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using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2861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 Days Won

    5

文章 發表由 trausing

  1. 最近已經開始差不多要進入歷屆了

    我打算除了數學會做十年以外其他科都是五到七年而已

    做五年的這樣夠嗎

    我預估做完五年差不多是兩週多一點

    那接下呢 該重複在做一次嗎?一直做到學測?

    這樣會不會太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了?

    會想重複的原因是因為訂正過後的東西 尤其國文社會很容易又忘記

    但是又怕越接近學測歷屆已經被做到爛掉熟到都用背的了

    到底該怎麼辦~好慌!!!!!

    重複作越多次越好,至少三次

  2. 清大物理的普通物理二我忘記推薦了,林秀豪老師是我這輩子看過教的最棒的老師

    如果有要深入了解物理的不妨看看。

    我覺得比台大的普物還要棒。

    然後,進階電磁學很淺,只能算是普物延伸一點而已

    不用買griffith

    其實全部都不用買書啦~~

  3. 其實大家可以去書店找找有沒有字首字根仔尾的書籍,這真的很棒

    我以前都推薦三民版七千字就是了,可是那沒有字源分析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更好的

    紅寶書的設計簡直是令我十分佩服。

    btw,有一套文法書叫做旋元佑文法,目前已經絕版已久

    我覺得當成打基礎的文法書是非常棒的選擇

    至於來源可能要網路上努力找,或是圖書館借看看。

    百度文庫是個很有用的網站~~可以挖到很多寶,至於簡體字看久就習慣啦~

  4. http://wenku.baidu.com/view/7be90f51f01dc281e53af034.html

    這是網路上流傳已久的單字密技,雖然是給GRE用的,不過心法都差不多。

    有學妹試過這招,原本學測10級分,指考82分。中間圖表無法顯示,有興趣自己去百度看

    十七天搞定GRE單詞 

    孔子曰:“豫則立,不豫則廢”,意思是凡事如果不做好計划,必將失敗。老祖宗的話今天已經成為了工商管理界的金科玉律。能否成功地使用筆者的背單詞的方法的關鍵,就在於能否作出周密的計划,并且堅決的執行下去

    筆者現在以最經典地紅寶書為例,系統地講解一下背單詞地全過程。

    紅寶書共51個List,每個List在12-13頁之間。平均每個List有121個單詞,平均每頁10個。請本書的讀者在第一次背單詞的時候,為自己定下的記憶標准一定不能太高。過高的標准只能增加學習者的記憶量,降低工作效率,挫傷其信心,有百害而無一利。有些衕學喜歡第一遍背單詞的時候就把拼寫,音標,英文翻譯全部都背下來,背一個單詞需要好几分鐘,被單詞的效率自然很低。對於GRE和GMAT 的考生而言,前兩者(拼寫和發音)根本沒有必要完全記住,有模糊記憶即可,因為這兩種考試對單詞的考察標准只是再認而已,除了個別的形近詞之外(如:ascent/accent/assent),背詞者根本不必去研究其准確的拼寫和發音,而應該把自己的記憶標准定位於再認(識別)。至於英文釋義,筆者認為一定要看,但是在一個大的背詞周期結束以前(約一個月左右),除非是對這個單詞的中文釋義不理解,否則不適合去研究,原因很簡單,因為學習者此時的單詞量還不夠,對於大多數英文釋義都存在著理解上的問題。

    初記單詞時需要記憶的內容是:1單詞的外觀特徵,達到能夠識別此單詞即可。比如單詞的長短,起始字母,特徵(如中間有兩個元音ee)等等。就比如我們認人,我們只要大致知道一個人的性別,高矮,胖瘦,老幼,服裝,就能夠知道是張三還是李四。而他到底身高1.83還是1.84米,體重是160斤還是150斤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實際上,我們人類的識別系統極其發達,有的時候即使我們對一個人的特徵數據一點也說不出來。對於單詞也是如此,只要看到時能夠認識它,就達到了背單詞的目的。而且隨著日后對單詞不斷地重復,我們對單詞的記憶慢慢加深,到那時你自然就會在不經意間記住很多單詞的拼寫和發音。2單詞的中文釋義。這種記憶應當盡量准確,但是不必一字不差,意思准確即可。3單詞的記憶法。這是紅寶書中極其有價值的一個部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學習者地記憶效率。尤其是詞根,詞綴記憶法和比較記憶法,能夠迅速擴大讀者的單詞量,起到讓記憶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這部分是一定要看的。至於例句,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看與不看,如果對單詞的用法卻是不太理解,可以一看。

    經過筆者自己的實踐和對衕學們背單詞的實際情況來測算,以這樣的標准第一遍背一頁紅寶書單詞(10個)需要5分鐘。這時第一個記憶周期已到,請讀者在背下一頁前,立即返回第一個單詞,把這10個單詞迅速復習一遍。因為此時對單詞的記憶程度在90%以上,所以只需要几十秒鐘,但是對於記憶這些單詞所起的作用是極大的。第二頁也是如法炮制。用這種方法背過6頁以后,第二個記憶周期(30分鐘)已到,立即從第一頁開始復習。由於這些單詞剛剛背過兩遍,所以這一遍復習也只需要三分鐘。然后用衕樣的方法背1~12頁。整個List大約一個小時。

    用以上的方法背過的單詞一定會記得很牢固。因為這種方法不但利用及時的復習改造了遺忘曲線,延緩了遺忘速度,而且基本上克服了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的影響。相當於每一個List被分成12個小的單元,每個小的單元自成一個復習系統;每6個小單元組成一個大單元,2個大單元各自成為一個復習系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先后輸入的信息之間的互相干擾。衕時,這種在一個短時間內反復復習的方法,也起到了對所記憶的單詞進行過渡學習的效果,有助於把這些單詞的記憶形成功的延續到下一個復習周期。

    本背詞法的標准速度是一天花3個小時背下3個新的List。筆者建議本書的讀者選擇上午特別是早晨的時間來背新單詞,因為此時人的生物節律處於最高峰背單詞的記憶力最好,而且也不存在對日常瑣事的前攝干擾。到了晚上,也就是背過單詞的12個小時之后,到了第三個記憶周期,一定要復習今天新背過的單詞。晚上復習的有點在於,由於背過單詞后就要睡覺,所以不存在后攝干擾,有助於保持記憶。筆者經過仔細測算,發現對於絕大多數的衕學來講,這一遍復習只需要第一遍背單詞的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即每個List小於或等於20分鐘,3個List在50~60分鐘之間,注意請讀者把這一遍復習的順序與早晨初背的順序作一個調換,如早晨的順序是List1,List2,List3,則這一遍請調整為List2,List3,List1,其目的在於根本克服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的問題。在以后的復習當中,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地調整復習地順序,把以前記得最不清楚地部分放到自己記得最牢固地位置。

    其后的復習模式請按照前面所講的方法繼續下去,分別在1天后,再過2天,4天,7天,15天后作復習。這里的天數是指時間間隔的天數,而不是指第几天。也就是說,如果10月1日早晨背的單詞,晚上要復習,2號,4號,8號,15號,30號各自要作一次復習。等到這個大循環結束后,背詞者對單詞的記憶可以說是非常熟練了,因為他對每一個單詞都背過至少9遍。在此之后,背詞者只需要每天花上45分鐘左右復習3個List,就可以對所有的紅寶書單詞一直保持牢不可破的記憶。

    整個背單詞的過程需要背詞者有一個周密的計划。考慮到讀者對此可能缺乏經驗,筆者在下面替大家安排了一份背單詞的計划,這也是筆者兩年前自己用來背單詞的時間表:

     

     

    前17天的每個單元格中的不帶星號的第一行是每天第一遍新背的單詞,下面帶有星號的單詞是以前背過的,需要復習的單詞。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時間表。前3天和第18天之后的任務量相對較小,可以不用去管它。第4,5,6,7這几天每天要花3個小時背新單詞,3個小時復習以前的單詞,加在一起是6個小時;第8天到第14天每天要花7個小時;第15,16,17,這3天的任務量最大,每天要花8個小時。到第17天之后,不需要背任何新的單詞,而且背詞者對紅寶書中的80%以上的單詞已經復習了多遍,已經很熟悉了,於是復習的任務量也大幅度地下降,所以整個的背單詞任務就只剩下掃尾工作了。也就是說,如果要想17天把這些單詞基本搞定,從第8天到第17天中間的這10天最關鍵,能不能咬牙挺住,決定了這場與單詞的搏斗能否成功。至於這種背單詞方法的效果,相信只要大概地研究一下上面地時間表,任何人都不會有疑問:只要能夠堅持下來,一定可以記得很牢。簡單地統計一下,僅僅在前17天中背過的單詞便高達4萬零3百詞次,平均每個紅寶書單詞背過6.5次,背詞者對於70%到80%的單詞的掌握都可以達到很熟練的程度。

    執行本計划的注意事項:

    第一: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上面的時間表作修改,不必泥古不化。不過請記住一點,那就是復習弊背新詞重要。如果時間實在安排不開,寧可不背新詞,但是一定要完成復習的任務。

    第二:背新單詞最好安排在早晨或是中午,以便在12小時後的晚上作復習。在兩天以上的復習周期中,不必拘泥於復習單詞的時間到底是在早晨還是在晚上。

    第三:在背單詞的過程中,一定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勤於思考,勤於比較,多多使用,努力增加對單詞的思維過程,一次來給單詞賦予更多的意義。前面講過,一個人對於有意義的材料的記憶程度要遠遠超過無意義的材料,所以請讀者盡量避免作機械記憶。筆者當初背詞之時,不管是眼中所見,耳中所聞,還是心中所想,都習慣性的去想有沒有相應的GRE詞匯,其衕意詞和反義詞是什么,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對單詞的記憶時間以及記憶程度。

    第四:任何人背單詞,肯定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單詞是他難記住的。背詞者對於這些單詞重復的遍數一定要超過其他單詞,請找個小本記錄下來放在兜里,一有空就拿出來背一背。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在書上背不下來的單詞左邊做個星號,每次復習時加以重點記憶,別的單詞背一遍,它背兩遍作重點復習。而隨著復習的遍數的增多,有一些單詞旁邊的星號會比較多,三星以上的單詞就一定時對於你來講特別難背的單詞了,更要收集起來反復的背。

    第五:17天之后,就可以開始作題了。背單詞的最好方法就是與作題結合起來,通過在實戰中反復遇到這些單詞,可以大大加快對於單詞的反應速度和理解深度。

    第六:對於所有的單詞完成15天的復習周期之后,千萬不可認為既然大功告成就可以不再復習了。單詞一天不背就會忘,一個月不背就會前功盡棄。請堅持每天45分鐘左右的時間復習3個List,可保無憂。這時學習者應該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看這些單詞的英文釋義和例句了。

    第七:每次復習的方法都應該是只看英文單詞,遮住中文釋義,想這個單詞的意思。如果你想不出來或是想錯了就意味著這個單詞沒記住,需要重點記憶。復習的遍數越多,記不住的單詞就越少,復習的速度也將會越來越快。按照筆者的背詞法,12個小時的那一次復習,第一次復習的時候一個List需要20分鐘;到了15天的這個復習周期,大約只需要15分鐘。等到讀者什么時候可以在10分鐘內復習完一個List背單詞的第一關已經完全通過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次復習的時候,切切不可放任自己偷懶,即:不遮住中文釋義以試圖回憶該英文單詞的意思,而是簡簡單單的中,英文又重讀一遍,這種復習的方法速度雖快,但是遠遠達不到筆者所要求的復習效果。因為從記憶的規律來講,試圖回憶是一種比簡單重復學習更為積極的過程,可以使記憶過程中更為專心,因為每一次復習過程都是一次小的記憶測試,為了能夠在下一個復習點到來時可以回憶起該單詞,背詞者必須在記憶每一個單詞的時候都更為集中精力地記憶。換句話說,這種試圖回憶地復習標准更具挑戰性,既加強了背單詞地效果,又增加了背單詞地樂趣。不但如此,使用這種復習標准地背單詞者還可以更有這對性地找出那些尚不能回憶或者回憶有誤的地方,然后更為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第八:本方法進行到中間階段地時候,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痛苦地時候,極其容易半途而廢,請一定咬牙挺過去。如果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就想想:“如果放棄,前面地單詞全都白背了,如果還是堅持不住,把一天3個List減少到2個List。還不行,放棄,去睡吧,看你能不能睡著。

    從本質上來講,背單詞就是一個與遺忘不斷的奮斗的過程,正可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個過程中間決不可放棄,否則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就又回到了那種把單詞從頭背到尾,再從頭背到尾的失敗方案上了。真正想使用筆者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單詞問題的讀者,一定要再這個階段全身心地投入,破釜沉舟,百折不回,把生活地中心完全放到背單詞上,一旦挺過17天,就是光明大道。如果沒有這種精神,筆者地方法在你身上是很容易失敗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沒有這樣的精神,你做什么事情恐怕也都比較容易失敗。你考不好GRE等出國考試倒也無所謂,你的其他命運呢?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最后一點請大家記住地就是僅僅記住這些單詞的中文釋義,這只是你對這些單詞掌握的開始,而對於他們的實際意義的理解,還需要你在作題,閱讀和日常使用中不斷地去深入了解,才能真正地最終提高自己的詞匯水平乃至於英語水平。

  5. 因為易富國老師把光學歸到電磁學了。其實這邊講的光學也不是高中的光學。

    題外話,上學期的部份都有些筆記可以下載,但下學期我沒修易老師的課,所以就沒有筆記了。除普物之外,其實量子化學和普化的課程也很推薦(雖然這裡是物理版XD),前者我有上課,其實相當化學,對物理很期待的人或許會有點失望。後者我這學期剛好是助教……因為課程安排的關係,普化的部份被保留到只有熱力學、量子(極簡單)和動力學,恰好都是被歸在物理化學範疇的東西。

    補充一點,原po提到買課本的部份,如果是單純想看易老師的課,他其實不用課本的XD

    其實全部都可以不用課本XD

    只是感覺有用課本比較紮實,還有相對論那本國內訂不到,想找書的不用找了。

  6. 我科學人跟科普書都看不少,不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耶。

    然後教科書根本不適合外行人啊,在目的讀懂什麼東西之前,需要考慮的應該是能不能理解教科書語言,我認為這不是一種「讀科普那到不如讀教科書」的選擇,而應該是「科普作為一個觸媒,教科書可以繼續深入」,這樣比較合乎一般理解吧?

    我對科普書的理解都是作為興趣入門之用(作者的動機也是如此),用「只能學到死背知識」對其評價感覺太超過,你真的這麼想嗎?

    然後你的理論說明真的是在說明嗎?我完全看不懂耶,還是你只是提供關鍵字讓我去查而已?^o)

    我科學人跟科普書都看不少,不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異耶。

    然後教科書根本不適合外行人啊,在目的讀懂什麼東西之前,需要考慮的應該是能不能理解教科書語言,我認為這不是一種「讀科普那到不如讀教科書」的選擇,而應該是「科普作為一個觸媒,教科書可以繼續深入」,這樣比較合乎一般理解吧?

    我對科普書的理解都是作為興趣入門之用(作者的動機也是如此),用「只能學到死背知識」對其評價感覺太超過,你真的這麼想嗎?

    然後你的理論說明真的是在說明嗎?我完全看不懂耶,還是你只是提供關鍵字讓我去查而已?^o)

    其實也要看書啦...

    我覺得"物理系"畢業的寫的會比較好

    科普書我個人認為比較是適合引發興趣這樣

    我自己是之前看了一些科普書後,覺得繞半天不知道繞到哪去

    科普書通常很少數學

    而教科書在擁有最基本數學、物理的語言後便能迅速把這觀念上手。

    不過也要看想要了解多深入就是了,只是想茶餘飯後當興趣的話我是覺得無訪

    死背這一詞可能用的不太好,是想表達很多時候物理概念是要親自去推倒,搞清楚他的來龍去脈才算理解

    而科普書常常直接跳到結論。

    至於我其他打的,只是無聊聊聊罷了xd

  7. 補習班教的微積分?

    怎麼說呢?教很不好?

    真的要補的話也去補專補轉學考、研究所的微積分

    相信我= =

    大學有很多重要的東西可以學,真的愛學習補習的話一堆更有用的東西等著你補

    更何況微積分網路上都有台清交名師來教了。

  8. 建議你真的想學的話去看台大開放式課程的廣義相對論,我想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

    這樣比較好問問題,別人也比較好回答

    裏頭用到的數學很少,講得很慢很清楚。

    科普書是種很奇妙的東西,我覺得除了科學人之外

    真的要讀物理不如直接去讀課本比較省時。

    至於孿生問題的解答是要起飛時有加速度,非慣性

    你倒是可以隨便想就想出超光速的東西

    譬如說你拿一個光打一個物體,光線一動

    你會看到很遠很遠地方會看到的"影子"以超光速的速度跑

    又如果你有一把無限長的剪刀,你只要稍微喀擦一下,剪刀的尖端就會以超光速移動

    哪裡合理,哪裡不合理,你可以想看看

    但如果是從科普書找答案我想只會得到死背的知識罷了

    至於你說的光速恆定也是錯的

    如果你打一到單頻光打到介質,而這介質的折射率<1

    此時光速會比"真空"中的光速還快。

  9. http://case.ntu.edu.tw/castudio/

    有電磁學、普通物理、廣義相對論(全都很棒)、微積分

    http://www.nthu.edu.tw/nthu-ocw.php

    有應用數學(推薦)、微積分、量子物理導論(不推薦)、熱物理(推薦)

    http://ocw.nctu.edu.tw/

    有量子物理導論(普通)、微積分(推薦)、普通物理(不推薦)、工程數學(普通)

    電磁學會用到比較多的數學,其他可有可無

    不過還是建議按部就班來比較好,建議先把微積分這種基本語言弄懂

    還有,別再報名高中補習班微積分騙錢班了,相信我= =...

    台清交最好的老師任你們挑選,別再被補習班老師扮拐半騙了...

    真的不知道要先讀什麼的話我建議

    微積分(可以把講義印下來就好)=>普通物理=>應用數學

    =>電磁學)=>量子物理=>熱物理=>相對論

    要直接看普物也是可以,他的普物用到的數學非常少。

  10. http://mhperng.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3186.html

    http://mhperng.blogspot.com/

    這blog的內容都挺不錯的,學弟妹可以參考看看。

    許多同學應該都還記得聯考前夕的焦慮:差一分可能就要掉好幾個志願,甚至於一生的命運從此改觀!到了大四,這種焦慮可能更強烈而複雜:到底要先當兵、就業,還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經常碰到學生充滿焦慮地問我這些問題。可是,這些焦慮實在是莫需有的!譬如,我的兩個孩子國中成績都沒有到「就算失常也穩考得上」的程度,但是我和兩個孩子就都不曾在聯考前夕真正地焦慮過。

    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救了一個人的一生。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僥倖巧取也不可能長久保有。如果我們看得清這個事實。許多所謂「人生的重大抉擇」就可以淡然處之,根本無需焦慮。而所謂「人生的困境」,也往往當下就變得無足掛齒。

    以聯考為例:一向不被看好的甲不小心猜對十分,而進了建國中學;一向穩上建國的乙不小心丟了廿分,而到附中。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滿,另一家人愁雲慘霧,好像甲、乙兩人命運從此篤定。可是,聯考真的意味著什麼?建國中學最後錄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嗎?僥倖考上的人畢竟仍舊只是僥倖考上,一時失閃的人也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前功盡棄。一個人在聯考前所累積的實力,絕不會因放榜時的排名而有所增減。因為,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累積的過程!所以,三年後乙順利地考上台大,而甲卻跑到成大去。這時回首高中聯考放榜的時刻,甲有什麼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麼好傷心?同樣的,今天唸清大動機系的人,當年聯考分數都比今天唸成大機械的人高,可是誰有把握考研究所時一定比成大機械的人考得好?仔細比較甲和乙的際遇,再重新想想這句話:「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中止或增減」。聯考排名只不過是個表象。有何可喜、可憂、可懼?

    我常和大學的同學談生涯規劃,問他們三十歲以後希望在社會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是,到現在沒有人真的能回答我這個問題,他們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當兵還是考研究所。聯考制度已經把我們對生命的延續感徹底瓦解掉,剩下的只有片斷的「際遇」,更可悲的甚至只活在放榜的那個(光榮或悲哀的)時刻!但是,容許我不厭其煩地再重複一次:生命的真相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該得的遲早會得到,不該得的不可能長久保有。我們唯一該關切的是自己真實的累積過程(這是偶發的際遇所無法剝奪的),而不是一時順逆的際遇。如果我們能看清楚這個事實,生命的過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沒什麼好貪求,也沒什麼好焦慮的了!剩下來,我們所需要做的無非只是想清楚自己要從人生獲得什麼,然後安安穩穩,勤勤懇懇地去累積就是了。

    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從一進大學就決定不再唸研究所,所以,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半在唸人文科學的東西。畢業後工作了兩年,才決定要唸研究所。碩士畢業後,立下決心:從此不再為文憑而唸書。誰知道,世事難料,當了五年講師後,我又被時勢所迫,卅二歲才整裝出國唸博士。出國時,一位大學同學笑我:全班最晚唸博士的都要回國了,你現在才要出去?兩年後我從劍橋回來,眼裡看著別人欣羨敬佩的眼光,心裡卻只覺得人生際遇無常,莫此為甚:一個從大一就決定再也不鑽營學位的人,竟然連碩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屬於我們該得的,那樣曾經少飽H而人生中該得與不該得的究竟有多少,我們又何曾知曉?從此我對際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當講師期間,有些態度較極端的學生曾當面表現出他們的不屑;剛從劍橋回來時,卻被學生當做傳奇性的人物看待。這種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實都只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實的真相。從表面上看來,兩年就拿到劍橋博士,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這「兩年」之前我已花整整一年,將研究主題有關的論文全部看完,並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時間做控制方面的研究,並且在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數篇論文。而從碩士畢業到拿博士,其間七年的時間我從未停止過研究與自修。所以,這個博士其實是累積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學門的時間,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常人不從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來看待生命因積蓄而有的成果,老愛在表象上以斷裂而孤立的事件誇大議論,因此每每在平淡無奇的事件上強作悲喜。可是對我來講,當講師期間被學生瞧不起,以及劍橋剛回來時被同學誇大本事,都只是表象。事實是:我只在乎每天廿四小時點點滴滴的累積。拿碩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時刻裡這些成果累積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實的累積從不曾因這些事件而中止或加添。

    常有學生滿懷憂慮地問我:「老師,我很想先當完兵,工作一兩年再考研究所。這樣好嗎?」「很好!這樣子有機會先用實務來印證學理,你唸研究所時會比別人更瞭解自己要的是什麼。」「可是,我怕當完兵又工作後,會失去鬥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可是,假如我先唸研究所,我怕自己又會像唸大學時一樣茫然,因此唸得不甘不願的。」「那你還是先去工作好了!」「可是....」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焦慮,可是卻無法壓抑住對於這種對話的感慨。其實,說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兩年研究所加兩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識的深廣度和獲取實務經驗。先工作或先升學,表面上大相逕廷,其實骨子裡的差別根本可以忽略。在「朝三暮四」這個成語故事裡,主人原本餵養猴子的橡實是「早上四顆下午三顆」,後來改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興而堅持要改回到「朝四暮三」。先工作或先升學,其間差異就有如「朝四暮三」與「朝三暮四」,原不值得計較。但是,我們經常看不到這種生命過程中長遠而持續的累積,老愛將一時際遇中的小差別誇大到攸關生死的地步。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面對兩個可能的方案,而焦慮得不知何所抉擇時,通常表示這兩個方案或者一樣好,或者一樣壞,因而實際上選擇那個都一樣,唯一的差別只是先後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讓我們焦慮得厲害的,其實差別愈小,越不值得焦慮。反而真正有明顯的好壞差別時,我們輕易的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可是我們卻經常看不到長遠的將來,短視地盯著兩案短期內的得失:想選甲案,就捨不得乙案的好處;想選乙案,又捨不得甲案的好處。如果看得夠遠,人生長則八、九十,短則五、六十年,先做那一件事又有什麼關係?甚至當完兵又工作後,再花一整年準備考研究所,又有什麼了不起?

    當然,有些人還是會憂慮道:「我當完兵又工作後,會不會因為家累或記憶力衰退而比較難考上研究所?」我只能這樣回答:「一個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兩種可能:或者他不夠聰明,或者他的確夠聰明。不夠聰明而考不上,那也沒什麼好抱怨的。假如你夠聰明,還考不上研究所,那只能說你的決心不夠強。假如你是決心不夠強,就表示你生命中還有其它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並不下於碩士學位,而你捨不得丟下它。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無需感到遺憾。不是嗎?」人生的路那麼多,為什麼要老斤斤計較著一個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運:高中考兩次,高一唸兩次,大學又考兩次,甚至連機車駕照都考兩次。畢業後,他告訴自己:我沒有人脈,也沒有學歷,只能靠加倍的誠懇和努力。現在,他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數千萬。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不順利,而在事業上順利,這是常見的事。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被名校拒絕而連帶失去他的才華,只不過要另外找適合他表現的場所而已。反過來,一個人在升學過程中太順利,也難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創業,而只能乖乖領薪水過活。福禍如何,誰能全面知曉?我們又有什麼好得意?又有什麼好憂慮?

    人生的得與失,有時候怎麼說也不清楚,有時候卻再簡單也不過了:我們得到平日努力累積的成果,而失去我們所不曾努力累積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別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後該得的不白少你一分,不該得的也不白多你一分。好像是前年的時候,我在往藝術中心的路上碰到一位高中同學。他在南加大當電機系的副教授,被清華電機聘回來給短期課程。從高中時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願上台大電機後,四年都拿書卷獎,相信他在專業的研究上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學時,我們兩人的智力測驗成績分居全學年第一、第二名。可是從高一起我就不曾放棄過自己喜歡的文學、音樂、書法、藝術、和哲學,而他卻始終不曾分心去涉獵任何課外的知識,因此兩個人在學術上的差距只會愈來愈遠。反過來說,這十幾二十年來我在人文領域所獲得的滿足,恐怕已遠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問過我,如果我肯全心專注於一個研究領域,是不是至少會趕上這位同學的成就?我不這樣想,兩個不同性情的人,註定要走兩條不同的路。不該得的東西,我們註定是得不到的,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麼意義?

    從高中時代閔始,我就不曾仔細算計外在的得失,只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喜歡鬼混,願意花精神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我不能放棄對人文科學的關懷,會持續一生去探討。事實單單純純地只是:我只在乎每天廿四小時生命中真實的累積,而不在乎別人能不能看到我的成果。有人問找,既然遲早要唸博士,當年唸完碩士就出國,今天不是可以更早升教授?我從不這樣想。老是斤斤計較著幾年拿博士,幾年升等,這實在很無聊,完全未脫學生時代「應屆考取」的稚氣心態!人生長得很,值得發展的東西又多,何必在乎那三、五年?反過來說,有些學生覺得我「多才多藝」,生活「多采多姿」,好像很值得羨慕。可是,為了兼顧理工和人文的研究,我平時要比別人多花一倍心力,這卻又是大部份學生看不到,也不想學的。

    有次清華電台訪問找:「老師,你如何面對你人生中的困境?」我當場愣在那裡,怎麼樣都想不出我這一生什麼時候有過困境!後來仔細回想,才發現:我不是沒有過困境,而是被常人當做「困境」的境遇,我都只當做一時的際遇,不曾在意過而已。剛服完役時,長子已出生卻還找不到工作。我曾焦慮過,卻又覺得遲早會有工作,報酬也不致於低得離譜,就不曾太放在心上。唸碩士期間,家計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儉用,但對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來,精神上我過得很充實,二來我知道這一切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轉行去教書(做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二歲才要出國,而大學同學正要回同一個系上任副教授,我很緊張(不知道劍橋的要求有多嚴),卻不曾為此喪氣。因為,我知道自己過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滿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過別人看不到而已。

    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從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斷地和別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內在真實的累積。我沒有過困境,因為我確實瞭解到: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絕不會因為單一的事件而有劇烈的起伏。同時我也相信:屬於我們該得的,遲早會得到;屬於我們不該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長久持有。假如你可以分享這些信念,那麼人生於你也將會是寬廣而長遠,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困境」,也沒有什麼好焦慮的了。

  11. 可以請教一下學長嗎!!!!

    我想轉中興大學的獸醫系....

    我正在做出決定

    因為獸醫系真的很競爭

    也不知道自己的程度能否和他人競爭

    我在想中興的動物科學和獸醫的轉學考

    當然動物科學的競爭比較沒那麼激烈

    但...

    我想學和醫療方面有關的

    而且我也很喜歡小動物

    是否學長能給點意見呢?

    謝謝!!!!

    去ptt transfer版

    既然你已經在台中的話,去旁聽一下我覺得還不錯

    很多轉上台大獸醫的學長姐都是去台大獸醫旁聽

    有很高的機率考的類型差不多。

    附帶一提,喜歡小動物的學弟妹別去念生科系@@

  12. 關於電機系 能否告訴我交大電機的一些事情呢?

    雖然交大的電資和台大是伯仲之間

    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一直批評交大電機很差呢?(我知道它是電控+電信)

    這2個系原本就蠻厲害的 但是整合在一起之後卻被批評得一無是處

    對此我蠻困惑的 因為它是我的志願之一

    那是因為以前一堆高中生看到電信就以為是電信警察,看到電控不知道是啥

    只覺得電機系才是電機才最屌,所以交大就改名了

    如果只在乎"電機專業"的話

    業界普遍認為交大電子所>台大電機

    平心而論交大的電資學院也確實和台大差不多。

    我本身是不CARE錢,夠用就好,只是家裡的人很CARE錢......不知各位搷物理系的時候是否有遭到家人的反對?如果遭到反對,各位又如何說服家人呢?

    你家人會反對根本就是停留在傳統不了解現代科學的思維

    以為物理系畢業之後只能當老師

    很多家長都這樣

    物理系確實沒電機賺的多

    但就像是年收入一百二十萬和兩百萬的差別

    (當然你念電機要拿到如此高的薪水也要有能力)

    也遠勝於其他科系了

    大不了研究所在轉就好了

    之後去交大電子所的學歷。

    與其擔心這些有的沒的,不如把網路切斷努力拼台大。

  13. 看來我要雙修物理電機了,修物理是興趣導向,修電機是家裡要求的(家裡的人一直說修電機賺的錢才會多).......

    不知雙修物理電機會不會非常辛苦?

    板上是否有雙修物理電機的人可以分享一下?

    真的迫不及待想念電機

    不如大學把電路、電子、訊號與系統這三個科目和自己的本科念熟

    研究所在跨電子不就好了

    貪多嚼不爛

    雙修兩邊都念個半吊子沒啥用處

    交大電子一堆物理系畢業的。

    還有,就算念物理本科研究所也不可能失業

  14. 未滿16是公訴罪喔.....

    就算情投意合也會有罪...

    詳情請找法律系解答

    就是很不幸的全部都滿16,他的專長就是游走在法律邊緣,保證比大家都懂法律。

    扁他XDDD

    話說中山女高、永春、明倫、景美女中、松山家商

    總之前幾志願的我都有認識的....所以我遇到要代替他們扁那隻紅鷺囉?XDDDD

    他老大可是有花不完的錢請律師,什麼都能告= =....

  15. 有老師跟我講過,解微分方程一個字"猜"

    恩,的確,普物只是大學物理的皮毛而已,家裡有一本近代物理的書,裡面的數學看起來不太容易==

    我高中物理已經先認真學完了,現在剩下複習而已....

    我高二會讀普物的原因是去年考物奧初試的時候吃了一次敗仗,低於標準4分被刷下來,發現最大的原因是熱力學的概念太淺薄,熱力一堆不會解.....現在看過普物後,是有好很多,不過有些題目還是難的變態,超出普物的程度,不過我不會因為這樣繼續讀下去,很多人都跟我說還是做題目實在.....

    妳念了物理系之後,就會知道普物的熱力學觀念講的不清不楚

    所以我才不建議高中升先修。

    指考物理不是考你懂不懂、聰不聰明

    而是考你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快速的把已經懂得東西他再一次算出來。

    故熟練是很重要的。

  16. 1.我承認大學的物理沒有像高中那麼簡單,數學複雜很多是真的,但是我高二的時候讀普物之前,把微積分搞定再去讀也還好.............只是有些單元的數學會比較深,像波動那邊的波動方程式都是偏微分方程式,不太能像ODE那麼快就能學會怎麼解,只能先把波函數背下來。不知要修到大幾才能學會解偏微分方程式........

    2.小弟的資質真的很差,去考學測,國立的物理系大概上不去,考指考的話,大概也是尾端的,所以我現在正在研究有哪些大學的物理系是我有把握考上的。小弟對物理很有興趣,非物理系不念,還麻煩各位告訴我哪幾間的物理系分數比較低的.....

    以你的狀況我不認為先修會比準備指考更值得投資

    而且普通物理根本還撐不上算是物理。

    我當年一堆先修微積分、普物自認很強的強者

    最後卻跑師大、中字備去,該科也沒考好。

    不如先專心唸高中課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