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簡體字是未來中文標準???


Recommended Posts

首先,简化字的产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中国贫弱,远落后于西方。各种改革思潮涌起,并波及到了自己的文字。要彻底废除传统的东西,文字也要西化,中国才有出路,这是盲目崇拜西方社会、“唯西方文明是从”思想影响下的产物。

一个世纪以来,一些大学问家,大文学家,汉文字学家,甚至一些伟人都明确地表明汉字简化的“归宿”是“拼音化”--将我们的方形的象形文字变成汉语拼音。

比如鲁迅说:学习汉字耗时费事,“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与谋财害命”。又说,拉丁化“只要认识28个字母,学一点拼法和写法,除懒虫和低能外,就谁都能写得出。”钱玄同则提出了著名的“废汉字”【1920年《新青年》第七卷第三期】的口号,他说--汉字“改用拼音是治本的办法,简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是治标的办法”。素与鲁迅唱反调的胡适不但支持鲁迅跟钱玄同,他还说:简化--“这虽然不是彻底的改革,但确然是很需要有一桩过渡的改革”。伟大领袖毛泽东也说过:“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拼音的方向。”

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了汉字简化方案,并想最终将汉字拉丁化。但最终只到了简化的一步。

正如许多人说的一样,简体字是便于使用和推广的。这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的教育是有利的(本来文盲就不少,使用繁体字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文盲0_o )。对于汉字走向世界也是有利的。

但繁体字毕竟是中国的正统文字,是自汉字定形以来使用了千年的文字,是受当时的改革思潮建国后用行政手段强行简化的。在中国国力日益强盛,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文化的复兴也会在未来出现。在文字上也就是说繁体字简化后,又必将出现繁体字的恢复。当然这需要时间

提倡恢复繁体字的呼声在大陆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许多学者大部分是支持恢复繁体字的。但在现在的情况下时机还不成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文化水平的上升,繁体字必将恢复其正统地位。;-) 当然这期间还会出现繁简并存的情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直接用注音?

日本亦不能全用假名

簡體字是便於使用和推廣的。這對於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的教育是有利的(本來文盲就不少,使用繁體字將造成更大範圍的文盲 )。

完全沒有感覺

筆劃比較少一點就好學?

難以分辨我覺得還是比較大的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是說樓主所提是嗎?

但是台灣沒有經過漢字簡化仍然可以發展到今日,甚至中間還穿插了一段日本統治時期,

儘管殖民統治能夠從日本引進大量的資金及技術,但是台灣農工商發展的成果大多還是被日本所佔,所以應該不算是有「直接幫助」,況且中國大陸發展前期也有蘇聯資金援助,就條件上來說應該也是差不多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灣沒有經過中文字簡化仍然可以發展到今日

我想說的也是這個

中文字簡化可以讓文盲減少我實在是充滿困惑

一種連日常用語都會容易搞混的文字 到底哪里好學?(襪子妹子 廣東工廠傻傻分不清楚等)

或許可以提昇一些學習意願

但是在那強烈的「超英趕美」情緒與政府的強制力下 這都不是問題啊

不然黃金十年的教育是怎麼搞出來的?

說大學者所提倡 當時都只是嘗試階段的一種論調 很多文學觀點日後也被證明是錯誤

一堆大什麼家的拼音化更是天馬行空 寫字浪費時間也在近代打字之下不是問題

那麼 簡體到底有什麼好處?

若說不是為簡化而簡化 實在是難令人相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害我吃驚一下

小弟反對全簡化或全繁化

支持簡繁混用

但是 , 有些要改

譬如工廠的"廠"

簡字只有兩撇 , 字形差異過大

這種就要改

"龜"雖高度象形 , 很"真實" , 卻書寫繁瑣

"龟"字可也

諸如此類 , 有待商榷

我也支持簡繁混用

畢竟有些簡體字比繁體字漂亮

而且簡繁混用可以有效的減少書寫時間又不會難以閱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說的也是這個

中文字簡化可以讓文盲減少我實在是充滿困惑

一種連日常用語都會容易搞混的文字 到底哪里好學?(襪子妹子 廣東工廠傻傻分不清楚等)

或許可以提昇一些學習意願

但是在那強烈的「超英趕美」情緒與政府的強制力下 這都不是問題啊

不然黃金十年的教育是怎麼搞出來的?

說大學者所提倡 當時都只是嘗試階段的一種論調 很多文學觀點日後也被證明是錯誤

一堆大什麼家的拼音化更是天馬行空 寫字浪費時間也在近代打字之下不是問題

那麼 簡體到底有什麼好處?

若說不是為簡化而簡化 實在是難令人相信。

等等...

那大陸將漢字簡体化有什麼意義?

難道只是單純的製造人民的「心理作用」?

讓大家以為簡體字可以增加國家教育水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什麼叫做"為了簡化而簡化",我還是那句話,證據何在?或者退一步講,與核心問題相關的依據何在?僅僅是依靠那些個人分析的東西,依靠個人的感知就能夠下結論?"超英趕美"的衝動情緒就一定意味著人們會去認真讀書麼?要真是如此,我看當時的人們也不會沒頭沒腦地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的情緒帶來的只不過是學生不上課,老師不教書,所有人都不工作,都在空曠地上堆煉鐵爐,煉鋼鐵。

不說得那麼絕對,早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許是認為簡體中文可以幫助識字率的提高。畢竟在一九五零年代的識字率,尤其在農村地區,並不是很高。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1956年才推行簡體中文的,在其建國到推行簡體字的這六到七年內,文盲現象依然普便(換句話說,在這七年多的時間裡,中國政府完全有可能體察得到鄉村地區的文盲現象)。而且在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當中,農民,工人這類無產階級,要讓他們接受教育,打破以往的"有錢人的教育"的教育模式(這也是共產黨宣言當中提到的,而且毛的革命理論有一部分是源自於列寧主義)。因此而推廣了簡體中文。而後人發現,簡體中文的推廣並不意味著識字率的一定提高。

但是要注意一點,我們是"後人",而推廣簡體中文的人是"前人"。我們看到的是簡體字推廣多年以後的結果,但是他們看不到,因為他們當時的觀念沒有歷史的經驗去驗證。而且,從現代人的眼光去看,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看到的只是歷史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去講,站在現在的人們的角度而言,他們是幼稚的。然而,如果僅僅因為看到了一種"在前人預料之外的結果"(簡體中文的推廣並不一定意味著識字率的提高),而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以個人的感知,對一些與問題之間沒有絕對關係的歷史事件,進行充滿主觀的分析,然後貿然斷定,甚至是歪曲前人們行事的動機,說他們簡化漢字是"為了簡化而簡化",甚至認為他們是別有用心,這似乎是有欠公平。

黃金十年的教育的確是成功,但這也是後人們看見了歷史的經驗,並且將之與別的相關歷史事件(簡體中文的推廣)進行比較之後,才得出的結論。

前人們是實驗者,實驗的結果不一定就是預計的結果,或許可以嘲笑他們,但是沒有理由在毫無憑據的情況下給他們的行為下定論,甚至歪曲他們的動機。就算你能夠感覺得到這一種動機,又能如何?若是僅僅憑藉一孔之見,也是沒有資格給一個問題下結論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是要注意一點,我們是"後人",而推廣簡體中文的人是"前人"。
但這也是後人們看見了歷史的經驗,並且將之與別的相關歷史事件(簡體中文的推廣)進行比較之後,才得出的結論。

是的 我知道你這麼說的意思

但要比早大家可以比 我已舉黃金十年的範例 人家搞的好好的 共黨政府就是搞了一個新中國的口號 把文字簡化除了「嘿!我們已經有了更簡單 跟那些走資派不同 更適合廣大農民學習的文字 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家脫離文盲!」之類的催眠作用外 我實在是想不到有何用

莫非共黨政府下的學者在脫離了那個「只要推陳出新 就是好!」的年代後 仍然沒辦法對教育做深度的思考?那與現在台灣教育部有何差別?我們自己罵自己 外人罵我們我們也會羞愧 那為什麼一個失敗的政策 你不努力提出他的好處來反駁我 反而「護親不護理」的百般維護?

而國民政府推行簡字的理由 跟共黨政府推行簡字的理由可能有何不同 這些問題請問你又有想過嗎?

超英趕美"的情緒帶來的只不過是學生不上課,老師不教書,所有人都不工作,都在空曠地上堆煉鐵爐,煉鋼鐵。

只不過?這難道是不可避免的原因?不能正向導引?

若學了簡體真的有用 又如此大肆破壞

給錢去辦教育 大家買推土機上課 這樣對嗎?

這總不是誹謗前人了吧?別怪我翻前人舊帳

以下推論有問題請提出

1、黃金十年教育成功

2、共黨政府想迅速超英趕美 故採用簡化中文(由1可知 沒有用簡化字 也好好的 故推論只是求快)

3、但是超英趕美最後變成你那種情形 簡化字目前也沒有人提證明有好處

這樣的前人 不該罵嗎?別把這些人跟之前的大學者比 同是失敗 過程不同!

進行充滿主觀的分析

我提出了我回文時能想到的社會狀況與可能性 並把我的思路攤開來

哪邊不妥你可以盡管提資料指教 我必也找資料與你理性辯論

但是若只是指著我的鼻頭說我主觀 恕我不以為然 因為你只是維護 你更是沒提出東西來。

樓主提的東西

些許是國民政府的簡化理由(但共黨政府是否也是因此推行 不得而知)

些許是共黨政府的理由 我兩種一起回覆 所以有些我提出的原因你會覺得時空錯亂 變成我如你所指控的「以結果批原因」 但是有些不是的 你有重視嗎?

你口口聲聲說我沒證據 卻無視我如此懷疑的原因就是因為簡體實在當初便沒有必要。

早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許是認為簡體中文可以幫助識字率的提高

你說的這個也有其可能 我的亦有 請互相尊重之

也是沒有資格給一個問題下結論的。

你沒有資格為過去的事情結論 我也沒有 我在那方面只是質疑當初為何需要推行

 

我頂多只能說「最後證明 簡化中文實在是失敗!未來台灣不可效也!中國不當續也!」

若沒有人可以提出簡體有用之處 我想我有足夠條件可以做上面這個結論了 你認為如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嘿!我們已經有了更簡單 跟那些走資派不同 更適合廣大農民學習的文字 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家脫離文盲!

共產黨啥時候說過這個

你怎麼知道共產黨一定這樣想

就歷史問題提出觀點的時候

不要以個人見解為依據

莫非共黨政府下的學者在脫離了那個「只要推陳出新 就是好!」的年代後 仍然沒辦法對教育做深度的思考?那與現在台灣教育部有何差別?

我想這應該反過來說吧

毛是什麼年代

現在是什麼年代

有歷史為鑒

卻依然有著同樣的"錯誤觀念"

這才是最可恥的

但要比早大家可以比 我已舉黃金十年的範例 人家搞的好好的 共黨政府就是搞了一個新中國的口號

如果在國府的黃金十年的教育建設中,已經證實了簡體中文的推廣不意味著識字率的提高,那麼以這種理由批評中共政府推廣簡體中文,是無可厚非。可惜並非如此,共產黨推行簡體中文之前,並沒有任何證據以及經驗證明"推行簡體中文不一定意味著識字率的提高",因此這就為日後保留了一個誤區。國府普及教育的經驗是一種,但是簡體中文的推廣,在當時來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解決文盲現象的嘗試?當然,這種嘗試最重失敗,但這也是歷史進步的一個部份。

一個失敗的政策 你不努力提出他的好處來反駁我 反而「護親不護理」的百般維護?

注意,"以推行簡體字,從而達到普及教育的作法"是失敗的,並不意味著"簡體字的推廣就是失敗的"

你可以批評前者。但是後者在中國大陸是相當的成功,簡體字在社會上廣泛普及,出現在各行各業,而且沒有誤讀以及溝通上的不便,並且成為溝通的主要媒介。好處看到了麼?好處就是容易推廣,容易閱讀,容易使用。不管你認不認為那是好處,至少簡體中文給我們帶來了好處。

但是若只是指著我的鼻頭說我主觀 恕我不以為然 因為你只是維護 你更是沒提出東西來。

不求別的,我只求閣下您證明一點

"共產黨推廣簡體字,是為了簡化而簡化。"

拿出確鑿證據,不要推論

最後證明 簡化中文實在是失敗!未來台灣不可效也!中國不當續也!

失敗?我之前講了,針對教育的普及,簡體字的確不是關鍵。但是現今使用的簡體字並沒有使中國人的溝通出現混亂。就算說"失敗",我看也得先瞧瞧是哪方面失敗吧。

證明?証明了什麼?當不當繼,可不是一兩個人能說了算的。更何況是無名小卒。

只不過?這難道是不可避免的原因?不能正向導引?

若學了簡體真的有用 又如此大肆破壞

給錢去辦教育 大家買推土機上課 這樣對嗎?

"大躍進"這事,跟簡體字的推廣沒有任何關係。那是政府經濟政策上的錯誤決定,希望中國能在短時間內成為工業國,農業大國。教育政策的失誤在這裡次要的(甚至微不足道)。

而且,大躍進發生在1958年中旬,而其農業大躍進的綱領是在1957年就出現的,而1956年才剛剛推行簡體中文。而一直到1960年代,簡體中文才正式在社會上廣泛流傳開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共產黨啥時候說過這個

你怎麼知道共產黨一定這樣想

不求別的,我只求閣下您證明一點

"共產黨推廣簡體字,是為了簡化而簡化。"

拿出確鑿證據,不要推論

「我實在是想不到有何用」 這句話就知道 這只是我微薄的腦力推論的 過程我也說的明明白白

「你怎知道?」「請你證明」

這些話在討論歷史人物的想法時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頂多只能推論

要不 你自己來證明一下你剛剛說的「早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許是認為簡體中文可以幫助識字率的提高 」這句話吧 有沒有強人所難?

要嘛你也提出共黨當時的確切思想與目標(我想這對你不是問題)然後佐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跟我這個懷疑打個不相上下 到時候我們才有立場要求對方找更確實的證據

不然我一提出懷疑 任何人一覺得不妥就可以翹著腳質問我拿不拿的出證據 我豈不累死?

如果在國府的黃金十年的教育建設中,已經證實了簡體中文的推廣不意味著識字率的提高,那麼以這種理由批評中共政府推廣簡體中文,是無可厚非。可惜並非如此,共產黨推行簡體中文之前,並沒有任何證據以及經驗證明"推行簡體中文不一定意味著識字率的提高",因此這就為日後保留了一個誤區。國府普及教育的經驗是一種,但是簡體中文的推廣,在當時來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解決文盲現象的嘗試?當然,這種嘗試最重失敗,但這也是歷史進步的一個部份。

我前篇文章有補充 你有看到嗎↓

1、黃金十年教育成功

2、共黨政府想迅速超英趕美 故採用簡化中文(由1可知 沒有用簡化字 也好好的 故推論只是求快)

3、但是超英趕美最後變成你那種情形 簡化字目前也沒有人提證明有好處

失敗的過程態度造成後人的評價

若亂搞亂搞還成功 後人不好說什麼 努力萬分還失敗 後人也不好說什麼

但是亂搞一通之後還失敗(若在那種民族心沸騰時 搞教育配合「新」體字給人的鼓舞心 能否成功的確是未知數)

既然如此 為何不該批評?

不管你認不認為那是好處,至少簡體中文給我們帶來了好處。

這不是簡體中文帶來的好處 這是文字本來就該有的用處 你也未免太容易滿足

容易推廣,容易閱讀,容易使用 就臺灣經驗而言 這根本不是簡體所獨有

推行一個教育改革(尤其是這種全國性的)極勞民傷財 一定要有大好處

沒有預期的好處 反而帶來了辨識不易 古文難以銜接等壞處(或許輕微)

這就已經是一種失敗了 若未來改回正體 浪費的資源更是難以估計

大躍進

我只是以這個來顯示 當時中國的民心確可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失敗的過程態度造成後人的評價

若亂搞亂搞還成功 後人不好說什麼 努力萬分還失敗 後人也不好說什麼

但是亂搞一通之後還失敗(若在那種民族心沸騰時 搞教育配合「新」體字給人的鼓舞心 能否成功的確是未知數)

既然如此 為何不該批評?

我講得很明白,蔣跟毛在文化方面的建設根本就是兩條路。蔣介石的教育建設屬於老模式(投資建學校這一類),而共產黨推行簡體字是另一種模式(通過字型下手)。站在當時的角度去看,是屬於"前無古人"的一類。美國人發射衛星還是損失了好幾枚火箭才成功的。

任何嘗試一開始的時候,其結果都是未知數。

這不是簡體中文帶來的好處 這是文字本來就該有的用處 你也未免太容易滿足

容易推廣,容易閱讀,容易使用 就臺灣經驗而言 這根本不是簡體所獨有

推行一個教育改革(尤其是這種全國性的)極勞民傷財 一定要有大好處

沒有預期的好處 反而帶來了辨識不易 古文難以銜接等壞處(或許輕微)

這就已經是一種失敗了 若未來改回正體 浪費的資源更是難以估計

你還說不是主觀?

你認為我滿足,就真的滿足了?

就台灣而言,我還"就大陸而言"呢

大陸多數人需要的是更簡化的字體

我們還不滿足於繁體中文

「我實在是想不到有何用」 這句話就知道 這只是我微薄的腦力推論的 過程我也說的明明白白

「你怎知道?」「請你證明」

這些話在討論歷史人物的想法時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頂多只能推論

要不 你自己來證明一下你剛剛說的「早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許是認為簡體中文可以幫助識字率的提高 」這句話吧 有沒有強人所難?

要嘛你也提出共黨當時的確切思想與目標(我想這對你不是問題)然後佐以他們的實際行動跟我這個懷疑打個不相上下 到時候我們才有立場要求對方找更確實的證據

不然我一提出懷疑 任何人一覺得不妥就可以翹著腳質問我拿不拿的出證據 我豈不累死?

你的"過程"我也解釋過了

經濟政策在這裡有主要責任,並非教育政策(推廣簡體字)

我之後提出的推論過程

是針對你的推論過程的相應的回應

既然你可以用推論去得出結論

我當然可以用推論的方法嘗試反駁你的結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講得很明白,蔣跟毛在文化方面的建設根本就是兩條路。蔣介石的教育建設屬於老模式,而共產黨推行簡體字是另一種模式。站在當時的角度去看,是屬於"前無古人"的一類。美國人發射衛星還是損失了好幾枚火箭才成功的。

我批評的不是這個

失敗的過程態度造成後人的評價

若亂搞亂搞還成功 後人不好說什麼 努力萬分還失敗 後人也不好說什麼

但是亂搞一通之後還失敗(若在那種民族心沸騰時 搞教育配合「新」體字給人的鼓舞心 能否成功的確是未知數)

既然如此 為何不該批評?

是這個 就算沒有深思熟慮 好好弄也不一定會弄不好。

有歷史為鑒

卻依然有著同樣的"錯誤觀念"

這才是最可恥的

對我來說看起來都一樣。

毛有黃金十年與其他歷史可借鑑 台灣教育部有毛跟黃金十年與其他歷史可借鑑

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孤立 那麼創新 他要有歷史為鑒 還是有機可循的

且簡化字我說的那些弊端 絕不是無跡可循 在設計字型時一定都會想到

(毛本人也不是不看古文的大老粗阿)

所以當初一定對教育有什麼大好處(推廣度可以到非常高)或是我所懷疑的政治好處

否則說不通阿

這不是簡體中文帶來的好處 這是文字本來就該有的用處 你也未免太容易滿足

容易推廣,容易閱讀,容易使用 就臺灣經驗而言 這根本不是簡體所獨有

推行一個教育改革(尤其是這種全國性的)極勞民傷財 一定要有大好處

沒有預期的好處 反而帶來了辨識不易 古文難以銜接等壞處(或許輕微)

這就已經是一種失敗了 若未來改回正體 浪費的資源更是難以估計

拜託 你需要我重點幫你加粗字嗎?我希望討論的腳步可以快一點T_T

我的重點看也知道是後面 後面才是我解釋為什麼失敗阿。

你紅字的地方只是我對你說「容易推廣,容易閱讀,容易使用」這種所謂「簡化的好處」的反駁而已 就臺灣經驗來說 這三個也的確沒什麼了不起的 我哪裡說錯了嗎?

大陸多數人需要的是更簡化的字體

我們還不滿足於繁體中文

你這反而比較主觀 我不是沒跟大陸網友聊過 我是第一次聽到大陸需要更簡化的字體

經濟政策在這裡有主要責任,並非教育政策(推廣簡體字)

我更解釋過了 我只是在說民心可用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毛有黃金十年與其他歷史可借鑑 台灣教育部有毛跟黃金十年與其他歷史可借鑑

毛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孤立 那麼創新 他要有歷史為鑒 還是有機可循的

且簡化字我說的那些弊端 絕不是無跡可循 在設計字型時一定都會想到

我還是那句話,走的路不同

如果古人曾經有過與毛澤東一樣的作法,通過減化漢字的方式進而達到普及文化,但最終失敗。那麼,以這種理由來批評毛澤東,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歷史上並沒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換句話說,即使毛澤東借鑒了古人的作法,或者是國府的黃金十年,他依然無法察覺新方法的弊端。

而且,簡體字不是設計出來的,簡體字是依照錢玄同的九大原則,按照規律簡化出來的。

所以當初一定對教育有什麼大好處(推廣度可以到非常高)或是我所懷疑的政治好處

那就先在這裡暫且認為:"在教育上有大好處"。但是,好處是結果才能體現出來的。結果好不好,剛開始實踐一個計畫的時候,沒人知道他的好處到底是怎樣,始終是希望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推行一個教育改革(尤其是這種全國性的)極勞民傷財 一定要有大好處

沒有預期的好處 反而帶來了辨識不易 古文難以銜接等壞處(或許輕微)

這就已經是一種失敗了 若未來改回正體 浪費的資源更是難以估計

這的確是一種失敗,但又能如何

這就是歷史,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教訓

還有,辨識是否真的不易,那是取決於主觀

生活在一種語言環境下的人

對於其長時間使用的語言的熟悉程度

必然要比外人高,臺灣人可能認為辨識不易

但是大陸人可未必,要知道,大陸是簡體字的國度

何況在大陸人眼裡,繁體字也有很多辨識不易(例如"鳥"跟"烏")

若是因為在某些人眼裡辨識不易,而認為簡體字的推廣是失敗的

(這裡指的不是普及教育方面的失敗方面,而是自體本身的使用性質)

那麼繁體字也不見得高明到哪去

之前你也講到的,簡體中文的普及不代表識字率的普及

那麼,改回正體字,就一定能代表識字率的提高麼?

你也講到,識字率文化的普及需要政府的投資

因此,字體跟字型並不是普及教育的重要因素(我也提到這點)

而是政府的投入力度

所以,如果認為簡體中文的出現是沒有必要的

那麼反對簡體中文的存在的行為,跟言論

也是相當無聊的

你這反而比較主觀 我不是沒跟大陸網友聊過 我是第一次聽到大陸需要更簡化的字體

我這裡指得更簡化

不是二簡字

我所說的是當前的簡體字(相較於繁體字更加簡化)

就臺灣經驗來說 這三個也的確沒什麼了不起的 我哪裡說錯了嗎?

台灣的經驗不代表大陸的經驗

而那個證明"中國不當繼也"

並不成立

我更解釋過了 我只是在說民心可用而已

那你解釋一下這與推廣繁體字有何關聯呢?

與現在討論的主題有何聯繫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我得闡明觀點

必要性:在短期到中期內,由於社會文化未必能夠適應大幅度的轉型,因此簡體中文有必要存在。但是在長期,社會的思潮會出現無法預測的改變,因此在這一改變的環境下,必要性會減少,但是民眾的心太則會成為影響簡體中文繼續存在的重要因素。

大躍進跟簡體字的關係:沒有絕對關係。大躍進是一個經濟政策上的錯誤決定,並非推廣簡體中文而造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好累 剛去吃火鍋囧 抱歉荒廢了討論。

換句話說,即使毛澤東借鑒了古人的作法,或者是國府的黃金十年,他依然無法察覺新方法的弊端。

而且,簡體字不是設計出來的,簡體字是依照錢玄同的九大原則,按照規律簡化出來的。

好吧 你說察覺不出就察覺不出

不過九大原則當初一定會有一些範例字吧?

剛開始實踐一個計畫的時候,沒人知道他的好處到底是怎樣

怪了 那為什麼每個簡體支持者都說 好處是「便於使用、推廣、學習、掃除文盲」

難道大家都在集體亂猜 而且都是猜到同一個答案= =' ?

因為實際上 這個好處是沒有成功的

若是因為在某些人眼裡辨識不易,而認為簡體字的推廣是失敗的

如你舉的例子 正體字也有如此問題

但是簡體把它變的很嚴重 如此而已

那麼,改回正體字,就一定能代表識字率的提高麼?

抱歉 並不會 但是這是我針對樓主所說改回正體的可能性來說

或許有點跳躍

那你解釋一下這與推廣繁體字有何關聯呢?

與現在討論的主題有何聯繫呢?

這是讓簡體字在當初能更推廣的契機

也就是我在由當時的社會背景看

黃金十年大家能衝衝衝 民心不重要嗎?

如果認為簡體中文的出現是沒有必要的

那麼反對簡體中文的存在的行為,跟言論

也是相當無聊的

我只是認為簡體中文並沒有其必要 並且以他一無是處的性質來質疑(或攻擊)他

要說更實在的 我們這邊說一說簡體字並不會就如此用或廢 這樣說本來就沒意義

對我來說 弄清楚這一個我討厭的文字有何優點與存在的意義 使得那麼多人在使用它 就是我發文的意義(或許在字句仍有深深的厭惡感出現)

但是 既然你跟我討論了 那麼無意義這種話就不該由你說出 因為你也加入了討論

而且最後給我的結論只是『簡體字實際上並沒有優於正體的地方 且有些地方反而更差』(因為我還是沒有聽到簡體字的具體優點)

我最初並沒有要那麼長篇大論的:P你回文不也只是看「為簡化而簡化」不爽嗎?

抓不到重點或許就是你對我的猜測太敏感了 我的推論你明顯無法接受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何無法接受 在此做最後解釋↓ 況縱火已經在旁邊覺得有離題嫌疑)

既然你可以用推論去得出結論

我當然可以用推論的方法嘗試反駁你的結論

可是你覺得我不行用推論去得出結論阿囧

那你怎麼可以用疑似不正確的東西 來反駁我疑似不正確的東西呢?

若你覺得我這個疑似不正確的東西是錯誤的 那你用來反駁的不是應該要是對的嗎?

況因為歷史本身的性質 你我說的都有可能不是嗎?何必如此敏感?還是這戳到了你的愛國死穴

至於你所說的五個點 我是主要在:

1中國共產黨教育政策的是敗

2簡體字存在的必要性

而1就是2的附屬 所以可以看成一個點

(我的一些推論跟舉例竟然變成你說的點囧 看來你是真的找不到了 打擊 原來我說話那麼主從不分)

雖然我一開始的問題只是類似「在中國 簡體字何德何能、有何理由被創造且取代正體字」而已:P

若沒有可以不用硬擠 畢竟是當時的共黨政府推行的。

若你能解答 當然歡迎

若不能解答 我就抱持著那面那個雙引號中的結論 並把我們的討論議題轉向2的方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你舉的例子 正體字也有如此問題

但是簡體把它變的很嚴重 如此而已

怎見得?

難道有什麼標準將這"嚴重的幅度"進行衡量?

生活在一種語言環境下,對於另一種語言的適應能力當然受到一定限制

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怪了 那為什麼每個簡體支持者都說 好處是「便於使用、推廣、學習、掃除文盲」

難道大家都在集體亂猜 而且都是猜到同一個答案 ?

因為實際上 這個好處是沒有成功的

我還是那句話

成功不成功,不是你說的

還有,是不是亂猜,就算質疑,也最好拿點佐證出來

而且如果每個簡體字的支持者都像你說的一樣

認為簡體字有上述好處

這恰好證明了簡體字的優點受到普便的認同

而且,我不知道你這裡說的簡體字的支持者是哪個年代的

若是在早期,那是屬於宣傳手法

若是在如今,則是對於其推廣結果的評價

況因為歷史本身的性質 你我說的都有可能不是嗎?何必如此敏感?還是這戳到了你的愛國死穴

我只是想說一句

推論歷史問題的時候不要把不沾邊的東西都拉到一起

大躍進跟簡體中文的推廣根本就沒有絕對的關係

大躍進時期的中國民眾,的確是在政府的號召下出去亂胡鬧

但是這並不是簡體中文的推廣所造成的結果

而且:

這是讓簡體字在當初能更推廣的契機

也就是我在由當時的社會背景看

黃金十年大家能衝衝衝 民心不重要嗎?

契機?你從何得來的結論?

當時的百姓是有一股衝動,但是他們的衝動僅限於提高生產力,增加產量,讓中國成為工業大國,而不是學好知識學問的衝動。百姓有這種衝動,那也是通過政府的宣傳而得來的。這跟簡體字的普及以及其實用性,根本靠不上邊。而且大躍進可以算是一種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誤解,因為馬克斯曾經提到(列寧也曾經引述),"當無產階級奪權之後,要儘可能快地提高生產力"。

不過九大原則當初一定會有一些範例字吧?

你自己看吧

1. 保留原字輪廓:如龜 (龟)、慮(虑)。

2. 保留原字部份特徵省略其他:如聲(声)、醫(医)。

3. 改換筆劃較簡之偏旁:如擁(拥)、戰(战)。

4. 形聲字改用簡單的聲符:如驚(惊)、護(护)。

5. 相通字合並:如「里」和「裏」相通,以較簡的「里」為合並字。「余」和「餘」相通,合並字為「余」。

6. 草書楷化:如專(专)、東(东)、車(车)、轉(转)。

7. 採用古象形、指示、會意字:如三人成眾(众),雙人為從(从),網(网)。這些古字既簡單又符合造字原理。當初這些古字可能是為了美觀而繁化。

8. 用簡單符號取代複雜偏旁:如雞(鸡)、歡(欢)、難(难)之左偏旁改又。

9. 採用古字:如圣為聖,禮(礼),無(无),塵(尘)等字。

上述是經過更改的九種規則,以下是民國11年制訂的七大規則

1、採用比畫簡單的古字。 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這些字,都見於《說文解字》,比繁體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體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方舟子《字源和漢字簡化》一文。)

  2、草書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複雜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徵的部分。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併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里」,和「裡面」的「裡」合併為「里」;「面孔」的「面」,和「麵條」的「麵」合併為「面」;「皇后」的「后」,和「以後」的「後」合併為「后」;「憂鬱」的「鬱」,和「郁郁蔥蔥」的「郁」合併為「郁」。

注:之前提供的資料有誤,七大規則為錢玄同所定,九大規則是經過後期修改而得。

並且以他一無是處的性質來質疑(或攻擊)他

要說更實在的 我們這邊說一說簡體字並不會就如此用或廢 這樣說本來就沒意義

不喜歡吃辣椒的人當然覺得辣椒難吃

一切都是主觀認定的

有沒有用,用過了才知道

至少說話的時候口氣別那麼肯定

免得別人誤會之後還怪別人挑起爭執

簡體字實際上並沒有優於正體的地方 且有些地方反而更差

我覺得沒法跟你討論

我說出的優點,你又說不是優點

現在又說它沒優點,又讓我說出另外的優點

不滿你的意,就啥都不是

是不是優點只有在生活中廣泛使用簡體中文的人才知道

沒用過就別開口

如果你什麼東西都是按照你自己的標準

或者說單單是某一群體的標準去衡量的話

我看討論來討論去也沒啥意義

那你怎麼可以用疑似不正確的東西 來反駁我疑似不正確的東西呢?

若你覺得我這個疑似不正確的東西是錯誤的 那你用來反駁的不是應該要是對的嗎?

以夷師之計制夷

這句話你應該聽過

我是在見到你的討論方式之後,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討論

這中間有個因果關係

在中國 簡體字何德何能、有何理由被創造且取代正體字

我已經講了很多次了,站在大陸人的主觀上看

1便於書寫

2容易記憶

3筆劃清晰結構明瞭

4容易學習

5通用,便於普及

6在民間受到認同

當然,優點並不僅僅是這幾點

但這些是比較普便認為存在的優點

它或許沒給台灣帶來什麼優惠(因為台灣根本就沒有推行過)

但如果你只是站在台灣人的立場上來辯駁

將其一桿子打翻,認為它在中國社會上沒有實效

依靠你的意識形態去否定簡體字的話

這就真的是毫無意義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裡是相關政府公文

其中涉及到政府推廣簡體中文的目的。每一篇的標題都是鍊接,可直接進入原文。但至少在頒布簡體字的動機方面,物證始終比揣測要可靠的多。

還有就是大躍進與簡體字之間的所謂"關係"

关于在各级学校推行简化汉字的通知(1955年11月21日)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布时间:1955年11月

  为了贯彻执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决议,特就推行简化汉字和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全国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以及工农业余学校的教学、学生作业和日常书写布告函件等,必须使用简化汉字。原有用繁体字印刷的课本,除阅读时仍可教繁体字外,书写时不再要求用繁体字。上述学校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关于推行简化汉字的宣传工作。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的公文、函件、出版物、印刷物等应该逐步地使用简化汉字,并且应该逐步地横排、横写。学生的作业本、试卷等也应该尽量横排、横写。但是为了节约物资,原存的直行的公文纸、信笺、信封等,应该继续使用到用完为止。

  希你厅、局即转知并督导所属市、县、学校切实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共中央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1956年1月27日)

发布部门:中共中央

发布时间:1956年1月

  现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情况和目前文字改革工作的请示报告发给你们。这个报告中关于我国文字改革的方针、关于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步骤、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和积极准备文字拼音化的各项措施的意见,中央认为都是正确的。希望各地有关部门在党内外加以宣传,并研究执行。除人民日报已经中央同意自1956年1月1日起改为横排外,关于这个报告中提出的其他事项,中央决定如下:

  (一)汉字简化方案即由国务院公布;其中的第一批230个简化汉字自公布的日子起正式推行,其余的285个简化汉字和54个简化偏旁即可陆续分批试用,同时交由各省市政协讨论,在两个月内将讨论结果报告国务院,以便根据多数意见对其中个别的字作一些必要的修正。

  (二)在全国汉族人民中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是加强我国在政治、经济、国防、文化各方面的统一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一个迫切的政治任务。教育部决定自1956年秋季起在全国中小学和师范学校开始教学普通话。军委总政治部亦已指示全军推广普通话。各地和各有关部门党的组织必须重视这个工作,加强对这个工作的领导和检查,使它能够迅速地顺畅地开展。中央同意成立中央一级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各省、市、自治区也应及早成立同样的机构(不设编制,其日常工作由教育厅、局负责)来号召和推动这个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有关推广普通话的其他建议,由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切实执行。

  (三)为了推广普通话和辅助扫盲教育中的汉字注音,汉语拼音方案应该早日确定。中央认为,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比较适宜。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已拟定草案,提交全国政协和各省市自治区政协讨论,同时在报刊发表,征求各方意见,以便争取在今年作4月修正确定,并在今年5月1日前后公布。

  (四)为了在党内党外引起对文字改革应有的重视,为了加强和改进关于文字改革的宣传工作,并消除一部分人的怀疑和顾虑,中央决定在最近期间发布一个文字改革宣传提纲。这个提纲的草稿由中央宣传部会同文改会拟定后送中央审核。

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1956年1月28日)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时间:1956年1月

  汉字简化方案,1955年1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草案,经全国文字学家、各省市学校的语文教师以及部队、工会的文教工作者约20万人参加讨论,提供意见,再经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通过,并由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完毕。

  汉字简化方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一表所列简化汉字共230个,已经由大部分报纸杂志试用,应该从1956年2月1日起在全国印刷的和书写的文件上一律通用;除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以外,原来的繁体字应该在印刷物上停止使用。第二部分即汉字简化第二表所列简化汉字285个和第三部分即汉字偏旁简化表所列简化偏旁54个,也都已经经过有关各方详细讨论,认为适当。现在为慎重起见,特先行公布试用,并责成各省市人民委员会负责邀集本省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征求意见,在3月底以前报告国务院,以便根据多数意见再作某些必要的修正,然后正式分批推行。

中共中央关于讨论汉字简化方案的指示(1954年11月)

发布部门:中共中央

发布时间:1954年11月

  我国汉字有很多缺点,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见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第十五节),而最初步的改革就是简化汉字笔画,使初学者容易书写,并使印刷体和通用的书写体尽量趋于接近和一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上述原则,经过多次的拟议、讨论和修改,现已拟定了一个汉字简化方案的草案,并向中央作了报告。中央同意这个报告,特将它转发各地,望各地党政负责人特别是宣传文教工作负责人加以阅读。根据中央指示,这个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将在个别报纸刊物上公布和试用,借以征求读者意见;同时文改会不久将与教育部联合向各省市教育厅局发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广泛征求意见,望告各教育厅局在收到后分发各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城镇中的高级小学、大中城市的完全小学的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有关社会人士(具体范围将由文改会和教育部通知),并可有重点地召集一些座谈会,请他们在阅读后或座谈后对草案提出个人意见或集体意见,于1955年1月份内将意见寄交各省市教育厅局,以便各教育厅局于1955年2月份内将收到的意见初步整理后汇交北京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统一处理。又文改会准备于1955年5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此项草案,参加会议的代表人选亦望告各教育厅局注意研究推荐(代表的具体名额条件亦由文改会和教育部另行通知)。在部队方面和中央一级机关团体中征求意见和推派代表办法由文改会直接同总政治部和其他有关单位商定办理。

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7年又完成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更由於毛澤東、中央和地方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急於求成,誇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在總路線提出後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透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十四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準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11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是發動“大躍進”運動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制定了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透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任務和指標。在這之後制定的1958年國民經濟計劃的第二本帳的主要指標過高,造成了經濟工作中的急於求成和急躁冒進。

  在大躍進中,高指標、瞎指揮、虛報風、浮誇風、“共產風”盛行,各地紛紛提出工業大躍進和農業大躍進的不切實際的目標,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在農業上,提出“以糧為綱”,不斷宣傳“高產衛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糧食畝產量層層拔高;在工業上,錯誤地確定了全年鋼產量1070萬噸的指標,全國幾千萬人掀起了“全民大煉鋼鐵運動”,並且“以鋼為綱”,帶動了其他行業的“大躍進”。

  “大躍進”打亂了國民經濟秩序,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農業比例嚴重失調。從1958年11月開始,中共中央開始糾正“大躍進”運動中的問題。中央多次提出調整經濟指標,“壓縮空氣”,並著手解決經濟工作中的問題。到1960年冬,隨著黨中央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大躍進”運動也被停止。1962年1月召開的7千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難道有什麼標準將這"嚴重的幅度"進行衡量?

外國人學中文

若是在如今,則是對於其推廣結果的評價

相對起來 簡體字真有達到如此標準?

筆劃比較少一點就比正體好學嗎?(這才是我最初的問題啊T_T )

政府的號召下
那也是通過政府的宣傳而得來的。
是啊

為什麼同是民心沸騰

國民政府可以用來弄教育

共黨政府拿來搞鬥爭?

這才是我前幾篇批評前人的條件

我說出的優點,你又說不是優點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囧

1、沒有誤讀以及溝通上的不便,並且成為溝通的主要媒介

2、容易推廣,容易閱讀,容易使用

你說的這兩個優點 正體都有 沒有誤讀方面誰比較強還不得而知咧

我要的是值得取而代之的那種優點 不是要這種大多數語言都會有的優點

不然我自己想就知道了 還用你說嗎囧

我是在見到你的討論方式之後,想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討論

歡迎至極

但是拿這種討論方式提出的論點 來攻擊我的討論方式不周

似乎很奇怪喔。

你另外提出的好處 我就兩點提出疑問就好

2容易記憶

4容易學習

為什麼?

還是那句話 筆劃少幾劃就好學習嗎?

若真有效 那是最基本的改革 那麼農民怎麼還是一堆不識字?

容易記憶 又是怎麼得知的?

1便於書寫 這點在網路時代優勢漸漸消失

3筆劃清晰結構明瞭 正體也有此優點

5通用,便於普及 6在民間受到認同 這兩點是政府力 跟簡體本身的優點無關

故不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