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十二年國教:勿將輕率「政見」變成嚴肅「政策」


Recommended Posts

聯合報社論

延長國民教育為十二年又成各方矚目的話題。連戰日前作此教育政策宣示,雖或許只不過是一項「政見」而已,但執政黨總統候選人常未把「政策」和「政見」應有的分際放在眼裡,以致連戰的這項宣布立即被解讀為「選舉支票」,但好像並沒有明顯的利多效果,迎頭招來一片批評和質疑。

仔細看一看各界的批評,雖然不少人關心「錢從那裡來」、「配套措施如何」等技術層面的問題,但深諳教育政策玄機的人多半問出一句很基本的話:「延長十二年國教」的內容到底是什麼?甚至有前行政院教改會委員直指這項政策「說得不清不楚」。行政院副院長、也是教改小組召集人劉兆玄則為連戰辯護,指出延長十二年國教不是為選舉才提出,早已計畫很久,現在則是「實施時機成熟」云云。

政府高層所謂的延長國教「已計畫很久」,不知可推算到多久之前?也不知與民國七十八年行政院長李煥同樣曾宣布過的「延長十二年國教將在三年內實施」是否仍有關聯?當初的延長國教計畫同樣受到強烈質疑,民間並不因政府提供「白吃的午餐」而領情,政府遂知難而退,暫緩實施。十餘年來國內政治和教育環境經歷巨大的變化,如今的條件與當初相較,是否真的「時機成熟」足以推行十二年國教,或恐怕實情並非如此,連戰及身邊的人似有講清楚、說明白的必要。

延長國民教育的確一直存在於決策當局的「計畫」中,以李煥任閣揆、毛高文執掌教育部時推動得最為積極。當時民間的質疑有一部分與現今差不多,即政府財政負擔、課程銜接問題、教育政策的緩急考量等等。但當時政府以延長國教為國家高度發展、施政開明的指標,擺出非推動不可的態勢。直到七十九年郝柏村接任行政院長,教育政策即改絃更張,在各種波折下推出「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以為實驗替代,但實施方式及規模皆一改再改。八十三年行政院教改會成立,八十五年提出「總諮議報告書」,其中所建議「推動多元入學制度」、「朝綜合高中邁進」等方案後來也逐步實施,但其中並無「延長國教為十二年」的建議;至於國中自學方案,則在多元升學管道中逐步萎縮,至今已至每年檢討存廢的地步。

我們從這段政策的歷史回顧中,可以得到幾項簡單的結論,作為對如今連戰宣布延長國教十二年政策的評論依據。首先,政府的教育政策,通常是被政治人物拿來當做政治主張,而非針對理想中的教育目標而設計。這在李煥時期如此,現今選戰氣氛中出現的「連戰的主張」則更為明顯;連戰任行政院長時所任命的教改會根本未曾提出延長國教的建議,如今卻一併被政府含糊宣稱為「教改主張」。

其次,正因為上面這項整體的背景因素,台灣的教育政策其實多半不具連貫性,隨政治目的而變動。舉例而言,當初具有「取代高中聯考」氣勢的自學方案,實行之初轟轟烈烈,被賦予「教學正常化,達成五育均衡,消除明星學校」等重大任務,但執行後卻缺乏嚴格監督和評鑑,至今效果如何幾乎已乏人關心,存廢前景也屬未知。又如十二年國教的政策,現在由連副總統大張旗鼓提出,但僅僅半年前還爭議不斷、但為教育部堅持實驗的「九年一貫課程」方案,又將被置於何地?眾多戰戰兢兢參與國小、國中九年連貫課程實驗計畫的老師們,是否暖身尚未完成即又要被指使轉向新的實驗跑道?

也因此,我們更可清楚看出:政府提出教育政策,多半僅標榜形式口號,在一時宣傳之後便放棄落實探究、規劃的耐心,更完全缺乏解決問題的誠意。專家指「十二年國教說得不清不楚」,就是這個意思。所謂「十二年國教」,是指國中畢業生人人有學校可念嗎?但這個目標不待十二年國教亦可達成。根據教育部出版的官方統計,國中畢業生的「就學機會率」早從民國七十五年開始就年年超過百分之百,很多私立高中及高職尚招生不足;可見國中升學問題的關鍵,根本不在有沒有學校可念,而在於政府規劃的高中高職比例不合理。又如,所謂「高中職社區化」,是將學生限定在社區之內的高中職就學嗎?這在城鄉差距未改善之前,對偏僻地區學生的就學機會不公平,可想而知。再如,所謂「政府財政足以支付十二年國教經費」,但八十六年國大修憲將憲法對教育文化預算的下限保障一舉取消一事,當時財政主管喜形於色、文教主管束手無策的景象,民眾記憶猶新,如今政府財政結構只見更為惡化,又何來如此豪情,對國民教育作出大幅度的額外投資?

台灣的國民教育及中等教育問題,姑且先不論是否要往「十二年國教」的宏大目標邁進;我們只問一事:在各種「教學正常化」、「避免一試定終身」等口號及政策提出多年之後,學生的升學壓力確實減輕了嗎?年輕孩子一天帶兩個便當上學,夜以繼日參加補習的慘狀真的消除了嗎?政治人物如果欲表達對下一代的真誠關愛,則矢志向上述教育畸形現象宣戰,已是重大功德。至於形式上赫赫驚人的延長國教等等,朝野反覆討論已逾十年之久,政府貫徹政策的決心和能力從來就難以服人;候選人想藉此爭取選民支持,怕是徒勞無功。我們的建議是:勿將輕率的「政見」變成嚴肅的「政策」。

【2000/01/12/聯合報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