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漢撒同盟?


Recommended Posts

漢莎同盟漢莎同盟是歷史上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

漢莎(de:Hanse)一詞,德文意為“公所”或者“會館”。13世紀逐漸形成,14世紀達到興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1367年成立以呂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机构,有漢堡、科隆、不萊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胜丹麥,訂立《斯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并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轉衰,1669年解体。

漢莎同盟出現之前,德意志地區曾經存在過兩個自由市同盟──萊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萊茵河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地區的城市通過結盟的方式來防衛地方貴族對商隊的掠奪和強盜的搶劫。很快這种城市聯盟發展為一种互利手段,成員城市間相互放棄征收水路和陸路的通行稅,并通過協調的方式解決彼此爭端。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區市民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覺醒并發揮影響的表現之一。然而萊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到14世紀時都先后解散了。

漢莎同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2世紀。科隆、呂貝克、漢堡和不來梅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這四座城市先后繼承了諾曼征服以前丹麥、挪威、冰島与盎格魯-撒克遜諸國和愛爾蘭之間的貿易關系。科隆商人在英格蘭取得了貿易特權和建立僑居地的特權,而且曾慷慨地為獅心王理查支付贖金,以此獲得了在英格蘭的免稅特許狀。此后繼位的英格蘭國王相繼給予呂貝克和漢堡的商人以相似的特權,這几個城市的商人在英格蘭形成了早期的商業聯盟。

1158年/1159年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從荷爾斯泰因公爵手中奪占呂貝克城。通過這一占領,經濟繁榮的薩克森王國打開了通往波羅的海的通道。下德意志地區的商人很快以此為基地,將商業活動擴展至整個波羅的海地區。呂貝克商人很快在瑞典城市維斯比和俄羅斯的赫爾姆加德(諾夫哥羅德)設立了商站,并在1299年控制了里加的商業。

由于种族相同,以及擁有共同利益,在國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團開始趨向于聯合,形成更為緊密的聯盟,以減少競爭。1210年呂貝克和漢堡同意在某些事務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此在本城中保護對方的商人,可視為漢薩同盟的肇端。1241年,兩城為保護其商人抵御搶劫者和海盜的襲擊而結成了正式的聯盟。1259年,呂貝克、羅斯托克和維斯馬為鎮壓海盜而結成了類似的聯盟。到1282年,倫敦和布魯日的漢莎同呂貝克和漢堡等城市的漢莎合為單一的合作團体時,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商業城市而言,漢莎同盟已經形成。

“漢莎”一詞來自哥特語“軍隊”或“ 連隊”,在德語中原意為“堆集”,初指同業公會或行會,后指在國外的德國商人團体。在14世紀以前,“漢莎”只是用來稱呼倫敦和布魯日的德意志人團体,如“科隆漢莎”、“漢堡漢莎”,至此也被用來統稱北德意志商人的商業共同体,商人漢莎自此演變為城市漢莎。

1293年,應呂貝克的一再要求,來自梅克倫堡和波美拉尼亞的商人在羅斯托克召開代表大會,決定今后凡与他們有關的案件都按呂貝克法律解決。有26個城市投票通過這一決議。呂貝克成為漢莎同盟總部所在地,呂貝克法律成為同盟之共同法律。

漢莎同盟成立之后,其宗旨很快從鎮壓海盜、打擊掠奪行為和取消不合理的通行稅等保護商業的行為轉至在海外擴展商業勢力,壟斷商業利益,壓制來自同盟外的德意志城市以及來自英國、俄羅斯和佛蘭德本土的商業競爭。

隨著北方來自丹麥和南方來自勃蘭登堡的軍事威脅的擴大,漢莎同盟開始建造海軍,并由單純的經濟同盟演化成經濟-政治-軍事同盟。許多城市為了獲得商業利益或獲得安全保障而加入同盟。

到14世紀中葉,漢莎同盟已經擴展至波羅的海南岸、東岸的所有德國港口城市,并擴展到英國、佛蘭德、丹麥、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芬蘭等地。波羅的海東岸的德意志殖民者按照嚴格的漢莎法律建造了一大批漢莎城市。

隨后在英國的倫敦、佛蘭德的布魯日、挪威的卑爾根和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出現了四大漢莎同盟商站。

14世紀晚期和15世紀早期是漢莎同盟的鼎盛時期,雖然其商站只局限于波羅的海、北海和俄羅斯,但是其商船卻遠及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從南歐運來橄欖油、水果、各种酒和鹽。其注冊商船大至1000到2000吨,漢莎商人通過向神圣羅馬帝國的封建領主和其他國家的君主提供借款而獲得了一項又一項的特許權。在其全盛時期,漢莎同盟左右著丹麥和瑞典的王位繼承人人選,而英國國王甚至不止一次將王冠抵押給漢莎商人換取貸款,或向其央借艦隊和海員。漢莎同盟積累了大量財富,并憑借商業和武力贏得了各國的尊敬。

自15世紀早期開始,漢莎同盟出現衰落的跡象。隨著漢莎同盟所采取的重商主義和保護主義手段在其他國家的興起,漢莎同盟開始遇到對手的競爭。享有特權和豁免權的漢莎商人開始受到各國本國商人的仇恨,英國和荷蘭商人開始繞過漢莎同盟,同北歐和俄羅斯建立直接的商業聯系,對漢莎同盟的生意构成了嚴重威脅。

先是英國、荷蘭、瑞典、俄羅斯先后宣布斷絕与漢莎同盟的關系。然后漢莎同盟內部開始分裂,1669年,歷史上最后一次漢莎同盟大會在呂貝克召開。羅斯托克、布倫瑞克、科隆、漢堡和不來梅等市派代表參加,但此時的同盟已名存實亡。會議結束以后,許多城市宣布脫离漢莎同盟,最后只剩下呂貝克、漢堡和不來梅三城仍保留“漢莎自由市”(Frei und Hansestadt)的稱謂。

拿破侖戰爭為漢莎同盟帶來了最后的打擊,漢堡、呂貝克和不來梅商船隊被封鎖歐洲大陸的英國海軍消滅,呂貝克從此以后徹底衰落,漢堡和不來梅則借助19世紀新德意志帝國的興起而獲得了新的商業中心地位。1937年,作為對呂貝克早年曾禁止其發表競選演說的報复,希特勒取消了呂貝克的“漢莎自由市”稱呼,將其并入大漢堡地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