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拒絕理性和分析


Recommended Posts

原發表於哲學哲學雞蛋糕,要轉貼的人我希望你附上原連結

---------------------------------------------------------------------------------------

有一些人不喜歡談理性和分析,或者說,他們對那些整天把理性和分析掛在嘴上的人(或者作為一種態度掛在身上的人)感到不屑,認為這些傢伙這樣幹下去也永遠無法觸及人真正的內心。

有時候作為旁觀者,有時候作為參與者,我觀察了很久這兩種人的互動,發現他們的溝通總有著類似的瓶頸︰

「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把理性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

「為什麼?把理性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有什麼不好?可以舉例嗎?」

「你看!你又來了!」

或者這樣︰

「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用分析的態度去面對別人說的話?」

「什麼意思?什麼是用分析的態度去面對別人說的話?可以舉例嗎?」

「你看!你又來了!」

嗯,雖然我相信,至少在判斷主張的合理性的場合裡,理性和分析是必要的,但我也不關閉這兩種方法導致悲劇的可能性(話說回來,除了「必定不會導致悲劇的方法」,還有哪種方法必定不會導致悲劇?)。

然而,在所有溝通和討論的場合裡,溝通媒介的公共性是必要的︰一句話如果人家聽不懂,一個主張如果人家不知道為什麼要接受,一切都是枉然。理性和分析在大多數場合管用,因為理性訴諸有一定智識水準的人都能接受的原則,而分析幫助我們搞懂彼此在講什麼。

不使用理性,在某些時候可能會比較好,但決不會是在別人真的需要我提出理由支持自己的主張的時候。拒絕分析,在某些時候可能會比較好,但決不會是在別人真的不明白我講什麼,需要我進一步說明的時候。

反對理性,或者反對分析,有可能是有好理由的。然而,我們絕對不能把這好理由寄望在不經由分析理解和理性說服就能讓人心領神會的異次元力量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理性和分析不管在文字交流上還是口與交流都有其必要性,而且透過理性討論的過程可以導出豐富的資訊

拒絕理性分析者有幾種可能

1.在尚未了解理性與分析的好處的情況下誤會了理性與分析

2.也許當事人知道理性討論的好處,但為了要達到某種心理目的,暫時忽略某些東西

──────────────────────────────────────────────────

題外話:理性與分析有很簡單的盲點,那就是真相,包括人性面與其他亂七八糟的黑天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理性與分析有很簡單的盲點,那就是真相,包括人性面與其他亂七八糟的黑天鵝

你是不是想說非理性與分析就可以避開這個盲點?或者理性與分析就一定有這個盲點?

我覺得你應該講清楚為什麼理性與分析會有這樣的盲點,人性面之類的也不要用黑天鵝比喻,建議妳直接說出來那是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是不是想說非理性與分析就可以避開這個盲點?或者理性與分析就一定有這個盲點?

我覺得你應該講清楚為什麼理性與分析會有這樣的盲點,人性面之類的也不要用黑天鵝比喻,建議妳直接說出來那是什麼。

不過這樣的問法好像落在理性與分析的範疇了,如果你想這樣主張的話。

這樣是要怎麼討論事情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首先先對以下這項質疑進行反映

從婊法官那行開始,好像都不是我寫的,我也沒說過這些話,應該是你寫的

你要對神明不敬,要把神明也拿來在人文版婊,我也不會阻止你;畢竟你算是大人,你自己清楚你在做什麼

對神明不敬、用法律理性切割親情,這樣的行為會不會已經理性到有點「六親不認」了?

這種程度的『理性』真的算是好的東西嗎?

批評別人學歷的行動哲學和不敢承認的事後硬凹也挺低級的。

要把別人耍嘴皮子的話栽贓到「理性」或「行動哲學」都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做我們吵架就好了,談個屁。

然後下面80%我可以幫你summary︰我看得比你們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讀完這篇,我會簡略的摘要成:

1. 在某些時候,不使用理性是有好理由的。

2. 在判斷主張的合理性的場合裡,理性和分析是;在公共討論與溝通的場合,理性是必要且有效率的,能夠幫助彼此知道相互的主張是什麼。

回到上面幾個人的質疑,誠如文章中提到的那句:「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把理性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以及隨後的回應:「你看!你又來了!」我會猜想:

一、他對於討論這個議題是沒有耐心與興趣的,至少是不願意用「冷冰冰又枯燥無聊的」(我想主觀上可能會被他這樣認為)方式來「討論」。

二、如果討論的對象是一個有限的概念,經常發生的問題是,討論者無法緊抓問題的核心和範疇,而開始無止盡的連結他過去的生命經驗或所見所聞,模糊了焦點卻仍秉持著「因為我們要多面向、全方位的看待這個問題」。

三、不撼動彼此價值觀或認知的討論我認為只是「交流」,亦即在討論後雙方仍對該議題各自有所詮釋,要不要接受或改變認知完全是出於個人的信念選擇。結論就其實沒有真正的答案,但保留了相互之間的價值觀。我想這一點在某些場合甚至大部分場合是可以被接受,但如果是在一個必須有明確結果的情境,例如群體制定規範,你還是可以堅持自己的意見,但如果你無法說服別人,你也沒有理由讓別人聽從你自己的個人判斷。

四、這是我的想法:我認為理性分析是一種藉由嚴謹的邏輯思維來討論事情的方式,它能夠系統化地討論和分析命題,並且避免在尋找該命題的解釋時落入上述第二點和第三點的困境。而且理性從來不會宣稱它可以全能地證明、解決所有事情,但它可以從現有的資訊和條件中試圖找出「什麼是不正確或不存在的」

五、上述的觀點容易和許多人的人性觀和價值觀衝突。我自己也秉持著理性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我的認知是,理性只是一套思維方法和工具,它有助於我系統化地整理所有看見得事情,也幫助我知道「哪些事情是超出我的理解之外」。對我而言理性並不等於冷血,如果做這樣宣稱的人,或許是指涉下面這種人:「他認為理性是解決人類所有問題以及詮釋人類所有現象,並能成為這個世界唯一正確的規則。他不僅拒絕所有他認為的非理性思維,甚至恨得牙癢癢地想讓所有人的非理性思維都消失,或至少有機會就把他們罵到臭頭。」

好吧,其實我覺得如果真的有這種人,他的想法也是個非理性思維......

簡單來說,我認為上述第五點對於理性的認知,並不會和一般人的思維或人性觀相衝突。因為我們鎖定的場合是「公眾議題討論」而不是個人意見交流。否則,我建議下任人文版版主趕快去把版名改成「人文交流版」或至少在版規上如此規定。理性始終是種工具和方法,但在不同的情境中我們可能會使用非理性的思維來達到我們的目的/心理目的。我想這有兩個理由,我相信這也是許多人拿來反對理性的理由:

1. 大部分人是活在非理性的世界裡,社會裡也充斥著各種非理性的思維和邏輯錯誤的規則和一般論。誠如某位社會心理學家所指稱的:「大部分人是活在commonsense之中,並依照commonsense的規則生活。」到近幾年被常常拿出來談論的「潛規則」。如果一個人可以掌握這些事情,並且知道在什麼情境下,不要理性的回應他人會讓自己活得比較好、事情會比較容易解決、可以避免衝突......那恭喜你,你其實非常了解理性要怎麼使用。至少在我自身社會工作的所學領域裡,助人工作者就必須要學會掌握那樣的判斷。

2. 我覺得,嚴謹的討論很容易造成三個狀況 :

a. 容易讓不習慣的人受到驚嚇,因為他們過往的價值觀與思維方式被嚴重挑戰

b. 容易使人感到主觀上的不舒服,因為他們可能會犯下個人化謬誤,以為在討論某個自己不支持、或者自己支持確被定義成正確的命題時,別人是在藉著討論指桑罵槐的攻擊他 (很不幸的,這類人往往也會大聲說著這樣不好,然後又回過頭去憤怒地攻擊別人)

c. 這是我的猜測。但我認為這是個重要的因素:理性的討論容易使人感受到強烈的認知失調的危機,並且引發強烈的情緒與不適感,於是他們試著想用各種方法和認知來解決矛盾,甚至會發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者變得情緒化。

因此,我還是認為,理性不是種人格也不是種人性觀,它是工具和方法。至於個體/主體們想要怎樣使用,就是個人的事情。但你不能夠說使用理性的人,人格有問題或者是笨蛋之類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題外話:理性與分析有很簡單的盲點,那就是真相,包括人性面與其他亂七八糟的黑天鵝

我猜你看了黑天鵝效應。但黑天鵝效應的作者也在理性地分析黑天鵝效應。要辨認出黑天鵝也需要觀察和注意普遍現象的能力。也許有人會想試著說這需要直觀的能力,但別告訴我這是種心理動能。

不然,全世界的(連新精神分析學派都可以納入,他們搞非理性但是也搞分析)心理諮商師、臨床心理師都可以準備去跳海了,尤其是使用理情治療法的那一派。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問題很簡單啊:

1. 反理性是鬼扯,沒有什麼是無法用理性來理解的。

  一個人在某個情況下做了某件非理性的事,例如突然拍桌離去,我們可以用理性理解那是在憤怒,而不是反理性地說他在自慰。然而基於每個人的判斷基礎與知識能力不同,理性理解的過程也就不同,有人學過心理學(或者有過某些經驗)知道一群嘴砲份子在人文版發言是基於什麼慾望,而有些人則認為那是基於正義或使命感。

  有這種判斷的差別,進一步就是釐清誰為真,這仍然靠的是理性,我無法想像這些過程中為什麼需要用到非理性判斷。

2. 我相信一個人如果看得懂嚴謹的文章,那就應該有能力試著用嚴謹的方式調整、學習自己如何發言。

  這跟人文版的討論目的有關,積極意義上是希望大家願意學習表達,消極上則是單純分享觀點;這就看大家怎麼營造人文版,有些人覺得解讀發言者的意思迅速進入討論比較重要,有些人則希望可以帶來學習效果。

  然而不管何者,作為一個公共討論互動平台,起碼看得懂別人在說什麼、讓別人看懂自己在說什麼是首要任務,有人就是無法理解一個人在發言的時候心理在想什麼,以致於無法瞭解發言的真意,那就由看得懂的人來解釋,或者回應要求發言者再說清楚一些,這麼做沒什麼大問題,我猜問題挺多是追問的語氣態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人類天性喜歡找原因,

找對的就是理性,找錯的就是迷信。

譬如,幸運符之類,認為考試穿某件衣服就考得好,

這麼想就是迷信,因為顯然跟考試好壞無關。

如果認為50分考到70分比70分考80分容易,

於是優先唸50分科目,就是理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位同學我希望你能夠附上說明,不然你的發文如斷言一樣喔。

人類天性喜歡找原因,

找對的就是理性,找錯的就是迷信。

譬如,幸運符之類,認為考試穿某件衣服就考得好,

這麼想就是迷信,因為顯然跟考試好壞無關。

為何人類天性喜歡找原因?你是如何下這樣的判定?

為何找對了就是理性?這樣解釋下變成碰巧選擇(如考試選擇題隨變選)到正確就是理性,那這樣跟本無法稱的上所謂的理性。

為何找錯的就是迷信呢?我找到自認為合適的理由,雖然是錯了但是至少還有常理判斷的,為何會變為迷信?判斷錯誤跟迷信差很多的喔。

如果認為50分考到70分比70分考80分容易,

於是優先唸50分科目,就是理性。

我看不懂這舉例跟理性有什麼直接關係,這讓人感覺只是一個懶惰不太用功的孩子想偷懶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道德經》

天地本是渾然一體,不對他加諸太多解釋,可以體會他一體成型的整合運作

你也可以利用各種名堂對他做切割,做理性的拆解,欣賞他各種面相的不同稜角

各有其趣味,只是鑑賞事物的一體兩面,沒有必要因放不下一面,而捨棄另一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位同學我希望你能夠附上說明,不然你的發文如斷言一樣喔。

為何人類天性喜歡找原因?你是如何下這樣的判定?

為何找對了就是理性?這樣解釋下變成碰巧選擇(如考試選擇題隨變選)到正確就是理性,那這樣跟本無法稱的上所謂的理性。

為何找錯的就是迷信呢?我找到自認為合適的理由,雖然是錯了但是至少還有常理判斷的,為何會變為迷信?判斷錯誤跟迷信差很多的喔。

我看不懂這舉例跟理性有什麼直接關係,這讓人感覺只是一個懶惰不太用功的孩子想偷懶也。

其實我比較喜歡對談 ,對談才能深入,長篇大論可能抓不住重點,

也可能講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人天生愛找原因,最簡單小朋友最愛問為什麼,

問到老媽現在都還唸我什麼都問,煩死了。

英文稱what if中文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是。

當時間有限,能力有限,當然補強弱科最有利,

不是難的強科,這是理性的選擇,不是虛榮心非理性的選擇。

sorry要上學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人天生愛找原因,最簡單小朋友最愛問為什麼,

問到老媽現在都還唸我什麼都問,煩死了。

英文稱what if中文打破沙鍋問到底,就是。

同學這樣說還是不夠,你要想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天生愛找原因與小朋友最愛問為什麼,而不是只以他們愛問問題就表示這是他們的天性。我想答案你可以找的到,請深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尋求答案的慾望、洞悉事理的熱誠,多美麗的勤操

有趣的是

許多習慣用理性來看待事情的人,過度強調使用理性,什麼事情都要靠複雜的定義與分析才能了解。對於某些人而言,習慣性的理性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把原本簡單的事情給變複雜了。能夠分清楚簡單與複雜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一個人如果需要靠理論定義愛情或者是幼稚才有辦法了解愛情、幼稚為何物,那真的很可悲。這句話並非否定用理性角度研究愛情或幼稚,只是某種情境下(例如被別人罵幼稚,或者是被問到愛的感覺)一種單純的態度。

是站在求知的基礎上,還是體會感覺的基礎上,還是兩者都有。如果只有前者,那可能難以讓人成長,學到的東西就僅止於"知識",很難讓自己有本質上的改變。另外,被別人批評自己的個性時,還想依靠定義東西來反駁別人,這很有可能就是一種過度使用理性的毛病,亦或是逃避看到自己。

理性思考從來都沒錯,錯的是包覆在理性思考後的人性假象,以及過度依賴理性的脆弱。

我從來都沒否認理性、嚴謹討論,我否認的是人性上的缺陷,否認的是濫用理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同學這樣說還是不夠,你要想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天生愛找原因與小朋友最愛問為什麼,而不是只以他們愛問問題就表示這是他們的天性。我想答案你可以找的到,請深思。

人[天生]的東西就是無形無影無蹤的意思,要從事實驗證。

所以人天生愛找答案的命題,要找一個一個事實驗證,

這是合乎歸納法的,最後歸納出一個結論。

波普也是類似說法,科學過程就是找反例,在沒有反例之前,

是接受原先的命題。

我對於人天生愛找答案很有信心,不然這個世界會非常原始,

沒有人類文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這樣回可能離題了:但關於人總是要找原因這一點。我想在社會心理學的領域裡恰好有這樣的研究:「歸因理論」。認為人對於各種行為和現象,有著尋找其原因的傾向,而這樣的傾向來自於內在的動機以及外在環境的驅使。不過這是不是一種基本人性我倒是不敢斷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尋求答案的慾望、洞悉事理的熱誠,多美麗的勤操

有趣的是

許多習慣用理性來看待事情的人,過度強調使用理性,什麼事情都要靠複雜的定義與分析才能了解。對於某些人而言,習慣性的理性有一個缺陷,那就是把原本簡單的事情給變複雜了。能夠分清楚簡單與複雜的人,才是最厲害的。

一個人如果需要靠理論定義愛情或者是幼稚才有辦法了解愛情、幼稚為何物,那真的很可悲。這句話並非否定用理性角度研究愛情或幼稚,只是某種情境下(例如被別人罵幼稚,或者是被問到愛的感覺)一種單純的態度。

是站在求知的基礎上,還是體會感覺的基礎上,還是兩者都有。如果只有前者,那可能難以讓人成長,學到的東西就僅止於"知識",很難讓自己有本質上的改變。另外,被別人批評自己的個性時,還想依靠定義東西來反駁別人,這很有可能就是一種過度使用理性的毛病,亦或是逃避看到自己。

理性思考從來都沒錯,錯的是包覆在理性思考後的人性假象,以及過度依賴理性的脆弱。

我從來都沒否認理性、嚴謹討論,我否認的是人性上的缺陷,否認的是濫用理性。

「錯的是包覆在理性思考後的人性假象」那是什麼?

按照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我會舉這個例子:

當我想歧視女性就業時,我不會大剌剌地主張:「男主外女主內是沒聽過喔?」而可能會傾向於這樣的說法:「以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小孩子成長過程中若母親的陪伴較少,可能會阻礙孩子人格健全發育,因此我不希望妳出去工作。」

若按照妳的說法,假設這人根本不在意小孩人格發育的問題,那這人只是不爽女生出去工作罷了,然後用外表包覆理性的說法來反駁別人,並且告訴自己:「多理性的說法啊!我就是這樣認為啊!」來逃避看到自己。

是這樣嗎?我想理性的範疇應該會深入探究到:「你的動機是什麼?」然後發現:「你根本不在意孩子人格健全發育,而你也不自覺。」談到最後也極可能是符合平等概念的結論,那你還有什麼疑慮呢?而且這個例子就算質疑者提問與其動機並無直接相關,但多少也讓對方了解了一種較不利的狀況,使之考量,在我看來理性分析與定義並無你所說的這般缺陷。

求知、體會感覺這兩種說法我不清楚妳要如何詳細地區分,然而妳又是根據什麼樣的基礎或者觀察,覺得前者無法使人成長?如果你真的不想回答這種問題,那根本不用討論事情了,也證明你所謂的非理性並無法使問題得到解決或讓雙方有所體悟。

愛是什麼?以你的說法我會理解成某一群非理性的傢伙是真的了解愛,但是我覺得這種模糊不清的概念很難談清楚,只能根據個別討論狀況的需求來作定義的調整,難道你想主張世界上有一種真理,他就是愛?然而你有辦法證明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個人如果需要靠理論定義愛情或者是幼稚才有辦法了解愛情、幼稚為何物,那真的很可悲。這句話並非否定用理性角度研究愛情或幼稚,只是某種情境下(例如被別人罵幼稚,或者是被問到愛的感覺)一種單純的態度。

這世界上有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也有你知道我卻不知道的東西。

然而,當你在討論中使用這些只有你知道而且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來建立自己的論點,對方反應︰「要嘛你用言語讓我們聽懂,否則我們就聽不懂」是很正常且中肯的吧,看不出來有什麼好抱怨的地方。

另外,我也承認這世界上有沒辦法用理論理解的東西,例如就算我掌握所有物理知識,我還是有可能不知道紅色長什麼樣子。然而,我們什麼時候宣稱過「理性的理解p」一定是「僅透過理論來理解p」?

我覺得你好像已經開始把我們沒說過的話往我們嘴裡塞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人[天生]的東西就是無形無影無蹤的意思,要從事實驗證。

所以人天生愛找答案的命題,要找一個一個事實驗證,

這是合乎歸納法的,最後歸納出一個結論。

波普也是類似說法,科學過程就是找反例,在沒有反例之前,

是接受原先的命題。

我對於人天生愛找答案很有信心,不然這個世界會非常原始,

沒有人類文明。

我想你可能還沒了解我的意思。我並非是指人一直找答案的事實驗證,是在於人為何會產生尋求答案的動機?但你仍以一個天生的理由只表現人一直愛問問題還是不足以解釋,前面ENA的第一段。

尋求答案的慾望、洞悉事理的熱誠

是什麼東西驅使人想追求答案?可能是追求事務與探索的欲望,人的各種欲望之一。你以天生來做為答案是個不清不處的表現,如果以你追求事務與探鎖欲望是人基本的人性,那我想我還可以接受,但以這就是人性做為唯一的答案,這仍不是一個好答案。

令外我想各位在討論能夠清楚的說明自己意思,請不要以一句“完全不是”就結束,這樣子容易讓人不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