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中國歷史所謂“四大發明”的無稽之談(1)


Recommended Posts

中國的歷史及文明在某種層面上的確是托大了許多。

中國哪來的5000年啊。商朝起算頂多也3000年罷了。加上夏朝會到5000年嘛?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另外证明是否形成文明的重要因素是文字 中华文明的文字起源应当从7000年前(公元前5000年)算起,而非已有成熟文字的商代 埃及文明被发现有文字符号(闪族符号)是公元前1900年……这里差了多少年?那么这样的话岂不是第一文明古国的位置要给我国了? 再说了 现在考古发现很多 许多东西还是未知数 以前夏代不也只存在于传说吗? 在对待我华夏文明的态度上 我国人还真不应妄自菲薄 ~!

争论文明长短其实根本没什么意义 ~ 最重要的是中华文明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而没被异族灭亡 并且正在复兴过程中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訪客 flybirdama

笔者第一次看《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这篇文章,对这位作者拥有大无畏的精神而深感佩服,更为他的无知感到震撼。

在下实在有一些疑惑想请作者赐教。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原文:

火药 这是所谓“四大发明”的说法中最大的一个谎言。

我在以前已经说过了,西方在谈到所谓的对历史前进起到了“重大作用”的

三大发明(火药,罗盘,印刷术)时,根本不是在谈论所谓的我们中国人的“四

大发明”,而是在谈论西方的“三大发明”。此火药非彼火药,此罗盘非彼罗盘,

此印刷术非彼印刷术。

就火药这一项,具体如下:

(1)我们中国人所发明的“火药”实际上指的是“黑火药”,这种火药的用途,性能都有限的很。

――从现代观点来看,火药的作用的确有限,但是,对整个世界文明格局的改变所起到作用确是无与伦比的。西班牙海盗靠什么征服美洲?枪支。里面装的是什么?英国人靠什么称霸四海?大炮。里面装得又是什么?没有枪支和大炮,欧洲人靠什么掳掠奴隶?靠什么获得大片的殖民地?可以说没有火药的诞生,人类的历史就要重写。就不会有今天的西方世界。懂吗?

(2)而真正导致了军事变革并对历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的“火药”是欧洲人发明的“黄火药”,并大规模地用于工程和军事,是整个近现代军事工业的奠基石。

――笔者在这里有一点常识性问题要纠正一下,世界上没有黄火药这种东西,那叫黄色炸药。与火药完全是两种概念。火药是作为推进剂使用的。民间称之为竖药。炸药的作用是爆炸。民间称之为横药。没有人敢把黄色炸药当作推进剂,除非不想活了。

(3)黄火药跟黑火药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传承关系。其一开始就是从一条独立的路线发展起来的性质完全不同的体系。(黄火药只是这个体系中几类产品的俗称,这个系列中的各种发明满足了现代工业和军事所需要的全部技术需求。)

――黄色炸药与火药之间的确没有传承关系,因为完全是不同的东西。但是黄色炸药的诞生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即便你把所有的炸药都圈到黄色炸药这个概念里。还是比不上火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改变更深远。

以上是最关键的三点,也就是有关“火药”这个谎言的核心之处,而更详细的历史细节如下:

(4)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只是简单地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几种天然物混

和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属于物理范畴。而且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性

认识,经验主义的积累。(所以在中国当然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这是毫不奇

怪的)。

――“黑火药的制造方法只是简单地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几种天然物混

和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物,属于物理范畴。”这种说法倒是头一次听说。新鲜!燃烧是物理范畴?爆炸是物理范畴?还是混合是物理范畴?懂得什么是物理?什么是化学吗?

(5)黄火药的制造方法是使用化学合成手段,是一种化合物。黄火药的产生发明出来是有近代化学科学作为理论基础的。(我以前说重要的发明往往其内在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并没有说错,科学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产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发明)

――“科学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产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发明”。可笑,科学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产生不出具有重大作用的发明。黄色炸药的对人类历史的改变作用比黑色火药大?看一看,(暂且放下发明权不说)那一种东西对欧洲影响超过造纸术?有吗?造纸术却是在欧洲最黑暗、最愚昧的中世纪诞生的。是他催生了科学,而不是相反。

(6)而且,即便是黑火药,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是从古代中国传到西方去的,今天的种种说法,都只是猜测而已,而这种猜测仅仅只是依据不同发明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早晚作出的,这被称之为文化上的一元论。(其他三项“发明”也是同样的这种情况)很多人会感到难以接受这种说法,有人也难免会这样说,那我们也可以不承认计算机,网络,原子弹这些发明是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你可以这样说,只要你有本事不到别人的国家那里去留学而得到这些知识,并且完全不接触任何别国这方面的学术资料,那么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你独立发明的。

――既然作者不知道,笔者就告诉你。

中国的火药制造方法,最早是由商人传入阿拉伯,时间大概是1225年以前。伊斯兰典籍中记载的“中国雷”就是硝石,中国雪就是火药。古叙利亚人《马术与军事策略》一书中明确记载了“飞火”“契丹花”“中国火轮”的火药配方。阿拉伯人也用一种称为“马达法”的中国原始火箭对付西班牙人。

1218年,成吉思汗在阿姆河之战中,使用了毒气烟球、火箭、火炮等,取得了阿姆河大捷。1258年,在攻打伊拉克和叙利亚时,也曾使用。有些阿拉伯兵书中记载了使用“铁瓶”的情况。据说,这铁瓶就是“震天雷”之类的火器。又一种阿拉伯兵书说,当时阿拉伯人学会制造两种火器,一种是“契丹火枪”,用于近战;一种是:“契丹火炮”,用于远战,在水战中可以轰击敌船。契丹,是他们对中国的称呼。他们还根据火铳的制法,创造了各种火器。1253年,旭烈兀西征,征调汉人工匠千余人随征,其中有制造火器的。埃及马木路克苏丹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以南击溃蒙古军队,马木路克获得了火器和制造火器的工匠。至1241年,先后占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和日耳曼东部。波兰史书中记载了在波兰格尼兹战斗时,波兰士兵说:蒙古兵用了一种妖术,大旗一挥,出现一些怪物,滚地如球,口吐烟雾。那烟雾臭恶无比,将波兰士兵熏倒在地。烟雾过后,蒙古兵就冲杀过来。这所谓的怪物,显然是毒烟球。波兰士兵说是妖术,是由于他们还不知道火药为何物,也从未见过火器罢了。英国人罗哲尔·培根在他的书中提到火药时说:“有一种拇指般大小的东西,由于硝的爆炸,会发出可怕的声音。这个用羊皮纸包裹的小东西,声音比疾雷还响,火光比闪电还强,威力巨大。”那时的欧洲人同培根一样,还只是把火药当作神奇的东西谈论,但还不知道怎样制造火药。欧洲和阿拉伯国家断断续续打了几百年仗,在西班牙、小亚细亚以及地中海的一些岛屿都打过,最重要的是欧洲十字军东征和阿拉伯人的抵抗。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学会了火药、火器的制造,所以欧洲人在许许多多的战斗中,都吃尽了苦头。如在1325年,阿拉伯国家攻打西班牙,用抛石机发射“火球”,巨响如雷,烈焰冲天,烧毁房舍,杀伤人畜。苦头教训了欧洲人,激发了他们研究火药、火器制造的愿望。1326年,英国人制造了铁火瓶;1345年,法国人制造了铁炮,1357年,英国制造了名叫“提拉尔”的火器。欧洲人制造这些管形火器,从结构和材料上来看,都不如中国的管形火器先进。因为,中国的管形火器是铜铸的,使用比较方便,效果也比较好。欧洲学会了火器制造方法之后,积极发展火器制造。这在欧洲各国和蒙古的历史典籍中都有记载。恩格斯曾说:“现在已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辗转传入欧洲的。”恩格斯对中国火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特别是在西方现代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都作了不容置疑的肯定。那时候还没有“李约瑟拔高中国科技”吧?这是中国人自己吹嘘的?这些都是史有明文,载录典籍的。能够证明火药的传播了吗?

(7)更让某些人不愿提起的是,就连黑火药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在很多古代文明地区都有类似于黑火药的发明的记载,学术界有一派的说法就认为,是印度人先发明了黑火药的。而黑火药的种类更有上百种之多。中国使用的黑火药只是其中之一。

――“很多古代文明地区都有类似于黑火药的发明的记载”。这是可能的。你能告诉在下是谁使用过?是谁传播的吗?对人类文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摆出来看看。

《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原文:

黑火药现在也就在导火索、烟火药等方面还有点用途。仅靠使用黑火药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出现代的这种后膛装填式射击武器和各种炸弹火箭导弹,这是被“四大发明”的鼓吹者们所故意忽略了的一个历史事实。有些国人常常用一种不无遗恨的口气说:古代中国人制造出了火药,却用来做鞭炮,太可惜了。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不是因为古人只想得到用黑火药做鞭炮,难道他们没有尝试过要把它用于军事上吗?而是因为黑火药也就只适合用来做鞭炮。不必为此感到遗憾了。

――没有用于军事吗?不能用于军事吗?蒙古人使用的例子前面已经举了。那就说中国的宋代的曾公亮编写的《武经总要》记载的光火球类就火鸦、铁嘴火鹞、霹雳火球等十几种。还有突火枪。火枪、震天雷等等。甚至到黄色炸药苦味酸诞生之后的鸦片战争中,英国人枪炮中的推进剂还是硝石、硫磺、木炭的黑色火药,只适合作鞭炮吗?笔者不想再在这个问题上浪费口舌了。我们看下一个。

《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原文:

二。印刷术

这也是一个跟“火药”同样性质的谎言。通过偷换概念的手法将真正对历史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以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机和一整套印刷工艺为代表的近代印刷工艺技术换位为中世纪昙花一现的仍只是雏形状态的原始手工泥活字印刷术(偷梁换柱)。仅仅只是咬住了方法原理相差很远,技术复杂程度更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种技术在都使用了活字这一点上的相似,而故意忽略了这两者在更多方面的不同(指鹿为马),如一个是机械式,一个是原始手工操作;一个是合金浇铸的活字,一个是胶泥雕刻活字;一个使用脂肪性油墨,一个使用水墨,等等。

――正如作者说的,一个是印刷术,一个是印刷机。能够相提并论?没有印刷术,能够凭空生出印刷机?古登堡发明的不过是一个机械而已。如果说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也只能说究竟是谁在偷梁换柱?

先来看看西方的印刷术源流。

(1)首先要明确的是,古登堡发明的是什么,是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机,这种垂直螺旋式手摇印刷机,是一个完整的机械体系。而不仅仅只是活字一个细节,使用活字只是这种印刷机技术中的一个环节。某些人故意把这一点夸大是因为原始的泥活字印刷术只有在这一点上跟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有相似处。

――二者的确没有相似之处,一个是爷爷辈的,一个是孙子辈的。要相貌一致可能吗?但是其中却存在着血缘关系。

(2)其次,古登堡的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机完全是独立发明的,这一点是国际公认的。

――国际公认他发明的是什么?一个印刷的机械。

(3)古登堡的生平有详细的记载,关于他发明印刷机的过程也有详细的记载,“古登堡熟知制造硬币的钢模、印制扑克牌木刻版和铸造钟铃的字模方式来制成印刷版子,并且很快就察觉到每个字母必须要分开,且能移动,为能耐压则决不可用柔软的木材,而是坚硬的金属。”

(4)1455年,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凸版机械印刷机,沿用了300年之久。这种印刷工艺技术是用铅、锑、锡三种金属按比例配比熔合而成,机器印刷,也称之为凸版印刷技术。(5)古登堡发明了一种手铸工具,将铜模放置其中,只要倾入溶化的合金,字母与符号即可产生,这种合金包含铅、锑、锡与少许比例的铋金属,他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木制印刷机。(6)1812年,德国的柯尼希发明了蒸气动力印刷机;1863年美国人布洛克发明了滚筒印刷机。1900年,制成六色轮转印刷机;1904年,美国的鲁贝尔发明胶版印刷机。这些由机械操作的印刷机,使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报纸得以大量印刷,从而真正地拉开了大众传播的序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要以为欧洲的印刷技术发展就是发明了铅活版印刷术那么简单,后面更多的技术革新和发明更是与那种农业文明时代的原始印刷术毫无干系了,这当然是“中国发明了印刷术”的鼓吹者无论如何都不会提起的罗。

――

《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作者林林总总罗列了一堆,都是什么?不都是印刷术的衍生品吗?没有印刷术,会有这些东西吗?如果按照你的逻辑,现在用的蒸气动力印刷机、滚筒印刷机、六色轮转印刷机、胶版印刷、激光照排机等也和古登堡的发明没关系了。蒸气动力印刷机使用了蒸气作动力,滚筒印刷的印刷版已经是圆的了。激光照排更不沾边,连金属活字、油墨都没有了。完全找不到与古登堡的发明有如何相似之处。

《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原文:

再来看看原始的泥活字印刷术。

(1)考古学历史学最讲的是证据,特别是实物证据,而且孤证不足为信。恰恰这个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的说法,既没有他的泥活字留传,也没有任何印本存在,而且关于他和他的泥活字印刷,除了《梦溪笔谈》上简略的记叙外就没有任何其他记载了。中国学界整天拿来唠唠叨叨的就是这么一个没有任何实物依据的孤证。

――梦溪笔谈原文如下――庆历中,有布衣毕?,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这些不能证明泥活字的存在?正如作者在后面提到的,清代翟金生等人就根据梦溪笔谈的记录仿制过,而且成功了。这不够吗?北宋期间,西夏曾用泥活字印刷佛经,就放在俄罗斯博物馆。这算不算证据?朝鲜人据此制造铜活字,算不算证据?姚枢(1201-1278年)曾经劝说他的学生杨古用'沈括活版'印刷宋代理学家的入门书籍及其他著作――《元史》。算不算证据?王祯于在安徽编撰《农书》,同时创木活字印刷法,请工匠刊刻了三万多个木活字,于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试印成《旌德县志》。并将木活字印刷的具体技术写成《造活字印书法》附于著名的《农书》之后。王祯在《农书》中记录了当时“有人别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内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明确提到了“瓦字”“活字印板”,算不算证据?从现代观点来看,伏打最初制造的伏打电池根本毫无使用价值,谁敢说电池不是伏打发明的?

(2)而且到底有没有毕升这个人都是个问题,他的生平,籍贯等等都没有任何记载。(有好事者还发掘出了据说是他的墓碑,可是根本无法证明这个连身份籍贯都没有任何记载的毕升是碑上那个名字代表的人,反正先把它“初步认定为是”嘛,不仅又多了一点可吹嘘的资本,而且隔三岔五地为这块莫名其妙的碑石开开研讨会,借机又可以公款旅游一番。造假成性的中国“考古学界”)

――有没有毕生重要吗?有没有、能不能制造活字印刷才是关键吧?

(3)沈括所记的毕升泥活字印刷术,后来也不是没有人效仿过,清代翟金生等人就仿制过,为此居然花了三十年功夫才印成第一本书籍,可见这种东西效率之低下,毕升的泥活字印刷技术远未成熟,根本就没有在现实中得到什么应用,从宋元到明清普遍使用的都是雕版印刷。又何来“对人类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云云?

――看来也苦心积虑搜集一些东西,还知道翟金生花了三十年制泥活字,大概是从《泥板造成试印拙作喜赋十韵》中“卅载营泥板,零星十万余;”这几句诗中得到的结论吧?不知道阁下是真的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这只是写诗的一种夸张的写法,李白还写过“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水就从天上来了?翟金生只是业余爱好,不是出版商。造活字为了验证而已。快慢又有什么关系?西夏文的《维摩诘所说经》不仅是十二世纪印刷的版本,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版本。不是效率低下吗?不是没有在现实中应用吗?《维摩诘所说经》是什么?从宋元到明清普遍使用的都是雕版印刷,没错,例如出版一套四书五经,刻一块版就可以用一百年。当然不必再花力气重新排版。这种书在中国的出版物中占的比重最大,当然使用也普遍。没什么奇怪的。王祯在《农书》中记录了当时“有人别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内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能看懂这句话吗?所谓“别生技巧”就是另外的花样,不同与普通的,“以铁为印盔界行,内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就是用了沥青,而不是毕生发明用的松脂、蜂蜡与纸灰。也就说“瓦字”“活字版”并不稀奇,应用的非常普遍。如果沈括《梦溪笔谈》、王祯《农书》中的记录只是孤证,不能算数。你从几句诗中等到的结论就可以算数吗?

(4)毕升的泥活字印刷术连他那个村(镇?谁知道他是哪里的)的范围都没有传出去,却莫名其妙凭空地一下子就传到了数万里外的其他国家去了。硬要强词夺理地说别人的东西是从我们这里传过去的,简直是无赖。

――吃鸡蛋不需要知道母鸡是谁。更不用问问它的籍贯。到底谁是无赖,相信大家应该心中有数。竟然恬不知耻的说别人无赖。

(5)木活字也有人尝试过,不过效果都不理想,而使用过一次的木活字很难拆卸、损坏率很高,印墨也不均匀。被认为是首创了木活字的元代王祯也没有印本实物,而现存的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又比他年代早,那到底是从中原传到了西域,还是从西域传进了中原?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毕生,也记录了制作原理和制造方法。请问西域的活字印刷是谁发明的?怎样传到中原的。这不是胡搅蛮缠是什么?

(6)而且中国的墨是水墨,不适合于金属版的印刷。因为墨汁不易均匀附着在金属版面上,印刷出来质量欠佳,金属版印刷也不成功。

因为水墨不适合金属印刷就可以否认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吗?如果你的长相不像令尊,是不是也没有亲缘关系?

(7)另外,国际上现在公认韩国清州兴德寺是最早使用金属活字(铜活字)的地方。其铜活字印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1377)比德国古登堡铅印版的《圣经》还早7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

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纪录遗产。因为别人拿得出实物证据,你不服也没办法。

――的确没办法,但是他只是“世界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而不是最古老的活字印刷印本。懂吗?

(8)如果一定要把古代农业文明时代的任何一点点跟工业文明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印刷技术有某些相似点的原始萌芽技术都指鹿为马地算作是“发明”了印刷术的话,那也轮不到他毕升头上,因为这样的原始印刷术雏形在世界各地区都有所发现,比毕升早两千多年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遗迹中就已经发掘出了最早的活字印品。

――希腊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遗迹中就已经发掘出了最早的活字印品,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为什么三四千年,也没有催生印刷术。要到毕生活字印刷诞生几百年之后才发明印刷机?

有人辩解说,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没有普及开来,是因为中国字多,要刻很多字,而外国字字母少,所以便利。这种说法看上去好像有道理,仔细一推敲却根本站不住脚。难道用拉丁文印刷书籍就只需要用那二十多个铅活字就行了吗?每一页还不是一样要成百上千个活字,古登堡发明铅活版印刷机后,印刷需求量大增,一本书很多页都同时装版印刷,需要的活字一样数以万计。而且同一时期,在最早使用金属活字的韩国清州为了印刷曾经制造出上百万的铜活字。字多字少根本不是问题。

――这个问题前面讲过,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书籍都有现成的雕版,可以用上百年。印刷商不需制活字。只有新书,才用活字。现在保存最多的也是这些书。

有人根据沈括的记载里有这样一句话“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而硬要说毕升的泥活字印刷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句话哪里说出了这么个意思?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知道那个“若”是“如果”的意思。而且随便那个人看见了毕升那种排好了的版也会得出这么个印象。“若印数十百千本”到底是数十本还是数百本还是数千本??明明是虚指,中国的这些“国学家”硬要把这句话歪曲成是事实。这些也就只能蒙蒙不懂文言文的老外。

――你懂文言文吗?你懂现代汉语吗?“若”是“如果”,不是“假设”,这句话不存在什么虚指。“数十百千本”,是一种递增关系,懂吗?是指印的数量越大,就越方便。自己还是二百五,还给别人上课哪?

(9)关于雕版印刷术,我在《所谓》一文中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那是跟印章性质原理一样的东西,世界上很多国家民族早就有了。在埃及发掘出来的印在纸草纸,羊皮纸上的雕版印刷品,时间上至公元900年。何况“四大发明”的说法指的本来也只是活字印刷。

(10)即便是雕版印刷术,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是从古代中国传到西方去的,今天的种种说法,都只是猜测而已,而这种猜测仅仅只是依据不同发明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早晚作出的,这被称之为文化上的一元论。

――马可波罗详细记录了中国的纸币,这是印刷品吗?十字军的东征从东方带去了许多欧洲没有的事物,其中的印刷品就有纸牌、版画、图像等等,许多史学家都指出:十字军把东方的雕刻印刷品带回了欧洲。在14世纪末,欧洲开始有木版印刷圣像、纸牌的雕版印刷品,现存最早有确实日期的印刷品是1423年的木版画圣克利斯道夫像,这是德国南部的产品。欧洲人从印刷画修发展到印刷雕版书籍是在15世纪40年代。在印刷方法上也是在木板上雕刻阳文的文字或图画,上面蘸墨,然后铺上纸张,用刷子轻轻一刷而成印页。这与中国印刷方法完全一致,印页也是单面,一张上印两页,然后对折,同中国书籍一样,这都证明:欧洲的雕版印刷术是在东方的影响下产生的,在技术的特征上是与中国相同的。

(11)在蒙古人西征之前,中国跟欧洲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几乎没有任何文化上的交流。

――有历史常识吗?早在汉代就有大秦(罗马)王安敦使者到洛阳,这是因为到洛阳的官方交流被载入历史的。还有三国时期,“东吴孙权黄武五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於道病故,乃径还本国也。”――《梁书》中国与欧洲没有交流?中国甘肃至今仍然有一个叫骊?(古代对罗马的别称)的地方。那里曾经生活着一支投降汉朝的罗马军队。现在还有他们的子孙生活在哪里。一直到七世纪,阿拉伯的崛起,才阻断了欧洲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交流。变成了转手贸易。大量的丝织品、瓷器、茶叶、香料可以到达欧洲,就没有印刷品吗?难道印刷术就不能传播吗?

(12)而说蒙古人西征把中国的印刷术带到了西方去的说法也是根本没有任何道理的,因为当时蒙古人尚未达到高度的文明,而且对欧洲的进攻都是突然袭击的性质,没有与当地人民进行什么文化交流,这一点早就有人指出来了。欧洲人描述蒙古人就是突然来了又突然消失了。

――是吗?蒙古人走了吗?请问金帐汗国是谁的?莫斯科又是如何建立的?莫斯科不是欧洲?

(13)那以后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也没有提到过书籍印刷的事情。

――马可波罗却详细记录了元朝印刷的纸币。

(14)位于远东和欧洲之间的阿拉伯世界,一直拒绝使用印刷术,坚持用手抄写书籍,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更不可能成为什么“传播印刷术的桥梁”之类的。

――真的如此吗?1294年波斯京城大不列士利用雕版印刷,仿照我国元朝的“至元宝钞”印制了纸币,上面印有汉字和阿拉伯文,后来被废弃了。现有文物在。1310年波斯的历史学家拉希德丁在《世界史》中,对中国雕版印刷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是没有吗?波斯人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不愿意将《古兰经》中真主的名字用印刷方法印出来,所以波斯人虽了解印刷术,但未印刷什么书籍,因而也就没有发展印刷事业。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中国学界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欧洲的印刷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种说法,相反的证据倒有不少,但是还是要厚着脸皮说“总而言之,欧洲发明印刷术间接地受到了中国的影响”。真是好笑。

――既然相反的证据不少,何不列举一二?

实际上,又有谁会相信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时代就已经发展出了精密科学,拥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德,这样的智慧的古代西方人会想不到像印章那样把刻在木头上石头上泥板上金属上的文字符号翻过来印在另外的东西上?能够想得出几何学,牛顿力学,相对论的脑袋瓜子还用的着别人来教他们才会刻泥巴字?只不过因为那时的印刷材料有限,雕版印刷术普及不开来而已。

――不可否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都是的智慧的古代西方人,但是正如阁下所言,考古学要讲证据。请列举出元代(十三世纪)以前欧洲的印刷品。有吗?苹果掉在地上,谁都知道,可是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都不必牛顿傻,为什么没发现?

有个网友说得好:我小时候还不识字的那会,就知道在泥巴上刻上些小花纹,蘸点水在地上印着玩了,有什么稀奇嘛,谁想不到吗。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而广泛应用的东西才能算是发明。不然最多也就只能算是失败的发明。我认为这话很有道理,明明古埃及人早就发明了纸,也长期在西方得到应用,可有些人偏要说古埃及人发明的纸跟中国的纸方法不太一样,而且现在使用的是中国的纸而不是埃及的纸,所以那不算。可是现在使用的是黄火药而不是黑火药,使用的是古登堡的铅活版机械印刷机而不是手工的泥活字印刷,方法原理也完全不同,那为什么又要算在自己头上。真是不要脸。

――强词夺理、颠倒黑白,真不要脸!

原文:不仅欧洲,而且整个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是在古登堡发明了铅活版机械印刷术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后才开始了信息传播的革命性改变。中国也是在近代引进了铅活版机械印刷术才抛弃了那种原始落后的手工雕版印刷术并产生了印刷业的根本改变的。这是一个历史常识。中国的那些“历史学家”敢否认这一点吗?不是印刷术从中国传到了西方去,而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真正使用的印刷技术倒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实际上,国际学术界普遍把古登堡发明铅活版机械印刷机算作是现代印刷术的历史起点,没有谁把中国发明印刷术这种说法当真。

――古登堡的印刷博物馆就陈列着中国的雕版印刷品。是没人当回事吗?“国际学术界普遍把古登堡发明铅活版机械印刷机算作是现代印刷术的历史起点”。看清楚了现代印刷术的历史起点。不是印刷术。这有争议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flybirdama

三。罗盘

原文: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吧?可惜得很,指南针的宣传中同样包含了很多的虚假成分。下面就来看看。 (1)关于司南,我在《所谓》一文中已经谈到过了,根本就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也没有任何实物被发现。考古学家甚至都无法知道它的准确形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根据野史杂书中一些只言片语的描述推断想象出来的模型而已。有些人就指责我,为什么要拿这个暧昧的“司南”来作比较,为什么不拿更有说服力的“指南车”“指南针”来作比较。那我们就具体地分别来看看。

――所谓没有详细记载,什么叫详细?《论衡》中: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无法知道准确形状吗?在下就给你翻译一下,一支磁勺,放在地盘上,勺柄指向南方。杓与勺在古汉语里是一个字。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磨成杓形的东西,其大小形式略如现在家庭常用的汤匙。与汤匙不同的是司南的底是球形的,能在平滑的面上自由转动。把它放在铜制的地盘上,拨动其柄使其旋转,静止后,杓柄指向南方。在我国河南出土的东汉石刻上有司南的图案。徐闻港汉墓有出土的龙首磁勺,双鱼朱雀纹铜盘。以前,也有汉代的带有方向和天干地支的地盘出土。是没有实物发现吗?这是只言片语的推想吗?司南只是指南针的原始形态。不提也罢。我们就说一说指南针。

(2)指南车跟指南针不是一回事,它运用的不是磁原理。而且这个指南车根本就只是传说。历史博物馆陈列的那个所谓“复原”出来的模型实际上是根据现代技术炮制出来的伪文物。这个道理就好比先用现代科技造出一台汽车,然后给它套上古代马车的外壳,然后就可以声称:看,我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汽车!这一招叫做无中生有,也是伪古派分子惯用的伎俩之一,后面再来总结。

――指南车不是磁原理,这是对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的那个 “复原”出来的模型是现在的。也不错。但是,却不是什么现代技术制造的。指南车的原理很简单,制造方法也不复杂。就是几个齿轮的传动。车轮上竖向的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后一个齿轮的中心是指南的小人,左面的车轮向前,大齿轮就会向左转,带有小人的齿轮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这需要现代技术吗?历史上几度失传,又几度被制造出来。稀罕吗?中国古代发明的比这高明几百倍的东西有的是。在秦始皇陵二号俑坑内出土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比指南车如何?

(3)然后再来说指南针,这里面同样存在着一个偷梁换柱的问题。因为罗盘(指南针)也分两种:水罗盘和旱罗盘。我们中国人发明并使用的是水罗盘(现在也还有这种漂浮式罗盘),而欧洲人发明的是旱罗盘,而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时才引进旱罗盘。

――的确,旱罗盘不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但是有水罗盘发明就足以证明指南针是中国发明的。有疑问吗?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时才引进旱罗盘,请问,语出何典?你如何得知是引进的?不是自己发明的?

( 5)欧洲人的磁罗盘却是12世纪时在意大利的阿马尔菲城自己发明的。它通常包括在多个枢轴上水平安装或悬挂的磁针,可在枢轴上自由活动直到与地球磁场在一条线上,在技术上要复杂先进得多。这个有出土的实物为证。

――谁告诉你,意大利的阿马尔菲城自己发明的磁罗盘?是阿马尔菲城吗?欧洲人使用罗盘的历史要比这早的多。请问在此之前,欧洲人使用的是什么罗盘?如果不知道,我可以告诉你,是水罗盘。而且阿马尔菲城这种方法也不是首创,梦溪笔谈里面记录了丝线悬挂磁针的方法。

(6)即使是水罗盘,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是从古代中国传到了西方去,今天的种种说法,都只是猜测而已,而这种猜测仅仅只是依据不同发明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早晚作出的,这被称之为文化上的一元论。

――“这种猜测仅仅只是依据不同发明在不同地区出现的时间早晚作出的”,正如阁下所说的旱罗盘是从欧洲引进的,不是也以此为据吗?中国最早使用,然后是与中国交往频繁的西亚人学会了使用,最后,西亚人传播到地中海地区。这个时间的先后顺序仅仅是巧合吗?中国的发明是有根源的,从最原始的司南到旱罗盘全部都有。欧洲人自己一下子就发明了旱罗盘?

(8)而罗盘的种类也早就从磁罗盘一种发展到了跟磁原理毫无关系的陀螺罗盘,无线电罗盘等等多种。这还有我们中国人什么事呢?硬要厚着脸皮把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不觉得可耻吗?

――很遗憾的告诉你,陀螺罗盘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陀螺仪确是中国发明的。陀螺罗盘是根据陀螺仪的原理制造出来的。明明就是中国发明的非要贴到别人身上,你不觉得可耻吗?

关于磁罗盘在航海中的重要性,本来这个问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因为人家用的是自己发明的东西,重不重要都不关你的事。但是有些问题还是需要澄清一下。我以前已经说过了,航海所需要用到的仪器装置多得多,用来确定方位的仪器和方法也远不止一种,磁罗盘只是进行航海所用到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而已,只能看个大概,而六分仪不仅可以确定方向,还可以确定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远洋航行中六分仪更加重要。

――六分仪的确更重要,但是六分仪是1730年发明的,对地理大发现有用吗?对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有用吗?

(9)有人认为,近岸航行跟横渡大洋不能相提并论,所以公元前七世纪的腓尼基人环航非洲算不得什么。这种想法简直太书呆子气了,难道近岸航行真的就是像你想象的那样沿着看得到陆地的浅滩航行吗?那还航行个屁啊,早就触礁了,没怎么出过海的人才会是这种想法。所谓近岸航行一样是在远离陆地的远海航行。更何况非洲大陆沿岸到了十八十九世纪都还是蛮荒一片,更不说公元前七世纪,要环航非洲根本就连个靠岸补给的港口都没有,要这样航行数万公里的艰难程度岂是你两千年后的郑和下西洋能够相比的。话又说回来了,郑和下西洋还不是近岸航行。

――公元前七世纪的腓尼基人环航非洲不是沿着看得到陆地的浅滩航行吗?腓尼基人的船有多大,就算一条船十个人,就算离岸七天,供应十个人的食物和淡水要多少,环航非洲根本就连个靠岸补给的港口都没有,这是真的,但是腓尼基人只要有淡水和食物就够了。不需要港口。你知道一条船一天走多远吗?唐代,贾耽记载:由广州东南海行,两百里至屯门山,鼓帆而西,二日至九州石(七州列岛),又南二日至象石(大洲岛),西南行三日至占不劳山(越南占婆岛),南二日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国(在越南归仁),又一日行,至古笪国(在越南芽庄);又半日行,至奔陀浪国(越南藩朗);又两日行,至军突弄山(越南昆仑岛);又五日行,至海峡(马六甲海峡)。广州到马六甲这段要走十几天。这是唐代的帆船。腓尼基人有比这更先进的船只?还有,你知道郑和的航海路线图吗?从印度孟买到非洲东海岸斜穿整个阿拉伯海,这叫近岸航行?

《再谈“四大发明”神话是一种虚假宣传》原文:

四,造纸术。这是“四大发明”中唯一还有点可骄傲成分的一个。可是国际上偏偏不承认是中国人最先发明了纸,而是认为五千多年前的古埃及人最早发明了纸。有人就说,古埃及人发明的纸不能算真正的纸,因为不是植物纤维的纸,有人甚至说纸草纸是跟甲骨,竹简同样的东西。这不是蛮不讲理吗?纸草纸怎么就不是植物纤维的纸?又怎么会是跟甲骨,竹简同样的东西?甲骨竹简能任意折叠吗?是用笔书写吗?

――关于古埃及的纸草纸,与其说是纸,不如说是类似于三合板的两合草板。是不可以折叠的。只能卷成筒状。就像中国的竹席一样,不过不是编制的,而是用麦秸一样的草茎压合的,纤维很长,有经纬。任意折叠纯粹是胡说八道。只要折上几次纤维就断了。你见过?我深表怀疑。这种纸草的确记录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但是它太珍贵了,无法大规模生产。只有高级教士、大贵族才能够拥有。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中国的造纸术传到西方之后,迅速蔓延开来。有大量的造纸厂出现,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此后又建立几家造纸场,这样法国不仅国内纸张供应充分,而且还向德国出口。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1635年开始造纸,1690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瑞典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个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可以说,没有中国的造纸术就没有西方的大量书籍出现,也不会有什么文艺复兴。欧洲还处在“黑暗的一千年”。

原文:那么后来欧洲所使用的造纸工艺是从中国传入的吗?遗憾的是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仍然只是猜测,认为是阿拉伯人传入的。欧洲的造纸术跟中国的造纸术有很多的不同,中国传统造纸术最初使用树皮,破布,麻头等等,后来长期使用竹纸,欧洲的竹子少,十九世纪开始广泛使用木材造纸,他们用的抄纸工具也不是竹帘,而是用木头和铜丝等作成的“抄网”,这与中国人单人掌帘或者双人抬帘是不同的,他们在纸浆中不加纤维悬浮剂,所以欧洲的纸张比较厚实和光滑,主要为了适应鹅毛笔和染料墨水书写的结果。德国和法国又于十八世纪试用各种植物纤维进行纸浆造纸的实验,英国采用机器代替手工抄纸,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造纸工艺早就不是传统的那种石灰沤竹的土造纸法了,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中国今天使用的倒是西方的机造木材纸工艺。整天唠唠叨叨我们的造纸术为你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在是无聊也夸大了事实。

――公元751年,高仙芝在怛逻斯被阿拉伯人击败,军队中一些造纸匠人被俘虏过去,阿拉伯人立即在撒马尔罕设立造纸场。继而在巴格达(约在795年)、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大马士革设场造纸。大马士革纸长期流行于欧洲各地,取代了羊皮的地位。以后埃及、北非也设立了造纸场。阿拉伯最早的造纸工场,是由中国人帮助建造起来的,造纸技术也是由中国工人亲自传授的。最初造的麻纸,是以破布为原料,不但用了中国的技术,而且采用中国式的设备。欧洲人是通过阿拉伯人了解造纸技术的,最早接触纸和造纸技术的欧洲国家是一度为阿拉伯人统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这些都是有史为证,有据可察的。而且是记载在欧洲人的历史材料中。也是中国人造假。怎么就没有证据证实?抄纸工具不同,不加悬浮剂就可以证明欧洲的造纸术不是来自中国了吗?最初的自行车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小,没有轮盘、没有链子。与现代自行车完全不一样。难道自行车的发明权就会变成制造现代自行车的人?按照你的说法,莱特兄弟制造飞机的发明权岂不是也值得商榷了?

――原文中:“德国和法国又于十八世纪试用各种植物纤维进行纸浆造纸的实验,英国采用机器代替手工抄纸,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说白了,不就是对中国的造纸术进行了改进吗?改进完了就是自己的发明了?还有“应该用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得到迅速发展”。英国人没有使用木材为原料之前,使用材料就不合中国一样吗?举个证据。

原文:在西方“正统”科学史家──从“科学史之父”萨顿一脉承传──中的某些人看来,李约瑟不是“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的,还不能算是科学史家共同体中的一员。李约瑟还曾抱怨:剑桥东方学院的学者不同他打交道,“一墙之隔”的剑桥大学科学史系也把他拒之门外。”

――李约瑟的问题,不过是拾人牙慧。李约瑟不是科学史家,也不是汉学家。但是他写出了中国科技史。

――可是,“科学史之父”萨顿一脉承传──中的“科学史家共同体中的一员”们在干什么?

在拼命拔高欧洲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拼命贬低中国的古代科技地位。

――在古代文明方面,西方学者根据以往的考古发现, 把中国排在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最末一位。特别是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方面,西方人崇拜的是“大希腊殖民地”所创造的“希腊奇迹”,认为“希腊奇迹”是近代“科学精神”之源。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方面,西方人把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阿基米德视为物理学的鼻祖,把公元8世纪的阿拉伯人贾比尔视为近代化学的先驱,把希波克拉底定为医学之父、维特鲁维定为建筑学的鼻祖。说穿了就是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国家推行他们殖民主义理论的“奇迹”。戴着有色眼镜去书写殖民主义者的“光荣史”,而把被他们侵略的民族的历史写成"愚昧史”。以此来宣扬科技史上的“白种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这些人当然不愿意李约瑟这样的人把中国科技史拿出来押在他们的祖先头上。更不愿意承认在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明远远超过欧洲。

――我倒是非常怀疑作者这么卖力的替欧洲人吹嘘,摆出一副洋奴嘴脸,肆无忌惮的诬蔑、贬低中国人的智慧,扭曲、抹杀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到底是何居心?你有自虐症是你自己的事。不要把别人扯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关于5000年的历史,那争论可就多了。

据说在上古太昊到清道光三十年,是四千六百七十九年。

还有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争论这个没意义,韩国不是都在宣称自己已经6000年8000年了么。

四大发明有四大发明的意义,就算始放鞭炮,他也是有存在的意义的。

关于这个四大发明以及五千年等等这些,在大陆的论坛上已经吵了无数次了,打字都累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所謂四大發明

現今看來的確沒什麼了不起

但是在古代確實是重大的突破

說什麼"這些東西只是原料取得之便 如果西方人有這些材料遲早也會發明出來"

這種話簡直是腦袋裝大便的人才說的出來 有材料又什麼用? 要用腦啊~!

天文學 運動學跟古典力學

我也可以說只要我生在那個年代也可以發現這些東西 沒什麼了不起的

但是伽利略 牛頓 克卜勒 這些人的功績會因為我的一席話而被貶的一文不值嗎?

我說的也沒錯啊~F=ma 做個實驗就知道了 說的好像很容易

但是這些前輩就是做到了 不然能怎麼辦? 搭時光機回去把他們幹掉然後說是自己發明的嗎?

我隨隨便便都可以駁斥這些腦袋裝大便 不懂得欣賞自己民族的人的腦殘言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首先拿造紙術跟印刷術來講好了

造紙術 或許不是我們最早發明的 但蔡倫發明的是好用而且更便於書寫的紙

歷史上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機 但是有人記得誰是第一個發明蒸氣機的人較什麼名字嗎

我想知道的人應該不多 但是看看瓦特改良的蒸汽機 那就是重大的改進~!

歷史上為人所稱道的發明 不一定是最早的 但卻是夠好的 或是前所未見的

中國紙的發明或許不是最早的 但在當時的地域卻是前所未見的 是嶄新的發明 而且也是夠好的發明

印刷術 實際上印刷術在中國之所以不普及也是有原因的 但是這項發明的功績還是不可抹滅

中西文化的差異之一在於文字 中國是方塊字 西方的單字卻是字母組成

不好意思喔 如果同樣是活字排版 你覺得是做出26個字母的活字模容易 還是至少3000個不同的方塊字容易?

就算比較部首來拆解 仍然也要上百成千個字模 請問哪個比較容易製作?

難道你要怪倉頡造字太懶嗎? 造出這種不方便印刷的字實在是他的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至於火藥

只是中西使用的方法不一樣罷了

中國為什麼要叫"火藥"?

因為它以前是拿來治病的........

當然不是內服(你可以照三餐吃下20克硫磺嗎......)

當初火藥發明不是拿來打仗用的

戰爭死了多少人? 這是西方人發明的炸藥

不好意思 西方人發明炸藥跟中國人發明火藥

一個拿來殺人 一個本來是拿來救人 那個罪過比較大?

更何況火藥比炸藥還要早發明= =

中國文化5000年 有人說4000 有人說3500多一些

其實沒個準 但是中國文化最難能可貴的不是存在的久不久

而是從來不曾間斷過 即使有各個不同民族 即使仍有朝代興替

民族的根從未斷過 甚至彼此融合成為更加強大的民族 這才是可敬之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months later...
這句我可是十分的認同。但是,學術上研究、發覺真相總不能說是這樣吧。

德國人有說不准研究二戰真相,因為那會損及自尊。然後就拋出:

之類的話嘛?

得知事實的確是會減低了自尊。

但一味的昧於真相,自吹自擂也是只是貽笑大方,自我安慰罷了。

中國的歷史及文明在某種層面上的確是托大了許多。

中國哪來的5000年啊。商朝起算頂多也3000年罷了。加上夏朝會到5000年嘛?

我相信自尊絕對不是建立在古人的成就而是在於現在人的行為。

別人的尊敬也不是不停的炫燿歷史上的豐功偉業,而不顧現在自身所作所為可以得來的。

我想問問

你知道 韓國鼓吹自己有多少年的歷史嘛?~~~~~~~~~~~

5000年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這篇文章能夠讓我們用不同角度來思考歷史,

這是好的。

但是他為翻案而翻案、穿鑿附會的態度與做法十分無聊。

大家也許已經發現,他很多地方不過是用簡單的二分法來比較,

請問這跟那些不明就理、老把古代中國那些寒磣發明當寶的人又有什麼差別?

(不是說"寒磣發明"不好,只是不應該就這樣沉緬在在過去的"榮光"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華文化的智慧,當然非常可敬

先不管誰先發明

中國人之所以一直強調自己民族對世界影響了多少

只是因為被西方強勢文化入侵,中國人產生的正常心理

何只中國?這是世界上各民族都在強調的

爭口氣霸了

--------------------------------------------------------------------------

另外,我認為,中國文化在各方面的成就與影響,絕非三言兩語可論

可惜當今許多人不知其深處=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國紙的發明或許不是最早的 但在當時的地域卻是前所未見的 是嶄新的發明 而且也是夠好的發明

严格意义上讲

纸,从它的制作方式跟性质上讲,的确是中国人发明

但是之前各个文化都有自己纸张的替代品(羊皮,竹签等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這是在駁斥嘛?

真是怪異到極點的駁斥。

當A犯下強姦罪被抓到時,A:你知道陳進興強姦了多少人嘛? 15人耶~

你是想怎樣?....(H)

恩那,沒有看明白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

6000年8000年 只是韓國部分非主流學者的論調

而我說他5000年..也不是贊同的說,不要誤解.

沒有挑戰你論據的意圖就是呵呵,就是就事論事

他們吹噓的古朝鮮的建立應該是公元前2223年左右8,這個年代或者是他們第一個大王出生的日子 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一個叫임금的天上神仙的兒子환웅來白頭山建立的XX村子,而之后환웅跟狗熊變成的女人結婚剩下的那個孩子就是他們傳說中的古朝鮮的第一領導人..呵呵

這一個神話般的故事在他們看來就是實事....這個則是在韓國比較認同的說,並大肆宣揚.......

5000年,按神話說...4200年就好........

汗....

韓國人YY第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months later...
訪客 hongkongs

在這裡, 先談談什麼是文藝復興吧.

文藝復興是歐洲人憧憬古希臘文化, 進而想要仿傚, 復興.

古希臘有許多哲學家, 科學家, 許多的著作, 在相互影響, 并傳諸後世. 這種情況, 便類似中國的九流十家一樣.

那麼, 我們是否可以說, 若果沒有亞里士多德的著作, 便沒有文藝復興呢? 沒有了歐幾里德呢? 阿幾米德呢? 托勒密呢? …….等等. 文藝復興又會否出現呢?

好, 就算各家各派都集齊了. 但他們的思想, 又是怎樣存留下來呢? 答案是: 紙莎草紙和筆. 那麼, 我們是否又可以說, 沒有紙莎草紙和筆, 便不會有文藝復興呢?

後來歐洲進入黑暗的中世紀, 許多古希臘的著作, 付諸一鉅. 幸好阿拉伯人興起,把一部份古希臘的著作, 翻譯成阿拉伯文, 帶回中東, 古希臘的思想文化, 才得以保存下來. 那麼, 我們是否又可以說, 沒有阿拉伯人所發明的阿拉伯文, 文藝復興便不會出現呢?

還有, 阿拉伯人能從拜占庭帝國那兒獲得古希臘的著作, 憑藉的是武力和武器, 那麼, 我們是否又可以說, 沒有阿拉伯人所發明的那些武器, 刀呀, 劍呀的. 便不會有文藝復興呢?

到了十二世紀的大翻譯時代, 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手中, 獲得這些著作, 帶回歐洲, 翻譯成拉丁文. 自然, 文藝復興的出現, 也是因為有拉丁文和那些武器的發明吧. (翻譯成的拉丁文. 是寫在羊皮紙上, 故此, 羊皮紙也算是一大功臣了).

…………………………………………………………..

最後, 由於中國紙的傳入西方(對此, 我很難確定誰是誰非, 畢竟年代太久遠了. 就當真是中國傳入吧). 知識易於傅播, 文藝復興才能夠出現了. (當然, 有紙也得有筆才成, 筆也當記一功吧).

好了, 沒有這個, 便不會有文藝復興! , 沒有那個, 也不會有文藝復興! 那麼, 這個是最偉大的發明! 那個也是最偉大的發明! 個個都是”最”偉大的發明! 這個”最”偉大的發明的”最”, 又有什麼意思呢? (同樣道理, 也可以應用在指南針和地理大發現上).

一種東西值得推崇, 當然要有它的獨特性. 可是, 我們常說我們的三大發明(紙, 火藥, 指南針), 如何深刻地影響世界, 希臘人又說他們的X大發明, 如何深刻地影響世界. 接著是阿拉伯人, 埃及人, 印度人…個個都可以說自己是如何深刻地影響世界. (幸好, 沒有聽說他們要經常強調X大發明, 不然, 還真要來個世界大混戰了), 那麼, 我們的三大發明的獨特性, 又顯示在那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舉此例的原因

是針對貼文的內容

身為中國人或是台灣人

難道不該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

又外國近來盛行多方的歷史思考之論證方式

你幾時看過最近的論文 學術著作說中國的"發明"子虛烏有呢?

連退休的英國皇家海軍艦長(名字我忘了~"~)

都寫了一本書"1842那歷史的一年"

說鄭和才是發現新大陸的人

而我們卻對自己祖先的所作所為

不認同也還罷

還喫之以鼻

認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那就是說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捏造歷史囉?

那我們其實跟日本沒有啥兩樣了

各位你們說是嗎?

司馬遷載在的黃帝是不是那麼神,還不知道!因為實在太.....

至於四大發明,指南針、紙、火藥、印刷。

或許有人認為是無稽之談,甚至過度誇大中國。

但至少我認為是我們祖先的智慧。

外國的月亮不會比較圓,世界上,只有一個月亮。

中國人外國人看的是同一個月亮,重大發明上的物理化學學的也都一樣。

只是怎麼去看它,看它多深,看的角度不同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謂發明家的偉大不在於發明物多難製造、多難取得,而是在於發明過程多艱辛、付出多少,對人類未來有多少貢獻。

紙和活字印刷造就了知識的快速普及,這就是貢獻。

我們沒必要藉由一味地否定老祖宗的智慧來突顯自己多麼清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知道這文章從那來的............^o) 不過現在很多人會寫這種批評判古人的文章來題提升自己的學術價值,有些人甚至會跨大文章內容,之前我還看過有人發表諸葛亮是古代罪人的文章= ="" 那個文章政治味道超重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知道這文章從那來的............^o) 不過現在很多人會寫這種批評判古人的文章來題提升自己的學術價值,有些人甚至會跨大文章內容,之前我還看過有人發表諸葛亮是古代罪人的文章= ="" 那個文章政治味道超重的.................

政治味道濃不濃厚見人見智,

我們應該在乎的是那篇文章發表出來的目的,為何要把古人智慧批判的一文不值。

原文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政治味道濃不濃厚見人見智,

我們應該在乎的是那篇文章發表出來的目的,為何要把古人智慧批判的一文不值。

原文作者的目的是什麼?

我說政治味濃是我說的諸葛亮文章,有空在鋪上來給大家看

不過寫這種文章的人不是在想提升他的學數價值,就是自以為很聰明或是帶有政治味故意批判

他以為他是李敖大師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覺得所謂歷史即是一個事實 一個現象 而不能表達出這兩個 那這歷史的真偽 就有待考察

而四大發明 我看了下 覺得他說的還不錯 甚至有跟真實的歷史相近的感覺 當然 是真是偽 還有待考察 .

至於有人說這是在污辱古人智慧 我是覺得 這算是科學領域的東西 既然如此 那他招受後人批判 就沒什麼大不了了 因為只有這樣 真理才會越便越明 若是將此畫上一個框框 那豈不是原地踏步嗎? 一代不如一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