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金磚四國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55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合組其英文起首字母,我們稱之為BRICs,金磚四國。

高盛證券經濟研究團隊預言:

二○五○年,世界經濟強權會劇烈洗牌,新六大經濟體的面孔將變成:

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國。

屆時,現有的六大工業國(G6),只剩美國與日本, 英、德、法、義將被淘汰出局,金磚四國成為新經濟強權。

這是一份重繪全世界經濟地圖的報告,且震撼全球。

因為它,南韓總統盧武鉉率領七十名重量級政商人士展開「BRICs外交」;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五年一度的報告將它列入內容;七大工業國(G7)財經首長會議首度邀請金磚四國代表列席;日本豐田汽車等跨國企業的全球棋盤因此重新部署。

根據這份報告,五十年內,金磚四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總值將超越六大工業國,股市市值成長六十六倍,這是一條通往六十六倍成長的致富列車。

十年內,金磚四國的股市市值就將翻四倍,達到四兆美元。

它們將擁有八億的中產階級人口,超過美國、西歐與日本中產階級的總和。

它們將在能源、天然資源、資本三大市場扮演主角,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

它們的實質匯率,將在未來四十五年內,升值三○○%;其中,人民幣則可能在十年內翻一倍。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不再是最富有的國家,各跨國企業的長期發展策略將因此重擬。

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也是繼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十九世紀工業現代化浪潮、二十世紀低成本的運算及通訊、科技等三大世紀趨勢後,最重要的趨勢。

從全球經濟板塊的挪動、國家勢力消長、企業更新部署、窮人與富人的重新洗牌,乃至於個人失業的降臨,與賺錢機會的新契機。

從國家領袖、跨國企業執行長,到升斗小民,未來這四十五年,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場世界性的變貌。

這個變局,是機會,也可能是危機,端視你如何因應。

半世紀內六大經濟體洗牌

作者:沈耀華

一趟元首的全球巡禮、一場美國國家級會議,都與一份報告有關。

南韓總統盧武鉉率領七十名重量級政商人士展開「BRICs外交」,一年之內造訪中、俄、印、巴四國,強化雙邊貿易並爭取天然資源。他不單突破了印、韓兩國首長八年來互無拜訪的狀態,更在俄羅斯提出「企業就是國家」論。

今年一月三十一日,美國中央情報局旗下,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發布五年一度的重大報告即指出,「印度與中國的興起,將讓二十世紀開啟的美國世紀,在本世紀的二○二○年前,就進入亞洲時代。」

不只上述兩件事,去年全球有許多重要的部署,都發生在高盛證券經濟研究部門的(九十九號報告)發布後。

這是一份重繪全世界經濟地圖的報告。

震撼:貧民窟變身金磚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二○○三年第一季,全球股匯市陷入愁雲慘霧。美國與伊拉克正式開打,亞洲受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衝擊,全球投資人籠罩在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恐懼裡。而國際貨幣基金(IMF)又預測,人口老化的問題,將在五至十年後拖累全球經濟成長率。

長短期利空瀰漫,一家掌握數百億美元資金的著名退休型基金經理人,不禁憂慮的向美商高盛證券研究團隊詢問,「已開發國家面臨人口老化問題,你們能不能分析一下未來的發展,以及未來投資的衝擊和影響評估報告?」

過去高盛的報告重點,多數時候都是討論未來三個月、六個月的經濟變化,並不常做長期的經濟評估報告。但是,高盛兩位資深經濟分析師多明尼克(Dominic Wilson),和露帕(Roopa Purushothaman)企圖心旺盛,在研究團隊的支援下,他們著手建立起模型推估各國經濟成長曲線。

「當時先用人口老化的已開發市場數據分析,結果並不特別。所以我們決定,與其談人口老化的地區;不如反過來談人口年輕的大型新興經濟體,長期會對全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露帕回憶。

一個逆向思考,意外地導出一份震撼全球的報告。

二○○三年十月一日,一份編號第九十九的高盛全球經濟報告,隨著網路,傳送到歐、亞、美洲各國機構法人的電子信箱裡,這是高盛引起最大回響的報告。報告中指出「金磚四國」——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經濟崛起。他們合組Brazil、Russia、India和China四國的起首字母,稱之為BRICs(發音類似英文的磚塊brick),預測他們將漸步取代全球前六大經濟體的地位。

這分報告震撼市場,因為許多人對這四國的印象,還停留在貧民窟與乞丐的代名詞。

根據世界銀行二○○四年世界發展指標的統計,在印度每日生活費不足一美元的人口比率超過三分之一,約有三億六千萬印度人活在貧窮線下,是全世界最多。如果這些印度窮人組成一個國家的話,這個國家會是全球第三大國,只比中國和印度小。

巴西的情況也類似,雖然天然資源豐沛,卻有一百萬人住在貧民窟,使得這國家的貧富差距排名全球第八。

俄羅斯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俄羅斯二○○三年的國民所得,比非洲小國加彭、中美洲的牙買加都低。

中國更是文盲充斥,根據聯合國二○○四年統計,納入識字率、每人GDP(國內生產毛額)、教育和入學率等指標的人類發展指數排行中,中國排行全球第九十四,比亞塞拜然、突尼西亞等國家都差。

變局:截然不同的新世界

但,當運用最新的人口統計預測、資本累積和生產力模型後,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樣貌。

根據這份(與金磚四國共同夢想:二○五○之路)報告,金磚四國是一條通往六十六倍成長的未來進行式。目前,這四國國內生產毛額,還不及主導全球經濟的六大工業國(美、日、英、法、德、義)的一五%,但假設金磚四國都維持有利經濟成長的政策和制度,「未來五十年,金磚四國的GDP將超越六大工業國;股市成長倍數將達六十六倍。」

其中,中國在未來兩年超過德國,在十一年後超過日本,在二○四一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印度也將會超過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未來三十年至五十年,印度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率最高國家。

未來,巴西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三•六%,而且將陸續超過義大利、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俄羅斯則將在二○二八年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屆時,這群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不見得是最富有(國民所得最高)的國家,這將讓跨國企業的發展決策,變得更加複雜。報告一出,震驚全球,回應風起雲湧。

去年,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公開表示:「我們在這裡討論世界經濟,卻沒中國和印度參加,是沒有意義的。」全球七大經濟巨人張開臂膀。於是,今年二月初,在倫敦舉辦的七大工業國財經首長會議,金磚四國財政部長同時獲邀出席。印度財政部長奇丹會後表示:「我想G7終於體會到在它們之外,還有一些經濟體可能在未來十到二十年間,發展成全球經濟強權。」

高盛報告發表前後不過十七個月,卻讓七大工業國清楚意識到,自己很快就不再握有全球財經決策的主控權。而跨國企業更開始將這份報告列為資源配置、全球布局時的重要參考。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豐田汽車已將積極崛起的金磚四國,列為全球擴張的重點。他們預計到二○一○年時,將把這四國的產量擴大到二○○三年的十倍。

豐田,只是例子之一。當跨國企業展開全球棋盤上的新部署時,大幅裁員與加碼徵人的故事,將會在不同國家上演。

根據這份報告,下一個五十年,新六大經濟體的面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國。現有的六大工業國裡,只剩美國與日本,能與金磚四國相提並論。

同時,就算把五十年後的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四國當成一個國家,經濟產值加總起來,最高也只能排到第四名,仍落在中國、美國和印度之後。

高盛報告中指出,「世界經濟的風貌,在過去五十年裡劇烈改變。下一個五十年,變動的幅度將一樣戲劇化。」「中國崛起的故事已為人們所熟知,但我們懷疑,印度和其他國家的潛力,以及發達國家的老年化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影響,還不為人們所認識。」

繼二○○三年的第一份報告後,次年高盛集團又提出第二份金磚四國報告。去年底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以「你必須擁有的四個國家」為題指出,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十九世紀工業現代化浪潮、二十世紀低成本的運算及通訊、科技等三大世紀趨勢出現後,人類近代史上,影響層面最深的最新趨勢,就是金磚四國的興起。因此,《商業周刊》特別取得高盛的同意,濃縮整合兩份報告,並將摘要整理如下:

變貌一:全球資本市場變臉

現在金磚四國占全球股市市值的比重僅三•五%,十五年內應可達到一○%;但若四國企業積極上市籌資,更可提升到一六%。

至於四國的股市市值,則可望在十年內翻四倍達到四兆美元,其中六成將來自於中國與印度。到二○五○年,中國股市市值可望與美國並駕齊驅,互爭龍頭地位,各占全球股市約二四%市值;印度市場可占近一六%;金磚四國加總可占全球市值達四七%之高。

變貌二:匯率大幅升值

金磚四國貨幣的實質匯率,將在未來五十年內,分別升值一二九%到二八九%。其中,人民幣匯率若不受政策影響,將在十年內升值一倍。如果時間放長,到二○五○年,巴西貨幣可望升值一二九%、俄國可望升值二○八%,而印度與中國貨幣將升值近三○○%,分別達到二八一%與二八九%。

金磚四國經濟成長率的三分之二推力,來自於實質經濟增長,另外的三分之一來自貨幣升值。主要的原因,在於經濟高速成長將增加資本需求,並提高報酬率。因此金磚四國在各種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可能會增加,資本的流動因此可能會對這些國家有利,加速貨幣價值重新估價。

變貌三:推升全球經濟成長率

金磚四國的經濟高速成長,將抵消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和經濟成長趨緩的問題,推動全球GDP成長率高於四%,讓未來十年的GDP成長率,能維持過去二十年的平均值(三•七%)。

到二○○九年時,金磚四國以美元計價的每年新增支出額度,將達目前的兩倍,並超越六大工業國。到二○二五年,金磚四國每年增加的支出將是六大工業國的兩倍;到二○五○年時更將達到四倍。

變貌四:能源市場需求激增

四國經濟的興起,已經先行反映在必需物資如能源市場上;下一步應該反映在消費市場上,並在二十年後,反映在資本市場。

隨著大陸、印度經濟起飛,目前全球石油、能源市場需求的年增率,已經由一九九○年的一%到二%水準,在近年揚升到四%到六%。

未來十五年內,金磚四國興起將不斷推升市場購買需求,讓能源需求的年增率維持在遠高於二%的水準,這代表能源的漲價壓力將持續。

其間,中國的高額需求將持續不減,但在五年內,會由現在的八%倍增到一二%以上,然後在二十五年後,達到需求高峰的一六•五%,再穩定地下降。屆時,印度對全球能源市場的購買需求增長率,將達到現在的兩倍。二十年後,巴西及俄國的石油消費數量將接近甚至超過日本,達到現在的兩倍。

變貌五:新消費群誕生

金磚四國的中產階級人數(收入超越三千美元者),將在三年內增加一倍;十年內就會有八億人跨進中產階級,遠超過美國、西歐和日本加總的中產階級的人數。

中產階級增加的速度,中國未來十年就可以變為十倍,印度可以增加十四倍;俄羅斯與巴西則是增加一倍多。二十年後;四國共會有兩億個、年收入在一萬五千美元以上的中產階級,現在這樣的收入人數還只是少數。

到時侯,六大工業國的國民平均收入已達三萬五千美元,金磚四國裡,只有二千四百萬人能達到這種收入。即使是四十五年後的最大經濟體——中國的個人平均收入,只能達到目前已開發國家的水準(大約三萬美元)。

變貌六:耐久財市場需求暴增

國民所得開始提高,當地民眾消費習慣的改變,都意味著這些國家可能在不同時點,變成不同產品的最佳銷售市場。當所得收入達到某一門檻時,對耐久財的需求將突然出現。

在汽車市場裡,這個關鍵門檻是三千美元的收入水準,中國已經開始踏入這個門檻。預料在未來十年裡,中國的汽車車主數會達到現在的三倍。二十年內,中國會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印度汽車市場爆發期,會比中國還要晚約十年至十五年,但是,預料未來十年裡,印度的車主人數也將成長三倍。三十五年內,印度將超越美國汽車市場規模。俄國目前的車主人數已經不少,十年內將成長兩倍,與日本規模相當。

這份報告,雖然不是改變東亞地圖的大海嘯,但它緩緩而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形成。

其影響層面,從全球經濟板塊的挪動、國家勢力消長、企業的新部署、窮人與富人的重新洗牌,乃至於個人失業的降臨,與賺錢機會的新契機。從國家領袖、跨國企業執行長,到升斗小民,未來這四十五年,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場世界性的變貌。

變局,是機會,也是危機。

全球經濟面貌,每數十年就變更一次。美國經濟,在十九世紀晚期崛起;五十年前,日本和西歐由戰後重建;近二十年則有東亞國家的興起。下一波變化,將是金磚四國取代現代工業國;全球經濟重心,也將由歐美位移至亞洲。

所有企業豐收的獲利,都是過去數十年連串決策的甜美果實;個人未來的生涯規畫,也該是順勢而行。

當全球資本家的注目焦點已經開始轉變,就像多明尼克和露帕在第一份金磚四國報告的最後結語,「你,準備好了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記得有一個笑話是...

根據歷史,經濟學家的預測從來沒有準過...

二零年代經濟大恐慌之前,美國的市場還一片春暖花開...

每次的金融風暴.、景氣下滑回升,其實都讓經濟學家跌破眼鏡..

收拾殘局時所謂前因後果的解釋,有許多許多只是事後聰明..

章家敦估計中國將崩潰;大前研一預言台灣將被納入"中華聯邦"..

兩個人都有可以寫成一本書的理論,表示兩個人都有對自己看法最堅定的信念...

可是一個"先驗的"結果在今天就可以先被推知:經濟是一種不容易預測成功的東西。

(兩個最專家的專家看法相左,我還有什麼話說?)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大家其實都是杞人..

不過..上面的文章裡也說了...

「未來五十年,金磚四國的GDP將超越六大工業國;股市成長倍數將達六十六

倍。」

但是他有個前提...

......假設金磚四國都維持有利經濟成長的政策和制度....

換句話說,所謂「金磚四國」的推論根基.,只是將他們的年成長率自乘五十次,然後

發現自己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然後嚇到自己…

(當然我相信專家的研究不會僅止於把成長率隨便乘一乘…不過...)

唉...怎麼說呢...經濟領域裡我根本是外行...反正我覺得...真正對我們來說有意義的事,

不是五十年之後某些國家會怎樣怎樣的預言,而是「這些國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可

以保有競爭力(或者說..為什麼這些國家會讓專家相信他們會繼續保有競爭力)」…

所以我才特別喜歡天下雜誌…

看到日本的專題…介紹企業可以如何激勵自己的員工…

翻刊丹麥的報導…了解當地政府如何活化教育方法同時擴大學生視野…

我始終相信,一份負責任的報導除了指出錯誤或不當之外,還應該順便提供解決方

案…或借鏡…

今天我看到了…嗯嗯…金磚四國喔…噢天…俄羅斯人不是還在排隊拿麵包嗎…GOD…

巴西不是只會種咖啡(是嗎?個人地理不好…)和踢足球喔…唉唉…我看台灣真的要

加油了…

僅止於此嗎?

這篇文真只告訴我台灣有危機?

(誰會等到看完這篇文章才知道台灣有危機?)

我信仰決定論…但是我不相信現代技術可以蒐集到足以預測未來的資料…

所以說…在分析戰力攻錯他山之石之前…所有不太有建設性的倡衰或唱邱…都…嗯嗯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也非常愛看天下,類似這種關於全球化趨勢以及競爭力的文章.更是我閱讀的重點.

當大家一妹往中國跑時,他們會不會想到中國經濟泡沫話?當大家都還在用美元時,美元會不會崩壞(想太多= =|||)

或許吧,但是金專四國這種有點預測過遠的報告,雖然對現率不高,但是她卻勾話出未來大致的局勢,就算2050年中國還沒當上老大,2100年呢?2150年呢?

在前提是政策制度穩定的情況下,如此報告是屬於參考之用,但目前局勢也是如此發展的阿,所以大家還是要有警覺心.多多為台灣的為來著想才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金磚四國的發展

最可怕的在於他們的國家貧富差距太大了

像巴西 他們的富人幾乎擠在聖保羅等大城市

窮人受教育的機會很難

這種即將開發的國家就像暴發戶

突然賺了一大筆錢 也不懂怎麼節省 就狂花

那些社會下游的人民突然賺了一筆錢 不懂得啥是環保

這應該地球最大的危機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以下是我個人粗淺的看法

我覺得

就算中國當上老大....那又怎樣

他跟美日西歐相較之下能然是一個窮國家

雖然總生產毛額名列世界第一

但仔細一想........

那只不過是因為人口比較多罷了

總生產毛額除以人口數=國民所得

雖然人口多相當於市場大

商人也容易賺錢

但是考慮匯率

金磚四國的人民到了國外

他們永遠是來自第三世界的窮人

金磚四國也許看似一片榮景

但很有可能發生的情形是

他們只是在為先進國家做代工...像中國現在這樣

美日西歐等把高污染、勞力密集產業丟到金磚四國

留下最精華、最賺錢的"研發"在國內

現在已不再是那種肯拚就可以翻身的時代了

跨國企業這麼多

沒有雄厚的資本

要怎麼跟那些掌握尖端技術、大筆資金的先進國家競爭

金磚四國也許是世界前幾大經濟體

也許德英法排不進前幾名

但是最後錢還不是都被掌握科技的國家賺走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小超 發表

以下是我個人粗淺的看法

我覺得

就算中國當上老大....那又怎樣

他跟美日西歐相較之下能然是一個窮國家

雖然總生產毛額名列世界第一

但仔細一想........

那只不過是因為人口比較多罷了

總生產毛額除以人口數=?............(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你不能這麼說,根據報導(後續報導)中國的人力素質也在'往上提昇,比爾蓋茲更說到未來中國是非常重要的研發中心,越來越多的科技業者把研發中心設在中國,你能說忽視這樣的趨勢嗎?

不得否認的,中國的確人多,貧富差距更大,但是你也不能忽視在中國社會頂端的那群人阿!

如果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又是研發重鎮,你說他不當老大何時當老大,?

當然潛在的危機是存在的,好比說政治封閉,呆帳過大,法規不明確,貧富差距等等,都是未來發展的阻力以及風險.

有位大學教授說台灣的優勢在於比世界更了解中國 ,比中國更了解世界.身為斯土之人,如果不好好掌握這項優勢,你我未來難預測阿!

金專四國報告雖然震撼人心,但是許多專解提出質疑,真的這麼順利嗎?當前這四國的發展不容否認,但是潛在的許多社會政治問題更是有如一顆引埋在地底的大炸彈.

我們希望能再這樣一個世界潮流下,走出台灣的一片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這是金磚四國研究報告的一部分.請大家發表下意見吧

投資優劣

優→劣

印度>巴西>俄羅斯>中國

個別分析

印度:

  民主的政治體制帶來國家的穩定以及民主超級帝國-美國-的認同,而美國的認同通常代表著世界大多數的認同-畢竟世界上有將近一半的國家是美國的小弟。

  言歸正傳,印度正用十二萬分卑劣的方法仗著其英語系國家的優勢,以及廣大且廉價的勞動力,讓印度籍人員逐步佔領各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公司與工廠,高等教育的普及更讓印度人員摸上管理的階層。為因應鄰國(老共跟巴基斯坦。甚至還加上恐怖份子跟極端教派人士)威脅發展的軍火工業(比方說阿格尼飛彈)、重工業(南部的鋼鐵重鎮)以及高科技工業(也包括服務業-比方說寶來塢電影城計劃)拖動電子零件與機械業的高度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口-將超越中國-對於住家及食品衣料等民生工業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龐大,其中藏有無限的商機........

  國內到處都是莫名其妙的宗教跟複雜的種族,老是打來打去,造成一些很血腥的破壞還有傷亡,西方跟北方有兩個惡鄰居-老共跟巴基斯坦,總是喜歡聯合在一起圖謀西方及北方邊境的模糊地帶。龐大的移民群-來自印度鄉間,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甚至柬埔寨(高棉),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包含了卡車司機,勞工,犯人,甚至特務和極端宗教恐怖份子-湧進城市,在印度各大城邊緣造成了廣大的貧民窟,裡面藏龍臥虎,各種不法之徒-甚至恐怖分子-不斷製造騷動,攻擊所有有利可圖的地方,比方說外資工廠之類的,而各種貪污的官員索賄不斷,手續繁雜-這四個國家的通病-對外商而言又是一大挑戰。

建議投資

近程

全都可以。地點不要靠近西部跟巴基斯坦接壤處,那裡各種宗教繁多,西北部更有前塔利班分子盤據,東南部也不建議投資,種族紛爭多

長程

房屋 醫療衛生 衣料 開發 高科技密集產業 機械 鋼鐵 開發 食品 清潔 服務業 運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國在政治體制還有民族主義方面有致命傷.俄羅斯在政治上的表現也令人不敢恭維.境內到處都是黑手黨.再加上民族暴動很麻煩.反觀印度跟巴西.它們的政治雖然也強不到哪去.但是沒有中俄這麼嚴重

話說回來.崛起跟發展是兩回事.當然應該先發展再崛起的.但是地點也有相當影響

崛起最難的是巴西.因為離美國近

再來是印度跟中國.因為彼此衝突跟周圍國家的問題-想想巴基斯坦對印度.中國對東亞島鏈

最容易崛起的是俄羅斯.只要有錢技術方面由於前蘇聯高科技的關係幾乎不成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因為中國現在還被列為"開發中國家"吧..

所以商業限制較少,自然發展的快,當它邁進已開發國家之後,應該會出現很多失業者..

而且現在大家會看上大陸有兩個主要原因:市場大,勞工便宜

等經濟不斷的提升之後,勞工也變貴了,到時候各個企業家又會向其他地區發展了吧(而且那時的交通又更便利了)

所以當大陸經濟上升到某一程度之後,就會趨近穩定(OR下滑)了...(只是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至於其他三個國家...跟他們不熟=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塵舞焉 發表

因為中國現在還被列為"開發中國家"吧..

所以商業限制較少,自然發展的快,當它邁進已開發國家之後,應該會出現很多失業者..

而且現在大家會看上大陸有兩個主要原因:市場大,勞工便宜

等經濟不斷的提升之後,勞工也變貴了,到時候各個企業家又會向其他地區發展了吧(而且那時的交通又更便利了)

所以當大陸經濟上升到某一程度之後,就會趨近穩定(OR下滑)了...(只是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至於其他三個國家...跟他們不熟= =

目前中國很麻煩.高等教育普及讓人民不像以前一樣這麼好控制.民族主義的兩面刃遲早會刺傷自己.經濟發展應該會在沒有達到上限時引發越來越多的內亂.假如內亂不發生.經濟發展東部會比西部快到達.再來是西部勞工工資提升.東部大量失業勞工湧進西部.等西部開發的差不多了.中國經濟會走向類似日本的道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