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地球,面對不願面對的真相!!


Recommended Posts

....我們學校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

地球變了!!因為人類的過度使用而變了!!

一切都不符合原本的循環體系!!

最大的原因歸咎於CO2的增加,而造成溫室效應,進而使的地球出現怪怪的現象...

想我們大家都能出於自己的小小的力量!!

救救地球吧!!大家多想想....

感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我個人認為

要改善全球暖化

已經不是個科技議題或是環境議題

反而已經比較偏向了政治議題

科學家早就提出來不少減緩全球暖化的方法

但總是卡在政治

工業團體商業團體的反對

加上為了選票為了民調上的曲線能節節上升

於是乎也把co2濃度和溫度也一起帶上去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全球變暖科學家們的印證

海冰與冰川的融化愈演愈烈,永凍土的解凍有增無減,而凍原正節節退卻,讓位於灌木叢。這些變化不僅與北極地區息息相關,而且勢將波及全球。科學家正竭盡全力弄清它們可能帶來的後果。

圖一:海冰的減少是北極地區正在發生的顯著變化之一。過去30年來,北極地區海冰覆蓋的總面積每10年減少3%。在這段時期中海冰的厚度減少得更快,有些地方海冰厚度下降的幅度高達40%。這幅照片顯示的是俄羅斯附近的北冰洋。

圖二:嚴酷的事實:對北極地區的各種變化感到大惑不解的科學家現在可以獲得來自各種管道的多年資料的幫助。如果氣候的變化遵循一種天然的進程,即從小冰期自然地過渡到一個氣溫不那麼寒冷的時期;那麼變暖的幅度應該不是很大,但科學家從上述資料中總結出的模式卻表明,實際上變暖的幅度比預期的大得多,這說明我們不能排除溫室效應是造成北極地區變化的原因之一。

一、越來越熱

過去30年來,北極地區的氣溫每10年上升了0.5攝氏度,大多數變暖情況主要發生在冬季與春季。自1970年代初以來,北極地區的無雪期每10年就要延長幾天。

二、冰川收縮,凍土解凍

阿拉斯加的冰川50年來一直在縮小,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過去10年中其收縮的速度已增加了兩倍。正在消融的冰川使海平面每10年升高約2毫米,佔總上升量(20毫米)的10%。格陵蘭冰盾比北極的冰川大得多,變化的速度也緩慢得多,確定此冰盾的狀態一直是北極研究人員夢寐以求的目標。較早的現場觀測及衛星測量結果表明,格陵蘭冰盾呈現出一種不對稱的特性——西側在緩緩地變薄,而東側仍然保持平衡。最近的衛星圖像揭示,整個格陵蘭冰盾的融化速率一直在逐漸加快。自1978年以來,某一夏天融化的總面積每10年增加7%,而2003年的夏天則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冬天的降雪看來不足以彌補夏天的大量融化,因此格陵蘭冰盾正在不斷收縮。自1986年以來,地表溫度又升高了2至3攝氏度。無論永凍土解凍的原因何在,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即永凍土的解凍將帶來麻煩。道路、房屋和其他基礎設施可能發生災難性的事故。

三、北極變綠

北極地區的陸地覆蓋狀況也在發生變化。生物學家根據在室溫中進行的變暖實驗所提供的資料,早就已經知道一旦氣候變暖,灌木叢就將繁盛起來,搶奪其他凍原植物的地盤。隨著植被的改觀,北極地區在全球碳迴圈中所起的作用也有所變化。大量的碳以泥炭的形式埋藏在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的大片凍原之下,這證明北極地區的凍原長久以來一直是碳的凈沉積區,目前約有600立方英里的泥炭潛藏於冰天雪地之中。近幾年來,氣候轉暖使情況有了變化,北極地區現在看來成了一個二氧化碳的凈來源。這一變化不易察覺,但卻令人擔擾,因為二氧化碳和甲烷是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它們把熱量送回地球而不是讓它散逸到空間中。當空氣較暖和時,來自天上的降水增多,其中一些是降雪。雪層越厚,它保持在地下的熱量就越多,這樣凍土釋放出二氧化碳的時期也就越長。但隨著凍土上生長的灌木叢變得更茂盛以及土壤到夏季因氣溫的升高而變得更乾燥,碳平衡也可能轉向相反的方向,因為植物(特別是木本植物)將固化更多的碳,並把這些碳重新存儲進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中。

四、海冰融化

自1972年有了衛星觀測資料以來,海冰所覆蓋的面積每10年便減少約3%。這一速率對於金融投資來說或許很低,但當時間以世紀計或以千年計時,它就非常高了。海冰覆蓋的區域其大小與美國的面積差不多,每10年減少3%意味著減少的面積相當於科羅拉多州和新罕布希爾州面積之總和。由潛艇測定的冰層厚度的變化更是觸目驚心,過去幾十年中,冰層厚度減少了40%之多。某些氣候模型甚至預測,到2080年時北冰洋在夏季將成為一個無冰的海洋。

圖三:變化之風

圖四:為格陵蘭西海岸的冰山,位於北極圈以北250公里,攝於2004年9月。(AFP/Getty Images)

五、地球兩面受敵 南北極冰川湖泊萎縮

目前八大工業國(G8)高峰會正在英國蘇格蘭格倫伊格斯進行,全球暖化的問題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日前英國、美國科學家在對地球南北極進行考察後發現,由於受到全球暖化影響,南極出現了大面積冰川萎縮,北極則有125個湖泊完全消失,這一系列變化將帶來海平面上升及動物更快滅絕的危害。

在最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大氣和海水溫度的升高,南極冰川的融化速度。據統計,南極半島的氣溫在近50年中上升了2.5攝氏度。

英國南極科考專家對約100張衛星照片和2000張航拍照片進行比較發現,近50年來,南極半島上的244個冰川中有212個冰川的體積同1953年相比出現了萎縮,平均每個冰川大約後退萎縮了600米,其中“拉森冰架”在近6年中後退萎縮了40公里。隨著大氣溫度的上升,冰川消融的現象也延伸到了南極半島的南部,甚至到達了整個南極半島上最寒冷的地區。

目前南極半島上很多冰架正向海面下滑,這最終將導致海平面上升,某些沿海國家也將受影響。2002年,美國太空總署的冰川科學家利用鐳射高度計測量了南極洲6座冰川的厚度。測量結果表明,這些冰川正在以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時兩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體積為250立方千米,比它們的年積雪量還高60%。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會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六、北極湖泊大量減少

今年6月初美國科學家在《科學》雜誌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北極圈內的湖泊數量在最近30年中明顯減少。科學家認爲,這一變化顯然是由全球變暖引起的。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教授勞倫斯•史密斯領導的研究小組,分析了西伯利亞地區1973年以來的衛星觀測數據。他們發現,在這30年中北極圈內較大湖泊的數量從1.08萬個減少到9712個,有125個湖泊已完全消失,剩下的湖泊面積也明顯減少。

研究人員分析,這些湖泊的消失源於全球變暖導致的北極凍土帶消退。凍土帶吸收熱量後産生熱融效應,使湖泊周圍的土層崩塌,同時加快湖泊中淡水的流失。

今年4月間國際間公佈也曾一份探討全球溫室效應影響北極的研究報告,指出近數十年來北極的暖化速度大約相當於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未來一百年期間,北極的氣溫可能升高攝氏四到七度,地球生態勢必會大大受到衝擊。專家指出,而北極海面冰層到2100年,每逢夏季浮冰可能消失殆盡。

科學家說,隨著全球變暖的效應愈加明顯,終有一天這些湖泊也會消失,這一變化將産生嚴重後果。隨著北極地區淡水資源減少及海洋浮冰面積不斷融化,也相對縮小了北極熊、海豹與鳥類的棲息地,一部份北極動物可能瀕臨絕種危機。此外,一度濕潤的北極地區,氣候可能會變得乾旱,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會更頻繁。

七、南北極冰山可能在本世紀開始融化

根據英國官方出版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氣溫上升如果超過目前的攝氏3度以上,溫室效應將導致南北極的冰山在本世紀開始融化,海平面昇高。 對地球的氣候將造成大規模和不可逆轉的破壞。

這項名為「避免危險氣候變化」的研究整理了2005年八國高峰會(Group of Eight (G8) summit)前的一次國際會議,根據科學家提出的證據, 英國把全球暖化排在八國峰會的重要議程上。 隨後幾天,英國首相萊爾(Tony Blair)也提出警告:「現在情形很清楚,溫室氣體排放,伴隨著工業化以及從200年來增加了六倍人口的世界的經濟成長,導致全球性暖化已經到了無法維持的程度。」

從近幾年來科學家的研究清楚顯示,氣候變化的危險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

科學家們警告,如果氣溫上升到超過目前水準攝氏3度以上,對地球的氣候系統將造成大規模和不可逆轉的破壞。 該研究認為這樣的氣溫上升是在本世紀氣候變化預期的範圍內,在許多情況下危險比早先認為的更嚴重。

在英國西南部埃克塞特(Exeter)舉行的這次國際會議是2001年聯合國贊助出版的一項指標性報告後氣象科學家最大的一次聚會。 該項報告證實全球溫度在上升並且歸咎於主要由燃燒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所釋出的碳排放。

該研究報告指出,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在1990年到2100年之間將全球溫度提高攝氏1.4到5.8度(華氏2.5 到10.4度之間) 。自1900年以來溫度已經上升大約攝氏0.6度 (華氏1.6度)。

該報告並警告,局部地區比目前升高攝氏2.7度 (華氏4.9度)將能觸發格陵蘭冰冠(Greenland ice cap)的融化。

該報告指出,海洋酸性的升高可能減少從大氣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影響整個海洋食物鏈。 即使是全球溫度上升大約攝氏1度 (華氏1.8度) 也將可能導致廣泛珊瑚白化。 (資料來源:美聯社)

八、南北極冰蓋55年後可能全部消失

圖五:1979年北冰洋冰雪覆蓋面積示意圖

圖六:與1979年相比,2005年北冰洋冰雪覆蓋面積有所縮小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警告稱,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導致覆蓋南北極的冰蓋面積連續4年縮小,今年9月北冰洋的冰雪覆蓋率降到百年來最低紀錄,到2060年夏季時將可能全部消失,將無冰!

九、北極平均氣溫增加5.4℃

報告指出,2002年以來的衛星照片顯示,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以北的極地地區春天來得異常的早,現在冰層快速融化的趨勢已經擴及整個北極區,今年已經是連續第四年北極冰層縮小。

此外,今年1月到8月,北極地區平均氣溫比過去50年均溫增加5.4℃。1990年,北極冰層也曾發生過縮小現象,當時科學家把這歸咎於名為“北極振蕩”的洋流迴圈模式,還把北極的海冰推向南方。不過這股洋流威力近年已經縮小,但是融冰的趨勢仍然持續,甚至加速。

十、冰層以每十年8%速度縮小

研究發現,從1978年到2000年間,北極冰層平均面積為270萬平方英里(約700萬平方公里)。科學家們注意到,從1978年後,北冰洋冰層以每十年8%%的速度縮小,以這個趨勢來看,恐怕到了本世紀末,夏季的北極將完全見不到冰層。

更令科學家憂心的是,這種冰層縮小恐怕只會更增加北極地區氣溫,因為北極冰層的白雪會反射太陽的照射,冰層縮小,海洋露出面積增加,海水會吸收更多太陽熱能,加速極地的氣候變化。科學家指出,北極區暖化速度比全球其他地區快。而這一過程所導致的冰層融化至少有一部份是無法恢復的。

二氧化碳及氯氟烴(CFCs)一直在大氣層中不斷積累。這些氣體是對氣候的“施擾因素”,即施加於地球能量收支上的一種擾動。就像大氣層中蓋了一張毯子,這些氣體吸收了本應從地球表面及大氣中逸出到太空的紅外熱輻射。

十一、40萬年以來的氣候變遷

圖七:科學家利用冰核研究封閉在冰中的空氣泡裏的氣體

圖八:40萬年以來溫度及大氣中二氧化碳與甲烷含量水準的紀錄

南極大陸的冰層保存了40萬年以來的溫度及大氣中二氧化碳與甲烷含量水準的紀錄(見圖二)。科學家們研究封閉在冰中的空氣泡裏的氣體,一般是利用從冰蓋中提取的冰核(見圖一),再運到實驗室去研究。歷史記錄提供給我們兩項極重要的度量數據:其一是目前的間冰期(全新世)與最近冰期(2萬年前)的對比,這一對比給出氣候對施擾因素敏感度的精確測量;其二是在前一間冰期(依米安期)的溫度,當時的海平面比今天要高出幾米,根據這一溫度資訊使我們可以對變暖情況做出估計。全球變暖是由於危險的人類影響對氣候的幹擾造成的,作為今天的文明社會,應該對此進行思考。

十二、當今氣候施擾因素

氣候施擾因素

氣候施擾因素是一種改變全球能量平衡的機制。施擾因素可以是自然界造成的,例如地球運行軌道的變動;也可能是人為的,諸如氣溶膠及各種溫室氣體。目前人為的氣候施擾因素已經超過了自然擾因。二氧化碳是最大的施擾因素,而各種空氣污染物(如碳黑、臭氧、甲烷等)合在一起,其施擾作用與之不相上下(氣溶膠的作用尚未準確瞭解)。

圖九:氣候施擾因素

圖十:人為氣候施擾因素,其中主要是各種溫室氣體,將地球表面加熱,其比率大約為每平方米2瓦,相當於在地球上每平方米麵積上點燃兩個1瓦功率的小電燈泡。由於海洋吸收了巨大的熱量,因此減慢了地球變暖的完全效應;其過程先是海洋表面開始變暖,但在被加熱得更高之前,表層海水就會被從底層來的較冷的海水混合併取代。科學家們目前認為,海洋為達到新的溫度狀態,大約要用一個世紀的時間。

十三、地球的能量失衡

當從地球逸出的熱量等於從太陽射入的能量時,地球的能量是平衡的。目前地球的能量收支是不平衡的(見下面示意圖及圖表)。人為的氣溶膠增加了地球對太陽光的反射,然而這種反射不及溫室氣體吸納熱輻射的抵消作用。其多餘的能量,大約為每平方米1瓦,使海洋變暖,讓冰融化。模擬的地球能量失衡(見最下面圖表)已被證實,所用方法是測量存貯在海洋中的熱量。全球能量失衡是一個極重要的測度指標,利用它可以測定各種氣候施擾因素的凈結果,並預測目前正在持續的未來全球變暖。

圖十一:在近年夏季,格陵蘭島冰原上的一個危險而光滑的斜坡處,一股融雪形成的溪流如瀑布般地從冰川鍋穴中衝下。所謂冰川鍋穴,是一種被表面雪水沖刷磨蝕而成的幾近豎直的冰井洞,它將水流導至冰蓋的基底,在此水成為一種潤滑液,加速了冰蓋的運動及崩裂。冰蓋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幹過程,與降雪率密切相關;然而冰蓋的崩潰破裂則是一個濕過程,它受正反饋驅動,一旦開始發生破裂,就會爆炸般地迅速發展。

十四、氣候施擾因素預警方案

減少排放量

對二氧化碳及甲烷的觀測量值皆低於IPCC小組的估計值;該估計值已被證明一向過於悲觀。儘管本文作者提出的替代預警方案與實際觀測結果基本相符,但要繼續下去,需要逐步降低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排放量。能源效益的提高已使近幾十年來美國的能源使用數量低於規劃數值。然而為達到替代預警方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除非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實質性的增長,否則還需要更快的提高效益。

十五、全球變暖的災難

圖十二:生態學家亨裏克-華倫正在佛斯奎克波貢高原進行全球變暖高山實驗

今年1月份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關於全球變暖對自然界影響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令科學家們震驚:

全球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為15萬人;

在未來50年間,1/4的陸上動植物將死於氣候變化,超過一百萬種生物將在地球上消失;

全球變暖將導致全球變暗;

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英國氣象學家休頓曾說,“我可以毫不猶豫地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比喻全球變暖的危害”。這不是聳人聽聞——根據聯合國發佈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過去5年中,與全球變暖直接相關的人類死亡數字,年平均達到15萬人;而因氣候變化造成的其他影響將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明顯化。

有關的報告是在去年年底公佈的。世界衛生組織官員,科學家迪阿米德•坎貝爾表示,人們可能覺得15萬這個數字與全球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數相比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這15萬人的死亡卻是“非必需的”——即排除重大疾病或年老導致的自然死亡和一些不可預測的意外死亡後,原本可以避免的死亡。而這個“非必需”死亡的人數還會在未來的30年中翻一番。

由於全球變暖造成的乾旱和生長季節縮短,全球人類平均得到的食物減少,造成廣泛的營養不良,人類體質減弱,特別是兒童——這在一些落後國家非常明顯,這讓人們很容易成為疾病的犧牲品。

最明顯的例子發生在2003年夏季的歐洲,在人們還沒來得及對高溫帶來的各種問題作出反應的時候,全歐據官方記錄就有25482人因此而死亡,而像德國一類反應更慢的國家,死亡總人數至今還未公佈!

除了死亡外,高溫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疾病。在英國,大量青少年和兒童因脫水而導致腎功能出現問題而住進了醫院。父母們還不知道,應該讓孩子多喝水以抵抗酷熱。

圖十三:全球變暖城市更熱

世界衛生組織的衛生官員貝蒂娜•美恩表示,法國的情況更令人吃驚。在14802名因高溫而死亡的病人中,超過60%的人是在室內死亡的。世界衛生組織現正進行一項研究,看看空調在醫院的某些地方是否成為必需的設備;在高溫的時候,家居內是否必須設置空調房。

報告還顯示,在高溫和潮濕的情況下,痢疾等由污水和不潔食物中的細菌傳播的疾病更容易在人群中流行,污水則是5歲以下兒童的最大殺手。在秘魯利馬有一項進行了6年的醫學研究指出,氣溫正常的情況下,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病例就增加12%;在高溫的情況下,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病例就增加16%。在太平洋18個島嶼上進行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當暴雨或洪水等導致清水供應出現困難的時候,疾病就更容易傳播。

在高溫的時候,瘧疾、登革熱、萊姆關節炎等由老鼠和昆蟲傳播的疾病也可以大行其道。瘧疾對於氣溫的變化非常敏感。非洲是瘧疾最為肆虐的地方,但非洲山區裏的人卻較少受到瘧疾感染,因為瘧疾主要由蚊子傳播,而山區氣溫較低,蚊子難以生存。

十六、1/4陸上物種將死於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冰川減退,給動植物的生存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這是綠色和平組織在北極進行科學考察時拍攝的北極熊正從一塊浮冰向另一塊浮冰跳躍的照片。

研究結果顯示,在未來50年間,1/4的陸上動植物將死於氣候變化。據估計,到2050年,超過一百萬種生物將在地球上消失。

這項調查由英國利茲大學生物學教授克裏斯•湯馬斯負責。“研究結果令人震驚。”湯馬斯表示,“所有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都憂心忡忡。”地球上超過1/10的動植物都難以逃脫滅絕的命運,因為導致它們死亡的是氣溫上升,而令氣溫上升的氣體已經由人類排到大氣中了。科學家們表示,現在要做的就是,減少排放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避免更多的物種面臨同樣悲慘的命運。

這項迄今最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在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6個地區展開,地域涵蓋四大洲,覆蓋了地球上20%的陸地面積。

全球變暖導致磷蝦產量減少。主要以磷蝦為食的企鵝和鯨類明天的明天會不會餓肚子呢?圖為一隻企鵝在給自己的孩子餵食。

  在歐洲、澳大利亞、中南美和南非的研究顯示,山區的生物對於氣候有更強的適應性,它們可以移往海拔更高的地方以保證在較低的合適的氣溫下生存。而在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平原地區的生物則脆弱得多,要尋找一個合適的生存環境就得長途跋涉數千公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在理論上,鳥類是最容易遷徙的動物,但是,由於賴以生存的植物滅絕,鳥類也會隨之死亡。

  科學家們都希望得到最準確的研究結果,但現實狀況是科學家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給科學家們印象最深的是在澳大利亞對24種蝴蝶的研究,結果顯示,將有21種蝴蝶在它們的現今的生存地域消失,半數將會在地球上滅絕。

  除了氣溫上升外,考慮到地貌改變、物種相互攻擊和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等破壞種群和生物間交互作用的其他因素,將會有更多的物種滅絕。現今生存在地球上的許多物種都註定滅亡,因為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都已經被排放到大氣中,而溫室效應對自然界產生影響的過程至少約需25年。現在,沙漠、草地、森林等生物的棲息地已經開始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產生變化,大規模物種滅絕的命運難以改變。

  人類持續排放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使情況變得更糟(這些氣體大部分是由美國排放出來的)。如果人類繼續以現今的速度消耗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到2050年,地球上超過1/3的生命形式都會消亡。

  湯馬斯表示,當務之急是停止使用傳統能源。以現今的科技,使用不含碳的能源是完全有可能的。“不再排放導致溫室效應的氣體是可以做得到的,”湯馬斯說,“要使地球不再變暖,不再有更多的物種消亡,現在就要採取行動。”

  科學家們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造成冰川積雪溶化,海平面上升,對世界許多城市構成威脅。近年持續發生的颱風襲擊、席捲全世界許多地方的炎熱天氣等也同全球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十七、新概念:全球變暗

人類活動不僅導致全球變暖,還讓地球變暗。

由於空氣遭受污染,大氣中粉塵顆粒增多,地球表面被許多大塊而且滯留時間很長的雲團覆蓋,近年來地球所能接收到的太陽光已經比以往減少了20%,

這種現象被稱為“全球變暗效應“(globaldimmingeffect),它將對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都會帶來巨大的不良影響。 

世界氣候正在變暖,地球的冰雪覆蓋面積在近30年內減少了10%,由此造成的種種水旱災害給人類帶來了重大損失。這是個殘酷的事實。據科學家預測,地球氣溫在近100年內還將上升。正因為如此,國際社會將氣候變暖的問題列為21世紀十大環境問題之首。

十八、溫室的昨天、今天和明天——IPCC關於全球變暖的報告

我們的地球正在變暖?全球性的災難正在接近?IPCC的報告向我們展示了這個星球的現狀和未來。

  世界末日或者大災難已經不是一個預言了,於數年後即將成為事實。科學家們說,若不採取措施,我們可能面臨著大災難。溫室效應不是一個新詞,所謂的溫室效應,是由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造成的。二氧化碳就像蔬菜溫室的玻璃,它使熱量不易被散射出去。這樣一來,地球大氣就會變得越來越熱。若干年以來,全球變暖一直是人們談論的話題——不僅僅是因為它會導致災變,也是因為它牽扯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等等。

十九、IPCC和SPM

  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正是為研究這個問題而建立的。對於大多數人,IPCC是新面孔,然而,這是一個已經建立了13年的組織。1988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和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發起組建政府間氣候變化小組(IPCC)。IPCC的作用是為了對與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相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資訊進行評估。IPCC不定期發表對於氣候變化的評估報告。1990年,它發表了第一份評估報告。1995年,第二份評估報告發表。2001年,第三份評估報告發表。IPCC是由各國相關領域的科學家組成的,它發表的《評估報告》是具有相當的專業性質。我們絕大多數人是無法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閱讀這份報告的。但是對於各國起決定性作用的政策制定者來說,他們有必要對此問題進行瞭解。一個折衷的方案是,為《評估報告》撰寫一個綱要,總結出《評估報告》的主要觀點和結論。這個綱要被稱作《為決策者者撰寫的綱要》(SPM)。SPM的文字比較淺顯易懂,一般人也可以從中瞭解到關於全球變暖問題的研究結論。

  2001年1月,在上海舉行的IPCC全會上討論通過了第三次《評估報告》的SPM。那麼,就讓我們看看到底科學家們發現了什麼。

二十、變暖,確實在變暖

  地球真的在變暖嗎?也許你認為今年夏天是最炎熱的夏天。但是,這不足以作為全球變暖的證據,因為此時在地球上的其他地區,可能正在下著暴風雪。IPCC的研究表明,從1861年開始,地球氣候的變化趨勢是變暖,從那時起,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大約升高了0.6℃,誤差是正負0.2℃。在全球範圍中,20世紀90年代是最熱的十年,其中1998年時最熱的一年。

圖十四:1860年以來全球氣溫的變化。橫坐標代表年份,縱坐標代表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科學家們通過對於樹木年輪、珊瑚礁、冰等歷史紀錄的研究,得出了過去一千年氣候變化的大致趨勢。

圖十五:過去1000年北半球氣候變化的趨勢。橫坐標代表年份,縱坐標代表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從圖中可以明顯的看出,過去100多年北半球的氣溫確實在上升。

  全球氣候變暖還從其他一些方面體現出來。最明顯的例子之一是,地球上冰川覆蓋的面積正在減小。自從20世紀60年代後期以來,冰雪覆蓋的面積已經減少了10%。與此相應的是,20世紀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0.1~0.2m。20世紀以來,降水量在上升,這也是氣候變化的特徵之一。例如,在北半球中高海拔的地區,每過十年,降水量就上升0.5%~1%。自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次數更多,這導致了很多地區的氣候異常。在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區,旱災發生的頻率和程度也在明顯的提高。

二一、暖房中的氣體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具有正的溫室效應(也就是會促進升溫),而塵埃和二氧化硫則具有負的溫室效應(可以降低氣溫)。太陽活動也會對氣候造成影響。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各種溫室氣體的濃度一直在上升。

圖十六:工業時代溫室氣體在大氣層中的含量。橫坐標是時間,左方縱坐標是氣體的濃度(ppm=百萬分比,ppb=10億分比)。右方縱坐標是單位面積的輻射強度,單位是Wm2。

  自從1750年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了31%,即使是在過去的20000年中,這個增長速度也是驚人的。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中,75%是由於燃燒化石燃料(煤、石油)造成的。在過去的20年裏,二氧化碳的濃度一直以每年百萬分之1.5的速率遞增。甲烷(CH4)也是溫室氣體之一,在150年裏,它的濃度上升了10億分之1060,並且仍然在增加。這其中,大約一半以上的甲烷是人工排放的。一氧化二氮——也是一種溫室氣體——的濃度則上升了10億分之46。

  人類活動產生的大氣懸浮微粒可以減輕溫室效應,但是它們存在的時間很短。同樣,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自然因素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也非常小。也就是說,溫室氣體對於氣候變化佔有支配地位。我們不能指望其他的因素削弱溫室效應。

二二、與人類有關

  令全球變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科學家對於這兩種因素都建立了數學模型。從圖四可以看到。對於自然因素的類比,模型與實際的觀測資料重合的只有20世紀上半葉。對於人為因素的模擬,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時間它們是重合的。當考慮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後,模型的預言與實際觀測結果就吻合的相當好了。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儘管相當吻合,圖中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是氣候變化模型的不完善造成的。但是無論如何,這都強有力的證明瞭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是相關聯的。

圖十七:IPCC關於全球年平均氣溫的模型。從圖中可以看出,在考慮到自然和人為因素之後,模型與實際情況吻合的相當好。圖中橫坐標為年份,縱坐標為溫度,單位是攝氏度。

二三、命運尚未註定?

  我們面臨的工作之一就是削減化石燃料的使用量。碳迴圈模型已經顯示,即使我們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限制在1990年的水準,也需要幾十年甚至一、兩個世紀才能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百萬分之450、650或者1000的水準。根據IPCC模型的預測,從1990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仍將上升1.4℃~5.8℃。

圖十八:幾種不同的氣候模型對於下一百年全球氣溫變化的預測。縱坐標的單位是攝氏度。

   如圖所示,下一個一百年氣溫仍將升高。圖中右側顯示的是各模型預測的不確定範圍。

圖十九:對於海平面上漲的預測。縱坐標的單位是m。

  氣溫升高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兩極冰雪消融和海平面上漲。科學家們預測,從199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會上漲0.09m到0.88m。科學家們也承認,在這些對於氣候進行預測的模型裏,還存在著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要明確的是,全球氣候正在變暖,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我們的未來將會怎樣?根據這個預測,即使我們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影響仍然將持續幾個世紀。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立即採取行動。

溫室效應除了融化南北極的冰塊外, 其他地區的冰川雪山, 也無一倖免。

圖二十:阿根廷Glaciar Perito Moreno, 攝於1994年 ( Christof Berger )。

每年也會到珠峰觀察的珠峰地區綜合科學考察隊表示, 2005年東絨布冰川消融區上限是海拔6400米, 而2002年是6350米。正常情況下變動幅度應該在每年10米以內, 50米的上升幅度, 說明瞭冰川的溶化非常強烈。科考隊2002年在5600米處觀測到一個20米至30米高的冰崖,但這個冰崖已完全消失, 而旁邊的一個冰湖也同樣消失了; 2004年,科考隊在6300米至6500米之間設了二十多條測量冰川物質平衡的花杆, 呈網狀分佈,但最後只剩下四條, 這充分說明冰川厚度在減少。

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教授湯姆森表示, 非洲最高的 Kilimanjaro山, 擁有一頂在11,000年前形成的雪帽, 但在過去20年冰雪退縮了33%, 與1912年相比, 減少了82%。估計將在2020年左右便完全消失, 如果全球氣候繼續變暖, 融化速度就會加快, 會提前五年化盡。而秘魯安第斯山脈克爾卡亞山的雪峰,在不需四十年的時間,已經縮小了20%。

圖二一:非洲 Kilimanjaro山, 攝於1993年2月17日( NASA )。

圖二二:非洲 Kilimanjaro山, 攝於2000年2月21日( NASA )。

2004年2月綠色和平公佈, 他們的船隻『北極曙光號』的研究隊伍拍攝了在智利和阿根廷邊界上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冰川的照片, 與1928年在同一地點拍攝的照片比較, 顯示了這76年的融化速度。而鄰近的烏撒拉冰河(Glacier Upsala), 以1964和1997年比較, 也向後退卻了十公里。

圖二三:上圖攝於1928年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冰川 ( Archivo Museo Salesiano );

圖二四:下圖則攝於2004年 ( Greenpeace )。

2005年10月綠色和平發表了一份題為《黃河源之危》的研究報告,指出, 黃河源區青藏高原的溫度在過去30年, 黃河源區的冰川面積大幅減少17%, 直接造成水資源流失23.9億立方米, 相等於香港輸入東江水三年的容量 (以2004年為基準)。

這是黃河源頭附近的哈龍冰川冰舌末端位置對比圖,上圖攝於1981年6月, 下圖攝於2005年9月, 從圖中可以看出25年來, 哈龍冰川退縮顯著。( Greenpeace )

美國蒙大拿州的冰川國家公園, 在1850年時共有150條冰川, 但氣候專家預期, 該處所有冰川到了2030年便會「人間蒸發」。

圖二五:為美國蒙大拿州的Grinnel冰川亦在節節後退。

歷年拍攝的照片顯示 ,不消50年的時間, 冰川已漸化為汪洋一片。( La Time )

歐洲環境總署(EEA)在2004年8月發表長達107頁名為「歐洲氣候轉變的影響」的報告 (這是歐盟首份有關地球暖化對歐洲影響的報告), 由於全球氣暖化, 歐洲將受到風暴、水災、旱災和其他極端天氣的影響, 造成海平面不斷上升和阿爾卑斯山冰川消融, 預計到了2080年歐洲可能會失去冬天。科學家預測, 2060年北冰洋將會消失。

南極本身擁有大陸,所以較容易界定。北極沒有大陸,因此北極圈的範圍以北緯66度33分以北界定,即北冰洋是北極的一部份。若註定北冰洋會消失,在這之前,格陵蘭這塊永久凍土先完全融化,正式上演"明日之後"!

作者簡介

James Hanson是美國航空航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所長及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研究員。他在衣阿華州大學從師於James Van Allen教授,並獲物理學與天文學理學博士學位。Hanson曾於1980年代在美國眾議院委員會出席作證而廣為知名,這次作證有助於人們對全球變暖事件提高警覺。

結論、全球環境的劇變與省思

『明天過後』電影劇情是最好的大地的反撲代表作,記得 師父經常開示眾弟子們:『未來有一天會變成有屋無人住,有路無人走』;無論是天災人禍都是人類自己所造成的,人類不斷的侵犯地球、破壞環境、欺騙天地,無怪乎大地反撲啊!! 例如:九二一大地震、南洋大海嘯、美國新奧良颶風肆虐棄城、巴基斯坦大地震、全球溫度昇華...。上述資料就是近幾年來全球科學家們一直以來尋求全球變暖的原因與數據。這些數據在未來數年內將印證,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全球將受到風暴、水災、旱災和其他極端天氣的影響,並造成海平面不斷上升。北冰洋會消失,格陵蘭這塊永久凍土會先完全融化,全球將面臨"明日之後"之情景,我們應當有所準備與做好應有之防範措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在國三畢業那附近看了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最近的地科課又看了一遍

心中總覺得...

是誰說人類是萬物之靈?

現在...現在逐漸讓地球走向滅絕道路的不就是人類嗎?

-------------------------------以上乃個人意見,忽視它吧!-------------------

或許,我們該大大的推行核能發電,火力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速度太快也太多了

有興趣就去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晃晃吧!

這是在做地科報告中找到的

http://www.chns.org/

話說好像不是在講核能而是溫室效應...

其實,核能發電真的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有幫助!

"核電每年為我國減少3,000萬噸排放,20年間,總共減少6億噸排放。

幾乎減少的13 %的CO2的排放。不止每年替社會節省3,940億的碳稅,如果少了核能,我國不可能達到減量目標。

美國經驗顯示,二氧化碳減量貢獻有40%要靠核能、其他所有電力的改善加起來只有10%"

(來自:中華民國核能學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太多了(“輪迴“這個部份),就算

人類因之而滅亡那又如何?

地球因是出現浩劫那又如何?

就是50億年後太陽死亡

百至千億年後宇宙大到不能在大那又如何?

自然仍是自然,而人類僅於一隅,又何須如此憂懼?

話說百年後的CO2將至950ppm,全球均溫將上升4.6度,而冬天將消失、夏天將長達4個月

但,這又如何?

「無適也、無莫也」無“絕對“與“絕不“,於當下用最適當的方法去"和諧"自然,即是

人類今日所要做的。(而不是讓政治、商業利益與輿論妨礙了人類所需的行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months later...
在國三畢業那附近看了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最近的地科課又看了一遍

http://www.chns.org/

話說好像不是在講核能而是溫室效應...

其實,核能發電真的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有幫助!

"核電每年為我國減少3,000萬噸排放,20年間,總共減少6億噸排放。

幾乎減少的13 %的CO2的排放。不止每年替社會節省3,940億的碳稅,如果少了核能,我國不可能達到減量目標。

美國經驗顯示,二氧化碳減量貢獻有40%要靠核能、其他所有電力的改善加起來只有10%"

(來自:中華民國核能學會)

原來可以減少那麼多CO2阿(H)

那可以減少其他的greenhouse gases嗎?

不過核能還是屬於在 non-renewable energy

個人覺得 RENEWABLE ENERGY 才是王道拉

雖然說他們的缺點 也蠻多的....

核廢料造成的RADIATION... 咳..我不敢苟同

而且最近看了 THREE MILE ISLAND 的紀錄片

覺的核能真是怪可怕的

以現在的科技來說

沒有核能還真的是萬萬不能 T_T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 2 months later...

依據馬雅預言 西元2012年12月22日前後 就是末日!!

根據馬雅文獻的記載,地球每隔3740年,就會毀滅一次。  

事實上,

馬雅人一直深信宇宙是以「循環」的方式運作,每一個循環,是為一個「太陽紀」,

自創世以來,宇宙已經歷了四個「太陽紀」,

換言之地球在過去已曾被毀滅了四次,

所以,

現代人類已是地球的第五代子孫。

根據馬雅預言上表示,現在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已經是在所謂的第5太陽紀,

到目前為止,

地球已經過了四個太陽紀,

而在每一紀結束時,

都會上演一齣齣驚心動魄的毀滅劇情。

第一個太陽紀是馬特拉克堤利 (Matlactil Art),最後唯一場洪水所滅,有一說法是諾亞的洪水。

第二個太陽紀是伊厄科特爾 (Ehecatl),被風蛇吹的四散零落。

第三個太陽紀是扥雷奎雅維洛 (Tleyquiyahuillo)則是因天降火與而步向毀滅之路乃為古代核子戰爭。

第四個太陽紀是宗德里里克 (Tzontlilic),也是火雨的肆虐下引發大地顛覆滅亡。

馬雅預言也說,

從第一到第四個太陽紀末期,地球皆陷入空前大混亂中,

而且往往在一連串慘不忍賭悲劇下落幕,

天 ─ 在滅亡之前,

一定會是先發出警告。

馬雅預言的最後一章,

大多是年代的紀錄,

而且這些年代的紀錄如同串通好的,

全部都在『第五太陽紀』時宣告終結,

因此,馬雅預言地球將在第五太陽紀迎向完全滅亡的結局。

當地五太陽紀結束時,必定會發生太陽消失,地球開始搖晃的大劇變,

根據預言所說,

太陽紀只有五個循環,一但太陽經歷過5次死亡,地球就要毀滅,而第五太陽紀始於紀元3113年,

歷經馬雅大週期5125年後,迎向最終。

而已現今西曆對照這個終結日子,

就在西元2012年12月22日前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在國三畢業那附近看了不願面對的真相,在最近的地科課又看了一遍

心中總覺得...

是誰說人類是萬物之靈?

現在...現在逐漸讓地球走向滅絕道路的不就是人類嗎?

-------------------------------以上乃個人意見,忽視它吧!-------------------

或許,我們該大大的推行核能發電,火力發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速度太快也太多了

有興趣就去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晃晃吧!

這是在做地科報告中找到的

http://www.chns.org/

話說好像不是在講核能而是溫室效應...

其實,核能發電真的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有幫助!

"核電每年為我國減少3,000萬噸排放,20年間,總共減少6億噸排放。

幾乎減少的13 %的CO2的排放。不止每年替社會節省3,940億的碳稅,如果少了核能,我國不可能達到減量目標。

美國經驗顯示,二氧化碳減量貢獻有40%要靠核能、其他所有電力的改善加起來只有10%"

(來自:中華民國核能學會)

我在國三時也有看

那時感覺到人類是聰明過頭的笨蛋

我認為地球並不會走向滅亡

真正滅亡的是人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的全球暖化 有多少人關心

最多也是一些知識份子而已

我們來看美國 布希拒絕簽署多項法案

中國 大家只在乎經濟成長 民族主義

誰會管遙遠的未來 (說真的 不是很遠)

在非洲 政客與軍閥 心中只要錢就好了

誰在乎這一切 ?

如果沒有一個方法擺平國家間 民族間的政治利益

我們的行動將遭到空前絕後的打擊

(最近鄰近北極海的五國 又再覬覦北方航道與天然氣石油資源

完全忽略溫室效應的存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依據馬雅預言 西元2012年12月22日前後 就是末日!!

根據馬雅文獻的記載,地球每隔3740年,就會毀滅一次。  

馬雅人有預測到自己早就被西班牙人殺光光嘛= =

非科學性的預測稱之為偽科學

我個人認為:

地球的確是在走向一個不適合生物的冰和時期,但是呢,地球已經經歷七次大滅絕,在來一次實在是沒什麼稀奇的。

(暖化會造成冰期)

或許人類真的對地球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是我還是認為這只是自然形成的週期變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學校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

地球變了!!因為人類的過度使用而變了!!

一切都不符合原本的循環體系!!

最大的原因歸咎於CO2的增加,而造成溫室效應,進而使的地球出現怪怪的現象...

想我們大家都能出於自己的小小的力量!!

救救地球吧!!大家多想想....

感謝!!

當然,少開冷氣、少開車。方法大家都會說,只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而已。

一句話吧......為了未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 3 weeks later...

看起來是個不怎麼科學的討論串

高爾的地球溫度變化資料只有距今近兩百年

事實上放大地球的時間尺度來看

在隋唐時代跟大禹之前到冰河期之間地球的均溫和海平面均比今日高出許多

現在地球的均溫在地球史上只能算中溫期

而且,大氣成分中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是水氣並不是二氧化碳

或許工業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多少有點影響

但真的是絕對的原因嗎?人類少自以為偉大到有本事足以改變整個地球

若是如此那隋唐時代跟大禹之前想必是工業發達的時代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起來是個不怎麼科學的討論串

高爾的地球溫度變化資料只有距今近兩百年

事實上放大地球的時間尺度來看

在隋唐時代跟大禹之前到冰河期之間地球的均溫和海平面均比今日高出許多

現在地球的均溫在地球史上只能算中溫期

而且,大氣成分中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是水氣並不是二氧化碳

或許工業化二氧化碳濃度增高多少有點影響

但真的是絕對的原因嗎?人類少自以為偉大到有本事足以改變整個地球

若是如此那隋唐時代跟大禹之前想必是工業發達的時代了

再拉個更大點吧

百年到千年尺度因素的重點在回饋體制與太陽照度 跟主題無關

1萬到10萬尺度應該是米蘭科維奇循環(周期約10萬年)(與冰期有關)

百萬年受地殼變動與長周期地球軌道變化

千萬尺度才是溫室與冰室(也就是溫室氣體)

我們的CO2濃度雖然沒有恐龍時代高

但比前幾次間冰期高出不少

把長期變化的咚咚拉到短期去 難保不出事

就像我知前有回應

雖然地球不會滅絕 畢竟曾有過更暖

難保人類不會滅絕 畢竟氣候變化造就物種變化

更何況

誰能保證不會再有新仙女木事件?

謹慎點微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你看過了"不願面對的真相"就單方面的相信全球暖化是人類造成的

那麼我建議你看看針對高爾那部紀錄片而製作的

"the great global warming swindle"(不確定有沒有拼錯~中譯為全球暖化大騙局)

裡面提出很多來反駁高爾的紀錄片

全世界主要在研究氣候變遷的組織叫做IPCC

宣稱99.99%是CO2造成的

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是

或許全球的氣溫有部分上升

但是究竟是因為那些觀測站慢慢的都市化造成了觀測溫度上升?

還是是真的全球溫度上升那麼劇烈

這是值得深思的

我先提出一個全球暖化大騙局裡有的觀點

如果是因為CO2造成的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工業大量生產

為什麼反而是溫度下降的呢??

如果家裡有長輩的話

可以問問他們那個年代的狀況

在長遠的地球歷史裡

人們總是無限渺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但是究竟是因為那些觀測站慢慢的都市化造成了觀測溫度上升?

如果是因為CO2造成的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工業大量生產

為什麼反而是溫度下降的呢??

也許是因為大量的砲彈煙灰遮蔽天空(當然不是完全)

進而影響天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也許太陽的周期我們無法理解,但是我們自身的行為是可以控制的。

救救北極熊吧!地球的生命不應該因為人類的私利而大量消失,

人人生而平等,生命也應該生而平等,不是嗎??

我們吃肉是為了生存,但額外的殺生是可以避免的,對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