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窮勞工 富勞工 (文非常長)


你認為自己是?  

12 票

  1. 1. 你認為自己是?

    • 窮勞工(20歲以下在學生)
    • 窮勞工(20歲以上在學生)
      0
    • 窮勞工(20歲以下工作者)
      0
    • 窮勞工(20歲以上工作者)
    • 富勞工(20歲以下在學生)
    • 富勞工(20歲以上在學生)
    • 富勞工(20歲以下工作者)
      0
    • 富勞工(20歲以上工作者)
      0
    • 薪資為一萬五千~2萬元
      0
    • 兩萬元~兩萬八
    • 兩萬八以上


Recommended Posts

http://forum.gamer.com.tw/C.php?bsn=60076&snA=272525&locked=F&tnum=76&subbsn=0&Bpage=1&author=o916363506

以上的連結 是在其他地方的討論串

因為不希望議題只留在單純的動漫範圍

因此來到了學生眾多的深藍

也希望各位學長姐 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 來討論這邊文章

不用在至原網頁回覆

接下來我會在這裡回覆

我就是該討論串的開版人 :p

也歡迎各位奔相走告 近來討論這個有意義的話題

-----------------------------------------------------------------

之前曾經申請過深藍的帳號 可是好像沒通過

這次也是再申請一次 如果沒通過 應該還是會在申請個帳號上來回覆

只是 不知道為什麼沒通過審核而已:^)

----------------------------------------------------------------

接下來PO的是原文

各位同學可以依照連結的內容回覆

也可以由原文內容開始討論

謝謝

(以下為原文,已做無意義文字刪除處理)

----------------------------------------------------------------

努力工作 卻一樣一貧如洗嘛?

從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李誠去年表的一份國內勞工工資工時分析報告,

就可以看出古人所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已不適用於現在社會.

這份橫跨25年的工資工時分析報告顯示,男性時薪所得居前10%的富人組,

25年來每週工時平均減少15%,但時薪卻暴增1.5倍,

每小時平均可賺高達820元;相對地,所有最低的10%窮人組,

則工時增加,時薪小漲每,每小時平均只賺80元,僅僅是富人組的1/10,

報告的指數直指『窮勞工忙、富勞工閒』的時代來臨

在報告中更進一步指出,富勞工閒暇時間多,有的是時間汲取新知、充實自己,

但窮勞工卻忙到沒時間進修提高競爭,勢必越忙越窮,形成惡性循環.

在歐洲 西歐、北歐國家的窮忙族都有增多趨勢

就連被外界認定為均富的瑞士,都有近30萬個窮忙族.

造成歐洲窮忙足跡增的原因說法不一

有一說法是企業為求降低成本,而減少正職員工比例,改用兼職、打工、簽約、

派遣等非正式員工.

另一說法是政府為改善失業問題,因而修訂低薪工作法令,

以致鼓勵企業是出更多低薪工作.以德國為例,企業可不顧最低工資規定,

提供失業者大量低薪工作,以減低失業率.

這些工作既費勞力,薪資又少,雖然失業者找到了工作,卻無法擺脫貧窮.

↑以上節錄自career P.86.87 88等內文 新貧現象專題

此文不適用政治、國家等立場探討

(政治決策及各國經濟成長率等比較)

從16歲開始工作的我 

做過工廠、業務、網咖正職大夜、家庭式火鍋外場、及收銀員

今天出門買早餐 順手買了本career no.378期

聳動的標題很是吸引

『高學歷VS就業力』

窮忙族:白領階級惡夢

大略看了下內文,在回首看看自己做過的工作

這種窮忙的感覺立即湧現

或許人門常說,做基層服務業,也是可以學到很多

姑且不論學到了什麼

旦窮忙這兩個字卻烙進了我的心,久久揮不去

請大家回文時

 如果方便的話 提供年紀 目前月薪 以及工作性質

大家順便討論一下 哪些工作是會讓窮人越做越窮的?

心裡有個觀後感

rd工程師 起薪都有40K

也算是富(勞工)的一份子的話

在窮人眼裡 的確是更有金錢也更有時間可以運用去汲取新知、充實自己

『而窮勞工卻忙到沒時間進修提高競爭力,以致越忙越窮,形成惡性循環.』

自己做過服務業一段時間

看到上面的話,真的很貼切

各位覺得自己的工作是窮忙的工作嗎?

願意的話請解釋

例如文字翻譯工作

薪資不隨著政策調漲 平均每字0.5元上下 收入視接案量而定

窮忙的理由是工作繁重不亞於作家,但收入遠低於作家,也無法抽取版稅.

或許有人會說,是因為自己沒有專長,才只能做這些工作

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溫暖的家中長大,有父母可以照料

也不是每個人都是那爭氣的人,可以寒窗苦讀十年

M型社會中下的人 當然也想往旁邊跑

但彷彿除了書越讀越高才有機會以外

條件差的人,彷彿永遠翻不了身

或許RD可以做2.3十年 還可以有優渥的退休金跟規劃

可以面對通貨膨脹的衝擊

而起薪不到30k的人 可能要花上兩倍的時間與精力

才能有一樣的退休生活

希望藉由這個討論串

使大家都能發覺自身社會發生的問題

以及找到自己想要的解答

==================窮忙的分格線=================...

我做過工廠 加班可以到35k

月休4 不加班也12hr 光電業

(真的是窮忙 用健康換取金錢 下班就是睡覺 醒來就是上班)

我做過小火鍋 時薪85 周時不一定 一樣月休4 排班

(這個感覺比較沒這麼窮忙 空閒時間很多)

業務 不探討 因為是代辦

本身不適合業務 因此不評斷

網咖正職大夜 24k

月休4 缺人頂班時無加班 月薪責任制

下班後環境誘因大 定力不好的人不適合

當初下班就是拉客人玩遊戲 舊客拉新客

睡醒就上班 做的最久的一份工作 一年半

環境太安逸

回首過去剛應徵跟OVER的時候

自己沒有太大的進步

容易在安逸的環境中迷失自己

算是很窮忙吧

認識的客人都是玩伴

領了24k對小朋友來說是很多

學到的只有基礎的維修 即多了一點點會待人處世

還有開店時要具備的觀察力 細心

收銀員

17k

我家人跟我朋友說17k你也做得下去

我不知道 我就是做的下去

好的老闆 好的客人 儘管還不是自家附近的便利商店

我依然樂的通勤去上班

17k真的很少 也是考慮要換了

目前準備中階考試中

或許是網咖的影響 很想創業 而便利商店的加盟又很吸引人

才想留著觀察自己適不適合

====================================================

台幣32元可能是紙上談兵 但就跟地球暖化一樣

雖然自身沒什麼感覺 但一樣要重視這個問題

我在想 就現實面來說

是不是只有碩博士的學歷 找到不錯的工作時

才有資格去談退休這個問題

台灣人口老化 我門可以看看日本這個中高齡社會的發展

畢竟 人口老化後的環境改變 是我門這群年輕人該關心的問題

看的清環境潮流 才有機會抓錢的流向 不是嗎?

話說九月初領薪水 很想把當時的全部薪水拿去買黃金

只可惜不懂投資 在害怕大於期待的心理 還是聽老闆的話把錢存起來了

不知道黃金現在漲多少

九月初看還是六百多塊說...(印象中)

============

我認為自己是窮勞工 各位呢?

=======================

以上為原文 另外 文章非常的長 不管是原文以及該討論串的回覆

因此再三的希望大家看完之後

用心的回覆 各位的一字一句

將是別人參考的方向

再三感謝(L)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灣目前的狀況也是如此,

失業率居高不下,而把握僅有工作,也卻還是忙來忙去的窮勞工。

有人說是教育的程度,M型社會說明了未來的貧富差距,然後再看台灣最新的情況,

按教育程度別觀察,以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4.49%居首;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4.24%;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2.91%。

按年齡層觀察,以15至24歲年齡者失業率12.23%居首;25至44歲年齡者失業率3.78%;45至64歲年齡者失業率2.20%。

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而樓主以親身經驗分享進修與教育的重要性,

過去台灣的父母親為了下一代不要像自己一樣,再窮也硬是要自己的小孩受高等教育,

然而到現在的小孩長大後,發現即便受高等教育,還是失業,這是怎麼回事?

沒錯,換成我親身分享就比較貼切,

我的家庭父母都是國中、小畢業,卻因無其他技能與專業知識不足而不敢隨意辭職,還有為了養育年幼的小孩,所以他們很怕失業,再苦也要撐下去。

因為他們用生命了解到未來是專業與知識的時代,唯有教育才能使他們脫離貧窮,

故我的父母為了我的學費而到處借錢,而台灣為了符合這種情況,甚至出現了"助學貸款",

這樣制度已為還沒畢業的我背上負債,也就是我一畢業就得面臨償還債務的情況,

再加上求學過程所需花費,都必須由打工的錢來支付,所以就出現到底是要顧課業(升學的目的),還是先顧好生活(人都餓死了,文憑還有用嗎)的問題。好不容易撐到畢業,卻又面臨求學期間多花在打工上,使所學的專業能力不足、自信不足及對就業感到失望,所以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來好好找個工作(上段的失業率由來),但是想到身上背著債務、自己的生活費及對工作不好找的想法感到焦慮,因此隨便找個工作來做(勞力型的服務業),等未來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再考慮換工作等事情 。

故事講完,我只能說未來想找到好的工作的人,現在就要開始準備,因為在進職場前,你具備的專業能力成為你被碌取和選擇工作的條件;而到了職場,你將沒有時間回去念書來補充專業不足的部分,所以請大家好好把握求學的過程,別再枉費父母的苦心。

大多都是服務業,不是7-11就是賣場收銀員,打工和工作分享部分就不用說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to紫嫣紅

網咖真的不建議你去

而淪落到清潔工,有的清潔工領的比便利商店收銀員還多.

用淪落一詞不太好,還是職業一定要分貴賤?

你可以點進去連結看看,月薪破三萬覺得自己是窮勞工的大有人在.

不知道你有無不動產,或者負債?

希望你能提出自身的條件,給大家參考,謝謝.

另外謝謝godgoodgirl的一番話

貧富的差距拉大,只會使更多只尋求生活基本保障的人出現

領一萬七感覺也是沒未來,領三萬感覺還是沒未來

而社會競爭下,普遍的觀念認為服務業等勞力性質行業,是低新的.

有可能大學生一畢業就負債,接著打工,然後運氣好的還有時間一邊進修,

接著找到好工作,運氣差的則是陷在那裡,接著也慢慢的窮忙,變成窮勞工的一份子.

----------------------------

其實我很在意

『不過當怎樣的勞工都在自己的問題吧,

如果以前用功點,你會狼狽到當清潔工嗎?』

這段話

並不是人人都有安穩的環境可以用功唸書;15歲升高一我便從板橋到民雄唸書

駐校,建教,或者寄住同學家,一天只花30塊,二十元乾糧十元水.

後來又轉學北上,不管是食衣住行吃喝啦撒,都自己要處理.

從南投地層下陷的小套房(2K)住到三峽台北大學旁的學生套房(5K)

我穩定了自己的生活,每個月給自己一萬塊的水電跟生活費

剩下的一萬四則拿去繳學費.我不是可以唸書的人,這不代表我不行唸,

最後也因為工作關係,丟了學業,接著開始整天忙碌的工作.到現在21歲了

還是一樣:無負債、無不動產、兩袖清風,被我教會電腦的朋友,

則是在三總醫院服務,只因為他有專科學歷,而我沒有.

整體而言,我跟他是一樣窮,

我不是一出生就有安穩的家,我曾經呆過的住所都是租的,並沒有所謂的避風港

一個屬於自己回來的地方,只要工作失誤,就是搬走,接著尋找比較便宜的房子.

『如果以前用功點,你會狼狽到當清潔工嗎?』用功的人就不會當清潔工嗎?

希望你能回覆,並且用肯定句

用功的人或許當清潔工的機率很小

這不表示可以輕視低層服務行業

我也曾經一個禮拜每兩天只花17塊

七塊錢的大賣場乾糧加十元的水

....我們對幸福的看法可真是大大不同

今天政府把清潔工的薪資調漲,最久可以做三十年,有14個月年終,三節

薪資還可以從3萬塊調升,你還會用狼狽這一詞嗎?

觀念可以扼殺一個人的思考自由,也可以開啟一個人的格局

台灣是競爭的社會,人人都說教育才能脫離貧窮,思考被定型之後,

就找不出另一條路走嗎?

丹麥是個自由的國家,人民所得高,課業不打成績,只問喜好

出社會所做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他們是快樂的國家.

台灣就是競爭在競爭,只有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才能賺錢

所得比丹麥低人民比丹麥窮就是了

丹麥可不怕M型化社會,他們均富,他們也不會瞧不起清潔工這份工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