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兩篇學長的文章


Recommended Posts

不曉得有沒有出現過,但我覺得很有意義。

---------------------------------------------------------------

建中的孩子應該會懂 53屆 宋育泰

既然是建中的孩子,為什麼不懂?

曾經聽過蔡康永的一場演講,題目是「不讀書會死嗎?」,那時我正好大三,也很想知道這個所謂的讀書人會說出怎樣的答案。哪知他一開場就講:「不讀書會死;讀書也會死。」意思就是,人總是會死。

「人會死」這個道理,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那我換個角度來想蔡康永的這句話,「不讀書也不會死」,因為人總是得死,但是卻沒有聽過有人的是「沒讀書致死」的。

今天一早看到聯合報的頭條新聞,不禁把我的思緒帶回在建中的日子。高一的時候,我也是很苦惱於每張考卷都是紅字,就算檢討過考卷,還是一大堆不懂。我有點沮喪,問一個社團學長該怎麼辦?他說:「哎呀~習慣就好。」當下我的反應是:「這個學長怎麼這樣?是我問錯人了?還是真的就習慣就好?」後來我還真的習慣了!一張張紅色的考卷只要媽媽沒看到就好。

現在大學都讀完了,我才發現這種「習慣」的意義。

我相信建中的孩子有很多人不懂(也可以說是高中生應該都不懂)「為什麼唸書?」很多父母可能會跟小孩說:「唸書不是為了爸媽,而是為了你自己。」這句話看起來很對,當然唸書是為自己,但是!為自己的什麼?

如果你的回答是:「為了學知識!」我真的得很敬佩你的自信,那我再問你學了知識要做什麼?

如果你回答:「我唸書想要考好大學。」那你真的知道念大學能讓你獲得什麼嗎?你要念什麼樣的大學?

如果你回答:「我唸書是為了要當醫生/律師/會計師!」那麼,建中的孩子,你們知道當醫生或當律師他們真正的工作情境是怎麼樣嗎?你想的真的會是你要的嗎?

現在回想我在念高中的時候,簡直一點思想也沒有。我從來沒有想過上述的問題,只知道唸書然後考大學,考上就海闊天空(可以交個女朋友),也從來沒有老師告訴我說:可以思考這些問題,老師來上課會說要檢討考卷、要小考、要翻開課本、上課不要吃便當、不要睡覺、教室整齊一點、女朋友上大學再交、「不讀書怎麼考大學」,卻很少很認真地說過「人生中除了讀書以外的事」。

由於我習慣性的忽略那些數字、那些紅考卷,所以我在大學裡可以放手去實習,我甚至可以一次實習三個單位。我從實習裡學會了我的時間管理、我學到了組織計畫的技巧、我學會了人際溝通與合作,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思考,而這不是從讀教科書裡學來的。教改是失敗了沒錯,因為你們需要的是「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綱多本的教科書。

建中的學弟們,凡事都可以試著從「為什麼?」 開始思考吧。想想為什麼你們陷入與成績搏鬥的遊戲之中、想想你為了什麼考大學,哪怕你想不出答案,但是想的「過程」一定會比「結果」重要、更有收穫。(這個道理跟你「有唸書」比「考幾分」還重要是一樣的。)

現在的情況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人大學畢業就有工作的保障,現在則還要念個碩士(但是真的必要嗎?)也因為大家都念了,讓「讀高中為了念大學」更變得理所當然,好像不需要理由了,但是人生是自己的,你認為人生中的一段走的不知所謂,值得嗎?從「為了什麼?」開始思考吧!哪怕你現在只想出「我以後要賺大錢!」這種答案。但是!我提醒你們,書沒念好也可以賺大錢,像是比爾蓋茲。

我真的覺得很惋惜,因為幾天前才跟一個大學學妹說,「面對考試不要太緊張,成績只是個數字,並不能代表你什麼。人創造了符號(指分數、成績)賦予它意義,但是人又被這個意義綑綁限制住,豈不是有點可笑嗎?考試考得不好天也不會塌下來。」如果這些話是對著學弟說,就好了。

也希望父母、老師看到孩子是說:「在學校有交到好朋友嗎?在學校開心嗎?」而不是「有好好讀書嗎?去補習班報名好了。」

53屆畢業

宋育泰

2005/10/25

----------------------------------

給學弟的一封信

2005年10月27日

我是在民國五十六年考進建國中學。在那兒三年中,所承受的壓力,絕不會比這一代所承受的來得小。至少,那時候大學數目很少,錄取率又低。我們所面臨的壓力和心中的恐懼感,絕不會低於今天的建中人。印象中很深刻的是,第一天上課時(一年九班, 教室就在紅樓入口大門上),發現高中聯考的前三名:李同學,柯同學,董同學,就在我們班上。幾天過後,更發現班上有幾位同學係以第一名畢業自大安初中、松山初中、大直初中、桃園初中、大園初中、龍潭初中等學校的菁英份子。第一次月考下來,我的排名是四十二名,真是一大驚憾。我初中唸的是當時第一志願的大同中學。三年中的每次段考,總是前三名。因而我實在不知道,要如何把在建中的第一張月考成績單,交給我父母親過目和蓋章。那種窘境,大概是全班同學中除了李同學之外,大家所共有的感觸吧?至今,我還記得我父母親看到我的排名時,那副驚訝的表情。我也只好厚著臉皮,跟他們解釋我班上是「臥虎藏龍,人外有人」的地方,我已盡了我最大的努力了。當然的,有聯招前三名同學在班上的事實,更是我最好的藉口。很令我詫異的是,我父母親居然同意我的說辭。他們只要求我自己把握時間,好好在課業和生活上作最大的努力。也許我運氣好的地方是,我有一位高我兩屆在北一女唸書的姐姐。她月考都是前三名的事實,緩和了我父母親對我的要求。但事實上,我雖然躲過了家裡的壓力,但每天踏進教室時,看到那幾位「巨星級」的同學時,就會自問「自己是否真正是唸建中的料子」。更可怕的是,一到了高二,大家突然開始比賽,誰能看英文原文的教科書。那時的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等教科書,是翻譯自美國的版本。我連中文版都讀不通,更遑論要唸原文版。當時心頭的沮喪,真是難以用筆墨描述的。在接下來的歲月中,我親眼看到三位同學,因為無法承受那永無止境的壓力,而導致神精衰弱(當時最流行的名詞。以今天來說,應是「精神官能失調症」),只好休學回家靜養。

事隔三十五年後回想起來,我能夠從那考試的煉獄活存過來,其實是有幾項因子的組合。第一,我父母親接受我的分析,同意排名並不是重要的,只要我盡力就好。第二,我自己有「皮皮」的個性,具有耐壓性,自我嘲解的能力好。換句話說,即使是第四十幾名,也是會想法子給自己找台階下的。第三,在高一下學期時,班上一位同學--呂同學,引薦我去參加台北市第二十二童子軍團 (這是由萬華萬大路上的天主教玫瑰堂支援的社會童軍團。要承認的是,當時參加最大的誘因是:因為那兒有女童軍,可以互動。在當時男女授受不親,一切以考試掛帥的年代,高中生男女間的交往是絕對被禁止的)。在唸建中三年中最苦悶的是,高一升高二時,文理組分班,同學被拆了一次。高二升高三時,因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同學又被拆了一次。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幾位可推心置腹的同學,換來的只有課業上的競爭而已。但是參加童子軍團的每週末的活動,讓我有機會和別學校的同儕們共處。在那兒,沒有課業上的競爭,只有透過羣體的共同努力,來達成被要求的訓練標準。另一方面,也在寒暑假時配合教堂的任務,為清寒家庭的小孩子們在三芝以及金山露營地,提供活動康樂營的服務。如今回想起來,這項童子軍團的課外活動,讓我在面對學校的課業壓力時,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舒解的閥子。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當年一起在野外過活的伙伴們,迄今還保持連絡。至於建中的同學們,要是今天在捷運車上坐在我隔壁,我是也認不出來的。離開建中後,我考進台大動物系,後來又唸了個臺大海洋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在台大六年中,就從來沒有過在建中那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覺。那種很獨特的感覺,直到我到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唸博士學位時,才又有了類似的感覺。不過,那時我已年過三十,知道天資這種東西是強求不得的。要如何懂得去發揮自己的專長,應該是最務實的作法。

離開建中已有三十五年了,往後一看:建中那三年心境,的確是相當苦悶的。我高一、二時的同學李同學,也如同大家所預料的又是大專聯考的狀元,進了台大物理系。最難過的,大概是以高中聯考第二名進來的柯同學。他三年中從未能超越李同學而考個第一名。他進臺大物理系時也是以聯考第二名的身份進去的。三十五年過後,那排名前三名的,和我這第四十幾名的,都從美國的名校拿到博士學位。柯同學、董同學後來都羈旅美國。我自己也曾任教美國的肯塔基大學,到去年才返國,在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員職位。當年的聯考雙料狀元李同學,目前也是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研究員。想來當年很平凡的我,如今也能跟狀元有同樣的職位。因為我跟他不同行,不知道他的學術作得如何。但是,我自己知道在世界上研究水下生物聲學領域裡,我是很受同儕們尊重的。在美國時是如此,即令回到台灣來亦復如此。如此想來,三十八年前狀元不狀元,或者排名高低,都沒什麼意義了。另外, 我也要提及有一位從高一到高三很要好的同學,因為遭逢到一些複雜的因素,在重考兩次聯考失敗後,去服了役。退伍後在一家鐵工具廠當「黑手」。由於他天資好,肯用心,因而陸陸續續的發展出一些新工具。據我所知,他目前已擁有國內外六十多樣專利,也因此而累積了萬貫的家財。這事實也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臺灣早已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亮麗的學歷與文憑,並不能保證順利的人生的。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

今天臺灣已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幾乎是想唸大學的人都有大學可以唸。可是,我想建中人並不會因為這樣就減少了心頭的壓力。畢竟,自我期許以及家庭、社會的壓力,總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以我這過來人的看法:學校、家庭及學生個人,都可以相互配合,來進行減壓的工作。首先,學校應有個觀念:就是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個人隱私權的一部份。學校不可以公開,更不可以有排名這樣的作法。如此一來,誰也不用去擔心排名所造成的心頭壓力。學校也應避免每年分班的措施,以培養同學間的感情。另外,也可以園遊會、運動會方式,讓同學們透過團體合作的方式來互動。現在回想起來,只有高三時的導師簡孝質先生,真正知道如何利用運動會的場合,培養我們的團隊精神。在那很苦悶的高三日子裡,那是很難得的經驗。另外,相同重要的是:家長們也要瞭解到建中和國中是完全不同的學習環境。家長們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會作最好的時間支配,不要只在乎形式上的排名高低,而造成孩子們心頭上的壓力。當然,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建中人要知道如何去找出舒解壓力的方法。假如,有女朋友是方法之一,那也可以嘗試。我想:積極的參加校內外的社團活動,拓展個人的生活圈子,也是很有效的抗壓良方。最不健康的想法就是,認為到建中,唯一的任務就是要唸書考上台大。我在台大有許多位同學,後來留學美國唸書卻成了房地產仲介人或電腦程式員。我想,這是他們當年在唸建中或北一女時,所無法想像到的。再者,我們俗諺有句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因而建中人該學著去作自我,而不要凡事要與別人比。因而我的看法是建中人也可以學著有「皮皮」的態度,試著去把事情看得淡然些。中央研究院有位李文雄院士(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他大學是考上中原土木系。就建中人的眼光來看,是不屑一顧的。但是他到美國布朗大學唸博士學位時,卻以他在數學上的長材,在基因遺傳研究上對分子演化的學理提出許多新的見解。這些年來,全世界在基因研究上有這麼快速的進展,大家都知道李先生在這方面的貢獻。然而,今天學術界沒有人會在乎他是中原畢業的,更沒有人會在乎他不是建中人。李院士在臺灣的例子,只是顯示出我們升學制度裡不合理,會埋沒人才的地方。但同樣也顯示出一個人的一生,是很漫長的,大學唸那所沒那麼重要的。即使唸了建中沒考上臺大,那也不是世界末日。我在美國學術圈作了二十三年研究才回來,說老實的:其實美國學術圈裡,沒幾個人知道臺大的存在和其在臺灣的地位。一個人的成就,不是看他高中、大學唸那家學校。重要的,卻是進入職場後,如何去逐步培養自己的見識,而提昇自己的能力。

我拉拉雜雜的寫下一些感想,與各位建中的小學弟們分享我對目前考試與升學的一些看法。我想:學校可以透過許多管道來幫學生們減少心頭的壓力。而這項工作必須是持久性的。當然,最令我心痛的是:我們這一代所受的升學煉獄的苦,卻也沒有因為十年的教改,而對下一代的遭遇有所改善。以我這位年已五十四歲暮的老學長來看,人生是漫長的。這條道路上要遭逢的挫折,會是數不完的。因而大家可以學著把考試成績的不理想,當作是人生諸多試鍊中的一項單元吧!最後,我要提供給大家一個另類的思考方式。假如,你真的是全建中的最後一名。就假設你是第一千兩百二十六名吧,那絕不會是世界的末日。因為,你可能就是全臺灣,該年級高中生的第一千兩百二十六名;至少,還有八、九萬名在你後面的高中生很羨慕你的。終結的是:我很誠懇的希望大家,能學著如何去過更快樂的紅樓日子。

嚴宏洋 敬上

建國中學校友(民國56年8月--民國59年6月)

中央研究院細胞暨個體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email: [email protecte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63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我會想唸書是因為希望能協助拯救地球,協助解決全球暖化,這是一定要唸書才能做得到的事。雖然現在唸的很爛,但是一定會有一天有所改善。

我覺得賺錢或是過奢侈的生活是沒意義的事,甚至會浪費資源給地球帶來災難。遙控飛機雖然被某些人認為是浪費錢的娛樂,但是很多勞工階級的人也都玩得起,只要省一點也是玩的起;錢只要足夠正常生活開銷就好。

談到奢侈生活對環境的破壞,我想起一句在網路不知道哪裡上看到的話:當台灣人下班時,擠在擠滿人的捷運裡或是騎著機車在大太陽下等紅綠燈時,千萬不要羨幕美國人下班時,都開著寬敞的休旅車回到遠離都市位在郊區鄉間的別墅。因為美國人這種浪費能源的舒適生活,都是間接剝削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全人類生存的權益換來的。

所以我不會為了過奢侈的生活而唸書。就算我未來因為什麼原因而很有錢我也不會買超過排氣量二點零以上的車(如果那時還有車的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認為,這兩篇文章寫的很不錯

但我認為大家應該要(同時警惕自己)

思考整篇文章的意涵

同時去想想自己應該要怎麼做

而不是只拿這篇文章當作自己逃避現實的擋箭牌

可不可以請樓主把這句話也放到文章裡面去

這句話說得真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第二篇是嚴宏洋教授寫的時 我嚇了一跳

在中研的生物計畫中他有講過課 (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和建中的喇賽和回憶)

------------------

我只想抱怨一下

排版排得太擠了吧,眼睛看了真的會很痛,希望第二篇能多分空格。

「在學校有交到好朋友嗎?在學校開心嗎?」

這一句話真是讓我極震撼,好希望我的父母也那樣說。

建議用反白吧 不然當你看英文學術論文時...就知道了...

「在學校有交到好朋友嗎?在學校開心嗎?」

在國外的爸媽 大多這樣 (但我想我爸媽已經差不多忘了這回事)

不然你帶替你爸媽問候你弟妹(家人)吧^^

國外真的比較注重個人思考和團體活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真的是很棒的文章啊! 大家要細細體會唷! 就像有位同學說地很不錯, 不是拿著裡面幾句話來 "雞毛當令箭", 作為自己逃避某些挑戰的藉口. 我相信這兩位學長的原意就是鼓勵同學們挑戰 - 然而明白"為何而戰", 找尋一個有助自己的戰場, 這就是建中人該有的智慧!

但, 並不是說抱著課本天天搶模擬考第一名就是 "沒智慧" "僅僅是考試動物" -- 我覺得大家還是要分清楚這一點: 如果你的目標很明確 , 就是要搶第一名進醫科將來當百萬名醫 -- 那你就去搶第一名. 重點在於: 你的目標和你的手段要一致.

我當年同學中就有家境比較不好, 發憤要當上醫生回去造福鄉里, 這是他的目標. 可能有人就說: 書呆子嘛! 怎麼這麼執著分數? -- 但是請注意, 針對他的目標而言, 就是要努力在書本分數上競爭 -- 所以他就算當個書呆子, 也是很理性, 很有計畫地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他也是不斷在挑戰自己. 現在人家是南部的名醫, 他一點一滴的成就都是當年在建中"當個書呆子"建立起來的!

我只是平衡報導一下, 希望同學不要吸收了錯誤的訊息, 以為 "不要執著分數! " "考試很遜! ". 我認為兩位老學長的真義是: 你要接受挑戰(考試當然也是一種挑戰), 但是要先清楚你的戰場為何. 我剛剛舉的那位同學, 他很清楚自己的戰場, 所以考試搶分數再苦都無所謂.

反過來, 我現在看到許多同學是"不知為何而戰" , 好似考卷發下來就是要得高分 -- 那為什麼得高分? 這與你的夢想有何干連? 傻傻不知道 ^^ 這也是一種書呆子, 但是和我提到的那位同學完全不同. 有的書呆子是確立理想, 以考試苦讀作為捷勁; 另一種書呆子是像個機器人, 你丟給我考卷我就自動考一百分......我想兩位學長正要提醒我們的, 就是我們要注意自己是否是後面那種情況.

------

其實以後大家會遇到更多這樣的例子囉. 我相信這裡不少人以後會考慮留學. 好了, 為什麼留學? 我當然要留學啊! 我建中第一名畢業耶! 我台大四年書卷獎耶! 我當然要留學 -- 這種想法, 和那種"考卷丟過來我就自動非考第一名不可"的想法也差不多吧?

我這幾年看到, 真正留學成功 - 特別是做實驗科學的 - 往往不是考場常勝軍的那種. 我反而發現有些一路高分錄取上來的同學, 到了國外名校以後, 在教授面前第一關就傻掉. 例如老闆(指導教授)問你"喜不喜歡這個研究題目" -- 相信我 ,很多台灣同學會被嚇到. 如果教授考他一大堆實驗細節, 他可以背誦得一清二楚, 但是你怎麼問我"喜不喜歡這個研究?" 我該怎麼答呢? 怎麼回答才是標準答案? 這時候同學腦袋就開始轉呀轉, 反而被考倒了.

我並不是抬舉外國同學, 但是就我現在遇到幾個, 所謂名校高材生, 其實他們懂得東西可能比你們都少喔! (最近才證實: 我在他們面前背出古生物學什麼二疊紀三疊紀那些東西, 他們念生物的人也辦不到). 但問題是, 背出這些東西並不代表什麼. 我現在google一下也就知道了. 問題在於那念古生物的同學他很有興趣, 他會繼續去探索"二疊紀發生了什麼事", 而我不過就是像一個機器人一樣把知識料件覆頌出來, 完畢 T_T

講這些事是向大家報告, 兩位學長提到的東西, 在往後的日子我們還是會遇到, 還是要用心思考. 將來念大學, 留學, 就業, 甚至有一天要教養自己小孩的時候, 還是會反反覆覆地回到他們講的這些課題上. 我覺得你們好幸運, 18歲不到就已經開始接觸到這些想法, 這是一種福氣啊!

最後補充一點: 我敢打賭很多同學自從看了學長的文章, 開始用力去思考人生, 每天想, 想東想西, 想南想北...... 好像如果我不能澈悟人生方向, 我就是白唸書......

就我的經驗: DON'T. 我相信兩位學長的意思, 不是要我們 "全部放開考試與分數, 先把"人生"搞定再說". 相反地 , 我們如何了解自己的道路, 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實現過來. 蹺課, 不考試, 打混 -- 難道這樣就能夠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道? 還是說, 在嘗試過各種挑戰後 (在建中三年畢業, 也是挑戰啊) 慢慢琢磨出自己的道? 我不是聰明人, 所以我到現在還在琢磨出自己的道路與理想 -- 這是需要耐心的. 講這個也是平衡報導, 希望同學們可別又吸收了偏頗的資訊, 以為讀書考試一切都不重要. 沒錯, 你確實該開始思考人生的道路與為何而戰的真義 -- 但是在此同時, 飯要吃, 尿要撒, 馬子要把, 考卷也要記得寫名字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