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者:台灣學生「悅」讀 沒讀到重點


Recommended Posts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台灣推廣閱讀流於膚淺表面、花拳繡腿!」台灣PISA(國際學生態力評量)計畫主持人洪碧霞教授,今天在「台北市閱讀教育論壇」中,一針見血指出國內推動閱讀運動的盲點。她指出,台灣學生只是「悅」讀,卻沒有「有效的閱讀」,也就是缺乏深度、重點、有策略的閱讀。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每四年進行PISA測驗,施測對象是各國15歲的學生,題目都是針對未來公民需具備的關鍵能力來設計。去年底公布的最近施測報告顯示,在全球65國或地區中,首度參加的上海,在閱讀、數學、科學素養都高居第一,新加坡和香港也進入前五名,台灣則在兩岸三地表現墊後,最慘的是閱讀素養表現,大幅滑落到23名。

今年是台北市的閱讀精進年,台北市政府和遠見.天下文化合作舉辦閱讀學習論壇,洪碧霞在會中發表PISA資料庫的分析報告指出,台灣學生喜歡閱讀的程度,在全球僅次於上海,為何閱讀素養僅排名第23名,為什麼讀輸人家?關鍵在於沒有「讀到重點,言之有物」。

【台灣】

重點畫好 反阻礙孩子發展閱讀

洪碧霞去年曾到上海觀摩中學生的國語文教學,發現上海的中學生一堂課就學完一長篇選文或文言文,而台灣學生則要一個星期才教得完。她認為,台灣的老師教得太多太細,還幫學生畫重點,參考書也都把重點整理好了,沒有給孩子空間去發展自己的閱讀策略。

她指出,上海中學生國文課的節奏快,但上得絲絲入扣,學習量幾乎是台灣學生的三倍;而台灣的課文都太短,選文少要1000字以上,學生才學會如何做摘要。

【陸港】

升大學考申論 學生論述能力強

PISA測驗非常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洪碧霞說,上海中學生表達能力很強,除了老師鼓勵學生上課多表達和討論,她認為,考試引導教學,大陸和香港的升大學考試都考申論題,所以學生的論述能力比我們強;而在台灣只要涉及考試制度的改變,社會壓力就來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談升學考試的改革。

她認為,台灣學生閱讀能力表現落後於亞洲鄰近國家,不能只怪老師沒教好,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問題,閱讀力除了攸關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也可以讓人的生命更豐富,我們不必每樣都拚第一,但她認為,台灣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三大素養表現,至少都要擠進世界前十名,才是一個均衡發展、有競爭力的國家。

f_352241_2.jpg

全文網址: 學者:台灣學生「悅」讀 沒讀到重點 - 國語文 - 語言學習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381&f_SUB_ID=1259&f_ART_ID=352241#ixzz1cjhquq7n

Power By udn.com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沒有考試我也不想讀

但是我會去看很多自己有興趣的文章或學術資料

「想要」讀跟「需要」讀終究是不一樣的

我不相信對於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讀得沒有效率

大家自己去比較讀小說、漫畫跟讀課本、自修的差別就知道了

學校所教的科目要學生做到「悅」讀,未免太理想化了吧!

至於洪教授說的缺乏深度

我要講一句不客氣的:各位覺得我們的歷史教的如何?

我的答案是:膚淺!

學習歷史的目的是要引古鑑今,而不是背誦史事

那些紀錄的工作交給電腦跟書籍就好了

人的記憶有比電腦跟書本強嗎?

但各位看看台灣大大小小的考試,只要考歷史,不外乎是問:誰做了什麼事?哪件事發生在什麼時期?

為何人讀了這麼多歷史,卻一再地犯跟古人同樣的錯誤?

我從來沒看過有哪一張歷史考卷出這樣的申論題:

假設你是路易十六,你認為在召開三級會議時應該怎麼做,你的人民才不會發起革命?

或者是

假設你是在路易十六統治之下的法國人民,路易十六怎麼做你可以接受,而不至於發動革命?

沒有從這些小地方訓練學生習慣性思考,怎麼會有「有深度」的閱讀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從來沒看過有哪一張歷史考卷出這樣的申論題:

假設你是路易十六,你認為在召開三級會議時應該怎麼做,你的人民才不會發起革命?

或者是

假設你是在路易十六統治之下的法國人民,路易十六怎麼做你可以接受,而不至於發動革命?

  1. 零稅負,但貴族會反彈,所以我還是剁懶叫自殺好了
  2. 零稅負,但想也知道不可能,所以還是發動革命好了

假設你要出這樣的申論題,可能還需要再一台超級電腦來算。

關鍵字「歷史沒有如果」。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風雲白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鍵字「歷史沒有如果」。

推這句。

=========

我個人覺得雖然這種評論標準還蠻瞎的

但有個關鍵是實在於我們的教育每每替我們把重點都畫好了

這樣養成的讀書習慣是有點狀況的

很多人到了大學甚至出了社會才學會自己在閱讀時如何尋找重點

前陣子看到有一個大學老師(不確定他是教授還是講師)在感嘆

他說他曾開文學批評的書單給文學系的學生做報告

結果學生反應的問題竟然是「作品太新了,沒有資料可查」

他認為既然都是文學系學生了竟然還要別人替你整理好評論要點

難道你不會自己讀,自己判斷嗎?

從這個例子反觀其他非文學系的很多一般學生,

偏差的讀閱讀方式或許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 零稅負,但貴族會反彈,所以我還是剁懶叫自殺好了
  2. 零稅負,但想也知道不可能,所以還是發動革命好了

假設你要出這樣的申論題,可能還需要再一台超級電腦來算。

關鍵字「歷史沒有如果」。

這種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一個刑案,法官該如何判決也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你要講得有道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種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一個刑案,法官該如何判決也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你要講得有道理

嗯,老實說,正是因為這種問題沒有一定的答案,所以歷史不能有如果:要從有限且狹隘的假設去猜測無限且寬廣的平行時空(而且還沒有適當的假設),是很一廂情願的做法......扯遠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風雲白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歷史沒有如果」這個我同意

或許舉法國大革命這個例子不適當

但重點是要訓練思考,藉由過去的史實類推現在或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

記取前人的教訓、將先人的智慧納為己用,才不會跟古人犯同樣的錯誤

「思考」很重要

我相信歷史是很有價值的東西

但任何知識沒有用就沒有用

只要沒有去使用,或者根本用不出來,再一流的知識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