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些思索──高度


Recommended Posts

最近一直在思考高度這回事。高似乎總是好的,山要往高處爬,崖往高處登,小魚要逆流而上才了不起,站的高才看的遠看的闊。我曾把此類想法歸類在胖瘦或是積極消極之類的二元觀裡面,高是好的,瘦是差的。高是優秀的,低是可恥的。

於是我不可避免的想要凝視自己的高,想看看這世界的高是否一往如昔,想要知道,自己是以如何的高度來看這著世界。

這次段考完後和同學討論起數學物理要怎麼讀才可以,我半開玩笑的說以後要把講義一頁頁撕開,貼在全開海報紙上,每要讀書時就把海報攤開,站在上面低頭俯視著整個題目,不知道這種姿勢能不能幫助我看出題目的什麼端倪,不過幫助建立自信心總是有的,把那些可惡的題目踩在腳下,滋味一定不差。

其實,一個人為自己做的錯事,對於不善忘記的人而言,要付出一輩子的責任。但是我以為自己經過這些年,有長高了些,可以試著用更為堅強的高度來凝視過去的自己。但我沒有,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我依然保持相同的卑賤低微的姿勢,匍匐著祈求原諒,祈求別人遺忘。

高一時很愛把孤獨掛在嘴邊,高二換了群更自私的同學,反而沒怎麼在想孤獨這回事,同學卻對我的獨來獨往感到某種程度的同情( 沒有人不需要朋友…… ),這恰巧驗證了我的某些想法:「孤單是別人看你的,孤獨是自以為的」。

有次我看見一個婦人在一中街的垃圾桶裡掏掏撿撿,拿著一雙竹筷子,看見便當沒吃完的就站在垃圾桶旁吃了起來,飲料還沒空的就把它倒入便當裡,珍珠和著飯粒囫圇吞下。婦人目不斜視,吃完了一個便當就再翻出一個,這個垃圾桶找完了就移駕到下一個垃圾桶。

這個情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問你,如果今天不翻開垃圾桶裡的食物,你就要餓死,你翻是不翻?

與其說她厚臉皮,不如說她找到了比「無謂的羞恥」還重要的東西,或是她已然看透了所謂羞辱都是自己給自己的。在當下所有行人也都是目不斜視的,因為長久以來的教育教導我們要禮貌要有同情心,就算斜視了,我想他們也只是把她當作滑稽的風景欣賞,轉了頭即煙消雲散。沒有人會記得她曾經在這裡翻垃圾桶,所以根本沒什麼好丟臉的。( 那天如果她大紅大紫,說出來還是當年艱辛困苦、賺人熱淚的往事 )。

婦人的表現是另一種高度──超越了自尊,唯一看的見的是生命的延續、生活的維持。其實很多時刻生命和自尊是不可兼得的,無論選擇何者放棄何者都有自己生命的高度,在我看來,為了自尊而放棄生命是最低等的,為了生命而放棄自尊是第三等的,為了永遠的自尊而放棄生命是第二等的,為了生命而放棄永遠的尊嚴是最高等的。

要到了最後地步,得把先前所有生活的困境、人生的尊嚴、生命的情感全部考量一次,但是從路人的眼光望去,最低等和第二等;第三等和最高等,都是沒有差別的──人們終究只會注意你死成了沒,因為在歷史的洪流裡,當下決定的任何高度都是矮的。

回到我說了厚臉皮,那並不是生命與自尊的關係,單純只是看透了高中女生貧弱的智商和狹小的胸腸,45個人的班級,兩人一組時必定有1人落單,沒落單的人不一定就是人緣就比較好,更有可能因為她全班只認識那1個人,然而我們在落單時都會感到難堪和困窘,如果能站的高一點,就會知道這44個彼此選擇的人之間,究竟存在著多強的鍵結?

終究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矮,或是忘了自己有多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不錯的價值觀...

但那個婦人只是為了滿足他最底需求而以,

請看maslow的需求理論,

第一階段是人們的生理需求,

最後才是超越自我。

如果仔細研究過國中的公民課本就會知道,馬思洛的需求理論是採漸進式的,也就是第一層不滿足就不會有第二層,第二層不滿足就不會有後續...,如此下去。

有可能有個億萬富翁把所有層次都走過,包括超越自我,但突然一夕之間破產,連一頓溫飽都故不了,必須回頭向人乞食,重新走生理需求,那麼他就必須忘記以前的豐功偉業、自尊心等等,我想,這才是臥山學姐所謂的高。

其實,用這個理論來解釋是不恰當的,何況用得方法也不對。這篇在探討的應該是「高」的定義,要用不同的角度才能有所收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