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2年國教


Recommended Posts

今天我一回家

我奶奶就跟我說"哈哈~你的學校被排除在外耶!只剩你姐了!"

(老姐唸北一...所以我奶奶很瞧不起我...)

本人真的聽了很惱怒...

當場回他一句..."你又知道松高有多差有多好?那些根本就是教育部在亂搞!"

教育部搞什麼亂啊!

這是幹麻啊!

教育部憑什麼這樣亂搞啊!(怒)

沒事就把事情弄得這麼亂...

現在這樣難道不好嗎...

那種方式...對很多人或很多學校來說都有困擾...

他們到底有沒有仔細想清楚阿...

害我也有點想寫信過去...

(我可以翻桌嗎ˋ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4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其實實施時間是2009

政策提出者到時能不能掌權都還不一定呢?(連黨內提名都不一定會上,更不用說選上)

其實不一定會實施出來啦

(話說我有之前教育部的一份資料,他是寫說台北市東西南北都會規劃一兩間學校,照這個理念來說,東區本來就該附中和松山啊,反正教育部也聲明說目前尚未規劃,一切都是記者在自己亂寫,就像聯合重工的陳總工程師一樣,新聞的東西看看就好,真的要確定的話最好是拿教育部新聞稿,像交大電信電控整併成交大電機這種事就是內部校務規劃新聞稿,這種事情就比較可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本來很想熱衷於在這個政策上

但最後想想,似乎沒啥意義

不管怎樣,暫時影響不到我們高二的,先好好努力在說

等到上大學了,有閒有能,再可以像金學長那樣積極爭取也不遲

不過如果要連署的話,別少算我這一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國時報

36所菁英高中職 可跨區招考 12年國教 基測照考 韓國棟、吳進昌/綜合報導

教育部昨天提出「十二年優質國民基本教育」配套方案,十二年國教全面實施後,全

國四七一所高中、高職中,將出現卅六所「菁英高中職」、二○一所「優質高中職」;國

中基測暫不取消,但改作為升學門檻,最終目標達到「社區高中職免試入學」的目標。

終極目標 優質高中職免試入學

依教育部規畫的時程,目前就讀國一到國三的學生,其升學方式不受影響,但現在的

小六生,將適用十二年國教。

教育部在下午的記者會並未說明實施後即取消目前實施的基測,亦即非免試入學;晚

間記者會時在媒體詢問下則又表示,會「鼓勵」現有十一所「優質高中」先試辦「免試升

學」,意即今年九月可能就有免試升學的「受益」學生。但實施辦法目前未定。

所謂的「社區高中職」,是指除了菁英高中職之外的其他學校泛稱(含優質高中),

全部免試入學之長期目標有無期程?是否不用基測成績?教育部長杜正勝說,社區高中職

免試入學是「終極目標」,也許五年、也許八年或十年才達成;是否仍要參加基測,要聽

取各界意見,「現在就說死,未必是好方式。」記者一再追問後,杜正勝終於回答,「最

終目標還是取消基測。」

杜正勝和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新聞局長鄭文燦於昨晚八時聯合召開記者會,回應

外界質疑,並提出十二項配套方案。

十二項配套方案較重要者,首先是縮短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教育部規畫今年起逐

年針對「非自願」就讀私立高中職的高一生,家庭年收入低於卅萬元者,每年增加補助二

萬四千元(目前每年補助一萬元);家庭收入卅至六十萬元的學生,每年增加補助一萬元

。教育部預估,九十六學年度有六萬二千人受惠,佔私校學生比例約十四.一%,所需經

費約八億元。

菁英高中職 由教育部審查認定

入學方式和學區劃分方面,初步規畫,九十八學年度高中職申請甄選入學佔所有招生

名額比例,由目前的四成提高為六成;一百學年度增加為八成;一○二學年度,全部採申

請和甄選入學,國中基測轉型成門檻,現行基測的十五個登記分發區轉變成「學區」。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為了維持「菁英教育」,卅六所傳統認定的菁英高中職(廿四

所高中、十二所高職)可跨區招生,自訂考試方式。菁英高中職的認定,須由各校申請,

教育部審查後確認,現在還無法公布。

教育部中教司長陳益興說,上述配套措施,仍在初步規畫階段,教育部將以半年聽取

各界聲音後才會定案。

全國目前共有四七一所公私立高中職,公立佔二七○所。根據教育部昨天提出的配套

措施,高中職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菁英」高中職,共卅六所;第二類是「優質」高中職

,共二○一所;其餘就是第三類。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說,目前有十一所高中職試辦優質高中計畫,到二○○九年,

將增加為二○一校,其中高中一一一校,高職九十校。非菁英、非優質的學校多半是高職

,教育部將積極協助推動「產學攜手計畫」,培養學生畢業即就業的能力。

教育部中辦表示,全國高中職校目前有共有卅餘萬名學生,但隨著出生率下降,再過

六年,國中畢業生將降至廿八萬人左右,全國國立和私立高中職校招生人數足夠容納所有

國中應屆畢業生。

配套、預算在哪?立委批政策倉卒 曾薏蘋、高有智/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施政報告,宣布二○○九年實施十二年國教。由於相關配套措施

相當複雜,對於入學是否免試、學區畫分及明星學校,立委聽得「霧煞煞」,總質詢時,

國親立委炮聲隆隆,直呼此政策是「大謊言、大騙局」;分明想把十二年國教當成選總統

的支票。

對於學區部分,更有立委表示,政策宣布後,建中、北一女學區房價一早就漲兩成。

昨天總質詢時,蘇貞昌一度把「十二年基本教育」說成「十二年義務教育」,引發國親立

委不滿,認為蘇沒有把政策好好研究,就急著宣布,把十二年基本教育作為選舉支票。

國民黨立委楊瓊櫻及親民黨立委張顯耀質詢時指出,十二年基本教育是否免試入學?

杜正勝表示,這是方式之一,而明星學校則尊重學校的作法。不料引發立委不滿,認為這

個政策根本就是騙局。

由於這次政策還包括補助就讀私校的經濟弱勢學生學費。張顯耀質疑,經費哪裡來?

杜正勝表示,這麼大的政策,行政院一定有編列預算。張顯耀追問,預算編在哪裡?杜正

勝回答,教育部。張顯耀氣地拿起今年度預算書抨擊:「教育部今年度編的預算,根本沒

有沒有這一筆。」

親民黨立委馮定國質詢時,更揶揄說:「政策一宣布後,就有建商告訴我,北一女及

建中學區,房價漲兩成。」他說哪些是比較差的學校,還是哪些是明星學校,教育部應該

說清楚。

杜正勝表示,學區認定有三點。第一、十二年國教後面的高中職三年,學區決不是小

學生到高中學區;第二是以行之有年,大家可接受的十五個分發區為藍本;第三所謂明星

學校認定後,採全國性學區,至於明星學校認定,會組一個委員會討論。

蘇貞昌回答立委質詢時指出,十二年基礎教育的好處是:第一,入學機會均等,補助

學費不會發生私立比公立高四倍;第二、入學率百分之百,提升高中職品質;第三城鄉差

距拉近,今年開始做相關配套措施,三年後全面實施,相關作業宣布後,將來會向各界說

明。

無黨團結聯盟立委林炳坤質詢時炮轟,十二年國教宣布過於倉卒,事前一點跡象都沒

有。

關心教育問題的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也說,十二年國教還沒有看到政府成熟配套,包括

財務計畫和技職教育發展等問題,目前只有方向宣示和展現決心,容易讓外界理解成政治

考量。

她表示,十二年國教沒有經過黨內討論,「行政部門對此責任會很重。」她強調,十

二年國教是重大政策宣示卻缺乏鋪陳運作,這是政策發布過程比較可惜地方。

菁英掛帥 恐成另類聯考 李義、葉志雲、楊淑芬、石文南/綜合報導

行政院決定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消息傳出後,昨天各地明星學校接獲許多家長探詢電

話,想了解學區範圍,一股轉學區的風潮已暗潮洶湧。也有校長擔心,自辦入學考試可能

變成另類聯考,採計在校成績又會增加學生壓力,不知該如何招生。

在校成績為主 課業將更沉重

「愈想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結果壓力反而更大。」高雄女中校長余碧芬認為,從過去

許多教育改革經驗顯示,政策與教育現場的實況總是有落差。

余碧芬表示,各縣市傳統名校以「菁英學校」名義抽離於十二年國教之外,自辦招生

,但該如何招生?如果舉辦紙筆測驗,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家長,不會讓子女放手一試嗎?

難保不會出現另類的「聯考」。

如果以國中在校成績作為入學依據,國中學業壓力可能更甚於現在,考試壓力只是換

個形式存在。政府要打破升學壓力、名校迷思的美意可能無法達成,反而衍生更多新問題

余碧芬以香港為例。香港實施免試升學,但仍舉辦大會考檢定學生的學習成就,可見

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在教育第一線仍有其意義,教師才能因材施教。政府必須嚴謹思考菁

英與通才教育的均衡發展,才能制定明確穩健的政策。

菁英學校贊成 認有助競爭力

雄中、中一中和南一中校長都贊同將菁英學校抽離自十二年國教的作法,認為有助落

實菁英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

雄中校長黃秀霞說,如果是齊頭式平等,高中教育會出現如同國中教學現況,教師因

學生程度落差太大而有教學困擾。

她希望教育部未來能制訂母法,讓菁英學校自行招生時有所依循,例如成立招生委員

會等,讓招生透明公平。

台中一中校長蔡炳坤表示,包括歐美在內,世界各國推動學校社區化的國家仍然有所

謂明星高中存在,國家仍應有適當管道培育菁英人才。

蔡炳坤表示,菁英高中招生方式應不脫各校單招或聯招兩種模式,他都支持;命題方

式自然亦應朝學科甄試方向規畫。

台南一中校長張逸群表示,能讓學校「盡收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令人振奮的訊息。

他說,這幾年來,台南一中與大學院校已進行多項合作計畫,包括與中央研究院的「菁英

培訓」計畫,希望能有更充足的經費繼續推動。

名校規畫因應 自訂入學門檻

他並指出,與成大合作的「高瞻計畫」目前分別有三個班級,近九十位學生與成大光

電、奈米、生物科技研究室合作,學生在校上課為主,在成大實驗室做實驗為輔,雙方合

作成效良好。

建中校長吳武雄、北一女中校長周韞維指出,如果未來仍保留基測,一定會以基測成

績高低決定入學者;如果屆時廢基測,建中、北一女中會有自己的甄選學生辦法。

吳武雄指出,建中已成立緊急規畫小組,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入學改變。他強調,如

果沒有了基測,建中會建立自己的基測為門檻,並再外加甄選辦法。

周韞維表示,她還不了解十二年國教相關措施及改變,若基測還存在,就會以基測為

入學門檻,如果基測不存在,北一女中傾向建立自己的甄選學生辦法,目前未有明確規畫

自由時報

蘇揆宣示:12年國教 後年上路 記者施曉光、申慧媛、彭顯鈞、李明賢 台北報導

非義務、低學費 挹注兩百三十億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在立院宣示,二○○九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分階段推「

非義務、低學費」十二年國教,估計到二○○九年總計加碼投資兩百三十點九億元;終極

目標讓學區內高中職免試入學,但建中等菁英明星高中不會社區化。

台灣實施九年國教距今三十九年,教育部長杜正勝說,如今各國紛紛延長國民教育年限,

台灣再不推動十二年國教,國民競爭力就會趕不上國際。

十二年國教預計分三階段推動、每階段三年;今年九月入學高一新生首先適用,對家庭所

得低於六十萬家庭子女讀私立高中職進行分級補助,每年計有十八萬七千多名學生受惠,

佔四十二點四%。

對於各界關心的學區劃分,教育部中教司長陳益興強調,仍維持目前十五個高中職分發區

及四十五個適性區,讓學生以居家四十五分鐘車程就近入學為原則,但家住建中或明星高

中附近學生,入學高中不能佔到便宜。

預計維持十五個分發區 六月定案

杜正勝說,教育部會組委員會認定哪些明星高中應不限定於十五個分發區,「一旦被認定

後,學區會採全國性學區」,不至於影響該學區房價,確切的高中職學區劃分方式,預計

六月才會定案。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也表示,除少數免試入學的學校外,國中生升學高中職的方式近三

年不變,國中基測保留。但期間將開始試辦鼓勵高中職部分免試招生。

二○一○年進入第二階段,國中生升學將採雙軌,陳益興說,現有建國中學等三十六所明

星高中職,學校仍可跨區及自訂考試招生方式。

另將對一般高中職師資設備經費補助,預計三年內讓全國有至少二百零一所優質高中職,

且逐年提高申請入學名額及降低基測採計比率等,目標至九十九學年,申請入學達八成名

額,最終目標是希望社區高中可以免試入學。

終極目標:社區高中免試升學

陳益興並說,未來大學也將分為全國型大學和在地型大學,擴大繁星計畫,提供優質高中

學生優先入學,以配合提升高中職社區化成效。

教育部提出十二項配套措施,還有將實施高中職學校評鑑,未通過評鑑的學校不可免試入

學、將有退場機制,未來課程也要改為「十二年一貫課程」等。

不過親民黨立委張顯耀質疑,既然是「國民基本教育」,就該是免試入學,且政務委員林

萬億宣稱後年將全面取消基測,但杜正勝的說法顯然不同。杜正勝解釋,國民基本教育的

內容涵蓋很多面向,入學方式的改善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必須循序漸進。

36明星高中職 可跨區招生 記者申慧媛 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教,其中最受矚目的是高中學區如何劃分。教育部

中教司長陳益興說,未來明星學校仍可跨區招生,並可自訂招生標準,諸如採用小型聯招

、獨招或申請招生等,教育部原則設定這類高中將有二十四所、高職十二所。

教育部設定的二十四所高中,教育界普遍評估,可能包括北一女、建中、雄中、雄女、中

一中、中二中、中女中、南一中、南二中、台南女中、武陵高中、中山女中、成功、松山

、彰化高中、屏東女中、花蓮女中、新竹高中、新竹女中、政大附中、師大附中、高雄師

大附中、暨大附中、新竹實驗中學等。

至於十二所明星高職,外界則分析以大安高工、台中高工、台中高農、台中家商、嘉義高

工、彰師大附工、花蓮高工、花蓮高商、松山工農、松山家商、北士商、高雄高工、高雄

高商、新竹高工、宜蘭高工、宜蘭高商等校可能性較高。

台中一中校長蔡炳坤認為,即使高中社區化程度相當高的美國等國家,對部分菁英教育培

育也多採取競爭式入學,未來台中一中不排除結合其他二十三所傳統明星高中辦理聯招考

試,也有可能保留部分名額辦理單招。

北一女校長周韞維指出,即使實施十二年國教,甚至免試入學都不影響北一女招生。北一

女目前有五成名額採申請及甄選入學,「比率已很高,不會再提高」,未來仍將以全國優

秀學生為對象,辦理大區域考試招生。

師長家長看法 「窮人不必再擔心升學」 記者謝文華 台北報導

有人憂明星學校迷思難除

十二年國教啟動,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林雲蘭坦言:「社會對『明星學校』的迷思沒有

打破,要落實很難!」北市家長林文虎則認為,學區劃分應更審慎,而政府保留三十六所

明星學校可跨區招生,規模太大,將壓迫社區高中的吸引力,恐失去推動延長國教的意義

公私立學校勢將重新洗牌

慧燈中學校長洪騰祥相當肯定推動十二年國教,讓「窮人再也不擔心升學」、符合社會公

平正義原則,且公私立學校也將因此「重新洗牌」,為私校殺出活路。但配套上應注意全

面提升高中職的素質,否則屆時仍會發生大批轉戶口跨區就讀情況。

資源分配莫忽略弱勢學子

霧峰農工校長黃運生則憂心,政府把心力都挹注在扶助優質高中,反而會再拉大高中職的

差距。呼籲政府進行資源分配時,切勿忽略高職、社區高中、完全中學,別讓弱勢的孩子

在十二年國教中,更被邊緣化。

多校不贊成廢除國中基測

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強調,政策雖有助拉近公私立學校差距,但能否全

面解決「搶進公立高中」的現況,則「看政府誠意」,舉例來說,公私立學校一年學費相

差四、五萬元,若政府只補助八千元,「於事無補」。

對於行政院號稱十二年國教長程目標是「免試入學」,包括北一女、宜蘭縣慧燈中學、桃

園縣楊梅高中、中縣霧峰農工等校受訪時,皆反對廢除國中基測,但肯定將基測逐步轉變

為入學門檻。多位校長指出,基測的功能在於檢視國中教學成果,並提供各高中選才、發

展特色的依據。

黃運生就說,若基測真的廢除,只是「表面上」消除升學壓力,到時候各校為了選才,又

回到「個別獨招」,學生得四處報考,壓力及花費更大。

但是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林雲蘭則建議,政府應該全面推動高中職社區化、廢除基測,

不應妥協、允許明星學校得以跨區招生。

焦點透視 正視質量不均沈痾 記者黃以敬 特稿

歷經十位部長、近二十年討論,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宣布十二年國教正式啟動,有意投入

三年兩百多億元推動中教改革,儘管在參選總統敏感時機難免引發外界政治聯想,但改革

魄力值得肯定,不能因為政治化而犧牲孩子教育提升的機會。

回歸教育本質,改革步驟及作法,須更細膩及避免負作用;此次方案,學雜費差額補助,

明顯是最易達成且討喜的作法。但要真正紓解國中升學壓力,還是要面對高中職質量不均

的結構性沈痾。

目前高中職招生量早已大於國中畢業生,國中生壓力不在沒學校念,而在要搶進價廉又物

美的公立明星高中職,因此學區如何劃分、招生要不要考試爭議甚大。

教育部有意維持現有十五個分發區為學區基礎,但事實上,目前十五區就問題不小,包括

大台北高中職資源遠優於中南部、台北市每位國中生升學機會率超過一百二十%,南部許

多縣市卻不到九十%,更缺乏明星學校;甚至同一分發區的台北縣、基隆市,也因遠不如

台北市,不少學生須搭車跨縣市上學,這難道就是政府所希望的「就近入學」?

此外,十二年國教一喊出,理念派學者專家多希望徹底消除考試壓力,學校則擔心免試將

造成中學生學力及素質下降。如果沒有真正投資全面提升各地高中職品質,讓傳統明星高

中職魅力相對減低,國中生升學競爭壓力,恐怕照樣存在,政府主事者應審慎評估。

聯合報

教部否認有明星高中名單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天公布12年國教重大政策,媒體則披露了30幾所菁英高中,未上榜的明星高中則

氣得哇哇叫。對此,教育部常次吳財順上午強調,教育部目前還沒有所謂的菁英高中名單

,未來菁英高中將由學校主動申請,主管機關通過才算。

吳財順無奈地說,所有被媒體點名為菁英高中的學校都很高興,沒有被寫到的高中就很生

氣,事實上,教育部目前並無菁英高中名單,所以也無從公布起。

吳財順解釋,菁英高中必須由學校自己來認定,主動向主管機關申請,國立高中向教育部

,市立高中向當地教育局,經過審核評鑑之後,才會成為菁英高中。

吳財順指出,一旦成為菁英高中,也別高興地太早,因為除了既有的預算,因為教育部是

不會給予任何額外的財源補助,也就是優質高中補助款絕不會發給菁英高中。

雖然菁英高中名單未定,但家長及學生都關心如何才能擠進這些好學校。吳財順說,菁英

高中的入學方式、學區畫分,內容相當複雜,各界意見也分歧不一,未來將與各縣市教育

局、教師及家長團體以及學校代表再溝通協調,訂出細則,教育部不會閉門造車。

吳財順強調,相關的細則最快在半年內、最晚一年內會制訂完成,2009年12年國教實施後

國中基測是否取消、不滿意分發結果可否重考、就近入學的區域、標準…,所有家長關心

的技術問題,目前都還未定案。

目前可確定的是,今年8月以後升高一的經濟弱勢學生,就讀私立高中職學費會獲得補貼

。吳財順指出,今年起升高一的學生,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下,一年補貼3.4萬,家庭

年收入在30至60萬之間,一年補貼兩萬元,不限人數。

但補貼對象限於非自願性,也就是選填學校時,前幾個志願都公立高中,但只考取私立學

校者,如果把私立高中列為第一志願,教育部不會給予任何補助。

吳財順重申,12年國教是教育部既定大方向,對國家、學校、家庭、學生都有利,台灣非

往這個方向走不可,目前全世界已有46個國家實施12年國教,為求進步,台灣也必須跟上

腳步。

12年國教非免試 北北基基測照常辦 聯合晚報 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12年國教」2009年全面上路,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表示,北

市單一版本教科書照推;如果12年國教「非免試」,北北基共辦基測仍如期於2011年舉辦

,但如何辦理還要再研議。

蘇貞昌突然宣布要實施12年國教,北市教育局昨天看了報紙才知道,昨晚緊急研商對策。

林騰蛟表示,教育部公布的12年國教,其實是「換湯不換藥」,而且意圖「混淆視聽」,

因為「12年國民基本教育」並不等於「12年國民義務教育」。

林騰蛟表示,台北市相對於其他縣市擁有更多教育資源,未來北市高中職招生,初步朝向

二階段招生規畫,菁英高中招生採大學區制,採計北北區共辦基測的考試成績;一般高中

則採教育部辦的全國基測成績作為門檻。但他強調,招生考試的細節仍須等教育部政策明

朗化後才能定案。

他表示,憲法所稱的「義務教育」是免費、免試、強迫,教育部的「三不」12年國教,並

非國人期待的12年義務教育;而且未來招生入學方式更複雜,需要克服很多技術性問題。

林騰蛟指出,國民基本教育法第11條規定,延長基本教育年限,實施須另以法律訂定。因

此教育部必須另訂「12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條例」,經行政院通過後送立法院三讀通過,

才可以實施。

12年國教答客問 聯合晚報 記者謝蕙蓮/整理

分發不喜歡學校怎麼辦

問:我家一時車程內有多校選擇,如松山高中、松山工農、松山商職、永春、延平…等,

若分發學校不喜歡可否改分發?分發標準是什麼?

答:今年到2009年基測考試、入學方式都維持不變,依考生成績、志願分發;2010年以後

入學方式還要再討論。

將來菁英高中怎麼招生

問:菁英高中是單獨招生、全國聯招還是小區域聯招?

答:菁英高中可以針對大區域招收全國學生,但招生方式未定案。

考不上菁英高中可重考嗎

問:如果沒有考上菁英高中,或是分發到私立學校不想念,可隔年重考?

答:未定案。會考量家長的意見。

負不起私校學費有補助嗎

問:家庭年收入高於60萬元,但一家有兩個孩子念私立高中職,負擔還是很沈重。這種情

況以後會不會補助學費?付不起可不可以不念私校?

答:2009年以前,只有家庭年收入60萬元以下弱勢學生,念私立高中職可以補助3萬4000

元和2萬元不等。符合條件,同一家戶不限補助一人;家庭年收入60萬以上家庭2010年以

後是否擴大補助,視未來財政情況而定。

保留24明星高中 將惹爭議 聯合報 記者薛荷玉、林新輝 台北報導

行政院昨天宣布,今年八月起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年起全面實施。初期重點是補

助經濟弱勢學生(家庭年收入六十萬元以下),以縮小公私立學校的學費差距。

教育部長杜正勝說,新政策另一重點是高中職社區化,目前的十五個學區將重新調整為車

程在一小時內的「理想學區」,讓學生盡量就近入學;未來的學區數目,應在四十五個以

下。

不過,教育部仍選定廿四所明星高中和十二所高職,可以自訂標準單獨招生或聯招。但教

育部昨天不願公布名單,預料實施時將引發爭議。

已宣布角逐總統的蘇貞昌昨天到立法院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將在後年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今年先實施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生學費補助及優質高中計畫,明年全面推

動國中小學生學習扶助計畫,後年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教。目的是減輕公私立高中學費負擔

、提高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及推動高中社區化等,以降低升學壓力,平衡城鄉差距。

杜正勝表示,十二年國教有十二個配套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弱勢學生學費補助計畫。

今年八月開始,讀私立高中職的學生,除身心障礙、低收入、原住民學生仍免繳學費外,

政府對其他經濟弱勢學生增加補助(最多兩萬四千元),非自願就讀私立高中職的學生還

可增加補助;但家庭年收入在六十萬元以上,或是自願就讀明星私校者,不在補助之列。

由於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採漸進式實施,今年可獲學費補助的是八月入學的高一生(現讀

國三),共約六萬二千人;明年八月起受惠的是高一(現讀國二)、高二生;後年八月起

,高一至高三的學生都可獲學費補助,總受惠人數為十八萬七千人,現在讀國一的學生也

可受惠。

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政策,有「不免試」、「不免費」、「不強迫」三不精神。次長吳財

順指出,不同於三十九年前實施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將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

「權利」不是「義務」,只要想讀高中的學生都有機會讀,但不是強迫入學。

誰是明星高中 教部不敢公布 聯合報 記者薛荷玉 台北報導

未來只有「明星高中」才可以自訂標準,單獨或聯合其他明星高中招生。根據教育部的口

袋名單,台北市的只有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政大附中、中山、成功等六校列名其中

,松山、景美、延平都未能上榜;且沒有任何一所私校被認為是「明星高中」。

人人想擠進明星高中,過去一直被認為是推動十二年國教的最大障礙,但教育部官員昨天

明確宣布,「不會拉下明星高中,繼續讓它追求卓越。」

教育部初步擬出卅六所明星高中職名單,包括廿四所高中,及十二所高職,未來其他的高

中職在八年內,要逐年調整招生方式到全面改成登記入學、社區化,只有明星高中職可用

單招或聯招方式,招收全台菁英學生。

擔心招致非議,教育部昨天不願公布明星高中名單。但據了解,被教育部初步認定為「明

星高中」 (或稱卓越高中),在北北基區域只有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政大附中、

中山、成功等六校,景美女中卻未被列入,成績表現亮眼的公立松山高中也不在明星榜內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縣的國立板橋高中也未入榜,使得北縣、基市一所明星高中都沒有。

且進榜的全是公立高中,私校如延平、再興、東山、薇閣、復旦等學生抽籤還擠不進的學

校都不算頂尖高中。台南市有四所高中入榜,包括台南一中、台南二中、台南女中、家齊

女中等被列入頂尖高中。高雄則有雄中及雄女入榜。

其他被視為明星高中、可能入榜的學校還有高雄師大附中、暨南國際大學附中、武陵高中

、竹科實驗中學、新竹中學、新竹女中、台中一中、台中二中、彰化高中、屏東女中、嘉

義中學、嘉義女中等。

教育部中教司長陳益興指出,這卅六所明星高中職不是教育部訂的,而是傳統社會長久以

來公認的,且明星高中的定義也在不斷浮動。

「明星不是你選、我選、或教育部可以訂出來的。」教育部官員表示,目前入榜的應該都

是自然形成、社會上有共識的佼佼者;未來,不在榜上,卻自認是明星、自己訂標準單招

,也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水準的,不是不可以,只是如此一來,這所學校教育部將不再提

供每年五百萬元優質高中補助。

確定出局 松山、景美:不公平 聯合報 本報記者 綜合報導

行政院宣示將啟動十二年國教,保留廿四所「明星高中」可以自招或聯招優質學生。雖然

教部不敢公布這廿四所高中名單,但多所優質高中校長知道自己學校沒上榜,都大喊「不

公平」!

台北市只有六所明星高中入列,「落榜」的景美女中、松山高中等學校很不滿。

松山高中校長林石得表示,認為,教育部不應該在沒有經過公聽會或公正公開的評選制度

下,就自行設定菁英學校,況且松山高中因為地利之便,校內學生來自北縣、北市、基隆

都有,從來就不是社區屬性的高中。

景美女中校長林麗華也表示會爭取成為「卓越學校」,同時也認為教育部設定名單的過程

並不公平,將抹殺辛苦辦學和教學的教職人員。她說,明星高中的存在並非不好,反而讓

學生有追尋的目標,也有助學校提升辦學績效,但何謂「頂尖學校」應有一套評選標準。

台北縣及基隆市可以招優質學生的高中一所也沒有。台北縣長周錫瑋質疑何謂「明星高中

」,教育部應該公布認定標準,讓外界信服,不能損及台北縣學子的權利。基隆女中、基

隆中學多名教師私下抱怨,這幾年教職員都用心教學,畢業上公立大學的人數每年都有增

加,其實每一個縣市至少應該有一所明星高中,採男女兼收,才能留住課業前段的學生。

建中校長吳武雄表示,十二年國教不同於九年國教,學生到了十五到十八歲的求學階段,

會發展出不同的興趣和性向,菁英高中還是有存在必要,如何篩選所謂優質學生,應授權

各校自行訂定基礎能力檢測。

北一女校長周韞維也希望教育部及早公布,別讓家長乾著急。

桃園縣武陵高中校長林繼生認為武陵應該列入頂尖高中,否則,成績優異的學生轉往其他

縣市求學,不利桃園縣的教育工作。

他說,武陵的表現超過許多縣市的明星高中,除有數理、英語資優班,也有音樂班,這幾

年奧林匹亞競賽更有優異表現,具備頂尖高中的條件。他希望教育部及早公布頂尖高中名

單,並說明如何訂定招生標準,讓學校早做準備。

彰化女中初審列入明星高中名單,教務主任黃煌智認為通過複審應該沒問題,萬一被規劃

為社區高中,「就很令人不可思議」。彰化高中校長杜貴欉表示,在中部縣市,彰中一直

把台中一中列為競爭對手,若兩校同被列為明星學校,競爭將更明顯。

12年國教將實施 高中校長錯愕 聯合報 記者孫蓉華 台北報導

行政院昨天宣布八月起實施十二年國教,要執行方案的高中校長卻一陣錯愕,「完全不知

道內容」、「明星學校是怎麼訂的?」等搞清楚後,有校長直言,從社區高中的畫分到入

學門檻等都是問題,更擔心若是全面申請入學,會造成學生成績兩極化、競爭力下降。

桃園縣武陵高中校長林繼生表示,十二年國教方案討論廿多年,行政院與教育部昨天宣布

實施,學校卻不知情,近半年來也未曾接到教育部指示,方案要如何執行,學校完全不清

楚。

林繼生說,如果社區高中規畫是依目前的高中多元入學的登記分發區,以桃園縣來說,桃

園縣的各公私立高中職就是同一區,未來要如何申請入學?是要以基測成績當門檻篩選再

加採在校成績,或者可以再參採其他表現?基測若是門檻,在校成績就很重要,屆時是否

又會引發區內各國中間的競爭?

台北縣立明德中學校長黃棋楓說,高中的設立不像國中普及,不可能讓所有想上高中的學

生都無條件「就近」入學,申請條件如何訂定、學區如何畫分都是問題。以台北縣來說,

如果僅畫一學區,範圍過於遼闊,但若分鄉鎮市,有的鄉鎮並沒有高中職,要如何就近?

黃棋楓認為,公私立高中職的水準落差很大,目前已高中職經營不下去,這些學校可能還

等不到「轉型」就要退場了,家長會想讓孩子就近去讀嗎?

黃棋楓表示,世界各國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國家不多,台灣若真要做,應先多辦幾場公聽會

、廣納建言,不要又把幾十萬學生當成白老鼠。

黃榮村:補助私校 曾志朗:免費入學 聯合報 記者李名揚 台北報導

前教育部長、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昨天表示,十二年國教更重要的是讓全部高中職都

能變得更好,不只是教育部昨天說的增加優質高中職,所以政府補助對象應擴及私立高中

職。

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說,十二年國教未來應朝免費、強迫入學努力,政府應趕快推動,因

為很多問題都出自升學壓力,十二年國教確實能減輕很多壓力。

黃榮村表示,高中職和國中小不同,私立國中小只占一成多,但都是名聲較高的學校,私

立高中職占總數近五成,其中大部分遠遠落後公立學校;若不能讓私立高中職在內的全部

學校素質提升,教育部這個計畫就沒有資格稱為「國民教育」。

黃榮村說,明星學校「不可能沒有,也不需要消滅」,只要教育部能輔導更多學校提升素

質,這些學校就會慢慢受到各界認同,成為新的明星學校。他說不需要強迫所有學校都成

為社區高中,因為會有副作用,如民眾搶購傳統明星學校附近房子。

「三不」國教 有名無實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 台北報導

教育部廿多年前就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但從早期比照九年國教免費義務教育,到這次不

強迫入學、不免費、不免試的「三不」國教,堪稱節節敗退、有名無實,難免被人質疑是

選舉支票。

教育部早從民國七十二年朱匯森部長任內,就開始規畫規畫「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

教育」,這計畫到了下一任部長李煥時,正式提出為「十二年國教」作準備的宣示;繼任

的毛高文改為先試辦「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但試辦多年終告失敗。

到了吳京、林清江,開始規畫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請台師大研發國中基測,原本是要當

門檻測驗,希望可以採計在校成績等綜合表現,後來屈就於社會對公平性的質疑,基測變

成升學主要依據,成為卅萬人超大型聯考。

民進黨執政後,前兩任部長曾志朗、黃榮村,仍不忘規畫十二年國教,但因經濟衰退,教

育預算縮減,十二年國教從原本希望免費義務教育,逐漸退縮為非強迫入學,且非全部免

費,讀公立高中職每學期仍要繳約一萬元學雜費,只是就讀私校補貼學費到公立學校水準

不過,執政黨還是不想出十二年國教的經費,只補助就讀私立高中職每年一萬元,並推動

「高中職社區化」,後來轉型為「優質高中職計畫」,即補助非明星高中提升水準,鼓勵

學生就近入學,等到少子化效應來臨,高中職招生容量夠,十二年國教水到渠成。

國教案交到杜正勝手裡,又縮成「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不強迫入學、初期非免試入學

、也非免費教育,以補助低收入戶子女為主,國民教育已「有名無實」,且考試、招生的

配套措施都還說不清楚,就急著宣布,還說要在大選後隔年推動,說和選舉無關,難以服

人。

行政院能否嚴肅看待後年實施十二年國教的承諾? 聯合報 社論

「延長十二年國民教育將在三年內實施」。這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最新的施政報告重點嗎?

非也,這是多年前的行政院長李煥所作的政策宣布,時間是民國七十八年。

政府宣示實施十二年國教,已近二十年之久。公元兩千年年初,當時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

身分的連戰,也作過同樣的政策宣布,並稱「實施時機成熟」;和今天的蘇貞昌一樣,也

強調並非為了選舉考量才提出。

我們檢視這段決策過程,並不是為了唱衰蘇揆此一重大政策。事實上,投資教育自不會是

錯誤的選擇,也是所有國民理應歡迎的政策。但十二年國教確係「知易行難」,容易討好

選民,談了近二十年卻還做不到,可見其中必有執行上的困難,社會分歧意見尤其不易解

決。當年繼李煥之後的行政院長郝柏村任內,以較為緩和改良的方式,實驗免試升學的「

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如今安在?號稱「取消聯考」之後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不

是同樣造成國三學生「帶兩個便當上學」的苦讀局面?可見,在高中就學的問題上,「十

二年國教」的口號容易喊,真正的競爭壓力卻不易消除。

蘇內閣這次對十二年國教政策如果要玩真的,首先須對問題關鍵有一番務實的認識。據報

載,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認為經費是最大的問題。負責規畫此案的政務委員林萬億則強調政

院已編列經費,作為補助弱勢學生就讀私校的學費差額。老實說,在「窮不能窮教育」的

前提下,經費問題反而並非真正的難題,在野黨在立院想必也不致太過刁難這筆預算。不

過,政院把「經濟弱勢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補助」列為今年先行的目標,顯然有點小看了

問題。就讀私立高中職學生最擔心的,難道是學費差額問題嗎?還是學校素質不一所造成

的考大學競爭力差距問題呢?此一核心議題不去面對處理的話,十二年國教計畫仍將充滿

爭議,且步步荊棘。

十二年國教政策,從形式上看,就是讓高中階段可使「人人有書讀」。但現實問題卻複雜

許多倍。從民國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國中畢業生的「就學機會率」已超過百分之百;到九

十學年左右,高中職及五專的核定招生名額都遠遠超過錄取人數,私校的學生缺額一年高

達十萬之多。可見問題的關鍵絕非學校不足,而是每年眾多的國三學生仍在頭破血流地競

爭少數明星學校。只要客觀現實和家長主觀認定上還存在著「高中好壞素質差距很大」的

現象,學生就不容易安心地在社區高中就讀。更殘酷一點地說,處於經濟弱勢、地域弱勢

、教育資源弱勢的學生,如果框限於不夠理想的社區高中就讀,因此削弱了升大學的競爭

力,如何能稱公平?

教改實施多年以來,漸往「高中社區化」的目標推進,其實是正確的方向;但社區高中在

質和量方面至今水準參差不齊,也因此仍見多數家長促使子女往明星學校「力爭上游」,

致造成國中生的嚴酷升學壓力。這次蘇院長的十二年國教方案中也提出「高中優質化」的

計畫,但這樣龐大的計畫,若要在全國各學區全面而普遍地落實,難道真是政院保證的二

○○九年之前即可能完成?政府既然發下豪語要把全國的高中都變成「國民基本教育」,

就要保證這樣的「基本教育」具有讓全國學子享受同樣教育資源、同等學校素質的權利;

若不能做到此一要求,致使落戶在所謂「好學區」的學生享有優勢,而社區高中不夠理想

的孩子不得不奮力申請跨區入學,則「國民基本高中教育」豈非空談?

至於國中基測在二○○九年到底考不考?政院和教育部至今說法不一,還有「全國分區辦

理公聽會,廣納民意」等動作亦尚未開始。那麼,後年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教的計畫到底是

否已準備妥當、時機成熟,答案十分明顯;目前急得抓狂的國一學生和家長,應該要有些

「自立自強」的心理準備了!

12年國教 遷戶籍 學區大搬「瘋」… 聯合報 陳逸仁 教(北縣淡水)

政府將於二○○九年前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及高等教育相關改革,筆者有些淺見。

首先,就經費角度言,試問此項套案為何放於「大溫暖」項下,而非「大投資」項下?除

非政府認為教育改革是一種比照社會福利相關的救助,否則似乎與主要先進國家放於「大

投資」預算項下趨勢並不相符。

其次,就國民教育而言,十二年國民教育若非義務,而僅是權利的話,則低成就及本來就

對學習無興趣的學生將仍然欠缺鼓勵機制及無意願求學;而中等程度學生反而將被迫只能

選擇社區附近未必理想的學校;資質優異者,除參加尚保留的少數明星高中招生外,通常

也不可能僅甘於就讀現有社區附近高中,仍然會想盡辦法能夠遷戶籍「搬學區」至理想高

中。而根據相關教育研究顯示,通常家裡環境較好者孩子也多半會是成績或學業優異者為

多,反而造成學生學區大搬風、想法子走後門情況。

復次,對高等教育而言,在地化應該不是重點。若真要社區產業在地化,現有終身教育體

制中的社區大學及訓練課程就可以擔負該功能。反而若從大學功能為研究的角度觀察,大

學應走向的是全球化,與世界接軌,而非在地化向內看;若改從大學功能為教學的角度觀

察,大學應著重於培養畢業學生與社會接軌的工作實力。

最後,也許我們應該合理懷疑,此等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真正用意,應該不在於讓大學生獲

得更多面向未來的能力,而僅是協助招不滿學生的大學茍活罷了。

蘋果日報

12年國教 2009年起實施 即日起少數高中 可申辦免試入學 綜合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宣示二○○九年起,正式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逐步提高申請入

學比率,二○一三年達百分之百,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轉型為門檻性質,且即日起開放少數

高中申請試辦免試入學,以社區高中職免試入學為終極目標,但全國有三十六所明星高中

職可自行決定招生方式。

拍板定案

十二年國教歷經九任教育部長規劃,終於拍板定案,蘇揆宣示今年八月起先啟動第一階段

補助經濟弱勢私校學生學費,二○○九年申請入學比率由現行四成提高至六成,至二○一

三年除三十六所明星高中職外,全面實施申請入學。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十二年國教有三

不政策,不強迫、非義務與不免試,現在國一至國三生升學方式仍不變。長遠而言希望推

動社區高中職免試入學,但未訂時程。

36名校可全國招生

十二年國教將以現行高中職招生入學方案的十五個招生分發區為學區劃分,提供就近入學

,在分發區內入學標準可考量基測成績、各校規定等,錄取學校以距離住處車程不逾一小

時為範圍。三十六所明星高中職則採「全國大學區」,可採單獨、全國聯招等方式招生。

教育部長杜正勝指將推配套措施,如去年起已扶植十一校成優質高中,二○○九年擴大為

二百零一所優質高中職;即日起開放少數學校申請試辦免試入學,最終目標為社區高中職

免試入學,他指取消基測「是未來研究方向」,另推動高中職評鑑、退場機制。北縣文聖

國小六年級廖姓學生說,他功課不錯,父母期許他上建中,但若明星高中職採全國大學區

,「要跟這麼多人競爭覺得希望很渺茫」。

教界批無實質意義

蘇揆指十二年國教勢在必行,「窮不能窮到教育,苦不能苦到孩子」,但親民黨立委張顯

耀痛斥:「沒有完整配套、實際做法的政策,根本是大口號、大騙局。」外界也質疑財政

來源,教育部指政院已編列二百三十億九千萬元補助。

教育界對此政策批評不少。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秦夢群指十二年國教非免費、非免試、

非強迫,與現行招生制度差距不大,不具實質意義,若因大選因素而推行更是犯教育大忌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武典指不應被當成選舉承諾,若財政無法支付,實施成效又不

佳,倒楣的是學生及家長。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昨晚澄清,他於去年七月與教育

部開始密集討論十二年國教方案,規劃時間超過半年,與選舉沒有關係。

「肯定讓全台混亂」

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指教育部定案十二年國教時程前,未與地方討論,如明星高中職與社

區高中職雙軌並行細節尚未規劃,肯定讓全台國中畢業生混亂。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蕭慧英則稱十二年國教是家長希望的方向,政府應加速提出具體

時程及辦法。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說,家長最關心學區問題,該會將蒐集老師意見。

12年國教推動時程

2007年8月 第一階段啟動,就讀私立高中職者,家庭年收入未滿60萬元可獲補助

2009年 全面啟動,將公立優質高中職擴充為201所,「申請入學」比率從4成提高為6

成,考試「登記分發」降為4成

2011年 「申請入學」比率擴大為8成

2013年 國中基測轉型為門檻性質,所有高中職擬全面採行申請入學,但全國有36所

明星高中職可另以單招或聯招方式取才

資料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明星高中職可能名單

※高中:◎北一女中◎建國中學◎師大附中◎政大附中◎中山女中◎成功高中◎景美女中

◎武陵高中◎新竹高中◎新竹女中◎新竹實驗中學◎台中一中◎台中二中◎台中女中◎彰

化高中◎彰化女中◎暨大附中◎台南一中◎台南二中◎台南女中◎高雄中學◎高雄女中◎

高雄師大附中◎屏東女中◎花蓮高中◎花蓮女中

※高職:◎大安高工◎松山工農◎松山家商◎北士商◎新竹高工◎台中高工◎台中高農◎

台中家商◎彰化師大附工◎嘉義高工◎高雄高工◎高雄高商◎宜蘭高工◎宜蘭高商◎花蓮

高工◎花蓮高商

註:教育部將訂出明星高中職名單,列出24所高中、12所高職,上述為有機會入榜學校。

資料來源:教育部、《蘋果》資料室

12年國教查詢與意見反映管道

◎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諮詢專線(02)2356-5644

◎教育部部長民意信箱http://140.111.34.69/EDU_WEB/sendmail/send.php?open

◎全國教師會論壇http://forum.nta.org.tw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電話:(02)8231-6489

email:[email protected]

12年國教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parentstaiwan/Yes12Years

◎《蘋果日報》

電話:0809-012-555

傳真:0809-013-666

email:[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appl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forum

資料來源:上述單位

第一階段

今年八月啟動的十二年國教第一階段,將先弭平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家庭年所得低於

三十萬或六十萬元的私校學生,每年可各再獲二萬四千與一萬元補助,藉此讓所付的私校

學費和公立接近,估計八月共約六萬二千人可受惠。

限弱勢者且非自願

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經濟弱勢學子多讀私校,行政院規劃第一階段先釋出八點一六億元補

助款,此補助為三年計劃,適用非自願就讀私校者,八月先補助高一新生,明年八月補助

高一、高二生,後年八月補助高一至高三生。

教部指家庭年所得三十萬至六十萬元的私校學生,現行每年每人補助一萬元,八月起增加

一萬元;家庭年所得三十萬元以下者,現行也補助一萬元,八月起再增二萬四千元。現行

私立高中職每學期學費約五萬多元,公立約一、二萬元。

但勞工家長姜濟城說,他的小孩目前才讀小學三年級,以他近四萬元月薪還要支付車貸與

小孩安親費,已經很勉強;他也感嘆早就打定主意,如果孩子屆時考不上公立高中職,將

送去當學徒。

拼成績才藝 學生憂科科補 記者陳揚盛、胡世澤、高琇芬

申請入學

十二年國教規劃把申請入學比率從四成逐步提高至百分之百,國中基測成績將只是門檻,

代表在校成績與特殊才藝更重要,高中校長和家長都擔心此改變只是把升學壓力向下延伸

,學生也擔憂得「科科都補習」。

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說,申請入學成主要升學管道,代表須重新審定國

中在校成績公平性等指標,工程浩大,也難取得家長一致信任。北一女中校長周韞維指明

星高中名額有限,全面申請入學變成比特殊才藝、在校成績,升學壓力向下延伸至國一。

建國中學校長吳武雄指明星國中優先招收已在學區內購屋者,十二年國教恐歷史重演,造

成家長經濟壓力。

「壓力仍難減輕」

此外,三十六所明星高中職將採全國大學區,自行決定單招、全國或區域性聯招。麗山高

中校長陳偉泓指區分菁英和社區高中,升學壓力仍難減輕;林文虎擔憂屆時恐成明星高中

聯考,社區高中也會「沒前途」。

萬里國小五年級學生施宛瑾擔心未來她會被要求補更多科目,但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

策與管理所所長鄭崇趁認為,此舉才能促進國中教學正常化,減輕升學壓力。

--------------------------------------------------------------------------------------------------------------------------

我從P2轉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只想說

台灣教育一直被罵糟

邊改在在邊罵

消極的說

那可不可以就維持現狀。。

不要再動了。。

再改什麼東西不是會為人詬病

下不了台 我也沒辦法趕你

那就不要亂做事

等到下一個有能力的上來

再好好的改革可以嗎?

((如果洗衣機你覺得算政治文就刪吧=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會全民公幹吧

而且24所本來就太少了...

而且基測還在,講什麼"明星高中"...

這樣的話乾脆廢基測,讓高中性質同"明星國中"不是比較好= =""

謎之音:明星國中???!!!那不如也來明星小學好了= =""

或許出發意義是好的..但是

這一個浩大政策配套措施沒有弄好就搞出來..當然搞的沸沸揚揚阿!!!

不過呢..在上位的人幾乎都是少兩根筋..要不就是為了政治而在操盤

拜託..教育不是政治!!!兩檔子的是請分開好嗎!!!(怒了..完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說

教育部趕緊否認已經有確定的名單

但是我們學校已經準備作出回應了!

我們班數學老師陳玫燕(教師會會長))說不管如何都需要發聲

畢竟我們自己不重視 誰會重視呢?

他說 當執政者堆出的制度不妥

我們又不出聲反對的話

那就是活該被人家亂搞了

所以他說他會招開教師會議 可能也會聯合學生會

葉奔塵 周品帆 請加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說

教育部趕緊否認已經有確定的名單

但是我們學校已經準備作出回應了!

我們班數學老師陳玫燕(教師會會長))說不管如何都需要發聲

畢竟我們自己不重視 誰會重視呢?

他說 當執政者堆出的制度不妥

我們又不出聲反對的話

那就是活該被人家亂搞了

所以他說他會招開教師會議 可能也會聯合學生會

葉奔塵 周品帆 請加油!!!

學生會= =""

有用嗎.......

向來學生會只是學務處的利用工具罷了..............

這學期更是如此吧=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能怎麼拼= =?拿汽油彈亂丟、傳統一人一信?

如果我們這些高中生要受到重視,是很難的,能上報紙的某個小版面就很厲害了,而那些官員不論說什麼話,都會被偉大的媒體公佈出來,吸引注意力的能力相差太多了

需要有些大學以上的團體出來公開號召,這樣才比較有號召力,如果只是講講而已,是沒有用的。這件事情非同小可,我相信一定會有不少有權勢人站出來反對的,我就不相信松山、景美的那些老學長、姐看的下去....

所以啦~同學們~好好讀書吧~抗議那些事情等到有號召力的人出來後,加上我們的能力證明,就能名順言正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什麼百分之一啪啊我沒聽到(旗手司令台後面喇賽中XD)

現在狀況到底是怎麼樣啊好亂

一下說松山不是明星高中一下又說是

然後又聽說什麼"沒有所謂的明星高中"

到底在搞什麼X......

簡而言之不要被看扁的唯一辦法就是用功讀書拼升學率啦= =←成績這麼差還來亂的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啦

表達一下想法就好

根本不可能實施

要是真的實施

那最大的受惠者會是私立學校

除了公立高中的數理/人文資優班外

就剩他們可以單獨招生了

那他們一定收到最好的學生呀

杜正勝這白癡

整天只會胡說八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