歷史研究的熱情,獨立調查史料、分析不同的史觀,最後提出具有突破性的見解),你已經有了唸研究所的能力。」

如果不是這意思的話,那除了嘴砲我也想不到別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71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生活中看到的英文還不夠多嗎

(不要跟我說生活中的中文更多,注意我並沒有反對國中國小時期的國文課)

生活中的英文夠多代表什麼?

如果只是為了生活的話,根據我旅外的朋友的說法實際上國中教的就很夠用了。

直接跳到我想跟你講的

英文跟國文都是一樣的東西

你所吸收的資訊都是架構在語言之上

既然語文能力是吸收知識的基本能力

若基本能力只到國中,那你還能吸收知識到什麼程度是很令人質疑的

我認為學校只是給你基本能力或是啟發之類,真的要學到什麼重點在於你自己

歷史內容何其多,就高中三年能學到什麼微言大義

但國文能給你的是自行增加其他知識的能力

不會文言文你充其量能了解就頂多司馬光破缸和他一些簡略的介紹

你會了,才能進一步理解

別說什麼看翻譯本

很多人都知道看原文小說跟翻譯小說能理解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照你所想國文應該選修

難道你不認為相較之下數學、自然、地理這些較專業的部份才是更適合設為選修的嗎?

然後不要談什麼「數學之於自然組,什麼之於社會組」

分組本來就是順應考試而出來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你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嗎?

歷史重要,但是沒重要到取國文而代之

而YuSuKe講到

我覺得現在的國文課完全沒有能力幫助思考、現在的歷史課教得東西幾乎都是片面而膚淺的,以現在的教材內容來說,這兩者幾乎都要砍掉重鍊。

我並不覺得完全沒有能力幫助思考。

所能理解的辭彙語句越多,越能幫助汲取知識以及減少訊息傳播中的"雜訊"。

歷史本來就不太能真的帶給你什麼,我覺得高中以前歷史的意義比較多是讓你了解這些東西的存在而已,或是多一點話題可聊xd。

幫助不大,那是邏輯學習慣使用的句法,而國文也不常教這些。

所以說多少囉

很多人某些詞句確切要傳達的意思都不能理解,更別說什麼邏輯了:P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CRISPY 咪仔
補充對於YuSuKe所說的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生活中看到的英文還不夠多嗎

(不要跟我說生活中的中文更多,注意我並沒有反對國中國小時期的國文課)

可是人物貢獻有大小之分

結論:把國文中不必要的東西刪掉,在把歷史中不輸給古文中那些大道理的篇章移入國文中

(反正國文併入歷史和歷史併入國文不會差太多,文史不分家嘛)

我確實是不喜歡純抒情文(純記敘是還好)

可我從到尾沒有說要把他們徹底從世界上刪除

我只是認為純記敘和純抒情並非是一定要存在在每個人身上的東西

而我覺得論說文有(雖然大多數人覺得沒有)

先來這兩句

1.你去外國留學接觸到的人應該都是那些國家的上層人士,我並不覺得他們的下層人士會認為古英文重要或是學中文重要

2.禮義廉恥的教育不一定要用文言文

有辦法反駁嗎

  第一個問題,所以你認為囧之類的流行語是可以在課本裡找到?我覺得你太小看古籍的威力了,人們的創意何來?很多都是從過往的經典汲取,要如何汲取,必然要學好古文。拿過年跟祭拜來說吧。很多習俗都可以追溯到易經(譬如:三陽開泰)或者三禮。我必須說,如果你認為國文只要以實用為上,那必然將與傳統割裂(雖然現在被一大堆爛人搞得亂七八糟)

  人才貢獻的大小之分你要如何界定?有時候文化影響可是無遠弗屆的。(希望你還看得懂無遠弗屆這句成語)

  還有我覺得你已經矛盾了,甚麼叫「把國文中不必要的東西刪掉,在(記得喔,要用這個再)把歷史中不輸給古文中那些大道理的篇章移入國文中」光是甚麼有用甚麼沒用,就可以好好爭辯了。那假設我們把你所謂無用的東西去掉,那把如果某篇有好道理的先秦散文放入課本,你要不要學一下裡面的生難字呢?

 敝人讀的剛好是中文系,可惜才疏學淺,可否請您舉出所謂純記敘的文章來呢?(是地質報告還是……)還有哲學也是論說文喔,但你又看不懂哲學……

  嘖,關於上層跟下層的定義,感覺上你好像有歧視。如果你說的對,那在台灣你所謂的下層階級也不要上學了,因為跟他們的日常生活毫無關係,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必須跟你說,外國人的想法比我們靈活很多,很多你所謂「下層」的學識涵養不比大學教授差。)

  還有禮義廉恥是教不出來的,不要當作古文沒用的藉口。

  其實也不能怪你覺德國文沒用,因為現在的教法真的是太爛了,有些文章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但絕非你的標準)。但到目前為止你所提出的論點都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我不忍心說漏洞),最後我想說一句重話:你應該先把標題想好,不然根本就沒有討論的意義

  我突然覺得回應好像一點意義都沒有……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楚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立場的史觀是少數人才能體會出來的道理

大多數人都不懂(或懶得懂)歷史的獨立思考這東西

我說的思想箝制是指在國家認同方面的

只要一直重覆說著"你們的國家是台灣"

就會有一大群人支持這想法

嘖,國家認同的形成很複雜,絕非你想得那樣簡單

因為離題我不太想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時間似乎已經太晚了,不過我要提醒參與討論的各位,雖然本版並無限定發文字數,但我們這裡要求發文須符合人文版性質,如果各位發文的內容一直不具討論性質或符合人文版性質,我可能依版規第八條規定處理。

如果,對方用極短的文句回覆或駁斥各位的言論時,不妨先問他的想法到底如何並延續討論,如果對方對於各位的發問置之不理,並無任何回覆,我將介入處理。如果對方在同篇主題中多次用不具討論性質或符合人文版性質的發言回覆,我還是會介入處理。

還有,這裡本來就歡迎所謂的「爭論」,不過必須符合本版版規的規範,如果對討論有所疑問,請透過悄悄話系統通知版主。最後,還是希望在討論時,盡可能探究對方的真實想法,並就其言論還有主題討論,就祝各位討論愉快。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伊蘇雅斯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各位大大以這句當作結論如何???

通通改成選修就好了。 或是改成修修滿一定必修學分,然後學校提供夠多的課程讓學生選。

我倒覺得討論為什麼台灣的高中教育,要讓學生學一堆沒興趣或根本不會用到的東西比較實在。

我剛剛才發現我一開始沒講清楚我所說的歷史= =

我所說的歷史並不是像現在的歷史課本這樣

背了一堆奇怪的人名和年代或考你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幾世紀這樣

而是像專題這樣

對於一個偉人成功的過程、經過、沒落有詳細的描寫

對於一個戰爭一個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也都有詳細的介紹

我認為這樣的歷史給人的啟發並不會輸給國文那些重要篇張

不過我想聽聽看那些跟我持相反意見的人為什麼認為高中國文不能廢???(先不論歷史部份)

由其是文言文和高中所考的字的形音義

還有版主 那些髒話不用刪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剛剛才發現我一開始沒講清楚我所說的歷史= =

我所說的歷史並不是像現在的歷史課本這樣

背了一堆奇怪的人名和年代或考你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幾世紀這樣

而是像專題這樣

對於一個偉人成功的過程、經過、沒落有詳細的描寫

對於一個戰爭一個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也都有詳細的介紹

我認為這樣的歷史給人的啟發並不會輸給國文那些重要篇張

連你都認為現在的高中歷史有問題了,那用一個你自己定義的歷史學科來打一個同樣有問題的現在的高中國文,這樣不是很作弊嗎?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說現在的國文不夠好,我想要得國文不是這樣,然後歷史這個科目爛透了,都在「背一堆奇怪的人名和年代或考你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幾世紀」,所以用一個好得國文科更能提昇文化素養與人文知識,結論是現在的歷史應該變成真正的自由選修,而國文的必修應該維持?

說到底,難道我們可以不用去碰觸高中教育應具備的基本功能,就來嘴砲學科之間的存廢、比重嗎?

有人認為以現在的科目設定來進行選修會是比較好的方式,但全部改選修就真的能解決問題嗎?如果是的話又要怎麼改?不是的話,又有哪些東西是高中教育非得要提供的?

我相信這個主題還有很多值得延伸的討論,建議大家再多思考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各位大大以這句當作結論如何???

我剛剛才發現我一開始沒講清楚我所說的歷史= =

我所說的歷史並不是像現在的歷史課本這樣

背了一堆奇怪的人名和年代或考你這個事件是發生在幾世紀這樣

而是像專題這樣

對於一個偉人成功的過程、經過、沒落有詳細的描寫

對於一個戰爭一個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也都有詳細的介紹

我認為這樣的歷史給人的啟發並不會輸給國文那些重要篇張

老實講

無論如何

學校都會讓這些東西變得很無聊

學校的強項就是「如何讓所有東西變得無聊」

這就是真理

如果所有老師都能變得像蔣勳那樣屌,就好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實說,人文版不是給各位單純心情舒發用的,這裡講求論證和能彰顯出所討論的價值觀與社會意義可於現代社會之應用,在未經論證所發的獨斷之言將會被判定為斷言,並該當版規第十三條之規定。同時,基於個人經驗的論點往往不能擴及群體,也就是是它往往是個案而非通論,所以也往往難以駁斥他人論點,因為每個人的經驗均不同,這也在人文版版規總則第六條有規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實說,人文版不是給各位單純心情舒發用的,這裡講求論證和能彰顯出所討論的價值觀與社會意義可於現代社會之應用,在未經論證所發的獨斷之言將會被判定為斷言,並該當版規第十三條之規定。同時,基於個人經驗的論點往往不能擴及群體,也就是是它往往是個案而非通論,所以也往往難以駁斥他人論點,因為每個人的經驗均不同,這也在人文版版規總則第六條有規定。

所以是時候該停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嘖,不常來,前面積了好多亂七八糟的,我懶得看,直接講重點:

  

  不管你說的歷史是哪種歷史,要把國文變第二順位的想法可是根本行不通的。

  所謂「文史不分家」,如果你要讀蠻夷的歷史還好;讀天朝的史書,就算有高中三年的國文程度也是遠遠不夠的。除此之外,現在學生的語文程度已經夠白痴,連「什麼」都打不出來,淨那兒瞎打「神嚜」,更別提把它從主科的位置拉下馬之後的情況了。

  再詳細的恕我不贅述,講了你也看不懂,我也懶。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伊蘇雅斯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個問題古代的教育家已經考慮過了

以前教學並沒有系統,古代人就思考過了如何更有效的教學

因此產生了幾本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這些書籍不但是啟蒙書,也是歷史書,他在短短幾千幾百字內就把一整段的時間歷史全部教授完畢

我們是要學生有文學素養,了解這個字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只會寫字的學生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