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你同意《飛彈必勝論》嗎?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75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他當然是那樣認為的。

這個世界上但凡認證研究軍事的學者,都會說朝鮮戰爭最大的

贏家是中國,美軍遭遇了第一次對外戰爭的失敗(不是戰敗)。

都會說?差很遠喔。

最大贏家是蘇聯,首先,史大林成功的將美國為首的勢力正式抵擋在38度線以南。

第二,史大林成功的在歐亞兩岸建立起對美國為首的勢力的聯防,並且擴大他的影響力。

第三,史大林讓蘇聯在諸多方面影響新建立的紅色中國。

整個韓戰開始的時候是史達林做主,史達林沒點頭,當然不會結束,他想要對美國的武器,戰術和後勤儘量蒐集情報,以作為日後可能發生的中歐大戰作準備,能拖久一點就拖久一點,反正在地上凍死餓死的也不是俄國人。俄國人很清楚的知道,美國是不可能大規模的掃蕩安東和附近的地區,好讓俄國與東歐志願隊離開該地區或者是轉移陣地。

至於老毛,一百個師的裝備要到了,老毛子連幾個大城市的防空都正式接手,派一些人去朝鮮半島也不是那麼困難的。紅色中國讓美國為主的勢力警覺到和蘇聯聯手起來會是一個可怕的對手,這個大概是毛澤東最大的收穫了。

不過在當時,美國在意的還是蘇聯。中國?用原子彈就轟掉了,美國在意中國那是後來的事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9a10 發表

但是如果未打抗美援朝,美军驻军鸭绿江畔。恐怕中国人食之不得下咽。

不要說當時尚未站穩的紅色中國,蘇聯也不可能讓資本主義國家的勢力延伸到這麼接近他們的地方。東西德都合併多少年了,而朝鮮半島卻還是這樣,大國之間的勢力的緩衝區是一定會存在的,以這個影響去劃分勢力範圍也是必要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months later...

實際上,真主黨火箭的命中率的確不太好(在裝備上因為是屬於比較低層次,無精準的系統)

但是像美國的MLRS,西德的LARS火箭系統可是超有威力的

至於飛彈對軍事目標及有戰略性目標(如工廠,發電廠,武器工廠)...

等等是比較有用武之地的..

至於飛彈比較沒用的地方

就是屬於像今天的黎巴嫩戰場

當對方的設施藏在居民地點,醫院,寺廟

就有目標識別和混雜的困難

(西方國家所提倡的"精準轟炸"對於工業密集的國家是比較有用處的)

在面對跟一個城市作戰

最好的方法是不顧慮人道問題

摧毀民生必需品來源

再包圍城市,封鎖對外道路(不輕易進城)

給他磨1~3個月就行了

當然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之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说到围城之战,让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的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以及莫斯科保卫战。

说到朝鲜战争,并无新奇之分,中外各种专家把前因后果都说的一清二楚了。

至于说当时大陆出兵得不到空中掩护绝对暂缓出兵时斯大林的意思,是让金日成在大陆东北组成一个流亡政府。

斯大林是一个政治家,他有他的平衡之道。既不希望美国在东亚的势力存在,也不希望能在一个范围内出现第二个大的国家。而苏联航空兵真正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大概是在二次战役中期。大陆出于各种需要,必须要介入朝鲜战争。关键就是东北的重工业基地。而美国的舰队始终游弋在台湾海峡内,也无法有具体计划实施收复台湾的战斗力。所以就把放眼于越南和朝鲜半岛。

《太极旗飘扬》的描写不太实际。大陆是以志愿军的方式出兵,虽然是成建制的部队,但是没有举过五星红旗冲锋。只有红旗和党旗。

《兵临城下》有些地方描写也不是很透彻,高压固然有力,但是精神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部从西方角度拍摄的东线战争,和苏联拍摄的大多数电影一样。可看但是没有意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列宁格勒平民死伤大约在55万-60万间。多数都是饿死的。据说真正因空袭及流弹死伤不到3万人。(关于列宁格勒平民有说在100万、有说120万也有说40万及60万的。多数都无法考证,但是由于各种资料渐渐放开,55万左右应该是可信的)

开始的时候撤退了一部分平民,后来由于宣传及管制,多数都没有撤出。中期及后期想撤,可惜被德国北方集团军围的水泄不通。

列宁格勒以及后期的苏联任何一座被围困的城池,如果没有平民,就统统守不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大敵當前就知道了

《大敌当前》是否就是《兵临城下》?

那部电影并不太客观,充满了西方的主观思想。和苏联拍的一些一样,都不太客观。

苏联有个共青团记录片第22厂。(有没有其他的名字我就不知道。。。这个都不确定)

拍摄的一个列宁格勒的记录片,那个不错,但是没有公映。政府不希望这样的东西出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