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真是畸形 這樣到底有什麼意義


Recommended Posts

不一定,我反對「真正的天才是後發先至」這種說法。

天才與培育的手法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我們頂多只能說這種制度畸形,但畸形的變態們絕對會因為這樣而提早發跡。

任何制度都會製造出碎屑。我們怎樣去幫助別人定義他們「最美的童年」?又怎樣讓他們免於權威,自由地選擇?--最後,我們怎樣確定他們既然能夠看似自由地選擇,便真正地自由了呢?

嗯嗯...

我也同意此說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的資優型態就是這樣阿 都是先跑 不是真正的資優

當然很多資優生還是很聰明 只是離一開始資優的初衷 恐怕還是有點差吧!

真正的天才是後發先至...

記得好像台中有辦國小的資優甄試...

聽說是在上小學前就考試= =...

但我覺得

越小年齡,資優越有可能靠家裡的幫忙

只要家裡有栽培、訓練

資質中等的人也很容易考贏資質比較強的

(可以說是...被訓練得比較會考試吧...)

但被忽略的是...有心訓練小孩的家長

小孩不一定是真正的資優

我想有個經驗,建中生應該不少有過:

國小的時候、甚至是國一左右

成績會輸給班上用功的女生

但國三之後,範圍加深加廣

部分女生的成績就馬上倒退很多...

同樣的道理來看

我覺得應該先交由學校訓練個1、2年(年紀大一點的意思...)

再進行考試,會比較有機會取得立足點平等...

把事情轉回提前學英文...

我有時候也想不通為什麼大家一直瘋狂強調"贏在起跑點"

偷跑到最後...都不知道該不該說是作弊

只是我也覺得

非常多的建中生也沒資格評論這點...

光想想多少人高一提前去補高二物理、化學就可想像...

唯一的差別只在於

我們生長的年代超前學習沒那麼盛行

是到這幾年偷跑才吹起大風...

總之,大家就抱著

"先學一點"、"要比別人早一點學"的心情

跑去先修高二物化...

五十步與百步之差

難道還有資格論斷別人國小去學大學單字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