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姊的守護者


Recommended Posts


姊姊的守護者
My Sister’s Keeper

作者:茱迪.皮考特
譯者:林淑娟
出版社:台灣商務


內容簡介
暢銷書排行榜上的寵兒茱迪.皮考特又一衝擊人心的感動創作

甫一出版即盤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轉瞬間狂銷數百萬本

目前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震撼無數人的心靈

史蒂芬.金讚賞的其中一位暢銷小說家

網路上讀者含淚熱烈討論

〈父母有權決定兒女的生與死嗎?〉

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瑪格麗特亞歷山大愛德華獎

榮獲書籍瀏覽網站(Bookbrowse.com)2005年鑽石書獎

獲選英國理查&朱蒂圖書俱樂部2004年十大好書之一

入圍2005年英國書獎

IMPAC都柏林文學獎提名

  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十三年來,安娜不斷地供應凱特血液、白血球、骨髓、幹細胞,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皮考特以不同人物的口吻來接續故事的發展,探討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對「愛」有深入的刻劃及詮釋,以細膩的筆法,精妙的細節,靈巧的掌握人與人之間脆弱敏感又錯綜複雜的關係。

佳評如潮

  「希望整晚能有皮考特最新的小說陪伴,然而它不只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它用一個引人入勝的複雜故事,塑造各具特色的鮮活人物……獨樹一格的以書中各個角色的觀點,輪流交替來陳述故事。皮考特的小說從第一頁就抓住讀者的目光不放。這是一本優美動人,誠實的探討有爭論性題材的書。」——《美國圖書館協會書單雜誌》,重點評論

  「《姊姊的守護者》會持續騷動你的情緒,引發你含淚去談論它。它是讀書會必讀的佳作。」——《紐約日報》

  「很難找到一本能夠成功的刻畫出多個令人關心的劇中人角色,又讓他們陷入進退維谷的道德爭議中。皮考特寫出了這樣的一本書。」——《波士頓先鋒報》

  「從她的第一本書開始……皮考特就拒絕著墨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她以愛和真理來關心,兩者之間暗藏的模糊界線。她強迫讀者去正視問題,雖然那種經驗可能不舒服,自滿的人會為時太晚的發現,他們的悲哀在於,他們以為他們什麼都知道,現在他們終於明白真相。」——《奧蘭多前哨報》

 
序曲





沒有人開啟戰爭──或者該說,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不該那麼做──沒有先理清他的想法,他預備在那個戰爭中達成的目標,和他打算如何指揮。

──卡爾‧馮‧克勞塞維茲,《戰爭論》



我最早期的記憶是,我三歲的時候想殺死我姊姊。那個記憶如此鮮明,我還不時想起當時她的鼻尖隔著枕頭套,抵著我的手掌的感覺。她不可能抵抗得了我,不過,我還是沒能成功。爸爸走進我們的房間,他要送我們上床跟我們道晚安,剛好救了她。他領我回我床上,對我說,「這種事絕對不能再發生。」



等我們大一點,我似乎是個不存在的女兒,除非和她有關。我每每在房間的另一頭看著她睡覺,我們兩張單人床之間有一道長長的陰影,我會細數有哪些死法。在她的穀片食物裡下毒。到海邊被退潮的水流捲走。被閃電擊中。

最後,我雖然沒有殺死我姊姊。她自己想殺死她自己。



或至少,我是這樣告訴我自己的。

以上引用來自博客來

光看這故事的簡介,你應該就會被挑起興趣.但這本書的成功絕不僅僅限於一個爭議性的主題,而是它的文筆,它的細膩描寫,它令人異想不到的結局以及它對人性的深入探討.

初次知道這本書,是在博客來上看到它是銷售第一名.儘管它是第一名,我對它的可看性還抱有存疑.畢竟主題好,並不代表故事也好.但當我在誠品信義店翻閱完它時,立刻推翻先前的想法,它無庸置疑值得讚美.這本書採用奇幻巨作<<冰與火之歌>>的多人視角寫法,每篇亦用人名當篇名,讓我們知道現在是誰在說話,他有什麼想法.

如果僅看上頭的序曲,你可能認為供應者安娜恨凱特入之骨,但其實她們是相當好的姐妹,安娜是凱特唯一的朋友,因為白血病使她無法正常的社交和隨時可能面臨生命危險.安娜也愛凱特,但誠如她所說的:[雖然我不恨凱特,但如果她死了,將是我這輩子最幸運的事.]安娜的出生是為了凱特,她是父母為了治療凱特,特別選出擁有和凱特相符的基因相配型的胚胎懷孕生下的.在她13歲找律師控告父母之前,她的生命意義等於一個供應倉,負責提供凱特醫療所需的血液,脊髓,幹細胞,直到媽媽要她把ㄧ顆腎臟給凱特.奇妙的是,當安娜慢慢接近控告成功時,她卻對自己的身分定位感到不明,長時間擔任供應庫的她無法定位自己.而且一旦控告成功,她不用捐出腎臟就等於判了凱特死刑.

就是這無法抉擇的處境才使本書成了情感風暴.安娜贏了,凱特會死.安娜輸了,腎臟捐給凱特,但也可能手術不成功,凱特一樣會死,但賠上安娜的健康.當控告期間安娜的家庭,律師,法定保護人通通被捲入這兩輸的結果.但結局竟在意料之外.在欣賞此書的同時你也會被掃進去,和安娜ㄧ起猶豫,和莎拉ㄧ起惱怒,和傑克一起憤恨,和所有角色一起共同感受痛苦,愛,掙扎和迷惘.

結局不完美但現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昨天剛好看完了

真的是超精采的!!!原本以為內容會很芭樂,就是很好猜的那種劇情...內容跟我想的不一樣,安娜和凱特感情還不錯嘛

而且她第一人稱的寫法真的滿強的,只是有時候角色會突然換不過來

總而言之,就是很讚的書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當初是把它想成安娜在家裡都沒地位,沒被人關心.

之後一去訴訟就被安排到另一個家庭居住.

沒想到完全不是這樣,她只是這媽媽莎拉眼中比較沒地位而已.

而且開始官司之後還留在家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真的是超精采的原本以為內容會很芭樂,就是很好猜的那種劇情.../QUOTE]

它一點都不芭樂.

小說最困難的不是要吸引人,而是收尾收的好

突然給你一個全書高潮就結束,留下來的叫空虛

它最棒就是在結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 1 month later...
  • 2 weeks later...

在我看來作者之所以選擇這種多視角的手法,

並非炫耀自己的技巧,是在呈現每個人的立場.

避免讀者過於偏袒某方而喪失了客觀的立場.

如果從頭到尾都由安娜來敘述,

你會覺得她一直飽受壓迫,

但這種多視角手法顯示這是逼不得已的.

莎拉這各角色本來就很矛盾,

以客觀角度來講她不是各好母親,

但是問你如果身處她的立場你又能做什麼.

我想讀者會厭惡莎拉,是因為作者同時又塑造了布萊恩這個角色.

相較莎拉的情緒化和過分偏頗,布萊恩就顯得理智和公平多了.

在我來講作者的最大敗筆就在坎貝爾和他女友(突然忘了名字)身上,

他們的故事有給我硬加進去,可有可無的感覺(而且還模糊了故事焦點)

但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多視角寫法,

造成每個角色必須要有一定的深度,

坎貝爾和他女友少了這段故事就沒了深度和立體感.

同時我想這段故事也是顯示,

世界不是繞著這件事情轉的,

在訴訟案的同時仍有許多事情還在發生.

每個人都有他的故事,

這些角色不是純粹因為他是安娜的什麼才被創造出來.

就像你父母有不是為了要生你才會相遇.

如果我要推薦這小說什麼,

就是它很真吧!

好像真的有這件事的發生,

好像每個角色都存在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

結局的死亡是不得已,

因為根本無法有美滿的結局,

它算是悲劇.

但如果是凱特死,

大家都會自責後悔,

到時候很有可能變成慘劇,

就算我再怎麼愛安娜,

看它為凱特的死一直懊悔傷心難過我也受不了.

安娜死後大家會難過,

但在結局似乎都找回平靜了.

安娜的死成了一種事實,

非得接受但可以懂得放下的事實,

結尾有著在淡淡的現在幸福中的一絲悲傷.

我想是好的,

這代表作者的寓意:

接受事實但不被他吞沒,

為死去的人更抬頭挺胸的活下去.

雖然老掉牙但亦不是真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 8 months later...
  • 1 month later...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