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日本的泡沫化跟美國的大恐慌


Recommended Posts

我只能提供關於美國大蕭條的資料

很多人認為,美國在一九二零年代末發生的大蕭條是由於華爾街股市崩盤所導致,但事實上,華爾街股市的崩潰也僅僅是眾多因素造成的結果之一。

造成美國當時國內經濟崩潰的因素大致有幾點:1、社會上個人主義的興盛;2、社會貧富差距跟消費者的收入與其消費慾望不成恰當比例;3、佔有美國經濟的眾多人口的農業人口的收入太低;4、銀行金融系統的不健全以及消費者信貸的過於氾濫。

社會上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的興盛使得美利堅當時民眾的消費慾望大增,加之當時電視廣告的普及,使得美國消費者獲得產品資訊的途徑更為快捷及多樣,吸引了更多的消費的目光。但問題是在於,美國當時極為不均衡的收入分配(Income Distribution)使得美國的很多民眾在受到廣告的影響下,消費慾望大增之後,卻無法有足夠的收入去滿足自己的需求(Demand)。與此同時,美國的產業的生產力,或者說是工人的生產力在爆發經濟蕭條之前的大概六年裡,出現了極大的增長,使產品產量大增,但是工人的工資,從國家整體的角度去看,卻沒有太大的增長。這使得生產出來的大量產品,無法被賣出,供需不平衡。企業利潤最終依然是低於支出,為後來大蕭條中出現的嚴重通貨緊縮(Deflaltion)製造了條件。

在這個時候,美國出現了消費者消費信貸--Credit。因而使得許多買不起商品卻又非常想滿足自己需求的消費者,紛紛向銀行申請這種信貸用以購物。但由於當時的人們對於消費者信貸中包含的風險的觀念相當單薄,於是沒有節制地大量申請這一信貸,導致美國的消費者債務不斷累積,這也為1929年大蕭條發生前後的惡性通貨緊縮埋下了隱患。

而美國銀行業的崩潰也受到當時國際因素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歐洲各國最大的債主。許多歐洲國家的政府跟個人企業為了自身的重建,不得不向美國的私人銀行借錢。但是在當時的美國銀行業,許多貸款的銀行對於自己在國際上的新角色並沒有做好一個充分的準備,因而出現了"亂借貸"的現象。也就是說,不考慮對方還款的能力便向其借貸。這樣一來,許多歐洲國家實際上並沒有在短期能夠把款項還清的能力,於是使得美國的私人銀行出現虧空。

於此同時,美國對外國貨品又設有過高的關稅。這樣一來,由於當時美國是歐洲各國最大的出口國,歐洲各國的產品因為關稅導致的高價格而無法在美國國內市場有各好銷量,影響其利潤,最終的結果是歐洲各國政府及私人企業無法從出口貿易當中獲得利潤,進而償還從美國借來的貸款,導致了惡性循環。

美國的農民,在一戰當中,歐洲的糧食供應許多都需要由美國出口,但是在一戰結束以後,對於糧食的消耗量突然大減,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出現過多的糧食供應,導致美國農民不得不壓價,這使得美國農民從出口獲得的利潤大減,甚至根本獲得不到任何利潤。自然而然,從事農業的個人,對於其它商品消費的欲望也相當之低,進一步導致市場上的其他貨品的銷售受到阻滯。

最後就是美國的股票市場。當時由於工資分配相當的不平均,有錢人便利用手中大量的資金購買股票,而窮人出於一種投機心態,也參與其中,甚至出現了從銀行貸款買股票的行為(自己出資購買少數股額,但利用借來的錢買大部分股額),這使得股價飛增,卻沒有實質的產品對這種飛增進行支持,造成泡沫經濟。

到了1929年十月,股票的購買者們終於感到股票不會再大增了,於是大量拋售手中的股票,使得股票突然飛跌,造成極大的恐慌,以及企業的虧損。這促使更多人賣出股票。從這時起,大蕭條正式開始。

但在美股崩盤之前,如之前所講,美國由於有太多的消費者借貸,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在借完之後歸還貸款。這時,消費者們因為要去負擔還債的責任,其消費量便又再度大跌,供需再次不平衡。這導致生產者生產出來的產品,又遭遇到了滯銷,而且更為嚴重,因為消費者已經將它們的大部分收入投入還款中去。這使得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美國的大量工廠因為利潤更加少,而不得不倒閉或大幅裁員。造成大約1/4的美國勞動力失業。

在美股崩盤之後,由於許多銀行之前都向股票買家帶了款,並且自己也有參與股票市場的運作,還向一些無法還債的企業跟個人借出貸款,又由於歐洲那邊的貸款依然沒有還回來,導致許多銀行失去大量資金。這時,由於美國股票的大跌以及大蕭條的開始,許多人紛紛賣掉股票,跑到銀行去換成貨幣,或因為恐慌而跑去銀行取錢,卻因為銀行本身早已虧空,而拿不到錢。這製造了更多的恐慌,使得更多的美國人跑去銀行取前,使得美國的許多銀行無法承擔這種過高的對於貨幣的需求;美國的許多銀行都因此倒閉,而那些無法取得存款的人也因此破產。在1930年代的初期,美國有超過5000間銀行倒閉。

而且,因為很多人是以房子作為借貸款的抵押,當房子被銀行收回後,不得不露宿街頭。

於此同時,美國又正好遭遇到了自然災害,使得農民的生活更加難過。很多農民因此離開鄉村,被迫舉家遷往城市內需找工作,這對農業造成極大的損傷。

大蕭條的其中一個影響是在於它改變了美國的政治格局。Hoover政府沒有對經濟市場做好良好的監控,同時他的經濟政策也相當失敗。例如,他原本希望讓企業恢復投資,製造就業契機,卻又決定縮緊政府支出,增加稅收,使得消費者的消費慾望跟投資者的投資慾望更加低;反而不利於經濟復甦。當國家進入經濟蕭條,大量民眾失業的時期,政府放寬稅收政策往往有利於經濟復甦,恰好當時很多美國人又希望獲得政府的援助;但是Hoover政府並沒有這樣做,他覺得這樣一來會使失業的人長期依賴政府,造成政府負擔。這導致了失業工人的上街遊行(那遊行叫啥名字我忘了),反正就是製造民眾與政府間的摩擦。Hoover在當時為了提高美國國內生產者的產量跟銷量,甚至將關稅提高到美國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導致歐洲的出口商們更加雪上加霜,最後影響到了歐洲的經濟。

這一系列不恰當的舉挫導致Hoover的民望大跌,給羅斯福製造了良好契機。在羅斯福上任之後,他施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挽救美國經濟,稱之為New Deal。例如通過政府手段抬高農產品價格,降低產量,使供需平衡。同時增加政府支出,對基礎設施進行建設,製造就業等等。但是關於New Deal的細節,我知道的很少。=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共和黨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沒啥威信。

當然,美國的大蕭條也是人類歷史上歷時最長的經濟崩潰,而且包括了不少因素的影響。換句話說,算得上是其中一個"全方位的"經濟危急。

有意思的是,德國後來因為負債太重,經濟也非常不景氣,最後讓希特勒有機可乘,在國內拉攏民心。這也跟大蕭條有或多或少的關連。

以上僅僅是依據我個人獲得的資料打上來的,如果有不足的地方,還希望補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日本的泡沫經濟

我所了解到的是當時日本房地產的過度開放跟金融業監控不佳

當時日本因為擺脫石油危機,所以經濟景氣了好一陣子,資本過剩。結果日本央行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開放了金融業,放寬貸款,結果讓很多貸款金額流入房地產以及證券業。

結果就是,炒地皮的現象太嚴重,使房價不斷升溫,股票投資也越來越多,股票也像美國一樣產生泡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陸的case有點特殊

大陸的股票市場的運作與國家產業的生產運作沒有太大的關連。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目前中國的許多企業用於投資跟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其利潤,而不像西方國家的企業一樣,相當依賴股票市場當中的資金運轉,以及股權的分配。而且中國雖然大企業很多都上市了,但是維持中國的經濟增長的主力軍依然是製造業跟出口,而許多製造業跟出口行業都因為其規模的限制,而並未與股票市場掛鉤。所以,它跌,我也照樣生產,它漲,我也一樣生產。因此,股票市場在中國經濟當中扮演的角色就不像在其他國家一樣至關重要。像今年春節那時候的上海股票的暴跌,雖然跌成那種樣子,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這裡是指"實際GDP")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風平浪靜。當然應該還有其他的因素,但是我所了解到的只有這點,也不知道是否完全正確。

而關於房地產的"炒房"現象,大概是在去年的時候,中國政府便縮緊了建房,跟海外人士購房的標準。比如,禁止建設成本過高且價格過高的房屋,力求提高中產階級的購房能力;而海外人士如果想在中國買樓,我記得新聞上說,海外購房者需要向有關單位證明其留華時間的長度不少於半年,否則不允許其擁有產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房屋的供應量,降低樓價,以免在中國的金融業走向開放的時候,又有人像當初日本一樣,炒房地產。

而且中國現在也在對金融業當中的"爛帳"進行整頓,但看起來也是很迫在眉睫的。

成效怎樣,目前還看不出來。但是也有人認為,只要中國能夠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住世界工廠的地位,就可以較為平穩地度過這個金融業開放之後的"過渡期"。

PS: 雖說中國股票市場在經濟當中的影響並不像歐美國家一樣,但是市場過熱所帶來的最終結果,也必然是股市泡沫,以及對上市公司的損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裡所說的"爛帳",也就是那些不良放款,通常指"亂貸款"的行為罷了,也就是說,銀行在對外借貸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借錢者在一定時期內的還款能力。而且在帳目的管理上也出現混亂。而管理這種"爛帳"的方法,則包括了嚴格監控借貸的數額跟投資者借貸的目的等等。

關於當時日本的詳細情況,我這裡找到一篇舊稿,或許有幫助

泡沫破了,日本經濟十年疲軟 (記者 樂紹延)

  日本國土交通省3月23日發表的今年1月1日的“公示地價”表明,儘管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區域的地價出現了上漲的勢頭,但全國的平均地價依然在繼續下跌。其中,住宅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4.5%,商業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5.6%,連續14年下跌。與1991年相比,住宅地價已經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產生前的1985年的水準。商業用地下跌了約70%,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日本國土交通省公佈的這些數據表明,日本不動產市場雖然經過了長達14年的艱難調整,但不動產泡沫至今還沒有被擠乾,使日本經濟陷入十多年低迷不振局面的負面影響至今依然存在。

  泡沫越吹越大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擺脫了“石油危機”的影響後,開始快速回升,生產和需求十分旺盛,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繁榮期。在這個時期,日本出現了大量的剩餘資金。日本中央銀行為了刺激經濟的持續發展,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但這些資金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結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當初,日本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泡沫的危害認識不足,也沒有能夠及時地對房地產市場現狀作出一個正確的評估,紛紛給房地產公司和建築公司發放貸款,形成了房地產不斷升值和信貸規模不斷擴大的惡性迴圈,泡沫越吹越大。 

據日本國土廳公佈的調查統計數據,1985年,東京都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為120.1(1980年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漲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間暴漲了近兩倍。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價上漲了3倍。日本經濟從此埋下了十多年還未能了結的禍根。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製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產泡沫。 

經濟一蹶不振

  然而,吹出來的泡沫總是要破的。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價和房地產價格同時開始暴跌,並一直持續到現在。不動產泡沫破滅給日本經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導致日本經濟十多年來一蹶不振。

  泡沫經濟期間,除房地產和建築公司之外,日本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價格的暴跌和經濟的長期低迷導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產業較深的大企業紛紛倒閉。據統計,在破產企業中,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的比例最大,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產商在內的建築行業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產,佔當年全體破產企業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閉,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產公司,均創戰後上市企業倒閉的最高記錄。 

房地產價格的暴跌還重創了日本金融業,演變成了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房地產價格持續暴跌致使許多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徹底失敗,根本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不得不宣佈破產。房地產公司以及個人在向銀行貸款時雖然都有房地產等資產作擔保,但隨著土地價格的不斷下跌,擔保的價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不斷增長,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債權大量增加導致金融機構的財務體質十分脆弱,抗風險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機構甚至還出現了資金週轉失靈等問題,並導致日本十大銀行中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銀行相繼倒閉。中小金融機構的破產更是接連不斷,日本金融體系發生劇烈動蕩,險些引發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日本銀行的各項機能均遭到重創。日本政府為了穩定金融體系,不得不向日本金融機構投入大量的國庫資金,處理因銀行倒閉遺留的問題以及增加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自1997年以來,日本政府累計已經對金融機構提供了23萬億日元的資助。 

儘管如此,日本大型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一度已經降至了8%左右,勉強夠上國際清算銀行規定的下限。國際著名的企業信用評級機構不斷降低日本的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導致日本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籌資難度加大,成本提高。資金是經濟的血液,金融機構接二連三地倒閉使日本經濟出現了失血問題,對部分地區的經濟產生了嚴重衝擊,不少企業因缺乏資金而倒閉。 

日本企業所需的資金基本上都依賴於銀行貸款。不良貸款餘額大幅增加導致銀行一再提高貸款門檻,嚴格對企業貸款的審核,縮小了信貸規模,使得日本央行放鬆銀根的政策不能產生效果,許多企業因得不到生產所需的資金被迫破產,結果出現了銀行因不良貸款增加而嚴格控制信貸項目,企業又因得不到生產必須的資金而停產甚至倒閉,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又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的惡性迴圈。 

三大原因使然

  日本房地產泡沫雖然已經破滅了15年,但其負面影響依然十分嚴重,至今還制約著日本經濟的健康發展。

  不少經濟學界人士認為,日本經濟在泡沫破滅之後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金融體系受到重創,不良債權層出不窮。而不良債權層出不窮的最主要原因是,作為貸款抵押物品的不動產價格不斷下跌。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出現如此嚴重的不動產泡沫?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首先是日本政府的金融政策失誤。1985年10月,西方國家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簽署了“廣場協議”之後,日元開始大幅升值。為了降低日元的升值壓力以及刺激內需,日本一再放鬆銀根,使基準利率創下了歷史新低,導致過剩資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動產市場,吹起了巨大泡沫。當日本金融管理部門察覺到這個問題,利用利率杠桿實施宏觀調控已經為時過晚。當時的日本大藏大臣宮澤喜一後來也承認,金融監管當局的政策失誤是導致日本泡沫經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房地產貸款作為最佳貸款項目,無節制地擴大信貸規模,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就在泡沫即將破滅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銀行向房地產業發放了總額為50萬億日元貸款,佔貸款總額的1/4。 

第三,投資投機過度,房地產業虛假繁榮。房地產價格暴漲導致企業和個人都紛紛投資和投機房地產。人們從銀行貸款購買房地產,然後再用房地產做抵押再去購買房地產,造成了大量的重復抵押和貸款,並加劇了房地產價格的暴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用謝......囧

其實他們也有此類問題

而且房地產泡沫的現象正在趨於明顯

據說導致倫敦這種房價暴漲的主要原因

是在於大量前往倫敦居住的海外投資者,對於房屋的需求所致

不過,房價飆升的現象在全球範圍內都存在

因為地球上的人口太多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