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給學弟妹的一封「思考」的建議信


Recommended Posts

  嗯,雖然這篇文章有點陳腔濫調,大致上只是統合過去的一些想法,裡頭的東西幾乎可散見於其他文章裡。不過因為貼在別的論壇時受到不錯的批評,所以容我這個老人繼續陳腔濫調地蹂躪各位的大腦吧,囧。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我認為很多情況是,當一個人長期接觸某種價值觀或學問時,才會開始相信或啟發興趣,而我就是抱持著這種想法來與大家分享。(這一篇文章是我參加以前私立國中的校友會兼校慶活動所寫的徵稿文。)

——————————————(正文開始)——————————————

  在寫這篇文章同時,我正於世新大學法律系自修室,剛從處理同學社團的事務回來,帶著一點恍惚與喘息,試著拼湊腦內殘破不堪的隻字片語。從松翰那裡得知這次的徵稿也已有半個月之久,我有些話想說,但只是思考著,而不知該從何下手。更令我猶豫的是,公告的三個徵稿內容似乎也不符合這篇文章的類別,但我想還是嘗試看看,希望透過這個機會,與各位學弟妹分享我的經驗,以及我所關心的事情。

  至今仍印象深刻,我在國二升國三的暑假轉出了慧燈,因為學區的關係,到宜蘭的中華國中就讀,不過在經歷暑期輔導三天的適應後,因為打擊太大所以又跳槽到了復興。比起這些公立國中,慧燈的生活還算不賴,現在也許變很多,這點我就不清楚了。

  四年前,我以中等成績考上了宜蘭高中,在高二分組後成績就直直落,甚至是高三畢業時,還必須在暑假補修學分才能拿到證書,英文被當了六次、數學五次(沒被當的那次是因為老師的寬容),類組排是倒數前五名,這點令我國中同學感到驚訝,通常他們會拋給我一個問題:「你怎麼變得這麼落魄?」我也只是笑一笑,沒多說什麼。我現在是大學一年級,在去年重考了一次,也從原本的三類組改變成一類。

  高中教育令我很失望,但這種說詞看在別人眼裡,也許想著這傢伙不過就是遊戲輸了在鬧彆扭罷了。的確,這場遊戲不適合我,所以我在體制外,尋找了另一個適合我的教育,高中期間因為某位老師的啟蒙,讓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後續的開導者,也不斷引導著我去實踐、去思考;我很感謝這些機遇,讓我現在可以走我自己的路,而不是隨波逐流,繼續於這個可怕的既定航道沉浮。

  在我高二時,因為政治信仰的變動,讓我開始為學生權益搏鬥,高中的行政太誇張,有太多不顧學生權益的行為;更可怕的是,自治會根本不在乎這點,他們關注的是校慶活動,以及社團事務與運動會。所以我從寫萬言書給校長、與教務主任筆談,到跟教育部揭發學校的違規、和一些老師們交流想法,這些軟性的互動,都是一個人在做,同儕們也僅是漠視,甚至是自治會的學生還跟我開導:「就算你成功了又能怎樣?就能考上好的學校嗎?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你好好想想吧!別去搞那些有的沒的。」當然,大學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許多對學生的歧視、對權益的罔顧都不斷發生著,這些通常都是因為升學需求才產生的,不免為這樣的教育環境感到憂心,究竟我們國家辦教育,目的到底是什麼?

  從學生權益思考抽身後,我開始對教育問題做探究,包含在網路上的討論,以及許多書籍雜誌、文章的論述,從中獲得了不少心得。「你期望什麼樣的生活,就想辦法自己去改變、自己去爭取。」這是我目前政治信仰的核心價值,這樣的概念多少也諷刺著台灣人總是期望能有人來領導大家改變,英雄崇拜也是因此而生。我嘗試建構出一套新的教育體制,也寫了數十篇的文章,通常是政治跟教育的思考,偶爾也有在網路上看到我文章的朋友,來跟我分享他的經驗,或是尋求建議。最近,我跟幾位朋友一起規劃建立人文平台作為發展雜誌的基礎,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專長,包含法律、文學、哲學、經濟、人文思考、政治、教育等,而且幾乎可以用「控」來形容;在幾個月前,我跟人本教育基金會通了信也通了電話,是我首次直接接觸的NGO團體;網路上,我跟新政主義的創辦人討論各種議題,同時也成為推廣新政價值的成員之一;去年年底,參與了十多場座談會,包含法案修正、反體罰、性別人權、哲學學術研討、青年國際公共參與等;2006的暑假期間,我參加了行政院青輔會辦的青年國是會議……。一切其實都令人意想不到,過去在慧燈時,我還深信,在高中依然會沉迷於數學之中,甚至是未來在大學唸數學系,終其一生研究數學。現在則是,我相信未來會走向社會改革跟教育改革的路,這已經成為我的人生目標。它會是我的工作,但也許不見得是職業。

  台灣的教育環境令我很憂心,就在執筆於此之前,我正好看了一篇政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寫給研究生們的信,「研讀社會學,卻一點也不關心社會,那麼,社會學對你們的意義會是什麼呢?」反觀法律系也是相同的,「新生座談會時,沒有一個教授談到法律人的理想,而卻不斷強調多麼重視學生學業、投注多少資源在學生考國考的計畫、世新師資多好多好,誇張到敢說私立學校只有東吳法律可以與之抗衡。我很無言,身為一個法律人,你學法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我去年八月底為世新法律系下的註解;然而,學生們也是剛好附和這樣子的教育方向,因為對這些學生來說,怎麼賺錢、怎麼擁有社會地位才是重要的,什麼法律正義、法學素養、法律改革,也不過就只是在判斷上可以大聲嚷嚷:「那是必須的!」而在實際作為中,又是另外一回事。面對這樣一個共犯結構,我不知道在台灣未來的法律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我也僅能暗自期望,也許其他學校不是這樣子、也許還有許多學生願意為學術所期望的上位價值付出,就算他們是身處在惡劣的教育環境與唯利是圖的同儕中。

  學生對於公領域的冷漠,從國、高中即已養成,對公領域的批判是養成獨立思考能力的契機,而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除了可以較嚴謹地分析問題、不落於既定的價值觀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會帶領你建構起自己的思維與信仰(這裡的信仰並非指「宗教信仰」,而是接近「信念」這個意涵)。這是重要的,不僅是人生觀的思考,甚至是為自己的信仰訴諸實踐;有一個說法是,所謂生命意義的終極,不過就是在追求這些東西罷了。對我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並非是生活、家庭、職業或愛情,而是「思考」;這種思考,也並非僅限於對公領域的批判或自己的信仰價值觀,它所涉及的是身為人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包含抽像的情感、心靈或夢想。

  我期望,學弟妹們在課業之餘,也可以花時間思索這些問題,哲學是個很好的媒介,它不僅是理性、嚴謹,也提供了許多思考素材,包含形上學、知識論、道德哲學、心靈哲學、語言哲學等等,但千萬不要把哲學視為如某些書籍所謂的「生命哲學」那樣的東西,這類書裡頭所描述的,只是在跟大家說,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是比較好的,這跟哲學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哲學講求理性論證,而不是「斷言」。當然,哲學也跟宗教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宜中曾有一位教官是哲學系畢業的,但他卻一直灌輸「哲學出來就是當乩童或是去神壇服務」之類的觀念,不禁令我懷疑,他真的是唸哲學系嗎?還有就是,哲學系是聰明人才唸得了的,因為那需要具有很強的邏輯能力,甚至是,當面對一個命題而需要設計出論證過程時,還需要用到創造力。這只是為了提醒各位,如果為了想考上好學校而不惜念哲學系進而轉系的同學,千萬要想清楚,特別是中正大學的哲學系,因為他們是分析哲學的大本營,最重視這類的能力了。

  「思維是變動的。」這是我一路走來的觀察與別人的經驗,擁有獨立思考將會不斷面臨到新價值的撞擊,你必須從中思索並且信仰你重新判斷的正確的一方,如果你沒有體會過這種經驗,很抱歉,也許你尚未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執筆至此,期盼各位重新省視自己平常思索的事情,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心有關於自身的公共領域,好比學校,或是家庭,甚至是這整個社會。我也期望,有朝一日,可以在這樣的道路上與各位相遇,一起為自己與社會付出一份心力!

  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打了這篇建議信,如果任何人閱讀了這篇文章而有任何意見或建言,都可以用電子郵件跟我連絡,讓這樣的獨白變成對話,也算是彌補這種文章欠缺互動性的缺陷。我的E-Mail是:[email protected]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期望各位擁有美好的生活與未來,當然更重要的是,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生命不過百年,大家好好珍惜吧!

於2007/4/19完稿

——————————————(正文結束)——————————————

  囧,我發現整理自己的文章或對自己文章拋出議題都是件困難的事,所以這個部份我不知道該打什麼才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篇先至頂

另外,如果你把它加上一些在人文版思考用的到的思考方式 那樣會是更好的至頂文xd

ex:你在「我在思考教育」那篇所說的「當你想要對一個議題放砲時,最起碼你得先了解它到底是什麼。」

(苦口婆心總是比不上範例解說或是言簡意賅,你該知道的)

然後把容易被忽略掉的重點或粗體或紅線,總之不要讓大家被一片黑嚇到,這樣就是完美的至頂文了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篇先至頂

另外,如果你把它加上一些在人文版思考用的到的思考方式 那樣會是更好的至頂文xd

ex:你在「我在思考教育」那篇所說的「當你想要對一個議題放砲時,最起碼你得先了解它到底是什麼。」

(苦口婆心總是比不上範例解說或是言簡意賅,你該知道的)

然後把容易被忽略掉的重點或粗體或紅線,總之不要讓大家被一片黑嚇到,這樣就是完美的至頂文了xd

囧,你該不會想置頂一輩子吧?

我的直覺放在下面比起置頂更容易吸引我去看,可能是因為置頂那裡有個閒聊版的關係,囧。

話說回來,我這篇沒有加上整理或拋出議題、自己的意見,這樣算合格嗎?

我覺得寫的很棒,我會比較喜歡討論在現有教育制度下,表現較差的學生怎麼闖出一片天,所憑藉的是哪方面的實力,還有怎麼表現云云

謝謝。

表現比較差的學生,大概是對一般科目不拿手,或是沒有興趣唸。而所謂一般科目,指的是國文、英文、數學、物裡、化學、生物、歷史、地裡、公民....等。

因此,有個方法是,在空閒之餘去研究那些非一般科目的知識,好比大學的教材就比較廣泛,尋找自己有興趣的東西,透過各種可能的方式來尋求認同並以其為動力,好比說,寫寫小論文。當然,這種「知識」不全然侷限於學科,好比說,去下圍棋也是一個方法,追求神乎奇技是國家教育無法達成的(所以我論國家教育根本沒達到適性適才的可能性,而且還因此浪費了人才資源在消耗於無意義的教育上)。或是各種運動,以奪下全亞洲各地冠軍為目標。

不過,這種脫離正規體系的做法有其風險,它不像正規體系可以接納所有人(話雖這麼說,但我也不認為這樣的接納又如何),所以嚐試新的路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標準,可能也很難闖出一片天。所以必須要具有興趣,而且也要有信心;下定決心才脫離正規體系也是重要的,否則很可能會像我處在危險邊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的直覺放在下面比起置頂更容易吸引我去看,可能是因為置頂那裡有個閒聊版的關係,囧。

話說回來,我這篇沒有加上整理或拋出議題、自己的意見,這樣算合格嗎?

我的直覺是你一直都沒搞懂在文章裡加上自己的看法是怎麼一回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的直覺是你一直都沒搞懂在文章裡加上自己的看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是別人的文章而我轉貼,那我知道應該怎麼加上自己的看法。

不過對自己的文章加上看法我就不清楚要怎麼做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轉貼文章:有多方面議題與價值觀之文章,可不需拋出議題,但須於文章最後附註自己的想法以帶領方向,並顯示有認真看過自己的轉貼文

自己無法提出議題的文章需在文章下方附上文章的條列式整理,轉貼文章若無附註想法者亦同。

我以為轉貼自己文章需不需要附註自己的想法或拋出議題一事,有必要因此去修改版規成

"轉貼文章:有多方面議題與價值觀之文章,可不需拋出議題,但須於文章最後附註自己的想法以帶領方向,並顯示有認真看過自己的轉貼文(轉貼自己文章者不在此限)

自己無法提出議題的文章需在文章下方附上文章的條列式整理,轉貼文章若無附註想法者亦同。(轉貼自己的文章若還附註想法是畫蛇添足,若無法對自己的文章提出議題的人應該面對牆壁蹲馬步思過)"

: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轉貼自己的文章若還附註想法是畫蛇添足,若無法對自己的文章提出議題的人應該面對牆壁蹲馬步思過:p

吽,我的文章是分析、討論我觀察到的議題,如果又要在後面提出議題,是要我提出一樣的東西嗎?

我想當我轉貼一篇別人的文章,而那篇文章在探討某個議題時,我可以提出一個議題,而那個議題不同於作者再討論的議題本身。好比說,我可以從他的某段論述延伸出另一個思考。

當一篇文章在說明「人總是有惰性」時,我如果又在後面提出議題說:「人到底有沒有惰性?」會不會顯得多餘?

而如果要我從自己的文章的某個段落提出延伸討論,我想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文章的完整,對我所擁有的經驗跟知識而言,沒辦法直接多做補充。真要延伸,也只可能在我沒有把文章某些東西說清楚,或者是有其他人提出不同的經驗或看法,進而才有可能有進一步的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一篇文章在說明「人總是有惰性」時,我如果又在後面提出議題說:「人到底有沒有惰性?」會不會顯得多餘?

但是如果你引用了其他地方的例子,或是文章很長的時候,是不是大家都能看出你寫的是「人總是有惰性」?如果看的出來,又會不會因為沒有仔細看而斷章取義?這個部份是為了縮小某些比較專業的版眾與一般版眾的隔閡(當然沒有看清楚是他們的問題,但是如果再文章最後一段加上幾句話就可以讓人更為清楚知道你在說什麼以增進討論意願,仍是值得的)。

其實我要的不多 只是像「我在思考教育」這篇的最後一段這樣就夠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沒有切入教育議題本身,這裡所講的是對公共議題的思考,而這樣的思考奠基了我對教育的思維基礎,而我希望,透過這些論述,大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與信仰,不管你的興趣是否在於教育,或許這些對於大家建構自己的理想有些幫助。

至於B福

轉貼自己文章者不在此限

轉貼自己文章視為在不同時間所做的個人創作

這方面不視為轉貼文章,否則若轉貼文章是「把其他地方的文章(不限自己或他人)複製貼上到人文版」的話,在電腦裡打草稿直接貼來人文版不也是轉貼文章?

說到這個我的確想到要修改一下,新增「以條列式或是分段式敘述的文章不在此限」(因為那種文章整篇都是整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months later...
  • 1 month later...

我不是要批評那些為了跳板而去念哲學系的人心態多麼的不好。

而是說,他們如果對哲學沒興趣,又想唸哲學當跳板,那考驗他的就是一年或半年的哲學課程,如果既沒熱誠又不怎麼聰明,反而可能會被退學的。

我們當然可以改變他們的動機,讓他們認為唸哲學可以有好的前途或得知哲學本身的樂趣,但我本身不是唸哲學的,我不覺得我有能力說服那些對其他科系有興趣的人來唸哲學系(而且我認為這個效果大概也不大)。況且這也不是我的主張,我只在意大家可以嘗試透過哲學來思考,平常接觸一些哲學書籍如此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