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12年國教之菁英高中資格


Recommended Posts

誰也不希望自己現在讀的高中從以前的明星高中變成只要家住附近就能輕鬆進去的社區高中

原則上,這波大屠殺我樂觀其成,至少是形式上台灣升學鐵律逐漸式微的跡象

別再死盯著升學率了,玩點別的也不錯

會頗感慨~而且唉~~這又會扯到錄取標準較高的高中很厭惡談論話的話題 要用很難聽的觀點去形容這種感覺~就是很難聽XD

政府好好做好好想~或許會是一番不錯的改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3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諷刺的是令人期待的政策永遠只是打打嘴砲、抓幾個炮灰出來就沒了

照目前看來,所謂的菁英高中和成績已經沒太大的關係了

他關係的是你除了成績以外的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痾沒有惡意

只是我覺得如果政附變成社區高中

會怎麼樣嗎?

感覺大家都不想變成

純粹是奇魔子問題。

要改就帶種一點,全都變成社區高中一視同仁不就沒事?

結果還要弄個特色高中什麼的讓明星高中借屍還魂繼續存在,搞笑?

最賭爛那種半吊子改革,還留一個小洞給人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實在點 假設拿松山 成功 中山女 政附比 哪個學校最有特色?

我想政附是不會被開刀的。

中山女高聽說有在畢典(或結業式我忘了)集體抗議變為社區高中

如果政附目前在開刀名單內,早就天天暴動了我覺得XD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我們的特色是?

然後未來可以達成的特色是?

我努力在想了

最大的特色是不用穿制服

可是要不要穿制服應該跟會不會被降為社區高中是兩回事吧

其實感覺如果政附變成社區高中,那一定會搞的很亂很亂

甚至最後有制服跑出來是否"

不過我覺得吳榕峰不會讓政附變成那樣

他對政附還是頻加...你要說干涉也好

加上雙G說的附中制度躲過這波(其實我不太懂整個制度問題SORRY)

我覺得呀,假如政附保留成明星高中

應該是政附憑什麼還是一所明星高中"

它有假若其他被打入社區高中原有的成績嗎?或許大部分有,但一定有幾所沒有"

說真的政附成績這幾年也在低點徘徊

如果不論學測論基測(學測今年有回升,可是感覺看一年好不準,現在高二是關鍵XD?還有高三學長指考加油!!!)

其實各國中新生想讀我們學校的意願已經是普遍持續幾年的降低

像我好了,我去年入學,今年高二

我當初要選政附的時候,是用申請的方式,我也有找幾個人陪我一起申請

有些人就回答政附成績也沒比同LEVEL松山大同高,如果會因為成功沒女生不去讀

也輪不到政附"

或許你會說"啊政大附中不用穿制服!!!"

嗯會吸引特定人士吧,但也就「那樣」而已不是嗎。

要論社團嗎?政大附中的社團發展普遍也不發達吧

我覺得是社課時間上根本發生了問題

還有整個...學校學生看社團的角度AND學生基數不夠

扯出去了sorry

就是我想說的是,一直想說很久了

有冒犯到要跟大家說聲抱歉,大家也可以說我對我們學校沒有信心(雖然這樣是誤會,我可沒有)

就是:

我們學校到底自由自律創意活力在哪裡?

根本自嗨!

自由除了衣服上的自由我想不到

學習上的自由?最好,真的最好是有

可能這時候師長會跳出來說:「學校有圖書館、然後老師們有些很熱心」

但其他學校也是這樣不是嗎...?

應該說,學校本來就該是這樣不是嗎?

只是總歸一句,我們是個本身越來越普通且給一般學生念的高中"

自由自律創意活力誰都能做到,並沒有特色可言

而且我不覺得其他學校的學生就比我們更沒活力、就比我們更沒創意

怎麼可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世界那麼廣大。何況台灣而已。

我覺得我們學校學生常常認為自己是政大附中一份子

然後覺得政大附中是個很有禮貌很不錯很陽光的一所學校,還能穿便服

但出去後又是兩樣子"

教官反應常常接到住附近的居民投訴,說我們晚自習或者比較晚離開的同學講話聲音過大

常吵到他們安寧

結果教官還要被反嗆:「啊他們怎樣,我們就那時候放學呀」

或許你會說少數人,但「外面人」可不這麼想吧

我覺得政大附中在外面人眼中越來越沒有什麼了"

就比如說台灣在國際上的局勢

我們當然認為自己是一個國家

但是聯合國因為利益問題當然不予承認""

政大附中學生認為自己是一所好學校

但別的學校可能根本不這樣認為

比如說最近FB又有某班學生一直上傳奇怪的圖片傷眼睛

如果我是外人,我當然覺得政附好像天天都在「玩樂」,甚至樂死不疲是否?

我覺得我們學校的學生最大的特色應該是沒有原因的「孤芳自賞」吧顆顆

認為自己很厲害,其實出去都被比較的一塌糊塗

我們其實根本就「一點都不棒」是否

或許有人會抨擊我

我對自己學校這麼沒信心,可悲!可恥!

那就隨便了......我想我的話也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我自己覺得我的角度像是在...社團檢討大會好了

然後社團過了整年還是運作不順利

所以大家集合在一起,每個人講一點話

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而已"

當然也希望整個學校會越來越好,所以才講這些話的"

我覺得呀

學校學生越來越沒有責任感

亂丟橘子皮在人家附近住戶的車子上

人家的愛車上

真的是「沒水準」。

然後有人還覺得很光榮,像是自己是戰神一樣,覺得被全校知道很榮幸

因為某些制度上的鬆散,好像被老師「生活行為上管一下」是「老師犯了教育法」似的

然後開始在背後一直碎碎念某老師,說:

他「不該」管我的、他「怎麼可以」管我、他「憑什麼」管我

然後教官管你,你也不爽

也不知道自己犯錯在先,人家來抓你,你不覺得該道歉嗎

總是只會說「X的X教官真的當的很爛,專盯我們這班,爛死了」

同上,我覺得因為學校某些制度上的鬆散

導致政附學生普遍沒有責任感和反省感...

我並沒有要讓整個制度嚴謹起來,而是要靠大家的自律去維持

我更沒有要這樣講,好像自己很有責任感和反省感

同理,我是發現自己很沒責任感和反省感,才這樣說的,也發現學校生活附近其他人跟我差不多。

試想,像麥田捕手的方式一樣

如果一所學校做的到「自律」

你們不覺得很恐怖嗎?

那才是真正的競爭力可言

「自律」並不代表「死板」,甚至包含「叛逆」

但是做人就要懂得「自律」,才不會討人厭

(今天是因為你對同學和社團自律,所以你才不會被大家討人厭

但有沒有想過你對學校不自律,所以今天學校才討厭你

我再重覆一次,自律就是互相尊重,我可沒有一昧要你當超級乖寶寶

那跟自律是兩回事情)

好吧

我要說的就這樣

歡迎批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補充一下制度上的問題

我當初聽到的說法,這波改制潮原則上是應映五都改制,原有地方立[縣立、市立]會被改統一改成"市立"

然後再來配合上12年國教的方案,改為社區高中

然而國立因為立基點本身就不一樣[雖然是這麼說,但國立到底不一樣在哪我也不太清楚..以前跟教務主任聊天有聽到但忘了]

所謂菁英高中嗎..特色這方面似乎不是特指全校性的[比如說有很棒的數理/語文資源]

像松山申請據說是籃球..然後通過了

可是全松山籃球也不是全校衝下去打[雖然三連霸冠軍賽觀眾席滿滿松山..],而是一支很厲害的球隊[還有很厲害的教練]

我認為這波改制反而是學生要求[用要脅似乎也不錯?]學校的好機會

看看學校有哪些長處,藉此要求學校投入更多資源,來構成單項項目真的構成"精英"的條件

或許這樣會造成嚴重的發展不均

但"菁英"這個制度本來就是講究比較利益

[雖然各校只是為了死守住明星高中的頭銜而努力找出精英項目,目前講難聽一點是這樣]

以上[總有種越深入就越不中聽的感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菁英高中...一定要把人分成菁英和不是菁英這兩種嗎?

搞不懂現在的教育思維

GQ

這問題也是我在人社營短文中提到的重點!!!

為甚麼在高中教育會只是單純以成績將學生區分為菁英與否

換個方式說,學生一定有會唸書與不會唸書,但學生絕對沒有精英與否的差異

適才教育才是真正對所有人有幫助的,學生有分流之必要,但並非是因為他們的課業程度不同

而是因為他們的專長項目不同,如果能釐清這點,那我想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的劃分界線就會

慢慢轉淡,轉而變成學科取向以及藝能取向(是以興趣區分,而非成績,也就是說PR99跟PR60

只要妳想走學科妳們就能享有同樣的教育,藝能亦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GQ

這問題也是我在人社營短文中提到的重點!!!

為甚麼在高中教育會只是單純以成績將學生區分為菁英與否

換個方式說,學生一定有會唸書與不會唸書,但學生絕對沒有精英與否的差異

適才教育才是真正對所有人有幫助的,學生有分流之必要,但並非是因為他們的課業程度不同

而是因為他們的專長項目不同,如果能釐清這點,那我想明星高中與社區高中的劃分界線就會

慢慢轉淡,轉而變成學科取向以及藝能取向(是以興趣區分,而非成績,也就是說PR99跟PR60

只要妳想走學科妳們就能享有同樣的教育,藝能亦同)

原先學力測驗機制本來就沒有定義[菁英]、[非菁英]

分辨PR高低的目的本來也就是劃分課業精通程度

菁英兩字只是極簡化的名詞

學習能力測驗的本質不會因這名詞而改變

你要批判的僅只是[菁英]、[非菁英]這兩個名詞使用不當嗎?

再者

PR60跟PR99的學生

在現行制度下本就是學習同一種課程

或者擁有相同的選擇權(無論是藝能、非課綱)

除非是選擇高職、職業訓練科這類課程

PR60跟PR99本就享有同等的教育

沒有人被剌掉

重點在於有沒有人讓自己剌掉

沒有所謂菁英

只有想要鍛鍊自己持續提升的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質疑FACE是很膚淺的事。我們本來就是高中生,跟其他學校的學生本沒有什麼不同,又不會進了這所學校就有特異體質,既然差異不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又何必將FACE拉到標準的頂端然後批判它?

二、本沒有事情是絕對完美無瑕的,居民投訴、部分學生品行不佳,我向信這是要很嚴肅面對的事,但這絕對不代表學校就是爛,或[越來越沒有什麼了]。其他學校也有他們要面對的問題,絕對不是只有我們。

不怕看到缺點,最怕的是否認自己的優點,政大附中是所有禮貌、陽光的學校嗎?我相信是的,不會因為鄰居抱怨、FB照片而全盤否定她的價值。

三、我很難過最後的結論竟然是認為學校[一點也不棒],再強調一次,不怕看見缺點,只怕否認自己的優點。的確,我們有很多問題需要面對,但不代表我們[一點也不棒],學生FB、嗆教官、丟橘子、鄰居抱怨事件等等,的確需要檢討,但我不認為這就是構成[學校好爛]的結論

如果消極的否定可以促進學校進步,go for it. 如果只是將批判的天平推到極端,我認為沒有必要,放輕鬆一點(遞茶)。

我知道大家面對許多的改變後,急於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與定位,這非常的好。深入挖掘,你會發現這所學校的特色,不在於制服與否、制度鬆緊與否,而是個更廣奧的意境,超越[特色]的存在,相信其他學校經過深入挖掘之後也有這種核心的價值。

所以,不需要再去嘈雜於表層的制度改變,三年來制度更動千百,政大附中價值不曾褪色,多去了解她、肯定她,你會打磨出她的底蘊 : )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原先學力測驗機制本來就沒有定義[菁英]、[非菁英]

分辨PR高低的目的本來也就是劃分課業精通程度

菁英兩字只是極簡化的名詞

學習能力測驗的本質不會因這名詞而改變

你要批判的僅只是[菁英]、[非菁英]這兩個名詞使用不當嗎?

再者

PR60跟PR99的學生

在現行制度下本就是學習同一種課程

或者擁有相同的選擇權(無論是藝能、非課綱)

除非是選擇高職、職業訓練科這類課程

PR60跟PR99本就享有同等的教育

沒有人被剌掉

重點在於有沒有人讓自己剌掉

沒有所謂菁英

只有想要鍛鍊自己持續提升的人

有PR值的出現就會出現比較,有比較就會有精英與否的字眼出現,這難以避免

再者其實我要批判的並非菁英兩字,而是要批判我國將擁有高分數的人才全部送往升學取向的高中,但這真的是最適合那些人的道路?

我認為不是,只有先打破明星高中的藩籬才有辦法讓每一個高中生願意依照自己興趣取向,來選填高中職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感激學長出言糾正

或許是我觀點太狹隘

或許是我立場太強硬

但我本意是要說我很討厭大家每次都以"因為我們是政大附中"

所以能夠如何如何。

學校依然有傑出的學生和老師

我太偏頗了抱歉

或許也像我自己所說的,自己雖然是局內人,卻像外人一樣以偏概全

不應該。

我開場幾句就表明立場批評

後面就整個偏掉了囧

我想我今天早上的想法是

「因為最近少部分同學的不應該作為

所以學校真的越來越下愈況」

這份想法是錯的,也跟被批評到的老師及同學道歉

如果要修改字句的話

那可能是

"我們很優秀,但是其他高中學生一樣優秀

我很討厭有時候大家把其他高中學生好像都當笨蛋

好像他們一點競爭力都無

這讓人感到心寒且恐懼

大家在做出詆毀政附名譽的事情時

也是在消耗政附學長們原本所存下來的資本額"

然後,我也在政附生活

我的朋友和我的社友大部分都是在政附

我想我覺得我懂學長所說的「學校的底蘊」那份美好的默契是什麼。

再次感謝學長所言

精英化與否、要不要社區化

我覺得是個非常複雜的議題

我這人比較單純

對這些制度層面真的很沒搞頭

但我認為

不管是什麼環境

有些人就是能出人頭地,有些人就是可以受人尊敬

有些人就是能活的燦爛,有些人就是可以五孝俱全

政附有那本錢可以創造好學生,畢業的學長有證明

大家只要做自己就好,精英化與否真的不重要!

生活過到現在,過了十六年

我真的覺得:會讀書,然後呢?

生活還是繼續過,一個人讀書並不會讓我想要尊敬且崇拜那個人

讀書是為自己,還是回歸自己為什麼要讀書吧!

精英化與否也是看每個人自身的利益,而精英化也是社會分工的好方法

只是因為教育資源都大量投注在會讀書的人身上

所以現在覺得菁英化不好

台灣社會能不能多元

我想不管怎樣,就和管制新聞氾濫一樣

最近新聞越來越扯,連送小孩螺絲起子都被罵

但是只要電視觀眾認為很扯,我想這已經達成第一步制止媒體的負面氾濫

回歸

現在論菁英化,要不要精英高中、社區化

我覺得大家心裡還是要先有個底,教育的真意義是什麼

到底為了什麼讀書~

畢竟以後的教育部長也是我們這年代的人要去當

這也是以後台灣社會能否多元尊重的第一步吧!

我想說:我想要成為菁英,但社會上不會只允許存在一種菁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PR值的出現就會出現比較,有比較就會有精英與否的字眼出現,這難以避免

再者其實我要批判的並非菁英兩字,而是要批判我國將擁有高分數的人才全部送往升學取向的高中,但這真的是最適合那些人的道路?

我認為不是,只有先打破明星高中的藩籬才有辦法讓每一個高中生願意依照自己興趣取向,來選填高中職

所以學弟想要社區高中囉?

如果你前面討論串說過就抱歉囧

我剛開始看

我想第二第三段有點疑義

其實呀,大家不都是想要讀書才來前幾所高中的嗎?

想要考上大學,所以想要讀好一點的學校、選好一點的環境

如果要上高職=W=就會去上高職吧,不會來上所謂的"明星高中"

明星高中這詞我自覺很商業化和媒體化

但總之他是一種成績上的代表,這種學校老實說也能提供較好的讀書環境

我覺得身為一個高中生,就要把基本的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學好

如果你有意願去讀高職,你可以去讀的,只要基測成績有上

你可以去讀高職呀!我倒覺得台灣社會這點還算好

我認識一個女生,她當初就想放棄北一女去學餐飲

可是因為北一女有她夢想的社團,所以她決定讀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好久沒來了..一來就看到這個

還是先說明一下

其實附中很多所,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

還有

暨大附中

慈大附中

成大附工

南大附中

另 還有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 國立的高中在未來好像也要市立化(中辦好像要縮編吧)

還有國立跟市立的不同,至少在校務的經費來源以及金額上就會有很不同的差異,而就同屬國立的而言,也會因不同學校經費不同,據消息指出好像新竹實中成立比政大附中早,且其位於園區內,故經費是比政大附中多的。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政中紅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學弟想要社區高中囉?

如果你前面討論串說過就抱歉囧

我剛開始看

我想第二第三段有點疑義

其實呀,大家不都是想要讀書才來前幾所高中的嗎?

想要考上大學,所以想要讀好一點的學校、選好一點的環境

如果要上高職=W=就會去上高職吧,不會來上所謂的"明星高中"

明星高中這詞我自覺很商業化和媒體化

但總之他是一種成績上的代表,這種學校老實說也能提供較好的讀書環境

我覺得身為一個高中生,就要把基本的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學好

如果你有意願去讀高職,你可以去讀的,只要基測成績有上

你可以去讀高職呀!我倒覺得台灣社會這點還算好

我認識一個女生,她當初就想放棄北一女去學餐飲

可是因為北一女有她夢想的社團,所以她決定讀它

嗯...我知道身邊有許多例子是高PR值的學生選讀職業學校,但這畢竟不是常態

那我想我是針對為甚麼大致學生的取向都是走向高PR選讀高中 中低PR才去選讀高職做為討論

因為我認為高中職不應有高低之分,而是只有興趣取向之分,但顯然這在台灣仍然不是常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知道身邊有許多例子是高PR值的學生選讀職業學校,但這畢竟不是常態

那我想我是針對為甚麼大致學生的取向都是走向高PR選讀高中 中低PR才去選讀高職做為討論

因為我認為高中職不應有高低之分,而是只有興趣取向之分,但顯然這在台灣仍然不是常態

我認為在台灣高職的路,被開得很難走

我當初考基測的時候設定低標完全沒有考慮90~80的任何一所社區高中

唯一的落點是士商國貿..因為我對國貿很有興趣

但是後來我很認真的翻了一下高職升科大有關國貿的科系

台灣科大的環境太侷限在工科,商科幾乎沒有什麼空間

而撇開科大唯一最好的選擇就是插大或跳過統測衝學測或指考

而悲慘的事實是,高職跨考學測和指考大部分只是來貢獻經費給大考中心

很少有神手真的考上自己要的科系

值得慶幸的是,現實的我不用走到那麼難走的路

真正能做到興趣取向的教育是非常艱辛且費時的

我不認為台灣能在短期內生出那麼龐大的經費來支撐這樣的理想

但如果光看到興趣取向教育

我不認為現在我們討論的這個制度有哪裡錯誤

現在菁英高中這樣的制度無疑是強迫各名校走出自己的特色

以松山高中為例

松山高中的精英項目為籃球

理所當然的,該校當然會投入相當程度的經費及資源來發展精英項目

而造就一支強悍的球隊

那,倘若今天有一個以籃球為一己之志向的學生,他的目標還會是哪裡

比起其他學校,他當然是會挑選有學校組織性支持的籃球隊

那這樣的制度,不正是幫助了有興趣的學生找到適合的學校?

承接前面幾位的想法,精英兩字的確有欠周詳

菁英高中的概念應該更貼近一所學校單一項目的專業化培育及發展

以上拙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