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看過這本"鱷魚手記"


Recommended Posts

主詞 動詞

我覺得 這本書的文字.......即使她在描述

故事主角 現在正哈哈大笑...... 還是裝豁達......

那種情感 總是節制的

我覺得 整本書 整個故事 就一直圍繞在這個主題上轉.........

依自己的國文能力

實在是無法完全看得懂 可是 整本書 就那一個味道

是不會變的.......

我看不懂 但是 我很了解 他寫的憂愁 快樂 和節制的情感

小說.......就該是這個樣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他用字的精準到了一種噁心的地步」"

說的可真是好.......書的味道。

也許真的好的文字 需要自己曾經體驗吧

就像 要寫出以異性當主角的小說 往往沒辦法精準

最近打算再看一次

因為我覺得 我看得懂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今天看完了,

拉子的心,夢生的心,楚狂的心,水伶的,吞吞的,至柔的

都難揣測...

嗯,很難過很難過

看完後沒辨法克制的在數學課本上哭∼”∼

明天打算再細看一次

或許再過幾年,我就會看懂了吧...^^"

老實說,這本取代了我心中逆女的地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之前最好先確定自己的心志是成熟的....不然也些東西可能.....

曾經為了這本書寫了一串作業用心得,不嫌棄的話...看看吧....

邱妙津,1969-1985,這個偷偷躲在封面背後的信息首是我第一個注意到的、關於這本書的資訊(在我閱讀它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怎樣的題材、怎樣的內容),26歲,這個作者在他的生命尚未成熟之時就已經劃下了句點,而我現在正準備讀的,就是他於這麼短暫的時間中對他的生命所下的詮釋,這樣的作者沒有所謂的前中後期,他現在有的,就是全部,也因此,邱妙津是一位很自私的作者。

為什麼我會覺得她很自私?因為她只有再冷靜下來時會想到讀者,簡單來說,在閱讀整個鱷魚手記的過程中,她時常會因為激動而忘掉了自己是一個敘述者,他會在你身邊直接的吶喊掙扎哭泣,甚至在某些最劇烈的情緒發生時放下 ”我” 這層最後的隔閡,直接將最原始的情感赤裸裸的呈現,彷彿要將讀者吞噬到她的情緒之中一樣。這樣的述說手段讓人很容易就進入她情境,甚至還可以從一個情境的旁觀者化為參與者,化為書中為自己的情慾愛恨糾結自殘倒不可自拔的邱妙津。情緒不是用渲染,而是直接對你的心靈造成衝擊,

但其實就劇情而言,比起一些在用狂暴的事件來扥出同志這個主題的矛盾性,鱷魚手記其實並沒有很多激情的事件,沒有那種帶著玉石俱焚狂烈的同志床戲,也沒有那種大雨滂沱中兩人哭號的情境,但,也因此,鱷魚手記的激情,是一種”啜泣式的激情” 在相對平淡的事件,如互相告白、互相的傾訴中,是由人自身的矛盾情懷而發的激烈碰撞,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傷害、互相過於了解的傷害,因為互相想保護彼此,但這樣的互向為對方著想卻也互相的讓對方作痛,因為保護也是一種盾,一種阻隔,這樣的掙扎讓鱷魚手記的激情是建立在無奈上的,她的激情是一種在告白自己時的情緒發洩。

鱷魚手記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主要的劇情發展,另一個是穿插在期間,以”鱷魚熱潮”為主題的寓言式故事,雖然我不是很了解這樣一個故事穿插在其中所代表的意思,不過我覺得他利用一個”平時混在人群中穿著人裝的鱷魚”來象徵她隱藏在女性外表下的同志情感,她其實將同志的矛盾情節發揮的很徹底,因為除了矛盾之外她的自卑更加深了她的矛盾,從他面對的兩個他喜歡的女性-水伶和小凡可以看的出來,她對於會有人喜歡自己或自己是否有資格去愛別人這樣的事情有很大的疑惑,並一值去逃避她內心的同志傾向,而她的細膩複雜,也讓她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讓自己陷的更深。

但,邱妙津在整篇小說中卻不曾對於這個社會的價值感到質疑,甚至是對於同志這件事情是否正確,直到書末她都認為這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僅止於承認了它,也就是說,同性戀的不正確性和社會價值這些東西在整本書的矛盾和對話中並沒有出現,反而是成為基石一般不可動搖的東西,灰色的筆調中,她沒有一刻去質疑社會、去質疑價值,她把它當成一種前提,而一切的矛盾掙扎,就在上面盤根錯節,我不知道為什麼邱妙津不曾懷疑是不是是人都錯了只有他才是正確,也可能是我沒有注意到她質疑這些東西,不過這樣的一個點似乎讓她以接近犧牲的姿態來面對自身的情感,而不是將其從解釋寄託或懷疑普世價值這樣的角度釋放,她或許不想,或許不打算去和這個世界對抗,只肯歸咎於自己,如果有出路也只會從自己釋懷,為什麼,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得知,是基於對世界的絕望還是完全接納,也是無解。

所有真摯的東西都會牽引人...邱妙津的力量就在於它的不顧一切..它只為了說她自己而已,拋開一切的包袱尤其是生命之後,我覺得無論是誰獨到這樣貼近真實的作品都會為之震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De'zuvia 發表

看之前最好先確定自己的心志是成熟的....不然也些東西可能.....

曾經為了這本書寫了一串作業用心得,不嫌棄的話...看看吧....

邱妙津,1969-1985,這個偷偷躲在封面背後的信息首是我第一個注意到的、?............(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quote

1969-1985??? 26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year later...
  • 2 weeks later...

前陣子看了,借的。

無法看懂,這本書應該重複看個三、四次才會比較能夠看透...

不過整本書透露出的無奈、恐懼、撕裂的感覺依然非常濃厚,無法忽視。

近期會找蒙馬特遺書來看,有想買的念頭,但最近剛敗了兩本,打算先擱著。

有期待蒙馬特遺書!

就連現在,社會也不太能夠全盤的接受同志,有沒有50%都難講,更何況是22年前的社會...整本書透出的無奈、恐懼與撕裂,大概就是從這個背景所積壓而成的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