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明星學校的存在價值


Recommended Posts

真正明星學校跟普通學校的資源差異比較顯著的是在大專院校吧,

高中的話不管是私立公立教學設備上都差異不大。

真的要講的話就是各校的老師素質問題了,

可是這又該如何區分哪裡素質高哪裡素質低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78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我身為一個國中生,已經聽過所謂「明星國中」,大家一窩蜂前往英明啦、瑞祥啦,來興仁的就寥寥可數。為什麼?所謂「明星國中」、「明星學校」,與一般學校有何不同?

  沒有什麼不同。同樣是學校,同樣有老師,同樣的課本,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教育部的管轄。那又為什麼會存在「明星學校」?這就是家長的「成龍成鳳」心態,認為某個學校考試分數會比較高啦、升學率比較高啦,甚至有人說「到某學校去的孩子會變壞」,殊不知這種心態完完全全將孩子變成了「升學機器」。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教化人民,使其知道「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又要怎麼做」,並且讓受學者適性發展,邁向未來?我們中國最早的老師--孔子,曾經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每個人都有不同資質,不同能力,因此要以他的才能,循循善誘,讓每個人各司其職。故,我認為「明星學校」只是升學率高、考試分數好,根本沒有實質內容,只是一種迷思。重要的應該是,每個學校,在國中的基本教育完了以後,應該發展本位特色,比如雄中是美術音樂學校、瑞祥高中是文科學校、前鎮高中是理科學校等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身為一個國中生,已經聽過所謂「明星國中」,大家一窩蜂前往英明啦、瑞祥啦,來興仁的就寥寥可數。為什麼?所謂「明星國中」、「明星學校」,與一般學校有何不同?

  沒有什麼不同。同樣是學校,同樣有老師,同樣的課本,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教育部的管轄。那又為什麼會存在「明星學校」?這就是家長的「成龍成鳳」心態,認為某個學校考試分數會比較高啦、升學率比較高啦,甚至有人說「到某學校去的孩子會變壞」,殊不知這種心態完完全全將孩子變成了「升學機器」。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教化人民,使其知道「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做,又要怎麼做」,並且讓受學者適性發展,邁向未來?我們中國最早的老師--孔子,曾經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每個人都有不同資質,不同能力,因此要以他的才能,循循善誘,讓每個人各司其職。故,我認為「明星學校」只是升學率高、考試分數好,根本沒有實質內容,只是一種迷思。重要的應該是,每個學校,在國中的基本教育完了以後,應該發展本位特色,比如雄中是美術音樂學校、瑞祥高中是文科學校、前鎮高中是理科學校等等。

明星學校除了升學率高、考試分數好,根本沒有實質內容???

你用什麼觀點來論斷如此無知的內容啊一_一狠

況且高中還是基本教育的一環,當然每個高中本來就擁有自己的特色......................(L)

不論是社團的制度升學輔導等等等,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E

你的譬喻的確有人這樣做

德國還有吉他學院ˋ小提琴學院勒

不過都是以招攬世界一流的人才去進修的

台灣有這種能力嗎???

況且他們也是得先完成最基本的教育才行

假設想學習專業知識也可以選擇高工高職就讀

高中的設立就是讓大家能充實廣泛的知識

難不成不是這樣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是這樣想:我們最基本的知識,國小、國中都已經學完了。高中學的東西,雖然又更深奧,不過大體上並不是很生活化。所以我認為從這個階段開始,就可以讓學生適性發展了,不要各個科目都學,各個科目求好。當然有些人喜歡這樣做,不過我認為,這樣對有興趣專供某些科目的人來說,可以把重心放在那個科目,而不用再耗費心神在其他毫無興趣的科目上。

  如果明星學校真的有一些附加價值,那不是壓迫普通學校的存在空間嗎?這樣人人都想讀明星學校是正常的,那哪還會有人讀普通學校?所以我認為這只是一種迷思,沒有實質內容……但是畢竟我還是國中生,有些社會經驗還不是很充裕,如果這真的有錯誤,煩請您或其他朋友能夠繼續幫忙協助指正,並導正我的想法。

  如此幸甚!也謝謝樓上的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精英教育還是必要的= =+

總要有人負責唸

過度唸書就是考試機器

不唸書又被歧視

唯有讀書高的這種心態從中國古代就有 一下子說要改實在很難

至於五年五百億....一年不就一百億了

台大30億、成大17億、清大10億、交大8億、陽明5億、中央和中山各6億、中興4億,以及政大、台科大、長庚和元智各3億

東吳一億元、政大九千五百萬元、暨南大學九千萬元、東海大學九千萬元、中原大學八千萬元、海洋 大學七千萬元、世新與逢甲大學各八千萬元、元智大學與高雄醫大學 各六千八百萬元、台北藝術大學五千八百萬元、輔仁大學五千五百萬元、東華大學四千五百萬元

這....資源分配相差太大了吧= =

(我想這是學生寧願成為考試機器也要進入的原因之一)

風氣決定政策 政策影響風氣啊

誰來把細菌杜打暈阿=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假設想學習專業知識也可以選擇高工高職就讀

高中的設立就是讓大家能充實廣泛的知識

難不成不是這樣嗎(?)

可是高工高職的科目有限,很多科目大學才念的到,我想念心理為什麼高中不教?可見高中也並不廣泛,高中設立不過是拿來升學,誰念完高中不念大學的?

況且高中還是基本教育的一環,當然每個高中本來就擁有自己的特色......................

很明顯的各高中教的科目都一樣,所謂的特色都只侷限於那些(侷限在這些實用性有多大?),我不認為這是什麼特色,我同意台灣的高中沒有什麼實質內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很明顯的各高中教的科目都一樣,所謂的特色都只侷限於那些(侷限在這些實用性有多大?),我不認為這是什麼特色,我同意台灣的高中沒有什麼實質內容。

這點我也很贊同...而且我們現在所讀的東西都很死~

死板板的東西...沒有學會運用在生活方面上

且現在的補習班越開越多...安親班也變成了幼保

這趨勢...已被平化掉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是這樣想:我們最基本的知識,國小、國中都已經學完了。高中學的東西,雖然又更深奧,不過大體上並不是很生活化。所以我認為從這個階段開始,就可以讓學生適性發展了,不要各個科目都學,各個科目求好。當然有些人喜歡這樣做,不過我認為,這樣對有興趣專供某些科目的人來說,可以把重心放在那個科目,而不用再耗費心神在其他毫無興趣的科目上。

  如果明星學校真的有一些附加價值,那不是壓迫普通學校的存在空間嗎?這樣人人都想讀明星學校是正常的,那哪還會有人讀普通學校?所以我認為這只是一種迷思,沒有實質內容……

  我個人還是支持到大學才開放任意選擇會比較好,高中還算是學習一些大學基礎的課程,而且類組的分別應該可算是基礎的選擇。而且你有興趣學習的科目的內容,常常還需要其他你所無興趣學習的科目的內容來輔助。

  也不一定大家都想去就讀明星學校,且那些學校也都是因為具備良好的傳統與一些傳承、學校本身的學習風氣之類才會演變成現在的情況,反而不是因為有什麼優良的師資或設備之類。

  

  菁英教育本來就該存在,像是印度,他們靠著一小群的高知識高技術人才來替整個國家賺錢,適性發展也可以用在菁英教育,其實精英教育在教的東西還不就是教學術理論之類,本來就是對這一方面理解與學習能力與興趣較高的人來學,其他適合進行實作或者工業的,則去找適合他們的工作,這也很好,不是嗎?

  不過我也贊同修改現在的教育內容,因為現在所學的,都是一種固定的價值觀、不變的規則等等,如果能夠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思考空間會更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sorry這篇留言只是個side comment...

我是這樣想:我們最基本的知識,國小、國中都已經學完了。高中學的東西,雖然又更深奧,不過大體上並不是很生活化。所以我認為從這個階段開始,就可以讓學生適性發展了,不要各個科目都學,各個科目求好。
  

我個人還是支持到大學才開放任意選擇會比較好,高中還算是學習一些大學基礎的課程,而且類組的分別應該可算是基礎的選擇。而且你有興趣學習的科目的內容,常常還需要其他你所無興趣學習的科目的內容來輔助。

對於專門科目學習的時間一半同意, imo其實高中就可以半開放, 學習自己認為無趣的科目是必要的, 但不必再像過去分配那麼多時間. 如此就可以為大學的課程多準備了, 就像英國的sixth form一樣, 是中學的最後兩年, 學生卻在此時就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對大學很有幫助)...這有點類似選組, 只不過更專精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台灣的教育制度

就算學校多麼明星 還是差外國一大截

不一定每個第一志願都是台大

不一定每個台大都有好的工作

在這台灣這個小框框

忌妒那些明星學校的人 好像也沒什麼意義

思想需要改變 學生也要改變

只能說 視野不要太短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印度一流人才從IIT畢業以後幾乎都是去矽谷工作阿

IIT幾乎享有全印度大學中最好的資源但是.......

培養出的人才只想出國過更好的生活......

這有什麼不對?

難道妳現在努力唸書

不是為了自己以後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作準備嗎?

妳唸了那麼多書,累積了那麼多知識學問並且有了高人一等的能力

妳難道不會想出國追尋更棒的生活環境嗎?

妳不會想要給下一帶更多資源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有什麼不對?

難道妳現在努力唸書

不是為了自己以後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作準備嗎?

妳唸了那麼多書,累積了那麼多知識學問並且有了高人一等的能力

妳難道不會想出國追尋更棒的生活環境嗎?

妳不會想要給下一帶更多資源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嗎?

每個人追求知識的目的不一,的確沒什麼好責備的*2。

不過對教育設計者來說,許多受教育者將教育解讀為工具主義(或工具價值*1)的想法,是值得憂心的。一個正常的教育不會主張受教育的目的會是為了未來能有更好的生活(不包含透過這些知識獲得的樂趣,而是指類似擁有這些學歷以追求富裕的生活環境),而是期望受教育者能透過這些教育內容得到一些東西,那些東西是對人的生活有直接幫助的。

註解:

*1. 「工具價值」相對於「內在價值」,當我們在說某樣東西具有工具價值時,是指那樣東西本身的價值(也就是內在價值),可以有助於我們達成那個東西價值以外的某個目的,例如我們可以說,看綜藝節目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娛樂活動,所以綜藝節目就是具有工具價值。但是這個例子在某些狀況不適用,當綜藝節目製作者本身就是以「讓觀眾得到娛樂」做為目的時,就不算是工具價值,而屬於內在價值。換言之,工具價值必須以有內在價值做為前提,而不能獨立存在。「工具主義」是社會學的詞彙,意思跟哲學中知識論所討論的「工具價值」相似,當我們在說一個社會或個人、群體遵從工具主義時,是指這些人對於某樣東西認為,當那樣東西可以達到比起本身的價值更廣泛的實用目的,那樣東西才值得被重視。

*2. 而這也是最令教育設計者頭痛的地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有什麼不對?

難道妳現在努力唸書

不是為了自己以後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作準備嗎?

妳唸了那麼多書,累積了那麼多知識學問並且有了高人一等的能力

妳難道不會想出國追尋更棒的生活環境嗎?

妳不會想要給下一帶更多資源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嗎?

不要認為每個人都會有一樣的想法,畢竟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想法很難一致!

我不認為唸書就等於擁有美好的未來,而美好的未來也不等於高學歷!

未來是要自己去尋找創造的,單靠唸書是無法確定你的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而在追求更多資源與更好的生活品質的同時,他所暗藏的其實就是更多的破壞與浪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根據數學計算結果,假如以專門培養資優班學生與提高中等學生做比較,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是提高中等學生,畢竟中等學生佔大說數,以機率法則來算,投資報酬率較高

請問能否解釋這是怎麼算的?

中等學生佔大多數,那投資成本也比較高不是嗎?

而且直覺上投資一般生應該比投資資優生能得到較少比例的回饋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有什麼不對?

難道妳現在努力唸書

不是為了自己以後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作準備嗎?

妳唸了那麼多書,累積了那麼多知識學問並且有了高人一等的能力

妳難道不會想出國追尋更棒的生活環境嗎?

妳不會想要給下一帶更多資源以及更好的生活品質嗎?

當然很好~~

最好的情況是~~

自己國家持續提升~~~

這樣就不用出國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根據數學計算結果,假如以專門培養資優班學生與提高中等學生做比較,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是提高中等學生,畢竟中等學生佔大說數,以機率法則來算,投資報酬率較高
中等學生佔大多數,那投資成本也比較高不是嗎?

而且直覺上投資一般生應該比投資資優生能得到較少比例的回饋吧?

你們說著成本、投資、報酬率,卻沒有說出你們想得到的獲利是什麼:P

其實我覺得你們的爭執似乎只是因為讀書與學歷有著無與倫比的工具價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精英教育還是必要的= =+

總要有人負責唸

過度唸書就是考試機器

不唸書又被歧視

唯有讀書高的這種心態從中國古代就有 一下子說要改實在很難

至於五年五百億....一年不就一百億了

台大30億、成大17億、清大10億、交大8億、陽明5億、中央和中山各6億、中興4億,以及政大、台科大、長庚和元智各3億

東吳一億元、政大九千五百萬元、暨南大學九千萬元、東海大學九千萬元、中原大學八千萬元、海洋 大學七千萬元、世新與逢甲大學各八千萬元、元智大學與高雄醫大學 各六千八百萬元、台北藝術大學五千八百萬元、輔仁大學五千五百萬元、東華大學四千五百萬元

這....資源分配相差太大了吧= =

(我想這是學生寧願成為考試機器也要進入的原因之一)

風氣決定政策 政策影響風氣啊

誰來把細菌杜打暈阿= =

那是因為申請的項目多寡,況且有五年五百億已經很難得了(近年來高等教育重要計畫),畢竟這個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國際一流大學,自然台成清交是比較接近理想目標的(尤其是台大),所以資源被分配到那比較多是正常的。(不然世界上那些有名大學是怎麼出來的?難道你認為中國把資源給北大和清大這樣優秀的大學是錯誤的政策?)

還有啊~我不是要來責備(我怎麼敢= ="),只是我覺得大家對杜部長批評有些過了點,不是教育部(或他的幕僚)每件事做錯事都是他的錯(就像音容"苑"在那件是一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哪些學校拿到的資源多寡我並不清楚,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認為,所謂令人羨慕的明星學校真正令人景仰的是:肯花比平常學生更多的努力去學習的學生們

  名校的好就好在這些學生,而不是排除學生過後的這個學校,我算是認為同儕影響力大過教師影響力的那一類人

  

ps:如果你願意,是不是能請你談一下:有關學校資源多寡導致明星與否的議題,我認為這對討論會有幫助,這裡先謝過了

抱歉當時我大概在飛機上所以沒看到這篇,現在才發現。

我同意教師的影響不大,我覺得影響比較大的資源是指像實驗器材、請外面教授演講的經費、教室有沒有電腦和投影機等等這類的。

政大附中才剛冒出來,在完全沒有舊學生的情況下,就被認定為明星學校,為什麼?因為新蓋的教室很好,還有其他政大的資源。

其實學生、老師、外界投注的資源這三者會彼此影響,產生一個正回饋。

學生都想讀這些好學校,於是明星學校的學生的平均素質會比較好。

從事教職的人大多也都希望到比較明星的學校,因此比較好的老師也都會跑到排名前面的學校。

明星學校也可以從教育部、民間團體、校友等得到比較多錢、校舍或教學輔助器材等資源。

三者中我覺得教師的影響確實最小,例如建中的老師聽說很多都蠻混的,他們的課堂時數好像也是一般高中裡最少的,但它仍是男生第一志願,原因不外乎好學生都往那裡跑和資源多,例如教育部就有特別撥經費給他們的資優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year later...

我覺得台灣一定要有精英教育存在 因為台灣地小 人口少 資源也少 整體來說競爭力不好 只有靠精英來提升競爭力 因此明星學校存在本來就有必要性

明星學校也可以激勵學生努力向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