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英語已成一個巨大的毒瘤


Recommended Posts

英語已成一個巨大的毒瘤:正吞噬國家的巨大財富,並不斷擴張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人們開始自覺地學習英語。然而,由于英語學習的升溫,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及人事主管部門開始頭腦發熱,在人才培養和選拔上,設置層層英語考試。現在英語考試已經完全變成了一種利益集團的賺錢工具,摧殘年輕人是他們設計好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浪費他們大量的時間,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同時也使國家每年數以百億的巨大財富打水漂,真是禍國殃民啊。

  一、看看英語是什麼東西

語言的好壞其實取決于兩個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夠用很少的記憶來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夠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識?用一句極限的話來講應該是:最好的語言是不學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識又最多的語言,或者說,學少而知多的語言。

  漢語充分地做到了這一點,作為表意文字的漢語,由于可以自由組合新名詞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納信息和知識爆炸的衝擊,解決人類所面臨的知識爆炸問題。在21世紀初的時候,英語單詞包括各種生物名稱及專利發明的新術語已經超過了數百萬,如果考慮到英語中有一些可以推導和聯想的成份:比如前、後綴和複合詞等,它所需要記憶的基本單詞也有一百萬個。而所有這些單詞在漢語中都可以用四千個漢字來表達。而從那時的一個調查顯示來說,語言學家們對于英語單詞的要求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應該掌握五到二十五萬單詞,不但差距範圍很大,而且,用這個標准來衡量,名垂千史的莎士比亞和丘吉爾都應該是文盲,至少是沒受過教育的人。

  同樣重要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如語言派生而來的思緒速度問題:英語有20個元音和20個輔音,所以英語的聲音種類不會超過20×20=400個;反過來說,不在這四百個聲音之內的任何聲音都不被英語所承認,或者被認為是不正確的發音,而漢語則在1200左右。具體的講,假設有一個僅會發兩種聲音的人,他就會發a和b兩個音。根據電腦的理論,我們知道,他用這兩個符號依然可以表達整個世界。再假設,世界上僅有400種事物需要表達,那麼,一個英國人可以用每一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而僅會發兩個聲音的人,有時就不得不用九個發音來表達400種事物中的一件,因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國人用‘i’代表‘我’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這個概念。一般人每發一個聲音大約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時間。比較兩者就會看出,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不但表達得慢,而且還費力氣。在表達‘我’這個概念的時候,英國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時間,而僅會兩個聲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兩個人總以這樣的比例生活一輩子,他們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將是它的反比9:1。最明顯的是日語與漢語的對照,我們知道,日語使用了100種不同的聲音,而漢語使用了1200種聲音,因此很多漢字讓日本人一念就必須用兩個或者三個聲音來表達。假設日語中所有的字都用兩個聲音來表達,那麼豈不是說,日本人一生所能夠享受到的信息僅僅是中國人的一半嗎?因此甚至有些學家曾經提出過,這是不是與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偉大的思想家有關。我們知道,思維實際上是一種心里說的過程,如果在說話時表達得快,那麼,思維的速度也應該跟著快。具體的例子可以用英語和漢語背誦乘法口訣的速度比較,漢語使用了30秒,而英語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兩個人同時用英語和漢語來背誦的話,到了30秒的時候,漢語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語使用者則一定到不了這里,說不定,他想到的僅僅是七七四十九。這就証明了使用發音種類多的語言比使用發音種類少的語言思維速度快。這一點是被國際上許多學者所証實的。至于思維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聰明這個問題是被很多學者所承認的。

  

看我們偉大且最優秀的漢語,國家漢字的掃盲標准是1500個字,理工科大學生一般掌握2000個漢字就可以了。就憑這2000個字,再查查字典,大家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可以很順利地讀一些名著,如《紅樓夢》等。

  再看看英語,在英語世界里,沒有2萬個詞匯別想讀報,沒有3萬個詞匯別想把周刊讀順,英語國家大學畢業10年後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8萬詞匯。新事物的湧現,總伴隨著英文新詞的產生,例如火箭(ROCKET),計算機(COMPUTER)等,可漢語則無須,不就是用“火”驅動“箭”麼,會“計算”的“機”麼!可英文就不能這樣,不能靠組詞,否則“太長”了。如火箭將成為“FIRE-DRIVEN-ARROW”,計算機將成為“COMPUTAIONAL-MACHINE”等。太長的字會降低文章的可讀性與讀者的理解能力。從中大家可以看出英語是一種非常落後沒有科學性的語言。是西方國家語言中最難學的一種。

  在美國,高中畢業能看懂報紙就不錯了,所以美國表意的動畫片,漫畫很發達,能看懂名著就可以吹大牛了,自以為高素質了,可是這樣的人在中國只能算小學生的水平,是被認為沒有多少文化的人。

  由于英語詞匯太多,因此容易忘記是很正常的,如果大家有興趣拿沙士比亞的原著去考考現在國內所謂的英語專家,他們肯定不及格。美國9.11事件後,產生的很多新詞匯,連美國自己的國民也有很多搞不清楚的。

  目前,英文詞匯已突破50萬,預計下世紀中葉,將突破100萬大關。

  因此可以說學好英語是沒有止境的,英語考試可以考倒一切人,不管你是一輩子學英語,也不管你是什麼英語專家。

     

下面我們看看無知的教育官僚們是如何利用英語考試手段來禍國殃民的。

  二、 英語地位至高無上,教學質量與日俱下

  看看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和選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醫、中藥、古漢語、二十四史的,還是做教師、工程師、技術員、編輯、記者、搞企管的、做內貿的,一概不管你的專業能力,也不問對提高工作的業績有多大幫助,只要你晉職、評職稱、升中學、上大學、考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學不好英語,只有兩個字:“沒門”。

  一句話,不會“考英語”,就不會是人才,可悲結論啊。

  在這種無知的人才培養觀的影響下,再加上我國加入WTO,2008北京奧運會,也許世間再也找不到如此壯觀的場景了:一個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幾乎每個人都在為這門語言瘋狂,好像不學好英語就會亡黨亡國。

  由于無知的“共識”,英語在大學中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過不了英語四級別想拿學位(更有個別頭腦發燒的大學,要求英語過六級拿學位),由于英語決定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大學生們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英語。四級考過,就准備考六級,六級考過了,准備研究生考試,或准備考托福、考GRE、考雅思。

  英語對我太重要了,專業課就對不起您了,因為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專業課只要能考及格就行,如果運氣不好,補考也能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也只能走走過場了。

  我國人才的搖籃-高等的學府,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就是多懂幾個英語單詞,而多懂的這幾個單詞本來可以通過查字典很方便地解決,哈哈,很可笑,也很傷心!由于大學生在大學里沒有學到真正的知識,使他們就業更加嚴峻。

  現在都是自費上學,如果你是學生家長,交了那麼多的錢,學的就是這個東西,有何感想!

  大家知道,學習語言有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外部的語言環境,二是年齡。一個美國的學生,從小到大,英語不離嘴,在這樣的環境下,讀到高中畢業,能看懂報紙就算高水平,中國的學生在外部的語言環境和年齡都很不利的情況下,如果要達到這個水平,大家算一下就知道,我們的學生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和時間。

  由于英語考試,浪費大量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時間,使中國現在的大學教學質量與日俱下,已經接近世界高等教育的最低水平。

  研究生培養,博士生培養也是唯英語論。對于考研者來說,英語具有一票否決的作用,它早已成為考研游戲的前提。而且,隨著競爭者日眾,它的難度也不斷水漲船高。具體地說,一個報考中國現當代文學甚至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的考生,如果英語不達所謂“國家線”的話,即便專業再優異也是白搭。相反,專業平庸,英語成績突出的考生,卻往往成了錄取的亮點。每一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結束之後,常常聽到老師們十分遺憾的感嘆:某某同學專業優異,此次英語稍差而無法招納門下。即便有個別幸運者在英語距線一兩分的情況下,經導師多方奔走“拉”了進來,但補那一兩分之缺須數萬元,窮學生背著沉重的債務,又如何專心學業?想招的學生因為英語趕不上要求的水准,招不進來;而英語能力強,對專業了解膚淺,也無心專業的學生卻脫穎而出擠上門來,這是太多中國導師的尷尬。以至于,有些“迂執”的老先生們發出這樣的牢騷:不用什麼招考了,直接到英語系找兩個來就是。老先生們的牢騷還沒有說出之前,精明的考生們早就在利用他們的優勢了。太多英語系的專科、本科畢業生,在對所報考的專業知之甚少,甚至此前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憑借英語專業優勢擠進去堂皇讀之。而以我所見,這種情況在博士生招生中更是見怪不怪。大學英語系講師、副教授在沒讀一天中文的情況下,利用幾本文學史考中文系博士似乎成了一種時髦。他們都即考即中,甚至個別人中文專業課程只有五十幾分,但憑 “強大”的英語專業優勢一樣鶴立雞群,真讓那些在專業領域兀兀窮年者,羨慕、氣憤、傷心、無奈。哈哈,真可悲啊。

  三、 不懂教育規律,人才選拔如同兒戲,這又是教育官僚們的“傑作”,諾貝爾獎只能與中國說byebye

  大家都知道,美國中小學校的基礎教育很差,為什麼出了那麼多諾貝爾獎獲得者?

  而中國政通人和,從上到下無不重視教育,加上中國人勤奮聰明,為什麼出不了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呢?

  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出在教育部,這班教育官僚們根本不懂人才培養的規律。

  很多外國研究機構對世界上著名科學家的研究表明,科學家的思維水平和創造力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呈加速度衰減。3/4的科學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在35歲以前。正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一個人如果在30歲時還沒有發表科學見解,那麼他一輩子就難以在科學界有所作為了”。大家可以用反推法就可以算出,只有在大學階段學好現有的科學知識,注意個人能力的培養,善于調動個人學習研究的潛能,才有利于人才的發展和脫穎而出。這些脫穎而出的人才再經過幾年專門深入的研究,恰好是出科學家的最佳年齡。而中國大學四年黃金時間,就是在學“中國人聽不懂,外國人笑掉牙”的啞巴英語。錯過了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最佳時機,當然諾貝爾獎只能和中國人說byebye。如果目前的大學教育不改革,大家只能在夢中見到美麗的諾貝爾獎。

  美國人非常重視大學教育原因也許就在這里,這些經驗美國人是不會寫在英文報紙上讓你看的,能從英文報刊雜志上看到的只是一些零零碎碎的知識,真正的高技術,他是不會寫給你看的,國家現在提倡科技發展和創新,創新的東西肯定與英語沒有關系(在中國,英語最好的是外語系的學生,但他們的科學知識卻是最差的,另外現在大家僅僅也是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為了自己提升而學習英語,肯定與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無關),必須靠自己扎實的刻苦的研究才能取得。學別人的,永遠是落後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如同兒戲的職稱評定,各大學都有學位評定委員會,所有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都要經過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通過才行,他們都是各高校的著名教授,是各學科的專家。但由于扭曲的評價機制,他們變成了全能的教授。學經濟的教授必須看計算機博士生的論文,看不懂怎麼辦,看看口袋里有沒有字條,沒有子條看看長像如何。結論可以隨便寫,即使寫錯了,你也別想看,是秘密,也沒有地方可申訴,在這種機制下,學生大都只能靠走後門來過論文關,教授論文過關也是如此,這就是中國的高級人才選拔機制,本來大學應該是最講科學最民主的地方,可現在這樣的人才選拔制度能選出好人才,那天都會哭。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曾舉了一個例子說明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就聽說,美國東海岸那些跟中國學術交流較多的著名大學里,有些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經常跟他們的成員(多半是訪問學者和教授)說,你們到我們這兒來,許多事情都不用你們做,但有一件事情可要幫忙,就是一旦中國內地的教授學者來作報告,你們無論如何也要來湊個數。為什麼?因為研究中心請人來作報告,講得好人家坐下來聽,講得不好沒人聽。只是來自中國內地的教授學者來作報告的時候,無論你們願意不願意聽,都要來幫忙湊個人數。就是說,相對于整個東亞高教界來說,中國內地教授們的水平都是最低或接近最低的。至少西方學術界這麼認為。”

  教育官僚們口口聲聲說,學好英語可以學習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技知識,可自己對一些已知,很先進的管理經驗就是不學,只能說明這幫人對教育一竅不通,沒有一點責任心,也沒有起碼的職業道德。

  四、 每年數百億的國家巨大財富打水漂

  據統計,英語教育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產業。年產值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相當于中國一個較發達的中等城市的年產值。學習者數以幾億計。 英語教育市場的構成,包括,林林總總的培訓學校,補習班;五花八門的考試、測驗;種類繁多數以萬計的英語課本、參考書、辭典,各式各樣的教育器材,等等。

  在英語教育市場中,收入最穩定的是各類考試的主辦者,他們個個富的冒油,是權利變金錢的典型代表。以職稱英語考試,每年的考試費,教材,參考書等加起來按200元算,400多萬報考者,費用就有數十億元。

  托福、GRE、GMAT、雅思等國外機構主辦的考試,費用還高得多。托福考試費800元,10萬人報考,其收入也達到8000萬元。

  各類培訓機構(個人),也是教育市場的主角。從每小時10元的家教,到費用超過2萬元的高級培訓,各色人等針對不同目標市場,各顯神通瓜分蛋糕。

  一個“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平均每年培訓學員四、五萬人,每年的教學收入達數億元,據一項不完全統計,中國外語培訓教育機構,目前超過3000家,學費根據培訓內容、課程安排的不同,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平均收費標准為,每人每小時20元至30元。

  數以萬計各類英語教材,參考書。如果平均按10元/萬冊算,每年可達100億,當然成為出版商最喜歡出版的書籍。

  另外,以游戲機、學習機、語言複讀機等代表的教育器材在市場上搶盡了風頭。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每年的語言複讀機銷量為800萬台、學習機為750萬台、電子辭典為600萬台。按一台複讀機100多元的價格,800萬台就在10億元左右。

  再看看大學考研英語培訓的場面:隨處張貼的花花綠綠的考研英語培訓班廣告,已是當下大學校園風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里,其情形簡直可以直比“文革”期間張貼滿牆的大字報。2002年的碩士研究生錄取工作剛剛結束,針對2003年的考研英語培訓廣告已是鋪天蓋地。廣告上的授課“明星” 近十年間換了一撥又一撥。這些來自皇城腳下的“專家們”,每年自9月份開始,便在中國的上空飛來飛去,給各大城市帶去廣告上所標榜的“來自當年命題組的消息”。一次串講門票往往高達數百元,但聽眾仍有數千之眾。其盛況幾乎可以直追二流影視歌星走穴。雖然太多聽講者也明白在那種狂熱的氣氛里,是難以學到什麼新東西的,但他們認為,即便花費時間、金錢換來一種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

  現在中國學習英語如同當年的“大煉鋼鐵”一樣,最近路過南京,去了總統府,在參觀大門時,看到鐵門的介紹,說是原來的鐵門在當年大煉鋼鐵中,拆去煉鋼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鐵門是根據原來的照片重新修的。在當年那場運動中,不知道有多少國家的財富化成好無實際價值的鋼鐵產量。我們經常聽人說“那時的人為什麼那麼傻”,我倒要問:我們現在變聰明嗎?哈哈,可悲啊,到了21世紀,我們又看到了這樣的場面。

  英語考試已經形成一個年達幾百億的產業,可以與三峽工程(頭尾17年,三峽工程靜態投資為900.9億元人民幣,考慮其間物價上漲會增加部分投資,另外資金來源中有一部分負債會發生一些利息費用,到竣工之時,累計總投資約2039億元人民幣,每年平均100億左右)相抗衡,可笑又可悲是啊,這樣一個巨無霸的工程,則是由教育部的個別官僚心血來潮隨便說一下就執行了。沒有看到任何人大議案,甚至連像樣的研討會和課題研究報告都沒有。

  英語考試已經變成一個巨大的毒瘤,正在吞噬著國家的巨大財富,並且不斷地擴張。

  每年100億的錢如果用于資助經濟困難學生,每人5000元,可以資助200萬個大學生;如果用于小學教育扶貧,每人1000元,可以資助1000萬小學生;如果用于建設希望小學,每所100萬,可以新建小學1萬所。如果用于西部扶貧,如果用于下崗職工的困難補助-----。

  五、 考試英語已經變成一種利益集團賺錢的工具,摧殘年輕人是他們已經設計好的目的。

  看看博士生考試的英語卷子:卷面上那些賣弄似的找出一些連老外們也幾乎早已不計較的語法問題和針對4到5篇斷章取義的短文,設計一些謎語般的選擇題等這些考試方式,與培養專業研究者英語水准已經沒有多大的關系。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一位曾在美國做訪問學者一年的副教授,在湖北省2001年度博士生入學英語考試中才取得了57分的成績。表面上看是一份怎樣堅決要把人考“倒”的英語試卷。實際上這班人是利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巨大的利益集團服務,你們想想,如果英語大家都很好過關 ,他們怎麼會有現在的地位,他們如何能賺到錢,因此英語考試已經變成一種地地道道利益集團的賺錢工具。摧殘年輕人是他們已經設計好的目的。

  由于考試的隨意性,並且有意思地考倒學生,學生為了過關只能拚命去讀,大家知道,英語如果在無意識環境(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學習,是不用花太多的專門時間,而我們的學生沒有這樣的環境,只能靠自己來建立一個這樣的英語環境,我們稱為有意識的英語環境,這必須花費大量的專門時間,大學生如此,小學生也是如此(雖然有年齡優勢)。當前的英語教育體制,已經向下擴展到少年兒童,強制要求數以億計的少年兒童從他們啞啞學語就學習英語。這是在摧殘祖國的花朵。

  看看小學生是如何學英語的,由于小學生看國際音標簡直如讀“天書”,為此我國曾一度規定小學不准教國際音標,結果逼得小學生不得不死記硬背英語單詞,不得不用方塊字來標音。一會兒用本地話讀音來標音,一會兒用普通話讀音來標音。如果小學生讓教國際音標,那如同“天書”,國際音標,對小學生又是一個難題。

  原來小學生主門只讀語文和數學,現在變成英語第一,這樣下去漢語會慢慢成為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甚至說得不中聽點是奴隸的語言。大家不要在一塊巨大而時髦的“與國際接軌”的招牌下,對于許多其實極為關切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嚴重問題,失去了應有的警覺而習慣于麻木。記得中學時學過一篇課文叫《最後一堂課》,這篇課文講道:滅絕一個民族最惡毒,也是有效率的手段,就是迫使該民族徹底放棄自己的母語。

  中國高中分文科和理科,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為有些人偏重記憶,有些人偏重思維,他們都是人才,偏重思維的人一般記憶的水平較差,而發明創造的他的強項。如果這些偏重思維,聰明的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還學不好,這對他們的自信心是多麼大的打擊啊,這對國家又是多麼大的損失啊!

  看看大學生出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學名單: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浙江大學,5.複旦大學,6.南開大學,7.南京大學,8.上海交通大學,9.華中科技大學,10.天津大學。這些優秀的學生在長期學習英語過程中,形成一種向往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本來希望這些優秀人才畢業後來改變我們一些落後的現狀,但他們為了自己,選擇了逃避,雖然有些人會說,他們是去學習先進的技術,但有一個問題希望你們回答,如果我們國家還很落後、貧窮,他們中間有幾個會回來啊,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教育出來的學生沒有多少愛國精神,這與長期學習英語也有很大的關系。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那些為了學好英語聽力,經常聽“美國之音”的學生,由于中毒太深,可以說對國家幾乎沒有多少感情。這不能完全歸罪于學生本人啊。

  不要過多地責怪科技界的水平低,後繼乏人啊,他們是無米之吹,因為教育界培養的不出人才,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告急,汽車沒有自己真正核心技術,手機沒有自己真正的東西,計算機行業只能當組裝廠-----。

  更嚴重的這樣學習英語還會形成一個可怕的怪圈,中國自己培養的人才與外國培養的人才差距大,人們就會引進更多的外國人才,由于羨慕就越顯英語重要,自然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學英語,這樣中國自己培養的人才水平就更低,怪圈的結果是:中國與外國的人才培養差距越拉越大。

所以不要去學英文,要知道我們可是最優秀的民族,不需要學那些比母語還要低賤的語言

應該讓那些西方民族來學習最優秀的漢語,他們不敢不學,中國的市場占了全世界一半

他們若是不學漢語,就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所以西方不可能不學漢語

這個現象從歐洲正在瘋狂的學習漢語可以看出,我們要用優秀的文化來感化西方民族

讓他們知道中國的文化是最優秀最好的文化

----------------------------------------------------------------------------------------------------------------

這篇文的確有其偏激的地方(尤其是後半段:其實它的發言人還叫做"殺光小日本"...),不過其前半段的確也是有它的道理在,我想"英文教育"所牽扯的範圍實在是很大,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究竟該不該學,什麼人該學,該學到什麼程度......問題實在是太多了,我們能辦到什麼是未知數,但不妨好好討論一番吧~!!! :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5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喔啦

可是有一點要注意

目前美國人還是世界強權阿

而且目前最廣為使用的仍是英語

(要論人口的話印度還比中國多呢)

要等到中國取代美國的地位......最快也是三四十幾年後的事了

而且中間還存在許多變數, 畢竟世界第一強權的位置人人都想要

也有可能變成春秋戰國全球版而不是一支獨秀....

說的白話一點, 目前學不學英文可以用麵包和理想來比喻

就個人觀點, 這篇應該是中國大陸的一名技職院校的反歐美守舊派激進學生之純粹抒發

個人感情之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呼~

這邊文章還真有些長

如同貼文的那位同學所說

很多思想,論點上用尖銳的負面評論來抨擊英語學習

不過在前半篇就我自己的經驗有60%的例證是事實 並沒有誇大

而中文不論再哪方面的表達其實的確有它5000年發展出來的完整性

之前遇到不少中國來的學子

雖說我們在很多文化上基於10多年來受到兩岸文化發展異同影響

許多認知上有彼此衝突或互相欣賞

但日子久了我們都對中文有絕對的自信是世界上發展最完全且最"完善"的語言

(我本身接觸相當繁雜的語言環境)

不管從文法,字彙,語言思考的結構上去比照英語或其他的語言

中文絕對可以"邏輯上"清楚的表達其欲表達之意(撇除刻意強辯等)

而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方式去詮釋它的含意

換句話說我們常會聽到那些字的意思跟其他字放在一起又有不同的意義等等

也就是說不熟悉那個語言你就算知道那些字的本意你有時候還是很難清楚的了解整個句子想表達的意義

這個情形幾乎是普遍存在每一種西方的主體語言(西語 法語 德語 英語..)

我想說的是

在某種程度上我很推薦英語能力好的同學看看這篇文章(真的有點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作者雖然立論看似有理…卻不夠持平。

在主題文中,我能接受的,是他在第一部分提到的…中文以方塊字拼湊的方式,新字和專有名詞會比較容易理解,和英語字彙太多學習不易…

另外有關於思維溝通的速度…我覺得那是非常怪異的論點…

有關思維及溝通速度…原作者是從「口語表達完一定數量意義所需的時間」的長短來推論思維及溝通的效率…之外也分析了發音種類數量的微妙關係…比較過發音種類少的日本人訊息接收的不足…又舉出九九乘法表的例子…

依照作者的推論…因為英文及日文的發音種類少導致必須用最多的音節表達出最少的意義…所以說…同樣的一個故事…中國人唸完所需的時間會比美國人和日本人快…(根據原文…我推測在作者看來其時間比應該是…中國人1..日本人2..美國人1.4左右)…

那麼,

我想問的問題很簡單。

你在看中文發音的日劇或外國片的時候…會覺得劇中角色的中文台詞唸得很慢嗎?

以上是最有問題的部分…其他都是小毛病…害我在雞蛋理找骨頭找了好久…

作者在提到英文詞彙太多時的推論及舉例…其中部分是很「有創意」的…

最初由 +可可&BLACK TEA+ 發表

一個調查顯示來說,語言學家們對于英語單詞的要求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使用者應該掌握五到二十五萬單詞,不但差距範圍很大,而且,用這個標准來衡量,名垂千史的莎士比亞和丘吉爾都應該是文盲,至少是沒受過教育的人。

這…這應該顯示的是

「莎士比亞和邱吉爾應該不會是與人溝通有問題的人…可見要使用英文正常溝通根本不需要五到二十五萬單詞…」

還有

最初由 +可可&BLACK TEA+ 發表

由于英語詞匯太多,因此容易忘記是很正常的,如果大家有興趣拿沙士比亞的原著去考考現在國內所謂的英語專家,他們肯定不及格。

莎士比亞用的部分文句就算不是古語…應該也因為距離太遙遠而和現在的字詞脫節了吧…這干詞彙太多導致現代人彼此溝通不易屁事呀@@?

還有

最初由 +可可&BLACK TEA+ 發表

因此可以說學好英語是沒有止境的,英語考試可以考倒一切人,不管你是一輩子學英語,也不管你是什麼英語專家。

在文章中類似上面這種段落最多…事實上只要問一句:「英語那麼難學完整…那現在的美國人和英國人是怎麼溝通的?」它就垮掉了…

總之…我覺得雖然他的觀念很新…也頗為清楚…可是在部分推論和論說態度上有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在現在這個英文當道的時代…能想到並分析出英語系文字的缺點…單憑這一點…我是很佩服他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再看看英語,在英語世界里,沒有2萬個詞匯別想讀報,沒有3萬個詞匯別想把周刊讀順,英語國家大學畢業10年後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8萬詞匯。新事物的湧現,總伴隨著英文新詞的產生,例如火箭(ROCKET),計算機(COMPUTER)等,可漢語則無須,不就是用“火”驅動“箭”麼,會“計算”的“機”麼!可英文就不能這樣,不能靠組詞,否則“太長”了。如火箭將成為“FIRE-DRIVEN-ARROW”,計算機將成為“COMPUTAIONAL-MACHINE”等。太長的字會降低文章的可讀性與讀者的理解能力。從中大家可以看出英語是一種非常落後沒有科學性的語言。是西方國家語言中最難學的一種。 ""

引用前言

不好意思 , 我有疑問 , 英文單字字彙的統計是怎樣的 , 如中文的 "是"在英文可用am are is be等來表示 , 這樣算是四個字還是一個字 , 還有像同字根變化的 , 如friend friendly unfriendly 諸如此類的字 , 是分開還是統一來統計呢??

再來 , 大家知道莎士比亞吧 , 莎劇中所用的字經過外國學者統計共有兩萬八千多字 , 而莎劇可謂是西方文學上的偉大著作 , 且外國一般大學生約懂5000~8000左右的字以夠使用 , 這是我以前所認知的 , 跟版主有點差異 , 我是從"莎士比亞識字不多" 作者 陳冠學這本書中參考的

莎士比亞識字不多 , 不是說他真的識字不多喔 , 是有學者研究提出認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莎劇作者並非是莎士比亞本人親自撰寫 , 而是另有其人 , 莎士比亞只是掛名者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演員且所受教育並不多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清楚他的統計是怎麼樣來的@@"

不過我滿確定他說的2萬字彙很難讀報並沒有誇大(我指的不是台灣給中學生讀的那種報紙) 美國學生不一定讀的順也是我所知道客觀存在的事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莎士比亞的引用.....跟我認知的不依樣

書上說他的字彙能力是extraordinary

大約75萬字左右

所以它可以自學醫學.科學

因為他對那些領域的字都非常了解,幾乎沒有他不知道的字

所以他一直以來都是作為英語界的最高標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基本上我看完這文章之後極度無言

中文跟英文在整個語言基本結構就完全不一樣

中文雖然國字只有那幾種 但是經過排列組合所衍生的詞彙數量相當驚人

而且中文有很多破音字或是一個字、詞有很多講法

排列的方法稍微不一樣 意思可能十萬八千里

但是英文雖然單字多 但是一個羅蔔一個坑

什麼字就是什麼意思

比較不易混淆

而且以學術發展而言

英文有一種字首組字的方法 例如laser

這是中文不具備的

而且學術發展需要相當大的書面報告

光書寫的速度英文中文一大截了

而且漢語基本上公認相當難學的語言

英文已經是一種很好學的語言了

這篇文章這樣講 很像義和團

亂嗆一通 整篇文章有道理的地方很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基本上拼音文字比較具有優勢,拿電腦來說好了,電腦碼不是中文可以取代的.

最好是中.英文都要會,中文是為了因應人口使用率,而英文則是在器物上面,實用性交高.

不過到了別的國家,講當地的語言還是比較好一些,這就比較實際層面一些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冬風 軒 發表

基本上拼音文字比較具有優勢,拿電腦來說好了,電腦碼不是中文可以取代的.

最好是中.英文都要會,中文是為了因應人口使用率,而英文則是在器物上面,實用性交高.

不過到了別的國家,講當地的語言還是比較好一些,這就.............(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冬風......

可是電腦這種東西是所謂外國人發明...

當初設定必也是依據英文來作為標準......

怎曉得中文就不行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目前還沒有人試過......

或是說還沒有人有閒去作那種實驗......

就算真的做出來了也是特異的東西

和目前大家公用的系統(以英文作標準)也會有相容上的問題

無法和大家相容的結果最後不是被淘汰就是獨樹一格然後被孤立........

(像大陸採用5.8mm作為步槍標準彈一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還是覺得不能完全如此否定英文,也不能過於推崇中文,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好

電腦是他們發明的沒錯,所以用英文,不過哪天我們發明更新的,我還是會認為在堆基礎的地方上,還是會用英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可可&BLACK TEA+ 發表

英語已成一個巨大的毒瘤:正吞噬國家的巨大財富,並不斷擴張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人們開始自覺地學習英語。然而,由于英語學習的升溫,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及人事主管部門開始頭?............(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中國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感覺有點像納粹德國所說的話,大家的文化都是最優秀的,只有"最優勢文化"沒有"最優秀"文化,而且,英文的優勢在短期之間不會被取代,專家預測取代英文的是阿拉伯文,就這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這文章是偏激了一點沒錯,但是有幾點值得我們思考..

以前還沒大量的接受英語時

台灣學生其餘科目程度是不是比較高呢?

不管是思維,或是知識...

現在,學英語就花掉了大半的時間,所以其他的東西也無法學精啊

我這麼說,為什麼西方國家的學生,高中以前若與我國比賽(數學....之類的)成績不比我們理想

但上了大學之後..成就卻變的比我們高了?

其實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儘管學英文要用去一堆時間

但是這是無可避免的

因為想與世界接軌就必須學習英文

若是不學英文而增進其他科目 最後導致只能在漢語區活動而已

而西方的學生到後來贏過我們 我也曾經對此感到非常不平

但我發現 這必須用[兩個15年去說明]

前15年 我們在從國小學習才藝 到中學升學壓力 我們活在諸多的壓力之下

學習的東西當然比西方多 而此時西方學生 正是在無憂無慮 快快樂樂的過活

然而在上了大學以後 東方學生[尤其是台灣]抱持著解脫了 的心態 開始大玩特玩

而西方 那些上了大學的人是真正的精英 並且累積了前15年的創意與思考精神

以那些做為基礎 使他們最後在15年後多方面勝過我們

導致這樣的最大因素 是因為東方存在著[萬般接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觀念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唸大學 諷刺的是這觀念造成大學氾濫 素質低下 最後讀了書的人也不見得能[高] 因此我們是輸在大學以後 原因是出在[態度]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可可&BLACK TEA+ 發表

  教育官僚們口口聲聲說,學好英語可以學習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技知識,可自己對一些已知,很先進的管理經驗就是不學,只能說明這幫人對教育一竅不通,沒有一點責任心,也沒有起碼的職業道德。

當然不是要大家向著本土化而放棄國際化

87年重新修訂的一字多音審訂表,去除了許多破音字

不同的音各代表不同的意思,但破音字越來越少..

而某些深具意義的漢字被淘汰,像是"觿"這個字在某些字典已不復存在..

漢字不斷地簡化,而英語卻越來越繁雜

因為它是優勢文化,所以我們得學習..

但我的感覺是..台灣似乎把它奉為「優秀文化」來學習了

從清朝被打破大門之後,我們發現自己故步自封,樣樣比不上別人

於是開始學習西方的科技、思想

一直持續至今,一百多年了...夠了吧

我們對於西方文化已經不再只是學習他們的專長了,反轉而為"崇拜"

而我們英語為何老是學不好呢?我想真的與老師們有關..

故意刁難.....以至於學生對於這外語心生畏懼,於是漸漸地也不敢開口了...怕自己文法說錯什麼的

但是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們卻非常的敢秀自己學習的成果(因為還沒遭受荼毒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岳不群 發表

最初由 +可可&BLACK TEA+ 發表

英語已成一個巨大的毒瘤:正吞噬國家的巨大財富,並不斷擴張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人們開始自覺地學習英語。然而,由于英語.............(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可否說明為何是阿拉伯文後來居上??

頗不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認為我們因為多學了英文

而其他能力下降

我們現今學生的程度不足 除了不用功還是不用功......

而且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語文

學語文的同時 對文字的掌握度提高

看起輸來效率較高

不要說我們學的是英文 看的書都是中文 根本不相干

錯了,語文是淺移默化的在無形中就會增強吸收力

而且英文 已將算是比較好學的了

大家想想看 中文的國字排列組合有多複雜 我們連英文的片語介係詞都學到快吐

那外國人來學中文的慣用語也相當不容易

而且語文學的多學的廣 能看的書也多也廣 對學習才有幫助

然後= = 岳不群 你從哪看到阿拉伯文會取代英文的啊?

我想去看看那篇文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