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米柏拉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377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提拉米柏拉

  1. 改了 謝謝指教

    因為我仔細觀察用胖牌的表演都能正常的遮住牌

    錯引是用來消除手的不自然感

    所以連正常遮住牌都辦不到我就不太想練這招了

    不過事實上我最近有試著練

    搞不好真的如你說的可行也說不定﹝到目前為止是沒成功過啦XD﹞

    其實palm牌有很多種方式,

    不見得要用最簡單的那種palm法(通常都是top palm吧)啊

    你可以試試看bottom palm,

    那種palm法在練的時候感覺很容易被看到,但是事實上真的不容易被發現。

  2. 我想學弟應該是出自於好奇吧…

    應該也沒有想要一生中全部學會的打算XD(打從我開始學魔術就沒這麼打算了)

    其實這個問題在Wiki上可以找得到答案,

    雖然種類繁多,

    但是愛分類的人類還是把它分類了。

    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三類是

    Stage illusions(舞台)、Platform magic(台灣所謂的Party)和Micromagic(近距離)

    另外,還有Escapology(逃脫術,最有名的應該是胡迪尼)

    Mentalism(心靈魔術,Banachek跟Derren Brown算是箇中翹楚)

    Theatrical séances(中文我還沒聽過,不過最主要是賣藥郎中最常用的招)

    Children's magic(專門表演給小孩子看的,主要是Party的形式)

    Online magic tricks(這是Wiki上面的分類,不過我覺得沒必要)

    Mathemagic(這是也很常見的數學魔術)

    Corporate magic or trade show magic(有暗樁的魔術,常聽到的Criss Angel跟Cyril都算)

    Gospel magic(我也覺得這個分類沒必要,跟基督教有關的)

    Street magic(街頭魔術,主要是近距離的形式)

    Bizarre magic(這個也有點街頭的感覺,不過按照Wiki上面的解說,應該算是「街頭的舞台魔術」)

    Shock magic(我不知道要怎麼翻比較好,不過有點雜耍的意味,像是吞刀片吃玻璃或是切人)

    (以上資料轉錄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Magic_%28illusion%29

    其實從上面的分類可以看出魔術的種類是不能簡單二分的

    (切人可以同時是Stage跟Shock甚至是Bizarre)

    如果學弟還有上魔術版有看到這篇的話,

    希望能幫你解惑囉。

  3. 我不敢說沒有效果

    魔術可以拿來拉近距離消除尷尬的氣氛

    對於認識一個女生有輔助的效果

    但大部分的麻瓜都把這個效果想的太美好了= =

    好像會魔術就可以催眠女生似的

    很多魔術師一開始都是為了把妹學魔術的

    不過如果沒有更深一層的動力很快就會停滯下來無法進步

    有些魔術師跟女生講話常找不到話題

    因為不宅在家苦練怎麼有好的成果可以拿出來給女生看?

    女生整天看男友變魔術覺得很煩的例子也是有

    結論...我還是覺得把不把的到是個人的功力深淺

    極度贊同XD

    高一班上出去聯誼的時候,

    我的功能僅止於「熱場」而已XDD

    之後那些女生也沒有再聯絡了哈哈…

    結論:魔術≠把妹。

  4. 班聯會64屆下行政部門正副主席選舉

    將於1月7日9:00~13:00舉行

    請各位於'當日帶著學生証至投票地點投票

    1月6日將會舉行政見發表會,歡迎參予

    詳情會再公告

    依據規定

    若只有一組人參選

    總投票率必須通過15%的門檻才當選

    這次只有一組

    懇請大家賜票 謝謝

    一號候選人

    正主席 123班 李之勝

    副主席 106班 歐道紘

    以下是他們的政見

    1.特約商店的推行

    有鑑於同學們的購物範圍,大多在建中附近,不論是早餐、午餐、或是晚餐

    、文具…等,所以想推行”特約商店”,讓同學們能夠想有優惠的價格,與

    建中合作的店家,我們將會發放一本小冊,上面會詳實記錄~

    2.中山、建中聯合”純舞會”

    現今知名學校的”舞會”,實際上大多是只晚會,突有舞會知名而無舞會之

    實,所以我們想推動一個計畫,讓舞會不再只是晚會,而是真真正正的讓同

    學們跳舞的活動!所以我們在下學期,可能會與中山女高合作,推行”建中中

    山純舞會”!

    3.會網更新與維持

    現今社會進入了資訊數位化的時代,因應時代潮流,將班聯會與全校學生

    的事務數位化、網路化。每週於會網公佈各週之活動,含活動辦理進度、

    學權爭取進度、帳目細節等資訊,將會網功能發揮至極致。若有必要,將

    撤離無名小站,直接架設網站於建國中學內。

    4.各項投票個人化、數位化

    目前班聯會有許多政策、活動的投票交由班代處理,班會時間卻因各種原

    因壓縮到時間,許多班級都無法進行的完整。我們希望可以由各位學生直

    接透過網路投票,以提升實際投票數與效率。

    5.活動後問卷之調查

    在各項活動後,發放問卷,讓同學反應這次舉辦的優、缺點,優點我們將

    維持,而缺點我們會盡力改進。

    6.增加並促進校方、學生、班聯會之溝通管道

    由於許多問題呈報給班聯會後,許多人怕會石沉大海,無法得到回應。每

    週將會固定於會網上報告各反應事項之處理進度。

    7.福利社、麵食部販賣物品建議與更新

    我們會在學期初發放問卷,讓各位同學填寫對福利社、麵食部、文具部….

    等的意見,再回收問卷後,我們會作一系列的統計資料,提供給校方,讓

    校方知道同學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並要求校方改善。

    8.班聯會制度校規化

    因為目前班聯會的法律地位並不是學校底下的一個組,或是什麼部之類

    的,它是屬於學生團體,一種權力較高於社團,但是法律地位似乎跟社團

    差不多的東西,既然如此,它所訂定的規範,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學生

    團體的內規,而之所以能執行完全是因為校方贊同,但當校方不贊同的時

    候,學生的團體內規,將不復存在,所以外出證、舞會…等制度或活動,

    可能無法再舉辦。

    P.s 我是副主席參選人

    若有任何問題

    歡迎直接在此提問

    抱歉,政見發表會那天我沒有去,

    不過在這裡看到政見的話,應該也可以發問吧XD"

    1. 特約商店的話,其實之前就已經說要辦了,可是到後來沒了下文,

    我自己並沒有深入瞭解狀況,不過我猜可能是有什麼事橋不攏,

    不知道學弟有沒有具體一點的想法?

    2. 這個應該會蠻麻煩的= =,我只能說,要辦的話要很加油。

    3. 我個人認為,班聯會會網傳遞訊息的效能不太好。

    我相信你們都已經很努力了,但這是訊息接受者的問題。

    像我,我實在是不知道「為什麼要上班聯會會網」

    其實這種問題,相信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根本不需要思考,

    因為甚至沒有這樣的問題。

    這是困擾你們班聯會一個蠻大的問題,這兩屆的主席當初也是提了有關班聯會網的政見

    我個人認為,這不適合拿來當政見。

    因為班聯會網本身就沒有要別人來看的「誘因」

    (不要誤會>"<我不是要批評,我只是說,對我自己而言,我實在找不到非上會網不可的理由,我覺得這是這個議題最重要的問題:「誘因在哪裡」)

    4. 同樣的,個人化、數位化的好處是有更高的隱私,

    但壞處,「誘因」呢?

    我認為,一旦將投票數位化,以後的投票期間勢必要延長

    (說起原因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其實我沒有什麼好理論解釋這樣的現象,

    可是基本上真的很難在數位化後又舉行像現在的「一天投票」)

    不知道學弟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呢?

    5. 我記得這個政見以前我聽過,可是成效不彰。

    問卷要怎麼發?會不會發到沒參加活動的人?

    發了是不是會變成垃圾?

    6. 有點像老梗,不過如果真的可以弄出「處理進度」的話,

    我相信這是大家所樂見的。

    7. 也是有點老梗的政見了。

    我知道的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收到現任班聯會的任何一張有關麵食部的調查。

    「調查」這種東西,並不是很單純的問卷發一發就好,

    還是一樣,我只希望你們能真的弄得出來

    8.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提議,但是校規化以後,

    班聯會的主導權會變強還是變弱?

    對學校是牽制還是被牽制?

    這兩個問題雖然只是很膚淺的小問題,

    (畢竟我對班聯會的運作不太熟)

    但是,將班聯會校規化,我認為需要很謹慎的評估。

    整體看來,政見還是和以往一樣維持高度理想性。

    不過我剛剛問的幾個膚淺問題,可以當學弟的參考,

    因為這些政見所衍生的問題,我猜應該不會比我講得還要淺。

    還有,加油,建中生。

    不到10%的投票率真的不好看>口<

  5. 一,現今建中有相對地嚴格執行通識教育(社會組高二仍有物理化學,很多學校沒有吧?你們改了嗎?),但是這兩種典型仍然很接近現在的事實,我很難相信不上(不考)通識課會更嚴重。

    二,你假定不考不上大家就完全不會對非自己專長的部分有興趣或交流。

    我不全盤否定你的假設跟想法,但現實層面是我比較考量的重點。

    ------------------------------------------------

    有的人說跟中國比起來我們還不認真很多,

    不過環境本身就不一樣,

    如果我吃得起正常的一餐,

    我何必每天都蹲在路邊乞討?

    所以回歸到我之前的回覆,

    我覺得這是大社會環境底下的悲歌

    說真的,相較於歐美各國

    台灣的社會有…有點病態

    (想要固守傳統教育,卻被批僵化

    想要學習歐美,卻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一方面是教育單位對教材沒有具"前瞻性"的配套,

    另一方面真的是傳統的功利思想導致。

    我們要學習傳統的深度、多元的廣度,

    而不是傳統的廣度(狹隘)、多元的深度)

  6.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所謂通識,就是具備的基本常識

    就像體育學習三個階段中的第一階段「認知」(其餘兩項是反應、反射)

    在理想化的情況下,應該是要這樣的:

    國小的通識課程是讓學生有維持「生活」的最低水準

    (這裡引號起來是為了區分生活和生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國中的通識課程是讓學生廣泛接觸,試探自己的興趣

    高中的通識課程是讓學生對於每種課程都具備初級程度(比入門更深入)並訓練獨立思考,這時候高中生應該要具備有"被動回答問題"的能力(不是選擇題那種回答)

    大學的通識課程是要針對學系所需要的東西奠定基礎,這時學生應該要有"接收議題,主動針對議題提出並回答問題"的能力

    (誰說人文研究不能從生物觀點切入?誰說生物科技的新發現不能牽涉人文?)

    (即使我討厭數學,但是數學裡的統計學在一類組的科系還是很重要的不是嗎?)

    真正的分門別類應該要到研究所,這時候才是真正要培育"專才"的時候,碩士時是"主動發掘議題,透過教授指導研究問題",博士則應該"獨力完成研究"

    至於steve同學提出的問題,最主要仍然還是在課程編排上的矛盾

    今天高中生有種很奇妙的情形

    那就是一類組在高二時沒有自然課,二三類組卻有社會課

    (建中是例外)

    這是十分不合理的

    今天要不就是一類組加入自然課,不然就是二三類組取消社會課

    但若選擇後者,則又沒辦法達到通識教育的目的

    而今天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還導因於一個惡性循環

    國三升高一時,課程銜接出現斷層,

    導致高一很多學生不得不補習

    補習的結果壓縮到其他科目的讀書時間

    結果導致補習最後的受益者只有少數有辦法從補習和學校進度折衝的學生

    其他人則墮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

    補>沒時間>成績差>再補>....

    關於課程的部分,這是很值得玩味的

    教育政策確實有他的失敗之處

    但是要負最大責任的是社會

    還有各位(包含我自己)

    假如今天國文課的內容不是像現在章句訓詁,

    強逼我們背解釋,而是完全用讀書會的形式

    著重於思想的討論,大家應該都會很喜歡吧

    而且誰說這樣子教出來的學生不會比背解釋背半天的學生好呢?

    重點是,誰敢?

    讀書會討論完之後,再發一張考卷給你寫,

    剛好有一些問題讀書會上沒討論到,不會寫,結果辛苦的討論換來不及格

    誰願意?

    我願意。可是在這個"分數主義"的社會體制下,有多少人願意?

    最後,來說說為什麼要通識?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在某方面有所專長,於是就不想要學其他東西

    (我數學爛,所以我就不要理數學,狂K社會)

    結果可能導致兩種典型:

    對數理專精的人,在其他人面前卻聽不懂許多應該要懂的經典名著,被認為沒文化

    對人文專精的人,被媒體所報導的一些不正確的數理概念唬爛,被認為沒智商

    這是誇飾化的譬喻,

    但試著想想,職業的分化真的必須要導致交流的分化嗎?

  7. 我個人認為科目數量多並沒有什麼不好

    畢竟高中=通識課程

    只是要怎樣靈活運用課表這不只是教育官員該想的事

    也是學校應該思考的問題

    (學校好像因為班級太多,常常有體育課擺在下午第一節或上午第四節的情形,

    雖然這和課業壓力無關,但這就是一個沒有靈活運用課表的典型例子)

    關於中國學生的部份,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壓力並不是來自課程

    (敝班曾赴北京與北京學生交流)

    譬如說,他們每天下午會集體上體育課(那其實也不是上課,就是強迫同學至少要在教室外活動)

    姑且不論課程內容,畢竟兩岸的教材編排本來就有著差異

    學生早上在校園裡人手一本大學...可是不是老師發起的,

    是他們自願(如果說要算是考試被迫要讀,那也是他們「自願」的...)

    如果不想修這麼多課,那就去念高職吧

    台灣的技職體系也逐漸健全,如果你真的國三就已經確定你的志業,

    那就去讀高職吧

    我覺得台灣現在面臨的不是"課程編排"的問題

    是"教材編排"和"考試制度"的問題

    (ex:國防通識和體育美術考筆試...有什麼意思?)

    (ex:教材教的東西是一套,到了大型考試時教授出題的概念又是另一套)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好了,上面寫的有點亂:

    1. 我不反對修23種科目(高中是通識課程,不喜歡通識就讀技職吧)

    2. 教改的不及格,不全然是體制的問題(我承認體制上的確有很多紕漏),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心態與期待也影響(你要強迫一個天生對某種技能很專精的人硬要修完三年通識課,不是把他推到火坑嗎?)

    3. 為什麼中國和印度會說台灣教育太混?原因在於他們的競爭程度遠高於台灣(兩個國家人口都破億),學生的壓力來源出自於本身的求生意志(他們畢竟從小接受著「長大要賺大錢」的家庭教育思維),而且也還沒有遇到教改造成的問題。

    4. 我肯定教改的努力,但是很遺憾,台灣的教改的確不及格,但這不只是制度上的問題,更是一個心態上的問題

  8. 很多髒話其實在今天也有替代的說法,

    例如國中時期曾經有一段時間流行"誠彼母之非悅"

    我贊成隨著身分不同髒話量也會受到影響的說法

    至今戒髒話四次都失敗,所以覺得應該要深入探討髒話的特性

    除了音律、文化外,我其實也有想過從成癮性作為切入點

    另外,從男女罵髒話的比率似乎也可以看到一種很有趣的趨勢

    那就是雖然大多數女生不罵髒話,但女生罵髒話的比率卻有增加的傾向

    想想看,為什麼?(這不是考考你們,因為我也還在思考)

  9. 寫這篇文完全是突發奇想,

    想用不一樣的角度去了解髒話,

    姑且不論罵髒話對不對,

    但是,就像MC Hot Dog說的

    「髒話背後你又聽得懂些什麼」

    我覺得髒話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也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個人是以髒話不提及親人為原則,雖然偶有例外。

    以下文章僅憑個人經驗,如果有不同的理論依據也歡迎提出,在此先拋磚引玉。

    在台灣,如果幹與操如果要做擇一來罵的話,我會罵後者。

    聽起來比幹還要乾脆,乾淨(ㄍ相較於ㄘ,在發音上屬於比較濁的音)

    幹之所以在台灣通行,實在是因為台灣是個閩南話偏重的國家,

    所以雖然通用國語(如果有人堅持要說普通話也無妨,意義一樣),但很多髒話卻承襲了台語,

    也因此幹字輩和靠字輩髒話的使用較為廣泛。

    所以一樣在罵髒話,操對台灣人的攻擊性較幹來得小,

    相較於台灣,遠在對岸的中國,除了各地方言外,基本上是以普通話做為主流,

    這樣的情形在北京更為明顯,也因此,在北京,你罵出「幹」字,遠不如罵個「操」還帶有冒犯性。

    所以一樣是髒話,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對人的冒犯性也不一。

    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該做的不是一味禁止髒話,

    而是決定在怎樣的場合用怎樣的髒話。

    也許有人覺得這是在唬爛,但我想表達的是,

    髒話為什麼髒?實在是因為牽扯到別人親人而給人負面印象,

    或者涉及性與性暗示,

    不然與其說單字的「操」是髒話,不如說他是一具強而有力的嘆詞。

    (註:不論是「幹」或「操」本身都涉及性暗示,

    所以也構成了對女生不太罵髒話的原因)

  10. 之前我同學的同學在北車遇到的推銷員超變態的

    說如果不買東西就當他女朋友:s

    真是太過分的說!!!

    告他性騷擾...

    我個人認為蠻實際的電話招

    「同學,…(推銷)」

    「不用了謝謝」

    「(纏)」

    「真的不用了謝謝」

    「(死纏爛打)」

    「(拿手機)(直接在他面前撥警察局電話)名字,身分證字號。」

    (以下純喇賽)

    其實不用拿槍,

    可以拿打火機藏在外套裡,

    從他背後抵住,一樣有嚇阻的公用(又是喇賽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