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拉米柏拉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377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提拉米柏拉

  1. 這篇比之前那個發得讓人接受

    有些作者真的很用心

    他要傳達的不一定是別人所看到的...

    雖然一些人輕率投稿是不對

    選的人只憑喜好是不對

    有些人靠人脈得到票數是不對

    表決大多是在一堂班會決定

    所以大部分人只憑直覺選擇

    為什麼不早看?就算講了,事先去看得人會有多少?這是我們這屆才有的問題嗎?這樣說有點不公平...

    選出來的結果是有些太過隨便

    誰能把握在歡愉的氣氛下能理性決定?

    老實說上一屆紀念品我幾乎沒有喜歡的,但這是學長的靈感與精神,所以不生氣也不難過,畢竟就是個紀念,

    所以請學長也給我們機會決定自己要的吧...多數決,應該事前就說得很清楚了...

    至於投稿,如果我有投的話我會考慮實際性與藝術性,我會認真畫一幅作品很久,但這只是針對我自己,或許別人是靠瞬間靈感揮灑的,這也不能說他錯吧?

    想不到有學弟回的這麼用心。

    我得承認現行的制度加上建中生對公共事務的冷漠感間接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這我認了。

    不過"瞬間靈感揮灑",不代表揮灑出來的東西不需要修飾吧?

    就拿徽章三的FUCK來說好了,

    第一,我找不到他有什麼靈感可言

    (說真的,不過就是寫幾個字,當然不是說寫這幾個字誰都會,

    只是這是行之有年的梗,你這樣抄過來有靈感可言嗎?)

    第二,修圖的態度,

    很多人都抱持著東西丟給廠商弄就好的態度,

    所以在打草稿的時候就完全不在意修邊幅。

    但是,這是一個對稿件的基本尊重,

    你今天交一張沾滿油汙的作文紙,

    說這是你嘔心瀝血的文章,有誰會想看?

    音樂家的即興曲即使是寫在桌巾上,

    最後發表時不也是規規矩矩的把它寫下來?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一點尊重

    (就舉徽章三,你好歹自己把線畫直,把字寫漂亮吧!)

    那我實在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投稿,

    應該說這樣的人,我不太確定他有沒有資格把這個作品稱為「作品」

    如果每年校慶紀念品都是這樣玩票心態的人來投稿

    那乾脆直接一開始就刷掉算了!

  2. 還有,不知道班聯會的學弟有沒有聽過一句成語叫做"寧缺勿濫"

    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想要反班聯

    還有我真的蠻好奇到底是怎樣的學弟設計出入選的徽章六跟後背包

    (當時在看候選圖的時候,我當著我的面直接跟我系上同學幹譙那個背包)

    你們可以說我大不了不要買,幹嘛把它罵的這麼一文不值

    我想表達的是,這已經不是東西好不好的問題

    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第一,神這個字,你配得上嗎?

    天神宅神槍神車神帥神課業神...

    你算哪一個?

    囂張。

    第二,一樣是回歸圖稿的態度,

    今天你要投稿,表示這個東西是你有信心的,

    不過我左看右看,這個神字,還真潦草,

    還是說這是所謂的藝術嗎?好吧也許我比較沒文化沒深度沒素養

    你今天要弄個神字,感覺出來就是那種「我隨便寫寫也能得獎」的感覺

    一點也不重視這個校慶紀念品嘛!

    所以現在就算我說你一聲爛,你也不能告我誹謗

    我有證據說這個作品是很爛的而且我已經說明了

  3. 那天回建中,剛好看到大家在票選紀念品,

    才驚覺又要開始訂紀念品了,

    回家後興高采烈的上網看了一下稿件,

    有些東西真的還蠻有創意的(像是把OK的商標改成CK,不過要小心別人拿商標權咬你就是)

    但是有些東西真的是令人不敢恭維。

    我大致上看過原PO的評價,

    我真的認為徽章三根本是拿出來亂的吧…

    稿件實在是有點粗製濫造

    你好歹也請個電研或是美術之類的社團幫忙修一下圖吧?

    還有,這個梗我們上屆學長(61st)已經拿來用過了

    扣分。(投稿人覺得被誤解了就自己出來解釋)

    然後背包也是讓人無言,

    真正強的人都不會自己稱自己是「神」

    你們還敢把這種東西背在背後…

    突然很後悔以前沒有在背包做得比較好看的時候買一個

    今年的背包設計真的也很粗製濫造

    還是我們之間已經有代溝了?

    至於徽章五,構圖太複雜,

    我那時候和系上的同學說:「這個畫得還不錯,不過不知道會不會上就是了。」

    但是也得想想看…這種東西做在徽章上,真的可以呈現出來嗎?

    構圖選圖畫圖不是自己爽就好

    你要思考一下實用性!

    什麼叫做實用?

    什麼東西該擺在哪裡,這就是實用。

    像是徽章六,

    雖然我不是很喜歡他的設計

    但是他就是一個"可行"的徽章

    今年就算了,

    只是看到一些粗製濫造的作品被選上來真的還蠻失望的。

    還是我真的老了?和你們這些小朋友的眼光不一樣了?

    最後,我不是針對徽章三

    我只是想要說,

    如果交出來的稿件這麼沒誠意

    那乾脆一開始就不要投稿,

    隨手畫出個框框就來當徽章,

    真好笑。

  4. 我手上多了一本建青132

    有需要的學弟請站內信

    時間地點另約

    如建青要回收,

    也請站內信

    原則上優先給有興趣的高一新生

    其次是其他學弟

    再來還給建青

    目錄

    校長言---002

    編者言---004

    目錄----006

    悼念羅葉學長008

    科學班---020

    諾貝爾文學獎048

    班連評議委員088

    文集----096

    在河右岸--145

    圖集----161

    話劇社---169

    鐵道研究社-175

    逍遙遊---183

  5. 今天已經第三天了

    由於本班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所以我也只能逼那個被推出來的班代在會議上提出

    算了

    反正本班有太多事情感覺都不該由我處理卻一堆人都不做事只顧自己

    接著是他們的官腔部份

    我同意原po在當時和我的說法

    就是校方有校方的立場

    但我認為

    如果我們今天不改變

    下一屆學弟也只會被這種官腔和廢話逼退

    我想建中生有一定的能力去了解其他人的訴求

    不會像他們所說的如此無知

    所以我們更不能這樣子只是消極的說什麼再去和學弟提出我們的看法

    這樣只會一次次的無意義被打退

    所以官方說法是?

    說出來大家笑笑也好 科

  6. 我覺得建青會"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因

    和內容有很大的關係....

    說真的,我認為建青的內容實在是太"小眾"了

    一群"文青"寫了一堆其他建中生看不懂的東西

    就算沒有自己覺得很屌

    至少也覺得那是比較"有內涵"的東西

    但卻忽略了真正的"內涵"是什麼

    真的要講內涵,蠟筆小新也是有內涵的漫畫啊

    為什麼不會有人去探討?

    周星馳的電影也有他的內涵啊

    為什麼建青只探討其他"小眾"的電影?

    在人社班做專題時

    指導老師曾經跟我們說過

    "現在這個年紀能寫出什麼東西?

    重要的是你的作品能引起其他人的共鳴"

    事實擺在眼前

    建青不能引發大多數人的共鳴

    所以大多數的人不會想花那筆錢去買

    所以我認為

    一方面大家可以跟原PO和前幾樓說的一樣

    要求班聯會向學校聲明

    讓建青不是"強制購買"的刊物

    另一方面

    建青自己也該檢討一下吧科..........

    不要覺得自己很有Underground的氣息

    沒有人能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Underground 科

    (誰叫大家都是天龍人?)

  7. 在唯恐天下不亂之前,請想想....

    記者報導內容的真實性是否有查證過?

    已經考上別校醫科,但為了上台大醫學系而選擇重考者也大有人在.

    我們沒有因為媒體說的話就要對他怎樣呀 科

    我只是覺得今年真是風平浪靜的一年

    是說前兩年這樣玩也很夠了...

    希望今年不會有學弟傻不隆冬的 科

    這個學弟值得學習啦真的 恐怖的執著力。

    還有,去他媽的台灣妓者

  8. 阿......

    建中那麼多社團也不是每個都會有興趣

    有些甚至是完全沒有任何一絲加入的意念

    所以事前鎖定幾個比較有興趣的社團

    其他就隨便瀏覽看看

    有興趣的再多花些時間聽學長介紹不就好了嗎?

    這樣30分鐘真的綽綽有餘

    難道各位真的是每一攤都會看一看聽學長介紹嗎?

    三年前的我是這樣的。

    不過既然學弟這屆想法這麼開明,

    我想以後應該主流思想都會像你們一樣吧科科

    我還是乖乖當我的老人好了

  9. 只是提供大家一個不一樣的想法,

    一直以來,我也是作者批判的那一類型的人,

    不過看完這篇文章後,很有感觸。

    當然,希望大家不要在這篇文章上筆戰,

    不喜歡就讓他沉掉就好。

    謹獻給要進入大學的新鮮人,

    也許我們還改變不了所有人,

    但至少先改變自己,

    十年,二十年後,也許我們每個人可以改變十個人

    這幾十個人也許可以再各改變十個,

    十個十個這樣下去,台灣說不定真的會有什麼改變。

    (轉貼自:http://twghome.pixnet.net/blog/post/22085956

    這篇針對網友發的問題,

    動筆寫回應文章的作者─cool,是來自南加大的熱心校友。 我對裡面的一些標點符號、錯別字與斷句進行了些許編輯,

    希望可以讓通篇文章順暢、輕易閱讀。

    這篇寫得很用心的好文章或許會對你當頭棒喝。

    太平洋的另一端,

    這些人是這樣念大學,是這樣面對自己的生命的。

    我們自己呢?

    所謂「魔法少年─賈修,魔獸少年─暑修」的受害者,

    何時才會對自己手中握有獨具的大學資源,徹底反省與體悟?

    一個國家的未來,繫在二十年前接受高等教育的幸運兒身上。

    Did we take the benefit for granted all the time?

    --

    (回應) 為何台灣那麼多人唸南加大?

    ptt作者:cool

    儘管我知道在恨版po文會很快淹沒,

    但看到你的文章,著實想說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在台灣念大學,也在台灣唸完研究所,現在在美國念研究所。

    一些心中的感慨實在不吐不快。

    台灣的學生都把高等教育當成廉價的資源,所以任意地浪費它。

    許多網友都高聲批判美國的學費昂貴,

    並進而有人說在美國唸書就是花錢買學歷。

    當然,這之間的因果關係本來就是謬誤的。

    但只看前一句話,其實也是錯誤的。

    高等教育絕對是昂貴的資源,台灣的學生都很幸福,

    因為政府每年花大量預算去補貼,

    所以每個人的學費都比實際享受的低廉。

    不管公私立學校,若教育部停止用國家機器補助預算,

    大學生的學費至少還要漲兩三倍以上。

    這也是為何美國的學費昂貴的原因,

    不是因為學校貪財,而是教育事業就是巨大的投資,

    然而,美國學生的觀念普遍比台灣學生正確,那就是:使用者付費

    以任何一所長春藤盟校來說,一年的校務預算支出至少都是10億美金以上。

    我念的學校去年的校務預算是19億美金,(我知道哈佛更多)

    換算成台幣,學校一年要花在學生和教授身上的錢就是600億新台幣。

    或許,許多人不知道這是多少,我舉台灣的大學教育經費來比較,

    教育部每年花在國內所有公私立大學的補助預算是650億左右。

    看到這裡,有些人一定會說:

    教育部給的補助太少了。所以責任是教育部的。

    請先別急著作結論,讓我進一步說下去。

    以台大來說,台大一年的預算大約是100億台幣,其中約有45億是教育部補助。

    16億來自學費,剩下39億來自社會捐款、研究成果的收入等等。

    也就是台大的資源若是100元,學生支付的只有16元。

    16%的成本算多還是算少?

    以美國來說,除了少數在該州繳稅的居民子女,

    在該州州立大學唸書,學費會比較便宜以外,

    各私立大學以及公立大學的學生學費,

    佔年度預算的比例通常都超過30%以上。

    在美國唸書是昂貴的,因為:

    (1)政府補助的比例是遠比台灣少的。

    想唸書,就必須努力賺學費。

    (2)大學的教育預算是比台灣高很多的,即便考慮物價以後,

    美國的大學花在教育的經費上還是比台灣多的。

    在教育支出高而且學生負擔比例也高的情況下,

    美國唸書是絕對昂貴的。

    「付得起學費的人才能受教育,付不起學費的人不能受教育。」

    這樣的現象就會出現。

    教育商品化是不是對的方向?恐怕沒有結論。

    走到美國這種極端,未必是好事。

    但像台灣這種天平上的另一個極端,也不是正確的,

    因為台灣的教育資源來的容易,揮霍的也人不在少數。

    揮霍者包括教授,也包括學生。

    因為缺乏監督機制以及評鑑讓爛的教授下台,

    所以教授領薪水卻不認真教學或研究,浪費教育資源。

    也因為教授把關不夠嚴格,所以學生可以混水摸魚。

    此外,學生繳學費不痛不癢,所以有人任意蹺課,以混畢業為目標。

    在美國,或許有極少數有錢人的子弟可以把錢到處灑,只求混到文憑就好。

    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有錢人,學費貴怎麼辦?

    去賺啊,先工作賺學費的美國學生不是少數,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的人也不少。

    賺不夠怎麼辦?那就拼命念啊,

    絕對不能重修,盡量提早畢業再回職場賺錢。

    如果是念博士班的,那就爭取當助教或研究助理來賺學費。

    如果是念碩士班,不能當助教或研究助理的,

    那就去圖書館或學校餐廳打工。

    因為錢來的不容易,才要更珍惜。學校的資源更要充分利用。

    很多人都是抱著「既然繳了錢,就要努力利用資源」的態度去上課,

    在美國,教授基本上絕不點名的,可是小考多,作業多,上課內容多,

    蹺課不僅是浪費自己的學費,更是讓自己陷入重修的危機裡。

    我目前上一門課,教授教得決不是深入淺出那型,

    相反地,他教的很抽象,自己念書說不定還比較能夠理解。

    如果換成在台灣,蹺課比例沒有三成以上才怪,

    如果老師不點名,恐怕一半的學生都會落跑。

    可是,這種不點名的課,在美國,蹺課比例還不到一成。

    --

    有兩種常見的錯誤迷思是:

    1.台灣學生很用功,只是輸在英文上。專業能力根本不輸外國人:

    台灣學生真的用功嗎?美國學生真的混嗎?

    我不想討論台灣的後段班學校和美國的野雞大學,哪一個比較混。

    我想討論的是台灣頂尖的學生跟美國頂尖的學生相比,真的用功嗎?

    遺憾的是,我覺得剛好相反。

    台灣的學生只有在要考試前才認真,只有在升研究所之類的考試才認真。

    即便是優秀學生,真正拼命唸書的還是少數。

    2.台灣學生素質不好,美國頂尖學校的學生素質比較好:

    其實,扣掉了少數極端值(天才型學生),

    美國學生的素質恐怕還比不上台清交那麼整齊。

    美國是沒有聯考的,好學校太多,哪有這麼多天才?

    絕大多數學生還是正常的普通人。

    可是,美國的名校學生真的用功,

    尤其美國的碩博士班是不分家的,碩博士一起上課非常正常,

    碩一學生跟博四學生一起修課也不奇怪,許多課程給分是比例制的,

    不管你考幾分,期末成績就是按你的相對排名來決定。

    只要別人比你更用功,成績更高,

    你的排名就會被擠下去,課業成績也就不會高。

    除了台灣學生不夠用功以外,還有一點是台灣學生的通病。

    這個通病是─總是期待別人替自己作選擇

    癥狀包括:

    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

    凡事喜歡別人給答案,給範本,給好既定的路。

    不論是研究所考試板,研究所板,留學板等等,

    總是有學生只期待答案,不願意思考。

    碰到問題,想到的是直接發問,卻不肯自己試著找答案。

    可能答案就在精華區裡,卻懶得找。

    以做一份報告來說,台灣學生喜歡問格式,

    問字數,問要求,等老師給好「規格」以後,

    才在這個「規格」裡變出標準答案。

    在美國,除了少數制式要求(例如字體是12或13以外),

    沒有人會去問怎麼做,報告要寫幾個字才夠,

    作業要用什麼軟體才行,找不到軟體要怎麼辦。

    碰到問題,設法去找資源,資源就在學校裡,

    找到資源以後,自己想辦法去寫出自己的東西。

    可以長篇大論,可以簡單帶過,只要你對自己負責就好。

    有時,我常會覺得台灣的大學生是在念高中,

    原因就是很多人想要的只是標準答案,想要的只是高分。

    卻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為什麼而念,

    念這些對什麼事情有幫助,能夠應用在哪裡。

    於是,有人等到大四才發現自己很茫然,因為不知道往哪找工作。

    也不知道自己念的東西能夠用在哪,

    尋找下一個方向的作法卻只是上網發問,

    換句話說,高中時,期待老師把一切東西打理好,自己只要上課就好。

    大學畢業時,還是期待網友或父母替自己安排未來,自己跟著照作。

    我記得我來美國上課,最印象深刻的兩句話是:

    一次是交課堂作業,老師問同學:

    你們花多久寫作業?八小時的舉手?

    超過十五小時的舉手?認為作業太多的舉手?

    問到最後一個問題,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學舉手,作業負荷確實很重。

    老師看到以後,笑著說:

    Great. It's what I want. No pressure, no growth.

    另一次是,老師上課速度太快,

    開學兩個禮拜就上了一兩百頁,

    有同學向老師反映內容太多,來不及看,不太能跟著老師的上課內容了。

    這門課的老師說:So you need to use the weekend to work on it.

    --

    美國的上課內容有多少?

    我舉例來說,我在台灣修過高等統計學,這是一年的課,上下學期。

    因為我離開大學時代很久了,教授建議我再修一次複習,

    以免生疏了會影響後續的課程,他讓我自己決定。

    我決定再修一次,原因除了複習以外,

    我的英文確實無法跟上教授的速度,

    所以我需要一門我已經有底子的課來減輕負擔。

    這門課教的速度有多快?

    期中考的範圍已經是我在台灣修課時的期末考範圍。

    這麼快,學生能跟的上嗎?

    抱歉,唸書是自己的事,跟不上,就自己退選,

    等到跟的上再來修這門課。

    聽不懂,office hour和TA session就是去發問的,

    教授和助教等學生來問。

    重點是:他們不會花時間講給不需要的人聽

    以前有人說:美國修課的負荷量是台灣的兩倍到三倍重,我不相信。

    因為我那時還在台灣念碩士班,

    我認為那是沒唸過台灣碩士班的留學生自欺欺人的說法。

    現在,我相信,而且我完全相信─

    如果你不想蒙混過關,

    想拿個可以見人的成績的話,修課的負擔是真的很重。

    我在台灣很少寫作業到凌晨,

    在美國,我經常寫作業寫到凌晨三四點,

    一大早再爬起床去開小組討論,下午和晚上再去上課。

    我現在的學校的主要圖書館是24小時開放,

    包括閱覽區,書庫,電腦中心都是不休息的,

    因為像我一樣寫作業到凌晨,

    或者半夜需要跑軟體或找參考書籍的人不是少數。

    我以前在X大時,圖書館十點關門,

    接著剩下24小時自習室還有開放。

    大概在九點時,圖書館的人就已經差不多散了,

    只剩下準備國考或者考研究所的人,

    只有期中期末考才有較多人待到九點以後。

    在這裡,九點是圖書館正熱鬧的時候,

    閱覽室和討論區是找不到空位的,

    餐飲部還一堆人進進出出買咖啡和點心,

    電腦中心要找到座位還得碰運氣。

    這一切,沒有見過不會相信。

    台灣學生一點都不笨,

    說不定台清交的平均素質還贏過美國名校。

    可是,比起用功,以及追求目標的執著,

    台灣學生的認真程度是不夠的。

    當然,任何事都有例外,

    台灣有學生特別用功,美國有學生超混無比,

    我不想討論極端值,我只是討論平均值。

    今天是週末,難得有空po這麼落落長的文章,

    我不是編派台灣人的不是,我只是有感而發,

    台灣確實很小,但小國也可以很偉大。只要國民夠強。

    大學生的表現就是國家二十年後的未來。

    希望二十年後,我們能讓台灣繼續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

    PS. 雖然沒啥恨意,還很老梗,不過,這篇文章是我發自內心的感想。

  10. 還是要囉嗦一下。

    人社班不是沒有社團,較大的可能反而是你會因為珍惜寶貴的時間而講你這三年發揮的淋漓盡致,這當然包括社團活動囉!

    P.S.我和提先生都是社團幹部

    學弟不要被提先生荼毒了!!

    我自己不認為人社班的廣度會輸給普通班啦,「君子不器」是我們的信念之一。

    根據內部做的調查,轉入生讀人社班最大的遺憾就是選不到經典導讀的課程。我自己認為人社班的高一課程佔了極大的一部分,就我自己而言甚至認為高一唸人社班,高二在轉到三類組似乎是比高二再轉入更佳。畢竟高二的專題研究一下子跳太快,要小心才不會鑽牛角尖,誤入歧途阿~

    另外呢,我提供一個轉入學生的數據。

    第四屆:12

    第五屆:5

    第六屆:1

    因為轉出生越來越少,所以轉入的名額也急遽減少中。

    如果你有進人社班的打算還是建議要詳盡考慮,或者找人社班和普通班的學長討論,當然8/13可以提供你這樣的機會囉~

    啊我們是同學耶XDDD(驚覺)

    不要波我冷水啦啦啦(哭哭)

    不過我們這屆真的是很特殊才會這樣,

    不然真的轉入的名額其實,還是要努力哦XD。

    然後,說真的,每班班風都不同,不見得要聽我的

    麻薯說得對,人社班的廣度不見得會輸,

    但我還是喜歡體會一下普通班的風氣摟XD

    (總覺得高一高二要有個"換班"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