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有專門的解放軍軍力討論區嗎?


訪客 9a10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79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据参考消息引述俄塔斯社圣彼得堡8月26日电:俄罗斯“海军部造船厂”为中国海军建造的第三艘柴油动力潜艇在圣彼得堡正式下水,该型艇的前两艘已于2004年建成。

  

  据造船厂人士介绍,这艘第三代“基洛”级潜艇是根据俄中两国2002年签订的合同建造的,合同规定建造8艘“基洛”级潜艇,总金额为16亿美元。其中5艘由“海军部造船厂”建造,两艘在北德文斯克建造,一艘在下诺夫哥罗德建造。

  

  造船人士称,第三艘潜艇将于2005年底交付订货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7月18日一期报道]题:一同飞行(作者 道格拉斯·巴里)

  

  在对地攻击和空对空导弹方面,中国的武器开发工作继续快速发展。

  

  靠涡轮风扇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的巡航导弹的研制工作,至少已经处在全面的试验阶段了,而主动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已经接近批量生产。

  

  据拍摄到的巡航导弹的图片显示,导弹安装了舰载发射或地面发射时要用到的助推器进行试验。另外,导弹还进行了滑车试验,可能是为了检查气流和发动机的启动特性。

  

  中国正在从事许多和巡航导弹有关的项目。其中就包括YJ-62远程反舰导弹项目以及空基、陆基导弹的开发项目。陆基导弹项目包括能够携带3枚导弹的移动式导弹发射车。一种图-16“獾”式轰炸机的派生机型将有4个外挂点而不是2个外挂点。该飞机正在生产过程中,用户是中国空军。该派生机型据说能够携带空基巡航导弹。

  

  在北京谋求对军队进行支持,并对本国的军事能力进行现代化改进的过程中,采购能够扩大打击范围的武器就成为中国部队的首要任务。虽然中国在90年代的时候积极地从俄罗斯和以色列购买了先进的武器系统,但是中国的武器大部分都已经过时了。

  

  在俄罗斯和以色列在一些项目上提供技术和技术支持的同时,中国也在独立开发制导武器的道路上行进。

  

  例证之一是在固体燃料发动机试验中出现的导弹,西方的专家认为是YJ-62导弹,该导弹项目至少已经进行了10年,YJ-62导弹可能已经找到了栖身之所。中国052C导弹驱逐舰在舰艇的后部装备了两套可发射四枚导弹的发射架。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生产了2艘该型号驱逐舰。虽然还没有看到过装备或者发射过这种导弹,但是据认为YJ-62导弹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该导弹似乎有6到7米长,射程为108海里。

  

  中国还展示了可以用在巡航导弹上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WS500发动机首次在2004年底的珠海航空展上展出。由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开发的WS500发动机声称能够产生1125磅的推力。相比之下,欧洲的“风暴影”/“斯卡普”导弹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1215磅,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为700磅。不过目前尚不清楚YJ-62将要使用哪种发动机。

  

  中国的巡航导弹的制导方式仍然没有确定下来。也许将会使用惯性制导系统,在途中通过平台而不是靠发射舰艇进行修正。主动雷达探测仪最有可能成为反舰导弹最终的制导方式。假如今后还要开发地面攻击导弹,那么光电探测仪也可成为一种制导方式。

  

  除了极大地改进远程打击军事能力外,中国还将开始部署本国开发的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PL-12/SD-10。

  

  今年年初,中程导弹的最初开发试验已经完成,在雷达集成和发射试验中采用了沈阳制造的J-8II飞机。现在,中国正在在成都制造的J-10战斗机上进行集成工作。预计导弹将被装备到中国特许生产的SU-27“侧卫”战斗机,即J-11上。

  

  PL-12导弹利用了俄罗斯的技术------文佩尔公司和探测仪设计公司AGAT公司都在不同阶段参与了该项目。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显示导弹使用了中国的雷达制导探测仪。PL-12几乎肯定要使用俄罗斯R-77空空导弹上所采用的由AGAT公司生产的探测仪。SD-10导弹已经公布的性能特点表明,从理论上说,它至少相当于美国的AIM-120B导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枪机后坐式----枪机和枪管在发射时不扣合,依靠枪记得惯性关闭枪膛,枪机在膛内火药气体作用下后坐,而枪管则不动。这种自动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缺点是不能调整火药气体能量的需用量,而且有枪管尾部排出的有害烟雾,对射手有害。

自由枪机式----枪机和枪管完全无扣合,只能靠枪机较大的质量和复进簧力阻止发射后弹壳过快的向后运动。这种自由方式仅适用于小威力自动武器,如手枪,冲锋枪等。

半自由枪机式----半自由枪机实是枪机上有某些附加机构以大延迟开锁的目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膛内压力很高时这些附加机构能够提供相当大的阻力,使发射后的弹壳不致退出弹膛过多,以免炸壳。随着膛压降低,阻力亦下降。如德国的g3自动步枪就采用这种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与自由枪机相比的一大优点是闭锁机构大大减轻了。

枪管后坐式(退管式)----当弹头在膛内运动时,枪机和枪管牢固的扣在一起,共同后坐,制至弹头飞离枪膛,膛内火药与体压力降低后才完成开锁动作。这种自动方式的武器特别是用于配备装甲车辆内,因为它可以使膛压相当低时再开锁,这样车体内不致遭受更多的火药气体污染。枪管和枪机在发射后共同后坐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枪所使用的枪弹长,称为枪管长后坐,如射击后;枪管和枪机共同后坐一段距离,然后开锁,枪机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退壳,拱弹,闭锁,击发等动作称为枪管短后坐。

导气式----利用膛内导出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枪机框,枪机等后坐,完成自动动作。导气式武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借助气体调整器调整导出的火药气体量,这样可以减少射击时的故障率。目前我国轻武器广泛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管式----属于导气类型,但不使用活塞。火药气体由导气孔逸出后流经导气管,将其能量直接传给枪机框,然后带动枪机开锁后坐。美国的m16步枪,我国的改进型12.7mm大口径机枪,都是采用这种发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活动机件的重量。弹道气管在射击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污垢,残渣,如不及时擦拭,可能发生故障。

口径----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膛线之间的距离。口径通常以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枪,20毫米以上的称炮。

膛线----亦称来复线,枪膛内呈螺旋形凹凸的线。凹下的部分称为阴膛线,凸起的部分称为阳膛线。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大侵彻力。我军现有武器的膛线都是有旋线。

滑膛----不刻制膛线的光滑身管内壁,滑膛武器可以射击霰弹,箭形弹和尾翼稳定弹等。

火身轴线----通过火身(如枪管)中心的设想的直线。

缠角----在膛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枪管轴线的平行线的夹角。我国1954年式手枪,1956年式突击步枪和1953年式重机枪等枪的缠角均为5度42分。

缠度----膛线按缠角在枪管内缠绕一周前进的缠度称为导程。导程对口径的倍数称为缠度。我国步枪机枪的堂线的导程为240毫米,约为枪口的3.15倍,即缠度为3.15。

枪机机构----轻武器的枪机机构通常可用来完成送弹,闭锁,击发,开锁,退壳等动作。

加速机构----在某种类形的自动武器中,使其机构动作加速运动的一种机构,如在枪管短后坐式武器中,除手枪外,一般都采用加速机构将枪管的一部分能量传给枪机。

闭锁机构----闭锁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武器发射时闭锁枪膛,顶住弹壳,防止火药气体向后逸出并保证准确可靠的发射。

扳机引力----武器成待发状态后,扣压扳机使之击发所需之力。扳机引力要适中,太大,易变更瞄准位置;过小,则易偶发。

扳机护圈----一般位于机匣下方,半圆形或半卵形,其作用时保护扳机,防止偶发。

闭锁间隙----又叫弹低间隙。武器闭锁后,当枪机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紧贴,枪弹以斜肩或底沿与枪管紧贴时,枪弹底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弹底间隙。若枪弹底平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紧贴,则枪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称为闭锁间隙。

导气管----连接于导气式武器身管上的管筒,内有活塞,活塞杆的一端连于活动机件上,发射时,弹头在堂内通过导气孔,火药气体由此孔逸出,推动活塞完成自动循环动作。

导气孔----导气式武器枪管上开的小孔,火药气体经由此孔流入导气管,推动活塞完成各种动作。

机械瞄准具----泛指机械上用的金属瞄准具,如表尺,准星和规孔等。英语术语字面是“铁锚具”,是相对与光学瞄准具而言的。

砚孔瞄准具----一种金属制瞄准具,通常这种瞄准具的表尺上有一小圆砚孔,通过它和准星配合瞄向目标。

光学瞄准具----又称光学瞄准镜,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瞄准装置,又镜头,镜体和照明装置组成。

红外线瞄准镜----用近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红外光,使光电变换成像而进行夜间瞄准的仪器。由红外线探照灯,光电变压器,瞄准镜和电源等组成。

枪用高射瞄准具----一种环形缩形瞄准具,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射击,由机坐和前后照准器组成。

微光夜间瞄准器----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

照门式瞄准器----由照门和准星构成,射击时用于瞄准。照门有不同形状:半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准星也有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结构形式。

瞄准盘----一个硬质圆片,中间是靶心,靶心上有一小孔,然后挂于木桩上,供训练瞄准时使用。

缺口----又名“照门“,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表尺上,有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圆孔形数种。与准星相互构成瞄准基线,用以瞄准。

准星----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枪口上端。有圆柱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数种。与表尺缺口相辅,构成瞄准基线。有的可以方向和高低移动,以便修正。

常用表尺----与表尺“3”相同的表尺分划。在表尺钣上通常用“ii”或“d”表示。在战斗中来不及测定距离和更换表尺分化时,可直接用常用表尺瞄准目标下部实施射击。

瞄准杆----一种作为辅助瞄准点的标杆,以此来确定火炮正确的方向角和高低角。这个术语用于炮兵射击中。

光电测距仪----亦称光速测距仪,用调制的光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可达25公里左右,也能用于夜间作业。

红外测距仪----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一般为1-5公里。

激光测距仪----以激光为光源的精密测距仪器。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微波测距仪----利用微波作载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操作简便,测距精度较高,测程10公里以上。

击锤----用以打击针尾端使之前进击发枪弹底火的一个零件。击锤有回转式的和直动式的两种。

击锤轴----把击锤固定在武器得一定位置上的轴销,击锤可在其上转动。

击锤扳手----外露击锤上的扳手状实耳,为一小杠杆,便于用手搬动击锤待击。

击锤支座----击发机构的一个部件,用以支撑击锤。

小握把----在步枪的下面像手枪握把得手柄,供射手击发十一手握持。小握把的作永不近对抵肩射击武器增加了依托,而且可以减轻后坐作用,从而提高射击精度。

握把----火器的一个部件,五个手指可将其握持。在手枪和左轮手枪上叫握把,而在步枪和滑堂枪上叫小握把。

小握把套----装在步枪和滑堂枪小握把上面的套子,其作用是保护小握把的边棱和底面免受碰伤。小握把套可以用来加长和加强小握把。

握把铭牌----握把上的图案或铭文,以显示制造者或厂商,通常是一个盾形金属牌。

手枪套----用皮革或其他坚韧材料制作的套子,可装手枪或左轮手枪。手枪套通常挂于腰带,肩带或马鞍上。

枪衣----用皮革,帆布,处理过的布料,塑料布或其他防风雨,防日晒的材料制成的罩子,套在枪上,以防尘土,风沙,日晒,雨林。

枪柜----一种存放轻武器或展览用的柜子。

枪架----用于存放枪支或展览用的架子。

枪管寿命----一般指武器在丧失其弹道性能以前所能发射的弹药数量。枪管寿命的衡量标准通常有下述三中方法:

1.散布圆半径增长量----一般规定在100米的射击距离上包含总弹着数50%的圆半径为开始射击时的2-2.5倍时,则枪管寿命告终。

2.弹着点椭圆孔的数量----在对100米距离上的主靶射击时,靶上弹孔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1.2时即可认为是椭圆孔。当小口径枪械椭圆孔达20%,大口径枪械达50%时,即认为枪管寿命告终。

3.初速下降量超过允许值----一般允许值,小口径枪械为50%,大口径枪械为10%,即认为枪管寿命告终。

枪管镀铬——从枪管的坡膛开始,在内表面上镀以35--440微米的铬层,温升愈高,镀铬层应愈厚。这是目前提高枪管寿命的主要方法。

枪管外型——在枪管外型上常根据需要结合一些其他零部件。如准星座、表尺座、刺刀座、导气箍、气套、提把等。为了便于加工和控制壁厚差,以及避免外型上有不规则的突起,常将枪管外型设计成一个回转体。

枪管尾部——通常与机匣或节套相连接,尾端面的形状与闭锁机构和退壳机构的型式有关。枪管的尾端面和枪膛轴线是枪膛的主要设计基准。为了承受枪机的撞击,并在减小弹膛部分外径后仍能保证发射时的强度和减小进弹膛口部的磨损,常将枪管尾部进行局部淬火。

枪口形状——枪口形状对武器的射击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枪口的几何形状必须规则、对称,端面应垂直于枪膛轴线,并且在勤务使用中不易碰伤 。

射程----由弹道起点到火身口水平面落点的水平距离。分为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亦称有效射击距离,武器对各种目标射击时能获得可靠射击效果的距离。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依其性能和目标种类而定。

最大射程——射弹所能飞行的最大距离。是武器战术技术性能之一。

最大射程角——能获得最大水平射程的射角。真空弹道的最大射程角是45度,而空气弹道的最大射程角随武器和弹药不同有差异。

射速——射击武器在1分钟内发射的弹数。分为战斗射速和理论射速。

战斗射速——亦称实际射速,战斗中射击武器在1分钟内发射的弹数。计算时,包括瞄准、击发、重新装弹和转移射向等动作所需时间。

理论射速——亦称射击频率,射击武器通过计算和试验而得出的1分钟内能连续发射的弹数。计算时,只考虑活动机件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不考虑装弹、瞄准时间,也不考虑自然条件对射击的影响等因素。

初速——弹头脱离枪(炮)口瞬间的运动速度。相同的弹头,初速大的,射程远,侵彻力大,反之则小。

存速——弹头在弹道某一点上的速度。

末速——弹头在落点时的速度。

战斗重量——亦称战斗全重,乘员满额,弹药、油料、冷却液装足,随车工具、备件和附品配齐时,战斗车辆的总重量。根据战斗重量,可以计算车辆能否通过桥梁与合理地组织运载。

侵彻力——亦称贯穿力,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通常以侵彻一定物体的深度来表示。

射击故障——通常由于弹药和武器弊病等原因造成的射击中断。

射效矫正——通过试枪检查,对不符合预期射击效果的武器进行矫正和修理。

维护保养——对武器器材的检查、试验、修理、配装、分级、回收等。

膛口装置——安装在武器膛口,利用弹头出膛时火药气体向外喷射对其产生作用而达到一定效果的装置,如制退器、减震器、消焰器等装置。

制退器——安装在膛口,一方面减少火药气体经中心弹孔向前的流量,从而减少对武器的后坐力;另一方面自测孔道流出改变气流方向和大小,向侧后方喷射,从而又给武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装置膛口制退器,由于减少了发射时的后坐冲量,从而提高了武器射击稳定性,并可减轻武器重量。

助退器——枪管退式武器中利用它加速枪管的后坐运动,有利于可靠地完成自动动作,从而提高武器的射击频率。

减震器——用以改变膛口流出的部分气流方向,以减少射击时枪口的跳动,提高手持式武器的连发精度的装置。

消焰器——发射时减少膛口火光的装置。膛口安装消焰器后,一部分没燃尽的火药微粒在流入消焰器内得到燃烧,因此减少了一次焰;同时氧化不完全的气体在消焰器内,使二次焰在消焰器内部形成,不致暴露在外界,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消音器——用于减弱射击噪音的装置。一般消音器只能达到减弱声音,尽可能做到微声。

准星金属插片——一种可更换的准星组杆上的金属片,以便在不同的射条件下选用最合适的准星,通常用于射击比赛用枪上。

膛压——火药气体燃烧时在枪(炮)身管内产生的压力。

最大计算膛压——利用内弹道公式计算出来的,使之可以获得在20摄氏度时规定初速值时的最大膛压。

最大允许胜压——在任何使用条件下,任何一发弹发射时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均不允许超过的数值。

膛压系数——设计膛压与身管材料容许应力的比值。

最大规定膛压——在规定的初速范围内,发射一组弹药所产生的最大膛压的平均值不应超过的数值。

战斗性能——步兵武器在作战使用上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主要指用途、射程、战斗射速和对目标的杀伤破坏力等。

磨损——由于磨擦而引起的损耗。枪管内膛的磨损是由于弹头在膛内运动对膛壁产生的压力引起的。因擦试工具不良或擦试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内膛磨损。

枪膛修复——采用稍加深阴线,修复阳线的加工方法,使磨损的枪膛得以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气蚀——当火药气体通过小孔道逸出所出现的更为迅速的烧蚀现象。

失灵——火器不能正常动作。

防腐蚀——在火器中,指抗酸类物质对零部件的作用,或指保护零部件免受腐蚀的性质。

阳极防腐——一种电解法,可使有色金属进行阳极氧化,以达到防腐蚀和防磨损的作用。

解脱保险——使炮弹、枪榴弹、手榴弹的引信处于待发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延期引信)或遇到障碍物(碰炸引信)弹药即行爆炸。

迟发火——击针打击底火后,有不超过10毫秒的暂短延迟。超过10毫秒的应称为故障现象。

不发火——底火被击针撞击后,弹药不发火。

击针突出量——击针尖伸出枪机前平面的大小。为了正确击发底火,需要有一定的击针突出量,其值视动作形式和底火大小而定。如果突出量短于所需,则不发火;如果过大,则底火易击穿漏烟。

枪弹——俗称子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底火等组成。步、机枪的枪弹分为普通弹和特种弹。普通弹有轻弹、重弹,特种弹有曳光弹、燃烧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等。

普通弹——用于杀伤生动力量的普通枪弹。弹头被甲内装铅心或钢心,有轻弹和重弹两种,轻弹为常用弹种。重弹弹头稍重,初速稍小,400米以外的弹道性能较好,多用于狙击步枪和重机枪射击远距离目标。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燃烧弹——弹头内装有燃烧剂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红色标志。弹头击中目标后,燃烧剂发火,点燃易燃物体,烧毁和烧伤敌人员、物资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81班用枪族

用途:

八一式班用枪族是由八一步枪(固定托型与枪托折叠型)及机枪所

组成。这几种枪的基本结构相同,主要零件可以互换使用为第一代

班用枪族。

八一式枪族威力大,精度好,结构紧凑,易於操作使用,是战斗部

队的优良武器。

结构特点:

这几种枪采用导气式复进原理,由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及调节

塞进入气室,推动活塞,再推动枪机框。由调节孔的大小可改变气

气体流量,赋与枪机不同的推力,可有效解决了工作可靠性、射击

精度与使用寿命间的矛盾。

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由枪机框上的螺旋槽推动枪机上的螺旋突

起而带动枪机,完成开闭锁。

步枪供弹方式为30发弧型弹匣,机枪为75发弹鼓。

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构,可采半自动单发及全自动连发射击。

瞄准具为传统的准星、缺囗式照门瞄准具。

步枪装有固定式枪榴弹发射器,可发射枪榴弹,并装有可卸式刺

刀 ,可行白刃战,刺刀可作为匕首。

性能:

口径: 7.62mm

配用弹药: 7.62x39mm

复进方式: 导气式

闭锁方式: 枪机回转式

射击选择: 单发、连发

有效射程: 八一式步枪 400m

八一式机枪 600m

表尺射程: 八一式步枪 500m

八一式机枪 700m

理论射速: 600∼740发/min

全枪重:八一式步枪(固定托) 3.4kg

八一式步枪(折叠托) 3.5kg

全枪长:八一式步枪 955mm

八一式机枪 1004mm

枪管长:八一式步枪 440mm

八一式机枪 520mm

瞄准基线长:八一式步枪 315mm

八一式机枪 490mm

尚有不全,待后补上

(95和99)未大量装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81式自动步枪是70年代初设计的,1981设计定型,它包括81式7.62毫米步枪(木托)、81-1式7.62毫米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毫米轻机枪。这3种武器的主要结构相同,约有65种零部件可以互换通用。该枪族的出现,使中国的武器基本适应了当今世界一枪多用、枪族系列化、弹药通用化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方便了部队的训练、使用和维修,既加强了战斗分队的战斗力,也为枪械互换、增强火力提供了条件。81式枪族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该枪自动方式采用导气式,枪机回转式闭锁,可实施单、连发射击,用30发弹匣供弹,弹头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具能用空包弹发射60毫米反坦克枪榴弹,也可用实弹发射40毫米枪榴弹系列。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口径:7.62mm

  初速:750m/s

  枪重:3.4Kg/3.5Kg

  枪长:955mm(81)/730mm(81-1)

  弹量:30

  有效射程:400m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强-5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国内称“强击机”,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其主要任务是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进行对空自卫作战。强-5的研制过程动荡曲折,堪称我国自研军用飞机中颇有曲折性和戏剧性的一幕。

  五十年代初解放军在攻占一江山岛等两栖作战中,对苏制伊尔-10强击机的近距对地支援能力深有感触,为此正式向科研部门下达了超音速近距支援强击机的任务。于是58年8月强-5飞机正式在南昌飞机制造公司上马,陆孝彭任总设计师(图)。

  60年5月所有理论、图纸设计完毕,试制工作展开。随着国内局势动荡、经济条件恶化,为确保两弹一星等重点计划,强-5的研制工作被搁置,科研人员被抽调岛重点计划中。此时陆孝彭提出个人及未被抽调的科研人员愿以最少的力量坚持研制工作,经上级批准后,陆总师带领剩下的14名下属继续进行研制,首先完成了一架静力试验机体。期间身为总设计师的陆孝彭还兼任试制车间主任,经常亲自扛着零件,候在机床旁插空加工。

  至64年1月,强-5试制工作全面恢复,决定先生产两架原型机。第一架原型机在静力试验中,加载至98%负载时彻底毁坏,事后查明工作人员自以为是的用两条8mm钢缆代替一条16mm钢缆。1964年6月30日,空军领导联名给中央写报告,要求继续研制强-5型飞机以增强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强-5型飞机研制才得以“复活”。

  因为研制需要立足于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进行了方案论证,对于国内一时研制不出来的高性能专用机载设备和原材料,就采用暂时替换的方法绕过障碍。这样加快了研制的进度。65年6月原型机首次试飞,同年12月通过初步设计定型审查。66年强-5在北京向中央领导做了终审性质的表演,当时解放军实际工作的最高领导叶剑英元帅拍板装备强-5。68年11月强-5正式投产。中苏交恶也是强-5历经磨难仍能成才的一大原因。当时苏联大量陈兵于中苏边境,我军更加迫切需要对付强大的苏联坦克集群的手段,强-5自然成了不可少的棋子。

  强-5由当时大量装备的歼-6战斗机为基础,重新进行机体设计。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歼-6(米格-19)仍然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战斗机,低空性能尤为出色,由它改进一种超音速强击机,应该说起点还是比较高的。在改造设计中,为了提供良好的对地观察条件,原来的机头进气设计被改成了两侧进气,这在当时也是很先进的。同时加装了座舱装甲。因此强-5实际上是全新的机身加上米格-19的机翼、尾段组成的。陆孝彭还采用了新颖的面积率设计,即“蜂腰”外形,另外在气动、操纵等系统上也采用了不少改进举措。飞行员向下视角达到13.5度,有利于对地攻击,但向后视野较差。总的来说,在60年代强-5既便和苏联、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超音速攻击机相比也不逊色多少。陆总在新世纪来临前夕因操劳过度去世,去世几天前仍在研究新机型具体改进计划。

  当然,实际中的修改不可避免地使强-5的多项性能比歼-6下降。强-5的空重增加了约1360千克,无外接重量增加了约2130千克,加上气动外形阻力增加,使其最大平飞速度比米格-19降低了M0.23。由于增设了内部武器脆以及机载设备重新安置,内部油箱容量减少,所以作战半径随之减小。尽管外部大型副油箱可弥补机内载油量的减少,但其基本载油量还是减少了,最多只有2275升。在机翼的4个外接点当中,外侧的一对可接容量为760升的副油箱。另外,强-5的起飞和着陆速度与距离有所增大,而爬升速度和升限有所减小。

  强-5机身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后机身装两台与歼-6相同的涡喷-6涡轮喷气发动机,带有加力,单台静推力最大状态25.5千牛(2600千克),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千克)。机翼是后掠式中单翼,前缘后掠角55°,上翼面有较大的翼刀。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后掠角分别为55°和57°,平尾为斜轴全动式。机体结构以铝合金和高强度合金钢为主要材料。起落架为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轮和主轮都装有盘式刹车和刹车压力自动调节装置。上述部分基本照搬米格-19。

  强-5主要机载设备有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射击轰炸瞄准具等。弹射座椅与米格-19相同,属于低速型,可在250、850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内保证实全弹射。应急时飞行员可操纵座椅左右扶手下装的应急弹射手柄。机上液压系统工作压力为205.9×105帕(210千克/厘米2)。冷气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应急系统,工作压力为107.87∼127.49×105帕(110∼130千克/厘米2)。空调系统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对密封座舱增压调温。座舱风挡玻璃采用酒精防冰液防冰。灭火系统包括二氧化碳灭火瓶和火警信号装置。

  刚研制成功的强-5原型采用了两门30mm机炮,安装在机头两侧,空速管在右主翼外端,下两图正好是强-5原型。由于这种机炮布局在发炮时,炮口硝烟容易被进气口吸入导致发动机停车,后改为在两翼根处安装两门23mm机炮。因此最终定型时候,强-5左右翼各一门23毫米机炮,有6个外挂点,每个机翼下2个,机腹下2个,可挂导弹、火箭、炸弹等。机腹位于内部武器舱舱门两侧的两个外接点可各携带一枚重250千克炸弹。位于主起落架舱外侧的两个外接点通常携带57毫米或90毫米火箭弹吊舱。新近生产的强-5每侧机翼下增设了一个PL-2(苏联K-13A“环礁”导弹的改型)红外近距空空导弹挂点,用于自卫。

 强-5原型机——在这架机上,机炮已被移到翼根处。

  

  强-5有多种改型:强-5基本型,即原型;强-5甲是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实际上是我国氢弹试验的投掷机型,机身下部弹舱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大的凹陷,用以半埋式外挂体积较大的氢弹——也说明我国当时的核武器体积还是比较大的。甲型机身内增加燃油2155升,机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装124厂的以燃气螺栓为核心的弹射式弹架;采用5714厂的上仰甩投瞄准具;加装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氢弹采用了高精度的弹伞延时器。甲型也为我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在对抗坦克集群时有较大实际意义。1971年12月30日,该型26号机首次试验甩投氢弹。不料周总理之前询问的“如果投不下去”的问题应验了,该甲型机被迫带弹着陆。之后证明是一个关键螺丝旋多了一些。1972年1月7日,甲型机成功完成氢弹试验。

  强-5基本型经试飞后,正式装备部队,表现良好。强-5机内携带1000千克武器载荷而不带外挂时,能勉强作超音速飞行。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作战半径,该机必须携带副油箱,但这样又使在抛掉副油箱前只能作亚音速飞行。此外强-5在执行任务时,其飞行剖面通常是低-低-低或高-低-低-高,低空飞行的速度极限值规定为M0.98。

  但强-5航程较短等问题较为突出。1977年4月加大航程的改型机的方案开始实施。方案包括7项重大改进项目,如将炸弹舱改为油箱舱,加大主油箱,并增设一个软油箱;改用加力推力为36.8千牛的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等,命名为强-5I。83年12月3日,强-5Ⅰ设计定型。

  强-5I的研制要求动力更大,加速性要好,攻击时又要有最小的稳定推力,以利于飞机减速瞄准和射击。而涡喷-6甲Ⅲ原来是为歼-6Ⅲ配套研制的,1977年歼-6Ⅲ停止研制后,该发动机一度失去匹配对象。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提高了推力,并增设了零级防喘系统,可以满足上述要求。航空发动机设计人员将沙丘驻涡稳定性理论和火焰稳定器设计原理,应用于涡喷-6甲Ⅲ型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使该发动机在可能达到的贫、高油范围内,具有加力接通可靠、燃烧稳定的特点,排除了对飞行有致命危害的震荡燃烧。改进后发动机加力增加2%,耗油率降低了1.5%,性能有所提高。

  强-5I型飞机在研制过程中,成功地进行了风洞、静力、抛坐舱盖、电网络、电磁兼容性和前起落架摆震等试验。试飞结果表明,该机航程和作战半径增大,着陆滑跑距离缩短130米,最大平飞速度、最大上升率、实用升限均有所提高。强-5I后来还采用了全复合材料双梁式薄壁结构垂直安定面。该翼面的蒙皮、长桁条、梁、肋皆由碳纤维/646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这使强5I型的垂直安定面直接减重19.5公斤,零件数量减少29.5%,紧固件数量减少45%,取得显著的减重效果,提高了维护效率。此项设计、工艺技术已推广应用于歼-7M型。

  强-5Ⅱ是在强-5I的基础上又做了4项重大改进而成的。4项改进是:采用压力加油系统;安装护尾告警器;换装射击轰炸瞄准具;增加外挂武器和安装电动投弹器等,作战性能又有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强-5的生产转变为生产强-5Ⅱ型,产量逐步减少。但得到了北朝鲜数量较大的定货。西方称强-5Ⅱ为A-5B。Ⅱ型同样去掉了内部武器舱,代之以一个固定油箱。

  附加的固定油箱容量使强-5Ⅱ的总内部载油量增加到3720升,这一附加油箱分布在三个前机身油箱和两个后机身油箱之间。机身上附加了一对外接点,其载重量与原有的两个外接点相同。这对外接点加上在强-5前型上已增设的用于接自卫用导弹的机翼外侧外接点,使强-5Ⅱ的总外接点达到10个。只要将机体重心移动保持在平均空气动力弦的31.5%到38%的许用范围内,便可增加多种外接装载方案。尽管标准的外载武器仍然是4枚250千克炸弹,但最大外部载量可达2000千克。在这种情况下,最大机翼载荷从无外接时的341千克/平方米增加到429千克/平方米,而功率载荷从14950千克/千牛增加到18830千克/千牛。

  强-5的主要武器为我国自行研制的250/500/1000-3系列低阻爆破炸弹。该系列还可由歼-6、歼-7、歼-8等携带。该系列炸弹弹体细长,弹道性能好,气动布局阻力小,适合装备在高速作战飞机上。简要性能参数如下:

  250-3型: 全长2.1米,弹体直径0.28米,弹重217千克,装91千克TNT

  500-3型: 全长2.87米,弹体直径0.371米,弹重469千克,装220千克TNT

  1000-3型: 全长3.5米,弹体直径0.5米,弹重980千克,装431千克TNT

  此外在250/500/1000-3系列的基础上,发展了250/500/1000-4系列减速炸弹,超低空水平轰炸性能提高,已装备强-5使用。

  强-5Ⅲ型飞机是针对巴基斯坦的出口型飞机,也称A-5C。1983年1月,强-5Ⅲ型飞机通过技术鉴定。同年3月,第一批Ⅲ型出口巴空军。1983年2月,巴空军接受了其首批订货42架强-5Ⅲ的第一架。首批12架强-5出口,成为中国外销的第一种自行设计的战斗飞机。这些飞机组编了巴空军第16中队,取代了第7中队的B-57战术轰炸机,并重新装备第26中队,之后有更多的强-5交给巴方。Ⅲ型在I型的基础上,根据巴基斯坦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改进。改装的内容主要有:加大航程;增加外桂架,以挂载巴国的导弹、炸弹和集束炸弹;将组合挂梁改为整体铸造;换装较先进的超高频电台、敌我识别器等32项设备,座舱布置有所修改。但其改进还是很有限的,其出厂单价低于500万美元。主要设计者为石屏、丁宝贵、童承祖等。1982年试制出3架样机,9月7日首飞,到12月共飞行130架次,共101小时,性能达标。后其弹射座椅被马丁·贝克公司的PKD10型零高度零速度弹射座椅所取代,增加了一些西方仪表设备.并且为在机器外侧外挂点采用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挂架,以取代中国造的PL-2、PL-2B或PL-7导弹。1985年初,按巴基斯坦首4比订货合同生产的最后13架飞机交付。这时巴空军又订购了98架强-5Ⅲ,以装备三个中队,并作为补充消耗的储备。

  

  强-5乙(下图)是为海军研制的鱼雷攻击机,以鱼雷为主要武器,70年试飞,带副油箱时最大航程是2120千米。机头改为下倾5度的钝头圆锥,座椅升高,这样飞行员向下的视野很好。机头改进的另一目的是加装火控雷达,采用的317雷达具有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乙型并未装备我军,主要原因是当时水面舰艇防空火力已大大加强,在这种前提下鱼雷攻击机的生存力不足以满足作战需求。且因为机载设备配套问题未能跟进解决,使得乙型的发展潜力不足。乙型曾经试验过挂YJ-8K(鹰击-8K)空舰导弹,78年8月此方案通过审定。78年到80年,YJ-8的模型弹、自控弹均已试射成功。但强-5乙还没有定型,于是YJ-8的试射改为以24型快艇为平台进行,最后YJ-8发展成了舰舰导弹。后来“飞豹”要携带YJ-8,603所就将一架轰-5改装成“鹰式武器试验机”,试验了“飞豹”的导弹火控系统和YJ-8K导弹的结合操作,YJ-8这时才真正实现了空对舰功能。强-5乙型直到最近才解密,目前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公开展出,但由于这架飞机与资料图片内的强-5鱼雷机不太相似,也有可能是后来改造的型号。

  

  下图是强-5鱼雷机的历史图片。当时计划配备的“鱼-2”火箭动力鱼雷研制进度慢,射程太短,既便装备了,恐怕强-5鱼雷机的生存能力也很值得怀疑。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型号是强-5M。该型是国内与意大利合作的改型,以Ⅱ型为基础换装了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设备。1986年7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意大利飞机公司签订协议,意大利飞机公司航空电子系统和设备部将承担一项为期30个月的研制计划,任务是为强-5M(A-5M)加装西方的新型电子设备。强-5M装备的新型电子系统,基本上是意大利与巴西合作研制的AMX攻击机的电子系统,这将显著提高该机的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作战能力。

  强-5M后因空军飞机编号方法改变,改称强-5D。解放军曾计划用强-5M来更新现用的强-5,但主要用于出口。电子设备的改进以两台中央数字计算机和一条双余度数据总线为核心,加装现代化导航、攻击系统。新的感测装置和设备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平视显示器、大气数据计算机、三自由度陀螺仪组、测距雷达、RW-30雷达警戒接收机、姿态指示器、水平位置指示器、静变流器和模态接制器,还有把新硬件与保留下来的8项原有设备连接起来的接口装置。并对冷却、电源、燃油、电子战、照明等系统做了改进。为了容纳新型设备和增设外接点,除了对飞机头部作不大的设计修改外,对外翼也作了适当的结构修改。中方的雍正球任总设计师,设计工作于1987年6月完成,总更改量为28.8%。下图为某部的绿色涂装的强-5D。

  

  

据称这是强-5制空型,主要改进为头部改装以便容纳雷达设备。站长个人认为强-5改装为战斗机基本上没有实用意义,可能是南昌飞机制造厂方面自行开发的项目,还望了解详情的网友赐教。

  

  强-5M计划使用功率加大的涡喷-6AⅢ发动机,单台静推力29.42千牛,加力36.78千牛。该型发动机与以前各型强-5所装备的发动机不同之处是,它采用了可调进口叶片定子、重新设计了第一级压气机和利用改进的材料彻底修改了热段。该发动机还采用了颁的加力燃烧室稳定器,能保证加力燃烧室稳定燃烧的工作范围更大、并佼能量损失减少。该型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提高刹2450千克,而最大加力推力提高到3750千克,不过耗油率相对有所增加。

  强-5M于1986年8月开始改装工作,1988年8月飞机总装完成,8月30日第一架样机首飞成功。强-5M型飞机保持了强-5型飞机优良的低空性能,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飞机的导航精度和攻击突防能力。其导航精度可达0.80海里/小时,瞄准误差不大于3毫弧度。988年9月,强-5M型飞机模型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博览会上展出,当时国外报刊称强-5M型飞机为90年代世界重要的强击机机种之一。

  强-5M外挂点增加至12个,据称其武器外接方案多于22种。机身的4个外接点可备携带一枚250千克的炸弹,如中国的250-3,美国的Mk82或“蛇眼”,法国的“迪朗达尔”或类似型号的炸弹;最内侧的机翼外接点(7、8号位置),可携带内装8枚57毫米或68毫米、或者9枚90毫米的火箭弹吊舱;紧靠主机轮胎外侧的外接点(5、6号),可携带500千克或250千克炸弹,或272千克的BL-755集束炸弹l机翼中段外侧外接点(3、4号),可携带火箭吊舱、250千克炸弹或760升副油箱;最外侧的机翼外接点(1、2号),适于携带250千克炸弹、PL-5或PL-7红外自导引导弹,或400升副油箱。

  虽然强-5M的空重要增加140千克而达到6634千克,而且无外接起飞重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但最大起飞重量将仍为12000千克。预计该机在无外挂状态,在高度11000米时,最大平飞速度将从M1.12增大到M1.2,即从1190千米/小时增大到1210千米/小时;在海平面高度将从M0.987增大到M1.0,即从1210千米/小时增大到1225千米/小时。其他方面,强-5M的性能实际上与强-5Ⅲ相同。在携带2000千克外接载荷、保留10%余油、飞低-低-低任务剖面时,其典型作战半径为300千米;飞高-低-低。高任务剖面时为400千米。据中、意联合研制组说,新航空电于系统购灵活性和模块性,以及涡喷-6与涡喷-6A发动机的互换性,已为将早期的强-5改装为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飞机创造了条件。

  强-5K是对外合作的强-5Ⅱ改进型。K型在强-5Ⅱ基础上加装了法国汤姆逊公司和萨吉姆公司的ULISS91惯性导航系统,VE110平视显示器及TMV630激光测距机。该机1991年试飞成功。(下图)。

  

 强-5C(下图)是我国自行改进的型号,和歼教-7、歼-7MG参加了87年巴黎航展,当时是中国军用飞机首次较正式、较大规格的参加外国航展,引起了西方传媒不少注意。

  

  

  强-5投产后生产了上千架,除装备中国的空/海军外,还曾出口到朝鲜、巴基斯坦,也算国家军工的光荣。但在国外军用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强-5很快落伍了。而几次与英国、意大利等国合作改进的计划先后受挫,使强-5“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因此在当前看来,强-5存在着众多缺点:最致命的缺点是导航及火力控制电子设备过于落后,使得对地攻击效果非常不理想,而夜间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几乎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举个例子来说,国内航空刊物在公开报道强-5M时曾引用飞行员原话,强-5原型使用普通炸弹低空水平轰炸一座普通桥梁时,需要四个架次进行攻击,而且还只能令桥梁受部分损伤;装西方导航攻击电子装置后的M型,用同样的炸弹和攻击方式,只需一架次就足以摧毁桥梁的一至两个桥孔,也就是说桥已经根本不能通过了。这说明了国内型号的强-5攻击精确度很有限,很大程度上依赖飞行员的观感和经验。

  由于我军对地支援的新贵歼轰-7、苏-30造价都较高,生产速度也不太快,一时也不可能全部淘汰装备数量很大的强-5。且我国周边潜在敌对势力的防空能力也参差不齐,强-5仍有发挥空间。对强-5仍应予以适当改进,办法之一就是改装新型电子设备,换装少量精确制导武器,这样代价小见效快,是较妥善的处理手段。

  目前负责强-5工作的洪都飞机制造公司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力气。目前尚未得到证实的改型包括强-5E、强-5F。1999年《洪都科技》杂志披露过被认为是强-5E的相关信息。该机外挂点减少到7个。但重要的是靠近翼尖的2个挂架上,可挂2枚国产LS-500J激光制导炸弹。由于强-5本身载弹量小,所以LS-500J较轻,有效射程仅12千米。对于该弹的其他性能尤其是CEP,目前尚不得而知。据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内部人士称,强-5E已携带LS-500J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较理想。强-5F则是携带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的载机。按网上未确定的信息,长约2米的激光目标指示吊舱由成都研制,半埋入于机腹。该吊舱可为携带激光制导武器的空中平台提供攻击目标时所需的指示和目标照射。1个该吊舱可同时指挥4个平台。在试验中,4架强-5E在1架强-5F的指挥下,1分钟内投下8枚LS-500J激光制导炸弹,8个目标被同时摧毁。但LS-500J的研制进度很成问题,搞了十几年,不可不谓困难重重。

钟内投下8枚LS-500J激光制导炸弹,8个目标被同时摧毁。但LS-500J的研制进度很成问题,搞了十几年,不可不谓困难重重。

  为使用激光制导武器而研制同一机型两种不同的改型,似乎较为难以理解。站长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强-5载重量偏小、机体挂点分布和载重不理想导致的。由于吊舱需要半埋于机腹下方,必须专门改造出F型。深究下去,一则强-5狭窄的机腹挂点位置一则无法携带体积较大的炸弹,二则本机投弹后如果提供照射的话,空气的散射会导致于本机处于同一飞行方向上的激光制导炸弹接受到过多的散射激光,从而受到干扰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由另外的平台从不同的方向上提供照射。同时E型也只能在外部翼段的挂点下携带制导炸弹,这只要是因为内侧挂架后方是主起落架,无法携带尺寸较大的武器。

  外电报道称LS-500J近似于俄罗斯的КАБ-500Л(KAB-500L)激光制导炸弹。该弹由位于莫斯科的国家研究生产协会(ГНПП)于 1972年开始研制,1975年投产,广泛装备对地攻击飞机。该弹为半主动激光制导炸弹,其结构与性能类似于美国第一代“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采用500千克低阻爆破炸弹作为战斗部。头部加装由小圆柱体和稳定环组成的风标式导引头,其后为四片十字形配置的活动舵面,用以控制风标式导引头,对准受机载激光照射器照射的目标。尾部加装四片十字形配置的固定弹翼,起飞行稳定作用。全弹重534kg,全弹长3050mm,弹体直径400mm。装填195kg高爆炸药,翼展850mm。

  2004年10月,在深圳高交会上,洪都首次展出了强-5J型双座教练攻击机的模型。厂方称其为JQ—5J型,可以用作武器训练的平台,也可携带精密制导武器,同时它还可以执行机组的目标转交任务等。由于强-5的教练任务一直由歼教-6负责,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并不需要专门再设计一种双座教练机,站长认为强-5J很难为空军所接受。

  目前,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迫切希望继续改进强-5系列,这也是陆孝彭的遗愿。强-5D项目花的钱很少,E/F两型号也不会耗资太多,有较明显的效果。但尽管如此,强-5机体本身毕竟是老旧设计,已不能满足现代空地作战的需要,在E/F型装备之后老强-5预计将逐步退役,让位给成飞的FC-1、歼-7E等低档战斗机和歼-10多用途战斗机。下图为强-5座舱。

  

技术数据

  翼展 9.68米

  机长 15.65米

  机高 4.33米

  机翼面积 27.95平方米

  主轮距 4.4米 前轮距 4.10米 最大起飞重量 113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9130千克

  最大载弹量 1500千克

  推重比(起飞) 0.71

  翼载荷(起飞) 3.26千牛/米2(332千克/平方米)

  最大平飞速度 (高度5000米)1240千米/小时,(高度11000)M1.12

  巡航速度 (高度11000米)807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6500米

  最大航程 1630千米(机内燃油)

  最大续航时间 1小时55分

  起飞离地速度 330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700-750米

  着陆滑跑距离 1060米

  限制过载 +8.0g

老东西了 不过还有大量装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9 months later...
5.8MM子彈?

有這種子彈的彈道測試報告嗎?

很好奇

解放軍

我有興趣

只是要有人起頭

(而且不要太多閒聊辱罵文就好)

(這位大陸同胞.我已經習慣繁體了><可以麻煩你以後轉一下繁體嗎?拜託!)

感覺跟二戰日軍用的8mm手槍彈有得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原來大陸軍訓課 還要穿迷彩服啊.......而且還是軍方制式的吧(希望沒記錯)

不知道你們那邊教練課程和室內課程大概比例是怎麼樣

另外這些軍用品的命名也是頗有意思 改天會整理再發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根本没有战史理论课

全部是战术动作课

立正 稍息 敬礼 操练 跑步 卧倒

這算是單兵基本教練,起碼要滾進、躍進才算戰術層面的動作;

軍訓課沒教怎麼用爆破桶、電擊發、彈道學、導引原理、基本反戰車武器作法、裝甲技術還是穿甲原理......等之類的?

其實這個有上跟沒上一樣啦!反正教官都叫我講解......

對了!起碼有教怎麼細部分解五六式跟八一式步槍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没有

民兵才教那些

一般来讲上学的都不会去当兵

而且高中的军训才五天到七天 来不及讲的

大学军训可能会讲,因为要一个月

我就要去了

等经历了再告诉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呵呵,看来9a10高考刚结束,我来帮他解释一下吧,大陆中学与大学军训并无太大的不同,只是大学里相对时间和难度大一些而已。因为大陆兵源充足,学生毕竟只是学生,只要有基本的军事常识就行了,当年我在成都军区一个甲等野战部队军训,当时大概去了一千多吧。时间是半个月。军训的内容要比9a10说的多些,住的部队的生活和新兵差不多。每天早上五点多就集合跑步,从早练到晚,那可是夏天啊。不过和真正的新兵比苦的程度那是差远了,毕竟他们是野战部队,训练强度就不用说了。题外话:这个部队的团长参加过越战,炸没了一只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题外话:这个部队的团长参加过越战,炸没了一只手。

莫非是丁晓兵?

学生军训是没有枪支分解、战斗前进之类的战术科目。

主要就是军姿、内务。有的运气好的可能会有打靶这个项目。

至少我在这个军训的时候是没有打过靶。中学和大学的都没有打过。

大学军训是在一个陆航师,也头一次见到了“黑鹰”。

也是在那里看见了直9的对地攻击以及米17的高运载演练。

至于那些基本科目都是在军队服役之后三个月的基础训练中学习。

以后下连队之后会有更系统的动作演练。

严格意义说,基本动作,民兵也不是每个都教的。

毕竟大陆的兵源充足。退伍兵大概就有1000多万(10年间)

所以如有战事,兵是不缺的,所以这些内容都不会在学生以及民兵中太过广泛推广。

(都是志愿服役,像我们那里如果要参军服役,甚至要走后门送礼才可加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