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師大附中 校友陳騮 發表新能源 和平使用氫彈科技 獲Hannes Alfven獎


Recommended Posts

繼第一個上太空的華裔太空人王贛俊博士

以及IBM打敗世界棋王的超級電腦深藍開發人

還有英特爾盧副總裁後

附中校友,再次登上世界科技舞台!台灣之光

恭喜附中!

高教資訊

陳騮研究電漿物理有成 獲Hannes Alfven獎 應用在太空通訊及核融合 發表新替代能源 和平使用氫彈科技

美國爾灣加洲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物理學系教授陳騮,係來自台灣,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學士、師大附中。最近他榮獲歐洲物理學會2008年Hannes Alfven獎,6月9至13日在希臘克里特島舉行的歐洲物理學會年會中接受頒獎表揚,他並應邀在會中擔綱主講嘉賓,表揚他在電漿物理學術的傑出貢獻。

Hannes Alfven獎,是電漿物理學者夢寐以求的獎,只有在專業領域最傑出的人才才能爭取該獎。1993年起出任爾灣加大物理系教授的陳騮,對能在眾多角逐者中出線,深感榮耀。

Hannes Alfven是197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在1950年代即提出電磁效應學說。歐洲物理學會為了紀念他,特別設置以他為名的獎項,每年表揚一名或數名在電漿實驗、理論或科技領域有重大成就的人士。

陳教授因為多年來將電漿物理理論應用在太空通訊及核融合新能源的研究領域,且不斷推陳出新,發表新的研究及理論成果而獲獎。目前有多個模型、方程及理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如Chen-Hasegawa磁力線共振模型、Fricman-Chen非線性回旋動力方程等。

陳教授曾於2004年獲美國物理學會頒贈傑出電漿物理研究獎,但他語露喜悅地說,榮獲歐洲物理學會頒發的獎項比在美國得獎更讓人興奮,因為歐洲未來是核融合新能源研究重心。去年包括美國、歐盟、俄國、日本、中國、印度及韓國等國家在歐洲成立斥資ㄧ百多億歐元的科研計畫,計畫將一個測試核融合新能源物理機器蓋在法國南部,歐洲已成電漿物理學家的焦點。

陳教授比較中美兩個在核融合新能源研究時說,中國為解決能源問題,60年代就開始重視核融合新能源研究,唯目前在理論及模擬方面仍落後美國。核融合新能源,簡單說就是一種和平使用氫彈的科技,由於從水中擷取製造材質來源無虞,加上完全沒有污染,是一個可行的能源替代來源,但在應用上尚待更多研究。

針對教育部目前積極推動跨領域人才培育政策,陳教授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他當年在柏克萊加大攻讀博士學位時,對太空、數據通訊等領域也很有興趣,基於對自然環境的好奇心,驅使他投入物理研究,最後捨棄熱門的電機轉研究較冷門的基礎科學物理。這樣的抉擇,當年曾讓親友不解,今天他得以在學術研究成果上發光發熱,展現不斐的成績,印證當年的轉換是正確的。他說,美國學術環境極為自由,自由的學術環境也是目前世界的趨勢,大學可以設立中心,鼓勵各系所老師在此交流,讓學術更活絡。

(本文資料取自2008年1月30日《美國世界日報》王善言報導,及本刊記者林妙影6月2日越洋採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