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分享昔日建中精神


Recommended Posts

請不要舉個人範例事蹟

例如:據說野百合學運只有建中學生能代表高中發言

所以軼事也可

最好能夠舉出今昔差別

更希望能附上改進方案

以避免自怨自艾而毫無建設性的籠統發言

感謝大家參與反思及提供資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野百合學運只有建中學生能代表高中發言

野百合學運不是只有建中能發言,而是高中裡面只有建中生去參予,這不代表建中的發言=全國高中生的發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不要舉個人範例事蹟

例如:據說野百合學運只有建中學生能代表高中發言

所以軼事也可

最好能夠舉出今昔差別

更希望能附上改進方案

以避免自怨自艾而毫無建設性的籠統發言

感謝大家參與反思及提供資訊;-)

這個之前就有討論過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歷史的論述建構在軼事上的話--

假如那些軼事都是真實的,那麼也是好的

但如果我們的建中精神

所建構於上的那些東西只是傳說、神話的話

那倒不如止住不要繼續探詢,專心製造下一個神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歷史的論述建構在軼事上的話--

假如那些軼事都是真實的,那麼也是好的

但如果我們的建中精神

所建構於上的那些東西只是傳說、神話的話

那倒不如止住不要繼續探詢,專心製造下一個神話。

我希望你所說的不是大家對這篇發文的主要印象

由你的論述似乎指出過去有關發言是在探究與讚嘆建中的光輝

是的!

我有意如此

但在此之外

我最想要知道怎麼回到過往

希望可以站在象牙塔之外

朝著象牙塔邁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野百合學運不是只有建中能發言,而是高中裡面只有建中生去參予,這不代表建中的發言=全國高中生的發言

{據說}

這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對我們的精神鼓勵動作

這也是象牙塔的一部分

但象牙塔並非無中生有

也許老師將他誇大了

由於我沒有翻過書面資料或是審慎檢視史料

相信你有

所以讓我們讓幻象存在,並為全國高中喝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同學請息怒。

我希望你所說的不是大家對這篇發文的主要印象

由你的論述似乎指出過去有關發言是在探究與讚嘆建中的光輝

是的!

我有意如此

但在此之外

我最想要知道怎麼回到過往

希望可以站在象牙塔之外

朝著象牙塔邁進

這個象牙塔是古詞新義嗎?(笑)我沒有辦法指出公眾的觀感,您可多慮了。這是我的個人感覺。

歷史是偶然的,任何偉大的時代,最初的企劃都是由一個人領導的。如果我們手中只有一團混沌,便無法理則地成就什麼東西。所以,個人的偉大事蹟--其實就我認為--也該佔一部份的重量。

另外,你應該知道模仿者與原創者的差別在何方。雖然研究更多的面向有助一個人成功,但偉大的點子不應該只是觀察而已。

*

建中精神的話,辛苦的《建中青年》編輯們在上一期裡頭花了很大的心力探詢。或許您可以去找來翻閱看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他們的意思就是叫你自己去翻史料

又 與其探詢那些過往 不如把時間用在創造實際的未來上

你的發言讓我無由地相當不悅

學長請息怒

說的對

往上看...

有著一大片的天空

往下找...

只有鞋底的泥巴而已

P.S.

樓上的同學

你的簽名有點刺眼

不是大家都是這樣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

正史的部分,紙張上都有記載

想要找的話應該可以從史料中尋得

我覺得大家可以分享一些軼事

比方說自己的父親、祖父

就讀建中的心得感想

甚至是當年班上的趣事...

在這種討論版

分享這類的應該比較值得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野百合學運不是只有建中能發言,而是高中裡面只有建中生去參予,這不代表建中的發言=全國高中生的發言

錯了錯了喔XDD

建中只是在「決策小組中的唯一一所高中」,

事實上當時全國上下許多高中憤青都有參加這個大拜拜,

靜個坐吃吃香腸什麼的,

參與度不會比建中來得低;

往上追溯的話,

甚至在八零年代初期新竹中學、基隆高中就已經首開先例,

在社會地方上散發傳單,引領過一陣學潮了呢。

所以建中其實真是沒什麼了不起的XDD

請不要舉個人範例事蹟

例如:據說野百合學運只有建中學生能代表高中發言

所以軼事也可

最好能夠舉出今昔差別

更希望能附上改進方案

以避免自怨自艾而毫無建設性的籠統發言

感謝大家參與反思及提供資訊

會在「今昔對比」後面接上「提出改進方案」,

其實就顯露出你對這個問題的既定立場,跟幻夢下的無知罷。

你現在聽到的那些豐功偉業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

什麼跟國民黨威權政府衝撞啊、參加野百合學運啊、在學校辦地下刊物啊,

等等聽起來很屌的事蹟,其實都沒什麼了不起。

我們會覺得那很了不起,只是因為我們是後人,

但事實上那也只是一個時代氣氛下的必然。

然後必須要注意的是,參與那些活動的畢竟也只是少數人,

多數人其實也和現在許多人一樣,升學主義掛帥、漠對時事。

我們跟那些學長沒什麼不同,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建中人。這些都一樣。

不同的只是時代,在不同時代下該做的事本來就不同。沒有什麼需要「改進」。

你會認為自己「不如」學長們,本質上就是一種懦弱;

在立場上覺得自己「不如」,遑論尋求定位與方向,

那只會使你建中三年始終囿於你所謂的「象牙塔」、師長口中的「老建中」幻夢。

大致如此。

又,如上頭幾則回覆所述,

大落落地說自己「沒讀過史料」然後又要來和人家「討論」,

完全是耍賴的行為。

「理解過去」必然是「展望未來」的一大助力,

你不去弄清楚建中以前究竟發生了些什麼事,你將永遠走不出去。

唉你這樣問真的讓我非常心寒啊XDDD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錯了錯了喔XDD

建中只是在「決策小組中的唯一一所高中」,

事實上當時全國上下許多高中憤青都有參加這個大拜拜,

靜個坐吃吃香腸什麼的,

參與度不會比建中來得低;

往上追溯的話,

甚至在八零年代初期新竹中學、基隆高中就已經首開先例,

在社會地方上散發傳單,引領過一陣學潮了呢。

所以建中其實真是沒什麼了不起的XDD

會在「今昔對比」後面接上「提出改進方案」,

其實就顯露出你對這個問題的既定立場,跟幻夢下的無知罷。

你現在聽到的那些豐功偉業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

什麼跟國民黨威權政府衝撞啊、參加野百合學運啊、在學校辦地下刊物啊,

等等聽起來很屌的事蹟,其實都沒什麼了不起。

我們會覺得那很了不起,只是因為我們是後人,

但事實上那也只是一個時代氣氛下的必然。

然後必須要注意的是,參與那些活動的畢竟也只是少數人,

多數人其實也和現在許多人一樣,升學主義掛帥、漠對時事。

我們跟那些學長沒什麼不同,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建中人。這些都一樣。

不同的只是時代,在不同時代下該做的事本來就不同。沒有什麼需要「改進」。

你會認為自己「不如」學長們,本質上就是一種懦弱;

在立場上覺得自己「不如」,遑論尋求定位與方向,

那只會使你建中三年始終囿於你所謂的「象牙塔」、師長口中的「老建中」幻夢。

大致如此。

又,如上頭幾則回覆所述,

大落落地說自己「沒讀過史料」然後又要來和人家「討論」,

完全是耍賴的行為。

「理解過去」必然是「展望未來」的一大助力,

你不去弄清楚建中以前究竟發生了些什麼事,你將永遠走不出去。

唉你這樣問真的讓我非常心寒啊XDDDD

大推啊

樓主真該好好謝謝學長=ˇ=

----------------

尤其是本質上就是一種懦弱那段話..

我們跟那些學長沒什麼不同,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建中人。這些都一樣。

不同的只是時代,在不同時代下該做的事本來就不同。沒有什麼需要「改進」。

你會認為自己「不如」學長們,本質上就是一種懦弱;

在立場上覺得自己「不如」,遑論尋求定位與方向,

那只會使你建中三年始終囿於你所謂的「象牙塔」、師長口中的「老建中」幻夢。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錯了錯了喔XDD

建中只是在「決策小組中的唯一一所高中」,

事實上當時全國上下許多高中憤青都有參加這個大拜拜,

靜個坐吃吃香腸什麼的,

參與度不會比建中來得低;

往上追溯的話,

甚至在八零年代初期新竹中學、基隆高中就已經首開先例,

在社會地方上散發傳單,引領過一陣學潮了呢。

所以建中其實真是沒什麼了不起的XDD

會在「今昔對比」後面接上「提出改進方案」,

其實就顯露出你對這個問題的既定立場,跟幻夢下的無知罷。

你現在聽到的那些豐功偉業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

什麼跟國民黨威權政府衝撞啊、參加野百合學運啊、在學校辦地下刊物啊,

等等聽起來很屌的事蹟,其實都沒什麼了不起。

我們會覺得那很了不起,只是因為我們是後人,

但事實上那也只是一個時代氣氛下的必然。

然後必須要注意的是,參與那些活動的畢竟也只是少數人,

多數人其實也和現在許多人一樣,升學主義掛帥、漠對時事。

我們跟那些學長沒什麼不同,我們都是人、我們都是建中人。這些都一樣。

不同的只是時代,在不同時代下該做的事本來就不同。沒有什麼需要「改進」。

你會認為自己「不如」學長們,本質上就是一種懦弱;

在立場上覺得自己「不如」,遑論尋求定位與方向,

那只會使你建中三年始終囿於你所謂的「象牙塔」、師長口中的「老建中」幻夢。

大致如此。

又,如上頭幾則回覆所述,

大落落地說自己「沒讀過史料」然後又要來和人家「討論」,

完全是耍賴的行為。

「理解過去」必然是「展望未來」的一大助力,

你不去弄清楚建中以前究竟發生了些什麼事,你將永遠走不出去。

唉你這樣問真的讓我非常心寒啊XDDDD

謝謝學長提供的觀點

但是,今天,我要比的不僅僅是過去的建中所做過的事

每個時代下都有必然產物

也許當初的作為在當時可以稱作必然

但是微觀事件,你怎嚜知道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迥異

國民黨不再獨大

但是兩黨競爭下配合民意開放及言論自由卻結成怪異的聯盟關係

隨著"當下"時代對社會具有"公信力"角色的第四政府依賴加深

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難道不是另一種軟性的思想壓抑

讀著別人提供的資訊做出來的結論也是在那個框架裡的

回到主題,

從建青第127期的刊物中也可以知道

當時建青的刊物似乎是舉足輕重

但是那是一百二十七期的"當今"建中刊物所記錄的

既然學長要我不要崇拜老建中風華

又為什麼要由單單一位建中學長就今天的時空去記錄他回憶過往的事蹟

是不是歷史架構時空背景設定錯誤,觀點切入錯誤?

接著,天下雜誌在海闊天空時年專欄裡告訴我們世界走到哪哩;

芬蘭的學生可以照料自己,並討論和定義詞彙

加拿大的柯柏格可以再十二歲就組成照顧受虐兒童的組織

紐西蘭的學生們爭相跳脫父母的供給,往外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

而以前,過往的學運裡造就了"少數"領袖人物

而學長,現在,為什麼沒有???

但為什麼要在現代的例子裡突兀的插入過往的例子???

當過往的輝煌已不復見

我們當然要拿最貼近我們卻又跟得上世界腳步的事蹟來參考追隨

一個個必然背後也會有動機

也會有熱誠、情緒

我們要釐清的恐怕不是時序問題,而是借鏡他們的熱誠培養

走不出資訊的封閉,也只是在1和0中踏著1的漸近線

在雞蛋裡挑出骨頭,也拆不破那顆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另外

據樓上同學提供的資訊

您似乎是建青主編

我覺得建青的陳主編論述很客觀

卻又在每個客觀論述議題發起背後有一團火在燒

翻看建青

可以看見編群的用心和熱誠

幾乎可以追上日本企業的態度

但既然你有這份熱誠

為什麼你希望我們這一屆的建中精神那麼"特別"

既然你主張要擁有自我時代的特色

那何苦去追往

你難道看不到大部分的筆者在認同你的意見並一一打上附和發語詞背後的危機嗎?

不僅僅是這個主題,每個主題都充斥著發語詞

既然要有自己的特色,特色無分好壞的基石下

為什麼大家的特色都恰恰相同??

以上也是"發語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謝謝學長提供的觀點

但是,今天,我要比的不僅僅是過去的建中所做過的事

每個時代下都有必然產物

也許當初的作為在當時可以稱作必然

但是微觀事件,你怎嚜知道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迥異

國民黨不再獨大

但是兩黨競爭下配合民意開放及言論自由卻結成怪異的聯盟關係

隨著"當下"時代對社會具有"公信力"角色的第四政府依賴加深

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難道不是另一種軟性的思想壓抑

讀著別人提供的資訊做出來的結論也是在那個框架裡的

回到主題,

從建青第127期的刊物中也可以知道

當時建青的刊物似乎是舉足輕重

但是那是一百二十七期的"當今"建中刊物所記錄的

既然學長要我不要崇拜老建中風華

又為什麼要由單單一位建中學長就今天的時空去記錄他回憶過往的事蹟

是不是歷史架構時空背景設定錯誤,觀點切入錯誤?

接著,天下雜誌在海闊天空時年專欄裡告訴我們世界走到哪哩;

芬蘭的學生可以照料自己,並討論和定義詞彙

加拿大的柯柏格可以再十二歲就組成照顧受虐兒童的組織

紐西蘭的學生們爭相跳脫父母的供給,往外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

而以前,過往的學運裡造就了"少數"領袖人物

而學長,現在,為什麼沒有???

但為什麼要在現代的例子裡突兀的插入過往的例子???

當過往的輝煌已不復見

我們當然要拿最貼近我們卻又跟得上世界腳步的事蹟來參考追隨

一個個必然背後也會有動機

也會有熱誠、情緒

我們要釐清的恐怕不是時序問題,而是借鏡他們的熱誠培養

走不出資訊的封閉,也只是在1和0中踏著1的漸近線

在雞蛋裡挑出骨頭,也拆不破那顆蛋

先籠統地講。

老實說在我完成一二七的編務之前,

我跟你的想法幾乎沒什麼不同。

為什麼以前有學運,現在沒有?

為什麼以前建中是那樣,現在是這樣?

我非常想知道造成這些狀況的原因是什麼,

同時也想把這些東西拋給同學們思考,所以我做了這一系列的專題。

會找幾個特定學長來談,

主要是因為我想把問題定焦在校內自治的議題上,

而這些人當時都在「那個位置上」,

身為媒體人中的菁英他們應該對這些現象有較完整的詮釋。

那時候我非常希望透過這一連串訪問,

找出「為什麼他們是那樣而我們是這樣?」的答案。

結果我發現我找不到答案,

因為做完整個東西後我得出上一篇那個結論,

我們其實沒有什麼差異。

我不知道你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

對於台灣目前的青年活動生態有多少程度的理解?

解嚴之後台灣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元、利益分眾越來越明顯,

相對地個別事件也越來越不受主流媒體重視,但其實青年的力量都還是存在。

比方說投注在樂生療養院的樂生青年、投注在溪州部落、三鶯部落的那些學生,

比方說寶藏巖公社那些學生、比方說抗議蘇花高興建的那些學生。

一二七范雲老師的訪談稿也提到過:「當年教授問我們有誰參加過社會運動,只有兩三個人舉手;現在我問我們台大社會系的學生,幾乎全班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都有過社運經驗。」

這你該怎麼說?

事實上這些東西都一直在的。

而為什麼沒有學運「領袖」

因為現在可以放在檯面上談的議題太多了、

因為這些事情不符媒體胃口了、

這些事情不再是野百合學運時那樣,訴求一個集體利益了;

所以媒體就不報導,

媒體不報導大眾就不重視,

都不會知道這件事情了,遑論知道這些事件的領袖是誰。

但是你說這些是不是重要的問題?

而那些投注在各場域運動裡的高中、大學生,

他們有沒有你所謂的「獨立思考能力」?

當然,我也認為國內的教育是比不上歐洲許多國家,

我也認為國內學生的國際觀可能遠遠落後。

但那股力量其實還是存在的,

只是大多數人都被主流媒體牽著走,

媒體不報就以為「台灣沒有」或「以前有,現在沒有」,

事實上這是錯誤的。

青年的熱情跟實踐並沒有被改變。

談完外面的轉回來談建中。

舉個比較公眾的例子,你對校內學生自治的運作情形又了解多少?

我也曾經對校內自治組織相當失望,

但是編完一二七、真正理解過裡頭的運作之後,

我看見了四字頭班聯會主席、班代大會議長的用心;

我看見了五字頭有人在積極地改革組織章程、設立委員會,讓整個制度更完整;

我看見了還是會有人在學校罔顧學生權益的時候,會去和教官、組長拍桌大罵;

我看見了現在六字頭的學弟正在處理一個關乎全校權益的問題,

他們正在開會協商、與外界主管機關聯絡。

我發現這些事情跟以前老學長們在班聯會裡做的事情沒什麼不同,

甚至很多還是老學長們做不到的,我為此深深感到驕傲。

建中裡這些東西也都一直都在。

但同樣地,時代不同了。

以前那個政治敏感的年代,大家會主動注意這一塊,那是那個時代的必然。

但是現在大家注意力分散,多數人不會主動注意到這一塊,

而我們也無法斷然地說這是不好的、是墮落的,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必然。

而我相信,在那些必然背後,

我們都是一樣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謝謝學長提供的觀點

但是,今天,我要比的不僅僅是過去的建中所做過的事

每個時代下都有必然產物

也許當初的作為在當時可以稱作必然

但是微觀事件,你怎嚜知道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迥異

國民黨不再獨大

但是兩黨競爭下配合民意開放及言論自由卻結成怪異的聯盟關係

隨著"當下"時代對社會具有"公信力"角色的第四政府依賴加深

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難道不是另一種軟性的思想壓抑

讀著別人提供的資訊做出來的結論也是在那個框架裡的

回到主題,

從建青第127期的刊物中也可以知道當時建青的刊物似乎是舉足輕重

但是那是一百二十七期的"當今"建中刊物所記錄的

既然學長要我不要崇拜老建中風華

又為什麼要由單單一位建中學長就今天的時空去記錄他回憶過往的事蹟

是不是歷史架構時空背景設定錯誤,觀點切入錯誤?

接著,天下雜誌在海闊天空時年專欄裡告訴我們世界走到哪哩;

芬蘭的學生可以照料自己,並討論和定義詞彙

加拿大的柯柏格可以再十二歲就組成照顧受虐兒童的組織

紐西蘭的學生們爭相跳脫父母的供給,往外建立自己的獨立人格

而以前,過往的學運裡造就了"少數"領袖人物

而學長,現在,為什麼沒有???

但為什麼要在現代的例子裡突兀的插入過往的例子???

當過往的輝煌已不復見

我們當然要拿最貼近我們卻又跟得上世界腳步的事蹟來參考追隨

一個個必然背後也會有動機

也會有熱誠、情緒

我們要釐清的恐怕不是時序問題,而是借鏡他們的熱誠培養

走不出資訊的封閉,也只是在1和0中踏著1的漸近線

在雞蛋裡挑出骨頭,也拆不破那顆蛋

很顯然的,我們所處的時代跟以往相去甚遠。在這個時空,民主自由

不再是有沒有的問題(國民黨獨大的時代卻是),

我們所面對的是,民主的品質及深度不夠的問題,言論雖開放多元但素養卻不足,

政治雖自由但權貴依舊把持若干資源。

很明顯的,我們和前人面對的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一個叫【有沒有】、另一個

叫【好不好】。

【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難道不是另一種軟性的思想壓抑

讀著別人提供的資訊做出來的結論也是在那個框架裡的】

說老實話,同學,我不太看的出你第一句話的邏輯在哪,或許你用辭稍嫌抽象(軟性???)

,要不然就是我國文太差。所謂【壓抑】,顯然先決條件是要有東西給你壓,如果

是因為本身的缺乏(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而導致無可發揮,那顯然扯不上壓抑不壓

抑的問題。

【既然學長要我不要崇拜老建中風華

又為什麼要由單單一位建中學長就今天的時空去記錄他回憶過往的事蹟

是不是歷史架構時空背景設定錯誤,觀點切入錯誤?】

我實在很好奇,不要崇拜老建中風華,和藉由詢問身為當事人的學長以擷取歷史資料,

有什麼衝突在裡面???崇拜前人和研究歷史顯然是兩回事。

【而以前,過往的學運裡造就了"少數"領袖人物

而學長,現在,為什麼沒有???】

我個人是覺得,過去的問題是非比較顯然,學生們挾普世價值,迎戰非法政權,

顯然名正言順。但反觀現在,社會日趨複雜,大多數的是非善惡不易輕易論斷,

爭議頗多,再加上又有合法合乎制度的申訴管道,學運等街頭運動顯得正當性

不足。

況且,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生們充實自己都來不及了,只不過半瓶水,

豈敢在那搖的震天價響???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背景及條件,以前好的、現在未必好;以前對的、現在未必對,

實在不必妄自菲薄。

但至於你所說的【借鏡他們的熱誠培養】這倒似乎是真的接近建中精神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換個角度來說好了

你知道 Phaethon 嗎。他因為不聽父親的話,堅持要太陽神爸爸讓他開太陽車

結果把地球跟海洋給烤焦了,還使得天帝 Jove 必須用閃電把他給打下來。

你的幾個用詞的真正意思我抓不準,誤解的話抱歉。

你說,今天所要比的不僅僅是過去的建中所做過的事。

你說,每個時代下都有必然產物,當初的作為在當時稱作必然,但你現在問為廷的是「你怎知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與過去迥異」?

我說,今天所要做的一切事物都是過去的或然累積的成果,我們正是有了這些過去的繼承,才有今日的行為。當然,你可以以自由意志行事,但你本身所處的框架早已經過歷史的變形。

你引用了時序的例子,說國民黨不再獨大,兩黨競爭下配合民意開放及言論自由卻結成怪異的聯盟關係,隨著"當下",時代對社會具有"公信力"角色的第四政府依賴加深。你質疑,缺乏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難道不是另一種軟性的思想壓抑,讀著別人提供的資訊做出來的結論也是不是便桎梏在那個框架裡?

我想說,一切的論據都有源頭,用詞亦然。你以什麼樣的語彙,敘述「兩個黨的怪異聯盟」?究竟這是一個連帶的關係,抑或一個唇齒相依的關係?你並沒有清楚地敘述,而是在前面幾個問題根本沒有解決的時候又帶出更多的名詞,淹沒視野。獨立思考的能力並非完全拒絕閱讀文獻,單憑自己的臆測做出決斷。我們正討論的是一個文化的定義問題--一個社會科學問題,不是一個哲學問題。

你是這樣質疑的:既然為廷「有這份熱誠……為什麼你希望我們這一屆的建中精神那麼"特別"?既然你主張要擁有自我時代的特色,那何苦去追往」?

我不是他,但我仍可以說,這個專題所作的,是歷史的重現,而非價值觀的建構與灌輸。我們給予的是歷史上,同樣辯題的另一種顯示方式,而非「最佳的」解決方式。

建中之偉大在於一連串的偶然,毫無疑問地擁抱它,熱烈地奔向吧。

即使傷痕累累,你是不會摔死的。

為廷說的話極好:你會認為自己「不如」學長們,本質上就是一種懦弱;在立場上覺得自己「不如」,遑論尋求定位與方向,那只會使你建中三年始終囿於你所謂的「象牙塔」、師長口中的「老建中」幻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很感激主編先生

你替我說出了問題的癥結

是的!今天大學裡的青少年出走國外參予人道救援不在少數

也正如你講的,沒有媒體的曝光率

這些人道活動只能在專題篇章裡出現

以上是大學

現在來檢視高中

我真的很抱歉

我無法提出任何有效來源出處的數據證明台灣高中青年隊自我概念抬頭的多寡比率

所以我希望各位能夠同意我做出"不足"的結論

也許在兩位建青人的身邊不是這樣

但我在生活中和天下雜誌對於青年學生做的歸屬調查卻都顯示大部分青少年對於世界資訊及生活訊息真實掌握度不佳

也正如"恨情歌"和"Edmund0610" 所說的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每天的事件太多、太雜

資訊來源對單一事件不再能夠長時間聚焦

視窗的跳躍及選擇多樣造成單一議題省思深度變淺

甚至只能粗略的以單一資訊來源提供的資訊做為基底

往外延伸

當一切的推論建立在不穩固的基石上

一切推論將不成立

這就是缺乏"獨立"思考的原因

往好的方面檢視

世界上沒有絕對

還是有擁有正確學習觀念及熱誠的人

但主編也說了

那是少數

而我相信我們的建青團隊就是少數的其中之ㄧ

但是我相信身為少數

你們不會希望塑造英雄的泥塑吧

我認為該將這份能力傳播出去

只是單純的提供優秀的結論就像是給他魚吃

那還不如教他捕魚

也許以前的建中也是餵魚者

那我以建中精神作為標題就是錯誤的選擇

我希望可以有目標可以反思,卻一昧的憧憬過往及貪求資訊方便採取了可以喚起族群共鳴的建中(應該改為芬蘭,你說這種資訊的多樣化是這個時代的必然,但現實告訴我們,我們因此缺乏國際觀,因為資訊的多樣化不代表觀點多樣化,而我們未來的對手在國際間)

我希望堅持現實的人可以諒解我這一點,這也是為何我會以象牙塔來掩飾我的心虛

回到主題

身為全國公信力較高的高中

假如自己無法做到破除資訊迷信的囹圄

那又有什麼立場夢想要把他推向全國,無論是在橫向空間的傳播或縱向時空的遞移

一如芬蘭的教育堅持"不了解這些詞彙的定義,它就只是口號而已,口號無法帶給你視野"

我們不能讓定義的工作交給社會(也許你會說這是我們生活的社會,我們只要管好自己的社會,也許這就是台灣的國際視野無法擴展的原因)

所以我希望開這個主題就是要反思、討論、然後執行

期望不要再翻舊字彙的帳

在這篇之前的言論都是我陷入了咬文嚼字的自我窠咎

而忘了該折返初衷

但我認為討論的主題已經由第二個人提了出來,而不是我的一廂情願

那我就以這篇作為新的開頭

也相信我這篇的緒論非常清楚

假如還要再玩一款聽說有十幾關的線上小遊戲"大家來找x"

那我相信深藍的版本只會有一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