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淺談漢代經濟思想的幾個脈絡


Recommended Posts

在不同的朝代,中國的面貌有著巨大的差別。

1.漢武帝與國家管制經濟

就國營經濟而言,漢武帝改變了前任的國策,從與民休息走向有所作為。為了支撐漢匈戰爭所需的巨大消耗,推行了鹽鐵官營的政策。這種做法充實了國家的實力,同時也削弱了民營經濟。大量的財富被國家所掌握,結果就是用于戰爭和浪費。與此同時,宮廷的奢靡之風日甚。隨著國家權力的加強和稅收的增加,政府必然會大有作為。所謂作為,不外是大工程、大舉動和大浪費。漢武帝時代就是這樣。

漢武帝還采納了桑弘羊的建議,實行了均輸和平准政策。均輸比較複雜,平准就是政府通過“貴則賣之,賤則買之”的方法調節物價,並且獲得收益。

在漢武帝時代,實行的是國家管制經濟。

2.《鹽鐵論》與反對“與民爭利”

漢武帝的豐功偉績是以國家和民族的巨大犧牲為代價的。他以後的,漢宣帝部分地調整了漢武帝的政策。漢昭帝時,召集賢良文學與朝中官員一起討論國是,這就是鹽鐵會議。會議的發言由桓寬記錄下來,就是《鹽鐵論》。

在中國的曆史文獻中,泛泛而談的比較多,針對具體問題的比較少。而在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強烈地反對鹽鐵官營和均輸平准政策,朝中大夫則為之辯護。

看過《鹽鐵論》,在評價雙方觀點的對錯和得失之外,還應該有其他的啓示。鹽鐵會議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官員與民間代表平等討論問題的會議。當然,這種局面的出現,也是因為賢良文學的背後有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的支持。賢良文學持批評的意見,是因為他們處于在野的地位,了解民間的疾苦。

鹽鐵會議中的辯論,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交鋒,反映出理論與實踐的矛盾;此外,還部分地反映出儒家與法家兩種理念的矛盾。

應該指出的是,賢良文學也不是完全不考慮實際問題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反映民間的疾苦,就是基于在現實社會中的所見所聞。在當時,國家過于幹預經濟的做法已經過時,賢良文學的某些主張已經具備了現實意義。

3.王莽與社會思想

王莽曾經以品德著稱。篡漢以後,他不遺余力地把心目中的理想轉變為現實,終于造成了空前的災難。

王莽的很多做法,比如國家控制經濟,抑制富人,通過法令保護窮人,無疑具有社會主義性質。而其中具體的措施,比如鹽鐵官營、均輸和平准直接地來自漢武帝時代。

應該說,在私有制失去控制的時代,對富人加以抑制,由國家來控制經濟,是一種容易被人想到的選擇。

按照我們今天的認識,國家控制經濟的結果是不好的。但是,僅僅有這樣認識還是膚淺的。在中國曆史上,私有制常常會失去控制,必須注意避免這樣的現象發生。

4.漢武帝與專賣權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討匈奴,通西域,軍費浩繁,大司農的錢用完了,連他父親(景帝),祖父(文帝)幾輩子積蓄下來的財富都花光了。政府支出龐大,陷入窘地,這又怎樣辦呢?

農民的田租,三十分之一的定額,制度定了,又不便輕易再變更,再增加。

漢武帝就只有自己慷慨,把少府的經濟拿出來,這等于是把皇室私款來捐獻給政府。所以武帝同時也命令地方上有錢的人,最主要的是如鹽鐵商人等,也能如他般大家自由樂捐。

結果社會響應不佳,擁有大資産的,不理會政府之號召。漢武帝不禁要想:你們的錢究竟有哪裏來的呢?豈不是都由我把山海池澤讓給你們經營,你們才能 笱 冶鐵,發財賺錢。現在我把少府收入都捐獻給國家,而你們不響應,那麽我只有把全國的山海池澤一切非耕地收還,由我讓給政府來經營吧!這便是漢武帝時代有名的所謂鹽鐵政策。

鹽鐵商是當時最大最易發財的兩種商業。鹽沒有一認不吃的,鐵也沒有一家不用,而煮海成鹽,開山出鐵,這山與海的主權,卻在皇帝手裏。

現在漢武帝再不讓商人們擅自經營了,把其所有權收回,讓政府派管理去自己燒鹽,自己冶鐵,其利息收入則全部歸給政府,于是鹽鐵就變成國營與官賣。

這個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國人之所首先創始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的政策。可是我們遠在漢代已經發明了這樣的制度,直到清代,小節上的變化雖然有,而大體上宗還遵循這一政策,總還不離于近代之所謂國家社會主義的路線。

這一制度,也不專限于鹽鐵兩項。又如酒,這是消耗著人生日用必需的米麥來做成的一種奢侈享樂品,因此也歸入官賣,不許民間自由釀造。

這些制度的後面,自然必有其理論的根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