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說謊者悖論1-The Liar


Recommended Posts

本文作者於08年初跳槽裏想箱哲學版,如果你喜歡我討論哲學的方式,歡迎過來逛逛。

這篇文章,是說謊者悖論系列討論的首篇,在本文裡,我將介紹說謊者悖論的架構基礎。

將來,我會整理手邊找得到的試圖解決這個悖論的理論,以發新主題的方式po上,並將連結整理在本文中。

相關連結:

說謊者悖論(the liar paradox)可算是最具知名度的悖論之一。

比起其他的悖論,他在形式上非常簡單,簡單到任何一個懂得使用語言的人都看得出他有問題。

然而,這個悖論卻也是最長壽的悖論之一,一直到現在,都還是一個活著的問題,也就是說,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被大多數哲學家認可的解決這個悖論的理論出現。

說謊者悖論的表現形式非常簡單:

(1)This statement is false.

為什麼這樣的一個句子會成為悖論?

這得從真值條件排中律說起。

大部分的語言哲學家認為,語句之所以有意義,有很大一部分是仰賴語句的真值條件(truth condition)。

所謂語句的真值條件,就是使得這個語句為真或為假的條件。

例如這個語句

林肯死於暗殺

的真值條件就可以表列如下

「林肯死於暗殺」為真,iff林肯死於暗殺。*1

「林肯死於暗殺」為假,iff林肯不是死於暗殺。

如果我們知道「林肯死於暗殺」的真值條件,我們就知道「林肯死於暗殺」這句話的意思。

而如果一個人知道「林肯死於暗殺」的意思,我們也很難想像他會不知道「林肯死於暗殺」的真值條件。

(這裡要注意的是,知道「林肯死於暗殺」的真值條件並不等於知道林肯事實上是不是死於暗殺。不要傻傻分不清楚= =)

事實上,如果我不知道某一句話的真值條件,我根本無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句話。

例如,如果我不知道「現在下雨」為真的條件是「現在下雨」,我根本無法用「現在下雨嗎?」(即,「現在下雨」為真嗎?)這句話來問問題。即使我在不知道「現在下雨」的真值條件的情況下碰巧說出了「現在下雨嗎?」這句話,而別人回答我「是阿」(即,「現在下雨」為真),我依然無法從他的回答中,取得任何有用的資訊。

而大多數的哲學家也會認同,在語句的邏輯運用裡,排中律是基本的公設。

所謂排中律(the 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就是「對於一個有意義的語句,這個語句要嘛是真的,要嘛是假的」

大多數的哲學家認同排中律(大多數的人也一樣),因為我們無法想像當一個有意義的句子既不真也不假,或是既真且假的時候,會是什麼狀況(小灰塵(指著liar):就是這個狀況啊 囧)。而就算我們能夠想像,我們可能也不知道在這樣的狀況之下,這個有意義的語句表達的意義是什麼。

知道了真值條件和排中律對於語句意義的重要性,我們回頭來看看liar。

(1)This statement is false.

這句話的真值條件是什麼?

對於這句話

(2)This statement is true.

我們知道他為真的條件是(2)為真;他為假的條件是(2)為假,沒有問題。

可是對於(1),我們得出:

(1)為真,iff(1)為假。

(1) 為假,iff(1)為真。

許多哲學家認為這樣很糟糕,因為我們顯然看得懂(1)-也就是說,我們知道(1)的意義-但是我們卻無法判斷他什麼時候為真什麼時候為假,這違背了語言哲學中被大多數人所支持的,真值條件與語句意義的連結。而且我們無法在不違背排中律的情況下宣稱「(1)既真且假」或是「既不真且不假」,就算我們有辦法這樣宣稱(藉由提出新的邏輯系統),我們可能也不曉得,這樣一個既真且假(既不真且不假)的句子,表達的意義是什麼。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至少可以從幾個方向下手:

不要理他(「這個問題干我屁事阿」)

說明:如果論者尿急的話,這是最好的方式。

改變邏輯系統

說明:論者可以試圖加入「真」、「假」之外的真值,來固定(1)的真值。

不過這樣做可能依然無法釐清(1)的意義,而且論者得為邏輯系統的一致性負責,新的邏輯系統,往往很快就被找出致命的內在矛盾。

改寫語句

說明:論者可以宣稱,事實上,(1)在上文的解釋下,根本就是一個無意義的句子,並且提出使得(1)有意義且不會在真值條件上出問題的改寫方式。

當論者選擇這條路,等於宣稱由古到今大家對於(1)的理解都是不恰當的。也就是說,論者為了解決這個悖論,犧牲大家的常識。在這樣的情況下,論者必定得提出有道理的改寫,並且對這個改寫的正當性作出解釋。

修正真理理論(truth theory)

說明:真理理論,就是規定一個句子為真的條件的理論。

藉由恰當地修正真理論,或許可以使得(1)不再造成矛盾。

但是修正之後的真理論必須在很大一個程度上符合常識和直覺,除非論者證明那些和修正之後的真理理論衝突的常識和直覺是錯的。

*1:iff = if and only if = 若且唯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白鹿板主

這是你課堂上的東東嗎

因為真的看不太懂

像iff = if and only if = 若且唯若

我去查過

好像是邏輯的東東

但我現在聯 if and only if = 若且唯若的意思都還搞不太懂

這是課外讀物的東東(H)

A iff B

A,若且唯若B

A, if and only if B

它們的意思就是

若A則B,而且若B則A

例如

S是單身漢,iff S是沒結婚的男人

S是單身漢,若且唯若S是沒結婚的男人

S是單身漢,,if and only if S是沒結婚的男人

=若S是單身漢,則S是沒結婚的男人,而且若S是沒結婚的男人,則S是單身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充分必要條件,是一個同一的概念形式嗎?

嗯,這樣說沒錯。

我們可以說,"S是單身漢"是"S是沒結婚的男人"的充要條件(倒過來也一樣)

而且,"S是單身漢"和"S是沒結婚的男人"它們的真值是同一的,如果其中一個為真/假,另外一個也會為真/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我覺得這東西很...爛

討論一個自己無法掌握的狀況已經很難有結論,更何況我們就算把這個句子會出現的狀況都討論過,卻因為判斷真假所依賴的工具離語言太遠,而使其很難翻譯為可說出來的話語

我想你可以把想法說明得詳細一點

"自己無法掌握的狀況"是指什麼?

"判斷真假所依賴的工具"是什麼?爲什麼"離語言太遠"?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years later...

我選擇"改寫語句"

請腦補以下劇情(並請自行中翻英)

Student:屁啦!我這樣寫為什麼錯?

Teacher:因為"這句是錯的"(This statement is wrong)

難道學生會繼續問:那到底有錯還沒錯嗎?

我承認我是來亂的,我只是想提出一個"This statement不見得指他正在說的那句話"的可能而已....

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months later...

左看右看......

我是這裡唯一一個知道版主在說什麼的嗎!?<驚

如果用"說謊者悖論"來解釋大家可能會比較懂吧?

之前念到的時候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費過一番腦筋......當然最後還是沒結論XD<而且班上大概有二分之一的人陷入彌留狀......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沒來= =>

唉唉如果誰能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會名留青史的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語言本來就是表達不純熟的東西呀。

幹麻把它看成一個完美的體系,

然後再把體系的瑕疵拿來當爭議呢?

這類問題就像是大家在爭議一個同時指著東西向的指標,

再吵說他到底指向哪一方一樣的無解。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指標不夠好而已。

語言的方便處是把難以解釋的東西,用幾個詞彙表達,像是情緒。

但是它失敗的地方就是沒辦法把真實,細節的地方完全的表達出來。

"我現在覺得五味雜陳"

這句話大家都能夠理解,但是真.正.理解嗎?

這就是語言的瑕疵。

中國人很聰明,在這類的議題上,發明了一個詞彙。

"自相矛盾"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