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洛希極限是一個天體自身的重力與第二個天體造成的潮汐力相等時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天體就會傾向碎散,繼而成為第二個天體的環。它以首個計算這個極限的人愛德華·洛希命名。

洛希極限常用於行星和環繞它的衛星。有些天然和人工的衛星,儘管它們在它們所環繞的星體的洛希極限內,卻不至成碎片,因為它們除了引力外,還受到其他的力。木衛十六和土衛十八是其中的例子,它們和所環繞的星體的距離少於流體洛希極限。它們仍未成為碎片是因為有彈性,加上它們並非完全流體。在這個情況,在衛星錶面的物件有可能被潮汐力扯離衛星,要視乎物件在衛星錶面哪部分——潮汐力在兩個天體中心之間的直線最強。

一些內部引力較弱的物體,例如彗星,可能在經過洛希極限內時化成碎片。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就是好例子。它在1992年經過木星時分成碎片,1994年落在木星上。

現時所知的行星環都在洛希極限之內。

洛希極限的計算方法

設洛希極限為d。

對於一個完全剛體、圓球形的衛星,假設其物質都是因為重力才合在一起的,且所環繞的行星亦是圓球形,並忽略其他因素如潮汐變形及自轉。

其中R是衛星所環繞的星體的半徑,ρM是該星體的密度,ρm是衛星的密度。

對於是流體的衛星,潮汐力會拉長它,令它變得更易碎裂。

由於有黏度、摩擦力、化學鏈等影響,大部分衛星都不是完全流體或剛體,其洛希極限都在這兩個界限之間。

如果一個剛體衛星的密度是所環繞的星體的密度兩倍以上(例如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跟剛體衛星;對於流體衛星來說,則要約14.2倍以上),d < R,洛希極限會在所環繞的星體之內,即是說這個衛星永遠都不會因為所環繞的星體的引力而碎裂。

以上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啊~看到第一題真的是傻眼= ="

我查過維基百科跟知識了,維基百科寫的太深,知識講了跟沒講一樣= =""

原來那天你就是要跟我說這個喔...

真意外考到這東西XD

我一定也寫不出來

我只可以大概說...

少於洛希極限的大型東東

會被扯成碎片

對於洛希極限我只有瞭解到這

不過我有個額外的問題...

環內小型星怎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