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我們到底該學什麼系列之~我們到底該不該學英文?


Recommended Posts

從小學到高中,我知道的班上英文最好的學生都不是上課學的。

都是自己背單字(5000/7000......)、小時候在外國待過、平常看很多英文影片、在外面上課、去補習......等等。

可以確定的是學校教英文效果很差,

可是如果學校沒有教我想可能會有大半的學生變成完全不會英文=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 回覆 100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覺得要用自然的方式學

強迫是無義且傷害

不管什麼學科

包刮語言都是一種工具

就像數學是物化的工具 訓練邏輯的工具

語言是溝通交流 紀錄的工具

就使用語言來說

最好還是"理所當然"

就跟用母語一樣自然

比方看英文報章小說 玩英文電腦遊戲

若是總在考考考 那實在是無趣至極

畢竟那是驗收程度的方式 不是驅使唸書的手段

像高一時老師開些英文小說

我就覺得還不錯的 有些故事很有趣

但到了高二變成看雜誌

裡面有些文章就覺得很無趣

當然有些人是為了考試念的 不考就不念

對於這種人基本上我是很鄙視的

因為他實在是本末倒置

(如果有看過哈利波特5的應該知道恩不理居是怎樣的垃圾)

其實中文英文也是有相通性的

因為都是人創造的

雖然文法不同 結構也不同

但對東西的描述基本上是沒有差太多的

學英文就用最自然的方式吧

雖然本身我考試成績不是很好(還有點糟= =' 因為懶 囧)

不過至少我在唸的時候不會有很大的排斥力

或許有時會埋怨 考糟也會傷心

但是只要覺得生活上用的到其實就不會太抗拒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接受英文課程者,增加自己的廣度,不接受英文課程者,降低自己的廣度

變數:接受英文者,不一定未來就能增加廣度,不接受英文課程者,不一定未來就會降低自己的廣度

多數論:讀英文的人,增加自己廣度的機會會增加;不接受英文者,增加自己廣度的機會變低

常態認知:很多知識份子,都會英文;很多平凡低層老百姓,都不會英文

個人變數:

●你覺得學英文沒用,有兩種可能

1.你覺得自己以後就是無名小竹,沒必要學英文去認識外國人,我看中文書就夠了

2.你有很好的管道可以增加廣度,有沒有學英文對我來講沒差

●你覺得學英文有用,有兩種可能

1.你想認識世界上更多東西

2.為了你的工作需求而學英文

結論,學英文不一定是必要的,但你學英文後,機會增加;你不學英文,機會減少

現實面補充:世界上需要各種行業存在,殺豬、廟公、等....

但如果你擁有很好地廣度,你可以把"殺豬的"產業,搞成像醫院一樣

就像楊博元(信公實業副董事長)一樣,把屠宰場當醫院經營,用高科技篩檢、管制細節

當然,就算沒有學英文,也有可能做到這種程度,但據我所知,楊博元他會英文...

不過也有像五州董事長、旺旺先輩的老闆這一類,沒什麼正規知識,滿口髒話,但卻憑著街頭鬥犬的嗅覺,打下半壁江山

最終結論:你覺得有需要,你就去學,你覺得沒需要,你就不用學,前提是你自己給自己的定位:P :P :P :P :P

這一句我喜歡

有人說 英文在這世界是共通語

其實是錯的 應該是說26個英文字母

在這世界上才是共通的

舉例來說 印尼他有300多種的地方語言

可是他們的mv上卻都是abc拼成的

基本上要學啥語言是看人意願

有人覺得他又不是靠英吃飯當然不學

英文不一定要學好不過羅馬拼英一定要學好

因為現在學任何語言都要用羅馬拼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灣是一個小島

最忌諱的就是人民島國心態的養成

由於地理上的分隔, 小島的人民在各種方面常常會自成一格, 而忽略了世界其他各國

嚴重點就是造成島國人民心胸狹隘, 無法接受其他事物

故身為小島上生活的人

有著開放的心胸接納各國的觀念思想, 並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而國際情況是這樣的

承繼著19世紀英國霸權的是美國

而美國從二十世紀中葉一直稱霸到現在

故而從聯合王國稱霸到今天

英文都是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語言

我想政府以英語列入義務教育的理由

應該就是希望台灣人民具備與國外互相交流的基本能力

並能藉此避免島國心態的滋生

再來就是有關語言學習的部分, 請看下面

大概有人會質疑學習外語和一個人心智更開明的關係

學習外語讓一個人能具備接觸到除了自己母語以外地方的能力

而也能看到更多國外不同的人事物

這就好像旅遊能增廣一個人的見聞意思一樣

而當一個人看的越來越多, 他所能接受的範圍也越來越大, 也相對的比較不會有島國心態的產生

當然並非所有事情都接受才算開明, 其中的拿捏要看個人造化了

中文使用人數的確是比英文多了很多

可是普及區域呢?

僅及中台港澳和新加坡吧

那英語呢?

怎麼好像全世界都有人在用?

這真的就表現出英語作為主流語言的理由了

坦白說

今天就算中國經濟急起直追

搞的和美國一樣強, 我也不覺得中文能普及到多遠

頂多能靠中文在亞洲走透透就很慶幸了

中文和英文, 在國際各種語言推廣上

中文有著相對的劣勢

大家都耳聞中文的難學

可是語言的難易其實是相對的

就好像對於歐美國家的人, 日文也是個超難的語言

可是對我們來說好像沒像某些歐語這麼難

中文的劣勢就是我們是象形文字, 非拼音文字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人民都是拼音文字系統

只有東亞語言自成一格

對於其他語系的人來說

真的需要很大的心力來了解

但是

反過來說

印歐語系(英德法西...etc)對我們來說也有一定的難處

而正好大多數強勢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

學習英語正好是一個非常好的印歐語系入門

以英語為基礎學習其他歐語, 將比以中文為基礎學習歐語更有優勢

綜合以上

為了有更開放的胸襟和更能接受其他語言

我們還是應該學英語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能接受"英語最重要論"

畢竟 我們其實可以往各方面發展

比方說法律

其實美國用的是不成文法 而我們是用成文法 所以幹麻去哈佛、耶魯學法律?

去德國學比較好吧?或者去法國學也不差?(德法,都是使用成文法系)

那這樣我學英文幹麻? 當然學德文或者法文阿!

同理,如果今天你是想去大陸發展,那就去學簡體字

一切都掌握在你的目標和志向,絕對沒有"英文最重要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世界上近乎所有的主流資訊都是用英文在流通的. 需要會英文才能去和世界的潮流接軌. 對在台灣的學生而言, 英文可能不是什麼維生必要的物品. 但是各位將來會發現,英文是一個極為POWERFUL的工具. 沒有它當然也可以活著, 但是有了它, 會方便很多.

其實, 大部份在台灣的人, 或多或少, 都會在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感覺到"如果我會英文就好了" 所以, 現在的學習就是為了那個時刻去作準備而已. 有, 總是比沒有好.

英美是海洋法系(common law), 德法中台日是大陸法系(civil law), 這是二種不同的法理思考下產生的不同法律系統(legal system). 但是並不是如此的不同. 海洋法系還是有法條, 所以還是成文法. 而且大陸法及海洋法的架構在私法領域上的差異並不大. 在商法領域, 大陸法及海洋法國家的立法都很類似, 而且是以海洋法系為主. 不能說因為台灣是大陸法系, 去德國就一定比去美英要好. 這個要看你要攻讀的領域及其他各種考量.

總之, 英語是通用工具. 學好英文可以有很多好處. 在目前是正確的. 中文固然是世界上最多人的母語, 但是別忘了英文是世界上最多人的第二語言. 而且是商界及學界還有流行文化界的第一語言.

事實就是如此, 至於要怎麼選擇, 當然還是看個人需求來決定即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然沒有說學法律一定要到美國阿

台灣也有很多法律人是出自德國的

出國留學我想應該考慮的還有其他因素

比如說你去那邊所能學到的說話技巧, 邏輯辨正等等

或許這都是台灣學不到的

沒有哪種語言是重要與不重要

只有相對強勢與弱勢

而語言重要性也非僅看該語言的使用人口

今天要是我告訴你廣東話在海外甚至比我們說的普通話還強勢還普遍

而廣東話的使用人數肯定沒普通話多

你會說在海外廣東話比較不重要嗎?

這倒是未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確實, 廣東話在海外的力量很強大. 我剛來英國時, 上中國城吃飯點菜要用英文, 因為服務生聽不懂國語, 我不會說廣東話.

不過近幾年來. 廣東話的勢力已經漸漸被普通話超越了. 連在香港都是如此. 對台灣人而這, 這應該是福音吧. 我連去東京吃烤肉. 都有用中文點菜的經驗..哈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世界上近乎所有的主流資訊都是用英文在流通的. 需要會英文才能去和世界的潮流接軌. 對在台灣的學生而言, 英文可能不是什麼維生必要的物品. 但是各位將來會發現,英文是一個極為POWERFUL的工具. 沒有它當然也可以活著, 但是有了它, 會方便很多.

其實, 大部份在台灣的人, 或多或少, 都會在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感覺到"如果我會英文就好了" 所以, 現在的學習就是為了那個時刻去作準備而已. 有, 總是比沒有好.

英美是海洋法系(common law), 德法中台日是大陸法系(civil law), 這是二種不同的法理思考下產生的不同法律系統(legal system). 但是並不是如此的不同. 海洋法系還是有法條, 所以還是成文法. 而且大陸法及海洋法的架構在私法領域上的差異並不大. 在商法領域, 大陸法及海洋法國家的立法都很類似, 而且是以海洋法系為主. 不能說因為台灣是大陸法系, 去德國就一定比去美英要好. 這個要看你要攻讀的領域及其他各種考量.

總之, 英語是通用工具. 學好英文可以有很多好處. 在目前是正確的. 中文固然是世界上最多人的母語, 但是別忘了英文是世界上最多人的第二語言. 而且是商界及學界還有流行文化界的第一語言.

事實就是如此, 至於要怎麼選擇, 當然還是看個人需求來決定即可.

受教了

不過啦...說老實話....

家族裡面一堆賺大錢做大事的長輩,他們都不會英文.....

因為他們都有錢到可以請翻譯XDD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過我倒是覺得未必

會講當地語言, 是打入當地人的社群文化最基本的鑰匙

來台灣的老外, 不會講普通話, 大家再怎麼樣都是把他們當老外

而出外也一樣

今天如果你在國外有人跟你講台語(客OR閩) 你不覺得特別親切嘛?

畢竟香港人平常都用廣東話溝通的

這幾年大陸人大舉進入香港, 他們才有點被迫漸漸改變

回歸正題

很多人賺大錢不會英文沒錯

可是我想更多人憑著會英文而搏得人生地位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些不會英文仍賺大錢的是因為他們的年代還不用英文,現在可不比當年。

就算你能賺大錢,你還是不能吸收國外的最新知識,要等翻譯。

會不會使用正確的文法可能不是很重要(可以花錢請人幫你改),但是能夠聽懂、看懂、能表達就非常重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不能這麼說...

雖然說中文的人比說英文的人多很多,

但基本上對社會有大貢獻的大都不是說中文的國家,

只是剛好美國目前是世界最強國罷了,

如果哪天中國變成世界最強國,

那中文九成八也會變成國際通用語言了。

我非常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可是問題是,國際共通的中文是簡體中文還是正體(繁體)中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學第二外語的問題...

我記得美國人會學習西班牙語文的原因是因為英文跟西班牙語文很相近,學習起來叫學習其他語言容易(當然,我沒學過我不知道...)

有必要學習第二外語嗎?

天生對語文方面能力較差的人,學習第二外語會有很大的困難

加上大家都學習的話...

成就會帶來興趣,相對的沒有成就會失去興趣

我想有許多人也因為英文不好而大受困擾吧!(我就是其中之一...)

政府因為種種的理由已經將英文納入義務教育中

該不該學...

當不學時就畢不了業...,拿不到畢業證書

什麼都會變成該了吧?!(消極)

美國人學西班牙文是因為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在下面

很多勞工或移民都講西班牙文

普及度非常高

而且美國學校上的第二語言不止西班牙文

另外有法文和日文可以選

#41提到英文鬆散...大錯特錯

大家都以為口說隨便講

換成中文,平常講話,你可以用跟幼兒講那重很基本的中文講話...甚至只有幾個字,不算一句話也能溝通: (ex)我,看電影,昨天=我昨天去看電影

英文同理,你可以完全不管文法講,可是

1)英文文法不比中文簡單(時態,構句),用錯是真的人家會聽不懂(人家只能猜)

2)講真正的英文,像商業上對談或是辯論,我不信你用baby English可以通

英文也是有文言文的

英文也有字彙

講話用字彙代表你的深度(當然不是奇怪字彙,要用的恰當)

語言可深可淺

端看你的能力

#54言之中肯至極

當我看到這主題,真的有點傻眼

英語的重要性我想我不必多提

前面很多大大提到了

英語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

多數國家的第二語言都是英文

為什麼我們要跟世界接軌? 為什麼要提升國民競爭力? 為什麼要跟世界溝通?

很簡單,

台灣以對外貿易起家的

如果國民不具有對外溝通的能力

那我們拿什麼跟人家競爭?

以前各大板塊自成一格

歐洲以法文,北美英文,南美西文等

可是,世界變了

可能我人在在台灣,掌控越南的工廠和歐洲的市場

世界上語言千千萬萬種,要如何溝通?

一個人具備越多語言能力越有競爭力

你聽的懂對方說什麼,對方卻不懂你說什麼

那麼,你就贏人家

相對的,聽不懂,就輸人家,就被淘汰

這社會很現實

M型社會搭配二八法則(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控百分之八十的財富)

我們面對一個競爭的未來

回到主題

語言只是了解文化的入門,二十一世紀制勝點在身兼多種文化

有錢請翻譯,還不如自己聽來的直接

完全沒有隔閡

(像前陣子G8高峰會,美國總統布希開德國總理梅吉爾夫人的玩笑,她不等翻譯直接用流利的英語反嗆回去)

英文,只是最基本的外語

我能體會英文學不起來的無力感

我自己是留學生

在台灣英文算行

可是出來真正要跟頂尖的在地學生比還差一大節

出來個幾年真的很難去跟人家十幾年比

可是有付出就會有收穫

語言這種東西就是這樣

需要時間累積

在台灣好好學英文,其實真的程度是可以的

注意,成績不等於程度

因為文化背景的關係,所以教改理想很高但,實行力卻極低

亞洲教育就是分數,成績取決一切

可是只要有心,不斷背單字,不斷逼自己讀文章

聽廣播,看去掉中文字幕的英美電影

不自我放棄...真的可以學的好

我覺得出國對我最大的影響不是語言(語言真的要自己讀,我這邊有比我多來好幾年的留學生英文比我還差...一天到晚講中文,根本不會進步)

反倒是世界觀

我跟法國朋友聊,義大利朋友聊,德國朋友聊,日本韓國甚至是沙烏地阿拉伯

我不會法文,義大利文,德文,日文,韓文或是阿拉伯文,他們也不懂中文

可是我們可以溝通

我們大家說的都是英文

我們分享自己的文化

真正在做文化交流阿!

我跟大家說台灣跟大陸的不同,怎麼會播遷來台,或是台灣在那裡

辯論溫室效應,日俄戰爭的不同歷史解釋,蔣毛情結

閒聊世足賽,電影等

聽聽他們國家的生活,教育生態

順便糾正了許多刻板印象

假設我有這些語言能力

我可以用他們的語言跟他們說話,也懂他們跟自己國家的人講得話

可是我講中文的時候他們不懂

那我在社會上是不是就勝了一籌?

島國人民多短視近利

為什麼要學英文?

不會英文又不會死

不會英文明天太陽一樣升起

幹麻要學?

還有像前面一位大大說的

幹麻要充實自己?

讀中文就好了阿

其實資訊是多方的

中文的資訊只是對同一件事的某一種說法

以我學美國歷史為例

剛剛前面提到日俄戰爭

台灣/中國立場跟美國/俄羅斯/日本立場絕對不同

以前在讀也不會多想

可是兩相比較之下,因為都學過,所以可以更容易釐清事實真相

又或是美國方面對台海的看法

只看台灣媒體是非常狹隘的,看看Times,CNN,BBC之類的

更多更廣

還有一些很敏感的主題以台灣民風保守是不會去大肆討論--像同志話題或是墮胎問題

這些資訊都是很切身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美國人學西班牙文是因為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在下面

很多勞工或移民都講西班牙文

普及度非常高

而且美國學校上的第二語言不止西班牙文

另外有法文和日文可以選

謝謝妳提供這樣的答案...

當時我聽到老師的解釋是因為我文章原本寫的原因

很高興能看到不同的解釋

當我看到這主題,真的有點傻眼

雖然這不是非常重要

但我對妳的傻眼有點小小的意見

學英文並不是必要的

若是如此

我們也不需要其他語言了

開這個主題的目的是想再找出更確切學習英文的目的

可以給不喜歡英文的人去思索些什麼

可以給放棄英文的人再去位英文努力一次的動機

妳認為學英文是必須的

我可以接受

但是妳的那句話

讓我覺得

認為不學英語比較好的人

什麼都不是

對於開這個主題的我

更是一種諷刺

"這種主題連開都不用開"

妳給我的是這樣的感覺

我幾乎每天都會問我自己

"為什麼要學英文?"

更別提身為英文老師的我

有多少學生問過我

"為什麼我要學英文?"

我只是一個英文輔導老師

本科系非英文

在學習英文的路上一有一大段路要走

對於為什麼學習英文

每天的答案都會不一樣

我從老師、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些什麼

我不認為這個主題會讓人傻眼

還有

謝謝妳的回覆

給了我不少的思考方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這不是非常重要

但我對妳的傻眼有點小小的意見

學英文並不是必要的

若是如此

我們也不需要其他語言了

開這個主題的目的是想再找出更確切學習英文的目的

可以給不喜歡英文的人去思索些什麼

可以給放棄英文的人再去位英文努力一次的動機

妳認為學英文是必須的

我可以接受

但是妳的那句話

讓我覺得

認為不學英語比較好的人

什麼都不是

對於開這個主題的我

更是一種諷刺

"這種主題連開都不用開"

妳給我的是這樣的感覺

我並沒有任何輕視的意味

我只是很心痛當人家(意指國外的留學生)很積極的學習,往前衝

台灣學生卻在猶豫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有競爭力,為什麼不回到原始生活

當然這個主題是一種思考,比台灣多數不會思考只會盲從的大眾好

我那句話是第一個進到腦子裡很真實的想法

如有冒犯,我很抱歉

語言是一種工具,一個溝通橋樑

我的點是學英文跟學任何一種語言一樣重要

只是正好英文是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語言

所以比起其他語言更實用些

但我並沒有否定任何語言

我前面也說過,語言只是了解一個文化的入門

每個文化都是可貴的

跟其他文化交流,學習他人的優點,對照自己的缺點

分享大家的文化特點

未來是個地球村

如果像清末一樣故步自封,拒絕跟人交流

最後只會落到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我也思考過

如果以後立志要成為國文/歷史老師的人

其實三角函數,排列組合,等差等比,圓,橢圓,雙曲線這些數學以後根本不會用到

幹麻學?

沒有人會去便利商店買東西用三角公式去算零錢

一般生活中頂多只用到最基本的四則運算

那幹麻學?

其實這就是高二分組的目的

文組的數學比較簡單

而且以後走商也是要用到

至於走文學方面

數學可以訓練邏輯思考能力

對分析/處理事情,寫文章,辯論等都有幫助(比較有條理,比較清晰)

以統計學的角度而言

國中以前,

一般女生語言能力比男生好

可是高中以後,

男生語言能力反而比女生好

其實就是邏輯推理力的關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以學問排擠的角度而言,我會認為,需求最高的學科必須穩固,其餘的學科才有放入教育課程的機會,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一定會有些知識是某些人尚缺乏的,而那些知識剛好又是存在於社會中必要的基礎,好比溝通能力、基本的職業技能、對自己在法律上的權利的認知,甚至是獨立思考以免淪於意識型態,這些在正規教育中是不足的,而且我們常不在乎這個問題,卻要求學生把歷史學好、把數學學好、把文言文唸好,社會問題很多,代表基本教育對維持社會的功能發揮有限。

  在各種利益權衡之下,我認為這是最優先也最重要的教育內容,現在的教育反倒是浪費在太多次要的學問上,從這點觀之,我不支持英文教育的必要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以學問排擠的角度而言,我會認為,需求最高的學科必須穩固,其餘的學科才有放入教育課程的機會,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一定會有些知識是某些人尚缺乏的,而那些知識剛好又是存在於社會中必要的基礎,好比溝通能力、基本的職業技能、對自己在法律上的權利的認知,甚至是獨立思考以免淪於意識型態,這些在正規教育中是不足的,而且我們常不在乎這個問題,卻要求學生把歷史學好、把數學學好、把文言文唸好,社會問題很多,代表基本教育對維持社會的功能發揮有限。

  在各種利益權衡之下,我認為這是最優先也最重要的教育內容,現在的教育反倒是浪費在太多次要的學問上,從這點觀之,我不支持英文教育的必要性。

英文課本裡的課文倒是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思考的東西,只是通常審查的人只懂英文的,內容有些瑕疵或偏頗都不會發現。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英文課本裡的課文倒是有很多可以讓我們思考的東西,只是通常審查的人只懂英文的,內容有些瑕疵或偏頗都不會發現。

  那種東西透過中文就能表達了,況且我覺得學生或老師不會去在意文章內容要表達什麼:P,這感覺比較像附加價值,好比所謂數學可以幫助邏輯思考(然後數學成績好的人,似乎也沒有多厲害的文字表達能力,反過來說,文字的邏輯能力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達成,好比我會相信哲學版的版主他的數學沒有厲害到哪裡,但他會比拿奧林匹亞數學競賽獎項的孩子懂得如何運用文字)。換言之,一個學問的功效如果可以被取代,或是還稱不上必要,那這樣的功效就很難作為維持學問必要性(優先放入教育課程裡)的理由。

  不過以上我是假設你要用英文的附加價值,來作為支持英語教育的基礎而做的反駁,所以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意思,就當作我是在對別人說吧: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以學問排擠的角度而言,我會認為,需求最高的學科必須穩固,其餘的學科才有放入教育課程的機會,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一定會有些知識是某些人尚缺乏的,而那些知識剛好又是存在於社會中必要的基礎,好比溝通能力、基本的職業技能、對自己在法律上的權利的認知,甚至是獨立思考以免淪於意識型態,這些在正規教育中是不足的,而且我們常不在乎這個問題,卻要求學生把歷史學好、把數學學好、把文言文唸好,社會問題很多,代表基本教育對維持社會的功能發揮有限。

  在各種利益權衡之下,我認為這是最優先也最重要的教育內容,現在的教育反倒是浪費在太多次要的學問上,從這點觀之,我不支持英文教育的必要性。

溝通能力,語言是一種

所以我們才會有語文課(國文英文,甚至是第二外語)

基本的職業技能:這就是為什麼要高中高職之分,讀高中目的是升大學學習更深的知識,職校為了訓練技能

法律上的認知:所以我們有公民課

沒有什麼學科是次要的

台灣教育體制確實有要改進的地方,排課很雜

因為通才教育,所以什麼都要學

這是學生辛苦的地方

可是如果不多去涉略

你怎麼知道你喜歡什麼

不去嘗試是不會知道結果的

你認為歷史數學文言文都很次要

歷史是為了了解自己的文化,跟世界的脈動,以古鑑今

數學,理組的話數學的重要性不在話下,文組的話商科會需要,走純文學的話訓練邏輯思考

文言文是自己的文化,如果連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遑論要去了解別人的,文史不分家,何況未來工作寫報告公文,文言文可以派上用場(很多大人很愛用)

你不斷批評教育體制

其實問題是出在文化背景

我們的文化一直都是僵化制式的

教育部也想改,所以才有所謂教改

可是配套措施沒做好,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老師們還是一樣敎

--------------------------------------------------------------------------------------------------------------

你提到邏輯思考不必依賴數學

是阿,每個人天生腦袋都有邏輯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邏輯都很好

藉著數學只是訓練

台灣的數學演變成背題型公式

這並不是數學這科目本身的錯

把學生訓練成考試機器跟科目本身無關

哲學家邏輯決不會不好,

有些人真的是天生邏輯強

這也不代表完全不會影響自己在數學的表現

數學層面很廣

台灣的數學教育訓練的不是思考能力而是背誦及運算能力

再者,文字運用能力不只牽扯邏輯,還跟遣詞造句文學深度有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你誤解了我的意思,我並不是主張學科的欠缺,而是那些學科根本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我們還沒辦法好好把基礎教育弄好之前,主張一些奇奇怪怪的學問是有問題的。簡單地說,我連找份可以維持家庭生計的工作都有困難,你還要我唸什麼三角函數做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短期內,還是得把英文學好,畢竟以後競爭對手不再侷限於台灣、兩岸,而是全世界,要和全世界對話,就算中文真的變成世界語言了,但是英文的地位要馬上退去世不太可能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 需要或想上國外網站獲得資源的人,往往都是走上學術研究,或是某些特定職業的人。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根本不會碰到。

2. 看原文書也多是學術研究的需求,大專院校每個科系的教材總合所占的原文書也是極少數。

3. 真正會或必須跟外國人交流的人,我大膽估計不到百分之一。

4.

  1) 為什麼必須增加國際廣度?增加後的現象會是什麼?

  2) 是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如此?

  3) 透過中文資訊沒辦法獲得嗎?

總結: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學英文?:P

  對我而言,語文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學的多、自然能夠吸取的知識與視野也會變的更廣。我所謂的視野變廣是,自己所接觸的人事物不再侷限於只有會中文的對象,透過各式各樣的語言可以進行主動了解其他國家對於事物的想法與見解,我認為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當然,透過中文資訊也能獲得國際相關知識,但,二手資料內容除了原文作者本身的意識之外,翻譯者的主觀意識也一並融入文章之中。語言之間的文法與用字遣詞上有著微妙的不同,相信嘗試過翻譯文章的人也體驗過,了解原文的內容表達、但腦子裡無法搜尋到貼切的中文字句來進行詮釋。經過他人翻譯之文章多半含有翻譯者的主觀意識,翻譯出來的文章會隨著翻譯者的生長背景、經歷、專長領域等等有著改變,因此,若要閱讀國際性相關資訊建議閱讀第一手資料(原文)。

  其實個人覺得並不一定要學英文,只因英文是現今普遍使用的語言逼得大家不得不學。但學習語言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興趣,無論學習任何事物,藉由興趣產生動機才會主動進行學習與使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