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原子量是如何推出來的?*2


Recommended Posts

書上說,現在以碳-12為準,以相同原子數目的質量比算出其他元素的原子量

那麼

○他們怎麼知道原子數目是一樣的呢?一_一狠

Who can tell me!?

○另外,元素週期表上面的原子量是屬於平均的原子量,利用同位素算出來的,

若不算各元素的平均原子量,光是「原子量」(包含了各元素的同位素),難道只有碳-12是整數嗎?:|

= ='我是高中二年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書上說,現在以碳-12為準,以相同原子數目的質量比算出其他元素的原子量

那麼

○他們怎麼知道原子數目是一樣的呢?一_一狠

Who can tell me!?

這我問過國中老師

但現在忘記了說= =

○另外,元素週期表上面的原子量是屬於平均的原子量,利用同位素算出來的,

若不算各元素的平均原子量,光是「原子量」(包含了各元素的同位素),難道只有碳-12是整數嗎?:|

應向中C的平均原子量非整數

而是12.0000001(忘記有幾個0=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若現在已知有AB、AB₂、AC和AC₂四種化合物(這個化學式可由定比和倍比定律確定),由質量守恒定律中我們知道,若使用同重量的A(我假設用X克)和B化合成AB和AB₂兩個化合物時,則兩個物體的質量差就是B的重量(假設是M克)。相同的,我再用同樣重量的A(也是X克)和C化合成AC和AC₂兩種化合物,則兩個的重量差也是C的重量(假設是N克),因為所使用的A都是相同的重量,所以A所含的原子數是一樣的(原子有固定的質量),所以AB和AB₂之間的B的原子數量和AC和AC₂之間的原子數量是一致的,也就是說,B和C的原子量比就是M:N(因為原子數量一致),採用同樣的方式,我們可以求出所有已知原子的原子量的比,將其中之一定為1(或是其他數值)後,則所有的原子量皆可寫出。

另,標準是12.0000(1994年IUPAC定的,原本為了是四個還是六個吵了很久的樣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他們怎麼知道原子數目是一樣的呢?一_一狠

Who can tell me!?

目前能想到最精密的方法是利用質譜儀,它可以決定單個粒子的質量,相關資料可以參考這個網頁:

http://www.matrixscience.com/help/mass_accuracy_help.html

○另外,元素週期表上面的原子量是屬於平均的原子量,利用同位素算出來的,

若不算各元素的平均原子量,光是「原子量」(包含了各元素的同位素),難道只有碳-12是整數嗎?:|

對,主要是因為原子的質量並不只是單純把個別的質子、中子(通稱核子)質量合起來。由於形成原子核較個別的核子安定(也就是能量較低,這是系統自然的趨向。若不是如此,核子何必乖乖貼在一起?),根據狹義相對論的質能等效,我們知道原子核質量要比個別的核子來得輕些。而不同原子核的安定程度不同,質量的虧損也不一樣。

應向中C-12的平均原子量非整數

而是12.0000001(忘記有幾個0= =)

C才有平均質量。所有C-12都是六個質子、六個中子,原子量被定為12。

若現在已知有AB、AB₂、AC和AC₂四種化合物(這個化學式可由定比和倍比定律確定)

(恕刪)

這個方法必須分離出C-12來進行實驗才是可行的,而這樣的同位素分離過程並不實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