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ius but 笑點低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227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genius but 笑點低

  1. 其實我也是那種常不專心的人

    像我才剛聽完空英就來深藍晃晃

    還有很多事沒做呢!!

    我覺得

    1.上課的話 你要先找出你會想睡的原因 一定會有原因的

    請不要說"就是想睡"如此類言語

    像我想睡的原因是~老師太枯燥乏味

    ~上課內容非常繁瑣 腦筋一下就累了

    ~昨天沒睡好 或沒睡午覺

    看你是哪一種 提出來讓大家好回答

    2.平常看書 恩恩 因為呢 我是一個在家常常分心的人

    所以呢 我都會跟同學出門看書 拜託找那種

    該用功的時候會用功的人 這樣效果不錯

    不過 在家看的習慣還是要慢慢培養

    這樣比較方便

  2. 大家的新課表怎麼樣啊?

    怎麼我覺得我們班的課表好變態

    幾乎都是主科連兩科連在一起

    尤其是明天

    前六節都是主科兩節連在一起

    雖然第七節是體育XD

    高二都是這樣子的嗎?

    應該高二都這樣 因為我們班的課表也很可怕

    幾乎每天都有四節主科

  3. 相信我

    先修化學絕對會比較好....

    因為物理還需要用到三角函數跟向量...我不知道你們這屆有沒有學..

    如果沒有

    要嘛是自修..

    要嘛就是不補...

    而且先修不會比較強

    像我當初先去聽就聽不太懂

    但是現在按進度也學的不錯

    但是化學不一樣

    完全不需要數學基礎...

    等要用到log的時候

    你也差不多學完了...

    所以其實我滿後悔當初沒去先修化學

    是阿 如果物理先修的話 會因為數學進度太慢 而導致效果不佳

    我們老師曾經在上課說過

    有些學校沒上基礎物理 直接上物質科學~物理篇

    但是因為數學進度落後 上了反而效果不好

    不過 相信補習班當然會有他自己的解決辦法囉

    順道一提 不是所有的題目都需要向量跟三角函數去解決

    不過 高一學這些應該OK的

    如果你想要比別人更強的話 試試也無妨

  4. 紙箱一公斤兩塊一,鋁滿貴的。」平鎮市忠貞國小六年級學生熊紹宇,談資源回收頭頭是道;自從父親前年底酗酒暴斃,他與七十六歲的阿嬤拾荒維生,最近兩個月因阿嬤不適,他常一人出門收紙箱。

    儘管家貧,熊紹宇的阿嬤熊羅寶仍省吃儉用,送愛孫補習英語三個月六千元;最近他通過私人機構舉辦的全國兒童英文能力分級檢定一級,考取三百分滿分,相當於國三程度,阿嬤難掩驕傲說:「紹宇很乖,上下課幫忙推(做資源回收),就讓他補習」;紹宇表示,「阿嬤都會要我考第一名」。

    熊紹宇的家在中壢市龍岡地區,三層樓紅磚房已老舊、壁面斑駁,房子旁堆滿一袋袋的資源回收物。他說,放學回家先寫功課,再到屋外整理廢紙箱,與祖母合推推車去變賣,「最強一天三趟,平常一、兩趟」。

    十二歲的熊紹宇,對拾荒生活不以為意,開心找出兩頂縫上廢雨傘布的斗笠,「阿嬤發明的哦,可以防雨」。去年十一月起祖母熊羅寶腰痛,「我就自己推去賣啊,這又沒什麼。」有時叔伯等親戚會陪他一起。

    他出生後三個月父母離婚,與爸爸、阿嬤母共同生活,直到當木工的父親過世。一年多來,祖孫向附近超市、菜販索取廢紙箱變賣,每個月僅有三千多元收入。阿嬤這個月起幫人顧菜攤,每天多了三百元,加上親友幫忙,勉強度日。熊紹宇很有骨氣的說:「我不覺得自已窮,我也不要別人捐錢給我。」

    導師徐玉浩說,常看到紹宇穿著制服,在路上推著裝紙箱的車,讓他很感動,尤其紹宇樂觀向上,總是班上前十名,「他理解力不錯,一講就會」。熊紹宇吐舌頭說,「這次才考第八名」。

    熊紹宇懂得惜物,手中兩本國語字典用了六年,翻得破破爛爛,用膠帶貼住封面破損處,「能用就好」。

    家裡的書櫃裝滿書,全是撿來的;其中一套六十集的三國志漫畫是他的最愛,一看再看,劇情都會背了,「少了好幾集,好想要」。

    他還懂得到圖書館借書,「每次借兩本,如果沒上限,我會借很多本看」。

    住家二樓房間的一面牆上,貼了滿滿的獎狀,有模範兒童、心算檢定、英語能力、學業成績等,他「積極」拿獎狀,「因為表哥說,貼幾張獎狀,過年就可以跟他換幾百元」。

    這就是今天yahoo的新聞 想想 人在越艱難的環境 就越努力向上

    而反觀自己週遭的同學或者自己 有人有這樣的覺悟嗎??

  5. 同學,沒必要那麼激動語氣那麼衝吧?

    轉組的事情已經搞的很煩了,沒必要再這麼兇。

    話說要大家各退一步好像很困難。

    我覺得要替那些轉組的人打抱不平 畢竟很少人會想重新適應新的班級

    而且為什麼還要被批 只能用雪上加霜 世態炎涼來形容吧

    我們班也有不少轉組的 我知道他們的心情 他們也很不願意

    很不捨得 上台說心得的時候還哭了 我就是覺得很不公平

    矛頭指的方向根本不對 而且怪他們有什麼用??

    增加對立與衝突罷了

    這一點都不符合標題的理性討論

  6. 我也要替一類抱怨一下。

    50幾個人的教學品質真的差很多,

    而且下學期到了夏天,會很難過的,

    做前排的人就只能吃粉筆拉(不只是吸粉筆灰耶)

    當初選二三類的人,為什麼就那樣胡亂選,

    有人也會想說:唸不來最起碼就轉個組咩~

    很多人都這樣想的吧? 覺得一類好念就這樣。

    可是我覺得這樣想的人很自私,

    有沒有想過到現在這時候,

    可能有人會為了你當初的小私心而要分班,

    或是要受到爆班的虐待?

    很自私?? 如果這樣說的話 那乾脆都把自然組去掉好啦 :E

    台灣來以農立國吧 反正聽聞教育部說下一屆高二自然組會多兩節

    歷史地理 這樣就更少人選自然組啦 這樣高興了嗎??^o)

    他們轉到社會組 不是也要跟你們一起承受擁擠的痛苦嗎??

    為什麼要把責任都推到他們身上 :@

    還有你說什麼亂選 你憑什麼說他們亂選 適應不良就被批成亂選嗎??

    等你遇到這種事情你才會知道他們的立場

    聽說 一年級的導師跟二年級的導師吵得很兇吧

    ....不知道那些老師的度量跑到哪裡去了 曾國藩日記選沒讀過是吧...

    凡事要多禮讓 嚴以律己 寬以待人 每個人都退一步 事情就很好解決了

    書讀得那麼多 心眼還不是那麼狹窄 讀了幾十年的書 我看都白讀了 什麼論語 孔老夫子講的話有沒有在聽 沒有在聽嘛~

    難怪現在會吵成這樣 太自私了 雖然不怎麼關我們三類的事 不過還真看不下去!!

    如果大家都聽進去的話 台灣早就稱霸全球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 難免會發生爭吵

    而且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退一步吃悶虧的

    可是換教室卻是和三類換阿ˊˋ

    我們並不是怪那些轉組的

    只是受影響卻是三類阿…

    轉組的意義本來就在於修正之前自己錯誤的決定

    只是這學期這麼多人跳…

    這樣看來 當初什麼"慎重"的選擇類組 也已經失去意義

    或許這樣真的影響的層面最小

    不過這樣說穿了 也只不過是因為我們人數少所以被犧牲了(多數暴力?

    誰願意被犧牲呢?

    慎重選組?? 不是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可以做出自己最想要的決定

    而目前他們的決定就是目前最想要的

  7. 政治紛亂是一方面

    但是民眾的生活質量又是另一方面

    但是現在台灣的政治動亂已經直接,或者間接性的,影響到其經濟

    最終影響到民眾生活(失業率,物價上揚,等等)

    可從西歐國家看出,兩黨再怎麼亂,其目標是絕對不能夠置經濟於不顧

    而前段時間的泰國政治動盪,雖然是一場武裝兵變

    但是反政府武裝領導人,為了不影響泰國旅遊業的運作,防止泰國經濟受到衝擊

    明令禁止軍隊影響民眾以及遊客的日常起居

    而且台灣目前的政局

    時不時還夾雜著一些民族認同感的問題(外省人什麼的)

    執政黨跟反對黨在這方面的觀點態度又有很大的紛歧

    當然啦 你有聽過一句話叫做"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

    難道你們就沒有?? 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嗎??

  8. 你的想法很對

    不過對我來說 讀歷史是很快樂的事情(但我還是選了自然組=.=)

    一件事 能夠從各角度 各觀點去剖析

    這就是歷史所教給我們的精神

    我認為歷史是主觀的人類用主觀的文字企圖紀錄客觀的事件

    而還會受到 註解 翻譯 用語改變的影響 導致可能跟原意差距更大

    所以自此甚至還可以了解 古人紀錄事情的思想

    從書堆 字裡行間 甚至訪問耆老 這些也都是歷史有趣之處啊

    我倒覺得 這樣講還是不能打動那位同學的心 因為你講的 大多是把"歷史"

    這個當作故事來看 是故事讀起來才會生動有趣 不是嗎??

    而那位同學是覺得 我們現在讀的歷史課本 一點都沒有吸引他的地方

    其實我也這樣覺得 就像歷史老師上可在講歷史事件與故事的時候

    不是很有趣嗎?? 但是一回到課本上給你的 考卷上要考的

    不都是 死死板版的東西嗎??

    課本上給的 大多數都是這個時間點發生了什麼事

    歷史考卷要的 是正確答案 是一背再背的人名地名

    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

    就算你把中國五千年的所有有名的人都記起來 那又如何呢??

    你對事情的見解會更有批判性嗎?? 你會更有想法嗎??

    人要學的 是思考 是邏輯的激盪 是大腦的開發

    就像目前我在學外國史 在講浪漫主義 盡是要背一些奇怪的東西一_一狠

    譬如 1.巴爾札特的人間喜劇 2.雨果的悲慘世界 3.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

    要不就是問你 古典主義的作者 作品 一大堆有的沒有的名詞

    我要記這些做什麼 是要幫助我記住那些歷史背後的意義嗎??

    那也未免太入不敷出了吧 一_一狠

  9. 我們桃高據說也有這種現象...

    這樣我們班就變成二類最多人的班了xd 然後隔壁班比我們班少十個人- -

    其實這樣也不錯啦 一個班級的人數少 老師比較容易顧的到全班的學生ˇ

    是阿 本班只剩下33個人(+轉進一個) 應該是普通班中人數最少的吧

    這樣不錯阿 小班制教學 成果應該不錯吧xd

    上面的跟我真有緣

    在同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