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逾兩千台商 中國監獄過年


Recommended Posts

【記者林安、林采微╱台北報導】年關將近,估算至少還有2,000名台商關押在中國大陸各地監獄,無法回鄉與家人團聚。台商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表示,2,000名還只是保守估計的數字。有消息指出,目前東莞監獄即有180名台商受關押,福州兩處監獄也有400名左右的台商身陷獄中。

海基會主任秘書廖運源表示,遭中共扣押的台商人數相當高。他指出,商業往來在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犯罪率,但在中國經商犯罪被關的比率,卻遠高於其他國家。原因出在中共的官僚體系,擁有太大的行政裁量權,動輒羅織罪名公報私仇。

他說,部分台商的確是因觸犯當地販毒、走私、槍砲彈藥等法律而被關押,但許多案件卻是因為中共官員行政裁量權過大所造成的冤案,一些操守不好的官員,常會假公濟私,無故就對相關人員進行整肅或扣押,使得被扣押的台商人數相當高。

他表示,包括東三省、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到海南等台商密集地區,有一定出事率和犯罪率,其中被誣陷、被扣押、判決被關的案件時有所聞,過去海基會協助處理過相當多不同的個案,但因為中國不是民主法治地區,其難度不在話下。

他指出,投資中國比起全球各地的風險都來得高,也和法規繁瑣有關,如海關、加值稅17%、關稅和貨物稅等相關規定非常繁雜,稍有不慎,官員藉故查廠,容易扣上走私、逃漏稅罪名。

此外,中共官員掌握絕大多數的資源及權力,各地台商或華商,只要有任何不從的地方,就可能被騷擾或挾怨報復。

特別是許多官員操守不好,不只強行參與分紅入股、安插人事、涉入管理,還會強迫企業家下訂單採購其所經手的原料及產品,台商如果不從,就會找藉口加以修理。特別是遇重大政策、經濟環境重大變化,台商的人身安全風險就一定會增加。

例如,2000年中國加入WTO,中國市場必須對全球開放,法規和作業程序有變化,但相關規定的修改,卻無法和民主國家一樣,經民意機關討論,然後公布人民周知,導致台商在這個變化的階段,往往不知所措,經營風險特高。新舊法規更替的空檔,也讓官員有上下其手的機會。

據海基會統計,去年1年台商投資中國經濟糾紛及受害案件,從前年的192件增加至290件,成長近五成。其中,被抓、被殺、被搶、失蹤等重大人身安全風險案例,去年達到197件。

廖運源表示,針對台商被關押的狀況,海基會除了視不同的個案進行救援外,年節時,包括福建廣東等個別監獄,也透過適當管道致贈應景禮品,表達問候之意。15年來隨著台商人數越來越多,以及大陸觀光客和配偶來台的人數增加,各項服務還有待經費挹注和支持。

轉自,大紀元電子報

評:賺錢真辛苦: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2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他說,部分台商的確是因觸犯當地販毒、走私、槍砲彈藥等法律而被關押

這種人不應該扣押

而是應該就地槍斃

他指出,投資中國比起全球各地的風險都來得高,也和法規繁瑣有關,如海關、加值稅17%、關稅和貨物稅等相關規定非常繁雜,稍有不慎,官員藉故查廠,容易扣上走私、逃漏稅罪名。

我記得幾年前行政院還是立法院,早就想限制台商去大陸投資

這等言論不出奇,只是投資熱潮不減,讓人納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還有就是所謂WTO的法規

那根本就是放屁

美國跟歐盟在那大打出口品補貼戰,扔錢就跟燒紙一樣

還憑什麼指責中國的經濟政策跟法規的缺陷

中國市場必須對全球開放,法規和作業程序有變化,但相關規定的修改,卻無法和民主國家一樣,經民意機關討論,然後公布人民周知

與這個話題類似的題目是大家講了很多次的了

任何國家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或者說是整體的經濟市場

都是要經歷一個階段的

而中國嚴格意義上講僅僅是一個新興工業國

不是美利堅,也不是德意志

而老百姓也根本不關心這些

當務之急是填飽自己的肚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覺得文中的重點好像沒被點出 , 或許是站在法律的角度來看 , 個人覺得這篇報導想表達的應該是這些東西

一. 雖然 " 部分台商的確是因觸犯當地販毒、走私、槍砲彈藥等法律而被關押 " , 但 , " 許多案件卻是因為中共官員行政裁量權過大所造成的冤案 "

其實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所謂行政裁量上的問題 , 在行政法學上稱之為行政瑕疵 , 如行政逾越 行政怠惰 行政濫用 , 因此行政裁量的空間究竟有多大 , 會是一個法律上需要加以審慎衡量的大問題 , 不過通常可以發現 , 愈講究行政效率以及行政權限的國家 , 在法律上給予行政機關行政裁量的權限也會愈大 ; 而站在三權分立的立場來看 , 行政裁量的空間只能視立法權而定 , 換言之 , 立法法所給予的裁量權限有多大 , 行政權就只能有多大 , 且必須依法行使 , 這時候的行政權限往往會受到法律上的保留而被限制 , 此在法律上則稱之為行政權的羈束性

之所以會有如此的限縮行政權發動的理論 , 主要的背景起因於對專制的反抗 , 在現在則是基於對國家公權力的監督 , 並避免公權力過度地不當侵害私人權益為考量

此外 , 隨著社會權思想的高漲 , 逐漸地要求國家應當有所作為 , 依據憲法賦與之任務實現憲法上之各種基本權的落實 , 此時又對於傳統行政權的羈束性有了另一面的考量 , 亦即如何在監督國家公權力行使的同時 , 又能夠保有國家公權力運作的適當空間 , 此又稱之為行政權的自由性

因此行政裁量過大的問題 , 就必須要在考量行政權的羈束性與自由性來做審查

二. " 投資中國比起全球各地的風險都來得高,也和法規繁瑣有關 " , 說明了各種行政法規的龐雜 , 其實台灣也一樣

後一段說到 , " 2000年中國加入WTO,中國市場必須對全球開放,法規和作業程序有變化,但相關規定的修改,卻無法和民主國家一樣,經民意機關討論,然後公布人民周知,導致台商在這個變化的階段,往往不知所措,經營風險特高。新舊法規更替的空檔,也讓官員有上下其手的機會。"

重點應該在新舊法規的變更 , 這在法律上本來就是一個容易發生糾紛的時期 , 更別說因為各種龐雜的行政法規的變更所帶來的麻煩

也就是大陸有關商業的行政法規龐多且更改快 , 難以使交易相對人獲得交易上的確信 , 其實一個穩固的法秩序交易市場對於商業的發展是有利的 , 且所謂的穩固也非指一成不變 , 而是指在法規變化的同時 , 必須要有一段適應期間 , 或者是宣導期間 , 甚至是法理上所謂的信賴保護原則 ( 信賴舊法所為的行為 , 不應該受到新法法規變更的拘束 ) , 以及從舊從輕法主義 ( 法律新舊法變更的適用 , 應該以從舊法與從規範較輕的法為主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轉自,大紀元電子報

話說大紀元是法輪功的報紙...

有興趣加入法輪功嗎??(H)

題外話~~

台商在中國受害本來就時有耳聞

不是說不關心

而是以目前的角度來看

很難去改變

畢竟中國權力集中說什麼做什麼人民很難有發言權(好官除外)

中國一方面歡迎台商近來投資

一方面又依自己的喜好打壓台商

看在台灣人眼裡實在不怎麼好受

XXX早上起來吐了一大堆...

害我現在睡不著覺

怪亂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與這個話題類似的題目是大家講了很多次的了

任何國家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或者說是整體的經濟市場

都是要經歷一個階段的

而中國嚴格意義上講僅僅是一個新興工業國

不是美利堅,也不是德意志

而老百姓也根本不關心這些

當務之急是填飽自己的肚子

我想他要說的應該是指給相關法律適用的人員得以加入討論做適當的修改,也就是讓外商人員參與法律制定修正程序,而非指中國大陸人民本身。

這樣的做法可以轉變成由外商所選擇出來的民意代表(代表外商的民意,代議制),加入討論相關法律的修正制定程序,進而使外商的權益能受到保障,再進而公佈法律施行內容。

另外我有個疑問,中國大陸的法律適用者都是全體國民,當法律修正或制定時,人民是否會依民代的相關政策、訴求作為選舉時選人的依據?或是在民代當選後,民代會蒐集人民的需求進而在會議中提出?或是人民本身對民代有表達機制,使民代可以獲知人民的訴求?

這些是人民跟公共領域的連結機制,如果真如你所說的大家都只想先顧好自己的溫飽,那顯然這些代議機制根本無法落實民主的價值,只是空有虛名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哪里来的数字啊?

2000台商就意味这近6000的家属受到牵连

而对于资本的流出就有近几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影响

民主化的台湾,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基数那还不得闹疯了?

(如果包括这些台商的台湾雇员,那么数字将会更大)

来大陆做买卖的台商基本上没有那么蠢的。

对于大陆的人情世故、领导关系领会的不比日本人慢

像这种普通模式的因为官员裁定量所影响的根本就不可能。

台湾资本都被引导到中西部做基础建设,跟当地的关系融洽着呢

虽然他们可能不太喜欢,但这是非常非常赚钱的行当。

台商一共在大陆做投资的才有多少人

现在被抓住的又有多少?有多少是因为公布的经济问题所被抓?

大纪元的东西不太可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另外我有個疑問,中國大陸的法律適用者都是全體國民,當法律修正或制定時,人民是否會依民代的相關政策、訴求作為選舉時選人的依據?或是在民代當選後,民代會蒐集人民的需求進而在會議中提出?或是人民本身對民代有表達機制,使民代可以獲知人民的訴求?

如果说是形式上的

那绝对有,法律法规的通过与否决

以及修订这些事物,都是人民代表的投票产生的

唯一要质疑的是一些人民代表的中立性跟他们的“代表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哪里来的数字啊?

2000台商就意味这近6000的家属受到牵连

而对于资本的流出就有近几万个就业岗位受到影响

民主化的台湾,如果真的有这么大的基数那还不得闹疯了?

(如果包括这些台商的台湾雇员,那么数字将会更大)

来大陆做买卖的台商基本上没有那么蠢的。

对于大陆的人情世故、领导关系领会的不比日本人慢

像这种普通模式的因为官员裁定量所影响的根本就不可能。

台湾资本都被引导到中西部做基础建设,跟当地的关系融洽着呢

虽然他们可能不太喜欢,但这是非常非常赚钱的行当。

台商一共在大陆做投资的才有多少人

现在被抓住的又有多少?有多少是因为公布的经济问题所被抓?

大纪元的东西不太可信

文中有引用到台灣這邊海基會的言論,那自然不會是大紀元自己杜造出來的,海基會是台灣的民間團體,一向都是溝通兩岸往來的重要機構,至少我相信這部分的說辭有其說服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就我所知

海基會現在已經不完全是一個民間組織了

它跟行政院陸委會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甚至趨於合併(連海基會秘書長一職,也能被陸委會的官員擔任)

而且陸委會本來就是負責指導海基會行政工作的機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海基會主任秘書廖運源表示,遭中共扣押的台商人數相當高。他指出,商業往來在每個國家都有一定的犯罪率,但在中國經商犯罪被關的比率,卻遠高於其他國家。原因出在中共的官僚體系,擁有太大的行政裁量權,動輒羅織罪名公報私仇。

我覺得這種聯繫不太具有說服力

首先,發言者在提供資料的時候沒有提到資料的來源

讓人對這種說法感到質疑

其次就是,商業犯罪率高跟官僚體系的不完善,未必存在著直接的關係

在沒有提供資料來源的情況下,做出這種評論,而且措辭鏗鏘有利,語氣肯定。實在讓人感到證據不足,難以說服眾人

而且某一地區內海外投資量的增加,就業率的增高

對於當地官員來說那也是一種政績,他們對此也求之不得

過分打壓台商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這種政績的流失,他們當然知道這一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台灣跟台商相關的民間團體有很多,並非僅只海基會。而且從西進以來關於台商在大陸地區受到壓迫等事時有所聞,有許多篇國內外論文都有明確指出中國大陸的投資風險,在政治治安上都有很大的疑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許多篇國內外論文都有明確指出中國大陸的投資風險,在政治治安上都有很大的疑慮。

我認為,如果是從經濟的角度去討論"投資"的風險

投資者首先是考慮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跟經濟實力,或者潛力

(外債情況,通貨膨脹,工資水平,公會的力量,勞動力市場的大小,人才市場的類型,科技水平,匯率,利率等等

而國外證券類的投資者,也會關心股票市場當中的假帳等行為)

其次才是政治狀況(政治狀況往往影響了整體的經濟狀況)

而治安等問題只是涉及人身安全,而且大陸的治安並不是到處都亂

就連一個城市當中都有亂跟不亂的地段(在任何國家都是如此)

投資者的目的主要還是賺錢,有錢能使鬼推磨,就算國家政治混亂,但是經濟穩定(當然,基本上是沒可能的),投資者也會考慮把錢投到那邊去。投資者始終是以營利為目的,否則他們還要去投資幹啥?

據說當年有的人為了賺錢,曾經跑到車臣那種兵荒馬亂的地方,去開棺材舖。然後俄國軍隊就從他們的棺材舖那裡買棺材安葬死去的士兵。那群人回鄉之後也都是一群小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可笑~

台商被收监因为大陆行政法规变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收监只有一种情况——触犯刑事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部刑事法规,97年后没有原则上变化,仅有6个修正案修正了部分罪名。

刑事法律关系归刑事法律关系,行政关系归行政关系,两不相干,稍微有一丁点法律常识就知道。

所以,与其听风就是雨,还不如用google搜索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看看哪条规定违反行政法规要判刑。

另外,文中把经济纠纷与台商受害一并而论,可笑,可笑至极。

什么是经济纠纷?张三告李四违反合同约定要求支付违约金,民事纠纷而已。

怎么可能与“受害”一并而论???

显然,写这篇文章的人,既没到过大陆,也没看过大陆法律,听风就是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說的政治的風險是包含了地方政治力介入與干涉外商行為,而非單指整個政治體系引導經濟發展的影響。而地方治安也有與地方政治力結合的可能,所以我將治安跟政治放在一起。

當然,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種風險並非是個絕對的阻力,已有上百萬的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文章中只是將某些台商所面臨的狀況描述出來,是真是假也許無法證明,然而如果是假的那問題就出在海基會身上,如果經查證真有虛構,那大可透過法律途徑指控海基會之不當行為。我不知道這有什麼需要猜忌某某報的報導不實或是某人因政治立場導致數據虛構刻意挑撥離間?(更何況,這些解釋其實跟這篇報導都是一樣的本質:都無法肯定。)

這篇文章的重點就像翔宇講的,也就是行政與法律的問題,大多數台灣人對中國政府的印象,不外乎是專政導致的各種負面形象,所以對於行政裁量權過大與法律更替頻率過高(聽說中國勞工法特別繁雜)這些現象都是可以預期得到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台商回台後,有些會寫書專門在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商的經歷。

有計程賊車---徘徊在深圳機場,專門找不熟的台商,到半路上亂加價,或者帶到荒郊野外

勒索。

不然就是要申請一個執照,前前後後要蓋20幾個印章,其中的辛酸也只有台商知道。

廠商之間互相競爭的反而不是商品的優劣,卻是誰跟上層關係良好。

雖不能已偏蓋全,硬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全都是這個樣子,一樣米養百樣人嘛。

但,這些狀況也確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商環境裡頭,

要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商,公關費還真是筆龐大的支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陆法律有待完善,是事实,所有法律都是滞后的,没有完美的法律。

但是,大陆的法律不针对台商而设,每个人都一样。

对台商只有优惠政策,没有设限设卡。

顶楼那篇文章,造谣中伤,没任何意义。

写这个的人,要么没来过大陆道听途说,要么就是故意的仇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事實上得看是哪種商人

成功的商人在地方官員眼裡是主子

而那種沒錢而且企業運營不佳的商人,在地方官員眼裡是孫子

在大陸投資的狀況就是如此,優勝劣汰,沒什麼可怨的

只不過說淘汰的手法比較讓外人無法接受

有關中國的勞工法。這是從中國勞工觀察網上面,摘錄的一斷以前發佈的新聞稿的節選:

http://www.chinalaborwatch.org/php/web/article.php?article_id=72

*甘布尔:劳工法宽松吸引外资*

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控制的全国总工会威胁说,如果沃尔玛、戴尔和柯达等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拒绝在中国的机构中成立工会组织,他们将依法对这些外资企业提出诉讼。过去一个星期以来,中国官方媒体连续报导了外资企业拒绝按照中国的要求成立工会分支机构的情况,许多外资机构感受到明显的压力。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政策一直非常宽松。美国新兴市场战略研究公司总裁威廉·甘布尔认为,中国过去曾把允许或默许外资企业拒绝成立工会作为吸引外国投资的一个手段。

他说:“印度有严格的劳工法律,外国投资者便把目光转向中国。那里没有劳工法规的限制,你可以任意制定工资标准,不会有任何问题。

嚴格意義上講,雖然中國政府現在有心要搞公會,但是中國的勞工法貫徹得並不透徹,乃至在以後的日子裡也未必會產生好像西方國家的勞工法規一樣的影響。說不好聽點,目前依然是形同虛設,至少影響力依然不廣。

依照那篇報導上的說法,中國政府搞公會主要還是為了從外國投資者那裡賺取更多的"加工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台商回台後,有些會寫書專門在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商的經歷。

有計程賊車---徘徊在深圳機場,專門找不熟的台商,到半路上亂加價,或者帶到荒郊野外

勒索。

不然就是要申請一個執照,前前後後要蓋20幾個印章,其中的辛酸也只有台商知道。

廠商之間互相競爭的反而不是商品的優劣,卻是誰跟上層關係良好。

雖不能已偏蓋全,硬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全都是這個樣子,一樣米養百樣人嘛。

但,這些狀況也確實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商環境裡頭,

要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經商,公關費還真是筆龐大的支出。

不要那么强的悲情意识^^

好像大陆人专门欺负台商似的,其实我出差到外地被出租车司机骗也经常,慢慢学会保护自己就是了。

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确实很烦,我也经常不得不忍受,但大陆正在变化,而且还变的很快^^

大陆投资环境真实状况如何,请你们不要偏听偏信,而是看看台商把钱投在哪里了吧。

没人逼台湾人来大陆经商,但,还是越来越多,我在上海,台湾商人随处可见——我回家坐电梯几乎天天遇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是,大陆的法律不针对台商而设,每个人都一样。

对台商只有优惠政策,没有设限设卡。

我想這篇文章指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

因為說的是地方官僚的問題

中央對台商投資是求之不得(為日後潛在的經濟侵略行動埋下伏筆)

但是下面的官員就未必懂中央的心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陆法律有待完善,是事实,所有法律都是滞后的,没有完美的法律。

但是,大陆的法律不针对台商而设,每个人都一样。

对台商只有优惠政策,没有设限设卡。

顶楼那篇文章,造谣中伤,没任何意义。

写这个的人,要么没来过大陆道听途说,要么就是故意的仇视~

只有優惠政策?!

哼~你要知道,台商到中國投資的工廠都是有去無回,這叫優惠?!

未免太「優惠」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要知道,台商到中國投資的工廠都是有去無回,這叫優惠?!

問題一部份也在於台商自身

他們不想把資金撤回台灣

那是他們的決定

他們不少人在大陸賺了錢之後

就繼續將這筆錢放到大陸投資

擴大企業規模

甚至說企業裡面的行政管理人員

也逐漸轉變為大陸人士

越是如此

企業越有本土化的形象

麥當勞跟KFC也曾經在大陸打這一戰略

不少外商都是如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句话,你们在这里讨论大陆政策如何如何,没有真实的依据,全是捕风捉影,最明显的例证就是顶楼那篇转文,根本造谣嘛~

如果大陆环境不好,那么台商不会来;

现在大陆仍然是台商投资的热点,这说明了什么?台商又不傻,又没人逼他们去大陆,而且以我接触的台商来看——一个个精明的要死~

事实在这里,怎么辩也没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