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關於台客文化


Recommended Posts

因為剛剛看了有人在討論關於台客的問題,所以我將兩篇文章貼上來分享:)

過去大家可能都以為台客不就是穿的很"俗"、然後台灣國語、檳榔之類的 囧(事實也是這樣沒錯啦...)

不過我想還是藉這兩篇文章讓大家有更深一點的了解,然後我剛剛搜尋了一下,似乎沒有討論這樣的台客文化的樣子(?)

從滔滔邏輯到檳榔西施──也談台客文化 張系國

最近大家都在談台客,動機當然是為台客文化催生。但是台客文化若只有檳榔西施、人字拖鞋和大字腿型騎機車等數得出的幾樣,未免太過單薄,而且都是非常浮面的表徵。如果真有台客文化,應該還有更深沉的內容,否則恐怕應驗「好了歌」所說:

人人都曉台客好,惟有哈日忘不了,

人字拖鞋換木屐,東渡扶桑取經了。

人人都曉台客好,惟有哈韓忘不了,

現代汽車替機車,隨大長今下廚了。

人人都曉台客好,惟有中土忘不了,

檳榔西施在何方﹖上海灘頭白相了!

要談台客文化,不妨用哲學家內省的方式,先假定真有台客文化這回事,然後再找證據來支持它,或者使用現象學的方法像剝洋蔥一層層分析。當然這方法不完全合乎科學,應該還要經過做田野調查實際驗證的步驟,不過至少可供有心從事研究台客文化的學者參考,做兩三個博士論文應該沒有問題。

我認為台客文化一言以蔽之,是「彈性求存」的文化,也就是「挑戰→反應」的文化。這個說法似乎是英國歷史學者湯恩比的著名理論的複述,其實頗有分別。湯恩比認為一切文化都是一個民族對周遭環境挑戰的反應,他是從宏觀的觀點來看。這裡卻是從微觀的觀點來看,甚至可以說是從個人的角度來看。也許把微觀累積起來一樣可以達到宏觀的效果,但出發點不同,結論也可能大不相同。以我從事研究的經驗,觀點可以影響結論,而且經常影響結論。

駕車經驗談

既然大字腿型騎機車據說是台客的重要表徵之一,我就從個人駕車的經驗談起吧。去年我從匹茲堡大學休假,回到新竹工研院主持天長地久計劃。大家都勸我不要開車,有朋友甚至警告我,自己開車一個月內一定會出車禍!但是我喜歡行動自由,還是忍不住自己開車。剛開始時的確不習慣,尤其如果剛好因為紅燈停在第一個位置,不一會車子就被機車團團包圍,天哪怎麼衝得出車陣﹖朋友勸我在台灣不要自己開車,就是因為機車陣難對付。但是不久我就發現雖然車子被機車包圍,就如船過之處水會自然分開,車子駛過之處機車也會自然分開!

這個奇妙的現象,在我開車的第二個星期就經歷到了。有次我從左線轉到右線,而右線的機車似乎一輛也不肯讓,我打了右轉訊號仍然都不讓。眼看前面路口必須轉彎了,不得不咬牙硬切過去。如果在國外,這是非常危險的舉動。但是奇跡出現了,車子駛過之處機車陣突然分開,等到我轉到右線,機車又包圍住我,讓我充分體會到船過水無痕的妙處。

這就是彈性駕駛的奇跡:車輛能在沒有空間裡擠出一片空間來。彈性駕駛包含了快速反應和互動禮儀。別人會讓我在沒有空間裡擠出一片空間來,禮尚往來,我也必須眼明手快,讓別人也能在沒有空間裡擠出一片空間來。台灣的機車一天到晚和汽車大膽爭道,車禍卻並不太多,完全靠彈性駕駛的快速反應和互動禮儀。但如果只有快速反應沒有互動禮儀,還是會出車禍的,所以兩者缺一不可。

彈性求存

台灣人到西方旅行,仍然使用彈性駕駛的快速反應和互動禮儀,那會出車禍的,因為西方人並沒有類似的互動禮儀。他們的邏輯是亞里斯多德的零和一的邏輯,不能轉道的時候就是不能轉道,後面的車絕不會讓你。你硬要轉道,對不起後面的車就會撞上來,而且完全是你的錯。而我們的邏輯是彈性邏輯,在零和一之間還有灰色地帶。同理,西方人到台灣,如果仍然用他們習慣的方式開車,也是寸步難行。

彈性駕駛因此是台客的另一個重要表徵,而且我認為比其他的表徵更加重要,因為它直指「彈性求存」的台客文化的核心。彈性求存當然在中國文化裡也有,「好漢不吃眼前虧」就是彈性求存。但是台客文化的確把彈性求存發揮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意思就是好漢遇到強大壓力時會低頭。但是如果好漢沒有遇到強大壓力呢﹖

這就是台客文化的另外一面了。如果好漢沒有遇到強大壓力,當然可以繼續充當好漢下去!這就包括誇張的姿勢、誇大的語言、硬拗和裝模作樣(所謂的坎普)等等。例如大字腿型騎機車就是身體語言一種誇張的姿勢(當然這樣的姿勢也可能很舒服)。彈性駕駛的互動禮儀也是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易讓人。至於誇大的語言,我曾用「滔滔邏輯」來形容。滔滔邏輯是從西方亞里斯多德邏輯的tautology演變而來。西方的tautology是邏輯上的恆等式。滔滔邏輯類似語言上的恆等式,但是主要用來填充空白的時間,也可以用來硬拗。誇張的姿勢和誇大的語言結合在一起,就是台客的裝模作樣(所謂的坎普)了。台灣人的祖先裡包括海盜。海盜喜歡使用誇張的姿勢和誇大的語言,應該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即使西方電影裡的海盜也有類似的特徵。海盜打不過人家的時候,就會展現彈性求存的一面,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西瓜靠大邊。海盜是不會計較身段和面子的,只求活下去。

外貌誇張內心真誠

以上所述絕無負面批評的意思,事實上彈性求存的台客文化正可表現其活力。澳洲人的祖先裡也包括盜賊,過去英國人看不起他們,但是現在多少演員來自澳洲,我懷疑正是因為盜賊的血液其實是創新活潑的泉源。演員(尤其是舞台演員)不也必須使用誇張的姿勢和誇大的語言嗎﹖台客文化的彈性和生命力是它的優點。

彈性求存當然在中國文化裡也有,無疑這是和台客文化相通的地方。分別之處或許是台客較純真較少做作,這就是我在其他文章裡討論過的好坎普和壞坎普的問題。好像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裡,海盜都不是什麼老奸巨猾的人物,即使彼得潘裡的虎克船長也壞不到哪裡去,甚至鬥不過一條鱷魚!如果我們比較台灣和大陸的頂尖政治人物,無疑後者更加深沉老辣,可能內裡連一點真心誠意都沒有,殺人千萬更是毫不猶疑。往好處看,台客的滔滔邏輯雖然外貌誇張,至少內心還有一絲真誠。(以上一段,我自己也知道較少客觀說服力。這是研究的好題目。)

上述的台客文化能不能用來解釋檳榔西施?我認為完全可以,因為檳榔西施無疑也是彈性求存!檳榔西施又非常敬業,不論清晨深夜都在工作。因此檳榔西施做為台客文化的代言人極為恰當。我介紹過西方建築學者希德布蘭有關隱蔽所和光明地的理論。對卡車司機而言,隱蔽所可能是他開的卡車,光明地是路旁光明奪目的西施屋。對檳榔西施而言,隱蔽所是鄉下公路旁的西施屋,光明地就是她嚮往的城市了。對文化人而言,隱蔽所(芎林鄉下的西施屋)與光明地(新竹科技城市裡的高大建築物)的對比、西施屋與科技城市的互動、台客對隱蔽所的懷念和光明地的憧憬、台客文化所帶來的文化上的生機,都是值得細思的題目。

彈性求存的台客文化並不是絕對的真實。我的意思是,從有彈性到沒有彈性,變化也可以很快速。不必舉政治上的例子,就講郊遊好了。一群朋友要辦郊遊,看氣象網站上明天的天氣預報是「偶陣雨」。一位想去的朋友就說話了:「偶陣雨就是別的某些地方偶然會下一兩滴雨。這種情況我碰多了,我們想去的地方絕對不會下雨啦。」因為他這麼硬拗,郊遊如期舉辦,到時候果然碰上一場傾盆大雨。他能夠從「偶陣雨」推論出「絕對不會下雨」,硬拗功夫真是一流。這雖也是台客文化的一部份,但其實是喪失了彈性。台客文化若慢慢喪失彈性,求存之道就不免大大打了折扣,能不慎乎﹖

--------------------------------------------------------------------------next.

在「從滔滔邏輯到檳榔西施」一文裡,我指出台客文化是彈性求存的文化。台灣人的祖先裡包括海盜,但海盜的彈性和生命力其實是活潑創新的泉源。而且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裡,海盜都不是什麼老奸巨猾的人物,即使小飛俠(彼得潘)裡的虎克船長也壞不到哪裡去,甚至鬥不過一條鱷魚!

鱷魚真有那麼厲害嗎?其實虎克船長鬥不過鱷魚,並不是虎克船長的錯,因為那不是一條普通的鱷魚。小飛俠故事裡的鱷魚,過去就有多次和虎克船長交手的記錄,不僅吃掉虎克船長一隻手,而且還吞下船上的鬧鐘。所以每當鱷魚出現,就會聽到鬧鐘的滴答聲,嚇得虎克船長和他手下的海盜魂飛魄散。

小飛俠的作者詹姆士拜理為何安排鱷魚會像鬧鐘般發出滴答聲?原來小飛俠的故事講的是不願成長的孩子。但是隨著時間逝去,人不能不成長,這是誰都擋不住的。所以鱷魚象徵時間,牠追逐的不僅是虎克船長,也包括小飛俠故事裡的每一個人。有的像溫蒂接受成長,也有的像彼得潘繼續逃避。在現實世界裡,女人多半接受成長,男人卻往往是長不大的孩子。不論如何,小飛俠的故事最終其實是個悲劇,因為任何人都無法擊敗象徵時間的鱷魚。

由時間的鱷魚出發,不能不意識到海盜在時間流裡的存在短暫而危險。海盜或者被官兵捕捉、或者被殺死、或者接受招安,最後都逃不過失敗的命運。海盜的下場多半是不幸的,海盜永遠打不過時間,這是海盜的悲劇。既然台灣人的祖先裡包括海盜,那麼不能不追問,台客文化裡是否也存在著這種悲劇意識?

悲劇和悲劇意識

首先,必須區分悲劇和悲劇意識。悲劇是人生的情境,悲劇意識則是對人生情境的了悟。所以悲劇屬於人生,悲劇意識則屬於藝術。悲劇人物自然會流露悲情,卻不一定具有悲劇意識。類似莎士比亞劇本「王子復仇記」裡的漢姆雷特的人畢竟是少數。悲情必須提昇到悲劇意識,才臻藝術的殿堂。台客文化裡存在著悲劇意識不僅不是壞事,反而可能成為偉大藝術創造的原動力,因為悲劇永遠比喜劇或鬧劇更能打動人心。

仔細閱讀台灣民間故事和歷史故事,就會發現台客文化從一開始就充斥悲劇意識。根據王詩琅先生所著台灣歷史故事(玉山社出版),最早的台灣歷史故事當屬海盜林道乾的故事。林道乾得到神人賜給他三根神箭,打算在清晨射死大明的皇帝,卻不幸因妹妹過早拿開雞籠的罩子,錦雞受驚而鳴,林道乾聽雞鳴就將三根神箭射向空無一人的皇帝寶座,因而失敗。這故事有許多層次。第一,林道乾為什麼不讓錦雞自己依天時而鳴?這是人力干預天意的悲劇。第二,男人往往受到挫折就歸咎女人,這是中國男人的通病。可憐林道乾的妹妹因而自殺,林道乾連為哀悼她把錦雞殺掉都沒有。這人真是自私到家,活該他失敗。(中國的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常暗暗為女人打抱不平,正如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講的其實是家暴的故事,不然嫦娥好端端為什麼要躲到月亮上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這無疑是錯過時機的悲劇。

類似林道乾這樣錯過時機的故事,充斥台灣民間故事和歷史故事。例如鴨母王朱一貴的故事,講的也是錯過時機的悲劇。延平郡王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也是海盜,鄭成功北伐的故事同樣是時不我與的故事。當然,被阿扁譽為國歌的「望春風」的歌詞不消說也是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再把時間從過去延伸到現代。吾友的父親在老蔣時代曾任重要軍職。據吾友說,老蔣午夜夢迴,曾多次下令反攻,又多次在清醒後召回機艦部隊。最嚴重的一次,飛機都飛到閩江口了,終於在部下苦勸下召回。老蔣清醒後顯然也知道時不我與。這些故事疑真似幻,和鄭成功北伐的故事前後輝映。

悲喜鬧劇結合

悲劇可以和喜劇鬧劇結合。即使是莎士比亞的劇本,也會在悲劇裡面發現喜劇鬧劇的娛樂成分。在現代台灣並不乏這樣的例子。例如阿扁坐了總統座機到處亂跑搞飛機外交,幾乎可以比美華格納的歌劇「飛行的荷蘭人」。阿扁顯然認為他的的飛機外交是一大外交勝利,至少他東奔西跑拜訪一些鼻屎大的國家(外交部長陳唐山的名言),比在國內快樂許多。飛機外交成為阿扁最佳的心理治療,可惜對台灣人民而言,代價稍微昂貴了一點。「飛行的荷蘭人」故事裡的船長遭天譴,到處都無法登岸,必須永遠漂流。阿扁飛機外交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被老共和老美合力防堵,弄到他的總統座機到處都無法降落,甚至連台灣人民也不再歡迎他,真正成了「飛行的台灣人」。阿扁或許缺乏悲劇意識,他自己可能還渾然不覺,在旁人眼中這是個明明可以避免的悲劇。這也應該算是現代台灣現代歷史故事的外一章。

最可驚異的,應該是藍軍要人紛紛回大陸,但是從連戰、宋楚瑜到李敖登陸的都是老人族。一句「連爺爺您回來了」不僅是坎普而已,也突顯了兩岸在年齡上的象徵差距。不但藍軍是如此,連綠營登陸的也以老人族居多。坦白說,這是我再也沒有料到的反諷鬧劇。我以前一直以為未來是年輕的台灣面對老大的中國(記得余光中的詩句嗎?中國是我梅毒的母親,台灣是我年輕的小妻),現在卻擺明了反而是年老衰退的台灣面對興起中的少年中國。這真是一大諷刺,老殘遊記不料竟有了台灣版。

總之,錯過時機的悲劇意識是台客文化的基調之一,對這悲劇意識的掌握是台客藝術創造的基本動力。眼前的台灣,每天喜劇鬧劇醜劇活劇傻劇層出不窮。或許藝術工作者的職責,就是將亂世的喜劇鬧劇醜劇活劇傻劇人間百態,提昇到傳統台客悲劇的境界,以藝術的手法呈現,給予人們深刻自省的機會。幸好台客文化同時也是彈性求存的文化,什麼時候能掌握時機在灰燼中復甦,再度變成少年台灣?二十年風水輪流轉,壓不扁的玫瑰永遠有翻身的機會,這就是海盜不服輸的本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說這兩篇是我社課時講的內容

不過我是比較喜歡第二篇啦

用海盜性格來詮釋台灣性格是很貼切的

日治時期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如此描述過台灣人的性格

"愛錢 怕死 愛面子"

這也很符合台灣的歷史背景

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當海盜 除非生活不允許

沒有人一開始就想來台灣亦是同樣原因

這本身就是一場賭注

反正賭贏了就榮華富貴

賭輸了還是命一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說這兩篇是我社課時講的內容

不過我是比較喜歡第二篇啦

用海盜性格來詮釋台灣性格是很貼切的

日治時期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如此描述過台灣人的性格

"愛錢 怕死 愛面子"

這也很符合台灣的歷史背景

沒有人一開始就想當海盜 除非生活不允許

沒有人一開始就想來台灣亦是同樣原因

這本身就是一場賭注

反正賭贏了就榮華富貴

賭輸了還是命一條

話說其實我以前也是以為台客文化就是"那樣"而已說....Orz

還有後藤新平那件事我一直囧到現在.....(哪本笨書說他是總督....)

然後彈性求存我一直聯想到漁父<8>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不覺得這兩篇文章屬於學術範疇。

小包你可以試著列列看,作者在這兩篇文章之中到底想要主張些什麼。

如果列出來的是一些沒什麼實質含意的句子,那麼這篇文章除了有趣之外,在研究上可能沒有什麼價值。

下面是本來要po的文章,可是我覺得口氣實在是太差了,所以就重寫:p

這也算是社會科學嗎?

誰不會彈性求存?誰不懂得遇到挑戰要做出反應?

我覺得這只是套幾個彼此之間除了剛好發生在同一個星球上之外沒什麼關係台客行為和歷史神話,然後用用類比喇賽而已。

(我也可以很容易地套日本古神話和109辣妹的流行化妝法講個故事給你聽,

但是故事歸故事,社會研究歸社會研究。

社會研究不是把幾個很接近又很像的東西湊在一起就成的)

整篇文章充其量只能算是有趣的散文,不能算是學術著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沒有所謂的台客文化

真的要這樣說就要先定義何為台客吧

我的想法是

所謂的台客是只會逞凶鬥狠.不會思考.不上進的人

當然我也知道台客真正的意思

但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依上面的內容

應該說是台灣文化

彈性生存應該是一種禮讓吧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大家讓一讓都風平浪靜了

我覺得 不怕苦 不怕輸 不怕死 敢衝 敢博 耐操又有力 就是台灣精神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