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同學看看這篇文言文寫的怎么樣?


大家來看看這篇文言文寫的如何?  

11 票

  1. 1. 大家來看看這篇文言文寫的如何?

    • 寫的真好!
      5
    • 馬馬虎虎還湊合吧
      4
    • 這是什麽啊?別糟蹋古人(文)了!
      1
    • 我寫的比他好多了!
      1


Recommended Posts

今日新聞報道了大陸一位被總理致敬的企業慈善家事跡。“被网友称作“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第一时间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20多天冒险救起128人,并将数百万现金悉数送给灾民。温家宝总理曾称他是有爱心,有灵魂的企业家,并当面向其致敬。”

我的問題是,除了該企業家令我感動外,網友的一篇文言文值得欣賞,希望深得傳統文化燻陶的台灣同學能多多指點,看看還有什麽需要修改的地方

以下是轉帖自某網友

《史记.陈光标传》

陈光标者,江苏苏北人也。少家贫,兄姊早亡,光标昼谋家用,夜则吟诵。弱冠,已具经商才矣。及长,虎颌环眼,有燕赵风骨,时人称之。

      

光标虽行商贾事,然性抗烈,轻财贵义,诸事勤奋,渐富甲一方。光标好行善,淡声名,其善事多不彰。其父曰:“女行善,当为人表率,以正世风,虽有流言,不足畏也”。光标以为然,自此抚养孤遗,多施财物,慈爱闻于州里。郡察孝廉,州辟从事,举异行。远近咸归其义,师其行焉。

戊子四月初八,蜀地大动,举国皆感地动,上下失色。光标于江城闻蜀中有难,乃语其部众曰: “我欲赴蜀中,诸君如何?”众曰“愿从公”。光标乃集壮士一百二十人,急调机械六十,多带金帛备赈,径赴蜀中,其时距蜀中地动,不过一时辰。江城至蜀千里,光标率众入蜀,次日即至,沿途赈济灾民,抚恤孤残。时蜀中死者枕藉,地动未止,光标亲冒飞石地裂,遍挖残垣,以寻生者。背尸二百,五人因之得全。又有蒙难幼童,死状甚惨,光标于断壁间拾其讲义,轻覆其面,不忍见也。蜀中父老皆感其德,光标未返,已有议为立生祠者。

太史公曰:人皆有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光标起于寒微而富,是为能也,怜贫惜老,是其仁也,千里救难,因其义也,亲入险地,是其勇也,富不忘本,因其德也。肉食诸公,坐拥万钱,犹以为不足,务以求财为念者,能无愧乎?更有赈灾犹计利之多寡者,虽终富有四海,及没,不过一坟,又及数年,泯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史記.陳遊標傳》

陳游標者,江蘇蘇北人也。少家貧,兄姊早亡,遊標晝謀家用,夜則吟誦。弱冠,已具經商才矣。及長,虎頜環眼,有燕趙風骨,時人稱之。

      

遊標雖行商賈事,然性抗烈,輕財貴義,諸事勤奮,漸富甲一方。游標好行善,淡聲名,其善事多不彰。其父曰:“女行善,當為人表率,以正世風,雖有流言,不足畏也”。遊標以為然,自此撫養孤遺,多施財物,慈愛聞於州裡。郡察孝廉,州辟從事,舉異行。遠近鹹歸其義,師其行焉。

戊子四月初八,蜀地大動,舉國皆感地動,上下失色。游標于江城聞蜀中有難,乃語其部眾曰: “我欲赴蜀中,諸君如何?”眾曰“願從公”。遊標乃集壯士一百二十人,急調機械六十,多帶金帛備賑,徑赴蜀中,其時距蜀中地動,不過一時辰。江城至蜀千里,遊標率眾入蜀,次日即至,沿途賑濟災民,撫恤孤殘。時蜀中死者枕藉,地動未止,游標親冒飛石地裂,遍挖殘垣,以尋生者。背屍二百,五人因之得全。又有蒙難幼童,死狀甚慘,遊標於斷壁間拾其講義,輕覆其面,不忍見也。蜀中父老皆感其德,遊標未返,已有議為立生祠者。

太史公曰:人皆有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遊標起於寒微而富,是為能也,憐貧惜老,是其仁也,千里救難,因其義也,親入險地,是其勇也,富不忘本,因其德也。肉食諸公,坐擁萬錢,猶以為不足,務以求財為念者,能無愧乎?更有賑災猶計利之多寡者,雖終富有四海,及沒,不過一墳,又及數年,泯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Intoxication

我實在不懂的鑑賞。@@"

不過會寫這樣仿史記寫真的很厲害!

PS:下面有繁體版的。

其實近八年來關於鑑賞文言文的能力因為某種原因被漸漸淡化了,

唉,我還是很希望我能有鑑賞能力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暈,我在2樓貼出繁體版了耶,沒注意到嗎?

赤兔馬之死那篇文言文是2001年高考的滿分作文,呵呵,從那年以後大陸高考作文開始了仿古潮流,出現了很多不錯的仿古文言作文

大陸的文言文教學從初中才開始的,主要是高中比較重視,每張語文卷子都會有個文言文閱讀,想想看,高三備考期間做過的卷子不下千張,文言文自然也看過不少了,所以對於某些才子來說完全可以達到仿寫的境界

對了,我還見過2個仿寫的文言文比較精彩

一篇是用文言文翻譯的翁帆和楊振寧英文情書(這個堪稱經典!)

還有一篇就是幾個月前的艷照門事件的陳冠希傳(這個有點惡搞了!)

呵呵,都很好的,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索看看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牛人寫的《5.12祭》

維以戊子之年,丁已之月,勢陷西南,地震蜀中。陰陽失序,乾坤顛浮,山嶽崩於一瞬,屋廈頹於頃刻。其勢波流千里,雖京畿、甘陝、江浙、兩廣亦有搖撼之感。蜀人受禍慘甚,死傷萬計,而以汶川、北川二縣為最。

  

  當是時也,蒙童習於鄉庠,冠者作於其所,忽聞崩裂之響,魂飛九霄,紛做鳥獸走。已而天噬稀光,地裂血口,飛沙蔽日,風雲色變。鄉人欲逃而無路,欲求援而音信全阻,環顧左右,瓦礫橫堆,覆人無數。地動之聲、風吼之聲、奔走者驚呼之聲,未死者呻吟之聲相織塞於四野。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昔我樂土,今為亂墳,數萬生靈,飛做劫灰。嗚呼,稚子何辜,庶黎何辜,竟遭罹難!誠天意所為,則天可喪也!

  

  未幾,噩耗驚動寰宇,國人奔相走告,舉世大哀。溫相以古稀之年即刻親赴震區部勒諸部火速救災,曰:“救人為先,餘皆不論,雖一人存而必活之!”其晝夜不眠,隔日而華髮畢顯。是時餘震連連,汶川路途盡廢,車馬不及,又逢天降驟雨,傘兵亦無從空降,子弟兵冒死步行挺進汶川,不日即抵,于亂石瓦礫間搶掘尚存者無數。十三億同胞同感其悲,有如身受,官焉、民焉、農焉、商焉,皆哀其容顏,素其衣衫,捐資斥物以援之,惟恨不能多活一人,而盡責於己也!仁者,愛人也。天地不仁而吾民有仁,大愛無形,孰有逾乎此者?

  

  向者逢七為祭,今僅以薄文奉於逝者。魂兮魂兮,勿從遠遊,逝者可憫,存者可勉。昔鴻水湯湯,夏禹導而治之,終成九州。雖大化烘爐,天地不我與生,而吾民以仁居之。嗟夫,吾國必永光,吾民必永光。嗚呼哀哉,伏惟尚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