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國歷史所謂“四大發明”的無稽之談(1)


Recommended Posts

所謂“四大發明”的無稽之談 (本文太長,分兩段)

還在我讀書的時候,我就對所謂的“四大發明”及諸如此類的村婦之言感到很不以為然∶這些弱智玩意也能算是什麼發明嗎?這些東西裏面有什麼技術含量?這些東西充其量只能算是某種“發現”而已,它們跟人們所說的通常意義上的那些“發明”,在技術含量上,所運用的科學理論深度及智力活動水平上的差距無異於猴子與人之間的差距。

更何況,說這些東西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所作出的“偉大發明”只不過是王婆賣瓜式的自欺和欺人。(這種自欺欺人的說法甚至都不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而是李約瑟這個好事之徒搞出來安慰我們的。)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明這個問題:即這些東西到底包含了多少足以稱得上是“發明”的技術含量;而且它們到底是不是我們中國人所“發明”的或者說首先發現的;它們到底是不是像所吹噓的那樣“對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到底有多少影響。

如果從定義發明的創造性本質上來說,要稱得上是一項“發明”而且是“偉大發明”,顯然是要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技術含量的,是要付出了較高水準的智力勞動特別是邏輯思維活動,並且其內在要有一種明確的科學理論作為支撐,而不是像一個小孩子在閒逛玩耍的途中偶然發現了一個新奇的玩物然後就原樣收藏的那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所謂“發明”。

我們中國人常常吹噓的很多“發明”就是屬於這樣一種類型的玩意,比如說對磁石指南的發現。這只不過是對一種自然現象的最原始認識和發現而已,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初始認識,並且不需要加以任何技術構建就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唯一所做的只不過是對磁石的外形進行藝術加工而已。

我相信這種磁現象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曾有所發現,只不過發現時間早晚而已,如果說是我們中國人先發現了磁石指南的現象,也只不過是因為占了磁鐵礦資源豐富的便宜而已,如果一定要說是我們先“發明”了指南針,還不如說是我們先發現了磁鐵礦。

實際上,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表明磁羅盤是從中國傳到中東及歐洲去的。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歐洲人的磁羅盤是12世紀時在義大利的阿馬爾菲城發明的。而且這種羅盤遠非我們在中國的各種宣傳資料上看到的那種簡陋的“司南”模型可比,它通常包括在多個樞軸上水平安裝或懸掛的磁鍼,可在樞軸上自由活動直到與地球磁場在一條線上,在技術上要複雜先進得多。

而且,就是這個被認為是指南針雛形的“司南”,也可疑得很。因為根本就沒有任何詳細的記載,也沒有任何實物被發現。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根據野史雜書中一些隻言片語的描述推斷想像出來的模型而已,考古學家甚至都無法知道它的準確形狀,也不知道它的確切用途,但是在一種民族虛榮心的驅使下,就先把它吹噓成是指南針的“雛形”再說吧,反正把任何現代科學成果都能夠“論證”成是我們中國就“古已有之”並且年代一定要比別國早,是符合“政治正確性”的,也是很多“專家”“國學大師”賴以混口飯吃的謀生之道。

僅只是從這個推想出來的“司南”模型來看,也很難讓人相信,人們到野外去活動時,會帶著這麼不方便的東西用來指示方向,為什麼不設計成一種便於攜帶和使用的形狀構造呢?至於後來出現的指南針,也沒有可靠證據表明其最早是在南宋之前就已經在航海活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萍洲可談》的記載也只說明了人們是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使用磁鍼,恰恰說明了那時的技術還不成熟),而在同一時期,中東和歐洲的航海活動也已經開始使用磁羅盤了,我甚至傾向於認為,真正的成熟的磁羅盤技術恰恰是從中東和西方傳到中國來的,不然何以解釋為什麼“沒有指南針”的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反而比擁有指南針的中國人航海活動範圍要廣大得多呢?

另外,一直以來我們所吹噓的所謂“是指南針的應用導致了對美洲的發現”,也只不過是對航海學和歷史的一知半解而已,一種對複雜事物的簡單化理解。熱衷於自我吹噓的中國人可能不知道,早在西元前七世紀,鄭和下西洋之前兩千年,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就已經成功地實現了環航非洲(跟這一成就及後來的哥倫布橫渡大洋發現美洲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比起來,所謂的鄭和下西洋只不過是小孩子的遊戲),而在磁羅盤沒有發明之前的那漫長的數千年裏,古希臘人,古羅馬人,古埃及人,腓尼基人,斯堪迪納維亞人,阿拉伯人,中世紀的歐洲人,也一直在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北海 波羅地海來去自如。

雖然磁羅盤在航海中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航海所需要的儀器裝置遠比這多得多,用來確定方位的儀器和方法也遠不止這一種,磁羅盤只是進行航海所用到的眾多手段中的一種而已。之所以在哥倫布之前漫長的歲月裏人們沒有去進行橫渡大西洋的航行,除了航海術上的不成熟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地球是圓形的這一情況還認識不夠深入(雖然古希臘人早就認識到了大地是球體,但是對這個球體的情況沒有更多詳細的瞭解),當時的人曾經認為,在地中海外往大西洋的方向有一個無底洞,在一幅古希臘地圖上還在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出口處標有‘到此止步’的字樣。受傳統觀念影響限制了人的行動,而且那時候也沒有去進行橫渡大洋航行的動力。

一直到了十五十六世紀(這時磁羅盤技術已經在歐洲應用了幾百年了),歐洲受到伊斯蘭教勢力的威脅,為了衝破奧斯曼土耳其的封鎖,尋找通往東方印度的新航路,加上那時候人們知道地球是一個圓形,認為從相反的方向繞一圈也能到達目的地,哥倫布麥哲倫等人才開始了冒險進行橫渡大洋乃至環球航行的航海活動。不管有沒有指南針,只要有了現實的動力,人們都是能夠也必然會去進行這樣的航行的。認為沒有指南針就不會有地理大發現的說法委實荒唐可笑。

同樣的道理,只不過以一種獵奇的心態在自己的筆記裏記錄了一些奇聞佚事的一個士大夫官僚(沈括),居然也要吹噓成是什麼“大科學家”,這簡直就跟把某個小報的記者說成是“大科學家”一樣滑稽可笑。

這個“大科學家”在他的“科學著作”裏琢磨了一些如磁鍼是漂在水上,還是頂在指甲上,頂在碗沿上,抑或是栓在繩子上,那個更穩妥一些,這樣一些問題,最後他得出結論,還是栓在繩子上更為牢靠,這就是他所謂的“科學發現”,這類閑得無聊的自娛自樂。(順便說一句,《夢溪筆談》其實只不過是一本收羅了藝文,政事,書畫,音律,器物,神異,曆法,等等諸方面的軼聞奇談的大雜燴,是他官場失意退隱閒居後的自娛之作,跟《聊齋志異》並無什麼兩樣,也與“科學”二字無關,這些也就只能濛濛搞不懂文言文的老外。)

跟這之前數千年裏古希臘,古埃及,古巴比倫科學家所留給人類的相比,如記錄在西元前一千多年前的莫斯科手卷(Moscow papyrus)和林德手卷(Rhind papyrus)上的古埃及高深數學知識,漢謨拉比王朝時的古巴比倫天文學數學知識,以畢達哥拉斯學派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阿基米德等人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及已上升到抽象思維階段的科學(而非實用技術),亞波隆尼亞斯的《圓錐曲線》,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和《光學》,托勒密的《大彙編》等等等等(僅從浩如繁星的眾多科學家和科學成就裏舉出幾個典型代表),跟這些相比,如果還要把《夢溪筆談》之類的吹噓附會成是所謂的“科學成就”,那我只能很抱歉地認為,這是猴子的“科學”和人的科學之間的差別。

中國人特別津津樂道于馬克思談到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這“三大發明”的那幾句名言,其實馬氏不過拾人牙慧而已,我所知道的最早談到所謂“三大發明”的人是英國哲學家培根,他對這幾種發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過今天看來顯然是誇大其詞了),分別從文學,軍事,經濟活動三方面(後來馬克思那些論調不過是把這幾句改頭換面了一下就照搬過來),似乎很給我們中國人長臉了。不過可惜的是,不管是培根還是馬克思,他們在談到所謂的“三大發明”時都不是在談論所謂的我們中國人的“四大發明”,而是在談論西方的“三大發明”(這個“西方”包括了中東,是與我們這種純粹的“東方”相對應的“西方”),馬克思甚至毫不客氣地認為“中國根本就沒有科學和哲學”。

所謂“四大發明”的說法是到了上世紀時才由“科學史家”李約瑟炮製出來的,他本人在英國學術界頗受冷落,於是另辟蹊蹺搞一套“非西方中心論”,嘩眾取寵的成分太大了,他本人不過為了出“學術成果”罷了,至於搞這種“精神鴉片”出來對本來就缺乏科學精神的中國人毒害有多大就不是他所關心的問題了。在國外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至於培根和馬克思所誇誇其談的所謂“三大發明”的“歷史作用”,只不過是哲學家式的把複雜事物簡略化的表述方式,一種似是而非的提法,這一套把戲對經歷過馬克思那已經宣告破產的“科學共產主義”“辨證思維法”洗禮的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了。

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的例子就是火藥。

如前所述,馬克思用一種簡略化的方式將“三大發明”的“歷史作用”分別表述為是文化傳播,軍事變革,經濟活動三方面的主要決定因素,如果用我們中國人更為簡略的思維方式,只需要用“文武商”三個字就可以表述了,可惜歷史無法如此簡略化。

火藥在軍事史上起到的作用到底如何?客觀地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其實是句空話,因為自古以來成千上萬的發明,都可以說是在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甚至都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

火藥在軍事史上根本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發現,道理很簡單,因為對現代兵器來說火藥的發現只是原材料層面上的發現,並不是象彈道學,冶金學、金屬加工技術等方面的方法上科學理論層面上的發現,而後者才是對軍事變革起決定性作用的力量,火藥可以說是實現從冷兵器向現代兵器轉變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卻根本不是關鍵性的環節,因為這種原材料階段上的東西遲早都會被人們發現的,並無任何神奇之處,而方法上理論上的發現卻不是有了原材料就一定會出現的,事實上,中國的歷史也毫無疑問地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中國人據說是在宋朝時就已經“發明”了火藥,但是到了二十世紀初八國聯軍侵華時我們仍在用大刀長矛(還是正規軍)作戰,實際仍處在冷兵器階段,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並且火藥的發現也跟指南針一樣,仍然不過是占了礦產資源豐富的便宜而已,特別是組成火藥的三種成分之一的硝石,現在普遍認為是中國人先發現的,因為阿拉伯人把這種礦物稱為“中國雪”“中國鹽”。但是卻沒有證據表明,火藥也是從中國傳到中東去的。而且我相信,只要找得到適當的礦藏,中東和歐洲也一樣遲早“發明”出火藥,一來西方的煉金術傳統與東方一樣繁盛悠久,二來這種東西也不需要什麼複雜的技術。

事實是,十五世紀德國人發明了前裝滑膛槍,才是真正地實現了從冷兵器向火器的轉變(這之前已經有了較簡單的火槍火銃),而後十八十九世紀幾項革命性的發明:線膛槍,火帽,圓錐形子彈,撞針,連髮式槍械的出現,才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槍炮。這幾種發明是建立在系統的科學理論和複雜的機械製造加工技術基礎上的真正的關鍵性的發明,這才是對近代軍事變革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有了彈道學,冶金學、金屬加工技術等和上述這幾種發明的出現,從冷兵器時代過渡到火器時代的軍事變革才真正實現了。

而中國乃至整個東亞不管從中古的小到火繩槍大到佛朗機一直到近代的線膛槍炮等各式火器實際上都是從西方引進的,曾經被吹噓成是最早的火槍的“突火槍”只不過是一種簡陋的噴射式火器,只是在一根竹筒內裝上發火物,靠噴射火焰來殺傷敵人,但是噴射的距離很有限(不過一兩米),殺傷作用很微弱,只能起到恐嚇敵人的作用,並且其原理和構造都與西方出現的火槍完全不同,這種玩意實際就有點類似於我們小時候曾經玩過的那種“魔術彈”(射程都遠遠不如),可有人會神經錯亂到把這玩意當作是跟近代槍炮同樣的東西嗎?關於“子窠”的說法也只是猜測,根本沒有任何依據。至於火器在實戰中得到有效而廣泛的運用也是從蒙古人才開始的。

另外一項“偉大發明”,印刷術,實際上也不能說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當我們在談到我們發明了印刷術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說的是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因為雕版印刷術實在算不上是什麼發明,道理很簡單,因為雕版印刷術的原理跟另外一種東西__印章沒什麼不同,而印章這種東西在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是有的,出現年代比中國早的民族也多的是,何況雕版印刷術也沒有多少實用價值。在正式一點的宣傳“四大發明”的資料中,往往都會特別指明是活字印刷術。

那麼活字印刷術是怎樣發明的呢?據說是北宋畢升首先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可惜那只是據說而已,因為這種泥活字從來就沒有在現實中得到應用過,從宋代一直到明清,都仍然使用的是雕版印刷術,以至於很多專家認為,畢升的泥活字印刷術只是個構想,不必當真。一直到近代,才開始引進並使用德國人古登堡于1455年發明的鉛活字版印刷技術,這種技術的複雜和完善的程度也不是中國古代傳統印刷術可以相比的(由鉛、銻、錫三種金屬按科學、合理比例熔合鑄成的鉛活字 ,並採用機械方式印刷),事實上,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印刷術恰恰是從西方傳到中國來的。

而且,中國後來所使用從西方引進的還不僅僅只是鉛版印刷一種技術,如平版印刷技術,凹版印刷技術,孔版印刷技術,等等,這些技術與我國傳統的雕版印刷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技術細節上也複雜多了,至於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印刷技術,跟古代近代的印刷技術又更不是一回事了,實事求是地說,說印刷術是中國人發明的,那是故意誤導人民。實際上,國際上普遍把古登堡發明鉛活版印刷術算作是現代印刷術的歷史起點,沒有誰把中國發明印刷術這種說法當真。

另外,現在學術界還公認韓國清州的興德寺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銅活字)發源地。說到這裏,我想起有一次,在一個朝鮮的官方網站上看到朝鮮人說他們是“四大發明”的創始者,還說他們擁有六千年文明史,讓人哭笑不得。特別是在看到了韓國人在世界盃上的表演之後,聯想到日本也一直在宣揚什麼他們是宣紙的發明者,天皇的萬世一統等等,讓人感到,東方民族在怎樣不著邊際地吹牛撒謊上都是驚人的相似。而讓我稍感欣慰的是,我們中國人可能還不是世界上最厚臉皮的民族,畢竟我們現在似乎還羞於將這種自吹自擂的無恥勁頭拿到國際上去公開表演,只是關起門來自我陶醉。

而跟印刷術關係密切的另一大“發明”,紙,國際上就更不承認那是中國人的發明了,因為早在五千年前,在中國的紙出現之前三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經發明了最古老的紙,稱之為紙莎草紙(Papyrus),也稱紙草紙,英文中紙(paper)這個單詞就是來源於拉丁文Papyrus(紙莎草紙),可見這種紙在西方古代應用的廣泛和悠久。

紙草紙不僅是古埃及重要的書寫材料,而且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亞述人,阿拉伯人所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用古埃及文、古希臘文、古羅馬文和阿拉伯文等書寫的紙草紙文獻,數以十萬張計之多,紙草紙文獻上記載了大量的古代法律、宗教銘文、天文地理、文學,數學知識等珍貴歷史資料,其中歷史最早的是從古法老墓葬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無字紙,載有文字的紙草紙文獻距今也有四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比我們中國人使用甲骨文還早了近兩千年。

這種用紙草紙寫成的書籍,我曾經親眼看到過,雖歷經數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紙質決不比我們中國的紙差,而且紙草紙也不像有人說的那樣,容易斷裂,現在埃及都還有根據古代技術進行製造的紙草紙,造出的紙任意折疊完全沒有問題。世界上很多博物館都收藏有這種紙草紙古籍,象前文提到的林德手卷(Rhind papyrus,又稱為萊因德紙草書,是西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數學著作),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你們有空可以去看看。

所謂中國人發明了紙促進了文化傳播的說法,更是似是而非的想當然。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紙草紙文獻能夠存留數千年,成為我們現在研究和瞭解古埃及希臘羅馬歷史和科學哲學的珍貴資料來源;古希伯來人用造價高但便於保存的羊皮紙記錄舊約經書而留存下來的“死海古卷”也成為現在珍貴的歷史資料。而中國據稱是在漢代時就開始出現紙了,可是你現在還能夠找到那時候保留下來的什麼書籍嗎?宋代之前的有多少?相反地,商代使用甲骨,反倒為我們留存下來了大量歷史資料,使得我們對商代的瞭解比孔子那個時候的人還要知道的多。漢簡的再發現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以至於有人認為,中國正是因為過早地使用了這種便宜而又易毀的紙,才使得很多的古代典籍失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紙在中國的使用對文化傳播不僅沒有起到什麼正面的作用,反倒可以說是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

更何況,一直到近代,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仍然是文盲,“對文化傳播的重要作用”在哪里?而且中國人仍然在普遍使用手抄和雕版印刷的原始落後手段來傳播文字。

還有一個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問題就是:中國人既然已經開始使用紙這種方便的書寫材料了,卻從來沒有想過去發明一種方便的書寫工具,仍然使用毛筆這種笨拙的書寫工具達千年之久,何其荒唐。而西方人早就知道使用羽毛筆等方便快捷的書寫工具,後來又不斷創新發明了鉛筆,自來水筆(實際上,最早的金屬蘸水筆在西元前的羅馬共和國就已經出現了。發掘于龐貝古城廢墟,現收藏於尼泊爾的國家博物館),圓珠筆,並傳入中國,對推動中國的文化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魯迅也曾經對自來水筆的作用進行過精闢的闡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筆的發明和傳入中國遠比紙的使用貢獻要大。

說完了關於這些“發明”的歷史作用,不能不提到的是,在古代史上起過比這些重要得多的作用的發明多的是,大多都起源於中東地區,然後傳入中國等地,如車輪,滑輪,風車,螺釘,鐘錶,曲柄,牛和馬的馴化,青銅冶煉,煉鐵術,馬鐙,等等。我們中國人應該學會謙虛一點,世界上比我們輝煌燦爛歷史悠久的文明多的是,更何況連我們中國人本身都是從中東中亞地區一批批遷移過來的,所謂的三皇五帝,夏王朝,等等,都是子虛烏有的神話傳說而已,考古發現早就證明了這一點,這也是國際學術界所公認的事實。

最近這幾年來,復古,飾古,偽古的風氣越演越烈,而且都是以官方的支援在搞,其目的不過就是為繼續維持專制統治尋找合法性,為抵制民主自由的理念尋找藉口和依據,所以要把西方任何先進的東西都“論證”成是我們中國早就“古已有之”的,沒有什麼稀奇的,美其名曰培養民族自尊心,其實是培養遺老遺少。

而這些新時代的遺老遺少們也攢足了勁以一種近乎于無賴的勁頭拼命地要把西方任何先進的東西都“論證”成是我們中國早就“古已有之”的“發明”,網上網下,電視報紙,到處都可以看到這一類的奇談怪論,越來越多,什麼風箏是飛機的雛形啊,萬虎是飛機的發明者啊,竹蜻蜓是直升機的前身啊,大禹是世界上第一個進行飛行的人啊,孔明燈是發動機的鼻祖啊,等等(我都不想說了,實際上最早的飛行器早在兩萬多年前就有了,其實物就保存在埃及國家博物館,那時候中國這地方還沒有人呢。),還有什麼新“四大發明”也冒出來了,連養豬釀酒也成了“偉大的科學發現”了,是不是應該憑這些試試去申請諾貝爾獎看看?沒准有戲。

如果一定把這些弱智玩意說成是所謂的“偉大發明”,那不僅是對別的國家和民族的侮辱,也是對整個人類智慧的侮辱。

———————————————————— Back to top

飛虎隊

Joined: 20 May 2005

Posts: 188

Posted: Sun May 22, 2005 9:49 am Post subject:

————————————————————

再談“四大發明”的神話完全是一種虛假宣傳

2003-8-29

《所謂四大發明的無稽之談》一文貼出後,很多人都指責我考據不細,論據不充分,論證不嚴密,邏輯不清。我於是把所有能夠找得到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都深入查驗了一遍,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我確實是考據不夠細緻,瞭解得不夠深入;並且由於這種不細緻,不深入,導致我錯誤地把注意力放在了一些次要的問題上,而忽略了一些主要的事實,使得某些人有空子可鑽,將爭論的方向轉移向一些次要的方面,在一些邏輯問題上語言修辭問題上兜圈子,而有意無意地回避了一些重要的事實。

特別是象技術含量,重要性這一類難以有可量化的標準來衡量的問題,更易於讓人陷入圈套而糾纏不休,而且是無意中自設的圈套,而給予某些人繼續其色厲內茬的指責以口實。

如果說我在第一次談到這個(四大發明)問題時,對自己的看法多少還抱著一點懷疑的態度,畢竟這是一個千百萬人人云亦云了幾十年的傳言,多少會有一些道理吧。但是在我又多次刨根問底地挖掘了它的來源以後,我已經可以確信並肯定地說,所謂“四大發明”的說法,完全是一種虛假的宣傳。

我決定不再在邏輯問題上過多地兜圈子,也不再使用“也許”“可能”“我認為”之類模棱兩可的語氣,而是簡明扼要地將一些基本事實羅列出來,然後明確地給出結論。

下麵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請耐心看完)。

一。火藥

這是所謂“四大發明”的說法中最大的一個謊言。

我在以前已經說過了,西方在談到所謂的對歷史前進起到了“重大作用”的三大發明(火藥,羅盤,印刷術)時,根本不是在談論所謂的我們中國人的“四大發明”,而是在談論西方的“三大發明”。此火藥非彼火藥,此羅盤非彼羅盤,此印刷術非彼印刷術。(注:最早談到“三大發明”的西方人是培根,後來馬克思重新提到這一點時,其意義已經有所改變。)

而炮製並宣揚所謂的中國“四大發明”對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種種說法的人們,最主要就是用偷樑換柱的手法,將兩種性質截然不同並且沒有任何關聯的事物暗中偷換了位置,同時也轉換了附著在兩者身上的歷史意義。其次就是用牽強附會,曲解,誇張,過濾等等手法來處理相關的歷史事實,蓄意掩蓋事實真相。

就火藥這一項,具體如下:

(1)。我們中國人所發明的“火藥”實際上指的是“黑火藥”,這種火藥的用途,性能都有限的很。

(2)。而真正導致了軍事變革並對歷史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的“火藥”是歐洲人發明的“黃火藥”,並大規模地用於工程和軍事,是整個近現代軍事工業的奠基石。(注:“黃火藥”這個名稱並不是規範的術語名詞,應稱之為“黃色炸藥”較為妥當,並特指諾貝爾發明的硝化甘油類安全炸藥,不過作為一種泛指和通稱也並無不可)

(3)。黃火藥跟黑火藥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傳承關係。其一開始就是從一條獨立的路線發展起來的性質完全不同的體系。(黃火藥只是這個體系中幾類產品的俗稱,這個系列中的各種發明滿足了現代工業和軍事所需要的全部技術需求。)

以上是最關鍵的三點,也就是有關“火藥”這個謊言的核心之處,而更詳細的歷史細節如下:(注:作者具體談兩者的區別)

(4)。黑火藥的製造方法只是簡單地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幾種天然物混和在一起,是一種混合物,屬於物理範疇。而且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認識,經驗主義的積累。(所以在中國當然也不可能再有什麼發展,這是毫不奇怪的)。

(5)。黃火藥的製造方法是使用化學合成手段,是一種化合物。黃火藥的產生發明出來是有近代化學科學作為理論基礎的。(我以前說重要的發明往往其內在要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作為支撐並沒有說錯,科學不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產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發明)

(6)。而且,即便是黑火藥,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是從古代中國傳到西方去的,今天的種種說法,都只是猜測而已,而這種猜測僅僅只是依據不同發明在不同地區出現的時間早晚作出的,這被稱之為文化上的一元論。(其他三項“發明”也是同樣的這種情況)

很多人會感到難以接受這種說法,有人也難免會這樣說,那我們也可以不承認電腦,網路,原子彈這些發明是從西方傳到中國來的。你可以這樣說,只要你有本事不到別人的國家那裏去留學而得到這些知識,並且完全不接觸任何別國這方面的學術資料,那麼沒有人會否認這是你獨立發明的。

(7)。更讓某些人不願提起的是,就連黑火藥的起源也有多種說法,在很多古代文明地區都有類似于黑火藥的發明的記載,學術界有一派的說法就認為,是印度人先發明瞭黑火藥的。而黑火藥的種類更有上百種之多。中國使用的黑火藥只是其中之一。 (注:中國製造的黑火藥由於含硝量太低,燃燒後膨脹能量不足,並不適合於作火器的發射藥,歐洲和阿拉伯發明的黑火藥將含硝量提高到了80%,才能夠大量用於作火器發射藥。中國後來使用的適於作火器發射藥的黑火藥是隨著火銃的傳入從西方同時傳入的)

再來看黃火藥的源流:

(8)。1771年,英國的P•沃爾夫合成了苦味酸,它是一種黃色結晶體,最初是作為黃色染料使用的(注意這一點),後來發現了它的爆炸功能,十九世紀被廣泛用於軍事,用來裝填炮彈,這就是黃色火藥的名稱的由來。它是一種猛炸藥。

(9)。1779年,英國化學家E•霍華德發明瞭雷汞,它是一種起爆藥,用於配製火帽擊發藥和針刺藥,也用於裝填爆破用的雷管。(注:雷汞又稱雷酸汞)

(10)。1807年,蘇格蘭人發明瞭以氯酸鉀、硫、碳製成的第一種擊發藥。

(11)。1838年,T•J•佩盧茲首先發現棉花浸於硝酸後可爆炸。1845年德國化學家C•F•舍恩拜因將棉花浸於硝酸和硫酸混合液中,洗掉多餘的酸液,發明出硝化纖維。

(12)。1860年,普魯士軍隊的少校E•鄶爾茨用硝化纖維製成槍、炮彈的發射藥。俗稱棉花火藥。(注:至此取代了黑火藥作發射藥)

(12)。1846年,義大利化學家A•索佈雷把半份甘油滴入一份硝酸和兩份濃硫酸混合液中而首次制得硝化甘油,硝化甘油是一種烈性液體炸藥,輕微震動即會劇烈爆炸,危險性大,不宜生產。

(13)。1862年,瑞典的A•B•諾貝爾研究出了用“溫熱法”製造硝化甘油的安全生產方法,使之能夠比較安全地成批生產。

(14)。1863年,J•威爾勃蘭德發明出了梯恩梯(TNT)。梯恩梯的化學成份為三硝基甲苯,這是一種威力很強而又相當安全的炸藥,即使被子彈擊穿一般也不會燃燒和起爆。它在20世紀初開始廣泛用於裝填各種彈藥和進行爆炸,逐漸取代了苦味酸。

(15)。1866年,A•B•諾貝爾用矽藻土吸收硝化甘油,發明出了達納炸藥。俗稱黃色火藥。

(16)。1872年,諾貝爾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纖維,發明瞭一種樹膠樣的膠質炸藥──膠質達納炸藥,這是世界上第一種雙基炸藥。

(17)。1884年,法國化學家、工程師P•維埃利首先發明瞭無煙火藥。這一發明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為馬克沁重機槍的發明提供了彈藥方面的條件。(注:至此有煙火藥被取代,無煙火藥成為普遍使用的發射藥)

(18)。1887年,諾貝爾用硝化甘油代替乙醚和乙醇,也製成了類似的無煙火藥。他還將將硝酸銨加入達納炸藥,代替部分硝化甘油,製成更加安全而廉價的 “特種達納炸藥”。又稱 “特強黃色火藥”。

(19)。1899年,德國人亨甯發明瞭黑索今,它是一種比梯恩梯威力更大的炸藥。(注:這是僅次於核武器的威力最大的炸藥)

從上述線索可以清晰地看出,黃火藥系列是怎樣一步步獨立發展起來並導致了近代軍事的重大變革的。在這一過程中根本就沒有黑火藥什麼事。黑火藥在歐洲長期被用於煙火和縱火用途,也曾被用來作為槍炮的發射藥,但是主要也就適用於中世紀的那種力量有限的原始火器,如火槍火銃,而中世紀火器跟近現代槍炮也完全是兩種性質的概念,原理上,技術上,製造加工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不要被它們某些外形上的類似點所迷惑了。後面會具體談到。

注意到上面黃火藥系列的發展源流,可以發現其中好幾種重要的火藥,最初被發明出來都不是準備要用於軍事的,甚至有的最開始都不是要用來做炸藥的。這個事實讓某些打腫臉充胖子硬要厚著臉皮說黃火藥的發明也是受了黑火藥的啟發的國人都無法自圓其謊了。更不用說黃火藥跟黑火藥在原理,性質,方法,用途等諸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

近現代整個軍事工業體系中,從火帽底火所用的擊發藥,到雷管等用的起爆藥,到彈筒中的發射藥,彈體裏裝填的猛炸藥,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全部使用黃火藥系列,根本沒黑火藥什麼事,根本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還有什麼可吹的呢。

黑火藥現在也就在導火索、煙火藥等方面還有點用途。僅靠使用黑火藥根本就不可能產生出現代的這種後膛裝填式射擊武器和各種炸彈火箭導彈,這是被“四大發明”的鼓吹者們所故意忽略了的一個歷史事實。

有些國人常常用一種不無遺恨的口氣說:古代中國人製造出了火藥,卻用來做鞭炮,太可惜了。在這裏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不是因為古人只想得到用黑火藥做鞭炮,難道他們沒有嘗試過要把它用於軍事上嗎?而是因為黑火藥也就只適合用來做鞭炮。不必為此感到遺憾了。

如果說黑火藥在中國是受了儒家文化環境的影響而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那麼在同樣使用黑火藥的日本,印度,阿拉伯,土耳其等等國家和地區,又產生了近代軍事的重大變革作用了沒有呢?沒有。這種變革只有等到黃火藥的出現才會產生。

黑火藥只是農業文明時代的一種原始產物,在歷史上留下了一點痕跡而已,對推動工業文明的前進並無多大作用,有人卻硬要把這點痕跡吹噓到對歷史起到了重大作用的程度,是很無聊也很無恥的。

而偽古派分子在宣揚所謂“火藥”推動了軍事工業變革等等謊言的時候,卻故意隻字不提這是“黃火藥”的功勞,用偷換概念的手法誤導人們以為這是“黑火藥”起的作用。這是一種非常無恥的作法。【也是很多“國學大師”“人文科學專家”炮製種種“中國古代文明成果”“科學貢獻”的慣用手法。就是後面將會總結到的幾種伎倆中的一種。】

現在再來談談火器,本來這個問題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了,但是我在《所謂》一文中,曾提到螺旋線膛槍,火帽,圓錐形子彈,撞針,連髮式槍械等等發明的出現,以及彈道學,冶金學、金屬加工技術等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是實現近代軍事工業革命的決定因素,但是卻忽略了另一方面,既彈藥技術的發展所起的作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來看看中世紀原始火器。

我在《所謂》一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被穿鑿附會地說成是最早的火槍的“突火槍”實質上只是一種噴射式火器,關於“子窠”到底是什麼東西根本就是猜測,《宋史.兵志》上根本就沒有具體說明,但是仍有人要胡攪蠻纏地把這個說成是最早的“火槍”。

更無恥的是,有些人為了吹噓這種“突火槍”,居然把《宋史.兵志》上記載的“聲聞百五十余步”撒謊說成是射程達到了一百五十步!(注:原文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余步”,“炮”字在這裏是爆裂的意思)

至於火銃,我看見過保存最早的元代銅火銃,它的形狀就是一個長35.3釐米,口徑10.5釐米的大圓桶,這是“槍”的概念嗎?它這種管身長和口徑的比例根本就不可能象現代火器那樣發射彈丸來遠距離殺傷敵人。如果它發射彈丸,那麼彈丸直徑起碼要達到10釐米,其巨大的重量就根本不可能靠黑火藥的力量發射出去,更不用說它還需要一定長度的膛內助推運動過程;如果它發射鐵砂子的話,那麼跟火藥混在一起的鐵砂子最多就只能噴射個幾米而已,根本就只能起到一點威懾作用而已。中國的“考古學家”也就只能拿這些東西來濛濛外行人。

(順便說一句,某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常常給我抄錄來一大段一大段的他自己都沒看明白的文字,然後自以為是地“告誡”我多讀點書再發言。我在這裏明明白白告訴那些“業餘歷史學家”,只要是你讀得到的書,別人也都能看得到的。千萬不要賣弄自己讀過多少書。)

關於中西火器的源流。

(1)。中世紀西歐的火槍與中國火槍完全沒有任何技術上的相似點。完全是一種獨立發展起來的火器。

(2)。十四世紀的義大利,產生了歐洲最早的火銃。歐洲現存最早的火銃是十四世紀中葉的。

(2)。1480年至1495年間,義大利科學家達•芬奇發明瞭輪發燧石槍機,用燧石的火花點燃火藥池,再由火藥池點燃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

(3)。最初的古代中國火槍,只是原始的金屬管形火器。不僅在原理,技術上跟近現代槍炮完全是兩碼事,與同期歐洲的火器也不是一回事。已發現的最早火銃是元至順三年(1332年)的。

(4)。根據《明史》的記載,十五世紀初,扳機擊髮式火繩槍開始傳入中國,同時傳入的還有佛朗機,密魯銃,及後來的紅夷炮,火炮瞄準具。十七世紀,開始有了燧石槍。

(5)。不管是東方西方,原始的中世紀火槍威力都有限的很,並沒有對軍事變革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再來大略看看跟黃火藥同步發展起來的一些近代槍炮技術。

(1)。最早進行爆炸式點火技術激發試驗的是蘇格蘭人亞歷山大•福希斯。最初使用器皿裝雷粉,後來通把雷粉夾在兩張紙之間而製成了紙卷“火帽”。

(2)。1808年,法國人包利應用紙火帽,並使用了針尖發火。

(3)。1814年,美國首先試驗將擊發藥裝於鐵盂中用於槍械。1817年,美國人艾格把擊發藥壓入銅盂中,發明瞭火帽,火帽的應用對後膛裝填射擊武器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並獲得了迅速發展。

(4)。1821年,伯明罕的理查斯發明瞭一種使用紙火帽的“引爆彈”。後來,有人在長紙條或亞麻布上壓裝“爆彈”自動供彈,由擊錘擊發。

(5)。1840年,德國人德萊賽發明瞭針刺擊發槍。其技術特徵是:彈藥從槍管後端裝入,並用針擊發火。

(6)。1860年,美國首先設計成功了13.2毫米機械式連珠槍,開始了彈夾的使用。

某些人故意將中世紀的那種原始火器如“突火槍”之類的玩意跟近現代槍炮混為一談,慣用的手段就是抓住兩者之間僅有的一兩點在外形上構造上的相似之處,如都是管形啊,都靠噴射氣體推動發射物啊(根據這兩點也可以說印地安人的吹管也是槍炮的前身),然後拼命吹噓來矇騙外行人,卻故意的掩蓋了兩者在更多方面的根本不同,而且是導致兩者功能上的巨大差異的構造上機理上的根本差別,如現代槍炮的後膛裝彈,底火引爆,針刺擊發,線膛槍管,圓錐形子彈,藥筒裝藥,等等。沒有這些根本特徵根本就不成其為近代槍炮的概念。

偽古派分子的這種手法就是指鹿為馬的伎倆,好比說馬有四條腿,鹿也有四條,所以根據僅有的這幾點相似之處就可以說鹿就是馬,而兩者在其他本質方面的更多不同就根本不管了。【這就是鼓吹“四大發明”及諸如此類“古代科學發明”的人所慣用的手段,也是後面將會總結到的幾種伎倆中的一種。】

從我上面的論述中,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出:導致了近代軍事革命並對歷史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的“火藥”是歐洲人發明的“黃火藥”而不是“黑火藥”。這是一個被蓄意誤導了多年的虛假宣傳,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而且我以前說的重要的發明往往是要有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科學理論作為基礎並沒有說錯,科學不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產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發明,從黃火藥與黑火藥的對比中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了。我以前說“四大發明”是弱智玩意也沒有說錯,至少對於黑火藥(及與之相對應的原始火銃)來說就是如此,一種認識,只停留在感性階段,而不能上升到理論高度,就是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和發展。

談到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時,某些人熱衷於引用李約瑟的話來說明問題,挾洋以自重。我明確告訴你們,李約瑟的東西不足為證,他不僅不是搞科學史出身,而且沒有得到國際學術界主流的認可,更是連漢語都不熟悉,這樣搞出來的東西有多少可信度,難道翻古書,辨識文言文我們還不比他精通嗎?而他書中的種種錯誤也早有人指出。中國人宣揚他只不過拉大旗做虎皮而已。我們將在後面詳細討論這個問題。

二。印刷術

這也是一個跟“火藥”同樣性質的謊言。通過偷換概念的手法將真正對歷史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的以古登堡發明的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和一整套印刷工藝為代表的近代印刷工藝技術換位為中世紀曇花一現的仍只是雛形狀態的原始手工泥活字印刷術【偷樑換柱】。僅僅只是咬住了方法原理相差很遠技術複雜程度更是不可相提並論的兩種技術在都使用了活字這一點上的相似,而故意忽略了這兩者在更多方面的不同【指鹿為馬】,如一個是機械式,一個是原始手工操作;一個是合金澆鑄的活字,一個是膠泥雕刻活字;一個使用脂肪性油墨,一個使用水墨,等等。

先來看看西方的印刷術源流。

(1)。首先要明確的是,古登堡發明的是什麼,是【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這種垂直螺旋式手搖印刷機,是一個完整的機械體系。而不僅僅只是活字一個細節,使用活字只是這種印刷機技術中的一個環節。某些人故意把這一點誇大是因為原始的泥活字印刷術只有在這一點上跟古登堡發明的印刷術有相似處。(注:穀登堡的發明中,金屬模鑄字工具是最為重要的,其次是印刷油墨,機械印刷,這些發明使得大批量的印刷成為可能)

(2)。其次,古登堡的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完全是獨立發明的,這一點是國際公認的。

(3)。古登堡的生平有詳細的記載,關於他發明印刷機的過程也有詳細的記載,“古登堡熟知製造硬幣的鋼模、印製撲克牌木刻版和鑄造鍾鈴的字模方式來製成印刷版子,並且很快就察覺到每個字母必須要分開,且能移動,為能耐壓則決不可用柔軟的木材,而是堅硬的金屬。”

(4)。1455年,古登堡發明瞭鉛活字凸版機械印刷機,沿用了300年之久。這種印刷工藝技術是用鉛、銻、錫三種金屬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機器印刷,也稱之為凸版印刷技術。

(5)。古登堡發明瞭一種手鑄工具,將銅模放置其中,只要傾入溶化的合金,字母與符號即可產生,這種合金包含鉛、銻、錫與少許比例的鉍金屬,他又發明瞭脂肪性的印刷油墨,木制印刷機,

(6)。1812年,德國的柯尼希發明瞭蒸氣動力印刷機;1847年,美國的霍伊發明瞭轉輪印刷機;1863年美國人布洛克發明瞭滾筒印刷機。1900年,製成六色輪轉印刷機;1904年,美國的魯貝爾發明膠版印刷機。這些由機械操作的印刷機,使作為大眾傳播媒體的報紙得以大量印刷,從而真正地拉開了大眾傳播的序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不要以為歐洲的印刷技術發展就是發明瞭鉛活版印刷術那麼簡單,後面更多的技術革新和發明更是與那種農業文明時代的原始印刷術毫無幹係了,這當然是“中國發明瞭印刷術”的鼓吹者無論如何都不會提起的羅。

(1)。凸版印刷技術,是用圖文部分高於空白部分的凸版進行印刷的工藝技術,中國傳統的雕版印刷術,泥活字印刷術就屬於這一類型。凸版印刷技術不僅包括鉛活字版印刷,還有以鉛活字版為母版的泥版翻鑄鉛版印刷、紙型翻鑄鉛版印刷和照相銅鋅版印刷。照相銅鋅版是凸版印刷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照相術應用於印刷製版而出現的的發明和應用。

(2)。凸版印刷機械,主要包括凸版製版機械和凸版印刷機械兩部分。其中,凸版製版機械主要是用於活字製作的鑄字機械和用於翻制複製版的壓型機,以及照相術用於凸版製版後出現的製版照相設備;凸版印刷機械則主要是各種凸版印刷機。

(3)。平版印刷技術。平版印刷機印版表面的圖文部分與空白部分幾乎處在同一平面上。它利用水、油相斥的原理,使圖文部分抗水親油,空白部分抗油親水而不沾油墨,在壓力作用下使著墨部分的油墨轉移到印刷物表面,從而完成印刷過程。

(4)。凹版印刷技術。凹版印刷的主要特點是印版上的圖文部分凹下,空白部分凸起,與凸版印刷機的版面結構恰好相反。機器在印單色時,先把印版浸在油墨槽中滾動,整個印版表面遂塗滿油墨層。然後,將印版表面屬於空白部分的油墨層刮掉,凸起部分形成空白,而凹進部分則填滿油墨,凹進越深的地方油墨層也越厚。機器通過壓力作用把凹進部分的油墨轉移到印刷物上,從而獲得印刷品。

(5)。絲網印刷技術。絲網印刷機屬於孔版印刷機中較有代表性的印刷設備,它的印版是一張由真絲等材料編織而成的縱橫交錯、經緯分明的絲網。已經生產的有平面、曲面、成形、印染、印刷電路和新型輪轉等多種絲網印刷機。其中,新型輪轉絲網印刷機的速度和生產率比較高。它的特點是將絲網安裝在滾筒上,油墨澆在滾筒內。機器工作時滾筒旋轉,橡皮刮墨刀把圖案快速印到印刷物上。

再來看看原始的泥活字印刷術。

(1)。考古學歷史學最講的是證據,特別是實物證據,而且孤證不足為信。恰恰這個畢升發明泥活字印刷的說法,既沒有他的泥活字留傳,也沒有任何印本存在,而且關於他和他的泥活字印刷,除了《夢溪筆談》上簡略的記敍外就沒有任何其他記載了。中國學界整天拿來嘮嘮叨叨的就是這麼一個沒有任何實物依據的孤證。

(2)。而且到底有沒有畢升這個人都是個問題,他的生平,籍貫等等都沒有任何記載。(有好事者還發掘出了據說是他的墓碑,可是根本無法證明這個連身份籍貫都沒有任何記載的畢升是碑上那個名字代表的人,反正先把它“初步認定為是”嘛,不僅又多了一點可吹噓的資本,而且隔三岔五地為這塊莫名其妙的碑石開開研討會,借機又可以公款旅遊一番。造假成性的中國“考古學界”)

(3)。沈括所記的畢升泥活字印刷術,後來也不是沒有人效仿過,清代翟金生等人就仿製過,為此居然花了三十年功夫才印成第一本書籍,可見這種東西效率之低下,畢升的泥活字印刷技術遠未成熟,根本就沒有在現實中得到什麼應用,從宋元到明清普遍使用的都是雕版印刷。又何來“對人類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云云?

(4)。畢升的泥活字印刷術連他那個村(鎮?誰知道他是哪里的)的範圍都沒有傳出去,卻莫名其妙憑空地一下子就傳到了數萬裏外的其他國家去了。硬要強詞奪理地說別人的東西是從我們這裏傳過去的,簡直是無賴。

(5)。木活字也有人嘗試過,不過效果都不理想,而使用過一次的木活字很難拆卸、損壞率很高,印墨也不均勻。被認為是首創了木活字的元代王禎也沒有印本實物,而現存的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又比他年代早,那到底是從中原傳到了西域,還是從西域傳進了中原?

(6)。而且中國的墨是水墨,不適合於金屬版的印刷。因為墨汁不易均勻附著在金屬版面上,印刷出來質量欠佳,金屬版印刷也不成功。

(7)。另外,國際上現在公認韓國清州興德寺是最早使用金屬活字(銅活字)的地方。其銅活字印本《佛祖直指心體要節》(1377)比德國古登堡鉛印版的《聖經》還早7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本。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紀錄遺產。因為別人拿得出實物證據,你不服也沒辦法。

(8)。如果一定要把古代農業文明時代的任何一點點跟工業文明時代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印刷技術有某些相似點的原始萌芽技術都指鹿為馬地算作是“發明”了印刷術的話,那也輪不到他畢升頭上,因為這樣的原始印刷術雛形在世界各地區都有所發現,比畢升早兩千多年的古希臘克裏特島米諾斯文明遺跡中就已經發掘出了最早的活字印品。(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將許多個活字印拼在一起,印在泥版上和陶器上,克裏特島出土了大量這樣的活字印和泥版及陶印品)

有人辯解說,活字印刷術在中國沒有普及開來,是因為中國字多,要刻很多字,而外國字字母少,所以便利。這種說法看上去好像有道理,仔細一推敲卻根本站不住腳。難道用拉丁文印刷書籍就只需要用那二十多個鉛活字就行了嗎?每一頁還不是一樣要成百上千個活字,古登堡發明鉛活版印刷機後,印刷需求量大增,一本書很多頁都同時裝版印刷,需要的活字一樣數以萬計。而且同一時期,在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的韓國清州為了印刷曾經製造出上百萬的銅活字。字多字少根本不是問題。

有人根據沈括的記載裏有這樣一句話“若止印二三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而硬要說畢升的泥活字印刷在現實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句話哪里說出了這麼個意思?只要認識漢字的人都知道那個“若”是“如果”的意思。而且隨便那個人看見了畢升那種排好了的版也會得出這麼個印象。“若印數十百千本”到底是數十本還是數百本還是數千本??明明是虛指,中國的這些“國學家”硬要把這句話歪曲成是事實。這些也就只能濛濛不懂文言文的老外。

(9)。關於雕版印刷術,我在《所謂》一文中也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那是跟印章性質原理一樣的東西,世界上很多國家民族早就有了。在埃及發掘出來的印在紙草紙,羊皮紙上的雕版印刷品,時間上至西元900年。何況“四大發明”的說法指的本來也只是活字印刷。

(10)。即便是雕版印刷術,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是從古代中國傳到西方去的,今天的種種說法,都只是猜測而已,而這種猜測僅僅只是依據不同發明在不同地區出現的時間早晚作出的,這被稱之為文化上的一元論。

(11)。在蒙古人西征之前,中國跟歐洲基本上處於隔絕狀態。幾乎沒有任何文化上的交流。(注:所謂的“絲綢之路”,最遠只到達了現在的伊朗)

(12)。而說蒙古人西征把中國的印刷術帶到了西方去的說法也是根本沒有任何道理的,因為當時蒙古人尚未達到高度的文明,而且對歐洲的進攻都是突然襲擊的性質,沒有與當地人民進行什麼文化交流,這一點早就有人指出來了。歐洲人描述蒙古人就是突然來了又突然消失了。

(13)。那以後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裏,也沒有提到過書籍印刷的事情。

(14)。位於遠東和歐洲之間的阿拉伯世界,一直拒絕使用印刷術,堅持用手抄寫書籍,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更不可能成為什麼“傳播印刷術的橋樑”之類的。

中國學界找不到任何證據來證明“歐洲的印刷術是從中國傳過去的”這種說法,相反的證據倒有不少,但是還是要厚著臉皮說“總而言之,歐洲發明印刷術間接地受到了中國的影響”。真是好笑。

實際上,又有誰會相信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發展出了精密科學,擁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阿基米德,歐幾裏德,這樣的智慧的古代西方人會想不到像印章那樣把刻在木頭上石頭上泥板上金屬上的文字元號翻過來印在另外的東西上?能夠想得出幾何學,牛頓力學,相對論的腦袋瓜子還用的著別人來教他們才會刻泥巴字?只不過因為那時的印刷材料有限,雕版印刷術普及不開來而已。

有個網友說得好:我小時候還不識字的那會,就知道在泥巴上刻上些小花紋,蘸點水在地上印著玩了,有什麼稀奇嘛,誰想不到嗎。能在實踐中得到有效而廣泛應用的東西才能算是發明。不然最多也就只能算是失敗的發明。我認為這話很有道理,明明古埃及人早就發明瞭紙,也長期在西方得到應用,可有些人偏要說古埃及人發明的紙跟中國的紙方法不太一樣,而且現在使用的是中國的紙而不是埃及的紙,所以那不算。可是現在使用的是黃火藥而不是黑火藥,使用的是古登堡的鉛活版機械印刷機而不是手工的泥活字印刷,方法原理也完全不同,那為什麼又要算在自己頭上。真是不要臉。

不僅歐洲,而且整個世界包括中國在內,都是在古登堡發明瞭鉛活版機械印刷術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以後才開始了資訊傳播的革命性改變。中國也是在近代引進了鉛活版機械印刷術才拋棄了那種原始落後的手工雕版印刷術並產生了印刷業的根本改變的。這是一個歷史常識。中國的那些“歷史學家”敢否認這一點嗎?不是印刷術從中國傳到了西方去,而恰恰相反,我們現在真正使用的印刷技術倒是從西方傳過來的。

實際上,國際學術界普遍把古登堡發明鉛活版機械印刷機算作是現代印刷術的歷史起點,沒有誰把中國發明印刷術這種說法當真。

  

三。羅盤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吧?可惜得很,指南針的宣傳中同樣包含了很多的虛假成分。下面就來看看。

(1)。關於司南,我在《所謂》一文中已經談到過了,根本就沒有任何詳細的記載,也沒有任何實物被發現。考古學家甚至都無法知道它的準確形狀。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根據野史雜書中一些隻言片語的描述推斷想像出來的模型而已。有些人就指責我,為什麼要拿這個曖昧的“司南”來作比較,為什麼不拿更有說服力的“指南車”“指南針”來作比較。那我們就具體地分別來看看。

(2)。指南車跟指南針不是一回事,它運用的不是磁原理。而且這個指南車根本就只是傳說。歷史博物館陳列的那個所謂“復原”出來的模型實際上是根據現代技術炮製出來的偽文物。這個道理就好比先用現代科技造出一台汽車,然後給它套上古代馬車的外殼,然後就可以聲稱:看,我們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發明瞭汽車!【這一招叫做無中生有,也是偽古派分子慣用的伎倆之一,後面再來總結】

(3)。然後再來說指南針,這裏面同樣存在著一個偷樑換柱的問題。因為羅盤(指南針)也分兩種:水羅盤和旱羅盤。我們中國人發明並使用的是水羅盤(現在也還有這種漂浮式羅盤),而歐洲人發明的是旱羅盤,而我國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時才引進旱羅盤。

(4)。水羅盤是通過在漂浮在一碗水裏的木制圓盤上安裝一塊磁鐵來作用的,這種水羅盤使用很不方便,中國長期使用水羅盤卻沒有得到改進。(有人硬要把“張仙人”俑上那個模糊不清的圓疙瘩牽強附會地說成是旱羅盤,也就只能濛濛沒看到實物的人)

(5)。歐洲人的磁羅盤卻是12世紀時在義大利的阿馬爾菲城自己發明的。它通常包括在多個樞軸上水平安裝或懸掛的磁鍼,可在樞軸上自由活動直到與地球磁場在一條線上,在技術上要複雜先進得多。這個有出土的實物為證。

(6)。即使是水羅盤,也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是從古代中國傳到了西方去,今天的種種說法,都只是猜測而已,而這種猜測僅僅只是依據不同發明在不同地區出現的時間早晚作出的,這被稱之為文化上的一元論。

(7)。歐洲人不僅在技術上不斷革新,而且在理論上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1269年,柏爾格利納斯(P.Peregrinus)寫出了《磁論》一書,對磁極、磁鍼、磁力和地磁的科學原理進行了仔細的實驗研究。這以後,歐洲人又對羅盤進行了很多技術革新,如加上了防磁幹擾的弗林德斯頓鐵等裝置。

(8)。而羅盤的種類也早就從磁羅盤一種發展到了跟磁原理毫無關係的陀螺羅盤,無線電羅盤等等多種。這還有我們中國人什麼事呢?硬要厚著臉皮把別人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不覺得可恥嗎?

(8)。關於磁羅盤在航海中的重要性,本來這個問題已經沒有討論的必要了,因為人家用的是自己發明的東西,重不重要都不關你的事。但是有些問題還是需要澄清一下。我以前已經說過了,航海所需要用到的儀器裝置多得多,用來確定方位的儀器和方法也遠不止一種,磁羅盤只是進行航海所用到的眾多手段中的一種而已,只能看個大概,而六分儀不僅可以確定方向,還可以確定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遠洋航行中六分儀更加重要。

(9)。有人認為,近岸航行跟橫渡大洋不能相提並論,所以西元前七世紀的腓尼基人環航非洲算不得什麼。這種想法簡直太書呆子氣了,難道近岸航行真的就是像你想像的那樣沿著看得到陸地的淺灘航行嗎?那還航行個屁啊,早就觸礁了,沒怎麼出過海的人才會是這種想法。所謂近岸航行一樣是在遠離陸地的遠海航行。更何況非洲大陸沿岸到了十八十九世紀都還是蠻荒一片,更不說西元前七世紀,要環航非洲根本就連個靠岸補給的港口都沒有,要這樣航行數萬公里的艱難程度豈是你兩千年後的鄭和下西洋能夠相比的。話又說回來了,鄭和下西洋還不是近岸航行。

(10)。如果說環航非洲是近岸航行,那麼古埃及人希臘人羅馬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橫渡地中海阿拉伯海也是近岸航行嗎?西元前兩千年前米諾斯文明時期的希臘航海業就已經很發達了,腓尼基人,米諾斯人一直就靠航海為業。迷航?走在馬路上還摔跤呢。

不管從那方面來看,發明權上,技術成熟程度上,科學理論的建立上,實踐應用上,對航海的推動作用上,都沒有理由硬要說別人的發明跟我們有什麼關聯,我們的是我們的,人家的是人家的。

四。造紙術

這是“四大發明”中唯一還有點可驕傲成分的一個。可是國際上偏偏不承認是中國人最先發明瞭紙,而是認為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最早發明瞭紙。有人就說,古埃及人發明的紙不能算真正的紙,因為不是植物纖維的紙,有人甚至說紙草紙是跟甲骨,竹簡同樣的東西。這不是蠻不講理嗎?紙草紙怎麼就不是植物纖維的紙?又怎麼會是跟甲骨,竹簡同樣的東西?甲骨竹簡能任意折疊嗎?是用筆書寫嗎?

我在《所謂》一文中都說得很清楚了:這種用紙草紙寫成的書籍,我曾經親眼看到過,雖歷經數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紙質決不比我們中國古代的紙差,而且紙草紙也不像有人說的那樣,容易斷裂,現在埃及都還有根據古代技術進行製造的紙草紙,造出的紙任意折疊完全沒有問題。世界上很多博物館都收藏有這種紙草紙古籍,像大英博物館就收藏有,我叫你們去看,你們又不去,還硬要說紙草紙不算紙。

先來看看紙草紙的製造工藝:

“台旁一個水桶中插著一把1米來長的綠色紙草莖,很像蘆葦杆,但頂上長著稀疏的線狀短葉。這些都是野生的,割下後要浸在水中,使用時間不能超過兩天。青年取出一根紙草,割下三四十釐米長一段,用小刀將外面綠色的硬皮削去,露出淺色的內莖,又將它切成一片片薄片。但那時的薄片很脆,用手一折就斷,而一個小水槽中浸泡著的薄片顏色已變為淺黃,拿在手裏可以任意彎曲。他告訴我們,由於新鮮的紙草莖中含有糖分,必須浸泡6天,才能消除糖分,成為造紙原料。接著他表演第二道工序,從水槽中撈出浸透了的薄片,先用木棰敲平整,再用一根像擀麵杖一樣的圓棍擠盡水分,然後將這些薄片縱橫交錯的疊成一片。最後一道工序是將它放在一台鐵板壓中壓緊,放置滿6天後就成為紙草紙成品。他將疊在一起的薄片放入壓機後,將鐵板轉緊,兩分鐘後取出薄片,但見相互間已經粘在一起。可以想像,6天後還是什麼情形。果然,接過他取來的一片成品,用兩手抖動就嘩嘩作響,可以隨意折疊,透過光照,可以看到縱橫的纖維,厚薄雖不太均勻,薄處成半透明,但已渾然一體。不過,古埃及人製作時還沒有這些機械,特別是最後一道工序,當時是將薄片平攤在兩層亞麻布中間,然後用石頭或其他重物壓緊,需要的時間更久。”

確實,這是跟我們中國的紙製造工藝有所不同,因為還沒有發展到造紙漿的階段,而且後來也逐漸淘汰了。但是我們並不能否認紙草紙在性能上是屬於紙的類型的,而不是跟甲骨竹簡同一類的,我們中國人不是也把絲綿紙看作是紙的一類嗎?更不能否認這種紙在古代及中世紀歐洲和中東的長期使用對文化發展傳播所作出過的巨大貢獻。(注:英文中紙(paper)這個單詞就直接來源於拉丁文papyrus(紙草紙))

紙草紙最大的缺點就是原料單一,紙莎草只生長在尼羅河畔,來源單一導致了造價昂貴,後來逐漸就被淘汰了。

那麼後來歐洲所使用的造紙工藝是從中國傳入的嗎?遺憾的是也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一點,仍然只是猜測,認為是阿拉伯人傳入的。歐洲的造紙術跟中國的造紙術有很多的不同,中國傳統造紙術最初使用樹皮,破布,麻頭等等,後來長期使用竹紙,歐洲的竹子少,十九世紀開始廣泛使用木材造紙,他們用的抄紙工具也不是竹簾,而是用木頭和銅絲等作成的“抄網”,這與中國人單人掌簾或者雙人抬簾是不同的,他們在紙漿中不加纖維懸浮劑,所以歐洲的紙張比較厚實和光滑,主要為了適應鵝毛筆和染料墨水書寫的結果。德國和法國又於十八世紀試用各種植物纖維進行紙漿造紙的實驗,英國採用機器代替手工抄紙,以木材為原料的機制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造紙工藝早就不是傳統的那種石灰漚竹的土造紙法了,產生了巨大的變革,中國今天使用的倒是西方的機造木材紙工藝。整天嘮嘮叨叨我們的造紙術為你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實在是無聊也誇大了事實。(注:現在德國等地的很多小鎮上仍然有紀念發明造紙術和印刷術的各種節日,中世紀時,這些地方曾經大量地將樹木浸泡在河水中,用來造紙。)

有的時候我會想,咱們中國人怎麼就那麼在意我們以前是不是第一,不惜撒謊吹牛都要去維護這個第一,卻不關心我們現在是不是第一,這是不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呢?就像一個人,如果生活事業順利,就很少去回憶過去的事情,也沒有時間去回憶。只有失敗者,對前途絕望者,對生活失去信心者,才老懷念過去,靠這個來安慰自己。或者是像人老了就喜歡懷念過去,年輕的就喜歡幻想未來。現在中國的復古風氣很盛,可能我們中國人真的是覺得已經快走到窮途末路了吧。

有一件事情或許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有一位留學生朋友曾經和一個美國旅遊團搭同一架飛機,快到北京國際機場時一個美國導遊對他們的美國同胞說‘各位,下一站就是中國的北京,這個國家以前被侵略過,人們有一種屈辱感,這個國家的人民有個特點,非常在意別人誇他們天下第一,等一下大家去玩的時候,不妨對他們國家的人民翹起大拇指,並說他們的國家天下第一,他們聽了會很高興,無論看到什麼東西都誇下,說這是個奇跡,他們更會欣喜若狂,並更加熱情好客’”

其實,國際上並沒有否認中國人自己【獨立】發明瞭黑火藥,雕版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但是指出來你發明瞭別人也發明瞭,而且你發明的跟別人發明的不是一回事,更何況現在使用的卻是別人發明的東西,用的是黃火藥而不是黑火藥,用鉛版機械印刷機而不是手工的雕版印刷,用旱羅盤,無線電羅盤,陀螺羅盤,衛星定位儀而不是原始的水羅盤,用機造木材紙而不是石灰漚竹的土造紙法。我們中國人也明白這一點,於是就死皮賴臉地硬要把別人的東西說成是自己的,真是既無聊又無恥。

關於李約瑟的問題,《南方週末》上有一篇文章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以下就直接引述這篇文章中的觀點:

“在西方“正統”科學史家──從“科學史之父”薩頓一脈承傳──中的某些人看來,李約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的,還不能算是科學史家共同體中的一員。李約瑟還曾抱怨:劍橋東方學院的學者不同他打交道,“一牆之隔”的劍橋大學科學史系也把他拒之門外。”

“李約瑟雖然在生物化學方面早有成就,37歲時便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但他並未受過科學史或科學哲學的專業訓練,因此,未能“把什麼是科學加以定義”成為李約瑟的一大困境。而實際上,李約瑟有時拔高古代中國人的成就,也和不對科學加以界定有關係。”

“而李約瑟的“硬傷”更具體的根源是他對中國道教及道家學說的過分熱愛──熱愛到了妨礙他進行客觀研究、誇大道家在中國科技史中作用的地步。”

“對於李約瑟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工作本身,海內外許多學者曾指出各種具體錯誤,李約瑟出於對中國傳統文明的熱愛和迷戀,在不少問題上有對中國古代成就的拔高傾向。”

“從他和魯桂珍相遇開始──有些學者還注意到當時魯年輕貌美,此後他的思想和興趣發生了巨大轉變。魯後來成為他終身的生活和工作伴侶,最終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在《李約瑟文集》中文版序言中說:“後來我發生了信仰上的皈 依(conversion),我深思熟慮地用了這個詞,因為頗有點象聖保羅在去大馬士革的路上發生的皈依那樣,……命運使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皈依到中國文化價值和中國文明這方面來。”

“真正的持平之論,出自李約瑟身邊最親近的人。魯桂珍曾坦言:李約瑟並不是一位職 業漢學家,也不是一位歷史學家。他不曾受過學校的漢語和科學史的正規教育。實際上他根本沒有正式學過科學史,只是在埋頭實驗工作之餘,順便涉獵而已。”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中國“選中”了李約瑟,但對他的工作成果進行“過濾”。李約瑟著作中提到的中西方之間的交流、影響和“西來說”都為國內許多學者所不喜愛--他們通常隻字不提,只當李約瑟沒說過。有的人士更是只挑選對自己有利的結論加以引用,少數學者甚至嚴重歪曲李約瑟的觀點來證明自己說法。”(如中藥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穆斯林商人與醫藥學家從阿拉伯、波斯與印度等地引進的“海藥”,16卷本的古希臘醫學家蓋倫醫學著作傳入中國對中醫的影響,這些都隱而不提了。)

“羅伯特•坦普爾著書談“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有很多穿鑿附會的地方。”

“那種認為中國科學技術在很長時間裏世界領先的圖景,相當大程度上是虛構出來的──事實上西方人走著另一條路,而在後面並沒有人跟著走的情況下,中國“領先”又從何說起呢?這就好比一個人向東走,一個人向南走,你不能說向南走的人是落後還是領先向東走的人──只有兩個人在同一條路上,並且向同一個方向走,才會有領先和落後之分。”

(《南方週末》2001.5.24.“李約瑟難題”是偽問題?──《南方週末》專訪)

如果說李約瑟的著作多少還有點參考價值的話,那麼那個靠販賣暢銷書為生的美國記者

羅伯特•坦普爾寫的《中國--發現和發明的國度》簡直就是一本跟拉豐丹的《眾神之車》毫無二致的東西。

隨便列舉一下他販賣(以及幫他叫賣的中國偽古派人士更進一步發揚光大的)的這些東西:二進位,明明是萊布尼茲創立的東西能夠被他這個連文言文都不懂的洋風水師說成是易經的發明;“發燭”,明明只是塗了硫磺用來在現成的火源上引火而根本不具備火柴的自發生火基本功能性質的東西,能夠被無中生有地撒謊說成是發明了“火柴”;“機械鍾”,能夠牽強附會地說成是中國的發明,而實際上,機械鐘錶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有了;“記裏鼓車”,指鹿為馬地說是古代計程車,而實際上,西元前100年,亞歷山大裏亞的發明家赫倫就已經發明了類似的里程計,在里程計中使用了齒輪。還有風箏,傘等物,實際上別的國家民族也早就有了類似的東西,如古埃及人早就開始使用傘了,風箏,最早的風箏發掘於西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南太平洋島上,西元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新也發明了風箏。弓箭,也成了中國人的獨家專利了,還弱智到撒謊說歐洲直到十世紀才開始使用弓箭,那之前兩千年裏古希臘人古羅馬人沒使用過弓箭啊?亞歷山大的攻城弩是什麼?幾萬年前的原始部落就有弓箭了。蒸氣機也說成是中國發明的了,實際上按照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如果合理的話),也可以說古希臘人早就發明了蒸氣機。

【這也是偽古派分子慣用的一種騙術,先用偷樑換柱指鹿為馬甚至是無中生有等等手段炮製出或者是把一些原始技術偽裝替換成某種現代科技的等價物,然後故意隱瞞其他國家民族在古代同樣也早就有了類似的技術這樣一個事實,結果給人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原來我們一直領先他們幾千年啊!其實是在夢中領先了幾千年。】

還有什麼“古代機器人”“古代直升飛機”之類的根據中世紀版《轉.法.輪》胡編亂造出來的玩意;“化學武器”“催淚彈”“降落傘”“塑膠”“火箭”“水雷”之類指鹿為馬的胡說八道;“眼鏡”“國際象棋”“撲克牌”之類偷換概念不著邊際的歪曲誇大。

就是這個羅伯特•坦普爾(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話),他還論證過阿基米德是鐳射武器的發明者,根據的就是那個阿基米德用鏡子反射陽光燒毀了羅馬艦船的傳說。這些洋江湖術士每到一個國家都會用同樣的手段炮製出類似的一些“偉大發明”的神話出來。

這種招搖撞騙的洋癟三也就只有在中國才特別受歡迎,幫著他販賣這些垃圾的“國學大師”“科學史專家”並不是不清楚他是在胡說八道,只不過互相利用而已,一個靠販賣暢銷書騙錢,一些靠幫著販賣混口飯吃,再用這些來愚弄老百姓,一方面又迎合了“主旋律”。

官方熱衷於支持操縱這種復古偽古熱潮,其動機不過是為了要向人民證明,沒有西方的政治體制,我們中國古代也是科技發達領先的,現在我們也仍然不需要引進西方體制,如此而已。

下面來總結一下,偽古派分子編造種種古代“科學神話”所慣用的伎倆,以後大家看見類似的跳大神表演就便於識別了。

(1)。無中生有,根據一些古代傳說甚至乾脆就是神話故事,封建迷信的謠言,還有類似於《搜神記》《易經》之類的古代版《轉.法.輪》古代版《眾神之車》中隻言片語的碎片,甚至是像《史記》《本草綱目》這樣嚴肅著作中也難免的封建迷信糟粕成分(如關於劉邦的記敍),再加上文言文的語義晦澀,多歧義,通過曲解,穿鑿附會,甚至乾脆就是故意撒謊,來編造所謂的“古代科學發明”;

(2)。指鹿為馬,根據一些農業文明時代的原始手工工藝技術與現代的某種科學技術在某方面的一點點相似之處,然後就無限誇大這種原始技術的作用和功能,故意掩蓋兩者在更多方面的巨大差別,來編造謊言。

(3)。偷樑換柱,乾脆就把兩種不同性質不同功能的東西偷換概念,將另外一種真正起作用的東西隱而不提,而虛假地宣傳本來無關的東西的作用。

所謂“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云云,其實就是用這樣種種手段炮製出來的一種虛假的宣傳,一種在病態的無限膨脹的虛榮心的驅使下被蓄意製造出來的謊言,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我不指望憑著幾次討論就能夠結束這種虛假的宣傳,但是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這些謊言。

歡迎大家轉貼,讓更多的人瞭解事實。

冷血 製作,版權歸飛虎隊 所有,盜版必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上內容,

轉貼自微風論壇的lkk12096,

不過...

它可能也是轉貼別人的,

原創是 冷血 ,

版權是 飛虎隊 所有。

轉貼文 , 至少做一個簡單的前言來為引導 , 或是一個小序 , 或是簡厄地表達一些自己的看法 , 將一個具體的討論目的與範圍確立出來 , 否則單純的轉貼 , 又無自己的看法 , 那要向誰來為討論呢 ? 轉貼的出處(包含網址)請在開頭或是本文結尾注明 , 希望您能夠體諒 , 謝謝 , 歷史版副版主 翔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前言,

其實整篇文章就已經附上了,

因為那是經過不只一次的轉貼文。

自己的看法,

下面我馬上去加。

轉貼處我已經寫了....

其他地方如有犯錯,

請不必介意的給予指導,

謝謝。

---------以下是實質內容------------

我自己對於此文章的看法,

當然是表支持,

(不然我幹麻貼)

我覺得中國人...不!是亞洲人,

我們的眼界都太小了,

稍微有個厲害的東西就加以宣傳,

說的好像奇蹟一般,

我認為這會有礙於亞洲在世界上的立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呵呵

不错

台湾的学生讨论的这个还是有点深度的??????

大陆还有几个大学生正在推翻牛顿的力学体系

确实厉害????

这些都是历史的讨论

实质的东西在哪里?

我们中华民族悠闲窝斗的同时

东洋人西洋人都在默默地发展自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我來清楚地說一下好了:

包括這篇,兩年前我看過很多類似的文章,還有對5000年歷史進行「顛覆式」否定的0_o

都是長篇大論,有根有據的樣子……我看過很多,看過都是很不好受、很失落的樣子(失去精神支柱xd )而且傳播得很厲害……年輕人叛逆啊(特別是我們這裡的),很多人順著文章一起罵……

不過,聽到了報紙的報道……說是:「網絡寫手」、「網絡特務」寫的,背後是外國「反華勢力」的支持,不僅如此,「網絡特務」還到各個論壇與「憤青」對辯……= =""

目的是:毀滅下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後來就沒有那樣「瘋傳」了……

我是挺挺願相信政府的說法,畢竟「欲滅其族,先滅其史。」人家韓國人沒有歷史還要編造……現在很多在東北旅遊的韓國人走在街上,頭上捆著白布條,寫的是「還我河山」……(打住……要激動了)

我想聽過這些後再來討論會很有意義的:E

(如有不當,請刪,謝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想 一個論點

重點在於看他何不合理

有沒有一些地方 是我們所受教育下的盲點

而不是一昧的說 是別人詆毀我們

我想 四大發明絕非沒有實用價值

他也讓我們掌握了許久的文化優勢

尤其是紙 當歐洲還在用昂貴的羊皮紙時 我們已經有相對便宜的紙了

知識的傳播難易 是一個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欲滅其族,先滅其史。」

這句我可是十分的認同。但是,學術上研究、發覺真相總不能說是這樣吧。

德國人有說不准研究二戰真相,因為那會損及自尊。然後就拋出:

那都是「網絡寫手」、「網絡特務」寫的,背後是外國「反華勢力」的支持,不僅如此,「網絡特務」還到各個論壇與「憤青」對辯……

目的是:毀滅下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之類的話嘛?

得知事實的確是會減低了自尊。

但一味的昧於真相,自吹自擂也是只是貽笑大方,自我安慰罷了。

中國的歷史及文明在某種層面上的確是托大了許多。

中國哪來的5000年啊。商朝起算頂多也3000年罷了。加上夏朝會到5000年嘛?

我相信自尊絕對不是建立在古人的成就而是在於現在人的行為。

別人的尊敬也不是不停的炫燿歷史上的豐功偉業,而不顧現在自身所作所為可以得來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國的歷史號稱"五千年"

事實上是根據司馬子長的"史記"

至於太史公憑什麼這麼寫?

我想各位也該好好想想

的確

考古發現的"二里頭"文化

被考古學家認為可能是夏朝存在的重要依據

可是古代人是否有能力作這種大型的考古發掘?

如果答案是否

那各位想過沒有

中國的二十五史的資料依據為何?

他們是否掌握了我們所不知道

或是現在早已散軼的紀錄?

尤其是"史記"

司馬遷何以認為黃帝確實存在?

他所憑藉的證據 資料又為何?

他甚至記錄了許多黃帝為現代人所知的"特異之處"

比如說強褓裡會說話...等等

又記載了:黃帝死 葬橋山

如此鮮明的記載

代表太史公肯定此人存在

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述自黃帝這種說法為司馬子長所提倡與堅信

我舉此例的原因

是針對貼文的內容

身為中國人或是台灣人

難道不該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

又外國近來盛行多方的歷史思考之論證方式

你幾時看過最近的論文 學術著作說中國的"發明"子虛烏有呢?

連退休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長(名字我忘了~"~)

都寫了一本書"1842那歷史的一年"

說鄭和才是發現新大陸的人

而我們卻對自己祖先的所作所為

不認同也還罷

還喫之以鼻

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那就是說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捏造歷史囉?

那我們其實跟日本沒有啥兩樣了

各位你們說是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用檢討的態度來看自己歷史也沒什麼不對的,

有的東西就是有,

唬爛的東西就要推翻,

有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才是強國之本

記得以前歷史課本上有一段文字...

西非迦納剛獨立的時候,

因為自己過去沒有光榮歷史,

又為了要團結受殖民影響的國民,

所以就教導民眾蒸氣機什麼都是他們發明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上面的~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出狱后,司马迁升为中书令,名义虽比太史令为高,但只是“埽除之隶”、“闺合之臣”,与宦者无异,因而更容易唤起他被损害、被污辱的记忆,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平。到了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在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可见《史记》一书这时已基本完成了。从此以后,他的事迹就不可考,大概卒于武帝末年。他的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还同时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这正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我们今天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要方面。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一篇和有名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等你长大后 就会明白很多事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連退休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長(名字我忘了~"~)

都寫了一本書"1842那歷史的一年"

說鄭和才是發現新大陸的人

據我所知大部分專業的研究者都認為他的資料太散,不足以證明

而且其實「發現新大陸」這個名稱本身就有問題

美洲原住民早在白令海峽兩邊還連著的時候就去過了

歐洲的維京人也有可能到達過美洲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指當時的歐洲人中第一個發現發現的

但是更早之前的人類早就發現過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終於爬完文了...

不過可能有遺漏之處

煩請告知

在大家這麼"響應"聲中

提出一小小觀點

四大發明

基本上也只是後人說說而已

對於此名詞的質疑

我也是覺得有些不妥

但是

看起來似乎這裡著重於"發明的東西"

而不是"四大發明"此一名詞的不妥

------------------------------------

若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過去

過去的價值可能寥寥無幾

如磁石的發現

好像沒什麼

像是個很幸運的碰巧

但是發現歸發現

要拿來應用

可是得花心思去研究嘗試

這其中的過程

是在一切無知中進行

從無到有

好像不是幾句話說說的那麼容易吧?

就你文所言

歐洲人是因為阿拉伯的阻礙

積極想拓展新的貿易路線

是有了個"動力"

說什麼中國為何不出海探索

那也可以說

中國幹麼要出海探索勒?

火藥...

從你的論點看來

火藥好像一定要應用於戰爭上

能殺越多人越有用...

說什麼火藥只不過是硝石,硫磺,木炭等幾種天然物混和在一起

那請問你

如果你身在當時

你知道該用哪些東西該怎麼搭配

才能製成火藥?

活字版的原理

玩個泥就知道了

對阿

是知道了

不過玩完也就玩完了

然後勒?

發明的早晚那只是後人之談

那就隨便你們談吧ˊˋ

------------------------------------

發出本文

目的不是在於駁斥本篇文章

本篇的確是有許多現在人需要去思考之處

但卻也引導偏了

本文應該著重於指正後人不應該過於炫耀其過往的偉大

而不是矯枉過正

連古人的智慧也一概否決掉

如沈括的夢溪筆談

看起來很雜很弱智

你卻看不出他是慢慢的嘗試

是不容易才能得結果

如果這樣你很不滿

那你該不該說愛迪生也是個白痴?

而"大科學家"也只是後人之言

沒必要本末倒置

而如此貶低沈括

希望在下筆批評當今之時

能點出真正的重點

和想到過往的努力阿....=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或許

這些前人的成就很微不足道

也許是我們誇大了前人所作所為

但是蝴蝶效應

焉知今天你的小小發明

日後不會成為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成為史頁中的一篇章節呢?

大家可以不認同

但無可否認

他們確實做過了呀

換做我們自己

或許還做不出這些東西呢...

希望大家對於歷史多加思考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well~

樓上的說的是這本吧!

《1421中國發現世界》

英國退役艦長孟西士(Gavin Menzies)

1842~~都 道光二十二年了

還鄭和咧~

另外,這本書有太多的推論

也沒有證明

也用了一大堆的如果.我認為...之類的詞

這書的內容我不能茍同

~~~~~~~~~

紙張呀

如果莎草紙這麼好的話

還會被羊皮紙.西傳的紙張取代咧

另外

便宜輕巧製作上又易的紙張才能方便流轉呀

不論是在知識傳布或是攜帶

至於古籍上的失傳,我到覺得跟紙張無干

純是因為中國人喜歡藏私了心理

又因為喜歡私藏,怎麼傳也不過幾本,

用活字版印刷根本不合成本也沒必要

至於把古登堡發明鉛活版機械印刷機算作是現代印刷術的歷史起點

這無疑是廢話,就像誰會說中國古代數學發明發現與西方的一些定理相符且更早

而把他改成說是中國人先發現的?

而東西方造紙的差異以及使用原料

廢話,哪個東西傳入不會因地制宜?

技術不會想改進?使之更方便?

~

毛筆,如果以現在你的眼光來說當然笨拙

因為你根本就不善使用嘛

而就就壽命來說鵝毛筆根本不敵毛筆

圓珠筆自來水筆,也是因為科技所及自然水到渠成的

現在還不是有免沾水的仿毛筆

另外,農民好管還是讀書人好管?

古代的帝王會想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啊?

而且我也不認為身為種田的農人

會想多花錢給未來得繼續種田的子女讀書

~

沒有前人一點一低的更新發現

會有後頭的成就?

數典忘祖!

~

另外對於李約瑟我是沒研究啦

但,有多少新發現.新定理.甚至是新的研究方法

是跨領域發現的?

是打破舊有的窠臼而出現的?

以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