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dne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593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 Days Won

    3

文章 發表由 evadne

  1. 各位各位,請熄火。

    印刷的時候檔案裡面的點不夠多,就不能印刷。所以我們一般都說要每個邊有多少點。

    但是關鍵的問題來了,不知道印出來多大,要怎麼設計?所以同時也知道比例尺的話,更好。

    就是這樣。

    1. 尺寸:90 x 32公厘。彩色雙面印刷。

    2. 解析度:300dpi以上。

    這樣的說法非常之精確,Tony 內行。有沒有做出血邊?

    因為,因為,用點陣圖做文字的人,一定是不知道向量的好處!知道的話管它解析度?呵呵。

    要求圖檔尺寸大,是為了怕圖太小。

    要求某尺寸下的解析度,是為了怕糊掉,或者設計的時候有人以為那麼多點,但是是作給噴畫用的 72 dpi ,所以字的尺寸就……

    色域問題也是可以由管理人統一做轉換的動作就OK了

    別高興得太早,每個色彩空間都不一樣,轉換的方式公認可以用的有四種,轉換用的引擎有一大堆可以選。

    講太多的話,老闆還會擺臭臉給你看,說「啊?不是你們設定數字多少,我們就怎樣出版?」

    這個很危險的,尤其大家基本上沒受過啥專業訓練(倒是有好處,看不出四種方法的差別 XD)。

    用得好的話倒是挺不錯。但是:請看下面我的建議。

    一般而言或許可以這樣規定:

    「請保留原始稿件,並且在製作時先請使用 CMYK 色彩空間預設值中的 Japan Color 2001 (Uncoated) 隨時預覽。如果您的軟體不允許這樣設計,也請您先以最方便的方式製作。評比階段中,只要請您繳交一份 JPEG 格式,無破壞壓縮的 sRGB 預覽圖即可。如果我們決定製作您的稿件,會再派專人與您協調取得原始稿件,並與您再次確認,確保完稿能達到您要求的水準。屆時很抱歉地,如果您未保留原始稿件,將喪失參賽的機會」……總而言之,協調啦。

    應該要更簡單地說:「請盡情製作,有問題的話我們隨時替您服務!」

  2. 來講個故事好了。很久以前有大鵬鳥,老是不飛起來。可是牠一飛就飛得很高,其他的鳥都追不上。每個人能力的侷限是不一樣的,但是教育的目的是讓大家都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做什麼,現在又能做些什麼、還可以怎麼做。

    教育的目的是讓人發現自己,審視自己。教育的社會功能只是副產品,不應該特別排入課程。

    我姑且故意忽略國家競爭力這種事情。其實全盤私人化、保留少數公立學校才是好的,因為每個學校可以有自己的教育方針,透過自己的運籌帷幄來幹出自己喜歡的目標。公立學校是最後的保障,讓大家至少有最低合理水準的知識。

    市場永遠比管制高明,民間的力量永遠大過一個政府的力量。莊家不一定要下場打牌,就是這個意思。「沒有一個好人應該被拋棄」是我贊同的理想。但是,這個問題應該靠政府的力量全盤解決,不應該靠一個學校的力量去做。政府無能的話,應該改造政府,而不是建構新的民間機構。

    建中如果要當公立學校(以考試成績水平為標準)那就不應該有菁英教育(以紙筆考試以外的方式評量人)。反之私立化才能真正讓「某個」方針被貫徹,徹底脫離多頭馬車的困境。

    就是這樣。

  3. 我完全反對!!!

    這根本就是助長有錢人的氣焰,那些官僚財團既得利益者小孩考不贏別人就來暗黑兵法

    考不上醫科就送去波蘭,考不上建中就要把建中廢掉

    竟然還以台灣教育的良心自居

    有夠無恥

    我家不有錢,房屋還貸款

    如果建中是私校我應該念不起

    以前最爽的就是學費才八千多,輕鬆幹掉學費七萬多的私校

    我沒有家。房子租的。

    我支持建中私校化。

    公立學校的宗旨是基本最低底線的平均水準的教育,菁英教育不應該出現在公立學校──但是中間水平的台灣人仇視、敵視菁英,藐視下等的人,又看不起自己。

    公立學校應該提供合理價格與水準的教育,公立學校系統內部的學校不應該有太多特殊性。建中是特殊的學校,應該轉向基金化發展。校本課程本來就是一場夢似的遊戲。

    台灣現在的私立學校水準不怎麼樣,是因為他們的宗旨不對,最好的人也沒有因為錢,而去那裡。我們應該認清一個事實:

    不管現況怎麼樣,最好的人只會去能給他們最好機會的地方。他們通常不管大家怎麼講。解決問題很大部分只是在多方面間互相妥協,因此沒有一定的答案。而我認為唯一要注意的是要提供每個人合理的選擇。

    因此,我們知道的是:

    1. 建中目前是個好地方。

    2. 好地方應該拿到好人才。

    疑慮主要是:

    1. 私立學校可能因為錢的關係,拿不到窮好人。這個可以用獎學金(來自社會的捐款或者基金運作的盈餘等)制度解決,根本不是問題。任何關於錢的問題都是小事。另外,為什麼私立學校的學費比較貴?有沒有人仔細想過?

    2. 私立學校的汙名等問題,當然也根本不是問題。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做了什麼而不是我們通常被以為是怎樣的人。

    仇視有錢人的言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錢才能養人,只有養到足夠的好人以後,才能夠把世界的洞一個一個補起來。要仇視的應該是「無情地賺錢」這件事纔對。

  4. 你提出的那三樣建中的獨特性,是不錯的的分析。但反過來說,如果建中變成

    私校的話,那三個特點很有可能會逐漸消失。首先,你也知道私校有營利的特性,那

    我就可以合理的推測,藉由捐錢或一些財務方面的貢獻,富家子弟可以避開私校自己

    舉辦的考試或甄選制度,這一點我想可以從美國長春藤聯盟大學的現況得到證明,他們

    的確有一批人,不是以優秀的成績而是以金錢為入場券的。如此一來,所謂"學生普

    遍有辦法在入學時考到高分"恐怕就不成立。連帶的,建中生整體的素質也就很有可能

    因為這批紈褲子弟而逐年下降,那所謂的"獨特的外界觀感"與"獨特的自我菁英意識"

    也就搖搖欲墜。尤其是當私校舉辦的甄選不再是像基測般的全國性的競爭時,建中生將

    更沒有理由認為自己是"全國性的菁英"。由此可見,你所提出的那三樣特點,有極大

    可能在建中轉為私校後,逐漸消失;當然這種慣性,如你所講的"不可能頓時變成社區

    高中",但卻會漸漸腐化。

      而你在第三段所提到的,建中一些非制度性的獨特東西:同儕的重要性、進建

    中沒有進入社團,宛若不進建中的......等等,其實也未必完全不受建中變成私校的影響。

    就同儕的重要性來說,如果所謂的同儕只是一些揮金如土的敗類,那我不覺的那有什麼

    重要性可言;而建中傲人的社團制度,在經驗上較不自由的私校體系下,也很有可能遭

    到扼殺,尤其當私校把教育重點放在課業上時。可見這些建中特質,也未必是與制度的

    改變全然無關;當然我上面所做的推論,並非嚴謹,但卻是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至於建中精神,這種無法輕易定義的東西,確實是與時俱變的,我想我們倆都同意

    建中精神是沒有固定形式,而是隨著每一屆的學生,而有所改變。至於那些抗拒改變,

    活在過去建中榮耀,總是認為一代不如一代的崇古精神,也是不可取的。但我卻不禁納

    悶,當建中變成私校後,所謂的建中精神,還會是值得一提的東西嗎?

    我有這些理由相信私立學校舉辦的甄選,「可以」比學力測驗更佳:

    a. 可以超脫課業的評比

    b. 可以更細緻地關照個人的才情

    現在我們的問題只有,究竟一個私立化的建國高中,有沒有辦法把有才能,但是沒有錢的人救起來。答案是超高額的獎學金……或者我這麼奢望。而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其實私立學校為了吸引學生進來,當然可以向有錢的人廣開入學大門,但我可沒有說學校沒有權力拒絕爛學生繼續學習。我認為養一批金主,不是什麼壞事──尤其是當他們的金錢可以提供自己、以及其他人去受良好的教育。

    嗯,如何毀滅天才?答案:讓他自認菁英。

    「私校把教育重點放在課業上」是現況,但不代表我們不可以用一個非營利組織的方式去經營學校。我提出的是對於私立學校的新的想像,它不一定要負責賺錢。我認為在討論建中私校化以前,應該先弄清楚一個私立學校可以拜金開學店到若干程度,又可以認真地做商業教育到如何的程度。

  5. 台灣的教育環境無法培養絕對的菁英,只能培養絕對的考試機器。在你敢放棄聯考以前,不能成為一個真正提早看清自己的人。我們要的是選擇的能力,不是單獨的一個看似很棒的選擇。建中與其他學校的不同在於:一、獨特的自我菁英意識;二、學生普遍有辦法在入學時考到高分;三、獨特的外界觀感。建中本就是一個被捧在手心的學校,不可能頓時成為社區化高中。台灣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有錢者會無論如何找到最棒的方法;沒有錢的人才是公立學校需要照顧的對象。

    公私立學校本來就有區別。姑且不論教育有時將淪落為政府政策宣導(請看軍訓國防課程,與四處流竄的性別刻板印象與其他奇怪的意識形態),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喻:大家都要吃飯,但不一定都吃得起大餐,也不一定都能接受骯髒的路邊攤。台灣的教育的問題在於你要不吃大餐(有時根本還不合胃口),要不就一定得縮在角落,跟人分一口食物吃。

    職業教育--或許請先看看 Zonble 前輩的《日本的與美國的還有把這兩套混在一起的教育》--的用意或許是讓你熟悉某些事情的做法,普遍的全人教育卻是另外一回事,台灣的普通高中教育卻又是另外一回事。當我們高唱同儕的重要性、說著進建中沒有進入社團,宛若不進建中的時候,其實代表建中經歷中有些特殊的東西,並非這個制度可以給予我們的--而這其實與建中究竟要不要變成私立學校毫無關係。

    就跟不管今天是媽媽或者爸爸養一個孩子,孩子都會長大一樣。不管建中是不是私立學校,不管它是不是一個社區化的學校,建中「精神」(這種每逢校刊缺稿就會出現的題目,出現時通常伴隨很無聊的其他文章)不會消失。但當然,它會一直變化,我們卻永遠以為它是一樣的。很久以前建中人間曾經流竄一份地下刊物叫做《火種》,裡頭一段對話兩位學長面面相覷:「你看那大樓上的牌子像不像墓碑?」「是的它的確像……」「那麼那墓碑上刻的是誰的名字?」。

    無論如何,每一代人都會發現下一代似乎跟自己不一樣了些,一代似乎永遠不如一代,這是大家心知肚明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不能恐懼改變,除非你沒有力量改變。如果你不想恐懼改變那你要站出來說點合理的話。太清的水養不起生物,但是螃蟹全群聚在一個桶子裡面的話,沒有一隻能爬出來。兩件事是一樣的。我不能忍受對抗一個無法改變的制度,因為這根本徒勞無功,而且你浪費的時間不會再回來。

    教育的目的是讓你懂得抉擇,至於怎樣抉擇你必須自己去找。但在這個世界--或者這個環境--裡面,你只要成績不夠,若也沒有後盾,就毫無資格說話。那你就只能製造一點毫無意義的噪音,根本不能改變任何事情。重點在改變,在實際做出改變。就這樣。我很多個月以前預言建中生多數人都會默默無名選一個不那麼糟糕的位置,少數會嘗試但是半途而廢。看來或許是真的,但或許環境依舊如此的話,也永遠不可能為假。而當你漸漸老去,你就失去了憤怒的力量,會更加舒適地,窩在那個其實不怎麼樣的位置上。

    我強烈贊成建中變成私校,因為私立學校不一定是壞事。當然要保證有良好的、不以壓榨式營利為目的的人來帶頭。只講壓榨,不一定反對營利的原因是……誰說學術不可以賺錢呢?甚至要變成一個有口皆碑的品牌,也真的無所謂。

  6. 還是覺得科學班跟資優班重復性太高了,

    不然至少資優班砍掉一班變成科學班吧?

    否則校內資源又多了一個班去分...

    (普通班資源已經夠少了說)

    麗山高中成立宗旨是科學高中啦...可是跟建中程度比畢竟差的頗遠= =現在也只是跟大同中崙差不多的社區高中吧?

    沒資優班資源不會增加。

    增加班級 != 分掉原本的資源,

    增加班級 = 有更多藉口要更多的資源。

    同意

    而且我認為兩年內讀完三年東西似乎是揠苗助長

    人生有多少個三年可以浪費?

  7. Corporal_b_by_monoceroi.jpg

    Low_Power_by_monoceroi.jpg

    Board_b_by_monoceroi.jpg

    Pointer_by_monoceroi.jpg

    Compartment_b_by_monoceroi.jpg

    The_Swarm_by_monoceroi.jpg

    有幾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問問自己,確認自己短短的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由懵懂走向睿智最後消亡的、一個又一個瞬間構成的那生命,是否紮實地消耗了一天。所思所為是否對得起以藝術社群參與者自居的自己?是否對得起自己單單只是存在的行為本身?有沒有改變這個世界,縱使是很小的不起眼的改變?

    並且最後要認真面對赤裸的自己的平庸。

  8. Fair

    以下是關於她的描述:溫柔婉約的堅強少女,無論遇到多大的危機,總能打理好生活,堅強面對困境,甚至照顧別人,常常成為瞳的心靈支柱,有時卻因為無法打開瞳的心防而感到些許挫折,卻對特定事物感到異常害羞與避諱,是個個性完美的好女孩!?三歲以前的記憶卻是完全空白

    Fair = a. beautiful = b. just = c. magnanimous = d. fine and favorable = e. easy and legible

    我會直接把她叫做菲。不幹加上「兒」尾巴這種事情

  9. 像某杜某李這些人

    學術上的成就是大家都認同的

    但偏偏沒事吃飽太閒要選邊站

    然後搞的學不聊生

    不知道是在幹麻

    還有的人研究中國上古史卻在那邊歷史去中國化

    不知道他是怎麼標定和定位他的研究目標?

    閒聊:建中附近有一間藏書家藝文交流中心(我是路痴不熟地址,但是知道怎麼過去)。老闆以前是牙醫,修煉太極拳(不應作氣功),後來有一天發現去中國化政治運動思潮開始後,各大機關圖書館紛紛偷偷丟棄中國經典古籍。他便開始四處護書。

    杜老爺學問不錯,但搞成現在這樣我完完全全想不通。

    又,請把他的周代城邦拿來看一下。

  10. 除非不想繼續升學

    不然我認為PR95↑就讀高職是不智之舉

    首先

    假使這群人三年後成績維持頂尖

    最多不過進台科(姑且不論成大少數名額)

    但若選擇高中

    這些人在三年內都有踏實的在讀書

    要進不輸台科的四中並不算困難

    更有機會拼口碑更好、資源更多的校系

    更何況要進科大統測也不是唯一管道

    現在也能用學測成績申請吧

    那樣想念台科不見得要讀高職阿

    總是有人會說高職有實習課

    可以訓練高中沒有的實作能力

    但是,光就高職生習得的技術足夠換一份穩定的工作嗎

    老實說我不清楚

    但大部份應是領相對低薪與相對非技術型的勞工吧

    好一點大學的畢業生即使不會技職學校學的那套

    在投履歷表時也不致處於劣勢吧

    技職學校顧名思義是就職取向

    所習技術即是為工作做準備

    然而台灣現在大學遍布

    專科.高職畢業的在就業上優勢何在?

    現在捨明星高中讀高職優勢又何在?

    高度競爭的升學環境或許不是理想的教育形式

    不過它起碼提供學生學習動機

    使多數人維持一定的教育水準

    談到改革不少人都可以嘴炮出一堆理想

    有人嚮往德國的技職教育體系

    而美國的教育制度也是很多人想學習的

    可是各地環境條件各異

    真要實踐並不是那麼容易

    嚴肅點說,

    一、台灣的大學很多,但是爛大學實在也不少。

    二、您說技職學校顧名思義是就職取向,所習技術即是為工作做準備。亦即高中生就讀高中,是為了升學,那……您真的知道為什麼要讀大學嗎?讀大學,不是為了讓你學到工作的知識,而是讓你真正知道人類的知識可以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與工作相關的知識,我相信大部分都是在職場上學到的。學習並非在學校內學完就玩完。

    三、職業學校培養出「相對非技術型的勞工」者,我不太能夠否認。(可是非技術型的勞工等於奴隸,您是否應該說「非創造性」?)但是低薪?不盡然。薪水高低與努力程度有關,與職業種類可能關係較小。至於「好一點大學的畢業生即使不會技職學校學的那套,在投履歷表時也不致處於劣勢」……好吧,我是絕對不想丟履歷搞九點鐘上班五點鐘下班這一套。我也不吃大家喜歡的那一套。所以這點我不能反駁。

    四、如果你的東西夠好,不會有人質疑你是個怎樣的人、不會有人質疑你從哪個學校出來、不會有人質疑今天你穿的衣服是不是亂配一通。如果你的東西不夠好,或者你沒有辦法做出第一流的東西,那你就必須得到一個好的學歷、專注於修飾衣著談吐而捨棄充實內涵的時間、……。無奈的是,如果你從來就不想成為第一流的人,這個社會也提供你很多出路:你只要跟別人一樣、去讀個不太爛的學校、穿不太爛的衣服、做不太爛的東西,你就能有一段不太爛的生活、有一份不太爛的薪水、一個不太爛的家庭、最後一口不太爛的棺材。但是,如果你不想跟大家一樣,你就要忍受大家的異樣眼光,直到有一天你辛苦得到一些成果,大家會開始湊在你旁邊假意恭維你。

    五、我不認同你說的「高度競爭的升學環境或許不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不過它起碼提供學生學習動機,使多數人維持一定的教育水準」。原因很簡單:考試的時候記得,不代表一生都會記得。那些垃圾二手知識,我估計大概一般人五年內就會完全忘光。所以你這個論點可能不太有效。君不見就算是建中,也……。

    六、我們的教育制度只有一個問題:不能存檔,隨時載入重來,而且經常讓人卡關。教育應該服務人的需求,不是要人來服務這個體系。就很簡單的道理呀。

    七、美國的大學系統也挺有問題(例:需要經費,只好多招學生,經費拿來多蓋體育館,體育館拿來吸引學生,學生多才有經費……)。

  11. 希望所有的人

    萬一

    真的遇到什麼難關 有輕生的念頭

    好好想想那些愛你的人 你愛的人 好嗎?

    況且 我相信每個人的人生都會很精采的

    為了一些以後回頭來看 可能都微不足道的小低潮

    就這樣放棄

    真的好不值得..

    嗯..

    小豬好帥~

    你在另一個世界要好好的過噢!

    我們都會想你的!

    我反對你這個說法。

    自殺就跟活著一樣,是權利。放棄活著的權利也是權利。

    但後面一半我非常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