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le9108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056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rafale9108

  1. 要說用飛彈打衛星的話......這在以前已經被定為"禁忌",其他國家早已因為碎片污染嚴重而不再繼續研發反衛星武器飛彈,現在中國自己打開這個先例......,應該要先想想自己高興的過程中,在別的國家眼中看來有多麼不長眼......。

    如果不用作戰就可以擁有優勢,那麼為什麼要開戰?

    潛艇找不出幾艘可以用的?那又代表什麼?以戰車打戰車、用飛機打飛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尤其現在又出現了超有趣的電子戰與資訊戰。

    的確是快要過去了~但是台灣呢?有任何跟上的跡象嗎?

    我想西村大也清楚的很...

    台灣的軍事能力落後了多少年?進步速度如何?

    對岸的軍事能力落後了多少年?進步速度又是如何?

  2. 看來是我的表達能力堪憂了 = =

    如果我們連沿海40公里以內的偵測能力都低落到這種地步,可以直接投降了。

    突襲指的就是出其不意,我們當然有偵測的能力,但是能知道他的理由?

    台灣海峽大陸的船艦可不是不能走,我們也不可能每次有"嫌疑"都派出巡防艦以上等級的艦艇去"盤查"吧?

    假設對方對外宣稱要進行"演習",突然殺過來能不能?

    就算是冷戰的時候雙方要互丟核彈也都有一個起碼的準備時間,誰能夠付出高昂的時時刻刻的高待命狀態?所以準備與反應時間靠的是平常的布置。平常不準備,反應時間當然更不會好到哪裡去。

    要降低反應時間,靠的就是平常的準備,而不是敵人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才反應。

    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實踐呢?

    當假想敵真的已經處心積慮計劃個數十年了,而我們卻已經安逸數十年了

    數年前的玉山兵推都還在"海龍級"不沉,真有這種能力?

    當上面的腦袋都還這樣想的時候,平常的準備實在令人擔憂...

    台灣有多少地方可以平坦到讓他們輕易的迂迴又不用擔心視野遮蔽的問題呢?

    而且,即使是以氣墊船進行重型裝備的快速登陸,也不代表這些重裝備就必須從正面加以對付才可以。

    難道他們就不懂地利?在這個衛星照片如此清楚的時代,他們也知道要先去佔領哪裡吧?

    他們要擔心,相對的,我們自己也很擔心!

    所以才希望能加強 反裝甲飛彈車 和 單兵反裝甲飛彈 ,增加"強效"反裝甲武力的"機動性"

    而且我是指"反裝甲飛彈"的"火力、射程"比火箭彈來的強,因次希望能"增購"反裝甲飛彈"提升"單兵反裝甲武力,並沒有火箭彈就此退役之意。(若有用字遣詞的錯誤造成誤會,敬請見諒並請指教)

    挑什麼?挑分散的時候,挑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時候。作戰就是在比較誰犯的錯多或者是少,犯的比較少的,平常準備比較實在的,那就比較有優勢。

    這我不否認,但是國內的準備真的夠?

    相信您也不否認,如果是想要"進攻"的軍隊,負責的部隊的"訓練、裝備"一定會居於全國最精良之處,而我們要對抗的,就是對方的"菁英"(菁英中的菁英可能是負責首都防衛)

    大家平心想想,我國的準備真的夠對付"菁英"部隊嗎?

    加稅就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你願不願意?

    我不反對啊!重點是其他人誰要呢?

    我是個嫌中華民國稅制"不公且不夠"的人,加稅我是覺得合理

    可是其他人呢?(我也是嫌國防預算佔GDP太少的人)

    即是雙方的主力戰車的對戰,對方可以迂迴,我們也可以迂迴,為什麼只能想要正面對打呢?

    那你認為對方的反裝甲飛彈數量帶的會少嗎?

    當然雙方都可以迂迴,但當對方的火力較佔優勢(125mm vs 105mm),且反裝甲飛彈又比較多的時候,我們的迂迴有意義嗎?

    為什麼一定要去走那種誰都想得到,而且會設防埋伏的路線呢?所謂敵人總是在你想到的可能以外出現就是這個意思。

    道路的運動是在長距離的時候優先,但是,真的要作戰的時候,自然會有其他的考慮要加入。

    而且,在一般道路上行走,在空中可是好打的很。

    這我懂,但是台灣又有多少的道路能夠承受主力戰車的摧殘?

    還是要工兵和主力戰車一起衝鋒陷陣?

    其他的考慮?主力戰車要用什麼運輸?鐵路?空運?想想還是戰車自己開比較有火力保障吧...(空運還沒辦法勒...)

    空中...那您也很有把握台灣能掌控自己領空的制空權囉?不然直升機也很好被戰鬥機打啊!

    如果沒有飛彈或者是飛彈打完之後,遇到了就只能坐以待斃?不能把人放下來車子轉到其他地方去?不能把車上的人員從其他方向放下來?戰車在封閉的作戰狀態下的事也沒有那麼好,至少目前的配備都還不到全視角的廣角度偵測。

    換句話說,飛彈要,但是火箭彈難道不能部署更多?更何況,就成本上來說,火箭彈可以部署的數量更多,多幾個人一起從不同的角度打的時候,癱瘓(沒說一定要摧毀)的可能性不就高多了?

    試問,履帶斷掉,或者是動力系統受損的戰車的戰力有多大?需要用飛彈嗎?

    我並沒有說不要增加火箭彈吧...只是希望重點部隊能夠增加反裝甲飛彈...(我又有說錯話了?)

    另外,今天在戰場上,當然有火箭彈就有打斷履帶的可能性,但是你要去冒著進入敵方砲火射程的危險去打?就算第一發真的得手...我想你也打不了第二發了(旁邊的機槍手一定送你上天堂)

    同樣的預算下,飛彈還是火箭彈的數量可以比較多呢?兩者不可偏廢的時候,自然要取一個平衡的數字,而且,還要訓練靈活的運用。一個打不穿的飛彈的效果遠比兩三發火箭彈同時打中但是打不穿的效果要低。

    取平衡自是當然!(是說您似乎是認為我是在說火箭彈無用 = =)

    是說您是認為飛彈無效囉?

    就像我剛剛說的,您是認為在敵方射程範圍外發出一枚有效的飛彈之後,和在敵方射程範圍內發出一發有效的火箭彈之後,那個再發出第二發有效的攻擊火力的可能性大呢?

    巷戰是一定要在巷子裡面打嗎?當然不是嘛。他們不進來怎麼達到目標呢?派皮比較軟的車進來不就剛好用火箭彈輕易解決?更不需要用到飛彈,那不是更加說明火箭彈並不是可以完全被飛彈取代?

    他們不進來可以迂迴,但是重要的目標都能夠這樣嗎?打巷戰還包括以建築物作為掩蔽和保護,不是說非得要敵人的裝甲車跑到屋簷下才算啊。

    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家扣上了我是"火箭彈無效論"的帽子...

    不進去怎麼達到目標?是說在自走砲的洗禮之後,你還打算在建築物裡作反抗?

    那就在此在做個比較吧~

    你認為此時,是用火箭彈在"數十公尺旁的建築物內"報銷一台裝甲車之後就被機砲掃倒(水泥牆可不夠厚)的機會大,還是在"數公里外"用一發飛彈報銷掉一台裝甲車之後被"數公里外"飛來的機砲掃倒的機會大?

    從遠方用飛彈報銷一台裝甲車後落跑再從其他的地方再報銷一台裝甲車的機會大?還是在數百公尺處用火箭彈報銷一台裝甲車後跑的比裝甲車上的機砲快的機會大?

  3. 人家要搶灘,後面就是海,沒地方退的時候,你要傻傻的衝上去?不會挑地方嗎?誰說被攻擊的時候就不能挑地點挑時間接戰。

    不過也請先想想,我們能挑什麼時間?

    假想敵攻過來,可不像美國打伊拉克一樣向全世界公布,等假想敵對世界公佈的時候,應該已經把兵力送上岸了。

    我們能有多少時間反應?他會挑你準備好在來?

    我們有我們的優勢,他們自然也想抵銷掉我們的優勢,他會傻傻的往我們優勢的地方去硬碰硬?

    我們的戰略是殲敵於海上和城市地形掩護,假想敵會傻傻的照我們安排給他們的路線打?

    兩方都想挑地方的時候,我們會用雷霆2000、自走砲,他們也會用2砲、自走砲來打我們,挑什麼?挑他們不會上岸?

    你是要告訴我那個地區四周兩公里以內都沒有建築物?

    你是沒有見過M48通過重慶南路吧。

    我並沒有說主力戰車一定會開進台灣任何角落當戰場,也知道火箭彈也可以對裝甲武力產生相當的威嚇力!也能了解您"有時反裝甲飛彈不會比火箭彈好用"的論點。

    我只是想說,在面對主力戰車的可能性下,反裝甲飛彈的發配密度和數量要提升!

    我會說台灣有平坦處只是指國軍面對主力戰車的可能性並不低,尤其是南部及主要幹道。

    戰時我們的M60、CM11在移動時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會走高速公路等大型幹道吧?那假想敵的重型戰車也會這樣走,不是嗎?

    當我們的戰車連和他們的戰車武力相遇時,或者是我們的裝甲運兵車載著部隊移動時和他們的戰車武力相遇時,若身上只帶著66火箭彈,你覺得在125mm或其他口徑的砲攻擊下,有多少存活率?

    這時若能配發反裝甲飛彈,是否能對對方造成更多的傷害?以及我方較少的損傷?

    以及戰時,海軍陸戰隊自然是重要的反擊武力,若能大量配發反裝甲飛彈,加上拖式飛彈車的輔助,不就能增加反擊的能力以及減少我方的損傷?

    你對城市巷戰的概念不妨多了解一下。所謂戰車王牌的衛特曼的戰術素養的敗筆就是在這裡。

    我的意思是指"假想敵不一定要打巷戰"

    我們想靠巷戰頑強抵抗,他們有需要如此增加死傷嗎?

    只要事先對附近居民提出警告,又多少人會"死守家園"?

    之後再用自走砲砲擊(會打到巷戰自然登陸不是問題),或是2砲

    之後再用比較容易行動的輪型裝甲步兵車(可以是裝備105mm的砲車、120mm的迫擊炮、40mm的機砲)

    他們的主力戰車也沒必要開進來吧?

    我想在此重申一次:

    我並不是主力戰車萬能論,只是認為它的威脅性高,需要相對應的武力來確保我們的損傷能夠最低

    另外,我們自以為的優勢,當然能夠提供不少的保障,但是別人不會傻傻的跳入你的優勢處給你打

    做好萬全的準備,能讓我們即使在"非完全優勢區"也能有效應付。

  4. 如果有google earth的話看一下屏東縣的潮州車站......

    路夠小吧?那裡可是曾經沒幾個月就要被一個戰車營輾來輾去的地方......

    我並沒說"小路不能走戰車",我是指:對台灣地形不熟的假想敵,有可能挑險路走?

    你不想送命,我們假想敵的軍人們也不會想送命,當主力戰車都能上岸的時候,自走砲能不能上?

    你覺得是讓自走砲轟你好?還是犧牲自己的部下、弟兄好?

    而且二砲也不是設假的,不需要漫天砲雨,對著重點打,其他在交給登陸軍收拾,台灣的防空飛彈可沒保證發發攔截!

    我並不是說某個兵種特別有效,我只是想說,你會全方位接戰、你佔地形優勢,假想敵也會自己"想好方法"再來打你!不會傻傻跟你硬碰硬。

  5. 台灣有多少地方是平坦無視野障礙,沒有迂迴可能的地形?台灣耶,不是伊拉克那種地形好吧。

    但我們是被打不是打人

    有人會傻傻的挑在山地、丘陵來打?

    要大規模打,好搶灘的地方是南部,那些地方夠平坦了吧?

    斬首行動,凱達格蘭可是"大道",不夠平坦?

    台灣能夠讓主力戰車方便行走的道路不外乎幾條高速公路和大型橋樑,不夠平坦?

    台灣的巷弄,都不會是主力戰車開進去的地方,能有迂迴的地形當掩護的地方也不算太多吧...

    巷戰是靠火箭彈就夠啦...但也不能就仗著地形優勢就當一切吧!

  6. 火箭彈反裝甲有什麼不好?

    步兵看到裝甲車不會一點反擊能力都沒有就是拜這種火箭彈所賜。

    戰車不是全身都是厚裝甲,裝甲車也不是只有戰車,而且戰車絕對不是數量比例最大的裝甲車種。

    正確觀念要先建立。

    但若我們的假想敵真的攻台,當然會派精銳出來,不可能全拿"同級貨"跟我們打吧?

    9X式的裝甲防護不是我們的M60或CM11的105mm砲能打的對手吧?

    而且火箭彈的射程短,在125mm砲口的威力下,要犧牲多少人才能打到"弱點"

    雖然主戰車不會是最多,但有幾台就可以毀掉多少士兵?

    而且也沒說不要用火箭彈啊~只是嫌它的威力不足和反裝甲飛彈相比而已...

    (若是用字遣詞有錯誤,敬請見諒...)

  7. 抱歉吸音瓦我沒算進去。

    英美潛艦大部分都是雙殼的,那個數據應該是指內殼,外殼那麼厚的話,理論上是不會發出那麼大的聲音的。

    二戰時不只是潛艦被掃沉過,驅逐艦、輕巡洋艦都有被掃沉、掃爆的紀錄。

    但,紀錄是什麼寫下的呢?

    二站可是巨艦大砲時代,艦上基本配備都是上百mm的大砲

    就算是對空高砲口徑也不小

    能用.50機槍去比?

  8. 有興趣、或者身歷其境的人才會刻意去探討其中的差異。

    基本上,這種問題國防部長不知道、各軍團司令可能也不知道、許多旅長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他們要把腦筋動在別的地方。

    動在哪個地方?難道是想要用30mm的機砲來固守陣地?

    還是用班用機槍掛在直升機上對地攻擊嗎?

    而且若是國防專家不知道這些東西...那我們的國防是不是根本不能看了?(託這種人...能安心闔眼睡覺嗎?)

  9. 上面的人幹麻要知道眼鏡蛇得機槍有幾管、口徑有多大?他們只要知道現役的攻擊直昇機勘用、可以用來對地攻擊就夠了,其他要知道性能還不簡單,隨便抓一個路航的教官來問問就好了。

    要問性能也不要問那種辦調子、網路隨便找就知道的好不好?

    我想要吧!就像機砲,20mm和30mm和7.62mm的威力就差很多吧!

    同樣有對地攻擊能力,但7.62能造成的破壞力能和20mm比較吧!

    難道要用7.62mm做"對地攻擊"?連裝甲運兵車都打不穿,難道能對地攻擊?

    20mm的機砲威力又和30mm不同,30mm機砲可是可以直接打掉直升機,而不用動到飛彈,難道這對作戰能力又不會有差?

    我想這種東西也不能不知道吧!

  10. 哈哈~看到一個 沉默的艦隊 的同好了 ^^

    不過海蝙蝠的能力似乎強的有點奇怪 XD

    是說我也認為機砲打不穿...不過應該要"試驗"過才知道

    因為子彈的受力面積小,單位面積的壓力或許會非常大

    不過我認為應該是打不爆啦...

    因為砲彈又另外有多的受力面積...很難講

    或許之後會有人能夠有更有說服力的解答~

  11. 之前美國急台灣不急,現在台灣想美國不想的七項軍購

    E-2T、PAC-3(含升級)、標槍反裝甲飛彈、UH-60M、AH-64、潛射魚叉、潛艦先期專案

    國內對這些配備買與不買都有不少聲音,想在這邊和大家討論看看

    舉辦投票,想看看大家認為哪些要買哪些不買!

    個人意見:

    E-2T--

    個人認為國內已有數架的作戰能量,而且通訊上只能直接和F-16通聯

    我想正確的方向應該先是建立IDF、幻象2000、F-16的互相通連機制與能力,現在的戰場,通聯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環!

    另外,能的話建立預警機的"自衛能力"應該也是有必要的~畢竟我們不像美國,預警機可以很安全的指揮,在面對制空權的爭奪時,E-2T將會是解放軍攻打的對象,在一定情況下,若要保持預警機的安全,一定的自衛能力會許是必要的!(真的能裝嗎? = =)

    PAC-3--

    個人認為國內防空飛彈的系統建置也要有高低搭配的觀念,或許國內自製的 天弓 飛彈沒有實戰經驗,但佈署上不應該"崇洋媚外"!弓二、弓三性能應該不會輸PAC太多,個人認為將部份預算用在購買弓三上,才不會讓國內研發的動力中斷!我想採購上數量要減少,轉為採購弓三!

    標槍--

    國內單兵反裝甲的作戰能力不高,大部分仰賴陸航的AH-1W和拖式(CM25、M113或雲豹),但單兵反裝甲多僅能靠AT4(標槍部署不多),航程短也威力小,應轉換標槍,是我認為最需要的軍購之ㄧ!另外,能的話也購入其他的反裝甲飛彈車,讓反裝甲武力能夠迅速部署。

    UH-60M--

    是替代UH-1的後繼機種,但是國內UH-1的飛行時數其實遠低於美軍,而且我們自己有完整的製作能力,且操作純熟,不如提升UH-1的導航能力,讓UH-1迷航、失事 的可能降低,這樣應該就能有不錯的作戰能力!不一定需要砸大錢買UH-60M

    AH-64--

    阿帕契是有實戰經驗的作戰機種,但國內已經有AH-1W的後勤壓力,妥善率已經不高,若再加入AH-64,會不會兩個的妥善率都慘不忍睹?

    魚叉潛射型--

    這個專案應該是跟著潛艦初期的專案一同規劃,若不是,僅兩艘的海龍級是否有這些需要?我想再議吧!

    潛艦初期專案--

    之前曾看過報導,國內購入潛艦的可能性和實用性可能都不高,但是還是需要的,個人認為要分別部署左營、基隆,以防範 東海 和 南海 艦隊,作戰範圍不需要在台灣海峽,台灣南部和北部都是比較適合潛艦活動的範圍,比起反艦飛彈或許更具威力!

    以上是個人一點的意見,希望能看看大夥的意見,一同分享討論!

  12. 好問題啊~能夠抵擋水壓的隔艙,能不能擋大砲呢?

    我想是不太能的!

    目前自走砲口徑最大的M110是240mm,重量約40公斤(裝藥量數公斤)

    而打潛艦用的魚雷目前已經進化的400mm左右,重量數百公斤(裝藥量數十公斤)

    所以砲彈能打潛艦嗎?幾乎答案是...不行

    而且~除非潛艦浮出水面~不然也很難用砲打

  13. 想問您的到頂是什麼意思?

    我的電腦~5年前的了(512的RAM)~KAV7 照樣很順

    現在這台電腦~不算太好 E2140+1G ~雖然有 KIS7 照樣開機只要30秒

    卡巴斯基在開機要執行的程序,佔用記憶體的大小大約20M~只跟即時通差不多

    如果你也覺得即時通很吃電腦的資源~而且願意不用即時通~才有資格說卡巴斯基會拖到電腦!然後用這個理由不用它!

    *請不要再亂說 卡巴斯基 很吃資源(除非在掃描)~不然,這世界上其實也沒有多少軟體不吃資源!

  14. 油道...並不直的老美冒這麼大的險,有了越南這前車之鑑,美國因該會盡量避開別人的家務事(至少在他們心中這是中國人的家務事) 這風險實在太高了,極有可能會挑起大規模的國際戰爭。別忘了,最進俄羅斯因為北極和古巴轟炸幾場還有東歐飛彈防禦系統跟美國鬧得很僵,他可是對中國釋出極大的善意...

    台海戰役想鬧成國際戰爭?我想這想的有點太"夢幻"了

    歐洲國家首先不想理你~歐洲並沒有會被亞洲戰區波及的任何理由!

    而且中共也不需要把挑掉台灣弄成大規模戰爭吧...

    癱瘓台灣的作戰能力及意志就好了...

    台灣人普遍"好騙"~安逸久了誰想要上戰場送死?

    美國雖然號稱全球佈局~但想想一艘華盛頓號要駐西太平洋都能這麼費時~戰時難道不會有什麼意外?如果剛好別的地方有美國要忙的~台灣他們真的來的及救援?(另外:美國目前的目標是--兩個月能夠完成全球佈局! 台灣撐的了兩個月?{不過台灣這種地方應該一週內就可以完成部署啦!})

    如果中共能夠完整計畫實施突襲,美國說不定來不及介入就結束!(中共當然也不可能傻傻的挑在美國能夠立即救援的時候就來打台灣...後果不好承擔...)

  15. 面對問這種問題的人我會反問:一個懂戰略的人需要懂武器的性能諸元、細節嗎?山本知道零戰的極速、俯衝極限、迴轉半徑嗎?如果要問性能可不可以問專業一點的?要花時間去懂諸元不如去算一下作戰成本、作戰效益以備不時之需。

    但不懂諸元要憑什麼說作戰效益?

    難道台灣的拉法葉和法國的拉法葉有相同的作戰效益?

    而且若身為一個國防立委,對於這種"業餘"甚至只是"愛好"軍武的人士都能知道的東西,身為審查與把關預算的立委能不知道嗎?

    如果一位國防專業人士用這種口氣反問我,我會想問他他到底懂什麼?

  16. 97.07.16陸軍601旅再摔了一架AH-1W,兩年間摔了UH-1H和AH-1W奪去10名優秀軍官的性命,從旅長、副旅長到攻擊營正副營長、營參謀長及數名資深機工長與飛官,是國軍重大的損失。但這也應該使軍方有所省思,是人員整訓、裝備保修重要,還是買新飛機重要?

    沒辦法啊...台灣人受 目媒體影響的太嚴重了...

    東西用久了本來就要修一下~難道有人車開里程數超過5000公里之後

    不保養~說要買新車的嗎?

    能開幾萬公里的車...能飛幾萬小時的飛機...還用不到一半就說要換 = =

    是閒錢太多?還是能買就用新的?

    是說~買不到的東西就會創造世界奇蹟了啊!台灣人其實也很強啊(看我們的海軍 = =)!

  17. 坦克的噪音也很大呀,裡面的人還能聽清楚外面的聲音了嗎?

    再說直升機打坦克的距離應該很遠吧??? 2公里能有不?

    地獄火射成最高八公里,兩公里是小CASE

    不過把視距算進去的話,或許射程數字要修正一下

    另外,要打攻擊機也要運氣很好喔...光靠台灣的自強攻擊機,都不一定會被AH-1W的響尾蛇打到喔...

    另外...眼鏡蛇在台灣也活的不太好啊...妥善率看的是軍方的心態吧...後勤在這樣搞...妥善率不低才怪 = =

    其他國家我是不知道...至少海峽兩岸的武裝直升機都有裝空對空飛彈!

    美國可以說是例外,在他們的絕對空優之下,直升機完全不用擔心敵方戰鬥機(只怕友軍誤射...)

  18. 如果你想做的是 風成地形

    我不太認為訪問有什麼作用

    畢竟那些人我賭對地質這種東西...都不是很了解

    不如妳拍些照片,再去問對 地球科學 地質學 有研究的 學術機構、老師 等等的做詢問

    再做整理,問當地人士應該幫助不大

    當然,如果認為主題不想太早確立的話,可以多收集些資料

    再用資料去決定最後的研究方向,這樣也可以

  19. 這一部份就要看一下整個海流系統了

    海流系統在北太平洋分成主要的兩個部份

    北赤道流以及北太平洋流

    黑潮,起端是接著轉向後的北赤道流;末端是接著北太平洋流

    在身處於倆個主要海流的過度帶,他當然比較強勁

    另外,北赤道流在撞到陸地後,幾乎一致的轉向成黑潮

    而北太平洋流在碰到陸地後,卻分成兩條分別向赤道和阿拉斯加流動

    分散的結果當然讓西太平洋的黑潮贏過東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亞流

    另外,我覺得溫鹽環流在婆羅洲附近成為表面環流,應該也有助於北赤道流的 終端加速

    所以才會讓黑潮的流速如此的快

    至於帶來的營養鹽,應該就如樓上所說的補償流吧~

    畢竟一秒十米的速度,應該是海中少見,自然要有另外一種平衡來維持海洋的穩定

  20. 個人認為

    不敢把整個 中生代 都當作 無冰川世界 是因為 大陸的性質不同

    三疊紀和朱羅紀的時候,地球上的陸塊還是一塊 盤古大陸

    兩極未有陸塊的情況下(當時的兩極),是否絕無冰何的遺跡還不容易說定

    但白堊紀時,陸塊已經大致上分開,雖然跟現在的陸塊分布不同,但至少有幾個大洲的形狀

    這時兩極無冰川,能由陸塊遺蹟做見證,所以可以被當作 無冰川世界 的 "標準"(對現在這個世界來說)

    以上是個人認為啦~線在努力去查閱外文資料中~有"新"得會跟大家分享

    也希望能有高手先行提點大家囉!

    回樓上~對於以前的東西來說

    沒有遺蹟 就等於 沒有東西

    就像我們會說最早的生物"可能"是什麼~當然就是要找到"最早的化石是什麼留下來的"

    這才有說話的根據,雖然看起來不妥,但這就叫做"科學精神"

    而且說當時沒冰川我想是世界公認的,不至於會是課本的筆誤或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