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我常和人辯論,筆的顏色究竟有什麼個性?有些筆色似乎是沒有個性的,比如藍色、黑色,它們的顏色就彷彿塞在捷運裡的上班族的臉色,那麼安靜的漠然、不帶表情的呆板;有些筆色則是被定了個性的,比如紅色,改考卷或是寫眉批時才用得上它,它注定要成為一種嘮叨而婆婆媽媽的顏色;那其他筆色呢?我想,這是無論如何都爭論不完的。

我對筆色的第一個印象,來自素描鉛筆──那種一套十三枝,齊頭整尾排列在筆盒中的藍黑色素描筆。從6H到6B,十三枝筆分別代表了由淺色進化到深色、由硬進化到軟的過程。國小美術課的老師是一位瘦乾乾的白髮老人,我們整整三個月在練習他所謂的「基本功夫」:一張八開的圖畫紙,折成幾個長方形,每個長方形再劃分成八個小格子,老師規定我們利用下筆的力道輕重,將一枝筆再畫出八種不同深淺的顏色。這項功課對當時握力尚淺的我們而言,真是一大折磨,像是筆色最淺的6H素描筆,無論你如何用力得齜牙咧嘴,甚至連肩膀的勁也使上了,可它總是一派頑固的慘灰,不肯讓色絲毫;6B素描筆是另一個極端,往往我們輕巧的捏著筆尾,將筆尖溫柔的、小心的、慢慢的掃─過─畫─紙,童話故事裡揭開月紗的仙子,都未必有我們那般輕盈!任何浪漫的想像都趕在提筆前紛紛出籠,但總會在下筆後嘎然而止,碳粉像是受了什麼感召一樣,顆顆奮不顧身、粒粒爭先恐後,躍入蒼白的無涯紙海,瞬間染成了令人倒胃的墨色,也染成我們赤紅的臉色,瞪著無論如何都淺不起來的筆色,還有袖口和手臂髒髒的黑色。

不過第一幅素描總是美好的。紙面上,忽明忽暗的天空、時濃時淡的水色、黑白分明的山稜,還有層層疊疊的草原──我們手上拿著十三支筆,擲出一百多種深深淺淺的筆色,並因此築起了一片寬廣的世界。

當時還小的我,很是得意自己的技巧,卻要到長大以後才懂得,老師想要敎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十三枝素描筆怎麼排都很狹窄,但是筆下的路卻可以無限寬廣;十三種既定的筆色怎麼看都很單薄,但是我們所能調和的顏色遠比想像中的多得多。

當十三隻深深淺淺的素描筆排著隊走出了我的童年,科技產品原子筆取而代之,雖然手勁和握力隨著年歲變大而與日俱增,但卻不曾再和筆色廝磨一個下午的閒暇。或許,在講究原則和效率的學生生活中,一枝脾氣穩定的筆才是最好的選擇。

筆色隱隱約約的退離了朋友的位置,開始忠心履行著一個文具該有的職守,買筆時什麼顏色對我而言,只剩下分類的意義,只要筆色不同,什麼都沒關係。像許許多多用功的好學生一樣,我抄筆記時總是將所有的行頭擺出來,拔起筆蓋插入筆尾,再頭尾並列排在課本前,整齊有序一如班長跟前的士兵。這種做法實際上能替我們節省多少時間,其實沒有人清楚,但綿密的筆牆──或者更像瀚海中的一座浮橋──築起了知識的堅實感。注釋用綠色、翻譯用藍色、段落大意是咖啡色、修辭和重點用紅色,筆是一枝換過一枝,筆色一種換過一種,只要手不停、墨水不斷,知識的吸收就能跟著無止盡綿延,這點我們都深信不疑,並且感激不已。

於是我傾力灌注各式筆色,將課本和講義素白的臉蛋,塗抹成花枝招展的面孔。同學讚嘆筆記漂亮精美要借來抄之餘,我卻驚惶地看見了我不認得的陌生顏色,那是一種鬼魅的、有些透明的蒼白,淤積在教室裡,環繞在同學身旁,也甕塞在我的胸中。我這才明瞭,原來課本在吸取筆色之餘,也會一併將生命的顏色榨光壓盡,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時間仔細的端視自己,因此並未察覺。

有次我弄丟了鉛筆盒,因為懶得去文具店,便從筆筒中拿出代替品。平常不怎麼用到的筆色全都出籠了,這下紅色改成桃紅色、咖啡換成黃色,注釋和翻譯也變得滑滑亮亮粉粉嫩嫩,我依然毫無知覺,不置可否的用新的筆色塗抹課本。直到某個星期六,坐在往台北的客運上,看到路旁HP的巨大T霸廣告「好色的印表機」,這個廣告讓我著實笑了很久,心中某些被遺忘的顏色,此時又鮮明了起來。

我所擁有的最色的筆是誰呢?懷著頒獎的心情翻了翻鉛筆盒,紅橙黃綠藍靛紫,還有更多難以形容的筆色都到齊了,在那個當下,我相信了艱苦卓絕的知識實踐工具,也可以是行有顏色的時尚領銜人;我也無端的懷念起好多個日子以前,和十三枝深深淺淺的素描筆共度的那些個下午。

重新翻開國文課本後,一陣黃的藍的橘的綠的筆色,好似積怨已久的燒進我的眼中,瞇著眼睛的同時不禁啞然失笑,長久以來我都是用這樣眩目的筆色抄東西?還好那課是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袁宏道寫他的西湖美景,我閃亮亮的筆色也著實是另一番春花綠景;如果換作下一課袁枚的「祭妹文」,那些個油亮粉嫩的筆色豈不顯得太沒同理心?當晚火速去書局買回藍色、墨綠色這些莊重的筆色,才稍稍安了心。

此後我和我的筆逐漸恢復健康,那些蒼白的詭霧也逐漸消散。我依舊不停的抄著筆記,但是落筆時的心情一點一滴的回到過去,回到和素描鉛筆一起磨練顏色的時光。如果說原子筆不能讓我藉由力道和角度來改變什麼,但我依舊可以從狹小的筆路裡,延伸出寬廣的想像。

後來我對朋友做了調查,而這個調查正給了我最好的印證。大家對「筆色」感覺和品味多有不同,多數人喜歡咖啡色,有些說咖啡色有溫和穩重的感覺,另外有些人說他每次用起咖啡色,感覺像在幫小紅棕獵犬刷毛,特別的光滑柔順;還有粉紅色,甜美得像是要冒泡了一樣,沒有人寫到最後不是嘴角上揚的;或是綠色,感覺是一棵強壯的參天樹木呼吸的顏色;還有一派擁立橘色、黃色、金色之類的筆色,說是深的筆色感覺太陰霾,淺點寫起來才神清氣爽,配上甜甜的味道更好,讀一些沉滯乏味的課本時就應該用這些筆色;還有人獨排眾議,力挺藍色、黑色這「沒有個性」的筆色,其實遇到作文或是書寫重要信件的場合,沒有人不是派出藍色黑色,它們比任何顏色都要更能代表主人的臉面,一張嚴肅、謹慎而毫不輕浮的臉孔。看來,我之所以認為藍和黑的筆色沒有個性,是因為我從未認清他們所扮演的,是如此不能毛躁狂放的角色啊。

如今我的鉛筆盒裡依舊有著花花綠綠的筆色,每個青燈黃卷的夜半時分,我在疲憊之餘會把玩起各種筆,讓繁麗的筆色流淌過指尖,並靜心思索。

於是我漸漸懂得:自我手中擲出的這枝筆,遲早會被埋葬在某個不知名的洪荒之下,但如同十三支素描筆深深淺淺的筆色;如同被我整整齊齊的排列的原子筆的筆色;如同那些嚴肅的或輕快的、柔順的或倔降的筆色,都將會是回憶以及夢想的顏色。

因為我領略過,並且記得。

...文章已投稿。希望有人能願意提出哪裡可以改進的更好,謝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怎麼會需要砍呢?

我覺得這篇已經是作家的水準了。

學姊太強了吧!

整篇文章感覺很棒

轉化用的很多,很靈活

比如「只要筆不停,墨水不斷,知識的吸收就能跟著無止盡的綿延」

可以看出來作者觀察生活是很入微的

尤其是晚遊六橋待月記那段...很妙

我很喜歡

真要說的話...結尾有點草率

瑕不掩瑜啦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篇很棒很棒的散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整個就是很工整的散文呀,要說你打點到了,基本功都有了

但怎麼說呢,我覺得時間一久,你會覺得問題在於真的非常工整精準

這是我一點點小小的認為而已,當然還是寫的很好囉

加油,端上更多更好的菜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文章架構完整

每一段銜接流暢

且文字用得精準也不流俗

把平凡的主題寫得靈活

筆調平順但不貧乏

但有種不知道該如何點評的感覺

如何精確的說出文中令人憾失的那一缺角

或許就像 f 說的"問題出在太工整精準"

可能是需要多一點"意外"的意象

或者是多一些的情感多一些的想法多一些的突想

把文章投入更深

共鳴也會更深

說了好像沒說

呵 見諒

以上一己之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weeks later...

謝謝大家的批評,我會再努力的,

大家都是喜歡文學的人,一起加油吧,

不要讓台灣的文學之火在我們這代熄滅了。

再一次謝謝各位的評語,那另外,以下是比賽時評審老師的評語,給各位參考一下。

遊喚老師

筆色在體類的嚴肅與綜合之美上優於其他作品,雖然在新奇上稍微不如,但技巧很好,它的中文句法融合了標準中文與散文的創作中文。

陳謙老師

筆色筆路清晰,文字掌握流暢,能以小喩大,文字修辭上出現許多令人讚佩之處。

鍾怡雯老師

筆色是一篇活潑流暢的散文

最大的優點是作者的真誠

這樣說來有點八股吧

但讀者很容易就被作者認真對待生活思考生活的真誠打動

最重要的是

文字恰如其分的配合了作者的題材

很靈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同學有問過我一個問題「幹麻讀國文?我又不是不讀就講不出話來。」

我想應該是癥結吧。

文言文真的很美,而且精簡,比起來我比較喜歡讀文言文。

教育部的走向也是問題,種數理輕文史的情況一直都在,不是能說改就改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 1 year later...
  • 1 month later...

"十三枝素描筆怎麼排都很狹窄,但是筆下的路卻可以無限寬廣;十三種既定的筆色怎麼看都很單薄,但是我們所能調和的顏色遠比想像中的多得多。"

這是我整篇最愛的一段

讓人有種勇敢追尋夢想的力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十三枝素描筆怎麼排都很狹窄,但是筆下的路卻可以無限寬廣;十三種既定的筆色怎麼看都很單薄,但是我們所能調和的顏色遠比想像中的多得多。"

這是我整篇最愛的一段

讓人有種勇敢追尋夢想的力量

推樓上+1

這個映襯用得很好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