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國志內容的問題


Recommended Posts

到學術版那邊去問,沒人回應說= =,來這裡發問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得到答案:E

在三國志的裴注中,關於下面幾段,有點問題,想請教版上的高手。

立 又 謂 宗 正 劉 艾 曰 : 「 前 太 白 守 天 關 , 與 熒 惑 會 ; 金 火 交 會 , 革 命 之 象 也 . 漢 祚 終 矣 , 晉 ﹑ 魏 必 有 興 者 . 」

這個"立"字在這裡是指的什麼意思呢?

公 聞 之 , 使 人 語 立 曰 : 「 知 公 忠 于 朝 廷 , 然 天 道 深 遠 , 幸 勿 多 言 . 」

這個"公"在這應該是指的曹操沒錯,但是為什麼又要說"知公忠于朝廷"呢?

"幸勿多言"又是何解呢?

世 語 曰 : 舊 制 , 三 公 領 兵 入 見 , 皆 交 戟 叉 頸 而 前 . 初 , 公 將 討 張 繡 , 入 覲 天 子 , 時 始 復 此 制 . 公 自 此 不 復 朝 見 .

"不復朝見"又是指?

曹 瞞 傳 云 : 太 祖 少 好 飛 鷹 走 狗 , 游 蕩 無 度 , 其 叔 父 數 言 之 於 嵩 . 太 祖 患 之 , 後 逢 叔 父 於 路 , 乃 "陽 敗 面 喎 口"

這句陽敗面喎口又是什麼意思呢?我看卡通的時候,好像是說他假裝中風騙他叔父

唉...自己懂的還真少啊= =,希望各位不吝指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76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請愛用中研院二十五史資料庫

到學術版那邊去問,沒人回應說= =,來這裡發問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得到答案:E

在三國志的裴注中,關於下面幾段,有點問題,想請教版上的高手。

立 又 謂 宗 正 劉 艾 曰 : 「 前 太 白 守 天 關 , 與 熒 惑 會 ; 金 火 交 會 , 革 命 之 象 也 . 漢 祚 終 矣 , 晉 ﹑ 魏 必 有 興 者 . 」

這個"立"字在這裡是指的什麼意思呢?

人名,太史令王立,他是說火星走到帝宮天下將變云云

摘錄:「侍 中 太 史 令 王 立 曰 : 「 自 去 春 太 白 犯 鎮 星 於 牛 斗 , 過 天 津 , 熒 惑 又 逆 行 守 北 河 , 不 可 犯 也 . 」 由 是 天 子 遂 不 北 渡 河 , 將 自 軹 關 東 出 . 立 又 謂 宗 正 劉 艾 曰 : 「 前 太 白 守 天 關 , 與 熒 惑 會 ; 」

公 聞 之 , 使 人 語 立 曰 : 「 知 公 忠 于 朝 廷 , 然 天 道 深 遠 , 幸 勿 多 言 . 」

這個"公"在這應該是指的曹操沒錯,但是為什麼又要說"知公忠于朝廷"呢?

"幸勿多言"又是何解呢?

假設是曹操的話(抱歉我和三國志不熟),就是曹操派人告訴王立說:「乃公(你爸我)對朝廷很忠心,天像不可測知如何能用天象預知興廢大事?你少廢話別在那裡裝神弄鬼的(文雅點叫作:您就少說點吧,這是不歸您管)」這是每個中國領導人都很愛用的伎倆,別人三拱四拱他才願意當皇帝,曹操這是在拒絕王立的「勸進」

世 語 曰 : 舊 制 , 三 公 領 兵 入 見 , 皆 交 戟 叉 頸 而 前 . 初 , 公 將 討 張 繡 , 入 覲 天 子 , 時 始 復 此 制 . 公 自 此 不 復 朝 見 .

"不復朝見"又是指?

就是說以前三公(白話文叫作大官)來探望皇帝的時候都會行「交戟」禮,結果曹操他只有在打張繡的時候想起來要行禮,而且就作了這一回,以就「不復朝見」--不來了

曹 瞞 傳 云 : 太 祖 少 好 飛 鷹 走 狗 , 游 蕩 無 度 , 其 叔 父 數 言 之 於 嵩 . 太 祖 患 之 , 後 逢 叔 父 於 路 , 乃 "陽 敗 面 喎 口"

這句陽敗面喎口又是什麼意思呢?我看卡通的時候,好像是說他假裝中風騙他叔父

他看到他叔公就裝的一副嘴歪眼斜的中風樣,嚇到他叔公,喎:歪口也

P.S.

小弟我和三國歷史非常非常不熟(我連哪個武將是哪邊都搞不清楚),以上解釋全是照字面翻譯,如有錯誤煩請十方大德修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公 聞 之 , 使 人 語 立 曰 : 「 知 忠 于 朝 廷 , 然 天 道 深 遠 , 幸 勿 多 言 . 」

我覺得這邊的〔公〕是指王立,整段話的意思是,能瞭解你(王立)是出於對朝廷的忠誠而進言,但天象深奧莫測不能盡信,千萬不要再說這件事.

知 公 忠 于 朝 廷只是場面話,王立的進言為曹操謀取私利實在太明顯,所以曹操在語氣上把王立的行為混成是為了朝廷安危設想.

世 語 曰 : 舊 制 , 三 公 領 兵 入 見 , 皆 交 戟 叉 頸 而 前 . 初 , 公 將 討 張 繡 , 入 覲 天 子 , 時 始 復 此 制 . 公 自 此 不 復 朝 見 .

漢朝大臣帶兵覲見皇帝時,侍衛會用刀斧駕著大臣的脖子進入宮廷面見皇帝,漢末諸侯勢力擴大凌駕皇權,宮廷規制逐漸沒落,直到曹操迎回獻帝後,以往的宮廷規制才恢復原狀,曹操在討伐張繡時,被這種待宰羔羊式的宮廷規制嚇得直冒冷汗,自此以後以後他帶兵征伐前,再也不肯入朝覲見皇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世语曰这一段,还要再修正

我来试翻译一下

按照旧的制度,三公之类的高官,如果要领兵出征的话,之前要去朝廷拜别天子,在他走上前拜见皇上的时候,近侍会用刀斧架在他头上,(警告他别忘了军权是谁给的一种仪式)

在曹操初迎圣驾时,他想打张绣时,还比较本份,按着朝廷的惯例走上个形式

但是在他的势力膨胀之后,或者是他厌烦这种形式,或者已经觉悟到汉室之不可再兴了

总之就是总揽军政大权,不请示,不汇报,不理睬皇帝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又要麻煩版上的高手們了

注:[一] 魏 書 曰 : 袁 紹 宿 與 故 太 尉 楊 彪 ﹑ 大 長 秋 梁 紹 ﹑ 少 府 孔 融 有 隙 , 欲 使 公 以 他 過 誅 之 . 公 曰 : 「 當 今 天 下 土 崩 瓦 解 , 雄 豪 並 起 , 輔 相 君 長 , 人 懷 怏 怏, 各 有 自 為 之 心 , 此 上 下 相 疑 之 秋 也 , 雖 以 無 嫌 待 之 , 猶 懼 未 信 ; 如 有 所 除 , 則 誰 不 自 危 ? 且 夫 起 布 衣 , 在 塵 垢 之 間 , 為 庸 人 之 所 陵 陷 , 可 勝 怨 乎 ! 高 祖 赦 雍 齒 之 讎 而 群 情 以 安 , 如 何 忘 之 ? 」 紹 以 為 公 外 託 公 義 , 內 實 離 異 , 深 懷 怨 望 . 臣 松 之 以 為 楊 彪 亦 曾 為 魏 武 所 困 , 幾 至 于 死 , 孔 融 竟 不 免 于 誅 滅 , 豈 所 謂 先 行 其 言 而 後 從 之 哉 ! 非 知 之 難 , 其 在 行 之 , 信 矣 .

紅色這部份不是很了解他的意思,煩請各位版友不吝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又要麻煩版上的高手們了

注:[一] 魏 書 曰 : 袁 紹 宿 與 故 太 尉 楊 彪 ﹑ 大 長 秋 梁 紹 ﹑ 少 府 孔 融 有 隙 , 欲 使 公 以 他 過 誅 之 . 公 曰 : 「 當 今 天 下 土 崩 瓦 解 , 雄 豪 並 起 , 輔 相 君 長 , 人 懷 怏 怏, 各 有 自 為 之 心 , 此 上 下 相 疑 之 秋 也 , 雖 以 無 嫌 待 之 , 猶 懼 未 信 ; 如 有 所 除 , 則 誰 不 自 危 ? 且 夫 起 布 衣 , 在 塵 垢 之 間 , 為 庸 人 之 所 陵 陷 , 可 勝 怨 乎 ! 高 祖 赦 雍 齒 之 讎 而 群 情 以 安 , 如 何 忘 之 ? 」 紹 以 為 公 外 託 公 義 , 內 實 離 異 , 深 懷 怨 望 . 臣 松 之 以 為 楊 彪 亦 曾 為 魏 武 所 困 , 幾 至 于 死 , 孔 融 竟 不 免 于 誅 滅 , 豈 所 謂 先 行 其 言 而 後 從 之 哉 ! 非 知 之 難 , 其 在 行 之 , 信 矣 .

紅色這部份不是很了解他的意思,煩請各位版友不吝指教

這句話簡單的翻譯就是「知易行難」

故事應該是袁紹和楊彪等一夥有仇,就要曹操去殺他們,結果曹操拿出漢高祖不殺雍齒的典故來敷衍他,於是他居然也開始懷疑起曹操了(亂入:當然也有可能是袁紹不准別人用典故只准自己用,於是就對曹操懷恨在心:P),但是實際情況是曹操也圍困過楊彪,也把孔融一家都劈了,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話說的比手動的快(這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是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裴注:

魏 略 曰 : 王 忠 , 扶 風 人 , 少 為 亭 長 . 三 輔 亂 , 忠 飢 乏 啖 人 , 隨 輩 南 向 武 關 . 值 婁 子 伯 為 荊 州 遣 迎 北 方 客 人 ; 忠 不 欲 去 , 因 率 等 仵 逆 擊 之 , 奪 其 兵 , 聚 眾 千 餘 人 以 歸 公 . 拜 忠 中 郎 將 , 從 征 討 . 五 官 將 知 忠 嘗 噉 人 , 因 從 駕 出 行 , 令 俳 取 塚 間 髑 髏 繫 著 忠 馬 鞍 , 以 為 歡 笑 .

查字典,啖的解釋有:以口咬動物、用餌誘之、姓,不過我看不出在這裡的解釋= =

五 年 春 正 月 , 董 承 等 謀 泄 , 皆 伏 誅 . 公 將 自 東 征 備 , 諸 將 皆 曰 : 「 與 公 爭 天 下 者 , 袁 紹 也 . 今 紹 方 來 而 棄 之 東 , 紹 乘 人 後 , 若 何 ? 」 公 曰 : 「 夫 劉 備 , 人 傑 也 , 今 不 擊 , 必 為 後 患 .[一]

裴於此段注:

[一] 孫 盛 魏 氏 春 秋 云 : 答 諸 將 曰 : 「 劉 備 , 人 傑 也 , 將 生 憂 寡 人 . 」 臣 松 之 以 為 史 之 記 言 , 既 多 潤 色 , 故 前 載 所 述 有 非 實 者 矣 , 後 之 作 者 又 生 意 改 之 , 于 失 實 也 , 不 亦 彌 遠 乎 ! 凡 孫 盛 製 書 , 多 用 左 氏 以 易 舊 文 , 如 此 者 非 一 . 嗟 乎 , 後 之 學 者 將 何 取 信 哉 ? 且 魏 武 方 以 天 下 勵 志 , 而 用 夫 差 分 死 之 言 , 尤 非 其 類 .

是不是裴松之認為"夫 劉 備 , 人 傑 也 , 今 不 擊 , 必 為 後 患 "不是曹操當時的回答,而魏式春秋所云又是被加以更改的。

"而 用 夫 差 分 死 之 言 , 尤 非 其 類 ."又作何解呢?

煩請版友們不吝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五 年 春 正 月 , 董 承 等 謀 泄 , 皆 伏 誅 . 公 將 自 東 征 備 , 諸 將 皆 曰 : 「 與 公 爭 天 下 者 , 袁 紹 也 . 今 紹 方 來 而 棄 之 東 , 紹 乘 人 後 , 若 何 ? 」 公 曰 : 「 夫 劉 備 , 人 傑 也 , 今 不 擊 , 必 為 後 患 .[一]

裴於此段注:

[一] 孫 盛 魏 氏 春 秋 云 : 答 諸 將 曰 : 「 劉 備 , 人 傑 也 , 將 生 憂 寡 人 . 」 臣 松 之 以 為 史 之 記 言 , 既 多 潤 色 , 故 前 載 所 述 有 非 實 者 矣 , 後 之 作 者 又 生 意 改 之 , 于 失 實 也 , 不 亦 彌 遠 乎 ! 凡 孫 盛 製 書 , 多 用 左 氏 以 易 舊 文 , 如 此 者 非 一 . 嗟 乎 , 後 之 學 者 將 何 取 信 哉 ? 且 魏 武 方 以 天 下 勵 志 , 而 用 夫 差 分 死 之 言 , 尤 非 其 類 .

是不是裴松之認為"夫 劉 備 , 人 傑 也 , 今 不 擊 , 必 為 後 患 "不是曹操當時的回答,而魏式春秋所云又是被加以更改的。

"而 用 夫 差 分 死 之 言 , 尤 非 其 類 ."又作何解呢?

煩請版友們不吝指教@@

這句話是說孫盛亂改史書,把曹操說的話改成夫差快死掉的時候講的話,真是不倫不類

然後同學... 你最近在幹嘛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句話是說孫盛亂改史書,把曹操說的話改成夫差快死掉的時候講的話,真是不倫不類

然後同學... 你最近在幹嘛啊@@

唉呀,我怎麼沒想到吳王夫差呢...一時沒看清楚以為他只是普通的句子說,多謝K大屢次相助T_T

雖然說我要升學考了,但是最近開始在讀三國正史..畢竟三國史算是我的興趣之一吧:E

話說回來,k大你的功力真不是蓋的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2段是说,孙胜胡乱臆会历史,用结果(刘备起家,袁少被灭)倒推断过程(还是站在曹操立场上的),他这钟文章叫后世学史者如何采信呢?

何况那时候,曹操在争天下(那时刘备算老几),怎么会象,吴王夫差在被越王勾贱反攻灭国时说出那种类似"早知如此(刘备会发家)何必当初(玩死他)"之类的话呢,真是不论不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唉呀,我怎麼沒想到吳王夫差呢...一時沒看清楚以為他只是普通的句子說,多謝K大屢次相助T_T

雖然說我要升學考了,但是最近開始在讀三國正史..畢竟三國史算是我的興趣之一吧:E

話說回來,k大你的功力真不是蓋的xd

繼承fclyk大的話頭

我建議你可以去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呂思勉文集》中的《秦漢史》和《兩晉南北朝史》

除了上海古籍這次很沒大腦把原本直排的書改成所謂「現代漢語」的橫排格式妨礙閱讀之外,這本書還是保持繁體字印刷,那呂思勉先生是錢穆先生的老師,國學基礎就更是深厚,講的雖然大量引用古代典籍但是深入淺出,呂思勉先生死的時候共產黨的政治運動還沒開始,所以他的書讀起來完全不會有時代隔閡,你如果讀正史《三國志》覺得有不解的話可以先看呂思勉先生的書,亦或是去找中華書局版的《資治通鑑》加上一本《讀通鑑論》拿來「參考」應該就會瞭了(會這樣講是因為我自己實在缺乏勇氣讀整本通鑑,只能當個「芝麻通鑑」之徒:P)

以上講的中華書局的《資治通鑑》(繁體本)和上海古籍呂思勉先生的《秦漢史》、《兩進南北朝史》你打電話到台北市政府那邊的上海書局都訂的到(而且上海書局取書速度比台大那邊的快,只是貴一點而以),大概1000塊出頭就可以買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過您真的是過譽了,我和三國史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不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過您真的是過譽了,我和三國史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不熟

若k大有時間的話,不妨到學術課業版,我在那發了一個國文問題,也是差不多文言翻譯的,不過跟歷史比較沒牽連,所以發在那邊,若有時間的話也請幫我解個答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和三國史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不熟

2007-01-29 11:07 PM

UOTE]

还真是惭愧啊,我只是对三国历史有特别的兴趣而已,

没有上纲上线到去读Kelunyang同学说的书的那种程度,

有点汗流夹背了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獻 帝 起 居 注 曰 : 公 上 言 「 大 將 軍 鄴 侯 袁 紹 前 與 冀 州 牧 韓 馥 立 故 大 司 馬 劉 虞 , 刻 作 金 璽 , 遣 故 任 長 畢 瑜 詣 虞 , 為 說 命 錄 之 數 . 又 紹 與 臣 書 云 : 『 可 都 鄄 城 , 當 有 所 立 . 』 擅 鑄 金 銀 印 , 孝 廉 計 吏 , 皆 往 詣 紹 . 從 弟 濟 陰 太 守 敘 與 紹 書 云 : 『 今 海 內 喪 敗 , 天 意 實 在 我 家 , 神 應 有 徵 , 當 在 尊 兄 . 南 兄 臣 下 欲 使 即 位 , 南 兄 言 , 以 年 則 北 兄 長 , 以 位 則 北 兄 重 . 便 欲 送 璽 , 會 曹 操 斷 道 . 』 紹 宗 族 累 世 受 國 重 恩 , 而 凶 逆 無 道 , 乃 至 于 此 . 輒 勒 兵 馬 , 與 戰 官 渡 , 乘 聖 朝 之 威 , 得 斬 紹 大 將 淳 于 瓊 等 八 人 首 , 遂 大 破 潰 . 紹 與 子 譚 輕 身 迸 走 . 凡 斬 首 七 萬 餘 級 , 輜 重 財 物 巨 億 . 」

這裡"南兄"跟"北兄"所指為何?總不會是南邊跟北邊的兄弟吧^o)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獻 帝 起 居 注 曰 : 公 上 言 「 大 將 軍 鄴 侯 袁 紹 前 與 冀 州 牧 韓 馥 立 故 大 司 馬 劉 虞 , 刻 作 金 璽 , 遣 故 任 長 畢 瑜 詣 虞 , 為 說 命 錄 之 數 . 又 紹 與 臣 書 云 : 『 可 都 鄄 城 , 當 有 所 立 . 』 擅 鑄 金 銀 印 , 孝 廉 計 吏 , 皆 往 詣 紹 . 從 弟 濟 陰 太 守 敘 與 紹 書 云 : 『 今 海 內 喪 敗 , 天 意 實 在 我 家 , 神 應 有 徵 , 當 在 尊 兄 . 南 兄 臣 下 欲 使 即 位 , 南 兄 言 , 以 年 則 北 兄 長 , 以 位 則 北 兄 重 . 便 欲 送 璽 , 會 曹 操 斷 道 . 』 紹 宗 族 累 世 受 國 重 恩 , 而 凶 逆 無 道 , 乃 至 于 此 . 輒 勒 兵 馬 , 與 戰 官 渡 , 乘 聖 朝 之 威 , 得 斬 紹 大 將 淳 于 瓊 等 八 人 首 , 遂 大 破 潰 . 紹 與 子 譚 輕 身 迸 走 . 凡 斬 首 七 萬 餘 級 , 輜 重 財 物 巨 億 . 」

這裡"南兄"跟"北兄"所指為何?總不會是南邊跟北邊的兄弟吧^o)

字面上看正是如此,但是重點是「南北二兄」各指何人?

我翻了幾本書後,自己的看法是南兄是袁術(於壽春稱帝),北兄根據你引用文章的說法就是鄴城(冀州)的袁紹,袁術和袁紹分別於建安五年左右戰敗,而這封信應該是他的「從弟」(堂兄弟)寄給他的,那傢伙的「濟陰」則是在現在山東定陶一帶,從他的位置來看,袁術在南而袁紹在北,南兄北兄或許可以從這裡解

符錄的話應該就是有名的「當途高」吧?這句話後來被史家拆解成「魏」(大樓是也,大樓在馬路上,當然當途高啦~)

P.S.

我建議你去找這本白話的二十五史來看

http://www.cptw.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6400010

我自己是沒看過啦,不過聽一些人是蠻推薦這一套的

要不然... 翻譯好累啊囧

To:fclyk

我自己也沒讀完呂思勉的書啊xd(上學期看到書單我也汗流浹背了)

只是上學期修了資治通鑑的晉代篇,有用到過呂思勉的兩晉南北朝史部分而已: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字面上看正是如此,但是重點是「南北二兄」各指何人?

P.S.

我建議你去找這本白話的二十五史來看

http://www.cptw.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16400010

我自己是沒看過啦,不過聽一些人是蠻推薦這一套的

要不然... 翻譯好累啊囧

在下是有買國家出版社出的"白話三國志"一書,共上下兩冊,兩本都厚厚的說

不過很可惜的,裡面並沒有裴注...= =",這也是我感到比較頭痛的地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魏 書 載 庚 申 令 曰 : 「 議 者 或 以 軍 吏 雖 有 功 能 , 德 行 不 足 堪 任 郡 國 之 選 , 所 謂 『 可 與 適 道 , 未 可 與 權 』 . 管 仲 曰 : 『 使 賢 者 食 於 能 則 上 尊 , 鬥 士 食 於 功 則 卒 輕 于 死 , 二 者 設 於 國 則 天 下 治 . 』 未 聞 無 能 之 人 , 不 鬥 之 士 , 並 受 祿 賞 , 而 可 以 立 功 興 國 者 也 . 故 明 君 不 官 無 功 之 臣 , 不 賞 不 戰 之 士 ; 治 平 尚 德 行 , 有 事 賞 功 能 . 論 者 之 言 , 一 似 管 窺 虎 歟 ! 」

這句好像是在說治國的道理?

秋 七 月 , 令 曰 : 「 喪 亂 已 來 , 十 有 五 年 , 後 生 者 不 見 仁 義 禮 讓 之 風 , 吾 甚 傷 之 . 其 令 郡 國 各 脩 文 學 , 縣 滿 五 百 戶 置 校 官 , 選 其 鄉 之 俊 造 而 教 學 之 , 庶 幾 先 王 之 道 不 廢 , 而 有 以 益 于 天 下 . 」

是不是說先王之道不廢差不多可以達到了,卡在"庶幾"這個詞

[三] 孫 盛 云 : 昔 者 先 王 之 為 誅 賞 也 , 將 以 懲 惡 勸 善 , 永 彰 鑒 戒 . 紹 因 世 艱 危 , 遂 懷 逆 謀 , 上 議 神 器 , 下 干 國 紀 . 荐 社 汙 宅 , 古 之 制 也 , 而 乃 盡 哀 于 逆 臣 之 塚 , 加 恩 于 饕 餮 之 室 , 為 政 之 道 , 於 斯 躓 矣 夫 匿 怨 友 人 , 前 哲 所 恥 , 稅 驂 舊 館 , 義 無 虛 涕 , 苟 道 乖 好 絕 , 何 哭 之 有 ! 昔 漢 高 失 之 於 項 氏 , 魏 武 遵 謬 於 此 舉 , 豈 非 百 慮 之 一 失 也 .

"薦社汙宅"是什麼樣的制度呢?

於斯躓矣:這是不好的←這樣翻對嗎?

漢高失之於項氏:劉邦跟項羽之間發生什麼事讓曹操遵謬於此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使 賢 者 食 於 能 則 上 尊 , 鬥 士 食 於 功 則 卒 輕 于 死

是说要让有本事的人能凭他的能力做大官,勇武的人追求军功而不顾生死

庶幾

是说,时间很快(这个词古汉语中常用的,你看到的次数会很多,如果你常看的话)

於斯躓矣

你理解大致不差把

薦社汙宅

不敢乱说把,我大致也要猜了------指袁绍行废立之事,以个人行为干摄国家兴废.(逃啊,大汗)

漢高失之於項氏

刘邦和项羽是原来是亲密战友(曹袁原同殿为某职6个中郎将之2,淳于穷也1/6)

分立之后刘弱项强,项原则上指导刘(分立后,曹弱袁强,袁职在曹上.原则上指导曹)

分裂后刘灭项(曹灭袁)

死后,刘哭过项(曹去哭袁)

孫 盛是在说,如此的乱臣贼子,你(曹)去学刘哭项一样,去哭他干嘛,这不是有病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魏 書 載 公 令 曰 : 「 有 國 有 家 者 , 不 患 寡 而 患 不 均 , 不 患 貧 而 患 不 安 . 袁 氏 之 治 也 , 使 豪 彊 擅 恣 , 親 戚 兼 并 ; 下 民 貧 弱 , 代 出 租 賦 , 衒 鬻 家 財 , 不 足 應 命 ; 審 配 宗 族 , 至 乃 藏 匿 罪 人 , 為 逋 逃 主 . 欲 望 百 姓 親 附 , 甲 兵 彊 盛 , 豈 可 得 邪 ! 其 收 田 租 畝 四 升 , 戶 出 絹 二 匹 ﹑ 綿 二 斤 而 已 , 他 不 得 擅 興 發 . 郡 國 守 相 明 檢 察 之 , 無 令 彊 民 有 所 隱 藏 , 而 弱 民 兼 賦 也 . 」

這 段 整 個 不 是 很 了 解T_T

九 月 , 令 曰 : 「 阿 黨 比 周 , 先 聖 所 疾 也 . 聞 冀 州 俗 , 父 子 異 部 , 更 相 毀 譽 . 昔 直 不 疑 無 兄 , 世 人 謂 之 盜 嫂 ; 第 五 伯 魚 三 娶 孤 女 , 謂 之 撾 婦 翁 ; 王 鳳 擅 權 , 谷 永 比 之 申 伯 , 王 商 忠 議 , 張 匡 謂 之 左 道 : 此 皆 以 白 為 黑 , 欺 天 罔 君 者 也 . 吾 欲 整 齊 風 俗 , 四 者 不 除 , 吾 以 為 羞 . 」

可 以 簡 述 曹 操 所 舉 這 幾 項 事 例 的 典 故 嗎?我 只 知 道 說 這 段 是 說 冀 州 的 風 俗 太差 了

魏 書 載 十 月 乙 亥 令 曰 : 「 夫 治 世 御 眾 , 建 立 輔 弼 , 誡 在 面 從 , 詩 稱 『 聽 用 我 謀 , 庶 無 大 悔 』 , 斯 實 君 臣 懇 懇 之 求 也 . 吾 充 重 任 , 每 懼 失 中 , 頻 年 已 來 , 不 聞 嘉 謀 , 豈 吾 開 延 不 勤 之 咎 邪 ? 自 今 以 後 , 諸 掾 屬 治 中 ﹑ 別 駕 , 常 以 月 旦 各 言 其 失 , 吾 將 覽 焉 . 」

這 是 希 望 下 屬 能 多 多 建 言 嗎???

魏 書 載 公 令 曰 : 「 昔 趙 奢 ﹑ 竇 嬰 之 為 將 也 , 受 賜 千 金 , 一 朝 散 之 , 故 能 濟 成 大 功 , 永 世 流 聲 . 吾 讀 其 文 , 未 嘗 不 慕 其 為 人 也 . 與 諸 將 士 大 夫 共 從 戎 事 , 幸 賴 賢 人 不 愛 其 謀 , 群 士 不 遺 其 力 , 是 夷 險 平 亂 , 而 吾 得 竊 大 賞 , 戶 邑 三 萬 . 追 思 竇 嬰 散 金 之 義 , 今 分 所 受 租 與 諸 將 掾 屬 及 故 戍 于 陳 ﹑ 蔡 者 , 庶 以 疇 答 眾 勞 , 不 擅 大 惠 也 . 宜 差 死 事 之 孤 , 以 租 穀 及 之 . 若 年 殷 用 足 , 租 奉 畢 入 , 將 大 與 眾 人 悉 共 饗 之 . 」

這 裡 不 是 很 了 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一段

袁家治理地方,强取豪剁,任人唯亲(子婿分管州郡),兼并土地,老百姓要变卖家产来付每年的租税都还过很勉强了,審 配(重臣)家的人甚至还私藏罪犯....

想让老百姓归附.兵甲强壮,这不是做梦吗

我们规定地租每某4升,娟2匹... ,不准再加别的税负,各郡相互监督.............

第二段

以上典故,太庞杂,而且,传到今天并算什么有名的典故(不求甚解就好了把)

只说一个把

直不疑(人名)住在哥哥家;他的哥哥过世了,他还住那里.外界就风传他和寡嫂通奸,根本是捕风捉影拉........................................

第三段

对的

第四段

今天,我蒙皇恩封赏,有食邑三万户,想想前人散千金于家臣的壮举,我把这三万户分给你们(陈地和蔡地)以报答你们,我并不会独自享受皇上恩典拉,

以后在这里,有为国家(我)效死命的人,他的后代,用地租来供养.....

若是田地收成好,有很多宽裕的话,多出来的部分,我和大家共享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