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國造輕兵器之拙見


Recommended Posts

57式生產線重開的話會是個好主意,不過目前好像沒這個計畫...

T91的槍管的缺點有兩個:

1.長度尷尬:如果要打CQB的話14.5吋或10.5吋會很好,但是T91是16吋...

2.槍管太薄,影響耐用度 容易過熱

基本上這些問題很小,但就是沒有心去改善...

國軍願意縮短槍支全長已經很不錯了。

國軍是穿著"毛毛蟲爬來爬去和平十字迷彩"的和平部隊,

因為這套迷彩服根本沒有打過仗,而國軍的戰術思維則是...

看看你們學校的教官吧!他們說扣扳機是要在"不經意情況下"釋放擊槌,

剩下的不用我多說了。

另外,T65K1跟T86外銷成績都不錯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65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外銷要更好,有些缺點也得改吧

也對啦!

不過輕兵器外銷真的是打響國際名聲的好方法,

雖然以色列人會很不爽就是了。

(台槍出口大宗國之一:約旦)

(以軍:诶?怎麼今天他們打的這麼準咧?)

另外,國軍也該把槍模組化了。

美軍的M16A4都已經變成那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也對啦!

不過輕兵器外銷真的是打響國際名聲的好方法,

雖然以色列人會很不爽就是了。

(台槍出口大宗國之一:約旦)

(以軍:诶?怎麼今天他們打的這麼準咧?)

另外,國軍也該把槍模組化了。

美軍的M16A4都已經變成那樣...

還有東南亞的國家= =

叛亂都用我們聯勤廠造的槍在玩=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還有東南亞的國家= =

叛亂都用我們聯勤廠造的槍在玩= =

那沒辦法。

A政府軍跟台灣買槍,

A政府被B軍推翻,B政府成立,A軍又回來亂。

反正跟AK的故事一樣,只是換成可以跟M-16比準的步槍。

(還是有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國軍願意縮短槍支全長已經很不錯了。

國軍是穿著"毛毛蟲爬來爬去和平十字迷彩"的和平部隊,

因為這套迷彩服根本沒有打過仗,而國軍的戰術思維則是...

看看你們學校的教官吧!他們說扣扳機是要在"不經意情況下"釋放擊槌,

剩下的不用我多說了。

另外,T65K1跟T86外銷成績都不錯喔!

老實說我們學校的教官有幾個每次都唱衰臺軍

我不知道該怎樣= =

我們班都被他弄到認為"中華民國國軍抽懶一把罩"的思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老實說我們學校的教官有幾個每次都唱衰臺軍

我不知道該怎樣= =

我們班都被他弄到認為"中華民國國軍抽懶一把罩"的思想

台灣軍方的大敗筆就是一堆沒有學識的軍官,

跟他們教出來的、沒有品的士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抗戰部隊的裝備好壞差距很大

好不好也要看部隊說話

雖然整體而言還是不怎麼樣....

而且日軍的軍備也沒好到哪裡去

日裝備沒好到哪

完全沒有這麼回事

我奶奶是軍人(七十幾軍的好像)

當年國軍撤腿用兩隻腳跑

日軍在後面坐卡車追

更不要說什麼飛機大砲

輕兵器方面

裝備好也要發得到才行

要是大家都有槍.要那麼多大刀幹嘛?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軍的機械化程度是低得出名的啊,可以做卡車追人不是追擊部隊就是先遣部隊,後面的主力還是慢慢用走的......

話說國軍的機械化工具在戰爭初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不是來不及撤走就是沒油直接拋棄;落的日後只能用雙腿跑給人家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軍的機械化程度是低得出名的啊,可以做卡車追人不是追擊部隊就是先遣部隊,後面的主力還是慢慢用走的......

話說國軍的機械化工具在戰爭初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不是來不及撤走就是沒油直接拋棄;落的日後只能用雙腿跑給人家追......

機界化程度低是跟美國比

跟國軍比較起來.有卡車.有砲兵就已經是終結者級了

國軍的輜重主力情況好的話也只有那些"四隻腳的朋友們"(不是學校出現的那種)T_T

比是端看跟誰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樓上的

不要忘記了國軍後期的美械師

機械化的程度可是遠超過日本正規師

只是數量不多且多部署在中南半島

所以請不要說的好像中國沒炮兵,沒卡車似的

只是要看部隊罷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樓上的

不要忘記了國軍後期的美械師

機械化的程度可是遠超過日本正規師

只是數量不多且多部署在中南半島

所以請不要說的好像中國沒炮兵,沒卡車似的

只是要看部隊罷了...

美國介入中國戰區那是抗戰後期的事了

再說參戰初期美國的歐洲優先政策讓援助亞洲的腳步更加緩慢

從蘆溝橋事變到戰爭結束近八年時間

美援的時間佔比例不高

所以我認為那個時期對於整場戰爭不具代表性

至於抗戰初期的直系精銳幾個師大多也在松滬戰役時消耗掉了

南京淪陷之後在兩湖地區的地方部隊成為作戰主力

所以

大部分的時間

大部分的部隊

是那樣的一個情況

若我還有疏漏.還請多多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美國介入中國戰區那是抗戰後期的事了

再說參戰初期美國的歐洲優先政策讓援助亞洲的腳步更加緩慢

從蘆溝橋事變到戰爭結束近八年時間

美援的時間佔比例不高

所以我認為那個時期對於整場戰爭不具代表性

至於抗戰初期的直系精銳幾個師大多也在松滬戰役時消耗掉了

南京淪陷之後在兩湖地區的地方部隊成為作戰主力

所以

大部分的時間

大部分的部隊

是那樣的一個情況

若我還有疏漏.還請多多指教

美國把中國納入租借法案的時候是1941年

此時距戰爭結束還有4年

約是8戰爭的一半

怎麼能說是時間不長呢?

還有,松滬戰役結束後

國軍主力應是在開封和武漢方面而不是在兩湖地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把中國納入租借法案是美國對日宣戰後,當時已經12月了,應該要從1942年開始算。

當時美國的戰略也是很明顯的重歐輕亞,中國的海岸線大部分都被日本人攻佔,援助的東西少又難進來。

實際上,援助一直到了國民政府打通中印公路後大量流入,這已經是抗戰後期的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把中國納入租借法案是美國對日宣戰後,當時已經12月了,應該要從1942年開始算。

當時美國的戰略也是很明顯的重歐輕亞,中國的海岸線大部分都被日本人攻佔,援助的東西少又難進來。

實際上,援助一直到了國民政府打通中印公路後大量流入,這已經是抗戰後期的事。

美國把中國納入租借法案時應是1941年5月6號

而原因是蘇聯和日本簽定互不侵犯條約

且在珍珠港之前滇緬公路還是通行的

武漢不是在兩湖盆地嗎?

抱歉,當初打太快了,沒注意到這個錯誤= ='

國軍主力應是先在河南在轉入湖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美國把中國納入租借法案時應是1941年5月6號

sorry,我說錯了。

美國把中國納入租借法案的時候是1941年此時距戰爭結束還有4年約是8戰爭的一半怎麼能說是時間不長呢?

但時間長並沒有用,

儘管1941年五月六日美國就將中國納入租借法案內,

然而在重歐輕亞的政策影響下,

一直到了1942年三月國民政府才完全收到五億美元的頭期援助,

二戰中援華物資還不到租借法案中的十分之一。

且在珍珠港之前滇緬公路還是通行的

滇緬公路在1942年4月就已經淪陷,

駝峰航線每月的運載量也不過一萬兩千噸。

況且初期許多援助中國的物資都囤積在印度境內而沒有運到中國境內,

利用美援所成立的美裝師也到了1944年打通中印公路後才馳援中國戰場,

在此之前還因為遠征軍把精英都調走的關係,

差點被日軍打下重慶。

美援的物資對中國戰場的確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但這個效用是到後期才發揮出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9 months later...

手槍與衝鋒槍方面是205廠還不太熟稔的部份,一般部隊多配發步槍,手槍與衝鋒槍在軍中多配發於軍官與特種部隊,而手槍與衝鋒槍最大的需求市場是-警察,故此我認為手槍與衝鋒槍應朝向特戰化(新彈種、模組化、耐用、適應各種環境)、警械化這兩個方向去發展,但就特戰衝鋒槍而言,與短管突擊步槍越來越模糊,相較之下短管突擊步槍擁有更好的穩定性及穿透力,而且與一般步槍共用子彈,減輕後勤的壓力,由此可知,短管突擊步槍取代軍用SMG是未來的趨勢。

使用手槍的單位多為執法單位,在槍上多一道滑套保險、或使用單動板機,都會延長反應時間,可能影響射手的安危,故此現代有槍都講求上膛後能夠安全攜帶,這也就是雙動板機的優勢,有些槍甚至能上膛後不關保險仍能安全攜行。但由於雙動板機的行程較長、需要扣壓力較一般單動板機為大,往往導致在第一發射擊時偏離軸心,故此許多特戰人員攜帶手槍時會先壓下擊錘使其處於單動狀態,然而如何減低雙動板機的扣壓力又能降低誤扣板機而擊發的的可能性,成為各大槍廠研究的重點,如較著名的Glock使用板機保險、USP使用撞針保險的設計。而彈匣的彈量和實戰也有相當的關聯,如何使用高容量的雙排彈匣,又不影響握持的手感;如何快速的替換彈匣,則可使用金屬彈匣增加退彈速度、使用具自動上膛功能的滑套卡榫省略拉滑套上膛的步驟。

而在台灣的潮濕氣候下,塑料槍身較金屬槍身易於保養。所以我國也應在下一代手槍研發時套用塑化槍身的設計。手槍的人體工學也相當重要,可以射手握持更加舒適,增加射手使用手槍的意願,間接影響戰力。

國內警方急欲汰換7萬把警用手槍,雖警政署於3年前已提出採購案,汰換招標過程並不順遂,國造手槍挾帶高品質低價格的優勢,且原廠即在國內,若產品有損壞即可馬上反應,有就近原廠技術支援,本是應該優先採購國造槍械。但由於上次T-75手槍投標測試時發生照門試射時受震動而掉落的憾事,導致警方對國造手槍信心大失。後有開發出T-75K1手槍,雖性能不錯,但設計稍嫌老舊,難以打入現代市場。望205廠開發新式手槍供警方、調查局、國安局及憲兵單位使用,可參考Glock、FNP、H&K P-30和SIG SP2022等新世代通用手槍的設計概念,與開發9x19mm的高威力彈種,以堅固耐用、保養容易與高擴充性與精準度為設計要旨,競標一般警員及地方性的霹靂小組,不論能於這次打入警用市場或是下次,甚至是國外市場,挽回警方對205廠的形象,對205廠來說都是極大的收穫。另外,205廠也可以T-91戰鬥步槍搭配402廠生產之光學瞄具,爭取換裝個地方警局的T65K2和M16A2,而換裝mini UZI亦是值得觀察,相信205廠在警方市場能有不錯的成績。

霰彈槍無論在軍警都鮮少使用,故我認為霰彈槍可發展如榴彈發射筒一樣附掛於步槍下,這是一種近戰的步槍系統,但這樣相對地增加槍枝的重量與體積,影響反應速度,這對近戰而言是一個不小的傷害,而在使用率不高的情形下,是否發展還有待商榷,若純發展霰彈槍則無發展之必要,需求過低,無法分擔成本,只會造成價格居高不下。

而步槍現今的首要之務就是將部隊換發T-91之後所發現的問題,加以改正,持續改良T-91戰鬥步槍。

希望205廠能夠再發展標準型的T-91步槍(20吋,固定托),雖然標準型步槍攜帶上較不方便,但長槍管較短管擁有較高的有效射程與射擊穩定性,畢竟戰場上不只有短距離的接戰,就連在城市中也有中長程的接戰需求,因為樓高也會拉長接戰距離,故此標準型步槍還是其必要性。

另外在軍方,還有部分部隊使用衝鋒槍,例如航特部、陸戰隊或強調室內作戰的特勤隊,在其作戰需求下需要較輕巧的武器,但在面對著有基本防護裝備的敵人時,9mm衝鋒槍殺傷力就顯不足,在戰場上不能及時擊殺敵人,可能為自己帶來致命危險。而不少國家便使用超短管型的步槍,且多使用折疊槍托以大幅縮小槍身尺寸,雖然短槍管相對影響射擊穩定性與射程,但在取代9mm衝鋒槍的前提下,超短管步槍在射程與殺傷力上已大幅超越衝鋒槍了,而在國際上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SIG 552、AKS-74U、HK 53等。而我國長期使用65步槍的槍機系統,覆進簧部須容於槍托部,造成65系列至今尚無摺疊槍托之構型,而我國早期試製過AR-18,於XT-86時也試製過摺疊槍托構型,AR-18亦是一個成功的設計,現今英國的L85、日本89式、H&K G-36都使用類似AR-18的設計。至今205廠製槍技術更加精進,利用AR-18的概念設計出超短管步槍應非難事。

使用重槍管的槍枝,較能抵抗射擊時高熱造成槍管的形變量,這樣可以提高命中率與槍管散熱能力,M-16A2以後步槍幾乎都使用重管,希望未來國造槍管可以換成重管。

除了發展新槍型外,開發可相容於舊有槍型之新式彈藥(如:鎢心穿甲彈、延遲(定時)啟爆40榴彈、照明40榴彈),即可直接有效的提升威力與增加用途,而不必引進新搶型,用較少的經費達到更高的效益,相信更能獲的軍方的青睞。

各種子彈的開發都要交由部隊在各種地形環境進行測試,以驗證在各種環境阻力(如:樹葉、雨滴……)下是否還能達成其預設的穿透力與精度。

較輕的彈頭在飛行過程中,較易受到風阻的影響而減速,較重的彈頭則較能夠保存動能。在同樣的彈藥規格以及步槍下,較輕的彈頭有較高的初速,重彈頭的初速則較低。因此彈重的選擇是由預定射程的終端速度來決定。較輕的彈頭也較容易受到橫風影響而飄移。而國造子彈使用腐蝕性底火,射擊時易產生較多有害的煙霧,希望205、203廠在製程能改進。而據研究發現,現有5.56子彈在中長距離實威力衰減很快,國際上多使用重彈頭來解決,希望205廠也能考慮。

城市作戰雖是近距短兵相接為多,但都會高樓建築反倒會拉開視界與增加中長距的的射程需求,在野外更是這樣,光學瞄準鏡輔助更顯重要。希望205廠與402廠合作,將光學瞄具列為標準裝備,而現今T-91之軌道與國外市場現貨不合,不能直上現貨,也是需要檢討的地方。

自國造T-93狙擊槍於2007台北航展公開以來,尤其是其最佳測試成績達到800m 0.3M OA,廣受各界討論。另海軍陸戰隊採購205廠生產之T-93狙擊槍與TC-94狙擊彈,也恭喜205廠獲得如此佳績,藉此也表示國造狙擊槍的品質無慮。另外不知國造的TC-94狙擊彈是仿M-118還是M-118LR,是否需要考慮發展M-118LR之需要審慎考慮一番。

而雖有不少人批評T-93號稱國造,但其大部分槍身組件皆為舶來品,殊不知狙擊槍製造精密程度其高,世界上能製造廠商屈指可數,而能自行設計及精確的組裝出一把狙擊槍,又能發揮其最大精度,亦是一件難度相當的工程。在國內市場有限,外銷不易的情況下,自行研發狙擊槍枝各部零件,實在不敷成本效益。能設計組裝出一把不錯的狙擊槍已是難得。

但此並不代表T-93已是一把完美的狙擊槍,在狙擊任務中,隱密性相當重要,而此時若狙擊槍本身擊發時,產生過大的聲響或火光,極易暴露狙擊手的行蹤。而下一階段T-93的改良除改善T-93服役後發現的缺失外、應著重在減音管的研發工作。

另外,國軍未完善規劃班級特等射手(Marksman)與狙擊小組之觀測手使用之槍械。雖無軍方政策的支持,但可以考慮向軍備局202廠一般,自費發展國造 155mm輪型自走砲車,也算自行引進國外概念的一種做法,而受軍事界所肯定,205廠可以作為參考。

不管開發任何的槍械,降低後座力是提高穩定性、精準度最有效的方法,所以這也是205廠未來該努力的目標。而各式支援性武器,包含機槍、榴彈機槍等,重量較重,攜帶也較不方便,為了使兵員在戰場上能更容易的發揚火力,支援武器的輕量化也應該重視。

班級特等射手跟隨步兵班一起行動,首重是彈藥通用,故應使用5.56x 45m m的彈藥。可以參考美國SAM-R的設計概念,SAM-R由M -16A 4改裝而來,更換不銹鋼的競賽用槍管、摺疊式準心、全通式戰術滑軌、低磅數扳機組、半浮動槍管設計,加裝狙擊鏡和腳架。而205廠由T-65至T-91已經累積30餘年的T65設計與生產能量,以T-91的製程設計出20吋槍管之特等射手步槍,應該沒有問題,相關設計如SAM-R方案,另外既是精準射擊,僅需保留半自動射擊模式即可。

觀測手最為狙擊手的副手,必要時需協助狙擊手完成任務,因此需搭配一把有能力擔負中距離以上狙擊任務的步槍,而7.62x 51mm子彈不論在射程、威力、穩定性上都高於5.56x 45mm子彈,相對於手栓式的狙擊槍,半自動狙擊可以在極短時間內不離目標的狀態下補上第二槍,而這種在美國稱作DMR的半自動狙擊槍,也適合供特種部隊特等射手使用。而205廠初期可以考慮挑選狀態較佳封存中的M-14步槍加以改造作為半自動狙擊槍;另外後期亦可由上述的班級特等射手步槍改造而成類似美國M-110半自動狙擊槍。

研發固然辛苦,製造的品管也要監控,服役後的品管監控更是重要,不定期抽測部隊用槍是需要的。而現今部隊在裝備的保養上並不用心,因部分單位用槍的陋習與兵員保養不當,導致槍械損傷,造成非技術性的射擊失準,或結構破壞。希望205廠未來交槍的時候,將保養教學光碟、隨身手冊(遺失免罰)、CLP保養用油等列為標準配備,並附贈M16膛炸照片,以警惕士兵好好保養自己的槍枝。

仿製不是唯一的路,205廠未來應多參考各國的設計再加入本國的改良,打造適合本國的槍械,打造精密槍枝或特戰槍枝是需要非常大的經費及時間,國軍是否有時間去等待?是否有能力去支持?國外的槍支單價並不高,但看國軍是否有國防自主的決心。雖然205廠在槍身塑材、鋼鍛……等方面不如H&K、FN、SIG……等世界大廠,但國造優良槍械應可以期待,也期待205廠多開拓國內特戰、警用與外銷市場(需修法),增加收入以支應未來的研發案。而國外許多開發中國家正需要便宜又有一定品質的槍枝,而我國正可滿足其要求,又可依其使用經驗,已發先並改良國造槍枝的缺陷。要走上國際舞台,首先要創新外型,屏除仿冒的既定印象。否則即使內構不同,或比原有槍枝更優異,卻難使外人留下印象。

已改版,多有錯誤,請多指教,謝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並附贈M16膛炸照片,以警惕士兵好好保養自己的槍枝。

這句話是經典哪XD

T91的設計問題就是在於槍管過長,又過於薄弱,

是卡死在中間的半調子設計。

用短重管與長重管參差著分發於部隊使用才是好的,

但是先決條件是零件必須共通才行。

開發中國家需要我國便宜而優秀的武器,WHY?

1.AK系列精度不夠,偏向於衝鋒槍的設計有點過時

2.AR-15系列耐用性差,而且昂貴

既有比AK好的精度又有比AR-15好的耐用性,

價錢又合理的槍,又沒有政治問題(以阿問題..),

因此國造槍枝頗受中東國家與東南亞國家喜好。

最後,也是最絕望的,

如果軍方沒有這種概念,

那就不會有好的產品出現,

只會有頗白癡的T91刺槍術教範。

(說不定T91硬是把管長扯到16吋是爲了要賣到美國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